幸福人生講座-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 蔡禮旭老師主講

目 錄

幸福人生講座-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01 蔡禮旭老師主講... 1

幸福人生講座-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02 蔡禮旭老師主講... 19

幸福人生講座-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03 蔡禮旭老師主講... 39

幸福人生講座-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04 蔡禮旭老師主講... 59

幸福人生講座-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01 蔡禮旭老師主講

這麥克風只能延伸到這個長度,所以我就沒有辦法席捲全場。在海嘯的時候,我剛好在東南亞,那時候在馬來西亞演講,也很多朋友替我操心。當然《易經》上面有說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祖宗有德,父母有德,所以能夠幸免於難。在上一個月我到澳洲演講,在雪梨,我們也是在雪梨大學做了三天的講座。孔夫子說「入太廟,每事問」。到任何一個地方要懂得發問,因為這個麥克風也會認家、會認人,所以我們先要跟主辦單位搞清楚這支麥克風的個性怎麼樣,它的個性就是你要對著它講,它才不會出狀況。

我們到雪梨去辦課程,要去的時候,主辦單位說,在雪梨這個地方要一天上五個小時的課,幾乎已經沒什麼人來聽了,而又必須辦三天十五個小時,他們很害怕沒有辦法超過三十個人。那因為我們在中國已經辦了十幾堂的課程,其實我們相當有信心,中國古聖先賢的智慧對於個人、對於家庭都有非常直接的幫助。所以我們也跟主辦單位說:您別擔心,我們非常相信《三字經》的第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只要能把本善的道理講出來,大家都會非常歡喜的接受。後來這三天的課程,總共擠進兩百多個人,那個場地只能容納一百二十個。後來裡面聽課的有澳洲本地人,有越南的人民,那我們都是當場同步翻譯,我都感受到那個澳洲人聽課聽到最後好像我們言語出來的時候,他就跟著會心一笑,好像聽了三天默契都出來了。我們也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化它是不止超越了幾千年,它還超越了空間。所以唯有真理才能超越時空。

我們在澳洲辦課程的時候,也來了很多澳洲人,當我們在講著閔子騫的故事,在講著子路為了孝敬父母到百里之外去抬米的故事,這些澳洲的朋友聽課過程,都一直在那裡頻頻的點頭。會後我們就問他:您剛剛在聽課過程有什麼感受?他接著就說:做人應該這樣,做人應該這樣。他感受到這些聖哲人的行持是真正把人的本色做出來、演出來。所以中國文化不只中國人能夠接受,所有的人類都能接受。

我們為什麼這麼積極還要到海外去宣講中國文化?因為我們要了解到現在整個世界的局勢已經變成地球村了,所以澳洲人是我們的什麼?村民,村民很親切!村民好,我們就好,村民不好,整個村落都會出狀況。孔子教導我們「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能夠把這一分關懷的心,從對自己的家人延伸到對一切人的這種胸襟氣度。目前整個地球的局勢,只要某個地方亂了很可能都會牽動整個世界的混亂。人亂是一個行為,而他的根源在哪?在思想,有錯誤的思想才會延伸出錯誤的行為。當地球人都有正確的思想,我們地球才有好日子可以過,我也才會有好日子過。您剛剛說席捲,把這個麥克風嚇倒了,其實我是很平易近人的。

那我們要來思考一個問題,現在地球人的思想有沒有具備可以讓地球安樂、團結的思想?我們再往小的範圍,現在每個國家的思想觀念,有沒有辦法讓他的國家安定昌盛?我們再往小去看,現在的家庭有沒有具備正確的思想觀念,讓他的家庭能夠和諧、能夠幸福?諸位同學,有沒有?我們再往更小的,請問一個人現在的思想能不能讓他身心健康、身心輕安?有沒有具備這樣的思想?這值得我們去思考。

現在很多人還會「氣死我了」,跟誰生氣?跟自己氣得半死,你們有沒有這個經驗?學習有一個很重要的態度,叫人貴自知,我們要很清楚自己目前的狀態到哪裡,你才知道往後如何提升。當我們面對五千年的文化,首先一定要有一個謙卑受教的態度,才能夠得到利益。我曾經也到書局去看過一些,比方說《論語新解》,就是把《論語》裡面很多的道理重新用他的看法來寫,常常都覺得很難再看下去,深刻感受到作者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就一定把孔子的水準拉到跟他的水平差不多。這樣有沒有得益處?假如聖哲人是站在二十層樓,他所能看到的景象就是二十層樓的整個圓周;而當我們只有爬到三樓的時候,能看到哪裡?當然只有能看到三樓高度所畫出去的圓周。可是當我們覺得孔夫子看到的景象我都沒看到,所以孔夫子騙人,那你能不能得利益?很難得利益。

首先一定要有一個謙卑的態度。《易經》裡面也提到「謙卦,六爻皆吉」,《書經》裡面也提到「滿招損,謙受益」。所以每個人都有希求美好未來的這一分心愿。我們現在全國有一個共識,要建立和諧社會。諸位同學,「國家興亡」怎麼樣?「匹夫有責」。那請問我們要建立和諧的第一步要怎麼走?從我自己做起!來,掌聲鼓勵一下。地質大學的水平太高了,我快講不下去了。「中庸」裡面提到「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我們要爬到高處,必然是從當下的這一步先踏出去。所以要建立和諧社會是一個目標,那我們當下一定是從修身開始做起。

「大學」裡面有一句非常重要的教誨,也是這部經典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叫「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不管你是一個國家的領導人,還是販夫走卒,是一個家庭的家長,你要把你的家業做好,你要把你的事業成就,你要把團體帶好,根本在哪?修身,修養自己。所以修身才能夠齊家,齊家才能治國。這個國的單位就好像一個社會一樣。所以建立和諧社會首先必須回歸到自己的修身。

「中庸」裡面也提到「道不遠人」,所以道在哪裡?道就在生活,道就在工作,道就在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在《論語》裡面有一句話叫「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你希不希望你走到哪裡,所有的人都把你當兄弟看,希不希望?希望!那這是一個結果,你首先要種什麼樣的因才能夠真正達到四海之內皆兄弟也的人際關係狀況?你不能每天做白日夢,都希望每個人都很尊重我、都很愛惜我。你必須找到根本,根本在哪?「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對!所以都是在自己的修身才能夠真正去達到好的境界。《論語》也提到「敬而無失,恭而有禮」,才能夠四海之內皆兄弟。必須要我們常常能夠恭敬他人,跟人相處的時候能夠讓人如沐春風,那自然而然你的人際關係就會很好。假如你處處無禮,人家在幾百公尺之外看到你,會怎麼樣?趕快就跑了。孔夫子有提到「不學禮,無以立」。人與人相處首先要有禮節、有禮貌。

那人與人相見,第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把自己介紹清楚,不介紹清楚,下一次他看到你的時候又不知道你姓什麼叫什麼,就會比較尷尬。所以我也先自我介紹,「我叫蔡禮旭」,我父親給我取這個名字我很歡喜,為什麼很歡喜?因為這個名字裡面有哪個字?禮。對!假如我很沒禮貌,每個人都叫我「蔡禮旭,蔡禮旭」,可能叫了兩年我就會得癌症,為什麼?名不符實,所以愈叫心裏面就愈不舒服。因為取了這個名字,我就不得不有禮貌。

從小就養成一個習慣,只要長者到我們家裡來,不管我在做什麼,我身在何處,我一定會放下手邊的工作去跟這個長者打招呼。比方說叔叔來了,我跑過去跟他鞠一個躬:叔叔好。阿姨來了怎麼樣?阿姨好。這一個躬鞠下去,會有什麼化學變化?看到長輩笑得很開心,你這個孩子真乖。他很高興,我也很滿意,皆大歡喜。對!當我們尊重他人,他一定會歡喜。而當我們自己做出來是有德行的行為,那種喜悅會從內而外發出來。當一個人在孝順父母的時候,事實上最快樂的人是誰?他會覺得我的人生過得非常充實,非常實在,非常喜悅。養成習慣,所謂「習慣成自然,少成若天性」。

剛好有一次我在坐電梯的時候,一進去隨後來了一個長者跟我母親的年紀差不多,她一進來,我就問她:請問你上幾樓?諸位同學,你會問其它坐電梯的人,請問你上幾樓的舉手?我們的和諧社會太遙遠了,行遠必自邇,一定從眼前這一步踏出去。連來到我們面前的人,我們都不會關懷他,我們還要大談大同世界嗎?那就自欺欺人。所以首先一定是從我們當下做起。諸位同學,明天假如坐電梯,當然不能看到漂亮的女生才問請問你上幾樓?這樣很難修道,很難提升自己的學問,「學問深時意氣平」,要平等心對待別人才是真學問。響起了一句非常溫柔的話:請問你上幾樓?一定會有很多人走在地質大學的校園覺得今天真美好,天特別的藍,雲特別的白。

剛好她上的這個樓層跟我是同一層樓,我就跟她說:你好,我叫蔡禮旭。你們笑什麼?你們是覺得說,假如在電梯裡面看到一個人自我介紹會覺得這個人怎麼樣?有沒有這樣?人與人的相處,重要的是一個誠心,當你很熱誠,對方也不會覺得很唐突。我說:你好,我叫蔡禮旭。她說:我叫丈母娘。她聽錯了,她聽成很菜的女婿,所以到現在都嫁不出去,就是這個原因。後來就跟她聊起來,她的女兒跟我是同一屆的高中同學。所以我在這件事情也體會很深刻,俗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但是這個緣分唯一有個非常遺憾的事情,就是她女兒已經結婚了,這是美中不足,不過人不能太貪心。所以有緣千里來相會,我去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海口,那海口離我們北京多遠?有沒有萬里?有。我們是有緣萬里來相會。

人生在巨大轉變當中都是因為他懂得珍惜緣分,講得再簡單一點就是懂得珍惜貴人。當人在學業上、在事業上有貴人相助的時候,那一段時光將會有很大的提升。為什麼我這麼講?因為我在初中的時候,語文能力相當差,差到什麼狀況?剛好有一天考試,這個考試題目叫「老氣」:一橫春;二橫夏;三橫秋;四橫冬。我覺得這個題目在侮辱我的智慧,但是我還是不會寫,所以我在那裡唱了一首歌,不知道是唱了「忘情水」還是哪首我忘記了,邊唱邊點,點到最後就這個,寫上去,答案還是錯的。那時候讀書退步一分打一下。

記得剛好有一天發了一張作文範本,那是高年級的學長姐寫好的文章,讓我們當榜樣學習。這篇文章上面寫著作者的名字叫蔡蓉青,她跟我同姓,我們老師站在講桌上就說了一句話:同一個家庭教出來的孩子,為什麼語文程度差這麼多?俗話說「利刃割體痕亦合」,被刀子刮一下,這個傷口很容易過一個禮拜就好了,但是「惡語傷人恨難消」,不是,這句話用得不好。人的尖銳言語雖然不是一把具體的刀,但是那種鋒利的程度很可能讓一個人一輩子都隱隱作痛。甚至於有些人尖酸刻薄到一句話可以讓人家跳樓自殺,有沒有這種人?有!你身邊有沒有?沒有,恭喜你。假如你身邊有,那你一定要有智慧,這樣的朋友要怎麼樣?敬而遠之。

我在大學時代聽到一句非常影響我很大的話,叫「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我是在大四聽到的。諸位同學,你們比我幸運,你們現在大幾?大二,對,你們比我早兩年,所以你們以後的成就一定比我還要高。這句話也告訴我們,你很努力奮鬥,但是你抉擇錯人生的方向,所有的努力會怎麼樣?化為烏有。努力有結果,但是不一定有好結果。

那時候我的初中老師講了這段話,對我的信心是個很大的打擊。我在高中聯考的時候,總共扣了八十八分,五科扣了八十八分,國文一科扣了四十四分,怎麼樣?有夠差!上了高中,我不好的命運還沒結束。有一次考語文,那時候剛好迷上金庸小說,結果就看了一些錄相帶,看完只剩一天,明天就要考試,我只好做抉擇。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所以我就選擇念英文、念數學,不念國文。考試的結果,因為國文老師是我的班導師,他發到我的考卷非常生氣,你是不是瞧不起我的國文,居然考了四十四分,全班倒數第二名。所謂禍不單行,大學聯考我的國文還是沒有及格。

後來在六年前,有一次剛好遇到一位長者,這位長者就是我生命當中最重要的緣,讓我的人生起了一百八十度的翻轉。這位長者提到,全世界所有的古文明只剩下一個,諸位同學,剩哪一個?中國,你們怎麼都知道?不要你們家開的商店,自己都不知道。那請問為什麼所有的古文明都斷掉了,只剩下中國,原因在哪裡?諸位同學,假如從今天開始,你時時都想著:這個人很有人緣是結果,原因在哪裡?這個同學的成績特別優秀,原因在哪裡?你時時能夠把原因找出來,你的理智會建立,你的智慧會大開。

一般的人會不會去找原因?大半的人都在患得患失當中,為什麼他的女朋友這麼漂亮?為什麼我都交不到?為什麼他的成績這麼好,我的成績這麼差?可能都會覺得他只是運氣好,他只是某些原因,往往都沒有把人為什麼會好的因找出來。當你把他成績會好、做人會成功的原因找到,那你的人生就得到相當大的益處,所謂「見賢思齊」。當你有這樣的態度,那這個態度對你的人生將有相當大的助力,相當大的幫助。當我們有好學的心,我們趕快去把因找出來。

這位長者一問也把我問傻了,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所有的古文明都斷掉了,只剩中國沒有斷。是不是這些古文明的祖宗站在神明的面前在那裡祈求,誰抽到那一支好籤,誰的文化就不用斷,是不是這樣?絕對不是。諸位同學,生命當中有一個真理,你們一定要謹記在心,人生沒有一件事是偶然的,也沒有一個成功是僥倖的。中國文化能夠承傳幾千年而不墜,絕對有它相當重要的原因在裡面。

長者繼續講,因為中國的老祖宗看到了一個事實,就是言語跟文字一定要分開來,言語跟文章,講話用當時候的言語,寫文章用文言文。為什麼要這樣設計?我們來思考一下,言語會隨著時代而改變。我一個朋友離開他的故鄉二十年,他說他二十年後回到故鄉跟這些親友交談,有一些遣詞用語他已經不大了解,還要稍微解釋一下才聽得懂。二十年言語就有一個小變化,兩百年怎麼樣?大的變化。兩千年?兩千年前的人說的話,你絕對聽不懂。假如他當時候寫的文章就是用兩千年前的語言,那你看懂不懂?你就絕對看不懂。所以語言會變化,但是所有體悟到的人生哲學統統用文言文來寫。只要你看得懂文言文,您就可以在幾千年的智慧當中翱翔去深入、去體會。幾千年的智慧只要透過這一把鑰匙,你就可以去深入。

老祖宗能夠創立文言文,代表他的眼光可以看多遠?所謂深謀遠慮,全世界只有一種民族能看得這麼深入,就是中國人。諸位同學,老祖宗的存心是想到了世世代代的子孫,請問我們現在腦子裡想什麼?有沒有看到差距?我們現在是得到老祖宗的庇蔭。我在深圳講課的時候,有位女士聽了第一節課感受很強烈,她就站在講台旁,等所有的朋友問完問題了,她才走向前來對我說了一句話,她說:老師,我今天只跟你講一句話,講完我就走了。我十多年的社會經驗所積累的智能,只是《弟子規》。因為剛好那一節課我講《弟子規》,只是《弟子規》裡面的一、二句話而已。十幾年的經驗積累的只是經典裡面的一、二句話,這十多年的路走得怎麼樣?太辛苦了。所以俗話講「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怎麼樣?看得更遠。

我們必須要深刻體會人生沒有重來一次的機會,而往往很多中年人四、五十歲與人交談當中都會提到什麼?假如人生讓我再來一次,我一定不會犯這些過失,那叫放什麼?馬後炮。我們再來思考一下,今天講這個話的中年人,這樣人生的遺憾希不希望再發生在他的孩子身上?不希望!往後我們為人父母就應該讓孩子少走這個彎路,這個冤枉路。我們的老祖宗能想到我們,能替我們的人生做墊腳石,成就我們,我們應該用什麼態度回饋?好好學習,能夠繼往開來。結果我們有沒有這麼做?把這麼好的東西怎麼樣?丟到垃圾桶裡面去。中國文化就像一棵大樹一樣庇蔭著我們後代子孫,但是我們觀察不到它給我們的恩德,甚至於還看這棵樹木長得不錯,把它砍一砍拿來燒掉算了,有沒有?所以人生最折福的事就是忘恩負義,對一個人的德行、陰德損傷最大。

我聽到這位長者這樣的解釋、這樣的說明,我的內心很慚愧,因為在這讀語文的十多年來,都沒有好好用功過。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還是哭出來比較好,就掉下了慚愧的眼淚。後來我就開始打開中國的經典。這段緣分,我們說知緣要惜緣,要珍惜它的價值才能夠發揮出來。好東西要跟好朋友分享,你們是我的好朋友,所以我要造緣,希望古聖先賢的智慧,這個因緣能夠帶給大家幸福美滿的人生。當我重新再看這些經典,奇蹟發生了,本來子曰子曰頭都會痛,結果掉完眼淚以後,讀起來特別親切。諸位同學,為什麼差這麼多?「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的障礙從哪裡來?從自己的心產生。一切人與人之間的衝突,也從自己的心產生出來,相不相信?

我舉個例子給你們聽,按照邏輯來說,沒有人可以進入你的內心,有沒有道理?沒有人可以進入你的內心,這句話有沒有道理?有!那個傷害你的人到底是誰?今天剛好你走在路上,遇到一個陌生人,他一走過來就給你一巴掌,你都還沒有回過神來,他已經走了,你還在那裡擦臉:今天真倒霉,算了,他可能心情不好,就回去了。突然一進門,比方說你先生剛好喝了酒,或者你男朋友喝了一點酒,給你一巴掌,你會怎麼樣?你們怎麼這麼有經驗。我這一輩子跟你沒完沒了。

諸位同學,同樣一巴掌,產生了截然不同的後果。請問這個後果誰造成的?其實人很多的障礙都是自己的心劃地自限,自己這一分包容只在這一個範圍,而沒有無限延伸出去。當人的這種寬容心可以推己及人,其實你很多的煩惱當場就放下了,很多的憤怒當場就化解掉了。《論語》子貢問夫子有沒有哪個字可以終身奉行?哪個字可以終身奉行?恕,寬恕,寬恕他。因為現在的人,人不學不知道,當他沒有學習聖賢教誨,他不懂得做人的分寸在哪裡,自然而然會做出損己害人的事情出來,那他是愈來愈墮落;換另外一個角度想,他是很可憐。當你能提起這樣的態度去包容,那天下就沒有你不能寬恕的人。其實在這個「恕」字當中,已經把做人的道理告訴我們。所以中國文字是全世界唯一可以從文字當中流露出智能的語言。我們來看這個字,叫會意字,上面一個如,下面一個心,如其心叫感同身受。當我們能用這樣的態度去看待他,自然而然就能夠包容。

像我之前在小學任教,曾經遇到一個學生,小學還沒畢業,已經被三間學校趕出來了,到我們學校是第四間,很多老師看到他都很害怕。幸好我的身高還不算矮,所以對這樣的學生,我們也特別的關懷。因為我們看事情會看來龍去脈,不會只在一個點上(他的行為上)去打轉。當我們能看來龍去脈,你很多寬容的心就出來。剛好有一次他偷了學校職工的錢,學校也給他很嚴厲的警告處罰。剛好他一個人坐在樓梯口,我走過去,那一節課剛好我沒課,看到他的背影,感受到什麼?這個學生很落寞,我就走到他的身旁坐下來。

當你的同學心情不好的時候,你陪他坐下來不要急著講話,因為人在沮喪的時候很煩,你要等他平靜下來才好說話。所以我就陪著這個同學坐了一會,這個同學就說話:老師,我很想死。你有沒有遇到同學說他很想死?假如有,你要鎮定,不可以慌忙,鎮定。愈鎮定,你的鎮定就可以影響他的心情,我就問他:你為什麼很想死?諸位同學,當我們引導別人都把原因找出來,他才能用理智去把事情解決,他才不會意氣用事。你不要她在說:我男朋友多差勁!你在旁邊馬上說:對,有夠差勁。那你這是叫落井下石,要提起他的理智才是真正幫助他。這種電話我接過很多。

有位朋友打電話來,說她先生怎麼樣不好、怎麼樣不好,哭得稀里嘩啦,那個語氣就是有意思要離婚。但是我就告訴她,別人對不對是別人的事,你自己有沒有做對才是最重要的,當你自己都沒有做對,你憑什麼資格去批評他不對?那叫一般見識,我們還有資格去怪別人嗎?所以你現在在那裡看著對方錯在哪,只會讓你情感用事,對你的家庭、對你的小孩沒有幫助。所以你現在首先要思考我如何當好一個媽媽,我如何當好妻子、當好媳婦的角色。唯有你做好了,才能用德行、德風感化身旁的人。我講完以後,這位朋友就說:老師,您講得跟我的朋友都不一樣。因為她還沒有打給我以前,已經打了好幾通電話給她的女的朋友,她這些朋友都告訴她,非常的時期要用非常的手段。「寧拆十座橋,不破一樁婚」,你讓人家的婚姻破滅了,那會影響她的下一代,影響她的世世代代。所以慎言很重要,話不能亂講,不能亂給建議。可是當你循著理智去給人家建議,對她絕對有益無害。

我們接著引導這個學生,你為什麼想死?他說:因為都沒有人喜歡我,每個人都討厭我。那下一句怎麼問?大聲一點,怎麼問?有沒有同學可以回答出來?下一句要怎麼問?來,這位同學:我會問他,他為什麼不喜歡你?好,掌聲鼓勵!這位同學已經具備當老師的資格,就問他,那為什麼人家討厭你、不喜歡你。這個孩子明不明白?他清不清楚?他很清楚,因為我都打人、我都罵人。接著我就跟他說:那你從明天以後不要打人、不要罵人,同學就不會討厭你。這個學生對我說:老師,我很想改,但是我改不了。我們聽到學生這麼刻骨銘心的感受,聽了我眼淚都快掉下來。你看他可不可憐?他才幾歲?才十二歲,他已經被壞習慣耍得團團轉,沒有辦法自主自己的人生。所以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後來進一步去了解,他的父親是流氓,他的媽媽已經不知去向,他的父親還娶了一個泰國的太太。所以家庭情況很混亂,他根本沒有學習做人做事正確態度的機會。

當我們能夠去理解到每個人他錯誤行為的背後來自於沒有健全的家庭,來自於沒有接受聖賢的教誨;而我們何其幸運,能夠有這樣的學習機會。當你用這樣的心境,你的寬恕、包容的心就提升上來。而當一個人能夠處處寬恕,他所處的人際關係必定會和諧。所以諸位同學,和諧的根源在哪?在每個人的心中。當你懂得寬恕、懂得包容,當你對人沒有對立,對人沒有批判,那你每天都是祥和之氣,你鐵定可以活到百歲。我們有這一分寬恕的心,我們也從「恕」這個字體會到中國的文字處處都流露智能出來。

剛剛也提到所有的障礙都是從心裡生出來的,所以當我從排斥中國文化到懺悔自己沒有珍惜,進一步開始認真學習,這一念之間,障礙怎麼樣?不見了。所以真正跟經典的距離、跟人與人的距離就在自己的這一念心境而已。剛剛提到我之前的語文能力,最重要給諸位同學一個很大的信心,所謂拋磚引玉,因為以我這麼差的語文程度都可以學得好,相信諸位同學一定也會學得更好。所有事情的成就有一個根源在信心。諸位同學,您對中國文化有十足的信心嗎?有沒有?很小聲是正常的,假如很大聲就不正常了,很大聲就是虛偽。因為我們不了解,有沒有可能有很深的信心?不可能,所以你要抉擇好好學習聖賢教誨。

一個人能否下對抉擇,首先有一個根源問題,要能懂得判斷。你能夠判斷這些教誨確實真實不虛,你才會做對抉擇。我們剛剛也提到一句很重要的話,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所以諸位同學,我們在哪些地方需要抉擇?哪些地方?有沒有同學今天要進來聽課的時候是掙扎的在抉擇,到底是要去喝咖啡還是要來聽演講,有沒有這樣的人?有。一個人學問能不能學好,首先要誠實,好,來給他們掌聲鼓勵一下。這個抉擇是處處都在,不是決定走進來以後就不抉擇了,走進來以後還要繼續抉擇,是要打瞌睡還是要聽,還是在抉擇。

抉擇什麼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抉擇什麼?俗話講「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其實這句話有個共通點,它也象徵著有一個能力是你人生必修科目。我們看第一句,「男怕入錯行」,怕選擇錯了行業、選擇錯了事業,而一個事業的好壞也跟他的領導者有直接的關係。所以你能夠抉擇到好的公司、好的領導,你當然有好的發展。你首先要會選擇好的人。

上課要專心,諸位同學,「教之道,貴以專」、「學之道,貴以專」,學習要專心,縱使現在前面走過一個美女,你們也要看我,雖然我長得不帥。專註很重要,因為一個人心定下來就好像一潭湖水一樣,能夠把周圍的花草樹木照得清清楚楚。可是當不專註,沒有定性,這個水面常常都是波濤洶湧,旁邊的花草樹木照不照得清楚?照不清楚。所以專註力跟定力一定要練習。那什麼時候開始練習?

所以擇人、擇友、擇偶都會影響你的人生。有三個朋友剛好一起出遊,在海上不幸遇到了大風雨,三個人都在大海里漂流,幸好祖上有德,沒死,漂到了一個荒島上,三個人在那裡相依為命。突然走到海灘上看到了一個神燈,諸位同學看到神燈怎麼樣?擦一擦,你們都很有童年,把它擦一擦,結果精靈就出來了:主人,我給你們三個願望,但是因為你們有三個人,我曾經學過數學,三除以三等於一,每個人一個願望。

第一個人他是開計程車的,他說:我每天都要熬夜開計程車很辛苦,所以我有一個願望,希望能買幾台計程車,我當老闆,租給人家開。這個精靈說:小事一件。他回去當老闆了。第二個是在商店裡面當夥計,常常還要三班輪值,覺都睡不好,所以他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家店面,他只要僱人來看管就好。精靈怎麼說?他也回去當老闆。第三個人想了很久,他從小讀書就是平生無大志,只求六十分,所以想了半天沒什麼願望,他說:這個荒島空氣也不錯,我很喜歡,希望留下來,但是我一個人太寂寞了,我希望前面兩個人回來陪我。兩個人的哀號聲聽到沒有?這樣的朋友能不能交?諸位同學,你的身旁有沒有這樣的朋友?你要會判斷!

你要有能力,你才能判斷得了。有一次我們在中學講課也講了這個故事,這初中生聽完以後,左看看、右看看。判斷力不是每個人都有。諸位同學,你有很高的判斷力嗎?不然我來問一下,諸位男同學,擇偶最重要的是什麼?來,考試一下,有沒有哪個同學說說看?這麼重要的事,你們都沒有準備嗎?「中庸」的教誨你們都忘記了,「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等你忽然清醒過來,你已經有兩個兒子了,這種事多不多?很多!標準在哪?我們剛剛問男同學,男同學不知道;來,女同學,擇偶的標準在哪裡?太嚴重了,這個課一定要在高中的時候上。來,這位同學,善良比較重要。善良比較重要。諸位男同學,找配偶的標準就是要有智慧,剛剛這位同學就比較屬於有智慧,來給她掌聲鼓勵一下。

為什麼這個課要在高中上?聽說現在大學可以結婚,我們聽了以後非常的憂慮,為什麼憂慮?牽一髮而動全身,假如男女關係沒有處好,天下大亂。你們說有那麼嚴重嗎?真的有那麼嚴重。中國學問假如含攝在兩個字上,叫「道德」。什麼是道?什麼是德?「道可道,非常道」,我要下課了,不用講了。要用心去體會。聖哲人所提的道叫倫常大道,五倫關係,所謂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這就是兄弟)、朋友有信。這五個關係叫道;那父子有親,親就是德。道是正道,就是天地間正常的大道,自然的大道。而我們遵循這個自然的大道,不踰越的去做人、去處世,你就會提升你的德行,自然就流露出父慈子孝。所以慈跟孝就是德。在君臣關係當中可以「君仁臣忠」,所以仁是德,忠也是德。

我們來看看現在人有沒有依循著這個正道在走?假如不依循正道會怎麼樣?會誤入歧途!那中國人很能夠從天地萬物當中去領會做人處世的道理。假如九大行星它在運轉的過程都是有它一定的軌跡,當有一天海王星說:我不要這樣轉了,我要變四十五度角轉。可不可以?它假如一偏離它的正軌,可能過沒幾天,星球會發生碰撞,星球跟星球碰撞,這叫摩擦、衝突,再嚴重就毀滅。星球如是,人也是萬物之一,人亦如是,偏離了正軌,這五個關係就會發生很嚴重的衝突。

諸位同學,現在這個衝突點大不大?打開報紙,他們現在變成什麼樣子?所以人不學不知道,很可憐,很辛苦。人生走了太多的冤枉路,這個走冤枉路不只浪費了自己的時間精力,還傷害了多少愛護我們這些親友的心,而這些傷害能不能從頭再來,能不能?不能!所以一個人趕快學會做人處世刻不容緩,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為什麼生活過得這麼辛苦。諸位同學,你辛不辛苦?都還沒有承擔責任,你談什麼辛苦?人生假如下錯很多的抉擇,一生可能都在收拾殘局,那個會愈走愈沉重。假如你現在就覺得沉重,那你更應該好好來學。

諸位同學,這五倫關係哪一倫最重要?夫婦關係。地質大學的女性同胞智慧都很高,當然我沒說男性很低,大家要加油。您說說看為什麼夫婦關係最重要?掌聲鼓勵,謝謝。這位同學學習的態度相當好,馬上學就馬上用,這個態度不得了,江山代有賢人出。這裡提到學貴力行,學習有個相當重要的態度,學了以後要趕快用。所以諸位同學,我們從剛剛談到這裡,有哪些道理應該從現在就開始好好去力行,來,哪些?已經講了一個小時了,來,哪些道理應該從當下開始落實?諸位同學,你們要抬起頭來看著我,要訓練定性,有沒有?還有什麼?寬恕。還有沒有?抉擇。來,大家表現太好,給自己掌聲鼓勵一下。因為很多學問的障礙在哪?就在學跟做拉開了。所以《弟子規》裡面在學習的叮嚀,第一句就提到「不力行,但學文」,我們不去做只是學,「長浮華,成何人」,這個學問學了以後沒有去做,不只沒有好處,還有什麼?壞處,因為會增長他的傲慢。

在唐朝時代有個讀書人叫白居易,他晚年愛好佛學,他也很積極,他就到了一個高山上請教當代的高僧鳥窠禪師,這佛學在中國也屬於文化的一部分。諸位同學您去觀察一下,全世界所有的民族只有一種民族,他遇到任何其它的民族統統完全怎麼樣?而且沒有衝突。這也不是偶然的,那是有相當恢弘的氣度才辦得到。一些國家它一強盛以後,對鄰近的國家不知道發動過多少次的戰爭,都希望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一些觀念強加在別人身上,有沒有可能?有可能?沒可能?但是不能怪他們,因為他們沒有學過《弟子規》。

諸位同學,你不要覺得誇張,很多人生的道理,一句話就點破了,《弟子規.泛愛眾》,如何與人相處的道理,「泛愛眾」這個主題裡面有一句話叫「勢服人,心不然」,你用你的權勢、權位去壓別人,他會不會服從?他心裏面很不以為然,甚至於會怨恨,所以勢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無言」,你真正用仁道,用仁慈之心去對待他,他會對你生恭敬心,甚至於會起而效法你。

所以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從來沒有對鄰近的國家發動戰爭。《弟子規》說的「心有疑,隨札記,就人問,求確義」,諸位同學,元朝發動了嗎?誰發動的?元朝蒙古人發動,請問那個時候他有沒有中國文化的熏習?他沒有。但是蒙古入主中國以後,整個就融入中國文化,滿清融入中國文化以後,也都是打成一片。所以蒙古人那個時候不能代表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因為整個《論語》的教誨以一個字為核心,「仁」為核心。所以諸位同學,你不能只看到表象,我們要有深入的思考跟分析,才不會人云亦云。再複雜的事情都可以歸納成很簡單的道理,你要會去觀察、會去分析。

我們來看中國是以「仁」為中心,而現在為什麼五倫關係衝突?為什麼團體與團體衝突?國與國會衝突?行為的根源在思想,那請問現在地球大部分人的思想,他的出發點在哪?在這一、二百年當中,整個功利主義、資本主義席捲全世界。諸位同學,學好三年不足,學壞一日有餘。當這個功利、慾望一打開,要再收怎麼樣?收不回來。所以為什麼中國人特彆強調「克己復禮」的功夫,因為「欲是深淵」,慾望一打開,你一踩下去見不到底了。

我們冷靜來觀察民風的狀態真是一日不如一日,我們自己教書非常明顯,一屆不如一屆,我們看看這三十年來整個社會風氣的變化,只會體會到那個墮落的速度叫重力加速度。要活學活用,重力加速度好像是等於九點八,是不是?如何能真正讓這個墮落的速度減緩,甚至於把它拉上來,這是當務之急。所以因為西方用它的武力侵略了很多的國家地區,也把這些錯誤的思想帶到了世界各地,而這個功利主義思想它的根源在自我為中心。我們常常念原文書,都會覺得來幾句英文,好像自己的學問比較高;用一些專業術語,讓人家聽得似懂非懂才會顯得有學問,這個態度對不對?相當錯誤!這對人有沒有恭敬?有沒有尊敬?你恭敬心都不見了,那你就沒有學問。所以講話一定是要讓對方能聽得懂、能受益,而不是賣弄。

所以自我為中心,看起來很有學問,用中國一句話講比較能夠直接體會,叫做自私!當一個人念念只為自己著想,自私自利,他與人相處會怎麼樣?競爭。競爭沒有辦法解決問題,會怎麼樣?鬥爭。鬥爭再不能解決,怎麼辦?戰爭。戰爭再不能解決,怎麼辦?末日到了。諸位同學,自私、競爭、鬥爭、戰爭,請問這些現象現在有沒有發生?每天都發生在人的心裡,發生在家庭、社會、國與國之間,這個結果能不能改善?當我們投入大量的資金在那裡開和平會議,我們要愛好和平,有沒有幫助?《論語》裡面有一句話「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你不從根本下手,沒有用處。

打個比喻,今天一個農夫站在他種植的田地前面,長出來的稻子都很不好,他在那裡「拜託了,你長好一點」,氣得半死,統統把它割掉,太差勁了,請問再長出來的會不會好?會不會?不可能好!因為他下的種子就錯了,他栽培的方法也不對。所以與其看到這些繼續長的不好,不如了解到種子錯在哪、壞在哪,培育的方法錯在哪。他必須要下對正確的種子才有可能長出好的苗子出來。所以你不從根源解決是不可能解決得了問題,只會愈來愈嚴重。

諸位同學,請問在我們自己的人生當中有沒有這個?這樣的人生會幸福嗎?會美滿嗎?什麼叫末日?很多人說:原子彈炸一炸叫末日。目前的核子彈可以把地球炸毀好幾遍都不是問題。這些核子彈在二、三十年之後會到誰的手上?諸位同學,你看看你的晚輩,這些三、五歲的孩子脾氣好不好?到時候你四、五十歲了,剛好他們年輕氣盛,那個按紐都在他們手上。所以我告訴很多的同事(教書的人),我說「牽一髮則動全身」,我們不把這些小孩教好,以後我們就毀了。他們很自私,等我們老了,他們會說:這些糟老頭,別管他們了。所以整個社會休戚與共。

而中國人有一句話叫「生不如死」,那叫末日!中國有很多話,你會覺得對人生真是莫大的提醒,但是這些話都很難聽,有沒有感覺?比方說「不見棺材不掉淚」,現在人是不是這樣?因為缺乏智慧的思考,中國人的思惟表現在任何一個地方都是防範於未然,不管是政治、不管是教育,還是在醫學方面,都是不治已病治未病,往往已經形成問題要再來對治,都幾乎不可能。所以我們要有的思考是能夠根本解決問題。

現在生不如死的人多不多?你們都不關心這個社會,我們來看看自殺率怎麼樣?節節攀升。再來,憂鬱症的人口怎麼樣?愈來愈多。請問這些人活著比死還要怎麼樣?痛苦。再來,離婚率一直攀升,我們教書的人為什麼對「離婚」這兩個字這麼敏感?因為我在教書的時候,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都來自單親、來自隔代教養的家庭。這些孩子當他的人格不健全,他的人生會好過嗎?相當痛苦。

剛好有一則報導,報導一個年輕的女孩,差不多三十歲;三十歲不算年輕女孩?你看我們才差幾歲就有代溝了。這位女性她也曾經是年輕的女孩,她十多歲的時候,因為父母常常吵吵鬧鬧,她很不能忍受在家庭裡面,所以十幾歲就離家出走。後來到外面流浪,她說她最強的能力是跟人家打架,女的,她說連男生都打不贏她。為什麼?因為她說假如他把我打死最好,因為她根本不想活了。所以一個人不想活了,你打不打得贏他?一個人為什麼不想活了?內心絕望到極處了。我之前遇到那個學生說:老師,我很想死。我都很警覺,我們在教書過程時時提醒自己,在目前的這個社會當中,真的愈來愈少人明白如何愛護一個人。

現在唱情歌的人特別多,一首情歌裡面不知道有幾個「愛」字,還愛愛愛不完,愛都是掛在口上,沒有真正懂。因為當一個人懂得愛人的時候,對方是什麼感受?很舒服、很溫暖。請問現在愛是這個樣子嗎?聽說現在談感情,假如沒有談得很痛苦,好像就白年輕一回了,有沒有這種論點?好像一定要談得死去活來才行。這都不正確!

我們來看中國老祖宗造字,「愛」,會意字,用心去感受,感受對方的需要在哪裡,能感受別人對我們的付出在哪裡。一個「愛」字你體會了,你就已經把人生幸福的根源找到了,人生的幸福根源在愛人跟被愛。愛人能夠讓身旁的親友得到更多的溫暖,而你懂得被愛,被愛當中最重要的是要感恩、要珍惜、要回饋。當你懂得愛與被愛,你的人生已經走向很正確的方向。

因為也了解到很多孩子成長過程缺乏愛,所以我們當老師就告訴自己,一定要儘力去愛護自己的學生,希望在他的心目當中可以感受到老師是真正對我好。而當一個人的心中可以感受到某個人對他好,他會不會自殺?不會,他沒有絕望到那裡。所以諸位同學,假如你身旁有人自殺,那是你的恥辱,因為我們沒有盡到親友的責任。當這些內心的痛苦愈來愈高漲的時候,那人確確實實生會不如死。

現在還有哪些數據都可以顯現末日到了?包含癌症,怎麼樣?現在是三個裡面就有一個得癌症。沒有那麼高嗎?從四分之一已經逼上三分之一了。諸位同學,你現在數過去三、四個人就有一個人會得癌症,這是很殘酷的事情。所以中國話又有一句話叫「不得好死」,你看這句話現在是什麼?不是罵人,是真的。諸位同學,你在這半年之內有沒有聽過哪位長輩睡覺的時候突然就走了,有沒有聽過?有,多不多?多!那你們那個村落一定民風淳樸。在小時候常常會聽到某個長輩睡著就走了,很安詳。現在基本上,死以前都是要在醫院裡面交戰多時,有的死前還要插管子,很辛苦,很痛苦。

請問癌症,請問所有重的文明病根源在哪?在心。癌症,吃、飲食是癌症的一個緣,那不是真正的因,真正的因在不好的情緒。心情常常很鬱悶,造成細胞病變,然後又吃得不好,那就火上加油。所以這種病才會層出不窮。不然你細心去觀察,假如有一個人很樂觀,又抽煙又喝酒,可能還可以活到八、九十歲。我們從這些結果可以推演到人心很痛苦。只要把這一念心轉變,不要往自私自利的路上走,往聖賢教誨仁心去走。

諸位同學,這個「仁」是會意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二,兩個人,哪兩個人?自己跟他人。所以這個仁字告訴我們,想到自己就能夠想到別人,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當人能夠仁慈待人,人與人之間懂得互助,這個互助的現象,上了年紀的人還有一點體會,像我就有體會,小時候快要下雨了,剛好有一戶人家在那裡曬稻子,主人沒有發現,鄰居怎麼樣?統統來幫忙。現在呢?他在那裡,來,幫我一下。請問鐘點費怎麼算?有沒有?所以當人懂得互助就很有人情味。當一戶人家在娶媳婦的時候,很多的鄰里鄉黨還一起來幫忙,一切來搓湯圓,有沒有搓過?那樣的風氣,人心都非常的憨厚,互助,懂得互愛,最後能夠真正實踐孔夫子所崇尚的理想,大同世界,也就是和諧社會。

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諸位同學,你看到別人的孩子能夠很好的成長,你的內心怎麼樣?也非常歡喜。「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這個鰥寡孤獨廢疾者都是人生比較坎坷的人群,所謂弱勢的團體,我們都能做好社會福利。這樣就是大同世界。所以到底是末日還是大同世界,根源在哪?諸位同學,不複雜,一念之間。諸位同學,你走的是哪一條路?

諸位同學,你是中國人嗎?怎麼沒聲音?重來,你是中國人嗎?大聲就有用嗎?假如一個人在美國長大,他的父母都是中國人,他的血統保證DNA檢驗是中國血統,但是他的思想?美國人的思想。諸位同學,是血統會影響一個人一生還是他的思想?思想。所以我們現在是流著中國人的血統,不代表我們有中國人的思想。我剛好在一次演講當中問了一個問題,你今天拿到一顆很好吃的糖果,你第一個念頭是什麼?哀莫大於心死。這位同學真誠實,「孺子可教也」,不過這個誠實還要再提升。剛好前面坐了一個三十歲的男士,他跟他一樣不假思索,吃!坐在中間位置有一個四十歲的女士,她就說給小孩吃。坐在最後面有個長者六、七十歲,他說給父母吃。給父母吃,有問題嗎?哀莫大於心死。你看三個回答把道理都講清楚了。誰的學歷最高?三十歲的男士。六、七十歲的長者沒讀過書。諸位同學,誰有受過教育?這是很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今天假如我們回到五十年前,你走在田間小路,看到一個農夫很辛勤的在那裡耕作,你一看他也沒讀過書,把他請過來,這位伯伯,請問什麼是做人的道理?你相信會得到什麼回答?他不用打草稿,他會告訴你:做人要勤奮工作,做人要孝順父母,做人要講誠信。他可以跟你講五分鐘、十分鐘沒有問題。但是事隔五十年以後,假如我們今天站在大學門口,剛好今天畢業典禮,有位畢業生走出來,你說:這位同學,請問什麼是做人的道理?你會得到什麼回答?你怎麼這麼無聊!還是他走到前面說:那邊有一個神經病。人們腦子裡思考的統統不一樣,差很多!

什麼叫教?什麼叫育?教,「上所施,下所效」,叫教。什麼是育?「養子使作善也」,叫育。所以教是上行下效,育是養子使作善也。所以諸位同學,你現在會教育嗎?這很重要!你要教育別人以前,首先要怎麼樣?你要能教育好你自己。假如我們連自己都教育不好,有沒有可能把學生、把孩子教好?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俗話講「教兒教女先教己」。從這個教的精神、育的精神,我們也可以看得到,當今天你是一個團體的領導者,你也要懂教育,你才能夠把團體帶得好,這相當關鍵。當我們時時在說這個人不好、那個人不好,能不能把組織帶好?不可能!最重要的是上行下效。能自己先把身修好,身修自然家齊,這個家也可以延伸成團體。

剛剛這三個回答,我們也可以體會到真正做人的道理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而我們身為知識分子,是國家的中堅,更應該讓自己、讓家庭,甚至於讓自己所處的團體愈來愈好。當團體好了,當家庭都好了,自然而然社會國家就會好。而一個社會最小的單位就是家庭,而家庭裡面最重要的成員就是夫婦。我們既然已經知道要從仁德之心來出發,才能夠讓社會國家往正確的方向去走,有這樣的認知,建立這樣的信心,那能不能下一刻就變得處處替人著想,有沒有可能?不可能!必然是一段學習的過程。

而學習最重要要掌握綱領,所謂綱舉目張。你善學,很可能二、三年就學好;不善學,學了二、三十年可能還找不到頭緒。所以我們之前也提到中國文化用兩個字來講叫「道德」,這兩個字也就是中國文化的綱領所在。我們剛剛也說過了,這五倫是道,依循這個道去立身處世就能有德行流露出來。那夫婦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員,所以夫婦正了,整個五倫關係就會出現微妙的變化。假如夫婦處得不好,孩子在這樣的環境成長,人格能不能健全?不行。

我們剛剛也舉一個例子,那個女性她十多歲就離開家了,後來遇到她先生,她先生很愛她,不希望她離開他,所以就拿了毒給她吸,毒品,我對那個東西不大熟悉,叫什麼?毒品,拿了毒品給她抽,請問他愛不愛她?因為我很愛她,所以我不希望她離開我。請問這句話有沒有道理?諸位同學,現在似是而非的觀念太多了,你要有判斷力,要有理智才行。要有理智,人的理智從哪裡建立起來?你有沒有理智?有沒有?有!很有信心。有個朋友她的先生是賣樂器,他們賣的樂器是古琴。第一年他們生產了一批古琴,生產完以後要賣,結果一台也賣不出去。很奇怪,因為每一台都沒有按照規格做。問題在哪?問題在他們買了一隻尺,而這一隻尺並沒有很直,他們用了這麼久的時間,由於相信那把尺,所以他整個生意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一把做人處世分寸的尺,諸位同學,你那一隻尺很直嗎?直不直?我們那一把尺到底能不能真正讓我們掌握對的人生態度跟方向?

現在很多人很喜歡看心理學,研究心理學。一個心理學家四十歲寫了一本書,六十歲又寫了一本,你要看哪一本?六十歲。好,那他八十歲又寫一本,你要看哪一本?八十歲。那他一百歲又出一本?你還真是兩肋插刀,支持他。那我請教為什麼四十歲跟六十歲,你要看六十歲?比較怎麼樣?大聲一點!你看你們都沒信心,為什麼要看六十歲?思考的多了,思考多就一定對嗎?閱歷比較廣了。這一句話要這樣講,閱歷應該比較廣,是不是?這個「應該」確不確定?不確定。

你跟他押注,你的想法是對的,我跟你學,我的兒子、女兒也跟你學。等到他八十歲又出一本書告訴你,這一位讀者,我六十歲寫錯了,我現在所寫的才對。你還要不要看?很多心理學家二十年之後是推翻他二十年前講的道理!而且社會是一個大染缸,請問你二十歲的人單純還是四十歲的人單純?二十歲。請問二十歲的人離智慧比較近還是四十歲的?你們要有定力,不能被那個門的聲音影響。所以我們看到這麼多人在看心理學的書,到底這些思想觀念是不是正確的,很少人深入去思考。心理學的思想觀念強調的是情緒、感情,而真正能解決人生問題的是理智,情緒、感情只能解一時的感受而已。唯有能提起理智、提起智慧,才能不斷的把人生的問題解決,邁向一個圓滿的目標。

所以我們要去學習思想觀念,一定要這些思想觀念已經經由時空的印證,確定它是真理,你才能夠安心好好的去學。而中國聖賢教誨已經四千多年了,屹立不搖。所以四、五千年前需要孝,現在需不需要?需要。四、五千年前需要禮貌,現在需不需要?需要。一個人處處有禮貌能夠遇到貴人,能夠得到很多的助力。一個人假如無禮,人生會怎麼樣?不只沒有助力,還會遇到很多的阻力、阻礙。很多人身旁的人看他不順眼,他都搞不清楚為什麼別人看他不順眼?因為很多失禮的行為從小養成,自己都漠視了,都沒有注意到,無形當中給自己很多的障礙。所以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就可以省很多的力氣。

中國文化以五倫為道、為綱領所在,夫妻和樂,孩子在這樣的環境成長,身心健全。我的父母在我們成長過程從來沒有吵過架,在這樣的家庭氣氛,孩子就會覺得很溫暖,很不匱乏。所以長大以後都會覺得我很多東西可以給別人,可以幫助別人。記得在念初中的時候,我兩個姐姐跟我三個班級,同學會、生日會都在我們家開,我父親、母親也很好客。當我們內心很充實就會覺得處處替人著想,處處可以幫助別人。但是假如家庭氣氛不好,成長過程會有很多心理上的一種匱乏感,一有匱乏感,就會想要擁有,想要佔有,想要控制。所以很多年輕人在家裡沒有得到好的一種關愛,都覺得早一點嫁掉會比較好,有沒有這種傾向?諸位同學,請問她會嫁得好嗎?很難嫁得好,因為她沒有個好的典範可以參考,往往遇到誰對她最好,她就陷進去了,到時候當局者迷,就很難拉起來了。我們能夠經營一個好的婚姻,這對我們的下一代,對社會是最大的貢獻。

當夫妻好和,他的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自然而然對父母就有感恩的心,所以父子相處就很和樂。那父子能和樂,這樣的人格到社會發展與人相交往,遇到好的長輩、好的長官提攜他,他對人的感恩心也會油然而生。中國有一句話說:忠臣出於孝子之門。所以你要用好的人才,或者你要找合伙人,要從哪裡觀察?從他有沒有孝道觀察。

在好的環境裡面成長,兄弟姐妹情感會很好,我的姐姐,當初我辭掉公職,老師的工作,要來推廣中國文化,我姐姐馬上告訴我,她說你放心的去做!從今以後我每一個月給你兩千塊人民幣,這樣就可以沒有後顧之憂。這樣的兄弟姐妹情感好不好?好!你們笑得很曖昧,待會會不會有同學說,你那兩千塊有沒有拿?有沒有拿?最重要的是這一分心,她會伴隨我們一輩子,都是我們背後最強而有力的支持。所以父母跟兄弟姐妹對他們的付出都是不求回饋的。當兄弟姐妹相處得好,他在家裡就懂得兄友弟恭,出去讀書也好、出去工作也好,跟同學、同事相處怎麼樣?自然也懂得主動幫忙,主動協助。所以當這個同學跟他的兄弟姐妹常常都大打出手,你也要小心一點。你看夫婦處得好,整個五倫關係就會有很好的發展。

家庭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家庭好了,社會就安定;家庭不好,社會就動亂。所以最好選對象的策略在哪裡?在《論語》裡面。這很有價值,你們要注意,叫做眾星拱月法,你不要常常在那裡:我很不錯,我很不錯,這樣你會累死;只要擦亮你的光圈,把這個月亮擦得亮晶晶的,自然有很多星星會靠過來。這個時候你就可以遊刃有餘的去挑。諸位同學,這才是最高策略。因為你沒有相當高的學問智慧,你很多人生的認知都還處於不穩定狀態。這個時候匆忙出手,到最後又藕斷絲連,保證你人生會耗掉很多的精力、精神,而且那耗進去有效果還好,沒有效果會怎麼樣?累了自己又累了對方。所以一來要先提升自己,等你整個思想觀念都很成熟了,再來談會更好。而且在大學四年,這是黃金時段,在這四年你能夠非常認真的學習,不只在技能當中,還在你的道德學問上,那你的人生鐵定可以立於不敗之地。

諸位同學,你現在很有信心,大學畢業之後會找到好的工作的舉手?不會!沒關係,還來得及。為什麼你們沒有信心?來說說看。你說說。「首先我覺得可能是由於自己做得不好,再就是現在社會上的確工作不好找,有困難。」好,掌聲鼓勵!這位同學以後會找到好的工作,因為我以前是算命的,為什麼?態度決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後來改變態度。所有成功的人一定是人生的態度先對了,才會創造美好的事業。而這位同學第一句話是關鍵,自己做得不夠好,人有這一分自省的心、謙卑的心,她自然而然能夠不斷自我督促去成長。當有能力的時候,自然就能贏得別人的讚賞跟提拔。剛剛後面那句話也是一個關鍵,叫客觀分析,確實工作不好找。

諸位同學,是狼好還是羊好?我們不作狼也不作羊,老祖宗給我們的教誨希望我們能做的是天地人三才,「三才者,天地人」。所以我們很難得能有這個人身,在當人當中應該發揮自己的價值,效法天地,化育萬物,讓人身沒有白來。諸位同學,當人容不容易?我那一天剛好走到一個賣鳥的市場,賣很多小動物,帶了小朋友一起去,剛好看到一盤專門在喂鳥的蟲,紅色的,我對這個孩子說:這一盤蟲的數目就已經超過所有這個市場裡面人的總和。有沒有道理?對!以所有的動物來講,牠們的總數對人類的總數來講叫天文數字。所以當人不容易,人應該演出萬物之靈的氣魄出來。

所以人這一分競爭的心、自私的心,不只對人,現在是連萬物都被人類殘害,連大自然都被人類殘害。有沒有?對!所以我常常說,會被後代子孫罵得最慘的是哪一代?你們認不認識?就是我們這一代。請問我們留下了什麼空氣?留下了什麼水源?留下了什麼土壤?甚至於是留下了什麼思想?當我們留下的是錯誤的思想,那子孫往後的人生會有非常多的坎坷,他會發出怒吼,為什麼我的上一代都沒有教。所以我們有責任承先啟後。

再來,當哪一種物種消失以後,所有的動物會開Party,連開七天,連開嘉年華會,哪一種物種消失?人。你們怎麼知道?對!一萬年前,每一百年一種物種消失;一千年前,每十年有一種物種消失;一百年前,每一年有一種物種消失;二十年前,每一年有五百種物種消失;五年前,每一年有一萬種物種消失。誰的傑作?你相不相信干出這個事的人還揚揚得意,我真是最高的文明。有沒有?這是太愚昧了,沒有了解到人與萬物是共存的。當我們不懂得愛惜萬物,愛惜大自然,人類遲早要遭殃。

所以這一次胡錦濤主席在發表和諧社會當中就提到「人與自然要和諧」。這是相當正確的認知,人類就好像人體的癌細胞,這個比喻非常微妙。一個人他的癌細胞就好像人類,當這個癌細胞快速擴展,他把其它的細胞,其它細胞可能是牛,可能是很多的物種,他都把牠侵佔,把牠們的生活空間都打敗了,他覺得他可以掌握一切,癌細胞發展到一定的程度會發生什麼事情?人體死了。那癌細胞一直擴展,人體死了,癌細胞活了沒有?也死了。當人類一直擴充他的生活領域而去侵犯很多動物的生存空間,也會把整個大環境搞壞,到時候地球能不能住人?當地球壞掉了,人類能不能好好的活著?不行。所以科學家也一直在提出警告,假如我們對於自然再繼續的肆無忌憚的破壞,地球可能在一百年不久之後就不適合人居住了。

當人有一個祥和之氣,他才能夠對一切人、一切事物和氣。有沒有可能看到同學的時候是一隻狼,看到媽媽的時候變一隻羊,有沒有可能?有?別傻了,人的心會反射在所有的行為當中。當你教競爭、戰爭、鬥爭給你的孩子,他那一股拳頭首先打出來是打誰?所以人算不如天算。近代的人都覺得他比古代的人聰明,這是一個相當錯誤的認知,我不是貶低我們自己,我們要搞清楚,人的心愈清凈,人的心愈沒有慾望,他的智慧愈高。古代人他的心比較清凈,他的心比較和善,所以他對於天地之理,他體悟的比現在人多太多了。所以我們要很冷靜來思考,人生要用什麼樣的態度去面對。我們也看到現在父子走向法院,兄弟走向法院的事情,屢見不鮮,這個惡果都呈現了,我們不要不懂得判斷。

再來,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提供你去判斷。唐太宗曾經講過,「以史為鏡,知興替」,我們來看看當都是用武力來征服國家的這個國,它維持得久還是短?秦國維持多久?十五年,它的權力、它的武力再強,不可能可以長治久安。周朝以孝悌治天下,它的國運八百多年,這是不爭的事實。國如是,家亦如是。我們來看看一個家族家風,他的財富積累很快,他的這些小孩都自視甚高,都瞧不起人,都欺負人,他的家風可以維持多久?俗話講富不過幾代?三代。這句話現在要改一下,三代太多了,我們到底要與時俱進,依據現在的人心,這不是開玩笑的。以前的人心,他做壞的時候,他還有什麼?還會收斂!現在人不忠不孝、不仁不義叫流行,忠孝仁義還會被人家笑你書獃子!所以當人心都這麼薄福的時候,富不過一代。您注意去看看,我講得絕對不誇張。

在民國初年有一部書寫得很好,叫《保富法》,如何真正把財富留住,要不要學?聽說這裡有很多經濟系的,如何保住財富?在民國初年有一個商人姓周,他很有錢,在清朝末年的財產數百萬兩黃金,數百萬兩的財富。他有一個分公司的主管,因為當地發生了災荒,所以這個主管很有愛心,拿出了五百兩公款賑災,在現代叫做建立企業形象。結果被這個周老闆聽到了很生氣,當場就罵了,他說:你怎麼可以拿我的錢出去。就罵了那個主管。結果後來旁邊的人就問他:周老闆,你能夠這麼有錢,請問你的方法在哪裡?他說:我的方法只有一個,聚而不散,只要到我的口袋裡來了,想再把我拿出去,門都沒有!從窗戶爬進來試看看。你看他這個方法。

民國以後他的財產換成當時候的銀元三千萬圓,有沒有錢?很有錢!他死的時候分給十個子孫,每個人三百萬。在不到幾十年的光景之下,這十個子孫統統敗掉。剛好其中有一、二位跟《保富法》的作者聶雲台先生有認識,這個先生是曾國藩先生的外孫,他就看到周家後面的十個子孫都敗掉了,在一代之內全部敗掉,連有一點修養的人還是敗光,有的都已經淪落到乞討的地步。為什麼會這樣?「大學」裡面有講「財散人聚,財聚人散」,你不循天道去走,你自私自利,有沒有人和?到最後一定是眾叛親離。所以人一定要有理智,要依循真理去待人處世。

《孟子》有一段非常重要的開顯,「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能夠贏得人和叫得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之」,你都不循正道來走,到你落難的時候,沒有人會理你。但是「多助之至」,你循著天道去走,人道去走,「天下順之」。所有很多很昌盛的朝代,當時候(在推翻之前的暴政的時候)軍隊多不多?周武王的軍隊跟紂王的軍隊比起來誰多?對!但是很可能要打的時候,很多人兵器就怎麼樣?都放掉了,我幹嘛替你打?你都只為你自己著想,誰要為你打仗。所以循天道就贏得人和,有人和,有人群靠過來還怕事業做不成?所以要找到根本,不能用枝末過生活。「大學」講到「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這個「土」不一定是土地,就是有市場、有發展空間;「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德者本也,財者末也」。但是現在很多人的認知是認為末最重要而不是根本。其實這些道理,您冷靜下來在你身旁周圍去觀察,答案就出來了。為什麼要講這一段?因為信心很重要,有信心才能夠把學問學好。

我們剛剛提到了五倫關係,夫婦關係很重要,那你首先要選對對象,要有判斷的能力。諸位同學,我們五經裡面很重要的一本經典叫《詩經》,這本最重要的經典第一篇談的是什麼?夫婦關係。所以「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諸位同學,什麼是窈窕?身材很好。哀莫大於心死,我為什麼聽到這位同學回答,我會這麼傷心?因為這位同學一看就長得很老實,連老實人都這樣認知了,那還有希望嗎?有一次我在海口一個知名的高中演講,有個女同學舉手:老師,窈窕就是身材姣好的女性。我在當下聽到嚎啕的哭聲,老祖宗在天之靈都在那邊掉眼淚,把我的智慧曲解成這個樣子。所以諸位同學,當剛剛我們在唱國歌的時候,我可以感受到老祖宗的眼淚沒有在掉了,我們要讓祖宗的眼淚不要再流了,要好好來深入文化,能得到智慧。

這個「窈窕」是指有賢德的女性,有德行的女性。所以找老婆第一點是什麼?有德!這一堂課你要注意聽。為什麼他不直接告訴你,你要對你老婆好一點,為什麼要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為什麼要拿雎鳩出來?因為雎鳩這個鳥類找了一個伴侶以後,終身不換,有沒有氣節?有沒有情義?很有情義!這個鳥都可以做得到,我們人可以不如鳥乎!怎麼可以禽獸不如?

諸位同學,您假如細細去深入文化,你真的了解老祖宗的用心,你真的會痛哭流涕。幫一個人容不容易?好難!我們人生走了二十幾年,你一個朋友在墮落的時候,你幫他容不容易?難!但是你要害一個人,一腳踹下去就好了,很簡單。真正從老祖宗對我們的關懷,我們真的是很感動。因為成人最難放下的是什麼?面子。直接說你,你會怎麼樣?你管我那麼多,會惱羞成怒。所以透過這個萬物的譬喻提醒你,希望你能夠清醒、能夠明白、能夠體悟。所以他用這種鳥來譬喻,聽懂的人就聽懂了,聽不懂的人,你也別跟他結冤讎。這是非常的善巧方便來提醒我們。

在這一首詩的後面還有一句叫「參差荇菜,左右采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這個荇菜是在祭祀祖宗的時候用的一種植物。諸位同學,誰去采這個植物?媳婦去采,為什麼媳婦去采?因為祭祀的都是祖宗,當這個媳婦很賢德的時候可以旺三代,所以祖宗在天之靈很歡喜。但是相反的,假如娶到一個不好的老婆?你很有推理能力,敗三代。那祖宗會以淚洗面。確實男女關係是五倫關係根本,從《詩經》第一首我們就看出來。

有賢德的人是好的對象,那請問一個人的德行從哪裡開始生長?一個人的德行從哪裡開始建立?很多道理你細細去思惟就把根本找到了。我們剛剛是不是講「仁」字嗎?《論語》裡面第一篇第一頁就提到,什麼是仁的根本?「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而「君子務本,本立道生」,所以德行的本在哪?孝道。孔夫子在《孝經.開宗明義章》提到,這個話你都不能等閑視之,都是鐵證,「夫孝,德之本也」,道德的根本在孝;「教之所由生也」,教育一定要從孝開始教。

你看教育的「教」怎麼寫?一個孝,一個什麼?用文化來教孝道。所以文化裡面最重要的是要傳承孝道。而這個孝是什麼?一個老,一個子,會意字,老跟子合為一體叫孝。上一代時時記住要把下一代教好,下一代時時想著要孝順父母,所以是背著老子。諸位同學,文字可以讓你開智能。

孝真的那麼重要嗎?當他沒有孝的時候,這個對象鐵定沒有德行。所以找對象首先要從孝去看。在這樣的場合之下,我都不需要問一句話,因為我之前演講都是跟家長講課,所以我都要問哪個人還沒結婚,在這裡我不用問了,一看就知道。哪位女同學要自告奮勇,我問您一個問題?「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定是我長得太恐怖,沒有人敢。好,這位同學。諸位同學,你還沒有看到這個同學又具備了另外一個特質,很有勇氣。假如一個男士長的是一百七十四公分,穿得還滿整齊的,他追求你三年,三年如一日,叫做有求必應。比方說半夜睡覺突然餓醒了,打一通電話給他,他馬上二話不說,騎著他的摩托車去買芝麻糊、杏仁糊,馬上十五分鐘就拿到你們家面前。然後禮拜六帶你去爬山,禮拜天帶你去喝咖啡,但是從來沒有帶過父母去喝咖啡,也從來沒有幫父母買過宵夜,突然三年以後,他要跟你求婚了。

幸好你祖上有德,所以你一個長輩剛好是他的鄰居,這個長輩馬上告訴你:他對父母不孝順,你自己考慮考慮。要不要嫁?我叫你考慮考慮,不要那麼快!不是很可靠,他會告訴你:只要你嫁給我,我一定對我父母很孝順。嫁不嫁?不相信這句話?孝順不需要有條件的,好,掌聲鼓勵一下。這叫天性,這叫德行,德本來是人本來就具有,所以這位同學也說這句話不能相信,這叫有理智的人,來,掌聲鼓勵一下。請坐。人生會有很多考驗出來,你必須下對判斷,不然會當局者迷。聽說愈理智的女性都嫁不出去,開玩笑的,有理智的女性都是待價而沽,真的,我不騙你。

現在的老闆找不到好員工,現在的好男人找不到好女人,為什麼說找不到好員工?這句話不誇張,我曾經到好幾個企業去演講,我發現一個很微妙的現象,每年從高校出來的學生很多,但是都找不到工作;而企業家都在那裡喊找不到人才,有沒有矛盾?對!出來那麼多人,他在那裡找不到人才,前面都不是什麼?這些人火冒三丈,我讀了十六年的書、十八年的書、二十年的書,你說我不是人才。確實我們換個角度思考,今天你是大老闆,請問你要用什麼人才?你要用的人具備了哪些態度跟能力?你逆向思考,答案就出來,忠誠、敬業、刻苦、誠信。請問這些特質用考試能不能考出來?很難考出來。

剛好今年有一個外商公司在招考,這外商公司也挺大的,考進去經過層層關卡,還必須要外語能力檢視,最後只剩少數人進入了最後的甄選。這個老闆在會議室裡面面對他們,正準備徵詢的時候,對他們說:我剛好有事,五分鐘以後我再回來。他走出去,五分鐘以後,他又走回來,對著所有的人說:諸位,你們都沒有被錄取。因為這個辦公室裡面有個攝相機,在那五分鐘當中,所有的人站起來,開始翻翻桌上的東西,翻完以後說:這個你要不要看一下!其它的人又接過來繼續翻。沒有一個人錄取。結果他們的反應是:我讀書這麼久,沒有人告訴我不能翻別人的東西。《弟子規》說「事雖小,勿擅為」,《弟子規》又說「用人物,須明求;倘不問,即為偷」。在那麼小的細節當中都掌握不了做人的分寸,等他面臨很大的責任跟挑戰,你敢交給他嗎?現在企業裡面最缺的就是有做人做事能力的人才。

所以整個企業也開始在省思。在之前的幾十年當中,企業都強調TQM,全面品質管制,就是把物品做好就好。比方說這支麥克風,你把它做得不會斷音(所以這一家公司快倒了),你把這個產品做好,他覺得我的企業就可以好了。但是因為在這幾十年當中發生了很多事實。在一九九五年,英國有一家公司叫霸菱銀行,兩百多年的基業,因為新加坡一個期貨員動用了公款,兩百多年基業毀於一旦。二00一年,美國第七大企業安龍集團,(安南,這是翻譯的問題),安南集團,因為兩個主管在會計動手腳,每一年數千億美金的公司也倒了。

這種事例層出不窮,企業家開始思考,有比把東西做好更重要的,就是人的素質、人才的培養,所以他大量把錢砸下去人才培養。很多跨國性的企業,你要去應徵首先都要先上課,上完課給你試用期,確定你的人品好了才用。諸位同學,一個人的德行、品德能不能在兩個月當中就能形成?很難。而且德行的根本假如沒有找到,很可能是徒勞無功。所以德之本在孝。當您的德行很好,你往後的事業發展已經立於不敗之地了。所以企業的轉變已經到TEM,這個E是ethic,這是倫理道德的管理。當你都先提升自己的道德能力,你就是為未來做好準備。人生格局要放遠,你一定要學習到大四還沒畢業,已經一大堆公司要來找你,你就成功了。

企業需要德行,家庭也需要有德行的人來建立。我們剛剛提到,假如他不孝,他的人生價值觀裡面有一個態度生不起來,叫道義、情義的態度。因為父母的恩德最大,連父母都不感恩,又如何去感恩別人?「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好的沒有學到,會學到什麼?壞的。所以諸位同學,你可不可以說我今天沒有進步也沒有退步?有沒有這檔子事?沒有,不學好,鐵定學壞。因為整個環境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所以當他情義起不來,他會起另外一個人生態度,叫利害。為什麼三年如一日去追求?叫有利可圖。因為這一位同學是地質大學的高材生,往後的發展一片光明,所以要追求。嫁給他了以後,三年之後幫他生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因為當媽媽很辛苦,所以長了幾條皺紋,不如以前年輕貌美。她的先生可能會怎麼樣?在外面又遇到更年輕貌美的,所以從利變什麼?利害靠不靠得住?瞬息萬變。他要追求的目標被你擋住了,他會怎麼樣?除害(他說的,不是我說的),這個動作一做下去,天下大亂。離婚率產生了,下一代無法教育好;離婚率直接又帶動另外一個數字,犯罪率。

幸福人生講座-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02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05/4 中國地質大學 檔名:52-143-02

諸位老師,諸位同學,大家晚上好!很高興今天又跟諸位同學見面,我們是要知緣、惜緣再造緣。其實人生假如我們善學,很可能一句好的道理都將影響你的一生,你的家庭,甚至於影響整個社會。一個人的一言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一個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響著整個天地之間,我們怎麼可以不謹慎去對待?

為什麼剛好想到這句話?因為剛剛我去上廁所的時候,廁所貼了一句話,「大小便後請沖廁」。這句話讓我想起在網路上曾經看過三則報導。在泰國的皇宮,它的廁所裡面居然出現了一行中國字,寫著「便後請沖廁」,諸位同學,寫給誰看的?我們剛好跟小朋友在講課,請問這句話為什麼要用中文寫?小朋友說中國人很偉大。第二個報導在巴黎聖母殿,在進門的時候也寫了一行中國字,「請勿大聲喧嘩」,那代表我們中國人到這些國際的公共場所會怎麼樣?會大聲喧嘩。我記得我在一個六星級的飯店講課的時候,那個總經理在會後他就告訴我,對對對,我們中國人到外面去,比方說去參觀博物館,都會擠到前面去看,把外國人都擠到後面去了,然後外國人就會這樣搖搖頭就走了。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讓中國人光榮或者讓中國人蒙羞,這個羞恥不是一個人的羞恥,而是整個國家、民族的恥辱。第三個報導是在美國的珍珠港它的垃圾桶上面都寫了一行字,「請把垃圾丟在此」。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看到,我們的一言一行確確實實影響國家、社會。我們應該謹言慎行才對,這樣才能真正用我們的行為去利益家庭、社會,甚至於是民族。我們剛剛這邊看到了弘揚民族文化,諸位同學,怎麼弘揚?我們是不是口號每天喊十遍就弘揚了?那是不可能的。一定是用我們的行為真正做到了聖賢的教誨,讓人家能夠起而效法,這才是真正的弘揚民族文化。

在深圳有很多的孩子,他讀聖賢經典也讀了好幾年,剛好一些孩子走在走廊上面,一邊走就一邊把紙屑撿起來,把垃圾撿起來,而且他們是爭先恐後的撿,叫做從善如流,行善不落人後。就在這個撿的過程當中,迎面而來一群初中生,他們是左手一枝雪糕,右手一個炸雞腿,就在那裡邊吃邊扔。結果六、七歲的孩子一路撿過來,突然有一個大哥哥看到,本來要丟下去的東西就在空中停住了,然後就跟旁邊的幾位同學說:這麼小的孩子都在撿,我們就別丟了!他用廣東話講。結果這個孩子走回教室以後,因為幾個孩子當中只有一個是廣東人,這個孩子就抬頭挺胸開始跟其它的同學翻譯,說剛剛這些大哥哥因為看到我們在撿垃圾,所以他們在那裡說到:連那麼小的孩子都在撿,我們就別扔了!

諸位同學,當這個小朋友在講這些話的時候,他的內心有什麼感受?他覺得他的一言一行是可以利益這個社會的,而他從小就有這個使命感,我們應該讓這個社會、讓這個國家更好。諸位同學,您的心中有沒有時時想著要讓這個社會、國家更好?因為我們也常常聽到一句話,「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整個國家、社會的風氣,絕對不是說是他人責任,而是誰的責任?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

諸位同學,你覺得現在的社會冷不冷漠?你看看我剛才這麼真誠的把名片遞過去,反應一不一樣?有些人遠遠看著我,好像還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我在大學的時候聽過一句話,叫「愛的反面不是恨」,你真正要恨也恨不了幾個人,愛的反面不是恨,而是什麼?冷漠。諸位同學,冷戰比較厲害還是熱戰比較厲害?熱戰會得心臟病,冷戰會得癌症。因為冷戰的時候情緒就會愈來愈差,到時候就細胞病變。所以冷漠的家庭、冷漠的社會才會讓癌症快速上升。

有個科學家叫江本勝,他做了一個水的實驗,他所做出來的實驗出了一本書叫《生命的答案水知道》,生命的真相從水就可以了解。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他對水說感謝、說感恩、說很愛護它,這樣溫柔的語言對水,把這樣的水拿到高倍顯微鏡下去呈現的時候,它的結晶非常的漂亮,都是六角型,像鑽石一樣,而結晶最漂亮的兩種表達方式:一個是愛,一個是感謝。

諸位同學,您記不記得上一節課我有提到人生真正的價值就在愛人跟被愛?愛人懂得處處替人著想,當你處處替人著想,這個好的念頭一起來、好的言語一起來,還沒有利益他人,先利益誰?利益自己。你送人家玫瑰花,自己已經先有香氣了。你口吐蓮花,事實上這個好的言語已經讓你所有的細胞都得到好的利益,所以他研究出來愛跟感恩的結晶最漂亮。假如他對這個水責備它、罵它,告訴它我很恨你,這個水照出來很醜陋,根本沒有辦法結晶,而且那個照出來就好像一個傀儡被罵到角落一樣,這個書書局裡面買得到。所以水會看,水會聽,水可以感覺到人的意思。

水能有這樣的變化,也代表所有的萬物都有這樣的變化。整個宇宙環境它是一個有機體,它是動態的。其實學理科的都知道,近代物理學,所有的電子、質子事實上它都是隨時在動。諸位同學,誰在讓這個質子、電子動?我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有物質的變化都跟人的思惟有直接的關係,中國有一句俗話叫「福地福人居」。有好的念頭的人,他這個念頭就可以讓身旁周遭的萬物開始轉變。所以已經有很多在種植物、在種花果的這些商人,他都放好的音樂給這些植物、給這些花果聽。結果實驗也證明,這些水果特別的甜,這個花開得特別的美麗。

除了水證實了人的意念、人的言語可以影響它之外,科學家又拿了米飯來做實驗,三碗米飯。諸位同學,很多真相、真理它都必須透過四個階段,信、解,你了解這個道理,回去要怎麼樣?行,之後你就證實了,真是如此。所以今天回去第一件事是什麼?準備三碗米飯,自己做做看。三碗米飯,第一碗,好感謝你,就是因為吃了你才讓我身體強壯,時時感恩;第二碗,你怎麼這麼難吃,你是不是要害死我?這是第二碗;第三碗,理都不理它,都不關心它。一個禮拜以後實驗出來了,第一碗飯發酵了,還有一點香味,第二碗飯發臭了,第三碗發臭、發黑了,比第二碗還臭。你看這個米飯有沒有把人生的道理講出來?冷戰比熱戰還要厲害。所以有時候有一些不愉快罵出來了,氣就怎麼樣?出來了,比較不會得病。假如一直壓在心中,身體就會愈來愈差。

剛好有一次我在講這個例子,底下有一個孩子坐在中間,爸爸坐在右邊,媽媽坐在左邊。這個例子一講完,這個爸爸往後一退,繞過他的兒子就拍拍他的太太,然後用眼睛告訴他的太太,老師在說你。我在前面整個都目睹經過,我在上面真是替他捏一把冷汗。結果這個太太一被先生這麼一看就是在說你,她馬上狠狠的瞪了她先生一眼。

諸位同學,你看到這一幕有什麼領會?在聽很多的道理的時候,很奇怪,每個人都先想到誰沒做到,誰沒做到,就是沒想到哪個重點?真的,常常很多家長聽完課就跑過來:老師,你這個課我哪個朋友要聽,我哪個親戚要聽。就沒有說他自己需要聽。所以「大學」裡面最重要的一句話,人生要過得圓滿一定要抓住核心,「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您的學業、您的家業、你的事業,甚至於你有機會為人民服務,你的國業都要從自我的修身、自我的修養為基礎,才能夠有很好的發展跟成就。

為什麼生命的答案水會知道?因為我們的意念會影響水的結晶。諸位同學,人體水佔多少?所以當你一個惡念起來的時候,你的身體百分之七十都怎麼樣?都愈來愈差了。所以俗話說「損人利己」,這句話對不對?錯的!損人絕對不利己,你看過哪個奸臣活到一百歲的?都是樂善好施的人,常常在那裡抓著他的鬍鬚含飴弄孫。人壞的意念事實上已經在傷害他自己,所以損人絕對不利己,利人絕對利己。當我們把這些道理都搞明白了,你就知道話應該怎麼說,事應該怎麼做,你的心裡非常安心、非常踏實。因為你知道你的方向、你的做法都是正確的。

我在一個學校擔任一年的老師,剛好那個學校它是客家語,講客家話,我是講閩南話,所以在言語上有一點距離。其實人與人的距離要靠什麼來拉進?要靠我們的真誠、真心、關懷來拉進,所謂「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相信這句話的舉手?請放下,這叫輿論的力量,旁邊都舉手了,不得不舉手。學問有境界之分,我們對於這個道理是在信還是在解,還是已經在行,還是你已經體證到?當我們對於這個道理解行統統融成一體,那這個道理就跟你的生活是一不是二。當這個道理跟你融成一體,那你的生活就可以感受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個「時習」不是拿起來學而時習,是什麼?習是練習,習是實踐,把它做出來,所有的喜悅、法喜統統是在立身行道當中自然而然會出來。

我到客家的村莊去教學,我也希望跟他們的家長早一點拉近距離,為什麼要早一點拉近距離?因為當你要幫助一個人必須有一個前提,什麼前提?要了解,要有信任。沒有信任可不可以幫助?沒有信任,能不能幫助一個人?你去做實驗,今天剛好走出去看到一個女同學,你不認識她:小姐,我幫你拿皮包。會有什麼下場?搶劫!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礎。所以幫一個人容不容易?真不容易!當你真正體會到你身旁有一個人是真心要幫你,你要好好珍惜。

建立信任,當他的父母對我很信任,自然就很放心的把他的孩子給我教,所以我們要先建立信任。很多的同事他們因為都有家庭,還要照顧小孩,早上假如輪到他們在校門口當導護,他們就會很趕,要趕過來站導護就很辛苦。因為那一年我統統住在學校,我看他們這麼辛苦,我說:老師,你早上就別趕了,我幫你看。他高不高興?其實人生有一個點你只要找到了,就是這個點能讓每個人都歡喜,皆大歡喜。這個點不難找,但是當你找到了,你每天都覺得過得很充實。我們幫他,他很感謝,同事的感情非常好,大家互相幫忙;我又有機會多跟家長、多跟孩子互動。

後來我在站導護的時候,車子緩緩開過來,摩托車緩緩接近,家長的表情怎麼樣?沒什麼笑容,就這樣騎過來,我們還是:早!看小孩子一走下來,開始在那裡背書包,我們馬上幫他拉著,來來來,趕快進去。結果你就開始去實驗,第一天家長不笑;第二天不等他說,早上好;第三天,他還沒有到校門口前,遠遠就先主動跟你說老師好。所以確確實實「人之初,性本善」。而這個「本善」如何被帶動起來?必然要我們先做出來、演出來,讓人家也覺得這樣去待人處世很歡喜,他的善念、他的善根就被喚醒。所以要讓社會和諧,要讓社會相處融洽,一定要有人先出來表演才行。誰都歡喜在和諧的氣氛之下生活、工作。結果我就在這個站的過程,也體會到人與人確實要先主動付出,你伸出這一隻手就能夠贏來他人也真誠的伸出那一隻手。有個學生就跑來跟我講,他說:老師,我跟你講一件事,你不可以生氣。我說:沒事,你講。他說:老師,我媽媽說你好像在選議員一樣,在選舉,好像在拉票,投我一票。他媽媽說我的笑容好像要去選舉了。

後來我去當正式老師,剛到那個學校的時候,學校的職員來跟我要資料,她是會計人員,要完資料才能夠幫我做一些處理。結果我是教六年級在四樓,她問完我這些資料以後,她就要走了,結果突然走了幾步,她又回過頭來看看我。她這麼一看我,因為我的個性比較剛毅木訥,比較內向,你們看得出來嗎?你們的笑容對我是一種傷害。真的,我的本質是很木訥的。我就有點不好意思,她就跟我說:我從來沒有看人笑得這麼開心的,好像那個笑是從內而外笑出來的。所謂「相由心生」,人如何能夠笑得開朗,笑得痛快,最重要的要「理得心安」。當我們對很多待人處世的道理都已經明了了,都已經知道人生應該怎麼樣去經營自己的命運,都不會患得患失,也不會去常常杞人憂天的時候,那你的心情就會愈來愈好。

諸位同學,你相不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相不相信?這個聲音就小多了,所以你看,當你不相信你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上,那你就時時會患得患失,你的煩惱就把你人生的能量耗損大半,真的。而所有的煩惱大半都來自哪裡?諸位同學,你思考看看,大半都來自於人與人的相處不和諧。假如我們懂得人與人如何相處,如何走向圓滿的互動關係,那你的煩惱大半就去除了,我們燦爛的笑容就會生起來。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才行。

我們上一節課有提到,思想決定一個人的行為,行為決定一個人的習慣,習慣決定一個人的性格,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諸位同學,我們說人貴自知,人要有自知之明,請問您現在的思想會走出什麼樣的命運,你知道嗎?人生就好像一盤棋一樣,這一盤棋你是下一步看一步,當你是這樣的心態,保證你時時會舉棋不定,這樣好嗎?那樣好嗎?但是假如我們的思想境界能夠高瞻遠矚,深謀遠慮,你可以看到五十步以後的局面、一百步以後的局面,那你下起棋來才能夠從容不迫,遊刃有餘。

很多同學大一、大二進來就在煩惱一件事情,以後找不到工作,有沒有?那諸位同學,上完上一次的課程,這個煩惱還有沒有?我們回想到現在的社會乃至於以後的社會,真正需要的是什麼人才?真正會做人做事,真正有誠信、有擔當,有這種好的人格特質的人必然會得到重用。因為現在的企業家都找不到人才。諸位同學,依你們對我的了解,假如我不繼續弘揚中國文化,我去應徵工作,你們要不要用我?當然這是一個假設,這種事絕對不會發生。因為我們已經把弘揚中國文化當作一生絕對不會改變的志向。因為我最崇拜的兩個讀書人,一個是孔明,孔明最重要的那一句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上一節課也跟諸位同學講到,我在初中跟高中的語文能力都很差,你們都記得?你們怎麼該記的都沒記!

我的老師,初中老師,他們在教書的時候就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有點氣概好不好?「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對!老師念完這兩句話之後就告訴我,什麼叫丹心?就是真心。什麼叫汗青?就是史冊。來,諸位同學背下來,期中考要考,不然會差兩分;好,我們看下一句。文天祥的氣概,你感受到了嗎?其實我應該可以效法范仲淹,可是因為都在應試教育之下,升學主義之下,所以范仲淹變成什麼?變成看人家多兩分就很不高興,小鼻子、小眼睛都出來了,真的,見不得人好,這樣的身心能不能健康?能不能愉快?不可能。所以十多年的讀書生涯確實對於心性的提升相當有限。

但是人之初怎麼樣?性本善。我還記得老師在上那一篇「出師表」的時候,本來快要打瞌睡了,突然聽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有種如雷貫耳之感,我的眼前突然間一片光明,維持了三十秒鐘,繼續睡,這是第一次。還有第二次,讀到《岳陽樓記》,突然聽到哪一句?你們真是我的知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又閃了三十秒。之後,剛好有個機會,我看到唐國強演的《三國演義》,看到他演孔明,在他的帷幕之中已經都吐血了,飯都吃不下,士兵拿過來:丞相,您就吃一點。他說:不吃。繼續振筆疾書要把他的智慧傳下來。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真是哭得不成人形,很感動。後來我終於了解到為什麼我哭得那麼傷心,因為假如有前世的話,我一定是那個端飯的士兵,親自目睹到丞相的憂國憂民之心。所以孔明這個態度精神影響我很深。

當我們知道文化的傳承相當重要,我們就要「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當然我們要對社會國家有幫助,首先要先從自己提升最重要。當我們的思想改變了,你人生的命運就改變了。而當你的思想去影響到家庭,那你家庭的思惟也會改變,你的家運也會變;而當你的行為能夠影響社會、國家,那相同的,社會、國家的命運也會轉變。所謂家有家運,國有國運,相當重要。所以人生踏出的腳步大小不是最重要,先要踏對方向。

我們第一節課也講到「人生最難的不是奮鬥,而是抉擇」。而抉擇當中首要的是什麼?首要的不是選擇你的配偶,首要的選擇你的思想,抉擇觀念;而抉擇觀念先決條件一定要先有正確的判斷力。判斷力來自哪裡?諸位同學,你今天有沒有判斷?什麼時候判斷的?要不要來上課是不?那一定是非常大的掙扎。判斷力,取捨就要靠判斷,而判斷有好有壞、有是有非、有對有錯,所以如何讓你所有的判斷是利益自己的一生,而不是障礙自己的前程,你就必須具備智慧、必須具備理智。

諸位同學,人生生涯的規劃第一要事,第一件最重要的事是什麼?智慧。能知所先後,你能把人生的輕重緩急擺對了,你的人生才能愈走愈輕鬆;你人生的輕重緩急擺錯了會怎麼樣?愈走愈沉重。因為你下錯判斷以後,你都必須要自己收拾,而且不只你要收拾,甚至於連家人都會被拖累進來。很多年輕人說:我自己做的事,我自己負責。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二十郎當歲能負什麼責。我還聽了一個讓我很驚訝的事情,深圳有個醫師說,十一歲的男孩帶了一個九歲的女孩去墮胎,中國文化要復興,不然人都會活成畜生。醫生跟他說:把你父母叫來。這個十一歲的男孩說:我可以負責任。逞一時之氣,意氣用事。所以人沒有理智所做的事會害死自己,會害死身旁的很多的人。所以讀大學最重要的不是交男朋友,也不是交女朋友,要先有理智,你才會選對對象,下對判斷。

我們要複習一下上一節課一個最重要的觀念,諸位男士,哪一個觀念?不如歸去,「歸去來辭」,田園將蕪。娶一個好的太太可以旺三代,娶一個不好的太太?不是可以敗三代,是會敗三代。所以理智重要。這是真正的刻不容緩!而你真正看到整個社會現象,你深入家庭社會所發生的事,你會感覺人的思想道德觀念不趕快建立,真的來不及了。等到來不及的時候,所有處於這個社會的人都會感覺愛莫能助,這時候你就會體會到一句話「哀莫大於心死」。真正的末日是道德倫理統統淪喪,人類跟禽獸沒有兩樣的時候,那真是痛苦。所以智慧重要!諸位同學,智慧要怎麼形成?要透過什麼?諸位同學,我們現在摸著心臟平心而論,你有理智嗎?你們為什麼笑得這麼靦腆?好像很無辜的樣子,我不是故意的。真是不是故意的,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

我曾經也接觸過很多的女士,已經結婚的,他們出現外遇問題有時候會打電話來跟我討論。你們笑什麼?你們懷疑嗎?這樣不好,要先有信心才行。人生很多的路,不是你要跌倒以後才知道怎麼走,前面的人就告訴你,這裡有個洞跨過去,那裡有個洞跨過去,你何必再去跌?我們上一次也講了一句很重要的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遠」。

剛好有一次我要去上課,坐在車上,那時候時間有點趕不及了,坐上計程車,我就往演講的地方趕過去,剛好接到電話:老師,我有個同事她先生有外遇,怎麼辦?我說:你外遇問題問一個沒結婚的。我接著就跟他說:第一個重點你要告訴她,不管你人生發生什麼樣的挫折,出現以後一定要先想自己錯在哪?假如你不回到這個點上,這個問題無解,絕對解不開。為什麼?當出現狀況、出現挫折的時候,假如我們念念想著先生錯了、爸爸錯了、朋友錯了、同學錯了,我們處在什麼狀態?情緒怎麼樣?非常的波濤洶湧,有沒有理智?絕對會講出一些絕情的話,絕對會做出一些讓雙方都受傷的行為。

我們要了解一個真相,叫一個巴掌怎麼樣?所以一定要什麼?都有責任。儒家有一句心法叫「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假如先生錯八分,你錯兩分,你也必須把這兩分好好檢討。等你真正是自我去反省、去內省,把這兩分不好改掉了,你的先生會怎麼樣?他會非常的慚愧,他會覺得很對不起你。但是假如這個時候,你開始說他的八分不好,他會怎麼樣?他就說你兩分不好,然後就愈演愈烈。本來還有一個轉寰的空間,到最後全盤皆輸,不只兩個人都輸,連誰都輸了?小孩也遭殃。

人生不可能一帆風順,而是你真正遇到問題的時候,你有沒有智慧化解。而當你真正用智慧化解以後,你朋友的感情會更好,你所有父子關係、夫婦關係,君臣(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都會愈來愈好。因為牙齒跟舌頭都有可能會咬到,怎麼可能人與人相處沒有摩擦。所以第一點一定要先想到自己有哪些地方做不好,回到這個點上才有可能去把這件事解決,也唯有先接受這一點,我們第二點才好建立。

接著我就跟這位朋友說到,俗話說「家火不燒,野火不起」。你們都沒聽過?家火不燒,野火不起。諸位同學,看一個人的理智不是在事事如意的時候看,事事如意,每個人脾氣都很好;真正遇到境界挫折來的時候,你才能夠洞徹到這個人有沒有理智。而真正的理智來自哪裡?都在經典之中。經典超越時空,亘古不變。而唯有這些真正人類的理性,就能夠在遇到事情當中讓你能夠釋懷,讓你能夠知道如何去應對,才能走向圓滿。所以一個人的家庭,家裡的紛爭不先起來,外面的野花、野草,野火能不能燒進來?不能。所以根源在哪?在自己。

所以夫妻不和是因,外面的男人、女人是什麼?緣而已!沒有因,縱使一大堆的緣,「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你們不要這麼不情願!「大道不器」,大的道理絕對放諸四海皆準,這才是真正的大道。所以人類的理智,你時時觀照,所有的物質、物理、化學,人與人的關係都不離因緣所生法,「萬法因緣生」,你時時能了解因在哪、緣在哪,你就能用理智去應對,而不會常常責怪他人。責怪他人絕對對事沒有什麼大幫助。

為什麼我能體會到「家火不燒,野火不起」,為什麼我可以體會?你們沒有看出我已經歷盡滄桑了嗎?這是由於我看到了《孟子》的一句教誨深有所感,這句話叫「夫(這是發語詞)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因在哪?在自己。緣在哪?在外面的惡人、惡緣。所以根源還在自己。滿清末年列國來侵略我們,根源在哪?沒有國家紛亂,人家敢打你嗎?他又不是吃飽撐著,他一定看到有機可乘。滿清末年因為整個貪官污吏愈來愈多,才會造成那樣的亂世。當人把責任都推給外面,推給別人,他只會愈來愈墮落,他絕對不會再站起來,絕對不會再經營出更好的人生,更好的家庭。所以你要用理智去應對事情才行。這是第二點,家火不燒,野火不起。

第三點,剛剛兩點是心態,第三點是實際做法,就是男人對的時候你要把他當父親看。男人對的時候要把他當什麼?父親看。你說:你真有智慧,你怎麼都能做得這麼好!你就一直在那邊給他拍手、鼓掌,他就會怎麼樣?好話一句,他做牛做馬都願意。所以他對的時候,你說:這樣教孩子真對,這樣做是對,真棒!他常常看到你就抬頭挺胸,好,我就干!平常相處的時候,不要常常你儂我儂,儂到最後會怎麼樣?會很累,疲乏掉了,平常當朋友看,要細水長流,淡中有真味;一下子太強烈,下一次就覺得沒感覺。有沒有?有。什麼叫愛情?真正的愛情就好像我看到電視裡面有一幕,突然有個八十歲的老婆婆牽著她老公公的手,走在海灘上面,一邊走,老婆婆就跟老先生說:老的,明天是初一,明天該吃素了,我已經幫你準備了一些蔭瓜仔。準備這些早餐吃的東西。這一幕才叫什麼?才叫真情真愛。為什麼?真,不變!真的東西不會變。假如強度很高的,往往都是虛幻的,一下子就不見了。這你們要細細去觀察,因為現在西風東進,你們會被騙了。

結果三個月以後發生了什麼事,他們要離婚了,那個愛得你儂我儂的,怎麼樣?離婚了。所以情感是一種媒介,夫妻要真正能夠一生相親相愛,靠的絕對不是情感,而是什麼?而是情義、道義。你說情不會變嗎?諸位朋友,你可以去做實驗,假如你跟你太太關係很好;人類的心靈世界可以到未來,可以回到過去,不會受到干擾。假如以後你可以去做這個實驗,你說我太太對我真好,她對我的愛都不會變,等你兒子出生的時候,保證你會被打入冷宮。你一定會從第一位變成第二位或第三位,兒子一定是什麼?對!你們都看到真相,人生要活得明白。所以平常當朋友看,尤其當朋友的時候,反而心裡話都比較容易講。假如男女控制慾望太強,慢慢的你就有你的秘密,他就有他的秘密,慢慢這個鴻溝就開了。開了就互相說他都不了解我。這鴻溝愈深,慢慢的衝突就出現。所以要細水長流。

最好的兩性關係一定要互相成長,因為所有的行為都取決于思想。我們常常看到很多的男女同學,像我今天到了人民大學去就看到很多熱戀中的男女,在那裡你儂怎麼樣?我看到他們儂成那個狀態,我們都可以看到未來會怎麼樣?有時候人活得太明白也會有點痛苦!因為這種交往方式絕對很難互相成長,很難!因為「欲令智迷」,一下子掉到情慾這麼深,智慧就被蒙蓋掉了。聽說有一句話這麼講到,「戀愛中的男女智商最低」。所以要會經營,這個朋友就像同學善友一樣互相成長。

第三個對方犯錯的時候,你要把他當什麼看?小孩,不夠,要當兒子看。你兒子犯錯的時候,你會不會跟他講:我這一生跟你沒完沒了。會不會?不會!你對你兒子都這麼通融,為什麼對你先生這麼狠?沒有平等心,這個寬容的心不是真的。很多女士就講,他都已經三、四十歲了應該知道做人的道理。問題出在哪?出在這兩個字「應該」。這個假設對不對?不對!諸位同學,你曾經在十多年的讀書生涯當中,讀過一篇夫婦怎麼相處的舉手?那這個應該成不成立?做人的道理教得太少、太貧乏!現在四、五十歲的人都會做出比十歲的孩子還要誇張的行為,你相不相信?有的把婚姻當兒戲看,是吧?上網跟網友聊天,聊到最後要跟太太離婚。離了婚,那個網友說我跟你開玩笑,這種事有沒有?請問這個成年人幾歲?諸位朋友,我們要看到一個客觀的現象,現在的人,像我是有三十歲的身體,幾歲的思想?八歲!做人要憨厚,講話不可以這麼刻薄,雖然你們講得很可能是事實。

我們看到這個現象,事實上人很可憐,為什麼可憐?明明思想就不到那個成熟度,還得打腫臉充胖子。不會的事又不肯問人,都撐在那裡,然後遇到做錯事了又不肯承認錯誤,他也很可憐,那種人過得一點味道都沒有,不痛快。每天都是在那邊看誰又看我不對,誰又看我不順眼,他那日子也不好過。這個時候我們能夠包容,能夠透過自己的德行去感化他,因為這個緣分難得,我們也有義務能夠成就對方的思想,成就對方的人生。畢竟一定是有好的緣才會相聚,我們珍惜這個緣,要記住「受人點滴,湧泉相報」。

當我們的人生的核心價值觀是「受人點滴,湧泉相報」,你往後的日子會很充實、快樂。所以今天為什麼沒有結婚的人可以跟人家談婚姻關係,你們有沒有找到原因?因為經典都把人類的理智教給我們。你就要記住,下一次有人打電話給你,你的朋友有外遇了,你接下來要怎麼說?馬上考試,你能夠挽回一段婚姻,也是無量功德。第一個要說到什麼?不管對方錯多少,先什麼?想自己錯在哪。所謂「家火不燒,野火不起」,孟子有曰「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這些你就要搬出來;最後還有一件事一定要交代,先生錯的時候,要把他當兒子看。

我當初看到一篇故事很感動,在漢朝的時候有個大臣,那時候是漢光武帝。這個大臣叫宋弘,他的學問非常淵博,在朝廷裡面擔任司空的工作。胡陽公主是漢光武帝的姐姐,胡陽公主先生去世了,那就有意思想要嫁給宋弘,就托漢光武帝去說媒。這光武帝就對大臣宋弘說到:聽說人一有錢就喜歡買好看的衣服,人一有錢就會把老婆換掉。這意味著什麼?透露我姐姐想嫁給你,而且嫁過去以後,宋弘馬上變成什麼?皇親,他是皇帝的什麼?姐夫,地位很高!結果宋弘就對皇帝講了兩句話,第一句話說到「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諸位同學,這兩句話很有味道,我們在看很多聖哲人留下來的行持,你不要只聽故事,因為這所有的故事當中都有很高的人生智慧,事中有理,你要把它看明白,這叫善學,善於學習。你看他先跟皇帝講,我們人在貧賤時候互相扶持,一同走過患難的朋友,絕對一輩子不可以忘掉,都要把這個情義記在心裡。這一句話一講出來,皇帝的正義被他喚醒。接下來再告訴皇帝說糟糠之妻不下堂。這個「糟糠」也是跟著先生胼手胝足的元配,絕對不能把她休掉,這是道義。

所以這講話的順序很重要。假如皇帝說:你要不要娶我姐姐?宋弘馬上說:糟糠之妻不下堂。會怎麼樣?皇帝說:我的好意,你怎麼這種態度。你看這個講話的順序很有味道,「貧賤之交不可忘」,接下來「糟糠之妻不下堂」,皇帝就很能接受。所以講話的順序很重要。今天你要去規勸一個同學,你不要一開始,我告訴你你有什麼缺點,他馬上整個臉都揪住了。你應該說:你這裡做得不錯,你那裡做得不錯,這裡假如再做好,更好!要批評別人要先講兩個優點,這叫講話的順序。所以很多人說:我很正直,我都是為他好。結果都怎麼樣?別人一看到他就跑了。所以講話的藝術,人情不可忽,要能順人情,很多事才能夠辦得圓融,才不容易起衝突。很多的男人都沒有聽過這個故事,假如他有聽過這個故事,他就知道做人應該怎麼樣。所以諸位同學,諸位男同學,你們都聽完這個故事,你們就要有這種氣節,能不能做到?難怪孔子說「道之不行,我知之矣」。

所以重點在人類的理智在經典,而經典必須透過學習,而學習必須學對東西。諸位同學,你可以去觀察一下,當你周圍有同學或者有些親友,他有憂鬱症,你可以去他們家看看,他的書櫃是不是有很多書?很可能所有心理學派的書他都擺上去了,看到最後,好像這裡講得對,那裡又講得也不錯,然後整個腦子怎麼樣?搞亂了。所以學習不是學多好,而先要學對、學正確。我們也看到教育方面常常在換教學的方法,教學的目標,有時候跟蘇聯學,蘇聯學完,跟義大利學;義大利學完,跟誰學?很多的學派,我們在那裡舉棋不定。

諸位同學,這些學派的思想有沒有印證他的想法、觀念對了?有沒有經過時間的印證?沒有。甚至於他二十年前寫的,他二十年後還覺得我講錯了。有沒有經過空間的實驗?人要禁得起考驗,那個門在那邊發出聲音的時候,我們還要專註聽課,不可以受影響。所以你一定要學真理,不然你的人生會走一大段的彎路。而坦白講,走彎路不一定走得回來,很可能一輩子思想觀念會錯到底。所以學習首重學經典、學真理,建立起人的智慧、理智,開始下對人生的每一個抉擇,人生就會愈走愈圓滿。

諸位同學,如何把學習學好?應該具備哪一些態度?首先一定要有信心,沒有信心,什麼事都做不好。諸位同學,你對中國文化很有信心的舉手?你們不會是安慰我?那剛剛那句話要收回來,大道可行也。這個信心不只在中國人的嘴裡講出來,七0年代全世界公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教授在一次全世界的大會當中講出了一段話提到,「解決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兩種學說」,他是英國人,他說二十一世紀的社會問題只有兩種學說可以解決,「孔孟學說,大乘佛法」。

諸位同學,孔孟學說在哪裡?中國。你們這麼肯定嗎?你們在看電視劇的時候,孔孟學說在哪個電視劇看得特別明顯?人貴自知,韓國做得最徹底,有沒有看過「商道」?你看他們見面的時候恭恭敬敬。在「商道」裡面有一幕讓我最感動,哪一幕?每一次林尚沃從很遠的地方回來,一見到他的母親馬上跪下去跟母親頂一個禮。雖然林尚沃沒有告訴我他心裡想什麼,可是我完全明白,他那一跪下去,深刻感受到這段時間母親您替我擔了很多心,孩子沒做好,跟您回個禮。那個孩子對父母的那種尊敬、那種親愛,就在這個動作當中表露無遺。

而林尚沃在做生意的時候有沒有跟人家處處競爭?有沒有要把對方置之於死地?有沒有?沒有,他反而是希望每個人、每個商團都能興旺,這正確!處處用競爭、用鬥爭要擊敗對方,就把商業弄成惡性競爭,惡性循環。所以有一個仁厚的心才能夠讓家庭社會愈來愈圓滿祥和。這一些都是力行「大學」的教誨,「財散人聚」、「以和為貴」、「家和萬事興」,相同的,你的企業只要和氣也是萬事興。

所以我非常擔憂,擔憂什麼?五十年後國際法庭會有一個訴訟案,那個訴訟案叫孔子是誰的祖宗?是韓國人跟中國人去訴訟。五十年之後,這個法官坐在那裡講了一句話:要重實質不重形式,我們來看看誰做出了孔老夫子的教誨,孔夫子就是他的祖宗。諸位同學,誰會贏?怎麼那麼小聲?孔夫子說的「知恥近乎勇」,我們不能用口頭上在那裡意氣之爭,我們要用行為演出來我們是老祖宗孔老夫子的好弟子、好子孫,自然而然就會實至名歸。

請問這「大乘佛法」在哪裡?在印度產生,後來整個移到中國來了。所以真正能救世界的人是誰?看到諸位好像坐起來都變抬頭挺胸,突然覺得與有榮焉。所以中國人的使命在這個時代不只要做一個好兒子、好學生、好父親、好領導者,還要做一個好的地球人,善盡人類、善盡地球人的本分。今天假如我們不知道這個方法還情有可原,假如我們有這個方法而不去幫忙,這叫見死不救。諸位同學,孔孟的核心在哪?仁。對!那大乘佛法的核心在哪?慈悲。一不一樣?同一個東西,文字不一樣而已。所以改變世界的危難只在一念之間,並不是很複雜的事情。我們要先有這個信心,我們學習中國文化才會很有動力。

一九八八年,七十幾位諾貝爾得獎主在巴黎召開會議,發表了一個聯合宣言,說到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想要生存,講得很嚴重,「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想要生存,必須回到二千五百年前汲取孔老夫子的智慧」。請問七十幾位諾貝爾得獎主都是什麼來歷?各行各業的佼佼者。當人達到某種領域的高峰,他都會往哲學、往人生道理來探尋。所以他們共同的認知,解決二十一世紀的問題要跟孔老夫子學習。

但是現在出現一個很微妙的現象,西方人因為他們已經懸崖勒馬,他偷偷的跑到東方來找方法,那中國人去學誰?有沒有顛倒?假如西方的好,諸位同學,我們來看一看,西方現在最嚴重的一個問題是什麼?青少年問題,青少年的犯罪率節節攀升。假如他們的思想教育好,為什麼下一代會教成這個樣子?我們現在的下一代好不好?因為我們的下一代也不是用中國文化教的,也都大半被西方的功利主義整個湮沒掉了。所以現在我們要明白雙腳要先站得住、穩得住,才能在這個洪流當中能夠力挽狂瀾。

我們要有信心,學這個真正對家庭、對社會有非常大的利益。而唯有你有學問、有道德才能夠去以德化人。因為確確實實整個中國文化的傳播已經斷了二、三代,我們後面也提到要傳承,其實這兩個字可以倒過來看,叫什麼?為什麼叫承傳?沒有承不能傳。所以我們要承先才能啟後,而這個「承先啟後」是身為一個民族每個人的職責所在,一個家道興隆的家族,興隆的家庭必然有它賴以維持的家風,它才可以綿延幾百年不衰。

諸位同學,你們家有沒有家風?有沒有家訓?有的舉手?還不少。太好了。我常常問很多家長,他們從來沒想過什麼叫家風、什麼叫家訓。我接著問他,那你每天種的什麼苗子?有家訓才能掌握做人做事的根本所在。當我們都搞不清楚的時候,傳了什麼?所以一個可以綿延幾千年的優秀文化的民族,必然有它賴以維持的堅固的文化底蘊才行,才有可能可以辦到。

因為已經斷兩、三代,所以我們對中國文化的信心都很有可能在這一、二十年當中聽到一些錯誤的說法。比方說,中國文化假如好,為什麼後來滿清到民國這麼衰弱?那就是中國文化不好,這樣對不對?這叫斷章取義!所以人看事不能看一個點,看點一定會偏頗,一定要看線,看什麼?面,要看來龍去脈。我們來看清朝盛在哪?衰在哪?清朝是重視中國文化達到頂點的一個民族,在康熙的時候還做了一部最大的中國文化文獻,《四庫全書》。他非常重視中國文化。所以在康熙、雍正、乾隆的時候達到了相當高峰的盛世。為什麼能創盛世?重視中國文化。康熙那時候開始,宮廷裡面每天都講聖賢經典。所有的皇子、皇孫包含臣民,這些大臣都有正確的做人做事態度。眾志成城,國家興旺。但是中葉以後,出現了一個人物叫慈禧太后,這個慈禧太后坐在那裡聽經,覺得他怎麼都在罵我,聽了以後不舒服,她就取消了宮廷講聖賢經典的規定。

諸位同學,《論語》裡面有一句話真的是事實,不是《論語》,是一個賢人講出來的,他提到「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依照考據應該是黃庭堅講的。三日不讀書,氣質怎麼樣?馬上可憎,所謂「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諸位同學,你不相信嗎?你們現在對中國文化的信心達到了一個高峰,有沒有?聽課都是這種狀態,叫悟了。然後走路回家、騎車回家的時候,開始出現第二種狀態,就會在雲里霧裡,老師講得好像有點道理,又好像沒有那麼有道理。一進家裡面,老師說要先對人伸出友誼的雙手,回去以後跟你姐姐說:我回來了。她看看你,不甩你,繼續看她的報紙,你開始信心降到谷底,開始產生誤會。這叫悟、霧、誤,你相不相信?假如你一個禮拜之後都不讀聖賢書,你很有可能那個信心就完全蕩然無存。所以我們學習真實學問一定要了解,絕對不能懈怠。因為人在這一、二十年所形成的壞思想跟壞習慣相當有力量,你必須要持續把它突破,所以一開始比較辛苦,等什麼時候才不辛苦?等你真正能夠時時提起這種正確的人生態度,已經把這些習氣放下、斷掉了,你就會愈來愈歡喜,時時都法喜充滿,都「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所以一開始你要突破你行為的慣性,一定要加把勁。

我們來看看萬事萬物都有它兼容的道理,這個東西有沒有它的慣性?有。聽說這邊理工科的比較多?我們都知道萬物都有慣性,當你要把它推動的時候,諸位同學,我現在有沒有在推它,有沒有?有!可是它沒動。沒動,是不是我推了沒用?不是,而是什麼原因?沒有達到它的靜摩擦力。你一、二十年的習慣就好像這個靜摩擦力一樣都推不動了。所以推自己也好,推你身旁的親友也好,你都要了解有一段突破慣性的過程。當你真正突破就輕鬆了。我們在物理原理裡面提到,當你的力量出到突破了靜摩擦力,接下來就會怎麼樣?輕鬆多了,到哪裡?動摩擦力。好,所以要咬緊牙關,我好像講得太嚴重了。其實很好,人真的突破自己以後,真的有所成長,這個喜悅你一輩子都會記在心裡。

所以我們要了解愈深,才不會產生誤會。因為清朝重視中國文化,所以它興盛。中晚期不重視中國文化,甚至於很多國家決策是來自於扶鸞。諸位同學,知不知道扶鸞?扶鸞就是問鬼神,所以才引來八國聯軍;重用義和團,這些情況才會發生,做出很多不理智的決定。《左傳》裡面有一句相當重要的話,「國之將興」,一個國家要興盛,聽誰的話?「聽於民」。人民的需要,時時能感受到人民的需要,這個國家要興。將亡?「聽於神」,聽鬼神的,這個國家就快完蛋。所以後來中葉以後不重視中國文化就敗下來。諸位同學,中國人要再創另外一個盛世,唯有再一次復興中國文化。為什麼我們叫漢人?為什麼叫唐人?因為這些朝代都大大發揮了中國文化,不只利益了自己的國家,還把這麼好的文化往四方的邦鄰傳播開來。所以首先要有信心。

再來,學習還有另外一個重點,叫「學貴立志」。志向就好像一個目標一樣,你有一個目標,你才知道往哪個方向去努力。假如你人生目標都沒有確定,每天很可能是悠悠放任。諸位同學,你人生的目標在哪裡?有沒有哪個同學說說看,你已經有人生目標的舉手?你們每天在幹什麼?你們每天走向何處?就好像在大海當中航程,走了三十年,人家問你要去哪裡?不知道!突然了解到,那個才是目標,結果是背道而馳,這時候人生就很鬱悶。

來,這位男同學,您的目標是什麼?兩百年後還有人記得我的名字。來,掌聲鼓勵!這位同學真正了解了一句教誨,「人生自古誰無死」,這個目標太好了,完全正確。人生的目標就是,假如你現在突然死了,我說假如,死了以後有很多人開始鼓掌,還有人放鞭炮,那你的方向對不對?嚴重錯誤。但是你這一生走完以後,很多人感念你的恩惠,很多人對你的思想觀念非常的佩服,進而效法,最起碼你的子孫都懂得效法你,那你的人生可以發光發熱。當你有這樣的態度跟精神,你縱使生命結束了,你的價值有沒有結束?沒有。對!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們要讓短暫的生命能夠有永恆的光芒,你要立這樣的志向。

諸位同學,孔夫子死了嗎?你們會配合一點!范仲淹死了嗎?我是不是該休息一下?孔明死了嗎?沒有!所以「中庸」裡面有一句話,「誠者物之終始」,一個人的事業能夠成就,「至誠如神」,事業成就的關鍵根源在真誠,真誠心可以超越時空,所以至誠如神。范仲淹的風範行持歷經一千年,他的家風不衰,我已經遇過他兩個後代都在教書;其中一個後代的女兒現在在北京大學讀中文系,家風很好,一千年不衰。所以范仲淹在天之靈也覺得我一千年前沒有做錯。范仲淹是不是影響一家而已?他還影響到一千年後的我,超越時空。

我到一個地方去就喜歡去參觀當地的人文,因為精神長存。當地假如有曾經為這個土地真心真意付出的人都會留名青史,甚至於人民還會幫他蓋廟。所以我到了海口就去參訪了一個聖哲叫海瑞,「海瑞罷官」。海瑞墓我一走進去肅然起敬,兩行海瑞的字,「粉身碎骨全不顧,只留清白在人間」,海瑞的廉潔跟忠義至今還留在我們的心中。當初要去破壞海瑞墓的時候,當地的人民都起來保護。我再進一步看海瑞一生的經歷,突然看到一張畫很驚訝,這張畫是畫著海瑞家的大門,這個大門口題了兩行字,叫「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誰的話?范仲淹。所以真誠可以超越時空。人生既然可以用這一份真誠來寫下歷史,我們志就要高遠。所以王陽明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所以要立志。

剛剛這位朋友提到,希望兩百年後還有人記得我,這位同學,你希望誰記得你?很多人!假如我們的定位是全世界的人都記得我,還是我們定位是全中國人記得我,還是我們定位我們家裡的人記得我,還是我定位我女朋友記得我?那不一樣,那會差很多。所以志不同,人生走出來的格局就絕然不同。立志,我們就回到剛剛那一句非常振奮人心的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丹心就是真誠的心,真誠超越時空;照汗青,汗青叫史冊,我不會跟你們說加兩分,史冊。

諸位同學,寫誰的歷史?你要在誰的歷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足跡?在誰的歷史上?後人。地質大學學生的心量這麼寬廣,來,掌聲鼓勵。一想就想到後人,江山代有賢人出。寫誰的歷史?我們說人生最可悲的自欺欺人,所以首先要對自己真誠,首先要對自己人生的這部歷史負責任,不能得過且過。你自己寫自己的歷史要寫得痛快、要寫得踏實,自己的歷史都寫不踏實,怎麼去寫別人的?自己的修身都修不好了,怎麼樣去利益他人?不可能。所以「大學」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明德是你本性的智慧跟善良,你有本性智慧善良的開顯才能夠去親民,才能夠去利益他人。

諸位同學,您這二十年左右的歷史滿意嗎?沒關係,「朝聞道,夕死可以」,這句話你要聽懂。我們聞了道理以後,人生沒有遺憾,聞了道理以後,趕快要好好去做,好好自利利人。除了要把自己的歷史寫好,還要寫誰的歷史?寫誰的?我已經聽到諸位父母的眼淚,我的孩子二十年白養了,都沒把我放在心上。在父母的人生當中寫下什麼?好,我們現在來思考一下,你要在誰的心目當中寫下歷史,待會休息完以後,我們來討論一下。謝謝!

諸位同學,想清楚了嗎?要在誰的生命當中寫下歷史?你們怎麼都不敢講,豪情都沒有出來,誰?(我就希望能夠在我母親眼裡,我做一個最棒的兒子、最優秀的兒子)。好,掌聲鼓勵,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已經看到你的未來。來,還有沒有,在誰的?(我覺得要在太多人心中留下一點東西,你不僅要在你的父母心中留下東西,你還要在你的朋友中,即使是你不認識的人,一個陌生的人,你也可以留下你的東西),掌聲鼓勵!還有沒有?你要有目標你就會去實踐,心到哪裡,事業就可以做到哪。還有誰?(要踏實的去做,不在乎什麼歷史),您是說只問耕耘,不問收穫?掌聲鼓勵!這位同學是說以真誠的心、以無求的心去做,這樣會坦坦蕩蕩,他走路都會突然感受到《孟子》的一句話,「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這是人生的快樂,俯仰無愧!

諸位同學,你現在在立的志向,它將讓你的生命有真正的充實跟快樂。現在人所追求的快樂,那都是虛假的,大半是虛假的,空虛的,不會讓你人生真正打從內心的充實快樂。所以人現在最大的偏頗在價值觀偏頗了,我們必須要立定正確的人生方向。這位同學,(人最重要的是干好自己要乾的事,若你干好要乾的事,將來人們會記得你)。好,掌聲鼓勵!我必須要再闡述你的話一下,什麼叫該乾的事?我們看到這個「本分」兩個字,就突然間想到第一節課有位同學提到孝順是沒有條件的。人與人的道義跟情義不是交易,不是談條件,而是時時能夠記住對方對我們的付出跟恩德,「受人點滴,湧泉相報」,這樣的人生才會暢快、才會痛快。

所以「該幹什麼」這句話要把目標都出來了。還有沒有?你們責無旁貸,好學生,演什麼要像什麼。再來,你看我們都同時處在這個社會當中,好公民;再來,好朋友。「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要有好父親的準備,要重實質不要重形式,你要重視的是你有沒有智慧當好父親,你不要說我現在就有能力當父親,你要看遠一點。這個父親是指你有那樣的智慧能夠把一個孩子教好,而不是生出來而已,要釐清清楚,不然你說老師說的。好父親、好母親、好的領導者,你以後可以把一個團隊帶得很好,企業文化非常和諧。你要完成這些目標,首先你現在就要不斷儲備這些能力。而你在達到這個目標的過程,你會不斷成長,你會很有學習的樂趣,學習的一種喜悅。

還有一個很重要,要當一個好的炎黃子孫。幾千年,四、五千年的文化突然傳到我們的手上,結果斷了,對不起四千多年的祖宗。再來,對不起世世代代的子孫。所以我們要承先啟後,這是做人的本分,因為這個影響面很大。真正讀古書的人,真正體會聖賢智慧的寶貴,這樣的長者,他時時刻刻都想著怎麼把這麼好的東西給這些晚輩受益。我們因為有這樣的定位,有這一份存心,所以遇到非常多的好老師來指導。

諸位同學,能遇貴人,在於你有使命感;能遇貴人,在於你有受教禮貌的態度。因為我到澳洲去學習的時候,剛好裡面有一句話叫「事諸父,如事父;事諸兄,如事兄」。對待別人的父母要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尊敬,對待別人的兄長也要像自己的兄長一樣恭敬。學了以後就應該怎麼樣?要做!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這是提升學問相當關鍵的一個態度。所以學了以後,我回到寢室住的地方,就問這些長者,我說:請問您是幾年生的?結果他說出來,比我爸爸大,我馬上跟他鞠躬,譚伯伯你好。我常常都做化學變化,這一個躬鞠下去,抬起頭來怎麼樣?這個譚伯伯笑得合不攏嘴,然後嘴裡還說:飛機飛了幾萬里,還認了一個侄子。他住在美國。那旁邊一位長者,我接著就問他,結果比我父親小,我說:陳叔叔你好!他也很高興。

突然有一位長者跑過來,他說:我也要。人生你真誠對待,你會有場場的好戲出場,你真正回想這幾年走過來,連睡到半夜都會偷笑。真的,這幾年因為聖賢的熏習,來到我們身旁的所有的朋友、所有的親人都覺得結了一段相當好的良緣。這個長者為什麼跑過來說我也要?其實這個長者是要製造機會給我,因為我們年輕人眼睛都長在頭上,有點傲慢。年輕人為什麼傲慢?因為裡面沒東西!所以要裝得很了不起,這叫卑慢。

一個人不自卑就不會自大,一個人自大鐵定自卑,卑慢!而這個傲慢對自己是相當大的障礙,所謂「滿招損,謙受益」,你有謙卑的態度,這些真正有智慧的長者,他對於這個社會、對於這個民族,他都有使命感。他能得到這麼好的教誨,他希望讓更多的人,尤其更多的晚輩能得利益,能夠承傳下去。所以他主動跑過來,因為在上課的時候他都坐我旁邊,結果我都不知道他是何方神聖,因為他長得很和藹可親,就好像隔壁家的叔叔一樣,我也不知道他有三頭六臂。後來他過來以後,我也很歡喜,跟他說:盧叔叔你好!這個躬鞠下去以後,我的人生起了相當大的變化。因為隔天他就把我叫到客廳來,其它的人都不在,他足足跟我聊了兩個多小時,把他人生非常多的智慧跟經驗都跟我娓娓道來。我一邊聽,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能夠得到這麼多經驗智慧,憂得是為什麼坐在旁邊的長者,我不識廬山真面目。可是我也體會到一個重點,一個真正有德行學問的人,絕對非常謙卑,所謂稻穗愈豐滿愈垂得下去。

所以講完以後,我才知道這位長者曾經當過雅馬哈的總裁,底下員工八萬人。他二十九歲就當總經理了。他那種總經理不是自己寫上去的,是兩排的股東質詢,所有企業的人事問題、財務問題、市場問題統統問他,他這樣應對自如,完了以後股東說:好,這個人可以把我們企業的衰象再拉起來。聘他當總經理,當總裁,這種行業叫企業的醫生。他在外面上課很貴,他曾經待一個公司,每個月給他們差不多十五個小時左右,十五個小時,每個禮拜差不多三、四個小時,這個公司要給他多少錢?差不多三到四萬的人民幣,他一個月只要跟他聊十多個小時,這些錢就是他的。結果我沒有花半毛錢。兩個小時聊完以後,這位長者每一天上完課,他都把我叫過來,來,我們去散步,今天你聽完課有什麼收穫?我就把我的體會跟他講,他說:你看得太淺了,你看得不夠廣。他就開始分析給我聽。這樣手把手教我,教了兩個多月。後來離開澳洲以後,只要我人生有什麼樣的問題,有什麼樣的瓶頸,只要我打電話給這一位長者,他都會非常用心的給我諄諄教誨。

我從這幾年接觸這些長者,這些有德行的人,深刻體會他們不怕自己沒有孩子,只怕聖賢的智慧斷在他們手上。我到澳洲去求學的時候。剛好老師講了一堂課,我的國學師楊淑芬老師講一堂課叫《德育故事》,這個《德育故事》是講從堯舜至今七百多個聖哲人的故事。而這七百多個依據八個綱領,「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編出來的書。老師在上面講課,我是希望有個國學老師來指導我,結果「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我沒有花什麼樣的金錢跟力氣,老師剛好就坐在講桌上跟我娓娓道來。我在聽老師的課常常都是淚流滿面,有時候聽到太感動了,鼻涕都流出來了。我旁邊有位香港的朋友,他看我哭成這樣,他本來是很酷的人,他都會把衛生紙推來給我,不敢看我,怕我不好意思。我在那個掉眼淚的過程,內心有個很深的吶喊,做人應該要這樣才有味道,這是人的真味!

從這裡只要我們有受教的心,相信很多你生命當中的善人、貴人一定會出現來教誨我們。所以人要勇於把心量擴寬,把志向定得高遠一點,所以《老子》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上天沒有說它跟誰比較好,而它最庇佑的人就是念念善心,念念能夠孝心對父母,念念對社會國家有責任的人,就能夠得到很多的保佑跟庇蔭。

我們今天要完成這些人生的目標,首先一定要有個基礎,就是德行。我們連自己都幫不了,怎麼幫別人?這叫「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所以志向要定高遠一點,但是步伐要一步一步扎紮實實的走過去,絕對不能好高騖遠。諸位同學,你不要聽完這些觀念以後,這些觀念真好,所以回去以後就跟你爸爸說:從今以後,你要聽我的,因為我接受聖賢教誨,我還聽過老師的課。你假如這樣回去,那假如有一天我走在地質大學的校園,突然看到一個五十歲左右的人走過來說:你是不是老師?我一定說我不是,「好漢不吃眼前虧」。他會說:我兒子就是聽了老師的課才對我這麼不恭敬。所以任何事一定是先從自己開始改變,才能夠用這個德風去影響他人。

而德行的根本在哪?德之本在哪?在孝!所以五倫之首,孝道,「父子有親」。很多人說這五倫是誰定的?這個五倫是道,是自然的軌跡。人與人很自然會形成這五個關係,而父子有親也不是誰規定的,是很自然的天性。我們看到那個孩子一、二歲對父母非常依戀,父母處罰他、打他,他會怎麼做?你愈打他,他愈往你的懷裡鑽。一來他知道他錯了,二來很自然對父母產生這種親愛之情。那現在的孩子打他會怎麼樣?他會用白眼睛看你。我就說這個孩子現在八、九歲就會頂嘴了,很多朋友馬上說:還要八、九歲嗎?為什麼天性變成這樣?「苟不教,性乃遷」,都沒教育了。所以天性都被這些壞的習慣掩蓋住了。那父母對孩子的關懷也是一種天性,有沒有哪個爸爸、媽媽,孩子一生出來,馬上對著孩子說:你以後要給我大房子住,給我大車子開。有沒有這樣的父母?看到一個嗷嗷待哺的生命,這種慈愛油然而生,只想著他健康的成長。所以這是一種天性。

父慈子孝,為人子為什麼要孝?因為「知恩報恩」是人很自然的一種態度跟回饋。我們知父母恩德之浩瀚,自然就會生起這種孝心。諸位同學,你現在腦子裡面有沒有想到父母的恩德?有沒有?還是想到期中考、期末考要考什麼?人都很健忘,一健忘很多恩德就會忘掉。當人把很多恩德都忘掉以後,他的內心會愈來愈空虛,愈來愈麻木。我們回到從前,我們來了解一下父母有哪些恩德。

印度的聖哲佛陀有天剛好走在路上,看到了地上有一堆白骨,佛陀對這堆白骨很恭敬,然後學生就問:佛陀,你為什麼對這堆白骨這麼恭敬?佛陀跟他說:這些骨頭都很有可能是我們的祖先,所以我們對已死的人也要不失恭敬。佛陀接著就把這堆白骨分成兩個部分,一個部分骨頭比較白,一個部分骨頭有一點發黑了。接著就問學生,這兩堆骨頭有什麼不同?諸位同學,知不知道有什麼不同?白色的骨頭是男人的骨頭,這有一點發黑的骨頭是女人的骨頭。為什麼?因為母親她要懷胎,在這個懷胎過程,孩子要吸收的營養都是從母體裡面要提供給嬰孩。假如母親的營養不夠,那孩子又需要這些營養,就必須從母親的骨頭裡面滲出這些鈣質出來。現在女人得骨質疏鬆症的多不多?很多!所以懷胎的過程非常的辛苦。

像很多婦女她懷胎的時候都會害喜,會嘔吐,你們有沒有經驗?沒有經驗,你們就了解不到那個辛苦所在,很不舒服。諸位同學,不要笑,我有感同身受的能力。但是母親在害喜的時候,她還是勉強把食物吃下去,為什麼?因為假如不吃,自己體內就沒有營養,孩子就沒有辦法吸收到營養。為了孩子好,她寧願忍受這些辛苦。我跟學生講,不可以偏食,是不是?母親為了你,再辛苦她都把食物吃下去,你現在又沒有母親的辛苦,而且你吃下去營養均衡,身體好了,才是真正回報母親。不然你「身有傷,貽親憂」,你身體有損傷,營養不良了,母親又很傷心。母親為了你可以忍受這一些,你現在也應該盡你人子之分好好把自己身體養好。

除了害喜之外,這懷胎十月很辛勞,我們看到六、七個月,七、八個月的肚子,走起路來怎麼樣?很累。我們曾經跟學生讓他們包著一個籃球走路走看看,你沒有體會感覺不到辛苦。而且這個肚子要背多久?不是背一天、二天,是懷胎十月。到後面睡覺都怎麼樣?很難睡。我們就發給孩子每個人一個雞蛋,叫他保護好這個雞蛋一天,結果一開始他們都小心翼翼,背在身上小心翼翼,差不多過了兩節課以後就忘記了。然後那一天就會聽到很多聲音,啊!啊!到下午要回家的時候,幾乎是全軍覆沒。我們跟小孩講,假如你的媽媽保護你都像這樣,你一生出來這邊會青一塊,這邊會紫一塊。所以母親為什麼可以把你健康的生下來,時時不只背在身上,還呵護在心裡。所以這懷胎的恩德相當的大,我們要牢記在心。

生育,古代說生一次孩子過一次什麼?鬼門關。因為生孩子的痛大過於癌症的痛。我曾經聽過一個比喻,生孩子的痛,那種陣痛就好像十五分鐘拿一把刀在你的手上劃一痕,再過十五分鐘再怎麼樣?再劃一痕。在產房上,床上有兩根鋼柱這麼粗,結果那個鋼柱都已經彎了,什麼力量?生產痛的力量拉彎了。諸位同學,一個母親生完孩子以後,護士一走進來,第一句話講什麼?孩子健不健康?有沒有哪個同學,你母親從小就告訴你,我生你的時候痛死我了,有沒有?你看看母親的存心,這這麼樣的痛,全世界最痛的痛,她當場就放下了,當場就是提起對孩子這種天性的愛、關懷。所以這一念心就值得我們這輩子好好孝順母親。

有個媽媽就提到,她說還沒生孩子以前,很想趕快把他生出來;但是生了以後,很想把他裝回去。養比懷孕更累,因為一生出來,你要照顧他,他假如日夜顛倒就麻煩了。我也很有經驗,因為我的外甥就在我們家坐月子,常常假如晚上不睡覺,我們家都要排號碼,一棒接二棒,二棒接三棒,抱!我抱了二十分鐘都快不行了,酸得在那快受不了。所以沒有那一份母愛真的做不出那種行為出來。養育除了擔心身體健康,不知道我們童年生了多少場病。而且母親、父親對我們的關懷真是無時無刻。

諸位同學,你假如想想看,在小的時候,你會在半夜半夢半醒之間看到父母的身影走過來幫你怎麼樣?蓋被子。所以父母是連在睡當中都還在關懷我們,而我們拿什麼回饋?一歲的時候,母親喂我們吃奶,我們回報了什麼?可能是咬她一口。兩歲的時候,好不容易把我們弄得入眠,突然放下去又放聲大哭,可能父母隔天都變成熊貓了。日夜沒有辦法睡好,那是相當的辛苦。我們的回饋又是嚎啕大哭。三歲的時候,可能母親拿了一個食譜,試驗了很多次,終於把這個食物煮好了,端到我們面前來,我們可能一下就把它弄倒。六歲的時候,讀小學的時候,可能我們一時興起:媽,我想買個電子琴。結果媽媽拿了一個月的薪水幫你買了一個電子琴,你可能上去玩了三、四天就怎麼樣?就把它放在一旁。

我們念初中的時候,跟母親跟同學去看電影,跟同學坐在前排,然後跟媽媽說:你不要跟我們坐一起,你到後面去。可能念高中的時候,母親正在等著一通很重要的電話,而我們卻視若無睹在那裡跟同學聊到半夜。高中聯考,父母可能在家裡煮了一個豐盛的晚餐等我們回來一起慶祝,我們可能在外面跟同學玩到通宵,都沒回來。要去上大學,父母為我們籌了很多的學費,盡心儘力,也一起陪我們到了校門,我們跟父母講:你不要進去了,你回去!大學畢業出來,父母用了很多的關係幫我們找了一個還不錯的工作,我們可能去做了以後,才沒幾天,脾氣來了,跟上司大罵一場,然後就辭職。所以人生要回首看看父母為我們做了這麼多事,我們到底回饋了什麼?「絲絲白髮兒女債,道道深紋歲月痕」。我們的人生因為有父母的提攜,我們日漸在身心當中成長;父母因為辛勞的照顧我們,所以日漸憔悴。

諸位同學,以我們這種年齡,你回去看父母,你會有一種感覺,每次看都覺得有老下來的感覺。古代有一個孝子叫韓伯俞,他小時候成長過程有錯誤,他母親會處罰他、會打他,他都欣然接受,趕快改過。後來他長大了,當然很少犯錯,結果有一次也犯了一點小錯,他母親也有教訓他。結果當他母親打他的時候,他突然放聲大哭,他母親非常的驚訝,她說:從小處罰你,你吭都不吭一聲,今天為什麼放聲大哭?韓伯俞就說:我成長過程,母親你打我,我都覺得很痛;但是今天母親你打我,我已經感受不到痛了。為什麼感受不到痛?因為母親你的身體愈來愈虛弱。所以我想到這裡,想到不知道還有多少時間能夠好好奉養你,一想到這裡,不禁悲從中來。所以「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生會有一種痛,就是你很想做的事,而你卻沒有機會做的時候,那人生會覺得相當的遺憾跟無奈。當我們能真正去體會父母的辛勞,你那一份孝心自然就出來了。

我記得我姐姐出嫁那一天,我的姐夫來迎娶,整個禮儀的過程,最後是要拜別父母,我在旁邊觀禮。當我的姐姐跟我姐夫跪下去的那一刻,我的父親眼淚馬上含在眼角。而在那個當下,我的眼淚也蹦出來,我父親的整個感受好像就印在我的腦海裡面。我體會到一個當父母,當父親的辛勞。在這個過程當中,對他的身體、對他的教育成長不知道擔了多少的心,多少的夜裡驚醒起來送孩子到醫院去看病;在這個讀書的過程,又有多少的陷阱,父母都替我們擔憂。今天好不容易這個女兒長大了,有好的工作,也找到了一個好的歸宿,心裡才有這麼一點安慰。

那父母對孩子的關懷照顧,會不會因為嫁出去了就結束?很有可能是一輩子,甚至於是孫子,我們的下一代,父母都會盡心儘力付出、照顧。所以當下我有這種體會,體會到一個為人父的辛勞。我在內心告訴自己,人生孝順父母都來不及,絕對不能再講出一句忤逆父母的話。確實從那一份明白以後,我也再也沒有跟父親講過一句沖的話。諸位同學,我以前也不常講,只是那種體會真的太深刻了。

那知恩要什麼?報恩。知恩報恩不是感動而已,一定要化成行動才行。那如何善盡孝道?要從落實《弟子規》開始做。所以《弟子規》開篇就是「入則孝」,所以孝順要化成你的一言一行。《弟子規》第一句話說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諸位同學,學習有兩個重點,第一個要預習,第二個要複習。你們現在都不知道什麼是《弟子規》,所以諸位假如手上有這本書,這幾天這個禮拜每天把它早晚念一遍,那我們下一次的課程,您會體會得更深。因為每一句你假如都了解,再經過解釋,你就很能夠體會、很能夠契入。有聽過《弟子規》的舉手?不多。學習重在次序,那讀書不可以貪多,讀書要抓住綱領,你不要今天回去很激動,把所有書柜上面只要是經史子集統統搬下來放在桌上,你立大志,要趕快把它看完,保證你一個禮拜之後就沒力氣了。因為學雜了以後,你反而不得其門而入。

所以學習必須要抓住「一門深入,長時熏修」。這個一門是掌握聖賢教誨的綱領所在,這叫一門。如何深入?你要解行相應,了解以後馬上去做,知行合一。假如學了以後不做,不只沒有好處,還會有壞處。所以《弟子規》最後一篇是談學習,第一句話就提到「不力行,但學文」,不去做只是學習,學多了以後「長浮華,成何人」,你會愈來愈傲慢,因為你都沒有做,還以為自己會了。所以諸位同學,我們思考一下,在整個幾千年的歷史當中,大奸大惡的人有沒有讀過書?而且還怎麼樣?讀很多。那個關鍵都在他是傲慢,他沒有力行。真正把孝做到的人,他不只會孝敬他的父母,他對一切人的父母都恭敬。所以這個學問沒有契入就會有壞處出來,「長浮華,成何人」。這個深入靠我們解行相應,學一句要怎麼樣?學一句一定要做一句。這個態度你能建立,你的學問鐵定在三、五年之內就有相當的提升,這我敢給你打包票。

要長時熏修,所謂「厚積薄發」,學問絕對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成就,我們必須有恆心的去學習。所以長時。這個長時不能間斷,三日不讀書會怎麼樣?對!所以不能間斷。你假如讀兩天休三天,絕對沒有效果。所以這個長時,建議諸位朋友,我開一帖葯可以治標又治本,這一帖葯是中藥,早晚把《弟子規》念一遍,諸位同學,三個月見效。三個月以後,你會突然覺得自己「德日進,過日少」,覺得德行有相當大的提升。諸位同學,我問你們一句話,你要真實回答我,你有曾經覺得自己德行有在上升的舉手?你們都比我優秀,我都覺得我好像一直在墮落。所以要有熏習之功,你只要早晚念一遍,持續三個月,沒有效果的話,你來找我,我會負完全的責任。這一帖藥用到目前已經一年半了,沒有沒效的,要對我有信心。

修,在哪裡修?在我們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當中修。這是從你的思想觀念,從你的一言一行,錯誤的加以修正。比方說,《弟子規》有一句話,「人有短,切莫揭」,不要常常把人家的短處、缺點到處宣揚,這有礙這種和諧的氣氛。我們應該有個使命,為什麼他們會做錯?因為沒有人教他們,我們比較幸運已經接受聖賢教誨,應該當榜樣,而不是去披露別人的缺點。那這一句話,我們就要去修正,這是把我們的說法,甚至於是想法,把那一份要去毀謗別人、批評別人的念頭收回來,那你的心就時時保持一個祥和之氣。內心能祥和者,才能帶動家庭社會的祥和,這是根本所在。

什麼時候提升自己的學問,什麼時候?時時刻刻在自己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當中去修正。那你要修正總要有個標準,做人做事正確的標準,這個標準就是掌握綱領的這一門學問,叫一門深入,而這一門就是《弟子規》。《弟子規》掌握了整個做人做事的綱領所在,因為它是依據孔老夫子一句重要的教誨編成的書,這一句話在《論語.學而篇》「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從做人處事的七個綱領把它編成書。所以我們很幸運,有夫子的這一段話,又有清朝的李毓秀李夫子依據這七個綱領編成了《弟子規》。

而學問的次第很重要,怎麼讀書?《三字經》有講出來。所以諸位同學,現在我們學習不能聽哪個人講,因為人你還不了解他的道德學問到哪裡,你必須要依照幾千年不變的經典來學習,那絕對不會錯。《三字經》有一句話叫「為學者,必有初」,一開始要從哪裡下手?「小學終,至四書」。諸位同學,什麼是《小學》?是不是念完小學畢業就叫小學終?不是,《小學》是朱熹朱夫子編的一本書,專門教洒掃應對進退,如何對待父母兄長的這種做人做事的態度。這個根基扎牢了,再讀四書才有德行的根本。假如對父母都不恭敬,讓他讀更多的四書五經會造成什麼結果?拿著這個來賣弄權術的多得很。所以有個孩子,他的母親指責他的缺點,他對他母親說:媽媽,你有孔老夫子的溫良恭儉讓嗎?假如你沒有孔老夫子的溫良恭儉讓,你就沒有資格說我。你看他的經典讀得很多,拿來幹嗎?炫耀,拿來對付別人。這個存心跟經典不相應,學不到真本事,學不到真學問。所以我們也一定要先從做人做事的綱領去力行,我們的行為就跟經典相應,你的悟門就會打開了。

而這一本是宋朝朱熹朱夫子編的書,離現在已經將近一千年。因為距離久遠,很多的用詞,遣詞用句跟我們當時候的社會,現在的社會已經有一段差距。所以在清朝李毓秀李夫子重新編了這本《弟子規》,完全掌握《小學》裡面的重要綱領,以便於我們現在來學習。所以學習聖賢教誨第一本,《弟子規》。而第一件事要盡孝。所以「入則孝」提到「父母呼,應勿緩」,諸位同學,你爸爸媽媽叫你的時候,你都怎麼回應?來說說看,有沒有哪個同學你媽媽叫你:兒子。你會走過來:媽,有什麼事嗎?有做到的舉手?這麼多!中國文化有希望了。我們問這些孩子,最常見的一個答案是什麼?幹嘛!那我們就跟孩子講:你對老師敢不敢這樣?說:我不敢。諸位同學,孩子學到什麼?察言觀色,學到虛偽,學到欺善怕惡,老師不好欺負,父母好欺負。這樣的存心絕對跟道背道而馳。

所以一個人學問能不能提升,要從根本去修,根本在哪?根本在你的存心。你能時時觀照自己的心有沒有在孝當中?有沒有在恭敬當中?你時時這樣觀照,你的行為絕對不會有太大的偏差。我們為什麼要讓孩子從小「父母呼,應勿緩」,就是要長他對人的恭敬之心。假如一個人對父母都不恭敬了,請問他去恭敬別人,真的還假的?那他為什麼要恭敬那個人?有意圖。你怎麼活得這麼清楚?他一定是看中你荷包裡面的錢,所以才會對你相當恭敬。他不是對你恭敬,是對什麼?因為連父母都不恭敬,他只有利害的態度而已。

所以我們既然學了就要先做到,你自己時時能夠到做到《弟子規》,往後你要帶公司,你會很輕鬆。因為你已經是他人的榜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你自己都做得正,你不去要求部屬,他們都會起而效法。但是「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你自己都做不到了,自己都常遲到了,還要求他們不遲到,他們很難做到。

「父母命,行勿懶」,我們最容易跟誰失信?爸媽。對於最有恩德的人最容易失信。對誰最不容易失信?對女朋友最不容易失信,還有對生意上的客戶最不容易失信。這一份存心是為什麼?還是利害。所以我們時時要觀自己的心,「父母命,行勿懶」,善盡為人子的職責。這一段話,有一次我講完之後,有個老師就說,他前陣子剛好回家裡去,看到他父親在刮鬍子,結果那個刮鬍刀很舊了,他走過去隨手就把刮鬍刀丟掉說:爸,我買一個電動刮鬍刀送給你。他爸爸很高興,結果他這麼一丟就忘記了,過了三、四天剛好來聽課,他忽然想到刮鬍刀,那一天下課趕快打電話回家:爸,那個刮鬍刀我明天去給你買,馬上寄過去。他爸爸已經生了三、四天的氣了。結果他講出來以後,另外有個朋友馬上也說,我也還沒買刮鬍刀。諸位同學,我們答應父母的事拖了多久?

「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晨昏定省,早上起來問候父母,晚上回家也是跟父母講說我回來了,今天在學校裡面有發生哪些事情。你這樣講得時候,家庭氣氛融洽,父母也很了解你的生活狀況,就不容易因為不了解而多擔了很多心。我剛好到一個幼兒園去講課,講完以後,有個小女孩隔天站在父母房前,結果父母一走出來,這個小女孩就鞠了一個躬說:爸爸媽媽,昨天睡得好嗎?她爸爸嚇了一跳,馬上打電話到幼兒園,昨天發生什麼事了?這個家長有觀念,他知道一定是老師有教。他了解以後可以跟老師配合,「親師合作」就可以把孩子教好。這是很正確的態度。

幸福人生講座-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03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05/4 中國地質大學 檔名:52-143-03

大家晚上好!諸位同學,鳳凰要飛了,鳳凰是誰?中國人,是不是你?是。首先哪一隻鳳凰要先飛?我們自己要先飛。所以中國文化說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根本」,修誰的身?修自己。當我們每個中國人都從自我的修身開始提升的時候,那將可以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君子務本」,根本就一定要從自己做起。我們要了解整個中國文化為什麼會退喪下來的根源在哪?在知行不合一。假如在這一、二百年所有的讀書人都知行合一,中國文化會不會敗喪下來?支持都來不及,所謂「桃李不語,下自成蹊」,還有可能來破壞嗎?

我每到一個地方會去看當地的人文,因為當地有一位聖哲人出現,都將可以教化一方。所以我到海口去的時候就去參訪當地有位聖哲叫海瑞,明朝的一位忠臣,我們一定都聽過海瑞怎麼樣?罷官。那當時我走進去的時候,看到哪一句話?我們當老師都有一個壞習慣都會考試,你們第二節沒專心聽,哪一句話?來,掌聲鼓勵!很認真聽,「粉身碎骨全不顧,只留清白在人間」。海瑞用他的一生演出了什麼德行?廉潔有守,為國為民的德行。

所以弘揚文化是用說的還是怎麼樣?做更重要。假如只有說而沒有做,不只對文化沒有貢獻,還會讓他人瞧不起文化。現在對中國文化認知清楚的人多不多?不多!假如現在我們開始學習,結果回到家裡也不孝順父母,這樣不只沒有弘揚文化還毀了文化。你爸爸媽媽會說:學中國文化學成這樣,學《弟子規》學成這樣。那就麻煩,不只無功,還有過失。

諸位同學,你這個禮拜早上有跟爸爸媽媽說早上好的舉手?好,孔夫子說舉一隅要以三隅反,「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我們要舉一反三,問候父母是一個孝心,一個恭敬心。那在學校裡面,誰是我們的父母?老師,你們沒聽過一句話嗎?孺子可教也。所以我們這一份恭敬心可以對我們的師長,有跟老師說:老師,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嗎?有沒有?你看都沒有。假如有很多同學都這麼問,我們一定可以發現地質大學的老師那一天走路都是用飛的,心情太愉快了。對一切長輩我們都可以把這一份孝敬之心提上來。所以真能力行一定可以提升自己,一定可以感化別人。

所以海瑞一生為國為民,他要到的地方還沒就任,當地所有的貪官污吏,還有地方這些社會比較霸道的人,統統都先撤離了。因為他們知道海瑞來,他們絕對沒有生存的空間,自己就走了。所有的人民都非常愛戴他。當然,他的一生也宦海沈浮,有時候也被領導者誤解,但是他絲毫不減效國之心,後來也都被朝廷大大的啟用。他最後一任是在南京當官,結果在任內就去世了。因為中國人重視的是落葉歸根,所以他死後就要把他的靈柩運回海南來。當要離開南京的時候,萬人空巷,所有的人民都穿著孝服幫他送終,如喪考妣,就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樣。當我們每個讀書人、每個知識分子都真正把聖賢的教誨做出來,這是真正弘揚中國文化。所以學貴力行,學問貴在能夠身體力行。

在唐朝時候有個讀書人叫白居易,他晚年學佛。那「佛」是什麼?中國字我們看一下,他晚年學佛,這是形聲字,我們六書造字是含有人生的智慧在裡面,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弗」,所以佛是什麼?佛是人修出來的叫佛,在印度話叫佛陀耶。用中國可以理解的文字解釋,這個佛的意思就叫覺悟的人;再白話一點,叫明白人,當一個明白人。我們來看一下,學習、學習,這個學就是學什麼?就是學覺悟。「讀書志在聖賢」,聖賢是什麼?就是明白人。聖賢人不是供得高高的叫聖賢人,聖賢人是在當兒子的時候知道如何當一個孝子;在當先生的時候,如何當一個好先生他明白;在當父親的時候,他知道如何教育好他的孩子,這叫聖賢人。

我們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非常有包容性,所以在這幾千年來各種宗教文化一進入中國都融合成一體。在清朝時候,曾經儒道釋三教也發生一些衝突、一些批評,互相批評。那時候的皇帝雍正寫了一篇「上諭」就提到這三教「理同出於一原,道並行而不悖」,這三教的教化統統是同一個根源。哪個根源?「人之初,性本善」的根源。所以諸位同學,中國沒有宗教,中國所談的教都是教育,一家之言。這個「宗教」的名詞是外國傳過來的。在中國的宗教是什麼意思?宗是指禪宗,教是指教下,都是修學教育的學科、法門。所以中國人重視的是教化的工作。所以讀書人在這三教的熏陶之下,不斷提升自己的學問。

所以白居易他就上了高山去請教鳥窠禪師,那是當代的一個高僧。諸位同學,為什麼很多讀書人都要上山去請教高僧?這都有原由的。因為古代的高僧要出家,這些出家人要出家必須先考試,而這個考試的難度跟科舉差不多,所以他必須考過了這個試,國家發給他一個證書,你們都不知道?對!發給他一個證書,然後他拿著這個證書可以到各地的佛寺去住,他有這個資格。他只要考過了,他出家可以所有的佛寺都應該給他住,所謂「十方來十方去」,十方道場,都有這個規定。出家人的道德學問特別高,所以當地的一些官員都會去跟他們切磋。

這個規定現在有沒有?沒有。誰把它廢除的?清朝有個皇帝特別喜歡佛法,叫順治皇帝,他好幾次都出家,後來好像也出家了。他就覺得出家很好,所以希望所有的人,只要有願意的就讓他來出家。他的心好不好?好,那好心會不會做錯事?所以要有智慧,不是當下你覺得好就好,你還要看到它往後的影響。智慧是可以高瞻遠矚。他的用心很好,所以好,誰都可以出家,阿貓跟阿狗也可以出家,整個弘揚佛學的素質馬上怎麼樣?快速下降。所以很多人一接觸到出家人都說:你是不是有哪裡想不開?你還是不是受到什麼刺激才出家?這個我們要對文化了解。

出家人是一個行業、是一個職業,他們是搞教育的。他把頭剃掉只是告訴你,他是代佛陀說法。我們了解一下,西方的佛陀一生做什麼事?他四十九年都教書,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教育者,社會教育工作者。出家的人是干跟佛陀一樣的教育工作,所以那是行業。我們要尊重他的行業,他的價值。所以你看一個好心卻把佛門的素質整個都當下來,這叫正中偏。所以這個善你要會判斷,不然會以善心行惡事,這叫正中偏。

如何去看流弊問題,在孔老夫子對待他的學生當中有兩個例子,我們可以去體會看看。有一次子貢他出外做生意,魯國有個規定,只要你在其它的國家看到自己的人民,你只要把他贖回來,比方說你用一兩把他贖回來,之後國家會把贖金還給你。那你贖人有沒有負擔?沒有負擔,而且又可以救自己的國人,所以大家很歡喜去做這一件事。剛好子貢遇到了自己的國人被賣了當奴隸,他就把他贖回來。結果贖回來以後官府要給他錢,子貢有的是錢,所以子貢說不用了。他沒有拿。當他走出官府,當這個消息傳開的時候,所有的人民對他的評價是什麼?好清高!是不是?你看子貢走出去,走路都怎麼樣?有風。所有一般的人民都稱讚子貢好清高。結果子貢走到老師的面前,還雄赳赳氣昂昂,夫子跟他說:子貢,你做錯了。他很驚訝,為什麼我做錯?

另外有一件事,子路有天走在路上,看到一個人掉到水裡快要溺斃了,子路的個性怎麼樣?見義勇為。他腦子還沒起第二個念頭,都還沒想到我跳下去會不會淹死,馬上就跳下去救人,把那個人救起來。他本來已經到鬼門關繞了好幾圈了,現在被子路救回來,內心非常感謝,太高興了,就把他的牛牽來:子路,送給你。要不要收?要。子路看他盛情難卻就把這個牛牽回來,孔子說:你做對了。

一般的人民會稱讚誰?會覺得誰比較高尚?子貢。子貢不拿人家的贖金為優,子路牽人家的牛走為劣。但是孔子就分析給他的學生聽,他說魯國窮人多,富人很少,當他要去贖人的時候,他的經濟上都有壓力。假如他要去贖人的時候突然想到,子貢贖人都不拿贖金,假如我贖人拿了贖金,那我比子貢就矮一截差一等。當他在那裡猶豫的時候,有沒有可能造成他不救人?有可能。假如一百個人要救人,突然有一個人因為這件事而猶豫沒救人,那可能就讓一個人不能得到自由,甚至於是讓一個家庭不能得到美滿,不能得到男主人的照顧,那影響就很大!所以孔子告訴子貢,你做一件事要能審時度勢,要能看到整個社會的狀況。因為你是讀書人,一個動作會影響社會風氣。那子路跳下去救人,這是見義勇為,所以這件事情一傳開,大家會覺得好心有好報,可以得到一隻牛。民風就會轉而勇於去助人、去行善。所以善還要看到它往後的影響,往後的流弊問題。

那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我們今天幫助身旁的親友,你也要看深遠一點。比方朋友之間有所謂的通財之義,朋友沒有錢的時候,我們要在道義上去幫助他,這樣講是對的;但是你也要有理智去判斷他拿著這個錢要做什麼?假如他是拿去賭博,你要不要借給他?當然不要;假如他是拿著錢去請女朋友吃飯,要不要?你們很有判斷力。不能因為交了女朋友,為了打腫臉充胖子,到最後那個臉會怎麼樣?會爆掉。他在打腫臉的時候,連他的家人都要遭殃,可能常常要寫信回去,字跡潦草,但是裡面有一個字寫得特別清楚,你們怎麼知道?所以對待事情要有理智,要有判斷力。

當時候的讀書人常常,我們俗話講「無事不登三寶殿」,因為這些寺廟都蓋在很高的山上。除非生活上、工作上有問題,不然很少人會去佛寺。白居易到了寺院之後就問鳥窠禪師說:如何學佛?如何當一個明白人?接著鳥窠禪師講了八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講完之後,白居易哈哈大笑,他說:三歲小孩都知道。鳥窠禪師接他下一句,八十老翁做不得。

三歲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得。諸位同學,這句話已經點出來學問的樞紐、學問的得力處在哪?在做,不然不得受用。俗話講「真龍」,真正的龍,「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世界」,他得一滴水就可以遍雨世界,他懂得拿著這一滴好好去發揮。一個人能懂力行一個善言,將可以利益一方。我們看到古代這些聖哲學習的態度,像顏淵,顏淵是「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他得到一個善言就徹徹底底去把它落實,那他就提升自己又造福別人。這是「真龍得一滴水,可以遍雨一世界」。那泥龍,「泥龍縱泡之水中,也不免喪身之禍」。雖然牠得了那麼多水,牠不會用,最後怎麼樣?被水淹死了。

所以諸位同學,求學問只有好處而沒壞處嗎?不見得。所以《弟子規》有一句話很重要,叫「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我們今天求學問,學了不去做,不只沒有好處,還會長我們的傲慢、浮華之氣。諸位同學回想一下,在四、五千年的歷史長流當中,禍國殃民者讀的書多不多?多。對!為什麼最後會禍國殃民?他的學問沒紮根。紮根在知行合一才是真扎了根。

有個朋友,他已經研究所畢業,有天回家幫母親做一些家事,有一件比較簡單的事他把它搞砸了,他母親隨口就說:你怎麼這麼笨,怎麼連這點事都沒做好。這位朋友聽完以後很生氣,板著一個臉對他媽媽說:我都已經研究所畢業了,你還罵我笨。諸位同學,研究所給了他什麼?你還罵我笨!你看,活到老學到老。社會很多學問,生活有很多啟示,都需要我們用謙卑的心去領受。假如因為讀的知識多了、學歷高了,我們不去落實生活,很可能會形成人生的障礙。

諸位同學,好跟壞是相對的。今天我們出去工作,學歷對你來講可能是一把利器,但是當我們處事做人的態度不對了,十年以後,這個學歷會是傷害你的利器。因為你會高不成、低不就,到時候你會覺得很難受,心裡會有很多掙扎。所以我們有高的學歷更應該謙卑待人,那將讓你得到更多的優勢跟好處。因為你學歷愈高愈謙卑,人家的印象特別深刻,他會覺得孺子可教也。所以「學貴力行」這個態度一定要從一開始就要建立好。

我到深圳去上課,有一群孩子已經讀經讀了一年多,他們背的經典可能在我之上,背得很多。那時候我一走進去,我就跟這些小朋友說:來,老師今天跟你們上《弟子規》。我話才講完,這些孩子說:老師,我們學過了,我們都會背了。你看小朋友才六歲,他的態度怎麼樣?這個時候你要冷靜,不能被他們影響。我就不急不徐在黑板上寫了一個字:「道」,讀經典的目的在哪?要當一個有道德之人。諸位小朋友,人生演什麼要像什麼,諸位小朋友,中國字六書造字,這個字是會意字,右邊一個首先的「首」,左邊一個「辶」字旁,這個辶字旁,走字旁是代表實踐力行。你們看看很多有這個辶字旁的,是前進的「進」,都是代表一種要去實踐的意味在。所以什麼是道德之人?首先能做到的人才是道德之人。

諸位小朋友,你們怎麼都沒有應?哪一句你們做到了?這些孩子本來頭是仰著的,突然腦子一想:《弟子規》第一句話叫「父母呼,應勿緩」,自己有沒有做到?沒有做到。父母在叫的時候都說:幹嘛!突然從高高仰著的頭慢慢低下來。你看孩子可不可愛?孩子很可愛。你只要理給他講通了,他馬上可以修正。大人容不容易?因為大人有一個東西最貴,賣不掉,你們怎麼知道?我專門買這個東西,看會後你們要不要賣,算我便宜一點。所以孩子的態度就不一樣了。我就開始跟他們講,一句一句告訴他如何落實在生活之中。有個小孩回去之後,在他的日記上寫了一句話,他說:今天我們上《弟子規》,老師說《弟子規》是拿來做的,而不只是拿來背而已。所以是態度決定成就,而不是成就以後才來修正態度。你要深入聖賢教誨,一開始的態度一定要正確。所以要立大志,然後要努力去力行每一句教誨,您的德行的提升就會「德日進,過日少」。

有沒有哪位同學,這一、二個禮拜聽了某一個道理,回去有實踐的,有沒有?都沒有。還是你們已經落實一個中國的美德叫謙卑,做了都不好意思講?要給我一下信心,不然我都快撐不下去了。有沒有?來,這位同學,我們掌聲鼓勵一下。你現在是不是後悔舉手?來來來,上來跟大家講一下。諸位同學,一個人一生的福分,每天都有加減乘除。她已經翻山越嶺才上來。

女同學:剛剛我聽到馬克吐溫說,並不是每個人都在意你的時候,你應該知道當你受到委屈或者其它時候,你要想到這一句話。

蔡老師:我沒聽清楚。我突然想到馬克吐溫的另外一句話。您再講一遍好嗎?對不起。

女同學:就是有個青年去拜訪馬克吐溫,馬克吐溫為了迎接他,就舉行了一次宴會,那個青年非常緊張怕自己會說錯話,馬克吐溫告訴他一句話,並不是每個人都會在意你。

蔡老師:好,掌聲鼓勵。那這句話對您的人生有什麼啟示(什麼幫助)?

女同學:就是當你看到很多的人,假如你自己覺得做了很偉大的事,而其它人並不在意的時候,你應該想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在意你,你只要做到問心無愧就可以了。

好,掌聲鼓勵!這位同學是說她現在就遇到這種情境,她可以用這句話來調適自己的心情。我們前兩次的課程所提到的這些觀念,您有沒有哪句話有去力行,去體會?她說我教得太多,她都忘了。掌聲鼓勵。我講過責任的承擔怎麼樣?你們也都忘了。聖賢人教導我們不要強人所難,好的,我們謝謝她。所以就是學過的東西可以用在生活當中。其實,還有沒有人要說說看?我是很不容易放棄的人,我是對大家充滿信心的人。「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你們絕對不要讓我「獨愴然而涕下」。其實我們要理解到當一個人很真心希望去成就別人的時候,別人能不能感受到?可以!《中庸》說「至誠如神」,「至誠感通」。所以我們不要小看自己,「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

諸位同學,您看你站上來,把你的體會給予他人、幫助他人,你這段話可以幫助多少人?我們地質大學沒有數學系是不是?有,多少?看得到的有多少?應該有三百人。看不到的有多少?你們沒有看到那個攝相機嗎?從那裡再出去有多少看不到的人?成千上萬。這叫空間!空間里就存在多少人得利益了,那時間?三百多個人以後為人父、為人母、為人師、為人君,愈有影響力的人,他腦中的一個觀念就利益更多的人。所以要當仁不讓!

諸位同學,人生你要懂得如何去經營,你才能夠求什麼得什麼,我們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生假如是一盤棋,我們不要急著去拿起棋子東走西走。有一件比拿起棋子更重要的事,就是要首先了解這一盤棋的遊戲規則怎麼走,怎麼樣的規矩法度可以走得有聲有色,從容不迫,甚至於可以決戰於千里之外的見解。當你連遊戲規則都搞不清楚,那你每走一步一定是舉棋不定,這樣好嗎?那樣好嗎?所以人生這盤棋如何走、如何經營?我們必須要找到好的目標,往這個目標邁進。

諸位同學,你的人生求什麼?你們都不求?真是人若無求品自高,還是你從來沒想過我人生要往哪裡走?那你驀然回首,三十年就過去了。我有個朋友說他有一天醒過來,突然間想到他已經四十歲了,身上打哆嗦,我都四十了。人生求什麼?世間人都求些什麼?追名逐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是壞事。我們要看到我們愛財、取財,這個財用在哪裡?假如用在個人的享受、揮霍,染上一大堆壞習慣,那這個財是禍。所以中國人老子說禍福相倚,相當有道理。但是我們拿著這個財是要利益家庭、奉養父母、造福社會,那這個財有大用。所以凡事看你的存心,凡事看你人生的目標方向有沒有正確。愛財。

還有沒有?求什麼?幫助人,所謂「施比受更有福」。幫助人,今天我像子路一樣要去救人,看到人家快淹死了,突然我要跳下去的時候,我不會游泳。所以助人的先決條件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能力當中有一個關鍵點,是什麼?生涯規劃最重要的第一件事是什麼?(歸去來辭田園將蕪)智慧!有智慧才有判斷力,才能下對抉擇,不然你幫人會愈幫愈忙。所以要求得智慧,才能利人利己。

還有,現在人很重視身體健康,身體健康是人生一個重要的財富。諸位同學,財富怎麼求?諸位同學說說看,您說,不損害他人的利益之下去求。很好,掌聲鼓勵。這是取之有道。還有沒有其它的體會?怎麼去求財富,來,您說,(首先應該辛勤勞動,用自己的勞動取得應該得的報酬)。來,掌聲鼓勵!

諸位同學,你有沒有看過一些長者,他人生很努力,也很有才華,但是他四、五十歲的時候,他會心理很不平衡,他覺得跟他一樣的同事,才華也不比他高,但是官升得比他快,積累的財富也比他多,所以他內心很不平衡。有沒有這樣的長者?他很憤世嫉俗。憤世嫉俗有沒有幫助?有什麼幫助?哪一位同學說的?做人要勇於承認,憤世嫉俗有什麼幫助?他沒什麼過失,他努力工作,後來的結果並沒有很有錢。所以有幫助,幫助他得癌症,每天鬱鬱寡歡。所以明理重要。人生明理,你才會走得很自在,不會患得患失。

我們複習一下,「大道不器」,大的道理放諸四海皆準。我們之前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理,「萬法」,所有世間的事物都是「因緣所生」,財富的因在哪?財富的緣在哪?財富的果在哪?我們之前也提到種一顆綠豆是因,必須有什麼緣它才會成長?才會再長出其它的綠豆出來?緣在哪?你們怎麼都還給初中老師了,緣在哪?陽光、空氣、水、土壤,會結果。

諸位同學,很多的道理,它可以運用在所有的事物當中。我們應試教育會有一種延伸出來的問題,好像一個問題裡面只有一種答案,所以會讓我們的領悟能力受到局限,這個要靠自己去打破。所以物理化學如此,人世間一切道理亦如此。沒有種子,有上好的水跟土壤有沒有用?你身旁有總裁、有總經理,結果你沒有努力的心,這些貴人發揮不了作用;相同的,我們有種子,但是這些緣沒有遇到,那也不可能結果。所以剛剛提到努力工作,這是緣,努力工作;再來,有貴人相助,我們說機會點出現。

您注意去看很多成名的,一些有成就的人,他的自傳裡面你一定可以看到很多緣,但是往往因沒有透露出來。因,我們要從歷史上去得到答案,中國的財神是誰?不會是關公!好,我們今天要把答案講出來,要還他清白,范蠡,陶朱公。因為范蠡跟文種輔佐越王勾踐復國,復國以後,范蠡很會判斷人,他很有智慧。所以諸位同學,你注意去看,一個建功立業的君王都不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很有可能是誰真有智慧?輔佐他的那種股肱之臣往往智慧都比他高,但是他有福分。這麼多人肯來幫他,他有福分,再加上他肯用人,往往都能夠創造他的事業出來。

但是范蠡發現勾踐有嫉妒心,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同富貴。現在已經復國了,他的才華又比他高,會壓到他,所以他覺得先離開為妙。就告訴文種,你假如不離開,很可能會有殺身之禍。文種想這麼多的榮華富貴就在面前,我假如丟下了就會怎麼樣?很可惜。所以禍福相倚。文種不肯走,結果後來勾踐賜文種自殺。范蠡就帶著西施到江南一帶去做生意,沒有多久就發財;發了財以後,他把他的財富統統施給一些貧困的人家,然後又從小生意做起,又沒多久又發大財。史書上記載「三聚財,三散財」。

諸位同學,很多人都覺得眼睛看不到叫沒有,其實當我們把財富施給最貧困、最患難的人,錢已經給他了,請問所產生的影響性在哪?社會風氣改變。再來,這筆錢在他的心目當中留下了什麼印象?感恩,留下了感動。所以他一有力量會想怎麼樣?回報。中國人講「積財喪道」,一個人財富積累很多,旁邊的人都在挨餓,有損自己的仁慈之心,都不肯去幫助別人。突然有一天他們家失火了,有沒有人來幫忙?不只沒有人來幫忙,他們還站在外面說老天有眼。

中國的風水都提到有水斯有財,為什麼水表財?水是流動的。水假如不流動會怎麼樣?就發臭。所以流水不腐。當我們的錢財都能用在關懷他人,用在道上,天道好還,財富自然而然就會流動回來,而且告訴我們一個真相,它還會加利息。我到汕頭去演講,在一個會議廳裡面叫林百欣紀念館,裡面可以容納兩千人。這是汕頭一個企業家,他愈有錢,他愈懂得知恩回饋自己的故鄉。潮汕地區有另外一個企業家,香港的首富李嘉誠先生,他對於家鄉、對社會也做了相當大的回饋貢獻。所以因在哪?因在懂得財物要布施,這才是真因。

有一個商人姓周,他在上海做生意,我們第一次有提過這個周姓商人,他的財富之道就是聚而不散。有一次發生天災,他某個地方錢莊的負責人拿了五百兩去捐,捐了以後被他罵得要死,他很生氣,怎麼可以把我的錢給別人。他還津津樂道告訴別人,這就是我的致富之道。結果當他去世的時候,那時候已經是民國年間了,換成銀元他有三千萬圓,有沒有錢?有錢。結果他分給十個子孫,這十個子孫在短短几十年當中統統敗光,其中還有一、二個德行還稍微不錯,同樣家風、家道中落。這個事例也印證一個事實,「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我們的德行好與壞對後代子孫影響很大。

有一本書叫《保富法》,曾國藩先生的外孫聶雲台先生寫的,你要把這本書好好看一看,您才知道如何去經營生命中的財富。所以布施是因,還有眾多的緣聚集就能夠有財富的結果。財布施得財富,那怎麼得智慧?法布施。你把你知道的聖賢學問,把你知道很多做人做事的方法經驗,無私的告訴別人,你的智慧就會一天一天增長。你常常有做這件事的舉手?你們怎麼都跟我一樣,都沒做,我也沒做。為什麼?因為從小應試教育,看到別人考得比我高心裡很難受。我們班功課很好的人,到學校里來都說:我昨天都沒念書。他就拚命玩,我們想說他也沒念書,我們就跟他玩。結果月考考出來,他很高,我們低,奇怪,那個時候又智慧沒開不會判斷;他在家裡都看到半夜一、二點,我們還在睡大頭覺。所以心胸狹隘。

我還聽過一個故事,一對姐妹在對話,小學生,她姐姐就說:今天有個同學問我數學問題,我不告訴他。她妹妹就說:假如是我,我會告訴他,我會把錯的告訴他。我還聽到一個更誇張的,諸位同學,這是事實。有一個四年級的班級,他們班的一位女同學每次數學都是最高分,有一天數學課她沒來,剛好又考試,同學很驚訝她今天沒來。就問老師:老師,這位同學為什麼沒來?老師說:這位同學的爺爺過世了。她爺爺是數學系的教授,其它的同學說:死得好。你看功利的心、比較的心會把人的善念怎麼樣?整個都掩蓋住了。這種心念也會把你的智慧掩蓋住。往往考試分數很高的人,又不願意幫助別人的人,他往往在學業以外的生活能力、處事待人接物的能力就會怎麼樣?愈來愈差。我曾經翻開一篇報紙,很大的標題寫了一個字,「專業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兒」,我們來看一下離婚率最高的是什麼學歷的?你們沒有去調查?

所以真的,人要主動把經驗智慧傳遞,你的智慧會愈來愈高。這點我自己有體會,因為後來開始擴寬心量,我不願意再小鼻子、小眼睛,所以學到的東西,主動跟別人分享。那時候我決定要去考老師,我都坐在那一個位置,都坐在前面第一排、第二排。剛好去考老師的差不多百分之八十都是女生,所以一團女生當中百花叢中一點綠,而且頭又凸出來,所以很多後面的同學都知道我,但是沒看過我的正臉,我那時候應該回眸一笑怎麼樣?

因為我是學理科的,女孩子理科怎麼樣?我告訴你這句話是錯的,女孩子的理科不會比男孩子差,都被心理障礙住了,真的是這樣。萬法由什麼?由心。障礙不在外在里。為什麼我講那麼大聲?因為我做了一次實驗。男孩子跟女孩子的理解力發展不一樣,那種邏輯思考,男孩子啟得早,但是對人的體貼、一種成熟度,男的高女的高?女的高。我們男同學也說女的高,學貴自知,來給他們掌聲鼓勵一下。但是諸位同學,那是普遍現象,但是我們就要衝破這個普遍現象,要拾回男人的尊嚴。所以這是男女在整個身心發展上的不同點。但是那只是一開始,只要透過你的努力一定可以突破。

我有一個女同學,她是文組,她要去考老師的時候,她心裡很恐懼,面對物理、化學她覺得她學不來,然後剛好那個時候又面臨人生很大的困厄。但是很有意思,我跟她見了第二次面的時候,她就把她的身家性命,不是,把她人生很多的問題都告訴我。當我聽完她的話,突然有一滴汗滴下來,我說這個人真不要命了,她把所有的秘密都告訴我,假如我是大嘴巴怎麼辦?雖然我的嘴巴真的很大,此大非彼大。

我從她敘述的整個人生困厄當中,突然會覺得我怎麼這麼幸福,真的人生很苦的人大有人在,你那種苦小巫見大巫。但是在她敘述的過程,讓我有一種很感動的體會,就是縱使她人生這麼多的困厄,她沒有一句對別人的怨言,總是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諸位同學,當你遇到這樣的人,你會怎麼做?要兩肋插刀,在所不辭。所以從那一天開始,我陪著她讀書,你們笑什麼?諸位同學,要看到人的存心,不要被外在的行為所迷惑了。我們是純而不雜,只想要成就她的學業,雖然在那段時間裡面也有很多的風風雨雨,流言蜚語。但是人生你去解釋是解釋不完的,自己的心能夠「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就好。

所以這個同學她的物理化學就開始進步。然後我對她非常嚴格,今天光學丟給她,今天回去把它統統做完,明天來檢討。所以她對我是又愛,不是,又尊敬又怎麼樣?咬牙切齒。您覺得這樣比較乾脆是不是?又愛又恨,這個愛叫做尊敬,你們不要誤會了。後來她考試,她很認真,結果沒考上,我考上了。我考上了一點都不痛快,我恨不得是她考上。因為很怕她撐不過去,你看很多朋友怕她整個心理突破不了。

結果後來因為她已經打下一定的基礎,差幾分就考上,我很怕她放棄。所以我擺起我的臉孔,擺起我的威儀,打電話命令她,明天去補習班報到,她對我是怎麼?言聽計從,你怎麼知道?她對我尊敬,不得不遵守我的這一個要求。還是我到補習班門口硬是把她拉進去,本來是去報名,結果報名完說今天已經開始上課了,我說:你就上去!就這樣推上去了。結果第二年她考試,考完之後打電話給我,她說:前一天發高燒,所以考試很有可能答案是要寫橫的,她可能把它寫成直的。我都覺得她考試是在考她還是在考我,因為我告訴她「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因為我告訴她善有善報。她那一年在補習班當中,只要她會的都告訴同學,所以她在補習班非常有名。假如她再考不上,我不知道怎麼接話了。後來出來,比標準分數多了五十多分,五十多分考上了。

結果補習班還邀請她回去跟往後下面兩、三屆的考生,告訴他如何讀書,如何準備物理、化學。結果她在教人,別人就說你為什麼懂得這樣去思考?她就說:是某某同學教我的。你們怎麼笑,你們認識他嗎?諸位同學,我為什麼能教給她這個東西?我終於領會出來,法布施,你把智慧經驗告訴別人,得利益最大的是誰?自己。因為你是要教會他這一題,他只要會了就好了,他學了是要會這一題,你是要學什麼?我如何教會這個人,不是會算這一題,所以你的境界是往更高的一種位置在思考。所以往往他們很多人是變成算題的機器,而你是變成解題的能手,思惟的能手。

所以很多人生的道理要透過什麼?我們說求學問有四個大關鍵,哪四個關鍵?信、解、行、體證。你真正去體會到了,你的信心會怎麼樣?愈堅定。所以這個信解行證是一個良性的循環。聖賢人說得真有道理,你會更積極去落實,而且會心安理得。

我記得在去年的七月十三號,我在海口辦第一天中國文化研習,一次是五天,每一天六到七個小時,連續五天。諸位同學,我們一分錢都沒有收。現在的人都覺得把一件事情做好的第一個條件是什麼?錢,是吧?這個思惟對不對?很多人覺得對。諸位同學,你看我有錢嗎?很多的道理,你要細細去思考,一個人有錢而無德,他不只不能成事還會敗事。但是往往有德之後,很多其它附屬條件就會慢慢具足。所以「大學」裡面的道理,每一句你不可以聽輕,那是人生的真相。

「大學」說「財散人聚」,財聚人就散了;「大學」又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這個「土」我們要會去理解。古代是擁有一片土地可以耕耘,可以教化人民,建立事業;在現代這個「土」,我們可以把它變成你有一個職務、你有一個企業、你有一個市場,必須靠誰去經營?靠人才才行。你今天有機會而沒有人才,能不能把事辦好?現在是一個團隊合作的時代,對不對?諸位同學,你們的反應怎麼這樣?對不對?對。不能怪你們,你們都還沒有去工作,確實如此。所以有德才能吸引來好的人才。有錢會吸引什麼人才?「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你既然有人又有市場,你一定可以積累財富。「有財此有用」,這個財可以讓你員工的家庭得到保障,這個財可以讓企業繼續發展,這個財可以利益社會的建設,所以有財此有用。本末要抓住,本在哪?在德。所以事業要有德,這才是好事,中國人講「德才兼備」,有沒有講才德兼備?所以每句話都很有意味。

我們那時候辦演講,我記得那時候我要回家一趟,因為海南天氣特別熱,那我們又是一介貧書生,所以只有電風扇在那裡轉,但是溫度特別高,我在那裡很擔心五天假如辦下來,他們一邊在那裡搧,熱死了,不知道課怎麼聽,有這個擔心。結果我要回去那一天晚上,有個老闆請我吃飯,吃飯的過程剛好了解到我在海口講「朱子治家格言」,他聽了以後很高興,因為他對這篇文章也非常認同。所以他就告訴我:你回來講「朱子治家格言」一定要通知我,我要去聽。

結果本來是另外一位朋友要送我回去,這位老闆就說:今天晚上我送你回去,明天我送你去坐飛機。真好!然後坐在車上的時候,他就跟我說,從前孔子要講學,就是旁邊有一個子貢,很有錢,當商人。你聽懂不懂?聽不懂?孔夫子教我們君子要有九思,「視思明」,看要看清楚來龍去脈,「聽思聰」,聽話要怎麼樣?聽得懂弦外之意,就是他很認同文化,他也願意支持文化。所以這一個老闆,我們的老師還去給他們講過一輪八節課的中國文化,每一次聽課,三、四百個員工來聽。

結果在路上的時候,他就告訴我:我們樓上有一間會議室很寬,冷氣是二十噸,吹起來是特別涼。人有善願,天必從之。所以我就馬上說:老闆,你可不可以借我們用一下?他說:沒問題,借你用。不只場地借我們,他們穿著旗袍的幾位小姐,服務員,那五天都來幫我們倒茶水,幫我們整理一些整潔工作,真是幫到底了。所以場地就解決了。再來吃五天的飯菜,五天以後我們要去結帳,結果他們的員工就說:錢已經都結完了。我們嚇一跳,誰結的?他說老闆娘來結完了。老闆娘每天都來聽課,都坐在後面聽,然後每天都在那裡哭,掉眼淚。她告訴我們,她說我的孩子都大了,沒有機會聞到這些聖賢教誨。現在來聽課的一半以上都是學校老師,假如他們懂了去教學生,那多少學生、多少家庭受益,所以她很感動,每天都把帳簽掉了。

後來我們去深圳辦第二場、辦第三場,兩場辦完以後,一分錢也沒有花,還剩下一千六百多塊,幸好沒有剩很多。剛剛好所有的老師來學習回去的飛機費用都付完,還剩一點點。都是來學習的人很感動,希望能夠去利益更多的人,都把這個財奉獻出來。所以愛人者怎麼樣?人恆愛之。你要去體證這個真相。

我那時候在海口講課,因為我是前年的九月份到了海口,我的第一場演講是在海口十月十一號開始。諸位同學,你看我的身材就知道我容不容易緊張?不容易?你們沒有看到我的腳在發抖嗎?容易緊張的人都不會胖,因為一緊張,誰先收到訊號?胃部就縮起來,哪還吃得下東西!所以我大學聯考前一天都睡不著,太緊張了。我的姑姑給我吃了兩顆鎮定劑,第一顆吃下去沒效,她還有先見之明,怕一顆不夠,再來第二顆吃下去,沒效,一整夜沒睡著。第二天第一科考國文,有效!在那裡都快要睡著了,所以國文也沒考及格。大學聯考考得不好,諸位同學,障礙在哪?人不明理,患得患失,意氣用事,沒幫助。所以我很容易緊張。

十月十一號要演講,是對三百多個老師,第一場。諸位同學,在那之前我沒有對這麼多人演講的經驗,所以我確實是趕鴨子上架。但是我又怕我會緊張,可是問題是緊張以後把事搞砸了就不好,所以我前一天晚上就對著孔老夫子像三跪九叩,叩什麼?保佑我好好睡一覺,明天可以心平氣和去講。果然有感應,有效!那一天一覺到天亮。隔天講了第一場,前年十月十一號。

去年七月十三號第一場五天的培訓課程,剛好我看到底下有幾位老師,他們是前年的十月十一號來聽過我講,事隔已經多久了?將近九個多月了。所以我就問他:這位老師,您覺得前年我講的課跟現在講的課,你覺得有沒有差別?他連想都沒想,他說:差別很大。我問他:我前年是不是講得很差?你看他不假思索說差別很大,代表前年這一場跟去年這一場功夫上有很大的一個提升。為什麼能提升?你不斷的把經驗智慧給別人,法布施就得聰明智慧。所以要如理如法去求,你的人生才能夠經營得踏實。所以《弟子規》說「己有能,勿自私」,自己有的才華跟智慧能力不要吝嗇,只會讓你愈來愈好,愈來愈提升。所以諸位同學,很多的理你去印證,你就會信得更深,解得更切,行得更篤實、更紮實。

我們常常也在演講當中提到一句話,叫「愛人者,人恆愛之」。相信的舉手?好,請放下。已經證明的舉手?相對減少,請放下。假如愛人而沒有人愛,是不是這一句話錯了?不是。所以我們在力行道理當中還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叫「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所以幫人,你有好的心,但是方法對不對,你要去分析、要去檢討。你可能方法錯了,人家當然體會不到。所以必須要有這個態度,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你要找借口,能找多少?千千萬萬都找不完。但是你只要下定決心,這些借口你就不會再提起來。所以重要的是決心跟毅力,這相當重要。

你今天在行道的過程有一個態度,「勿畏難」,在行道過程會不會有挑戰?當然會!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我記得我要離開家的時候,我的父親就跟我說:文化這件事很不容易做,沒有幾個人能夠做起來,有沒有道理?有。那有,好,走了,我不做了,有道理!我就問我父親,我說:今天有一千個人來做,只有一、二個人成功,蘇軾說:作文如行雲流水,當行於所當行,止於不可不止。演講也是一樣,剛好講到重點,不講下去會很不舒服,會得內傷。一千個人裡面只有一、二個人做成,請問我們是要去了解九百九十八個人如何做不成,還是要問這一、二個人如何做成?這個態度重不重要?諸位同學,現在人是看九百九十八還是看這一、二個?一、二個,現在人都這樣?大半都被借口就退下陣來了。

接著我又跟我父親講:那假如這一、二個人,他必須萬貫家財,他必須是高官、必須是權貴,假如需要這樣才能做成,那我也不行,因為我沒有這些條件。假如把這件事情做起來,不需要這麼高的財富,不需要很多的權勢,而只需要一些因素,那我倒要好好來思考一下這些因素我們能不能夠去具備。這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就舉了我的老師釋凈教授,他一個人都沒有錢,憑著一顆真誠好學的心,寫信給知名的大學教授,他說:我只有初中畢業,又沒有錢讀書,可不可以去聽你的課?他給好幾個教授都寫信,每個教授都給他回信,都說要收他當學生。結果我的老師又從所有的教授當中去挑一個最有學問的教授。因為能不能一下子去聽三個教授的課?比方說你學哲學,可不可以跟三個哲學老師?注意了,「教之道,貴以專」。

現在人很好學,但是學習的方法不對,一好學,讀一大堆書,把腦子搞亂了。所以教要專註,教跟學是一件事,教者要專,學者也要專。一個老師一條路,兩個老師兩條路,三個老師三叉路,四個老師十字街頭。你要了解,要不你就跨過去,要不你就不要過去,站在路中間特別怎麼樣?特別危險,會被車子撞到。所以一個老師一條路,你只要信任確定這個老師有學問,你要專註跟他學,這叫師承。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都靠師道跟孝道傳承,所以這個師道很重要。我們也看到很多學派都是一脈相承。什麼叫師道?什麼叫師承?諸位同學,你們要去體會、要去了解一下。

我的老師後來他的第一位老師是方東美教授,相當有學問的一個哲學家;那之後又跟了另外兩個老師學,都是他的老師。第二個老師去世了,他又跟第三個老師學習,學得相當的好,憑的是一顆好學的心。好學的心,要不要錢?要不要權勢?不要。除了好學的心之外,學問的動力在讓自己學好以後可以利益人群。除了好學再加上真誠的愛心,他老人家一個人把聖賢教誨弘揚到全世界五大洲。

我就跟我父親講,這是我們能做到,不要把事情想得太複雜。接著我就跟我父親說:父親,在這樣的時代當中,我已經看到文化很重要,文化一定要留根;既然我已經看到,我也明白了,假如我不去做,我這一輩子良心都不安。假如今天我看不明白,那又另當別論,所謂人不可以見死不救。我記得看了一片電影叫《暖春》,諸位同學,看過的舉手?您那一片看完之後有沒有覺得心裡很舒暢?因為你的淚水都把我們的污濁洗掉了,把我們那個本來純善的心喚醒。你看那個老人家,跟著村長坐在那裡,一站起來,他的人生非常單純、非常可愛。他說:我只知道做人不能見死不救。這麼單純的人生態度,也成就了他往後美滿的生活。所以他的後來孩子很孝順,那個被他收養的小女孩最後留在當地教書。她想著這裡有愛我的爺爺、父母,還有栽培我長大的這一片土地,這一些人群。這是人的良知。人只要違背了良心,人生再有錢、再長壽,也不會有痛快、快樂可言。

接著我又跟我父親講到:在這樣一個時代當中,中國文化不要在我面前斷根,我就已經心滿意足。文化有沒有可能在一代之內再復興起來?不容易。但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我跟我父親講完以後,我父親有個特質,他不強人所難,所以他就告訴我:那你先去做做看。他也抱著觀望的態度。所以事在人為,今天你要去做一件對的事,你絕對不要渴望所有的親友都給你鼓掌,都排兩排給你祝賀,好,幹得好!這種掌聲什麼時候才有?後來我去了海口三、四個月,回家過年。一回家門,我行李剛放下就馬上去看我的爺爺,當你對你的爺爺很有孝心的時候,誰最高興?當然是你的爸爸。

所以我們今天孝順父母,要養父母之身,還要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智。很多的父母他對社會也很有使命感,但是他很多的心血都放在誰身上?孩子身上,他也很希望這個社會好。再來,養父母之智,一個人到晚年能不能生活得安樂,物質已經不是最主要,是什麼?精神狀態,心靈境界。所以孔老夫子說:少者,戒之在色。我們現在屬於什麼?你們屬於少者,我屬於壯者,「壯者,戒之在斗」,容易喜歡去競爭、鬥爭,喜歡去擊敗別人,覺得自己很有成就感,這態度不對,會造成自己事業的障礙。而老者戒之在哪?「戒之在得」。人老了常常會起貪心,患得患失,他們家的孩子怎麼當到書記?他們家的孩子怎麼賺那麼多錢?每天不知足,有沒有快樂可言?所以到晚年,孩子有智慧要引導父母有正確的人生態度,他晚年才有幸福可言。

諸位同學,你要長父母之智,首先的先決條件是什麼?你自己沒有智慧,怎麼長他人的智?所以有個廣告,剛好有一個老軍官在那裡刮鬍子,在廁所裡面刮鬍子,突然有個年輕的軍官走進來,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所以他連上廁所都是雄赳赳氣昂昂走進來。然後上完廁所走到洗手台,剛好這軍官要刮鬍子,老軍官就跟新的軍官講了一句話:要刮別人的鬍子,先把自己的刮乾淨。什麼意思?你要訓別人以前,首先自己要能做得到。這才是領導者的風範。

《論語》裡面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一個人拿到權力以後,這個權力能不能用得好,端看這個人心理的一種態度。假如他只拿了權力亂指使別人、亂訓斥別人,會招來什麼結果?眾叛親離。魏徵跟唐太宗講了一段話,他告訴唐太宗:「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所以面對下屬、面對晚輩,我們要以德服人,這才是正確的一個態度。領導者如是,我們今天要去影響別人亦如是,要找到根本,要先自己有智慧、自己有德行才行。

我回去以後先去看望爺爺、奶奶,回來之後,在家裡那天晚上就沒有出去,就跟我父親聊了二、三個小時,把在海口做的一些事情跟他報告。尤其我提到海口哪些孩子,從不孝順變的懂得幫父母倒茶,幫父母捧洗腳水,我父親聽話的過程,三度眼淚掉下來。我記得,我後來離開回到海口,跟我家裡打的第一通電話,我的父親說到:兒子,家裡一切都好,你不用擔心,你好好安心把你的事情做好。所以父親本來是持保留的態度,到最後是全心全意支持我們。所以這個很重要。你在做事的過程,不要去求掌聲,要讓掌聲自然而然來,所謂水到渠成。

在我念大學的時候就深刻的記住一句話,這句話提到「在大人的世界裡面,人們不會聽你說什麼,人們只會看你做什麼」。我這個印象很深。所以做最重要,力行最重要。當你做出來,自然人家就會去體會、會去觀察。但是後來我還是選擇了老師的行業,還是在說,為什麼?大人不能用說的,小孩可以。因為小孩,你看那個小朋友一、二年級跟家裡人講話、跟親友講話,第一句話說什麼?我們老師說,老師說怎麼樣不可以改,老師是聖旨。在小學這個階段,老師對他有很好的影響,所以我們才選擇教師這個行業。

我到海口去以後,我的國學老師是楊淑芬老師,剛好是她帶著我到海口去的,那我父親,我臨行前,他就告訴我:你好好跟在老師後面學習,先看老師怎麼做,老師怎麼教,你不要一開始就講課。我說:好。躲在別人後面感覺怎麼樣?比較沒有壓力。結果我是九月五號到海口,不到一個禮拜的時間,我們就上了北京,之後轉到山東拜孔子。為什麼要拜孔子?所有重要的經典都是經由孔夫子的整理去發揚,中國文化貢獻最大的就是至聖先師孔子,所以我們去拜孔子。結果在拜孔子當中有很多的體會,三孔門庭若市,人山人海。結果到了周公廟,孔夫子一生最尊敬的聖人是誰?周公。讀孔書的人對周公也很尊敬,所以我們拜完孔子之後又到了周公廟去,結果周公廟連一個人都沒有,甚至於那個柏樹都已經傾斜了,都沒有人去修理。

我們深刻感覺到,去孔府、孔廟、孔陵,門庭若市,這些人群是去深入文化嗎?是不是?不是,去幹什麼?他很怕在一起吃飯的時候說:你有沒有去過孔府?假如說沒有,會怎麼樣?好像很丟臉,要趕快去一下。人很可憐,被虛榮心驅使。在吃飯的時候:哪一本暢銷書你有沒有看過?假如沒看過,心裡怎麼樣?覺得很緊張,趕快去買來看,也不知道那一本對自己有沒有好處。所以有一句俗話說去旅遊,叫上車睡覺,下車尿尿,到處買葯,問他什麼都不知道。所以人有福、有錢要用對地方,「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太可惜了,這個福懂得去用,增長多少智慧。

回來以後,老師就告訴我,她說:中國文化退喪太快了,所以我必須要提供一個平台,讓所有希望願意學習文化的人都可以如他所願(就要架設一個文化網站)。所以你自己回海口去!我不能跟你回去了。諸位同學,我到海口、到大陸來才一個禮拜,結果就接到一道命令,什麼命令?你自己回去!諸位同學,這個時候你的腦子是什麼?這個時候可不可以坐在地上哭泣?行不行?

人生有沒有真正把聖賢的學問放在心上,什麼時候看得出來?太平盛世的時候看不看得出來?所以老子說「大道廢,有仁義;慧智出,有大偽;國家昏亂,有忠臣;六親不和,有孝慈」。往往在亂世當中,你才知道誰是屹立不搖的英豪。所以南宋這麼灰暗、這麼腐敗,出了哪個浩然正氣頂立於天地的聖哲?文天祥。所以突然在那個時候,我的腦海里就浮現了一句《論語》的話,「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我終於有機會可以效法我的榜樣,孔明先生,所以也就欣然接受回到海口。

楊老師只給我一句話,她說:你什麼都不用多想,先講三百場演講。這個夢不要很單純,每天就想著一、二、三、四、五,這樣去學習。老師也告訴我,底下一個人都講,甚至於只有桌椅板凳都講,要講到板凳都會點頭,這樣就成功了。這就是要勿畏難,不要害怕困難。我就這樣開始講起,大街小巷,城市鄉里。我記得還曾經到一個鄉下去講課的時候,因為他們大半都只聽得懂海南話,所以我演講的時候還有帶翻譯。我講一句,他們的鎮長就翻譯一句,所以他們的笑聲都會隔一段時間才笑出來,很有意思。然後也到企業、到監獄、到警察大學,很多地方去演講。在那段時間當中,突然體會到什麼叫做披星戴月。我晚上還騎著一台腳踏車,因為沒時間運動。

後來我在那段時間很多的朋友都告訴我,他說:你這樣會不會很累?我就回答這個朋友,我說: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身體再累,睡八個小時,隔天還是一條好漢;但是心累,哀莫大於心死。你們有沒有這個經驗?尤其人在談戀愛的時候是不是這樣?當對方都一直拒絕你的時候,你都會覺得今天就是世界末日。所以心累更累。

我們每天做著有價值的事,心裡很踏實,每天一覺到天亮,也都不會作夢。突然我的腦中就浮現了一段《孟子》的話,哪一段?你們怎麼知道?「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我記得在高中的時候念到這一段,念完以後我告訴自己,我絕對不要當聖賢人,這麼苦,我還是去吃麥當勞好一點。真的,那時候沒有把聖賢人的存心告訴我們,也沒有立定志向,所以也感受不到這種日子是什麼味道。結果那一段時間幾個月下來,我突然了解到,因為要有這些鍛鏈才能夠提升我們的能力,所以叫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你要有更好的能力才能把事情辦好。

我突然感受到人生有一個遺憾會隱隱作痛,就是當你覺得這一件事很重要,必須做,一定要做,可是你卻沒有能力做,這個時候你的內心會怎麼樣?很痛苦。我看到非常多家長,他很有心要把孩子教好,但是他怎麼樣?沒有方法,每天看著孩子在那裡做那些不好的行為,他就像熱鍋的螞蟻,心裡很痛苦、很煩燥。所以當我們已經看到現在人必須要有聖賢道德文化的教化才能夠利益他,利益家庭社會,我們已經了解了,生怕自己沒有能力去幫他,看到他在那裡受苦,那才不舒服。因為愈辦課程愈體會到他人的需要,所以孔老夫子說:力行近乎仁。唯有你去做的當中,你才能真正體會他的辛苦、他的需要在哪。所以體會愈多,愈生怕自己能力不夠,反而很遺憾。在這段《孟子》的教誨當中,我把它批了四個字,叫做「甘之如飴」。

德為萬福之基,所以一個人有德行,你的人生、你的事業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剛剛我們老師也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自然現象,一個樹能夠有多高大,它的樹蔭能有多麼的寬廣,決定在哪?在根。往往它根的覆蓋面大於它的樹蔭。而這個根在哪?人生的根在德行。假如根扎得不牢,樹長得愈高大愈怎麼樣?愈危險。我曾經聽過一個企業家演講,他也提到有一種情況是企業家的結果,哪種情況?叫鋃鐺入獄。很可能你今天在報章雜誌當中看到百大首富,名列在全國一百名之內的富翁,明年怎麼樣?在監獄裡面,在那裡算饅頭。我還記得我在坐飛機離開北京,在飛機上看到一份報紙,俄羅斯的首富現在已經關在監獄裡面。當人生面臨很大的事業、很多的誘惑,而沒有德行,往往會敗下陣來。到時候不只毀了自己的人生,還會怎麼樣?毀了家庭,甚至毀了父母親友的名譽都有可能。所以我們說孝道是德行之本,孝開了,百善才會開。

我們整理一下,剛剛也提到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智。《弟子規》裡面就可以整理出這四個角度,比方說哪一句是養父母之身?「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這「冬溫夏凊」是照顧父母的生活起居。比方說春秋的天氣氣溫變化,很多時候白天跟黑夜相差多少?二十度,很可能有。溫差這麼大,在這樣的季節感冒的人特別多。那你能不能去冬則溫,夏則凊?行不行?這麼困難嗎?還要我求你們做嗎?打一通電話:媽,我看了新聞報導,明天天氣會下降,您多穿一些衣服。你相不相信今天你媽媽走出去,鄰居說:你今天怎麼了?怎麼容光煥發?我們盡孝的時候,父母那種喜悅不能用言語形容,甚至於那種喜悅還可以持續很久。只要我們用心就可以讓父母的身心得到很大的一種欣慰。

剛剛也提到「晨則省,昏則定」,現在推展文化的過程有很多的批評,這樣正不正常?正常。那為什麼他會批評?因為他不了解。為什麼他不了解?因為沒有人說、沒有人做!所以還是我們的問題,不是他的問題。我們要做對、說對才行。因為有位老師就打電話給我,他說:老師,《弟子規》裡面有糟粕。我說:這位老師,哪一句話是糟粕?你要不要跟他辯論,要不要?要,一個巴掌拍不響,兩個巴掌叮噹響,你就看到高手過招,縱使你把他打敗了,他心裡怎麼樣?不服氣。「勢服人,心不然」,你言語縱使佔了上風,也沒有辦法讓他的心折服。「理服人,方無言」,所以我們以退為進,太極生兩儀,對不對?

我就請教他,請問哪一句話是糟粕?他說:晨則省,昏則定是糟粕。我接著就問他:為什麼?他說一天問候媽媽兩次,真麻煩!有沒有道理?我們一天問候媽媽兩次,關心媽媽兩次,那媽媽每天把兒女放在心上多少次?「母活一百歲,常憂八十兒」,母親縱使活到一百歲,還在關懷、擔心她八十歲的兒子,甚至於連半夜睡覺還要掛著心,孩子會不會又踢被子、又感冒了。

所以我們如何去回報母親對我們這一份關懷?早上讓這個孩子一起床:爸爸媽媽,早上好,昨天睡得好嗎?假如我這樣問你們,你們會有什麼感受?很舒服,很欣慰!這麼樣的問候可以讓父母心裡很愉快,一天的工作都情緒很好。他看到你來問候的時候:兒子,你的額頭髮亮,代表昨天睡得很好,他很安心。晚上回來,讀完書回來了:媽媽,我回來了。媽媽不擔心了。假如沒有告知父母,自己就跑進去打電腦、電玩,父母一看都幾點了,怎麼還沒回來,那會心急如焚。我就遇過這種學生,媽媽打電話到學校來要人,後來折騰了半天,在裡面打電腦。這是子女應該時時想著如何能夠減少父母的擔憂,這叫養父母之什麼?心,要善體親心。善體父母的用心,善體父母的辛勞,這樣才叫盡孝道。

這位老師聽完以後就說:老師,你的中國文化學得不錯。他馬上八風就吹過來。人一被稱讚會有什麼反應?尾巴怎麼樣?這個時候你要如如不動,這個老師也很厲害,他馬上給我一個回馬槍。他說:老師,你自己都沒有做到這一條。有沒有道理?有?我們教書的人最怕小孩子說:老師,你都沒做到,還叫我們做。聽到這種話的時候冷汗直流。他就接著說:你看你離鄉背井,你有早上問候你媽媽,晚上又問候你媽媽嗎?我就跟這位老師講:這位老師,假如我早上打一通電話給我媽,晚上又打一通電話給我媽,我媽媽一定會罵我,你不知道長途電話費很貴嗎,還打!所以學問重在通權達變,不然你就學呆了。就變什麼?書獃子了。所以「冬溫夏凊」是一個行為,它真正的目的在哪?它的存心在哪?

所以諸位同學,學聖賢道有一個最快的方法,直接從根本下手,了解聖哲人的存心,了解這一句教誨的存心在哪,你就能提升得很快。《孟子》有一段話提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因為「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所以一個人在立身行道,遵從聖賢教誨的過程苦不苦?苦?你看我很苦嗎?我看起來像苦瓜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哪來的苦?甘之如飴。

所以那時候我的朋友,剛好我到海口一個多月,給他們打電話,他們很緊張,你好嗎?我說:我用三句話來回答,第一句話叫「德不孤,必有鄰」;第二句話叫「四海之內皆兄弟也」。他聽到這兩句話說:你在那裡混得不錯。第三句話說:責任的承擔是成長的開始。人確確實實有無限的潛能,但是往往因為沒有歷練糟蹋掉了。所以一個人的潛能都因為兩個字毀掉,叫「因循」,得過且過,太可惜了。

求學問首先要有知恥的心,所謂「知恥近乎勇」。我們看後代讀書人稱讚韓愈,蘇軾稱讚韓愈,「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韓愈可以達到這樣的人生,可是我們卻死了以後化為黃土。甚至於死了以後,還有很多人起來鼓掌,這樣的人生有沒有意思?就沒意思了。所以《弟子規》後面也勉勵我們「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確確實實以仁以禮存心,絕對不苦。

我們看看那一句,冬溫夏凊,「晨則省,昏則定」,晨昏定省,時時讓父母安心,不操心,才是這句話的根本所在。你如何做才能讓父母安心,那就是最適合的做法,你不能死在外在的行為上面。我假如每天打兩通,媽媽會罵我,我只要每個禮拜固定打回去,很有可能電話聲響了,我媽媽會說:兒子打回來了。因為母子連心,很准!在那一通電話當中,我們趕快報告,我在這個禮拜的生活狀況,讓她了解,讓她不操心。所以應該是從這裡去力行。

諸位同學,假如我們的德行不好,每天早飯、中飯、晚飯,一天打三通電話回去給你媽媽,還講很多甜言蜜語,你媽媽會安心嗎?對!所以「晨則省,昏則定」,最徹底的就是提升你的德行,讓你的父母完全不為你操心;甚至於進一步以你為榮,那你的人生已經在你的父母生命當中寫下最重要的歷史,你的孝心照到你父母的人生裡面去,所謂「留取丹心照汗青」。

後面我們講養父母之智,我們父母用他的生命給我們很多的照顧提攜,在經濟方面也非常的竭盡全力支持我們,讓我們有這麼好的機會可以學習,可以讀到大學以上。所以我們要感念父母的這一份付出。而很有可能我們的父母在知識面、在文化面吸收的比我們少,所以我們應該用我們的成就也去成就他們的人生。所以也要時時能夠提升父母的智慧。

《弟子規》裡面講「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這一句經文我們就了解孝順是不是什麼都順?假如什麼都順,對也順、不對也順,那個叫愚孝。請問中國文化裡面有沒有愚孝?《弟子規》裡面有沒有教你愚孝?《孝經》裡面有沒有教你愚孝?都沒有。請問罵愚孝從哪裡來?很多罵中國文化的人,連一本完整的重要經典可能都沒有讀過。那當我們對這些經典文化都還沒有讀過,然後來批評它,這樣的態度科不科學?理不理智?這樣不好,這樣有損自己的德行。所以我們要批評一件事要先了解才行,要先設身處地才行。所以孝不是愚孝,要懂得在父母不對的時候規勸,這就在力行養父母之智。

你有規勸過父母的舉手?有成功的手舉著!還有不少。那你們真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在很多地方體會到,古來征戰怎麼樣?很多人都覺得效果不彰,「寧為成功找方法,不為失敗找借口」,勸同學跟勸父母態度一不一樣?不一樣。你能不能像對待同學一樣的去指責你的父母?不行,他一定受不了。所以我們勸父母要「怡吾色,柔吾聲」,首先你的存心要對,是念念為父母好,而不是一種控制慾望,你得聽我的。假如你用這種態度勸父母,有沒有效?會適得其反。所以存心要念念為他著想。

再來,態度要對。《弟子規》一句話您不要輕看,怡吾色,柔吾聲是什麼?態度。「諫不入」,要有耐心,你不能勸一次說他不聽就算了,這樣對不對?你有沒有勸一個人告訴他,他馬上:謝謝你,指出我的缺點。然後就去改過來,你有這種朋友的舉手?假如有,待會要留下名字來,我懷疑他是顏淵轉世,現在還有這種人,「不遷怒,不貳過」,這都不是普通人,要趕快出來弘揚文化。一般很難,因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不可能勸一次馬上可以勸動。

所以要有好的態度,還要加上什麼?耐心。有些人要勸三次、有些人要勸十次,有些人要勸三年、有些人要勸三十年,有些人要下輩子才行。能不能覺得勸不聽就不勸?這不是人生態度。我們勸是我們自己做人的本分,心安理得,而不是求他來聽我的,所以你會勸得理得心安。而往往你是這麼無所求的勸,反而對方愈能感受到你的真誠。那你那種控制慾望很強,他都跑著給你追。所以這個存心、這個態度很重要。

再來要考慮到方法,「諫不入,悅復諫」,這個「悅」是什麼?時機,悅,喜悅的時候。所以勸父母要等他怎麼樣?比較高興的時候。他在氣頭上,你再給他火上加油就麻煩了。「復」是指耐心,不厭其煩去進諫。而這個時機、這些方法你也要去看。我們之前也提到方法之一,要勸別人一個過失,首先要先講他兩點好、三點好。不然,你不要一、二個月沒見面,第一句話就是:來,我告訴你,你哪個地方做不好。他馬上本來是微笑變什麼?這樣很尷尬了。所以這個方法。還有「揚善於公堂,歸過於私室」,你稱揚一個人的善行可以在大庭廣眾,但是要規勸一個人的過失,尤其他已經是成人了,要怎麼樣?私底下談,不然他會很沒面子,這樣就會適得其反。所以這個很重要。

還有「交淺不言深」,這個也要注意。你今天到一個公司去,一進門第一天上完班,第二天走到總經理的門口:總經理,我這個人有一個很好的特質叫正直,我昨天看到公司有很多做法不大好。就把十大罪狀撐開來,要做忠臣,總經理看完以後跟你說:你明天不用來了。所以這個時機重要。

我們要了解,勸一個人以前有一個先決條件,進諫,先決條件要信任。「君子,信而後諫」,你還沒有取得信任,你就勸諫他,「未信,則以為謗己也」,他覺得你是不是看我不順眼?你是不是毀謗我?所以很多人好心反而沒有效果。所以要先信任。如何取得人的信任?你能不能交朋友說:來,我很值得信任,你要信任我。建築在哪?很多人都很羨慕,那個女同學人緣怎麼這麼好?你要去觀察,她絕對不是長得很漂亮,而是什麼?懂得付出,人家跟她相處覺得如沐春風。有沒有一些同學很會付出,但是很多人看到他就跑了?拜託你不要對我這麼好,我壓力很大。你們怎麼笑成這樣?你們很有經驗是不是?你們是受害者還是?所以付出要懂得針對他人的需要。

「人不閑,勿事攪;人不安,無話擾」,明明就看他臉色很難看,你就硬要走過去,你是不是失戀了?所以付出要針對需要,而且要先觀察。假如看你的室友臉色很難看,你就知道可能發生了些事。這個時候人心很浮躁,「人不閑」,不要去打擾他,讓他靜一下。所以這個時候你會觀察,倒一杯溫開水,然後走過去放在他的桌上,然後臉不要看他;你臉看他,他會怎麼樣?他說你看什麼看?要處處替他著想,走過去放一杯溫溫的開水,這個動作告訴他什麼?只要你什麼時候需要我,我就到了。盡在不言中,然後你就離開,不要打擾他。我告訴你,人只要覺得身旁有人在關心他,他絕對不會去自殺。這句話對不對?人只要到了絕望的時候才會自殺,所以你稍安毋躁,先讓他靜一下。等到他心靜下來,第一個想到誰?想到這一個這麼體貼的朋友。這個時候你再告訴他,《弟子規》告訴我們什麼。理智才能真正轉人生的逆境,感情用事轉不了的。

諸位同學,幫助一個人容不容易?不容易。所以諸位同學,身旁有念念為了你的親友,你要好好珍惜、好好回饋、好好報恩!這樣的人生才會愈走愈踏實。當然首先一定要回報誰?父母。諸位同學,「大道不器」,這個道理絕對不是放在勸父母、勸同學,而是放在一切人與人的關係上都適用。所以在君臣關係適不適用?適用。在兄弟關係、夫婦關係適不適用?適用。

假如今天一個媳婦嫁過去,當天走到廚房:婆婆,這裡要放那,那裡要放哪,這個菜怎麼煮這麼難吃。你一看敗相已露,她嫁過去好不好過?我們要記住,到一個新的環境,多看、多聽,怎麼樣?少說,多做付出。你這個付出愈多,厚積薄發。你不要一開始又要上萬言書,要怎麼樣?遇到一件事丟一句、丟兩句,他不聽你的,可是事後結果怎麼樣?你講得對,他慢慢對你的信任就轉過來了。所以要明理!不然婆媳問題都解不了。為什麼?她們是一家人,她們一家人多少年了?二、三十年了。你要能夠去體會,能夠去包容,能夠去付出,就可以化解開來。

諸位同學,我又沒當過媳婦我怎麼懂?人要善學,很多坑不是要,這個洞很深,跌下去又很痛,這樣就學笨了。觀察,觀察誰?觀察我母親。我母親她講話是在接近三十年以後才開始講的,所以我父親、我爺爺奶奶都非常尊重她。那當然今天假如我們是當人家的婆婆,當人家的公公,你們笑什麼?我話還沒講完!當人家的小姑,當人家的小叔,你應該去體諒到一個人從她的家嫁到我們家裡來,面對另外一個新環境,她的內心怎麼樣?比較不安,比較惶恐,我們更應該去多關懷接納,這個家和就萬事興。設身處地,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這很重要!

中國的「父子有親」,因為父母對我們影響甚深。另外還有一個貴人對我們的生命影響也很深,叫師長、老師。所以中國人對老師的態度是什麼?「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當我們用這麼恭敬的態度對老師,才能真正得到學問的利益。所以學問從哪裡求?學問的成就關鍵點在哪裡我們要看得出來。在哪?在存心。所以同樣一個老師教出來,他的學生成就都不一樣,有一個關鍵點叫「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對老師愈恭敬、愈真誠,得到的學問愈多。

我們看到古代拜師之禮,你們有沒有看過拜師禮?沒有。父親帶著五、六歲的孩子到祠堂,當時候私塾都在比較有錢的人家的祠堂裡面,為什麼在祠堂教書?你看祖先天上有知,子孫這麼好學,很寬慰。那拜師,首先父親在前面,孩子在後面,給孔老夫子像行三跪九叩首的禮;拜完之後,老師上座,一樣父親在前,孩子在後,給老師行三跪九叩首之禮。

諸位同學,一個孩子五、六歲以前,最尊敬的人是誰?你看那孩子,我爸爸說、我媽媽說。最尊敬的人對於師長行這麼大的禮,所以在他的心中,他會生起一個很深的感受,父親這麼尊重老師,我一定要聽老師的話。而且父親這個禮做下去,也同時告訴孩子,我跟老師是配合的,你一定要好好跟老師學。「親師合作」,孩子的行為很快循規蹈矩。所以這個禮儀最重要的是成就誰?成就孩子、成就學生的誠敬之心。

我當初第一年教書,剛好有個孩子東西沒帶,他的奶奶六、七十歲,我教六年級,她必須爬到四樓。爬上四樓上氣不接下氣,一看到我,這個老奶奶馬上給我行一個九十度鞠躬禮,她說:老師,你好。非常的恭敬,從那一幕以後,我的肩膀就駝了。老師好不好扛?不好扛。假如我們不認真教書,對得起這個長者的一鞠躬嗎?對得起父母對我們的信任嗎?每個孩子都是他父母的心上肉,我們要對得起他的父母對我們的尊敬才行。所以讀聖賢書的人你會慢慢體會到,絕對不佔任何一個人的便宜,所謂「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佔人便宜尚且不願意,願意讓人家給你磕頭嗎?不願意!那個禮拜完之後,有沒有很舒服?要對得起人家父母,生怕這個學生不能成長。所以我是當了老師以後,才深刻體會到師道真正的目的:成全孩子的恭敬之心。

在這三、四年過程當中,我得到很多長者、師長的提攜,也源自於我對他們很恭敬。之前我也跟諸位同學提到,我跟盧叔叔一鞠躬,發生了化學變化。他給我很多企業的觀念,我才能夠去企業講課。我記得他給我最深的一句教誨,他說:對自己要趕盡殺絕,對別人要厚道三分。「對自己要趕盡殺絕」,什麼意思?你不要回去之後拿起刀來,我不負責任。這個趕盡殺絕是對自己壞的習慣不能因循苟且,而對別人要能同理心去原諒他,用寬恕的態度才能贏得人和。楊淑芬老師給我一句話,她說:把好學生教好不希奇,把壞學生教好,那才是老師應該乾的事情。所以句句話,我們以誠敬的心非常珍惜有這樣的機會,有這樣的老師給我們教誨,我們就能得真實的利益。

諸位同學,今天是最後一節課,所以今天是不是結束?今天是開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我們深刻感受到能夠當中國人的一種幸運跟榮耀,我們應該能夠承先啟後。而這個承先啟後絕不困難,只要從我們當下的修身,當下的處事待人去力行、去付出。在這個時代的傳承文化當中,也會留下我們的付出、我們的努力、我們的真誠、我們的知恩報恩。好,今天課就先上到這邊。謝謝大家。

幸福人生講座-傳統文化與建構和諧社會04 蔡禮旭老師主講

2005/4 中國地質大學 檔名:52-143-04

中國地質大學老師:我們有幸第四次請到老師來我校做講座。我們前三場講座都是場場爆滿,同學們反映非常熱烈,而且效果特別好,好多同學聽了以後熱淚盈眶,感覺到自己真是洗心革面一樣的感受。因為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是中國古代的聖人們他們所流傳下來的經典,這真是字字珠璣。這些理論,它不光是一些理論,而且更重要的是幾千年來我們一直在遵照這些理論付諸行動、付諸實施,然後構成一個非常和諧的社會。所以中國古代的人是非常和諧,從心靈到外表都是圓滿的,人天合一,追求這樣的境界。

人道本來就是依循著天道而行的,中華民族的智慧,它是來源於我們頭頂上這片燦爛的星空,所以它是萬古不滅的,而且要弘揚到全世界去。正好蔡禮旭老師正在做這個工作,而且做得非常有成就。今天鑒於蔡老師卓越的成就,我們人文經管學院特聘蔡禮旭老師為我們人文經管學院的長期客座老師,然後經常來我校進行舉辦這樣的講座給我們大家。下面有請蔡禮旭老師,我們人文經管學院的王院長為蔡禮旭老師頒發證書。

蔡老師:很高興今天又跟諸位同學見面,有沒有「一日不見,如隔三秋」的感覺?我們知緣惜緣再造緣,因為我個人在這六年來,得到聖賢的教誨,自己的人生有相當大的一個幫助跟利益。好東西一定要跟好朋友分享,所以懷著這顆感恩的心,我在還沒有任教之前開始接觸,後來任教以後感受更強烈。

我有個結拜大哥他有兩個女兒,一個小學二年級,一個小學四年級,我教了學生《弟子規》以後深刻感覺這本經典抓住了幾千年聖賢教誨的綱領。當我們求學問能夠抓到綱領,會事半功倍,綱舉目張;不然幾千年的經典浩如煙海,不知從哪裡下手。了解到這本經典的重要跟殊勝之處,我開著車馬不停蹄就到了台中找他。一坐下來,在餐廳裡面正準備吃飯,我已經等不及了,馬上打開來第一頁,「弟子規,聖人訓」,「入則孝」當中第一句叫「父母呼,應勿緩」。你們沒有預習?父母呼,應勿緩,我就跟我的結拜大哥提到,說一個孩子他假如對父母都不恭敬,他這一生能恭敬誰?當一個人的恭敬心沒有形成,那他與人相交往一定會有非常多的障礙。因為失禮的人處處都會得到別人的厭惡;相反的,當一個人處處替人著想,那他走到哪裡一定會贏得很多的助力。所以一個修身的功夫往往都是影響一輩子,甚至於影響他後代的子孫。

就這樣一句一句講過來,講了差不多二十分鐘,突然我很傷感就哭起來了。我就一直掉眼淚,止不住,差不多哭了三分鐘。但是諸位同學不要誤會,我沒有很愛哭。自從明白道理以後,我都告訴自己,這一生只為感動跟懺悔掉眼淚,絕不再為傷心掉眼淚。傷心是不明理,苦了自己,很可能旁邊還有很多人陪著你哭。比方說你失戀了,你在那裡哭,其實有人比你更擔心,誰?你的父母,還有疼愛你的親朋好友。這些親朋好友,我們帶給他快樂都來不及,還讓他傷心,這種事不幹!

為什麼掉淚?因為突然感受到,為什麼我在求學的過程當中沒有人把這些道理告訴我,讓我的人生走了很多的冤枉路,很多彎路。浪費了自己的時間、精神不打緊,在這個錯誤當中不知道又傷了多少愛護我、關懷我的親友。而這些傷害能不能回到原點重新再來?行不行?你給人家打一巴掌,打完以後給他安撫一下,好了,沒事了。有沒有可能?很可能你那一句直接插入他心中的惡語,他每每在睡夢當中都會驚醒,所謂「利刃割體痕易合」,你用一支刀割一痕刀痕,它可能一個禮拜就癒合,但是「惡語傷人」可能是「恨難消」。一想到這裡,不禁悲從中來,就哭起來。我的結拜大哥就對我說:我聽大學教授講課,也沒有人講成你這個樣子,講得痛哭流涕。所以我也把這一份感受告訴他,進而在人生的體會當中,我們說要轉煩惱成智慧,人生的逆境往往都是讓你對人生有所徹悟的一個機會點。

所以順境、逆境看你怎麼看。今天我們人生有這樣的遺憾,沒有得到好的教誨,所以繞了一大圈,這樣的體會對你往後人生有什麼幫助?今天你走在路上突然跌倒了,因為有一個大坑洞,你在旁邊很痛,在那裡撫摸你的傷口,突然有個人走上來正要踏上去,諸位同學,你會怎麼做?給他一個警號,給他一個警覺,不要再跌下去了,說不定他跌得比你還慘。當你告訴他,他看到了這個坑洞,好險,對你一個真誠的微笑,諸位同學,你那一天心情好不好?好!

所以什麼才是真正的快樂?我們常常說人生追求快樂。你快樂嗎?我剛剛上來的時候看到很多同學都帶著笑容,我也可以感受到你們內心的喜悅,所謂「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常常跟很多家長一起溝通,我就告訴他們說:你們希望你的孩子以後走出什麼樣的人生?諸位同學,你希望你以後走出什麼樣的人生?有想過的舉手?請放下,代表課業繁重,沒有時間想,不過還是得想。因為你想清楚了,你目標才抓得准,你所走的每一步才是往你的人生正確方向邁進,不然你很有可能會背道而馳。

很多家長都提到:我也不希望我的孩子怎麼樣,只要他快樂就好。這樣一個目標要求高不高?不高?高!你看,他一開始對他的孩子就說:我也不希望他怎麼樣,只要他不犯法就好了。父母用這樣的態度教小孩,請問他的孩子會教成怎麼樣?他一定在那個犯法與不犯法當中徘徊,終於有一天噗通下去了。所以以後為人父母、為人長者應該給孩子一個好的示範,人生志向要高遠、要遠大。你這一股正氣就會影響下一代。

我們這把年紀了,不能再靠父母了,得靠什麼?靠自己來創造、來規劃。那你們希望以後走出什麼人生?都不敢想是吧!人生有夢,逐夢踏實,目標要把它立出來。如何做到?積極的去學習、去探索、去請教、去歷練,自然而然「天下無難事」,怎麼樣?你們在講這個話一點氣力都沒有,代表這句話你不大相信。

我們之前也提過,一個學問必然要經過四個階段,信、解、行、證,結果我們現在第一步都還踏不出去,都不相信這些真理,那這樣會影響你整個動力。因為人的行為動力一定會取決於他的心態、態度。所以有一句話提到態度決定成功,而不是成功以後再改變態度,這個先後順序錯了,一定是先改變自己的態度才行。所以我常常跟我的學生講寧為成功找方法,之前有講過這句話,那下一句怎麼講?不為失敗找借口。我有一點安慰了,考試通過。所以目標定得要遠大。

我也跟這些家長做溝通,我說:你說希望孩子快樂就好,其實這個目標也不容易達成。我就問他們:你快樂嗎?諸位同學,你快樂嗎?我都覺得氣氛愈來愈沉重。什麼才是快樂?你追求的是什麼品質的快樂?今天假如我們的快樂就是我有一些朋友,像我們這個年紀有些同事也很會花錢,薪水一下來馬上刷一個卡,去看一件名牌的衣服,一刷卡半個月的薪水沒了。他們都很有規劃,都是規劃一個月最後十天吃泡麵,有沒有規劃?所以人的腦子要用對地方,用在這個地方苦不堪言,後面的日子吃泡麵。

然後一刷完卡,買那個名牌的衣服快樂多久?幾天?他隔天馬上穿好走到辦公室去,然後對著他的同事說:你覺得我今天有什麼不一樣嗎?還要左晃一下,右晃一下,結果遇到一個神經比較粗線條的,有嗎?沒什麼不一樣!他不只沒有快樂還怎麼樣?氣得半死。當人有這一份虛榮,只要別人沒有滿足,你就會在那裡跺腳,而且快樂二、三天,之後一個月要痛苦。

再來,買一台豪華的跑車可以快樂多久?你們比較沒有經驗,不能怪你們,比方說快樂一個月。但是諸位同學,我們在追求快樂當中一定要有一個原則、有一個前提,就是你的快樂絕對不能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之上。他買了一台豪華跑車很快樂,他的太太被打入冷宮,車子變元配,太太變小老婆,每天在那裡擦車,對太太都沒有這麼呵護。他的太太在那裡生悶氣,他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他快樂一個月,但是這個卡一刷下去,要付多久的錢?可能要二年、三年都要付貸款。所以快樂一個月要痛苦二、三年。

現在有很多商業界的人,茶餘飯後就會問說:你買了幾棟房子?好像自己沒買豪華別墅會怎麼樣?很丟面子。這樣的人生會不會輕鬆?不會。活在別人的眼光當中,你會愈來愈累。結果他為了要買一個豪華的別墅,所以拚命賺錢。好,買下來了,快樂多久?可能快樂個一年,走到各個地方都要告訴別人:我在哪裡買了一個豪華別墅,我在亞運村買了一個豪華別墅。但是付貸款要付多久?十年、十五年。很多人買了豪華別墅以後沒有時間去住,很可能一個月、二個月去住一次,然後請了兩個傭人去幫忙打掃。結果傭人每天都住在那裡。所以諸位同學,誰有福氣你知不知道?傭人每天在那裡睡得很舒服,他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做牛做馬去還貸款。所以世間什麼叫真正的福氣,還得要冷靜想想。

這種快樂它是從外而內,而那種快樂非常短暫,因為人的慾望一打開以後,「欲是深淵」,拉不回來。今天買豪華轎車的人,他會不會一輩子都開那一台?絕對不會,他看到這一個牌子又出了一個新的款式,他馬上又蠢蠢欲動。所以當人不知足的時候,他的一生可能就會淪為物質的奴隸。所以「君子役物」,君子是去運用物質,「小人役於物」,小人是整個人生的一種方向完全被物質的誘惑所誤導。所以快樂決不是從外到內,而是從內自然而然流露出來。

諸位同學,在我們古人的文章教誨當中,有沒有提到什麼是樂?什麼是悅?哪些教誨裡面有?比方說什麼最樂?你們心裡都沒有一句樂的教誨?施比受更有福,為善最樂。還有沒有?你們前面三節課上下來都不快樂?那我要回去檢討一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成長的喜悅。

我們在杭州演講的時候,有個四十歲的一位朋友,他聽課聽到第三天,他陪我們一起去吃飯,一路上他就對我們說:太好了,太好了,真是太好了。我們也不知道他在說什麼,他說:老師,我現在的心境只能用幼兒園的語言來表達,就是太好了。結果後來走到餐廳他就說到:我活了四十年,終於知道我的太太為什麼跟我離婚。知道什麼?自己的錯誤在哪,他是一種釋懷,他開始感受到我人生的下一步總能夠走得明白一點了。當他都不知道對錯的時候,愈走內心愈不踏實,愈空虛。然後空虛不踏實,又苦於、礙於這個面子又不肯認錯,其實是很難受的。

他就提到了為什麼老婆跟我離婚,為什麼兒子跟我不能溝通,為什麼同事跟我很難相處。他就提到我終於明白了,原來問題都在我不在別人。然後他也跟我說:老師,我就是脾氣太大了。那我進一步跟他講:很好,一個人的成長最重要的就是從最難的地方去進步、去突破,你進步得會特別快。諸位同學,你內心當中最難突破的是什麼?不用講出來,回去好好突破。戰勝自己,那才有喜悅,當然戰勝自己的壞習慣、習性,這也會有成長的快樂。

《孟子》有說到人生有三樂,人生有三樂,「父母俱存,兄弟無故」,父母都在,能夠我們儘力可以奉養、可以孝敬,然後兄弟姐妹親人都沒有意外發生,能享天倫之樂。那諸位同學,我們已經多久沒有相見了?一個多月了!您的「入則孝」做得怎麼樣?早上起來有沒有問媽媽:媽媽,昨天睡得好嗎?有問的舉手?你一個多月都沒回家?是!我真是不知民間疾苦。那你可以打電話!有打電話說媽,你昨天睡得好嗎?舉手。你看,寧為成功找方法,你們都找借口,是吧?人的關懷絕對不會受時空影響,最重要是這一份真誠的心。你這一份問候會讓你的母親快樂好幾天,甚至於是會一直快樂下去,因為我們的孝心孝行不會再中斷。

孟子說第二樂,「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俯仰無愧,所以人生坦坦蕩蕩,走到哪裡都自在。當我們的行為有所偏頗,做了一些違反道德的事,很可能常常心裡都怪怪的,有沒有人看到,有沒有人發現。假如是這樣,人生就會愈來愈不自在,愈來愈虛偽了。那還沒遇聖賢教誨以前,我們難免因為不懂是非善惡,一定會犯錯。所以錯要「過能改」,怎麼樣?「歸於無」,要能改過。「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後種種,譬如今日生」。我們從學習以後,一定要坦坦蕩蕩來做人。那對於過去的錯誤,我們也去修正,但是絕對不要常常在那裡痛苦。因為你在那裡痛苦的時候,有沒有人得利益?沒有人得利益。所以人生要有理智,要做利人利己的事,不要做損人又不利己的事情。

有一個朋友他也三十多歲了,他聽完《弟子規》以後,去跟他爸爸說:爸爸,小時候我偷了你的錢去買糖果,所以我跟你認錯。他爸爸笑一笑說:都那麼久了還講這個。他對他爸爸說:「過能改,歸於無」,這是聖賢的教誨。他爸爸聽完之後哈哈大笑。所以這個改過也要即時。

第三個「得天下英才而教之」,這是三樂也。這個樂你們現在能不能感受?行不行?可能比較有限,我們在座很多的老師他一定可以感受得到。當他看到你們在工作上、在社會上很有貢獻的時候,老師會很安慰。人生兩種人絕對不會嫉妒你,一個就是你的父母,一個就是你的老師。所以我們要追求這種真實內在的喜悅跟快樂,你的人生會愈走愈踏實,愈走愈圓滿。

那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承傳幾千年,有兩股最重要的力量,叫孝道跟師道。所以中國人對老師跟父母看得沒有兩樣,古話有說到:「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我們講坦白話,諸位同學,你現在這個態度提得起來嗎?「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而老師為什麼那麼值得我們去尊重?因為他指引我們人生正確的方向。當我們人生沒有父母、沒有老師,我們可能人生會整個全盤的錯誤。所以人生為什麼要念恩,因為沒有這些恩德,就沒有我們的存在。所以人有這一份感恩心,這種情義、恩義自然而然就油然而生。

我滿幸運的,從小遇到好幾個好老師。我記得在小學的時候,我要升五年級,結果我的老師就去問我母親,剛好我母親跟我同一個學校,他就問我母親說:這個孩子應該怎麼教?我母親就跟他說:這個孩子不愛念書,愛玩,然後愛面子。所以我老師聽完以後點點頭說:好,我知道了。後來我們開始編班,念到名字的同學就到那一個班級集合,老師就站在前面,我剛好念是五年七班,我就跑到七班的位置,站在老師的前面排隊排好。

結果帶到教室去,我的老師就說:蔡禮旭,你帶兩個同學去領掃把。那因為剛編班,同學之間不大認識,小學生被老師念到名字會怎麼樣?很興奮,趕快快步跑去把事情辦好,然後又趕快跑回來。結果辦好第一件事,我的老師又說:來,蔡禮旭,帶七、八個同學去領書。我趕快去領國語、數學、自然、社會把它領回來。老師安排了幾件事都是我去做,做完以後大家都坐好了。我的老師就說:來,我們現在來選班長,我提名蔡禮旭,其它的你們提名。很民主!所有的同學對一個名字最熟悉,你們怎麼知道?你們有先見之明。所以我就這麼順利的當了班長。

而在小學生的心目當中,班長是什麼?叫做品學兼優。聽說現在的學生叫品學兼憂,憂慮的憂。既然當了班長,成績不好那是很大的恥辱。所以我的老師不費一兵一卒,從此把我的成績推到沒有再掉到三名之後,大部分都是第一名第二名,這一把一推不止影響了我兩年,這一輩子念書就從來沒有再讓大人操心的。你看老師恩德很大,這叫因材施教,看到這個學生的特質。所以我很感謝我的老師。

後來我教書,那也跟老師都是教小學,我正式當老師時請我的老師吃飯,在餐廳裡面聊得很開心,服務人員走過來問說:這位是你的什麼人?我說:這是我小學老師。因為服務人員跟我挺熟的,他一聽到是小學老師很高興,他說現在很難看到師生相處的這麼融洽。我也把我這幾年學習聖賢學問的收穫還有一些好的經典送給我的老師,我的老師也把他教小學將近二十年的經驗告訴我。當我把這些書送給我的老師的時候,我的老師對我說:今天以後我是不是要叫你學長?我跟老師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就是老師。

後來我到大陸來弘揚經典,弘揚聖賢的學問,做了一年左右,我就打了一通電話給我的老師,把我在這裡做的一些感受、一些收穫跟他報告。結果他聽完以後很高興,在電話那一頭對我說:我有你這個學生真是引以為榮。那我們聽了這個話,內心也覺得很踏實,為什麼?老師對我們的恩,我們怎麼回報?讓父母、讓老師覺得沒有白養、白教我們,這是我們能夠給予的回饋。因為父母跟老師其實對我們很少會有要求,他們的內心最重要也是希望我們的人生能夠愈來愈好。所以我們這一生不管對父母、對老師,甚至於對往後的領導者,往後的另一半、兄弟朋友,我們都應該用我們的真誠心演出一場一場的好戲出來。

在古代師生關係流露特別的明顯,在明朝時候有個良臣叫做史可法。諸位同學,有沒有聽過?聽過。史可法當初進京趕考也是很貧困,有一句話叫「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以前能夠建功立業者,大半都來自什麼家庭?貧苦家庭。諸位同學,你是不是來自貧苦家庭?那來自富貴家庭能不能也能夠建功立業?能,但是比例比較低。這我們要客觀分析一下,因為禍福相倚,這吃苦的人往往很懂得感恩;從小享受的人對於給予的東西都會視理所當然,所以就玩物容易喪志。往往這些很吃苦的人,他特別能夠克勵,能夠自我要求、自我激勵,然後進一步希望能夠孝養父母,光宗耀祖。

那時候史可法進京趕考,當時的主考官叫左光斗先生,後來被封為左忠毅公。左公當了主考官,他也是憂心忡忡,因為那時候是明朝的末期,宦官當政,國家很需要有棟樑之材。所以他就微服出巡,到了寺廟去看。剛好走進一個寺廟,一個書生寫了一篇策論就睡著,趴在桌上。他往前一看,看完這篇文章以後內心很感動,可以感受到這個讀書人憂國憂民的一種情懷。所以情不自禁就把自己的大衣脫了下來,就像這一片,蓋在史可法的身上,這是愛才、惜才。

後來正式考試,當左公改到史可法的考卷突然很振奮,馬上把他批了第一名,面署第一。諸位同學,這個時候要看我不能看那裡,「讀書法,有三到,先眼口,信皆要」,要專心,要專註。這麼一點小聲音,你的專註就不見了,以後怎麼做大事?所以一個人的學問什麼時候提升?時時處處要歷事鏈自己的心。你的定性,你的恆心,你的毅力都要在這裡去鍛鏈。所以當他看到這篇文章就把他批了第一名,諸位同學,為什麼?他又沒有看到他的名字,為什麼?文章可以顯露出一個人的氣節。所以很直接就感受到一定是這個年輕人。結果後來發榜,史可法得了狀元。狀元都是要去拜主考官為師,所有考上的進士都是一樣。當史可法走進門,然後他的老師左公就對他的太太說到:以後承傳我的不是我的孩子,而是這個學生。那種師生之情流露無遺。

諸位同學,一個真正受過聖賢教誨的人,他會有一個使命感,必須把它承傳下去。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怕自己沒兒子,就怕這個智慧傳到他怎麼樣?斷了。我很幸運,因為想學古聖先賢的學問,所以得到好多長輩給我的提攜。像楊淑芬老師,我在澳洲跟她學習,她每一個禮拜給我們上兩個小時的課。每一次我聽她上課,總是會掉眼淚。諸位同學,什麼眼淚?感動跟什麼?懺悔。很好,掌聲鼓勵一下。很感動,內心有一股吶喊,做人應該這樣才有味道,才是做人的原味。我記得旁邊有個香港的朋友,他看我哭成這樣,因為他個頭很大,長得又很酷,沒什麼笑容,但是其實他的內心是很有關懷跟愛心,所以他就把衛生紙推過來給我,然後都不看我。為什麼不看我?怕我會不好意思。

所以我在聽課就深刻體會,學習聖賢學問最直接了當的方法就是去體會聖賢人是用什麼心境去處事待人,去對待家庭、社會跟國家。後來我回到台灣,老師就跟我講:你到台中要去親近國學的耆老徐醒民老師,你就住我家。你看我都沒有付房租費,就在老師家白吃白喝七個月。很羨慕是吧?然後楊老師怕我沒錢,還在冰箱上面放了一個錢包,對我說:沒錢自己拿。然後就走了,為什麼?怕我不好意思。所以是處處替我著想。

我記得我第一次去見徐醒民老師,剛好我比較晚到,我是從高雄開車到台中來,結果一進去,幾位長者他們都七十幾歲了,就坐在桌上等我吃飯。我一坐下來看看他們,突然覺得那種氣氛好像是丈母娘看什麼?好像愈看愈有趣。開始這些長者,你在哪裡念書?你幾歲了?就開始問。我是沒有見過大場面的人,所以比較剛毅木訥,你們有沒有看出來我的個性?後來旁邊有位長者,他也四十多歲,也是老師的學生,他一出來就跟我講:老師這樣問你,就是希望你趕快拜師,你都搞不清楚狀況。還在那裡臉有一點紅,頭低低的不敢抬頭。

為什麼他們看我看得這麼歡喜?他們都當爺爺了,他們的女兒都比我大太多了。他們一聽到居然有一個三十歲的人要學儒學,聽了特別歡喜,恨不得把他們的學問都給我們。所以我這一份體會確確實實是接觸了這些長者之後,了解到他們那種使命感,不怕自己沒有子嗣,只怕聖賢學問斷在自己手上。沒子嗣只是影響一個家,聖賢學問斷了是影響一個社會、影響一個民族文化。

那這些長者確確實實他的學問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我們第一次去找徐醒民老師,剛好過年前夕。過年前很多人都去趕年貨,路上車子比較擁擠,所以我們到了老師家已經遲到了二十分鐘,已經提早,但是因為堵得很厲害。因為是第一次去,而老師的家是在巷子裡面,老人家已經七十七歲了,站在巷口等我們,生怕我們找不著路。我看到這一幕相當感動,他都已經快八十歲的人,面對晚輩、面對自己的客人,依然畢恭畢敬。這才是真實的學問!

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左忠毅公看到史可法那種內心的歡暢。後來他們同朝為官,因為那時候有奸臣,他的老師左忠毅公被陷害,關入大牢。只要關入大牢,下場都怎麼樣?就很不好,被燒紅的鐵片捂在雙眼之上,然後膝蓋以下被切掉。史可法非常焦慮、焦急,趕快透過各種關係希望能夠去關懷,去見老師一面。他的真誠感動了監獄裡面的士卒,就建議他打扮成撿破爛的到監獄裡面去打掃,所以他就偽裝成打掃的人員,潛入了監獄之中。

當他緩緩往他老師的獄所前進,突然看到老師這樣的模樣,不禁痛苦失聲,就擁過去跪在老師的面前。老師已經看不到東西了,聽到學生的聲音突然非常震驚,用他的雙手把眼睛撐開來,然後目光如炬看著史可法,他說:你現在是什麼身分,你是國家的棟樑,你假如有什麼三長兩短,那國家怎麼辦?你讓自己陷在這麼危險的境地,與其讓這些亂臣賊子把你害了,不如我現在就活活把你打死。說完馬上就撿起地上的石頭往史可法的方向扔過去。史可法看到老師這麼震驚,馬上快步離開。

諸位同學,他的老師為什麼要這麼做?他的老師已經命在垂危,但是念念想著是什麼?是國家,是他的學生,是他的愛徒。所以確確實實這個學問都是處處替人、替國家民族著想。後來左公去世了,史可法也擔任很多重要的官職。當他在戍守邊疆重防的時候,他都沒有睡覺,讓他的士兵分成三批跟著他背靠背輪流守夜,他的下屬就對他說到:大人,你這樣下去身體受不了。史可法就對他的下屬提到,他說:假如因為我去睡覺,國家陷入危難之中,那我將對不起國家,也對不起我老師的教誨。所以確確實實是時時把師恩、把教誨放在心上。史可法每次回到故鄉,他不是先回自己的家,而是先回哪裡?先去看望他的師母,看望他老師的子孫,確確實實把老師當作他的父母一樣的一種孝敬,一種用心。古代師生的情誼,我們在這個故事當中可以深刻感受到。

而我自己從小學老師,到遇到這麼多好的長者、好的師長給我教導,所以我內心也時時感謝他們的恩德。一個人只要能時時生活在感恩之中,其實他就是最幸福的。我記得我還沒有教書以前,遇到了一個教書已經三十多年的老師,這位老師為什麼能認識他?是因為我有個小學的同學,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的朋友,那他剛好交了女朋友,而且是第一次交,然後之後就沒有再交了,從一而終。現在這樣的人多不多?不多。他就打電話給我說:我已經交了一個女朋友,你可不可以幫我看一看?我說:好,沒問題。

他就帶著他女朋友到我的家裡來,結果坐了一會兒,他的女朋友(現在是他的太太)左一句「我們老師說」,右一句「我們老師說」,結果是她的小學老師。我就很震撼,因為那個時候我正準備要考當老師的資格,還在補習班。我聽到有這樣讓學生這麼感謝的老師,內心也是很驚訝,因為一般來講,我們現在能聽到「我們老師說」都是什麼年紀的人講出來?五、六歲以前都是我爸爸說、我媽媽說,讀小學就變成我們老師說,念初中的時候我同學說。那現在?我覺得怎麼樣,我最大。當口口都是我怎麼樣,那可能學習的機緣都斷送掉了。所以還是要虛心才會有福分。

我情不自禁就提出來,我說:我可不可以見見你們老師。他的女朋友馬上就說:好,沒問題,我去跟我們老師問一下。當天晚上,我想了一下,他老師是長輩,我們這麼提要求很唐突,所以隔天我又打一通電話給她,跟她說:我看就算了!以後有機會再說。她就說到:我已經跟我們老師講了,我們老師說像你這樣的人,一定要趕快進入教育界,所以他禮拜六要跟你吃飯。我的同學載著他女朋友開車到我們家,結果她老師離我們家多遠?五百公尺。俗話講「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見面不相識」。你看我們地質大學多少的學生,很可能他四年下來跟你擦肩而過的次數可能有三十次,你還是不認識他。

這麼近的緣、這麼好的緣,怎麼接上?還要靠自己的這一顆心。今天我假如沒有提起對教育的熱誠,這個緣能不能接上?接不上。我跟老師一個住台中、一個住高雄,其實我在台中住了六年,也不認識她。必須要兩個人都飛到澳洲去,隔了多遠?幾千萬里,幾千可能超過萬里了,才能夠接上這個緣。所以諸位同學,好的緣分得來不易,要好好珍惜,不可當面錯過。所以《弟子規》就是很好的老師的因緣,你們不能當面錯過。

後來開車到這位老師的家門口,他的老師坐前座,一上座回頭對我講的第一句話,對我的教書生涯影響很大,他一回頭就告訴我:三十多年來,我的學生教我很多東西。其實這位老師的體會就已經把教育裡面相當重要的一個精神點出來,叫做「教學相長」。學生遇到很多問題讓老師的能力不斷提升起來。所以我能夠講男女關係,也是被我學生激出來的。因為我每天看他們在聽那些情歌,在那裡愛愛愛不完,然後聽情歌的時候滿臉憂愁,真是捏把冷汗。一個人的理智還沒建立以前,只要被這些情愫、情事一影響,這一生要再建立理智相當不容易。我也有那種急迫感,所以就被學生激出來這個功夫。當然這一段待會再講,你們不要太急。

所以這個教學相長,我教書過程體會也很深。但是,當我還沒有教書以前,這個老師就給我這樣的態度,對我的影響大不大?對我的心態健不健康是最直接的影響。所以我們做任何事,不管是做事的方法還是做事的心態,都應該「慎於始」,慎於一開始。這三個字,諸位同學,你人生任何一個思考、判斷、抉擇都應該考慮慎於始。所以男女交往要不要慎於始?要寧缺毋濫。現在聽到很多同學說:人家都在談戀愛,我也去談一下。可不能趕這種流行。

當我要去教書以前,這位老師就已經告訴我教學相長,我們應該感恩學生對我們點點滴滴的一種磨鏈,一種考驗。接著這個老師又說到,他說學生犯錯往往都是你教他很好的時機出現,所以不可以亂髮脾氣。你看學生一犯錯事,你怎麼又來了,你脾氣一來,能不能教導他?不行,可能你罵完他,他腦子裡沒有記得他犯什麼錯,他只記得什麼?老師脾氣特別大。再來,我被老師罵完了,一筆勾銷,他記不記得他犯什麼錯?甚至於他會說下次做這個事不要給老師看到。因為你用情緒對待他,他所回饋的就是情緒;你用愛心教導他,他所回饋的就是一份恭敬之心。所以不可以發脾氣。

你們說老師那是教學生。學問不能學呆了,不是學生犯錯就是你教他的時候,而是面對一切人與人的關係。所以見人錯事,見人有錯不要指責,要怎麼樣?要去協助他。假如他一個碗打破了,你馬上就霹靂啪拉三、五分鐘都罵不停,他的內心會很不舒服。但是當他摔壞以後,你馬上去把掃把拿過來,跟他一起掃,他的內心會有哪些感受?他內心會有什麼轉變?從一開始自責,慢慢的到感動,到很覺得說得到關懷。當你要把它用好,對他微微一笑,下一次「事勿忙」,怎麼樣?「忙多錯」,這《弟子規》的教誨。你這麼一跟他講,說:謝謝你,你怎麼會有這種人生的態度,你是從哪裡學的?這個時候你就走到你的包包裡面把《弟子規》拿出來,這一本送給你。時時可以做好事,我都是這樣。你廣結善緣,走到哪裡就會無往不利。所以很多人都羨慕,這個人怎麼四海之內皆兄弟?四海之內皆兄弟是一個結果,他種的是什麼因?處處替人著想。在《論語》裡面也提到「敬而無失,恭而有禮」,這樣才能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所以當你的朋友犯錯,不要指責,要協助。相同的,比方說男女交往,對方犯錯了,要多一份包容、多一份寬恕、多一份引導、多一份教導,相夫教子,那是結婚以後再相嗎?是不是?要未雨綢繆,毋臨渴掘井,所以有緣要珍惜。這個時候最重要的要互相提攜,互相成長。所以這個態度,別人犯錯不要發脾氣,往往都是建立好的關係,進一步給他一些啟示的最佳時候。

有這樣的老師在我從教之前給我們這麼多的教導,我從教的心態就特別的好。所以我的同事、我的同學,他們就跟我說:現在的小孩這麼難教。他們教了幾個月都氣得半死的還不少。你們覺得孩子好不好教?不好教。他們就問我:你怎麼都不會生氣?不會不高興?我接著就跟他們提到:我來教書又不是為了賺錢來的,我來教書是體會到教育的重要,而我們進這個門的時候都是先看清楚了,自己心甘情願進來的,所以沒什麼好抱怨的。

而且進來以前就已經了解到,現在的孩子,家庭教育有沒有做好?做得不夠好。所以他現在不好教是正常。是因為他沒有好的家庭教育,他很可憐,所以你應該以更多的愛心提起來才對!就好像你走到一片荒田,它已經荒耕十年,你是非常有經驗的農夫,你現在多久可以讓它長出好的稻子出來、好的麥子出來?多久?能兩年長出好的稻子就已經是相當高竿了,能不能期望三個月以後馬上收割?你可能要從頭開始把一些有機肥先撒到土壤裡面,讓它開始恢復生機,那恢復好生機以後才開始種植。所以一定是有長遠的打算,二、三年以後才來收割。相同的,面對現在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有更大的耐心跟愛心去教。

我就曾經遇到一個學生,他已經讀小學讀了三間學校,到我們學校是第四間,其它三間學校都不要他。那到我們學校因為犯了一個錯誤,後來還找來警察給他一些警惕。結果警察訓斥完之後,他剛好就坐在一個樓梯口,那我那一節沒有課就走過去,看到他的背影很落寞。雖然我沒有看到他的臉,但是已經感受到那種氣氛,所以我就走過去跟他一起坐下來。當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你應該怎麼樣跟他溝通?不要嘰哩呱啦的。

先穩定一下情緒,坐下來不講話,只要讓他覺得你跟他在一起。突然坐了一會兒,學生就說了,他說:老師,我很想死。你有沒有聽過你的朋友說他很想死。沒有?這個時候你不能慌張,穩定一點。我就跟我的學生講到:你為什麼很想死?其實當我們人與人在溝通的時候,你絕對不要讓他掉在情緒裡面拔不出來,你要讓他把原因找出來,他的理智才會提起來,不然他會意氣用事。我就問他:你為什麼很想死?結果學生就講到:老師,都沒有人喜歡我。他的情緒很不好。我接著就跟他講:福裕老師會討厭你嗎?因為學校有兩個老師對他很照顧,一個是福裕老師,另外一個人是誰你們知不知道?你們真的有先見之明。但是這是講話的藝術,我們應該要先講另外一個老師,然後再講自己。

我說:福裕老師會討厭你嗎?他沒說話。我說:老師會很討厭你嗎?他說:不會。情緒好一點就好溝通。接著我就跟他講,別人為什麼都不喜歡你?讓他把理智提起來,他接著說:因為我都打人、我都罵人。接著我又跟他說:那你就不要打人、不要罵人,那別人不就喜歡你嗎?六年級的孩子,皺著眉頭跟我講:老師,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一個六歲的孩子,他的人生是不是掌握在他手上?不是,掌握在什麼?被壞習慣操縱了。所以孩子這個內心的吶喊,對我們當老師的人來講相當震撼,我們不希望看著自己的學生走向無法掌控人生的一種境地。

那後來我就跟他相約,我說每天下完課,你就到老師的辦公室來,那我拿了一本簿子,左邊寫一個善,右邊寫一個惡,說:來來來,今天我們反省一下,做了什麼善?做了什麼惡?假如今天的惡比昨天少,你就進步了,今天行得善比昨天多,這也是你的提升。確確實實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教學生要耐心,循循善誘。那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除了學生以外,其實成人有沒有這樣的問題?有!所以人與人相處必然要多寬恕。因為說實在的,他也很不願意這樣,只是現在習氣當道,很多人他也告訴你:我也不想抽煙,可是就是受不了,被這些壞習慣主導。所以這個時候你要讓他去轉變,一定要循序漸進,不可操之過急。

那後來我跟學生這樣相約,他們畢業的時候,要拍攝一個畢業光牒,這個孩子在面對鏡頭的時候,他也說到,他感謝哪些老師對他的關心。其實我們面對任何一個人,你真心去對待他,他有沒有感覺?鐵定都能夠感受得到。那我的老師很用心的教我,所以我也有這一份使命要把我的學生帶好。

我記得老師給我最重要的一句話,她對我說:把好學生教好沒什麼了不起,能夠把壞學生教好,那才是老師的本事。剛好我從澳洲回來,我的同學打了一通電話,他說:我們學校有個班級全校最難帶的,他的老師已經教四十年,疲於奔命,所以提早退休,最後這個學期不能帶。那就問我願不願意去帶這個學期。我突然想起一句話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人生有志向,你就有動力,既然我們要為教育效力,就希望趕快把自己的能力提升。我們能力愈提升,誰得的利益最大?我的學生。假如我教了五年、十年經驗才起來,那前五年、前十年的學生就吃虧了。所以一定要趕快提升能力才行。這麼好的磨鏈機會,當然我就主動去接了這個班。

結果他的老師開始介紹,有三十六個同學,其中有十九個男生,從一號介紹到十九號,一號這個同學曾經犯過什麼錯,然後家裡是單親,然後介紹這個是隔代教養,是爺爺奶奶帶大的。其實我們一邊聽一邊感受,現在的孩子是幸福還是可憐?我們要把人生的真相看清楚了。有個爸爸就對他的兒子講:兒子,你看你多有福氣,爸爸那個時候讀書要走一個多小時的路,還要翻山越嶺,你看你現在多有福分,學校離你才五百公尺就到了。兒子就說:爸爸,你才有福氣,你上學還可以聽鳥語花香,還可以看山看水;我走到學校要經過三家遊戲廳,還要在那邊掙扎不能進去、不能進去,所以你比較幸運,我比較沒有福氣。

其實是真的,我也常常跟我爸爸講:你才是有福氣,你看你從小還挑過糞,結果一挑糞,臂膀特彆強壯。所以我陪著我爸爸出去玩,一開始都是我開車。後來都是我爸爸說:你休息一下,我來開。後來我爸爸一開都是他開到底。然後很多朋友都說:你跟你父母住在一起都很照顧父母。我聽了都臉紅,根本不是我照顧父母,而是什麼?父母照顧我。因為他們從小勞動,身體特彆強壯,所以福跟禍你要真正深入去看才看得清楚。所以我們聽到這一段對學生的介紹,深刻感覺現在的家庭不健全,差不多接近三分之一都是隔代教養跟單親家庭。

那介紹完以後,這位老師就對我說:這十九個男生只有四、五個比較乖,其它的怎麼樣?當這位老師對我這麼講,突然我的腦子裡就浮現一句話,孩子犯錯就是我們教他的時候。所以你看有這位老師給我的教誨,我的教學生涯就得到很大的助力。

第一天去上課,就聽到這個班級有四大天王,你們認識嗎?就是常常要到訓導處報到的學生。真正接觸完以後,深刻感覺這些孩子都很善良,尤其都很有義氣,只是家裡比較疏於管教,他行為比較沒規矩而已,其實都很善良。這個時候我就想起我的老師他因材施教,我現在也要因材施教。其中有個孩子他的臉很臭,嘴巴都是往下掉。上一次有沒有提到嘴巴往下掉會怎麼樣?沒有提過是吧?一個人會不會發財看臉就知道。元寶掉下來了,突然就滑掉了,元寶掉下來怎麼樣?接得非常穩當。所以人家說迎喜神、迎財神,有喜氣才有財氣。你每天苦瓜臉,誰要來跟你合作?

所以我就跟這個同學叫過來,我說:這位同學,老師是不是有什麼地方對不起你。他說:沒有。我說:那你的臉怎麼這麼凶?你假如這樣,老師會誤會,同學也會誤會,你這個臉是什麼時候變成這樣的?那個學生說:五年級上學期。他還知道!孩子一定內心有委屈的時候,他的臉才會愈來愈難看,相由心生。所以我就跟他說:你臉不要這麼凶,這樣會影響你的人際關係,要聽老師的話。他聽完說:好。臉部有沒有變?沒有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不要跟他講完:我都跟你講十分鐘了,你臉還這麼臭。就沒用了。

因為我們對一個人能夠建議他,他能接受必須建立在哪個基礎之上?什麼基礎?(這麼小聲,待會我要帶著憂傷回去,待會要流著傷心的眼淚)。我們複習一下,要進諫一個人、規勸一個人,要建立在什麼基礎?信任。那人如何建立信任?要多付出。那很多人付出很多,對方覺得壓力很大,他說:拜託你不要再照顧我了,我求你了,好不好?那付出也不對!所以付出的前提要針對需要。你要善於去觀察別人的需要,自然而然就能夠贏得別人的信任。我還要先跟他建立好信任才行,所以不能操之過急。

剛好聽到其它的同學談論到這個學生,說這個男同學曾經去幫他媽媽賣過衣服。我聽到這句話耳朵都豎起來,因為有孝心的孩子特別好教。所以我就開始策劃一連串的計謀。我就先把他叫過來,我說現在學校要找我們六年級的同學去當糾察隊,站在一、二年級,三、四年級的走廊,看到他們在走廊奔跑,跑過來:小弟弟,不可以用跑的。把名字記下來,然後規勸他。就讓他去當糾察隊。他當了糾察隊,行為會怎麼樣?自然就收斂。不然他在那裡奔跑,突然小弟弟過來:大哥哥,你怎麼叫我們做,你不做?那他面子就掛不住。所以他去當了一陣子的糾察隊,行為轉變滿大。然後學校又頒獎給他。

那除了在德行上給他一些引導之外,他在學習上,比方說我今天上數學,他很專心。他為什麼專心?只要他喜歡你、他尊重你,他就會很喜歡學你這門科目。當他有很好的回答,我馬上會說到:你看這位同學思考非常敏捷,你看他能夠從這個角度去解數學題,所以他以後讀書一定會很有成就。所以小孩子必須要不斷的鼓勵。不要說小孩了,人都是一樣,都應該多給他鼓勵。所以他的成績就一直進步,第二次考試考了全班第五名。

不止在成績有好表現,我進一步就跟他找過來,我說:吳同學,老師下個禮拜讓你當班長好不好?我為什麼會有這個方法?要承傳,不能讓這麼好的方法荒廢掉。給你當班長。他嚇得半死,在那裡一直都不要。後來我善於談判,我跟他說:做一個禮拜就好。結果他勉強答應了,當了一個禮拜以後,從此就沒有再下來了,因為他有潛力!

我在海口講課,當時候是孤家寡人一個,很多老師長期跟我們一起學習,那上了一個多月,我就把幾位老師找過來,我說:學了這一段時間,你們也在學校教書,可不可以上台講十分鐘,分享一下你的成長。他們馬上說:不要,我不行,我還沒學好。就一直推。我也是半推半就,十分鐘就好。結果這些老師一站上去,下不來;我還要在後面給他比時間到了,趕快下來。為什麼?演講最重要的,真感情,好文章。他學了以後確實用在家庭、用在他的教學工作上,所以體會特別多,一站上去就欲罷不能。這些老師現在也在海口,在深圳,在山東,在很多地方都在講學了。所以責任的承擔是什麼?成長的開始。所以諸位同學,我們下學期要開中國文化《弟子規》的課,你們要好好來學,以後我到大學去演講,就帶著你們去,然後說講十分鐘就好,結果你們就下不來了。學貴立志,立志的話,你的學習就特別有增長。

所以他在領導能力上,他與人相處,包含在學業成績都提升得很快。當然學生有好的表現的時候,我們當老師的要慷慨一點,多請客、多送禮。所以就請他們去吃飯,剛好有幾位學生代表學校出去參加比賽,我也一併請他們吃飯。在校門口集合,他的母親騎著一台摩托車把他載過來,他母親一看到我情緒比較激動,馬上就說:老師,我的孩子念書念了五年半,沒有老師看到他。我們聽了內心也是覺得有點傷感,因為每個孩子都是他父母的心上肉。當他的父母感受到孩子在學校沒有老師關心,他的內心是非常的擔憂。而且擔憂了多久?五年多!

所以諸位同學,我為什麼會駝背,你們知道嗎?因為「老師」這兩個字很重,左邊一個老,右邊一個師,就被壓下來。我第一年教書的時候,有位老奶奶七十歲,爬了四樓上我們教室,一看到我給我鞠了一個躬:老師,你好。一個長者為什麼對我們這麼禮敬?只因為我們是老師。我們應該怎麼做才對得起老人家這一份禮敬?一定要盡心儘力教書。所以「士不可以不弘毅」,要怎麼樣?「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所以我才會駝背,你們知道原因了吧?但是以後看到我駝背可以提醒我,還是要改過來才行。

他母親聊了這一段話,我看這個水龍頭一開,可能關不了,我馬上把她的話接過來,對著這位家長提到:這個孩子很有責任心,上個禮拜帶同學去處理哪一件事情都處理得相當好,領導同學去讀經典也都讀得很好;然後在數學學習上有很大的進展。我在講到這個學生的時候都很具體,你今天假如遇到家長說:不錯,很好。家長聽了感覺怎麼樣?不踏實。所以你要很具體講,他會覺得很歡喜。我就這樣差不多稱讚了這個孩子也有三、五分鐘的時間,我是講給他的母親聽,但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講給誰聽?講給這個學生聽。這段話會停留在他的心中多久?可能是一輩子。所以帶了這個班短短四個多月,後來畢業了。

畢業的時候,我們有個規定要把學生帶出校門,剛好要出校門以前,就發獎品給這些同學,最後就剩一個禮物。我都覺得這幾年人生走下來好像冥冥中自有安排,連留一個禮物給誰都是很微妙的安排。我就對著全班的同學說:這個獎品我們就留給這個學期德行跟學習進步最多的同學,來,你們提名。所以你看我很民主!結果同學都講誰?就講這個同學。這個同學從我手上接過最後一個獎品,就回到他的坐位上坐下來,一個大男生就開始掉眼淚,哭了起來。

當老師的因為站在講台,所以對底下是一目了然。所以諸位同學,你小學的時候有沒有在底下偷看書?然後都想說老師沒看到,有沒有這種經驗?這叫自欺欺人。我自己當了老師以後突然明白了。所以看他在哭,我的內心又想起了一段話,人生只為感動掉眼淚,決不為傷心掉眼淚。我是有見過世面的人,所以我心裡想他假如繼續哭,我就去好好安慰他一下。

後來在教室外面整隊整好,就把他們往校門口帶。在帶的過程回頭看看他還在哭,我就把隊伍停下來,走到這個學生的旁邊,然後我就想用我的左手握住他的手,再用我的右手拍拍他的肩膀,別哭了!我正打這如意算盤,結果當我握著他的手的時候,這個學生馬上的喊道:謝謝老師,謝謝老師,謝謝老師。我也不知道他喊了多少聲。突然之間,我體會到男生跟男生也會觸電,這一份真心可以感動至深,所以我的眼淚馬上在我的眼角打轉。但是當老師不能失控,所以我忍住了淚水,然後開始深呼吸,深呼吸一下,平和一下情緒,又走到隊伍前面把學生帶出校門。

當學生都緩緩離開,我自己一個人走回教室,突然有個很深的體會,真的是學生在教我,教了我什麼?他告訴我一個很重要的道理,就是沒有學生不能教。「人之初,性本善」,連四大天王都可以教好,所以不是學生教不好,是我們的誠心夠不夠。這個孩子給我的這個震動,影響我往後幾十年的教育生涯。所以是他成就我!師生的情誼特別有味道。

當我走回教室,自己一個人,突然又有一個很特別的安排。在學生的桌上擺了一本書,我就把它打開來,嚇了一跳,我在課堂上講教科書裡面的內容都沒有記,我講教科書以外的內容統統都記了,當然我都沒講廢話。我都告訴他們人要立志,要像范仲淹一樣,從小立志就是要當良相、良醫,他就把故事記下來。他也記到了范仲淹的教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中還有一段是提到男女關係,因為他們六年級的孩子,這個時候青春期特別不穩定,所以很多正確的觀念一定要趕快紮下去。這在教育裡面叫「禁於未發之謂豫」,叫預防法。所以很多錯誤觀念,還有錯誤的習慣態度都應該慎於開始,不能讓它。那是因為剛好我第一年教書,有個小女孩長得很漂亮,我的學生。我現在看到學生很漂亮,我都替她捏一把冷汗,有沒有道理?很有道理。

我曾經跟一個幼兒園的園長聊到,她說她們幼兒園曾經來了一個女孩,小女孩很漂亮,漂亮到什麼程度?你看她第一眼,不敢再看她第二眼,不然會被她怎麼樣?連她是女老師都不敢看她第二眼,你就知道長得多漂亮。所有的長輩一遇到她,第一句話是什麼?這鼻子怎麼會長成這樣、眼睛怎麼會長成這樣?一邊還一個。從小到大遇到長輩,第一個印象是什麼?都是長輩稱讚她的面貌,她的長相。

所以對這個孩子來講,她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是什麼?她的外貌。所以這個小女孩到幼兒園讀書,時不時就把她的鏡子拿出來照一下,專不專心學習?不專心。她弟弟學習的狀況就比她好很多。所以你看長得漂亮,除了小時候被這些長輩看了之後都一直在那邊強化她很漂亮。上了學,念初中以後,同學又怎麼樣?都一直只說她長得好漂亮。所以她只重外在,內在美就沒有提升。那沒有智慧的女人是很可憐,所以古代說紅顏薄命,對!因為她沒有內在,她不會分辨是非善惡,一遇到很會花言巧語的人,她會兵敗如山倒。

所以我這個學生她過來跟我講,昨天隔壁班有個男生很討厭,就一直跟著她上她們家裡,她們家住在好像是四樓,就跟到四樓,她煩死了。我當老師的要處理,怎麼處理?我就走到隔壁班去,然後先看看他老師在不在?他老師假如在,事情就會搞得很複雜,所以我看看他老師不在,趕快走進去把他叫過來。他走過來的時候眼神就有點怪怪的,因為知道他自己做錯,他心裡也有數。他走過來,我就跟他講:你怎麼這麼笨。他聽了有點蒙,我說:追女孩哪有像你這種追法,你這麼做,她會愈喜歡你還是愈討厭你?他若有所悟,頻頻點頭。下次不要這樣。我就回去了。從此以後很太平。然後這個學生一百公尺看到我就:老師好。沒有結怨還結了一個良緣。所以這個學生後來也很尊重我。

結果我回到班上,剛好藉這個機會就提到這兩性關係,我就跟他們說:凡事要「道法自然」,人與人相交往也是如此。當然這一條不只是男女關係適用,一切人與人關係都適用,你們學習不可以太狹隘,懂了沒有?要能先相識,認識;再來才能夠相知。再來?你們應該比我還有經驗,相惜,再來相愛,到最後結婚。還有後面要加一個很重要括弧,「要經營」,不然就會應驗一句話叫「婚姻是愛情的墳墓」,要經營。

我在翻開我那個學生的筆記本,這一句話都沒有抄漏,這個經營還打括弧,記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就體會到老師不可以亂講話,不然會去墮到十九層地獄,不止十八層。一定經過這個過程,這叫自然,違背了這個過程,一定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今天有個男生,今天才認識你,他說:我好愛你。一定是什麼?假的,你不要被他騙。假如他今天才剛認識你,他就告訴你:我這一生非你不娶,非你不嫁。這也是什麼?騙你的。所以女孩子首先要克服不要被甜言蜜語打敗了。一定要先相識,再來什麼?才會互相了解。

那如何從相識到相知?你一定要很有智慧,你不要一開始就走過去:我們兩個談談戀愛好不好?這個策略太不可取。因為你直接過去我們談談看,他馬上會進入最佳狀況,只把好的演出來,把壞的統統打包起來,以後再說。你看他看得準不準?不準,欲速則不達,所以要慎於開始。你今天很快的就談,到時候剛好遇到的是怨親債主,是結怨很深的,那時候你想離都在那裡藕斷絲連,到時候你就苦死了。所以最好從到相知的這個過程,就是站在旁邊默默觀察他,看他談話當中對父母恭不恭敬?看他在與同學相交往的時候有沒有愛心?當他對一切人都是這樣的態度,那對你才會是真的。

所以諸位同學,這段期間要謹慎。不管是談對象還是交朋友,都應該先觀察一下他身旁的交友情況,所謂「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你不要一下子情生智隔,情識一發展起來,智慧都怎麼樣?都蓋住了。所以俗話有提到,談戀愛的人智商最低。所以這個時候到相知。相知之後要怎麼樣?互相珍惜、相惜,到相愛之後結婚。

現在離婚率高不高?高!問題在哪?沒有好好經營。這個經營待會再講。我們先了解一個人要愛人,首先要了解「愛」是什麼?欲愛人者先自愛,一個人連自己都不懂得怎麼去愛護自己的身心,他又如何去愛一個人,有沒有道理?一個人都糟蹋自己了,他還能愛護你?所以一定要是一個身心健康的人,他才能夠去真正愛護他人。而這個「愛」字是一個「心」一個「受」,用心感受別人的付出,所以我們產生感恩的心;然後用心感受他人的需要,我們去給予關懷,這叫愛。

這樣講還是有點抽象,所以我們從幾個向度來談愛的表現。在言語方面,愛的言語是什麼?正直。真正愛護你的人,當你犯錯的時候,他會對你直言不諱,他不希望你墮落下去。有一位女士,我在講這一點的時候,事後她就跟我說,她說她先生就是講話很正直,她才嫁給他。為什麼正直?因為第一次她跟她先生相親,然後她先生就跟她說:你的牙齒不好。正不正直?很正直。現在這種男人好不好找?不好找。接著他又跟她講:你的腸胃也會不好。因為你牙齒不好,這邊消化就不好,口腔消化不好,所以胃的負擔很大,所以你的胃也不好。假如有一個男人這樣跟你講,你會怎麼樣?回去進寢室說:氣死我了,今天遇到一個。結果她聽了很驚訝,嫁給他,後來很幸福。所以要有判斷力,言語要正直。

再來,「愛的感覺是溫暖的」。假如談戀愛苦得半死,你要趕快去修正,彼此的對待不是在愛當中。那為什麼會痛苦?我們看到很多報章雜誌報導,男女之間談不攏,互相傷害的多不多?然後他在講的時候都說:因為我很愛你,所以你要跟我在一起;因為我很愛你,所以你應該怎麼做。他拿著愛當什麼?這個叫披著愛的一隻狼,他是在糟蹋「愛」這個字。其實他不是愛,他是什麼?那是欲,慾望。是一種控制、一種佔有、一種操縱。因為有這樣的一種態度,所以對方感覺會不溫暖,甚至會痛苦。當然我們要先反求諸己,我們觀照一下,我們身旁的這些親友跟我們相處的時候是溫暖還是痛苦?諸位同學,你們怎麼都突然沈靜下來沈思?這個愛的感覺是溫暖的才對。

再來,「愛的心地是無私的,愛的行為是成全」。這我們剛剛也提到,你要觀察到他對一切人的態度,當他對朋友都很關心、很無私,這樣才是比較真實的。假如他只對你好,對其它的人態度很不好,你可不要在那裡高興偷笑,這可不是好的徵兆。所以愛的心地應該是無私。

有一位幼兒園老師,她的先生跟她提到,他說:我的妹妹現在在夏威夷念書,因為經濟上出現了一個瓶頸,所以我希望把我們兩年來的積蓄統統匯給她,支援她。假如你是太太,會不會?兩年的努力!你們陷入思考之中。他的太太馬上跟他講,因為他太太有學過《弟子規》,知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所以她就跟她先生講:你有這一份心,我很高興,因為你這麼做,你的父母最歡喜,所以這筆錢我幫你去匯。還主動要去幫先生匯。她先生的內心會怎麼樣?很感動。夫妻一條心,黃土變成金。所以互相成就、互相成全,這個錢匯過去,夫妻更同心,家長、父母很歡喜,家和萬事興。所以家和財源自然滾滾而來。能取捨是智慧,所以心地無私。

行為成全,當對方有好的一種做法、態度,我們應該去響應,去支援他、成就他。比方對方說:我好久沒有回去看我父母了。你就說:好,我陪你回去。順便再提,左手水果,右手什麼?蔬菜,提回去,那就會丈母娘看女婿怎麼樣?愈看愈有趣。互相成全,互相成長,這樣子,朋友關係也好,男女關係也好,才會愈走愈喜樂。是用這四個向度我們來觀照、來觀察。

我後來考慮一下,還要再加一條,就是要問他有沒有學過《弟子規》?有沒有學過聖賢教誨?人不學不知道,人不學不知義,所以這些人生的態度,必然要透過經典的學習的才會形成;不然他就是有很好的家教,絕對不可能他一生出來都有這種態度。假如有這樣的人,你一定要通知我,他可能是顏淵還是誰再來轉世的,趕快把他請上來弘揚文化才行。所以後面要加一條:喜看聖賢書。這一條也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標準。

然後最後這個經營,人與人相處如何能夠融洽?如何能夠真正愈來愈互相成就?那個態度也相當重要。因為我在海口第一次跟很多的朋友吃飯,剛好同桌有四個女性,三個已經離婚,一個正準備離婚。我教書最怕遇到單親家庭,孩子的成長很辛苦。所以一看到這種情況一定要力挽狂瀾。所以菜飯不能白吃,要借這個機會引導一下。突然吃到一半,話鋒一轉,我說:夫妻相處要能白頭偕老,只要記住一句真言就行。這一位朋友眼睛瞪得很大,然後豎起耳朵來聽,我就跟她說,哪一句真言?從結婚到老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用這種態度來經營,只看對方的優點,不看對方的缺點。結果我這個朋友聽完之後眉頭深鎖,然後對我說:老師,好難!難不難?當然你們沒有經驗。不要說男女相處,我們人與人相交久了之後,對朋友能不能也是這種態度?假如你是這種態度,朋友相處一定很融洽。

我在珠海講課的時候,講到這一句「只看對方優點,不看對方缺點」,講完以後,台下有一個太太馬上喊得很大聲說:沒有優點。怎麼辦?我馬上走到她的面前,笑著對她說:你的先生沒有優點,你還嫁給他,我實在很佩服你。有沒有可能沒有優點?所以人都是健忘的,人都容易相處久了之後,忘記對方的好,忘記對方的付出。你看在熱戀的時候,每天像上班的人一看手錶,怎麼都還沒下班,時間過那麼慢,待會還要跟我女朋友去喝咖啡、還要去看電影。心裏面都想著怎麼樣創造美好的時光,念念都想對方。

當對方都想著你的時候,感覺怎麼樣?很溫暖。所以俗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那個就是懂得去欣賞對方的優點。當在欣賞對方優點的時候,就會有很多微妙的變化出現,人都有善有惡,當他的善被引發之後,他的惡慢慢會減少。所以我們應該期許在我們生命當中的人,我們都能夠讓他的生命更加升華,把他的優點更加發揮。熱戀是這個態度。結果結婚了,那個結婚證書一蓋下去,態度不一樣。本來都想著我能為對方做什麼,都是無怨無悔,不疲不厭;現在章一蓋下去,馬上想什麼?他應該替我做什麼。所以一個念頭的差別,從天堂到哪裡去了?到地獄去了,就變墳墓。所以天堂跟地獄只在一念之間。

所以諸位同學,人與人要和諧,一個人內心要快樂,絕對不是外面的影響,而是我們內在的這一份人生態度。俗話說要「日日是好日,時時是好時,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你有好人壞人,你就常常在那邊氣這個壞人所做的行為,其實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所以其實人生的幸福和諧,中國的文字就已經把道理告訴你。你看一個人發怒,「怒」怎麼寫?上面一個「奴」,下面一個「心」,所以你的心變什麼?變憤怒、變壞習慣的奴隸。氣了以後,幾天才可以平和下來?可能要好幾天。而且平和下來,還會不會再起來?可能下次遇到又氣得半死。所以你人生根本就是被這些習慣當奴隸了。所以要轉怒成什麼?恕。我們看這兩個字差一點點,轉怒為恕,把這個「又」邊邊角角削一削,圓融一點,包容一點,就變寬恕。寬恕,人人就是好人。

當我了解到剛剛那一位學生,他念了三間學校被趕到第四間來,了解到他的父親是流氓,然後他媽媽早就不知道去哪裡了,這樣的家庭,他能不能得到好的關懷?不行。所以當對他有一份了解,那種憐憫之心就生起來。所以我們面對很多的人,其實當你在氣他的時候,你換個角度想,他也很可憐,因為他沒有學過什麼?他沒有學過《弟子規》,有學過,他就不會這樣。人當他了解真理的時候,他哪會願意害人害己?不可能幹這種事情。所以要寬恕的心去面對我們的人生。

「善惡皆良緣」,善惡皆是好的緣,「順逆皆佳境」,順境、逆境皆是好的境界。所以誰是老師?一切人可以是老師。所謂「見人善,即思齊;縱去遠,以漸躋」,好人是老師;「見人惡,即內省;有則改,無加警」,面對惡人,我們要反省自己,進一步又提起這一份寬恕包容去幫助他、引導他。所以善惡是老師,順境跟逆境也是老師。你面對逆境的時候進步得大還是順境?一個人進步多的時候是在什麼樣的境界?逆境。你回過頭來要感謝這些磨鏈,感謝困難。所以確確實實天堂與地獄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所以諸位同學,要感謝傷害你的人,為什麼?因為他磨鏈了你的心智。要感謝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進了你的見識。你被騙一次,要不要被騙第二次?當然不要,所以他增進了你的見識;再來感謝絆倒你的人,因為他把你絆倒,你才可以重新站起來,他強化了你的能力;感謝遺棄你的人,因為他教導了你應該自立自強,人生不可能一直依靠誰;感謝斥責你的人,對你大呼小叫的人,你要感謝他,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定功、你的智慧。他這樣面對你,你還是不生氣,你的功夫就提升。

當你有這一份處處感恩的心,這些惡人都會被你的態度感動;而當你有這一份處處感恩的心,你與人就沒有對立、沒有衝突。所以人生的好日子是可以當下來過,而不是要等到好多條件具足之後才能夠去過快樂、健康的人生。好,今天我就先講到這邊,謝謝大家!

中國地質大學老師:再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蔡老師。我們人文經管學院下學期由老師開設了《弟子規》的中文選修課,希望大家去學習《弟子規》。一部好的經典不是說聽一次、二次講座就能夠深深領悟的,這是我們一生要學習的寶貴的知識。然後蔡老師也是會經常到我們學校來,關注我們學校學習《弟子規》的情況,作為我們校外的輔導。還有一點,我要說的就是我們中國地質大學剪紙協會,要組織一批剪紙優秀的學生,或者是大家有愛好剪紙的學生,我們來做《弟子規》這一套經典的剪紙圖解,然後掛到大方廣的網站上,供大家欣賞。


推薦閱讀:

大師盆景細節欣賞,貴州高祥老師黃楊盆景,山東石景濤老師赤松
老師講知止而後定的盤
石老師幫你輕鬆搞定科學社會主義選擇題
學生如果真學,沒有老師教,佛菩薩都會化身來教你

TAG:社會 | 文化 | 人生 | 幸福 | 傳統文化 | 傳統 | 和諧 | 講座 | 建構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