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禪宗公案
禪宗是漢傳佛教宗派之一,始於菩提達摩,盛於六祖慧能,中晚唐之後成為漢傳佛教的主流,也是漢傳佛教最主要的象徵之一。是由中國獨立發展出來的佛教宗派,是個綜合性學派,在思想上,主要屬於大乘佛教如來藏學派,重視本性清凈。禪宗強調個人的修為以及神秘經驗,以開悟見性為修行重點。
公案的原義為中國古代官府的判決文書,由此轉而為佛教禪宗用語,指禪宗祖師的一段言行,或是一個小故事,通常是與禪宗祖師開悟過程,或是教學片斷相關。作為一種禪修方式,希望參禪者如法官一樣,判斷古代祖師的案例,以達到開悟,又稱公案禪。大慧宗杲禪師由公案禪中,發展出話頭禪法。收集公案的著名著作有《五燈會元》、《景德傳燈錄》、《無門關》、《碧岩錄》等。
古代中國禪宗最盛行的一句話頭是「祖師西來意」。這句話頭是問:達摩祖師從西天來到中國,帶來了什麼?西天是指印度,印度禪法從初祖摩訶迦葉傳至二祖阿難,然後代代傳承至第二十八祖菩提達摩,而菩提達摩來到中國,成為中國禪宗的初祖。有人說他從印度帶來了一部《楞伽經》,也有人說他帶來的是禪法。何謂禪法?禪法事實上是心法,所以菩提達摩是用他的心,帶來不可思議的禪法。既然是不可思議、無法解釋,所以「祖師西來意」成為古代最普遍流行的一句話頭,而且是當時非常有力量的一句話頭。
如黃檗斷際禪師的師公馬祖道一的公案,有一位禪和子跑過來向馬祖請法,就問他:"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馬祖道一馬上就回答:"即今是什麼意?"禪和子又再問:"如何得合道?"怎樣能夠與道相應。馬祖答:"我早已不合道。"然後禪和子再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馬祖道一拿起棒子就打,說:"我如果不打你,明眼善知識一定會笑話我。"
這是公案法戰,禪宗的機鋒好像打仗一樣,這個法戰可以分為三個回合。第一個回合,馬祖直接就說:"現在是什麼意?"那就是根本上不跟他啰嗦,馬上直指當下的心,你只要問這個祖師西來意,你的心就活在過去,所以馬上切斷你。第二個回合,學人問:"如何得合道?"這是個病句,"合",兩樣東西後來在一起了,這個叫合,佛法是不二法門,它不是後來合起來的,因此馬祖就說:"我早已不合道。"所以禪宗的啟示、教法,它直指心性是非常痛快的,一句話就找到你的病,馬上給你切斷,所以叫機鋒。
對於「祖師西來意」這個問題,禪師們或避而不答,或答一些毫不相關的具體事物,有些答案簡直比腦筋急轉彎還腦洞大開,期間沒有任何邏輯聯繫,或如大梅禪師所回答的「西來無意。」都是以一句沒有意味的語句,讓學徒自己參悟。由於禪不可像知識那樣,是通過師生傳授或書本而獲得,所謂擬議即差,動念即乖,才涉言路,便失真常,歷代祖師的種種回答,均是直下截斷問話者的言語思路,使其直探心源。
以下幾則是較為著名的公案:
一、吃茶去
當年,趙州和尚在河北趙縣的觀音院弘法傳道,遐邇修行僧雲集。有一天,一位禪僧遠道而來向趙州參學,趙州問他:
「你以前來過這裡沒有?」
「沒有來過。」
「是嗎,那麽吃茶去!」
轉而又來一位禪僧。
「你以前來過這裡沒有?」
「啊,來過。」
「是嗎,那麽吃茶去!」
於是,不解的院主終於啟口問道:
「和尚,方才你讓初來咋到吃茶去,理所當然,但對常來常住的,也讓他吃茶去,這是為甚麽呢?」趙州聞言立即叫「院主」,院主應聲,趙州又說:
「吃茶去!」
趙州未明答院主之問,似以身說法,此法又為何呢?
二、東坡狗屎禪
東坡居士問於佛印:「視東坡何如?」
佛印曰:「佛也!」
東坡得意語之:「吾視爾狗屎也!」
佛印對曰:「衲子看官人卻好似我祖金身。」
東坡以為佔先,大悅而歸。歸而告諸其妹,
妹笑曰:「哥哥輸了。心中有佛,則看人似佛。哥哥看人卻似狗屎橛,胸中之物可知也。」
東坡大慚。
三、得道與砍柴、擔水、做飯
行者問和尚:「您得道前,做什麼?」
和尚說:「砍柴擔水與做飯。」
行者問:「那得道後呢?」
和尚說:「還是砍柴擔水與做飯。」那行者說:「得道前後都一樣,何謂得道呢?」這時,和尚十分鄭重地說:「不一樣。得道前,我砍柴時惦記著擔水,擔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
四、放下什麼
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運用神通,兩手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
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瓶花放下。
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說:「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在你要我放下什麼?」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什麼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才了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放下!」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吾人有了功名,就對功名放不下;有了金錢,就對金錢放不下,有了愛情,就對愛情放不下;有了事業,就對事業放不下。
吾人在肩上的重擔,在心上的壓力,豈止手上的花瓶?這些重擔與壓力,可以說使人生生活過得非常艱苦。必要的時候,佛陀指示的「放下」,不失為一條幸福解脫之道!
五、只手之聲
有一位沙彌南利,每天看著師兄們早晚都到禪堂里參禪,心裡非常嚮往,就鼓起勇氣請求雷禪師准許他也能進入禪堂參禪。默雷禪師道:「學禪要用心,絕不能嬉戲、遊樂,以你小小的年紀實在不適合,等長大一點再說吧!」
南利沙彌不肯罷休,一再懇求道:「禪師!我一定有始有終,請給我機會。」
默雷禪師不得已,只得允許道:「好!注意聽,你可以聽到兩手拍掌的聲音,現在你進入禪堂,給我舉示一隻手的聲音。」
南利沙彌一鞠躬的退出法堂,用心思量這個問題。他從窗口聽到不知何來的演奏樂器聲音,高興的叫道:「我會了!」於是便到禪師面前將聽到的聲音演奏給禪師聽。
默雷禪師指示道:「不是!不是!那不是只手之聲。」
南利心想:那種音樂也許會打岔,於是便搬到一個偏僻寂靜的地方,思量什麼是「只手之聲」,忽然聽到水滴聲,便馬上跑到禪師的面前,模擬了滴水之聲。
默雷禪師聽後說道:「那是滴水之聲,不是只手之聲。再參!」
南利沙彌只有打坐,諦聽只手之聲,毫無所得。他每天聽到的是風聲、蟬聲、蟲鳴、貓頭鷹叫,三年來,往默西禪師處跑了十幾次,都被否決了,到底什麼是只手之聲呢?他觀照禪心,終於進入了真正的禪定而超越了一切聲音。
南利沙彌最後說道:「原來世間的聲音都是無常的,只有隻手之聲,那種無聲之聲才是『只手之聲』。」
「雙手互拍會有聲音,一隻手會有什麼聲音?」這是白隱禪師創始的有名公案。也就是說,兩隻手掌互相拍擊時會發出聲音,但是,對一個禪者而言,如何去聽出一隻不加拍擊的手所發出來的聲音呢?
白隱禪師的用意在於透過此種無義的公案,使人直入無法分別的世界。白隱禪師曾將五祖法演禪師和大慧禪師以來的「趙州無字」公案,交給初學者去修行,但是,「無」字較難引起疑團,因此,才提出「只手」的公案,以便修行者下工夫參究,結果較易引導修行者達到了悟的境界。默雷禪師教導後學沙彌南利的悟道方法,終於得到了實用。
禪宗祖師們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人,又稱作「機鋒」,為的是要讓弟子們悟入真如法性、自性清凈心,名為開悟。其核心思想為:「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意指透過自身修證,從日常生活中參究真理,直到最後悟道,也就是真正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然「悟道」並非事畢,而是才剛剛踏入佛道的「無門之門」,真正懂得「空性」的真實義,由此「悟後起修」,一直到凈除二障: 煩惱障與所知障後,成就佛果。
推薦閱讀:
※禪宗四祖道信〈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門〉
※《禪宗簡介》,佛經
※【天龍一指禪,人道精神有多重要?】
※十願即普賢菩薩的十大願,又稱十大修行方法
※禪宗祖師公案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