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理論思考
教育教學理論思考(上)
一、關於建構主義理論
1.大致闡述建構主義的學習觀。
建構主義提倡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被灌輸的對象。……
2.皮亞傑所說的「同化」和「順應」分別是什麼意思?
3.大致闡述建構主義的教學觀,舉一個建構主義的教學設計或模式。
用建構主義觀點看,就是創設學生學習活動的情境。可舉拋錨式教學設計:教學要圍繞一問題情境(可以是故事、真實問題等)展開;教學材料要能提供足夠的資源讓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二、關於情境教育理論(可參考:http://www.qjjy.cn/Index.html)
4.李吉林老師為什麼會從事情境教育(教學)研究,大致闡述李吉林老師所從事研究、探索的背景和幾個階段。
5.根據你對情境教育理論的分析,你認為「情境」和「環境」有沒有區別,有怎樣的區別?
6.情境教學的四個基本特點是什麼?請根據個人理解稍加以闡釋。
7.情境教學在實踐操作上的五種操作模式是什麼?請根據個人理解稍加以闡釋。
8.情境教育(教學)理論的六條創設情境的主要途徑是什麼?請根據個人理解稍加以闡釋。
9.以你所任教學科為例,談談在該學科教學中如何創設情境。
三、關於多元智能理論
10.多元智能理論的代表人物和相應主要著作是什麼?這些著作的主要作用是什麼?
11.加德納對人的智能作了怎樣劃分?就其中一項智能加以闡釋。
12.多元智能理論對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有怎樣的啟示?
四、今天,我們可以向蘇霍姆林斯基學什麼?
參考:http://www.qjjy.cn/abbs8/dispbbs.asp?boardid=15&ID=2967&replyID=2967
五(14)、南通教研中心所發《高效課堂:模式與案例》一書中,哪一種模式對你的啟發最大,請大致闡述該模式,並結合你的教學實際談談你準備如何運用該模式?
六、師德方面
15.《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第一個教育規劃剛要,是指導未來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據介紹,《規劃綱要》將對未來12年教育改革和發展做出全面規劃和部署,具體包括哪五個方面?
16.什麼是教師道德?教師道德具有哪些特徵?
17.師德修養的基本原則是什麼?其內涵有哪些?
18.休伯曼的教師職業生命周期論把教師職業生涯過程歸納為哪五個時期?
19.教師的專業成長內容包括哪些方面?其核心要素是什麼?
20.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為: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如果你是工作了3年(5年或10年)的教師,你認為反思的主要內容應該是什麼?
(16-20題參考《師德修養與教師專業成長》一書,該書為09年暑期培訓所用教材)
教育教學理論思考(下)
一、關於校本教研
1.什麼是校本教研?
校本教研是以學校為研究主陣地,以學校教師為主體,以學校教育、教學中的問題為研究對象,以促進學校發展、教師專業化水平提高為目的,把教師培訓、教育科研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的研究制度。大力開展校本教研,對於創造性地實施新課程,全面落實課程改革目標,切實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校發展、校長和教師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2.如何開展校本教研?
(1)自我反思。教師對自己行為的思考、省視、分析。結合教師專業發展《報告冊》,自定個人教研學習、專業提高學習計劃,並根據學校校本培訓計劃內容,自行學習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分析,提出問題,制定對策。把日常教學和教學研究融為一體,形成新的教師職業生活方式。
(2)同伴互助。以學科組和學習型辦組為互助載體,促進教師與同伴的對話。注重「以老帶新,以強帶弱」,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的呼聲、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同思想,鼓勵教師大膽批評,各抒己現。以教師提出的問題為研究內容,將問題人組,以組為單位制定計劃,開展研究。要引導教師正確處理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的關係,要注意發揮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形成目標一致、相互學習,彼此支持、共同成長的優秀教師群體。
(3)專業引領。一方面提倡教師從專業的名刊和互聯網上學習和引進名家教研思想;另一方面要形成自己學校"優勢專家群體",聘請特級教師作為校本教研顧問。同時,將國家及本省市的教研專家請進學校,引進他們的新的理念和教學思想,促進本校教師的專業發展。將"隨堂聽課、課後評課、評後敘課"作為新的教研常規,促進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要立足學校和教師的發展,建立學校之間,學校和教科研機構以及高等學校之間的合作關係,發揮教研機構對校本教研的管理、研究、指導和服務職能,構建新課程實施的合作教研氛圍,逐步形成教學、教研和科研三位一體的支持網路。
二、關於課題研究
1.常用的科研方法
(1).調查研究法
調查研究法是教育科研最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所謂調查,就是通過搜集資料,了解事物的情況;所謂研究,就是分析搜集到的資料,揭示事物的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教育科研中的調查研究,就是在一定教育理論、思想的指導下,通過各種手段,搜集資料,對教育某方面問題的現狀做出比較客觀的分析,或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的一種研究方法。
(2).文獻研究法
所謂文獻研究法,就是從所要研究的課題的歷史出發,搜集與該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從中抽取出有規律性的東西為我所用,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調查或者比較分析,展開深層次的研究。
(3).實驗研究(控制條件)法
實驗法,就是按照特定的研究目的和理論假設,人為地控制或者創設一定的條件,從而驗證假設、探討現象之間因果關係的一種科研方法。教育實驗是推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手段,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是教育科學發展的源泉和基礎,是一種要求比較嚴格、較難掌握和操作的研究方法。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實驗研究法在許多中小學科研工作中得到了普遍採用。
(4).個案研究法
俗話說,一滴水中可以看到整個太陽,一粒沙中反映出整個世界。個案研究法就是這樣一種通過研究個體反映總體的方法。它是以某個具體的單位為研究對象,通過解剖麻雀的方法,考察其具體的狀態、發展變化的過程,從中總結出規律性的東西,作為研究相同、相似或相對的問題的範本或借鑒。這樣被考察的具體單位就是一個個案,它可以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包含若干人數的特殊群體(這時候整體就形成了一個個案);它也可以是一種事物,如一所學校,或者一種特殊的現象,如一所學校的某項教育措施。從研究手段上來說,個案研究其實就是一種調查研究的方法。
(5).行動研究法
顧名思義,行動研究法就是在具體的行動中開展研究,它是一種融教育研究和教育實踐活動於一體的科研方法。這一方法目前正日益受到教育科研者的關注。行動研究法起源於二戰時期的美國,最早應用於社會學和民族學研究領域,後來應用於教育科研,很快受到普遍歡迎。
(6).經驗篩選法
搜集、整理課題研究材料,篩選有用的,剔除無用的,然後把有用的材料集中起來進行總結、提煉。該方法適用於課題研究的總結階段。
2.進行課題設計、論證時,通常需考慮哪些方面的內容?
研究背景,國內外研究現狀,選題的目的、意義,研究內容(子課題設計),研究重點,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研究過程,預期成果等。
3.你認為什麼叫微型課題?
由教師個人自主選擇,著眼解決自身教育操作的實際問題,提升實踐智慧,喚起教育自覺的一種個性化、短周期教育研究項目。
4.微型課題有什麼特點?
切口小,周期短,人員少,成效快(實、好)
5.從以下課題(問題)的名稱來看,哪些不適合作微型課題研究,談談理由。
課堂提神用什麼招;城市中學如何開好家長會;中學女生心理特徵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一道平面幾何題的多種解法研究。
前兩者適合,後兩者不適合。
三、關於《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
1.主要包括那幾個方面的內容?
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終身學習。
2. 新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加入了要對學生「嚴慈相濟」的要求,對此,你怎麼理解?
四、教育法規案例分析
某天,某小學生何某趁陳老師上課板書之際,偷偷在下面抽煙,陳老師發現後叫他交出香煙,但何某再三否認自己抽煙。於是陳老帥怒氣沖沖的罵了他一頓並打了他兩個耳光,恰好打在他的左耳上,使其左耳失聰。
陳老師的行為是否正確,為什麼?他應該如何處理這個事件?請加以分析。
陳老師的做法不正確,這是一種體罰行為,是違法的,同時也不符合《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的有關要求。
陳老師面對課堂突發事件應冷靜處理,調查了解情況,以正面教育為主,講清道理,使學生知錯改錯,而不能憑一時衝動體罰學生。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學校、幼兒園、託兒所的教職員工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陳老師打了何某兩個耳光致使其左耳失聰的行為,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侵犯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權,屬於體罰學生的行為。所以,陳老師的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學校應承擔賠償責任。並可以對陳老師的過錯進行求償(或叫追償)。同時,陳老師的行為違反了《教師法》的相關規定,按照《教師法》第三十七條的規定,可以對陳老師作出行政處分,用以教育陳老師本人或全體教師。
五、新課程理論
1.課程改革的總目標是什麼?
新課程改革的總目標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規定的「八個具有」,即要使學生:①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和革命傳統;②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③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④具有社會責任感,努力為人民服務;⑤具有初步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以及環境意識; ⑥具有適應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⑦具有健壯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⑧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2.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什麼?
重點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3.新課程要求我們建立怎樣的學習方式?
第一、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建立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生存。
第二、改變學生單純接受教師知識傳輸的學習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種主動探求人類文化知識,積極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式。通過教學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髮現為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機,讓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懂得學什麼、何時學、何處學、為什麼學和怎樣學的問題,已成為時代賦予我們的嶄新課題。
第三、人類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的潛能,絕不是課堂上講出來的,新課程努力創設合作學習的情景,切實為學生養成合作意識與發展寫作能力搭建舞台,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機會,創設相互協作、共同參與的環境,使學生更多地體驗互相幫助、共同分享的快樂,讓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讓學生通過參與式的交流,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能夠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人,真正在實踐中學會學習。
4.新課程新在哪裡?
一是確立了新的課程目標。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將育人為本,促進學生知識、能力、態度及情感和諧發展的素質教育觀念體現在課程標準之中。
二是著力精選學生終身發展所要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三是強調學生的主動性。新課程確立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學生(自主、探索、發現、研究以及合作學習)的機制,體現了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在合作中(學會生存)的素質教育觀念。
四是確立了以人為本的評價觀念。
五是加強了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的聯繫。
六是調整了現行的課程管理政策。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合理設置課程門類和課時比例,課程結構從整齊劃一走向多樣化,從分科走向綜合,體現了給基礎教育注人生機活力需要提供良好政策空間的素質教育觀念。
七是強調合作與對話。
5.新課程倡導的重要觀念有哪些?
(1)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觀念(這是解決「是誰學習」的問題)
(2)探究性學習的觀念(這是解決怎樣學習即學習方式的問題)。
(3)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的觀念。(這是解決學習途徑的問題)
(4)注重情感教育的觀念(這是解決學習動力的問題)
(5)教學目標觀念(這是解決教什麼的問題)
(6)遵循教學規律的觀念(這是解決教的措施與途徑問題)
(7)終生學習觀念(這是解決學習目的的問題)
(8)揚長教育的觀念(這是教育策略的重要調整)
6.在教學中如何滲透學生是教學主體的觀念?
第一、新課程要求教師必須明確學生是教育的主體、發展的主體。課堂教學的著力點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動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第二、新課程從開發、實施到評價的每一個環節都建立在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差異的基礎之上。適應學生的需要,不是讓學生去被動適應預先規定的課程。為學習者的學習活動提供有效的服務,而不是讓學習者為自己完成上級規定的教學任務服務。
第三、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情感,激活學生思維,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要尊重學生人格,建立和諧民主、真誠理解的師生關係,營造寬鬆和諧、相互尊重的教學氛圍,充分運用"親其師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強化師愛作用,運用熱愛和尊重的行為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不斷幫助學生樹立自信自尊,促使學生產生最佳學習心態,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並在學習中實現自我調控,培養學生"學"的能力。
7.「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師」。這一理念對教師提出了哪些要求?
第一,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面對每一個學生,面向全體學生,這是教育的最大效益,面對每一個學生,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面對每一個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是通過保證每個人的利益,來保證民族和社會的整體利益,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如果我們只抓少數尖子生,忽視了相當一部分學生的發展,那麼,我們就違背了教育的原則和國家的利益。
第二,教師要正確把握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關係。沒有全面發展就沒有教育方向,沒有個性發展就沒有創新能力。所謂個性發展,就是面向有個體差異的學生,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為每一個學生的成才提供機會,使所有學生都能成才,以適應各個領域發展的需要。
8.作為學習方式的「研究性學習」與作為課程的「研究性學習」,二者是什麼關係?
作為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是指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學生自己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作為一種課程形態,「研究性學習」課程是為「研究性學習方式」的充分展開所提供的相對獨立的、有計劃的學習機會。具體地說,是在課程計劃中規定一定的課時數,以更有利於學生從事「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為使「研究性學習方式」儘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設置專門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再者,即使各門學科有效滲透了「研究性學習方式」,也有必要設置「研究性學習」課程。
9.新課程理念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標準要做到哪三個統一?
⑴基礎性目標與發展性目標的協調統一;⑵課堂教學策略的有機統一(激勵性、自主性、探究性);⑶情緒狀態,交往狀態,目標達成狀態的協調統一。
推薦閱讀:
※如何勸正在讀本科的弟弟不要從倫敦大學神學系退學?
※回鄉,不僅是一場離別
※我的書包自己背,你的女兒你自己抱
※為什麼有一些學習不好的學生,也招老師喜歡呢?
※人力資源核心職能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