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莖線蟲病防治-圖文識別技術

甘薯莖線蟲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山東、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安徽、江蘇、山西、遼寧等地發病較重。該病可為害..

甘薯莖線蟲病是一種毀滅性病害,山東、河北、河南、北京、天津、安徽、江蘇、山西、遼寧等地發病較重。該病可為害地下薯塊和地上莖蔓,造成爛種死苗,一般可減產10%—50%,嚴重的可造成絕產,為甘薯的三大病害之一。

【甘薯莖線蟲病癥狀】

甘薯莖線蟲病為害薯塊裂皮型

甘薯莖線蟲病主要為害薯塊和莖蔓:線蟲侵害苗床幼苗,苗基部呈現淡褐色干腐狀病斑,嚴重受害時,植株葉片發黃、株形矮小,結薯少,生長不良。甘薯莖基部染病.首先表現為外表皮粗糙,苗莖內疏鬆,隨著病情的發展,莖變黑褐色,莖中間發黑變空,表皮壞裂。塊根染病因侵染源不同,可表現糠心型、裂皮型和混合型。糠心型:由秧苗帶線蟲引起,病原線蟲在植株內繁殖,並向薯塊內發展,形成條點狀斷續的白色粉狀間隙,白漿較少,後期內部褐白色相間糠腐.外表與健薯無明顯差別,但薯塊顯著減輕,在水池內上浮,群眾稱為「糠心甘薯」:裂皮型:由殘留在土壤中的病原線蟲從薯塊表皮侵入造成。病薯表面可見龜紋狀裂口,皮肉變褐或褐白相間干腐。混合型:糠心和裂皮兩種類型混合發生。

【病原與發生規律】

Ditylenchus destructo:稱馬鈴薯腐爛線蟲,屬線蟲綱,莖線蟲屬。甘薯莖線蟲可以卵、幼蟲、成蟲在病薯中隨貯藏和在田間越冬,以幼蟲、成蟲在土壤、糞肥中越冬,因此,田間病殘體、病土及病薯、病肥是線蟲病的主要侵染來源。遠距離主要通過病薯、病苗調運傳播。線蟲隨著病薯越冬後可傳到苗床侵染幼苗,幼苗攜帶線蟲進入大田直接侵染塊根發病,同時田間土壤中病殘體和土壤中的線蟲又可直接或從傷口侵染塊根,收穫後病薯進入貯藏窖越冬,完成周年循環過程。其生長的最適宜溫度是25—30℃,零下25℃時經7小時死亡,51℃乾熱處理24小時或49℃溫水浸泡10分鐘則全部死亡:春薯重於夏薯,連作重於輪作,旱薄地重於肥水地,陰坡重於陽坡,丘陵旱地和砂質壤土發病最嚴重。品種間抗病性差異較大。

【防治方法】

加強檢疫、保護無病區。嚴禁從病區調運種薯、種苗。對引進的可疑薯苗,進行消毒處理。建立無病留種地,培育無病壯苗。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以減少蟲源。實行輪作或改制。重病地實行5年以上的輪作,改種小麥、玉米、棉花、芝麻等作物。

種薯上床前,進行精選,用51—54℃溫水浸種10分鐘,取出後剔除變色薯塊,上床後,加強管理,培育無病壯苗,高剪苗,以及種薯處理和土壤處理是防治莖線蟲病的關鍵措施。

苗床用凈土,以培育無病壯苗。

栽插時土壤處理,可用下列藥劑:

0.5%阿維菌素顆粒劑2—3kg/畝;

2.5%甲基異柳磷顆粒劑2.5kg/畝;

10%滅線磷顆粒劑1—1.5kg/畝;

10%丙溴磷顆粒劑3kg/畝;

1.5%丁硫克百威顆粒劑3k留畝對細土25—30kg拌勻穴施,先澆水插秧,後施藥土再覆土。

或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000—2500倍液灌穴,每穴灌0.5kg;或用2%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每穴灌100ml。

薯苗消毒處理,嚴格挑選,汰除病苗、弱苗,然後用50%辛硫磷乳油100—150倍液、40%甲基異柳磷乳油500倍液浸泡基部10分鐘,效果較好。


推薦閱讀:

最好用的護照識別系統

TAG:技術 | 識別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