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春八手攻防之標指手和圈手和伏手和膀手
標指手
標指手,顧名思義手臂如標槍一般具備穿透力和彈抖力(圖038)。標指手是在整條手臂完全打直的情況下.仍舊可以發出上、下、左、右、前、後六個方向彈抖力址的攻擊型手法(圖039)。標指手是詠春發力應用的址高技術,沒有經過小念頭(朝形發力)和尋橋(追形發力)技術的長期鍛煉,實難進人標指發力的階段。
標指手訓練的目的:常用在敵我實力懸殊情況下的一擊搏命技術與群戰技術。具體修鍊與應用的法不贅述。
圈手
圈手是手掌以腕部為軸所做的360度圓弧形旋轉動作(如圖040一圖043,是以攤手為起始動作.圈手為過程動作,握拳為結束動作的示範)。
搏擊之時,無論用拳法還是掌法打人,在擊中目標的瞬間,己方之手腕要承受很強的反作用力。圈手的作用在於保護己方手腕不受反作用力的挫傷,同時改變對手力的方向。用最短的時間、最小的力覺化解攻擊。
圈手訓練的目的:主要鍛煉腕部的柔韌性與靈活性,使之更富有彈性。臨敵之際.可川於消解鎖扣擒拿手.化解出拳反震力。
伏手
伏手是五指指尖合攏,往腕部內側回勾.掌心空含的一種手型(圖044)。
伏手有兩種形態:第一種是五指尖合攏曲腕部回勾狀;常用在雙人對練的藕手訓練中(圖045),用於感受彼此力點的變化,練習圓中求直的拱形發力技術;多與其他手法(如攤手、圈手、枕手等)配合使用.用於消解對手的攻擊。第二種是掌背向天.掌心貼在對手橋手之上的形狀(圖046);用於聽勁化力,進而變化出各種攻擊手法。第二種伏手手型與攤手的手型相反,有相生相剋之意。
伏手訓練的目的:用於鍛煉腕力.感應對手力點的變化,練習圓轉發力技術。
膀手
膀手,顧名思義是運用臂膀的彈抖力量去卸力反擊。膀手動作的運行軌跡,是以肘部為發力點.肘部自下而匕拱形畫圓將整條手臂彈起,肘部上翻成拱形狀,腕部略下沉.前伸的五指在身體中線位置指向正前方。此時腰脊正直.含胸拔背.精神貫注。全身上下皆有向前聚力之意(圖047).
膀手動作如果做對了,會感覺到整條手臂自下而上像弓弩般瞬間彈射出去一樣,彈射到極處.肩、肘、腕三個關節「嗒」的一下合在一起,成拱形狀前指,這便是三節合一的藤條勁發力了。
詠春拳法中.膀手的使用頻率排在諸多手法的首位,它是藤條勁卸力運用中最常見、最實用的手法;可用於消解上路及中路的多種強勁力量攻擊。
將膀手前伸的手掌變為拳頭.則是膀手技法中秘而不宣的以打為消的技術,可用在化解敵方拳勁攻擊的同時.以拱形拳直擊對方心窩要害(圖048)。
膀手訓練的目的:練習肘底力與圓中求直的藤條勁發力技術。膀手常配合護手一起使用,不僅可用於防守卸力,也可以用作反擊、搶攻。
推薦閱讀:
※詠春拳譜(注釋)
※葉問3中葉問打泰森為什麼要蹲下來?
※太極與詠春 同理不同拳
※詠春拳是否只是花架子?葉問能不能打?
※詠春八手攻防之捆手和攔手和耕手和攤手
TAG:詠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