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華轉載:毛澤東的性格(二)作者?林克

求實精神與浪漫情懷

訪問者:毛澤東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才華橫溢、氣勢磅礴,極富於想像和浪漫主義。同時,他又是現實主義的政治家。這兩種看來似乎相反的特點,是怎樣融合在一起的?兩者之間是否有時候也會發生矛盾和衝突?林克:毛澤東作為一個傑出的詩人,他最顯著的特點,是瀟洒、豪邁、浪漫和富於想像。同時,他又是一位具有詩人氣質的政治家。這兩者既矛盾又統一,或者說是矛盾的統一體。浪漫的豐富想像力和現實主義的實踐活動緊密的結合,這正是毛澤東之成為毛澤東的獨特之處。

毛澤東自幼就受到湘楚文化的薰陶,而湘楚文化就蘊含著浪漫主義和務實精神兩方面的特色。他一生對《楚辭》的鐘愛就反映了他那思接千載的浪漫主義氣質。屈原是中國最早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楚辭》是以屈原的著作為主,集中展現了湘楚巫史——神話文化。屈原所處的時代,正是從巫史文化向歷史理性文化過渡的時候。他的代表作《九歌》、《天問》、《離騷》反映了從遠古神話向理性文化轉變的各個階段。《離騷》是先秦時期保留遠古神奇瑰麗的神話最多的名著。他的作品在原始的神話中淋漓盡致地發揮了他那自由無羈的情感和想像:龍鳳圖騰、美人香草、百香芝蘭、菱荷芙蓉、湘君山鬼、流沙毒水,既生動鮮明又撲朔迷離。同時,這位博大沉雄的詩人,又飽含憂患意識、愛國精神和歷史責任感,探索真理,批判時弊。所以,可以說,屈原的作品,形式是浪漫的、神化的,而思想卻是歷史的、現實的。

毛澤東從早年到晚年特別喜愛讀《楚辭》中屈原的作品。這大概是因為屈原的作品昭示人們,在充滿了神話幻想的自然界里,主人公始終是一個懷著強烈憂國憂民意識、上天入地追求真理的形象;是因為屈原對巫史文化和神話傳說提出了大膽的懷疑,對現存秩序和思想規範提出懷疑,向傳統觀念提出了挑戰。1951年7月,毛澤東就說過,《楚辭》雖是古董,但都是歷史,有讀的價值。1957年,他請人找各種版本的《楚辭》和屈原的作品,收集了五十餘種給他讀。1959年7月,廬山會議前期,毛澤東讓我編了一本有幾十種評價和研究《楚辭》的書目經他審定,他親自加了《關於楚辭及楚辭研究六十九家目錄》這樣一個標題,印發給與會代表。至今我仍然珍藏著這份目錄。無論外出或在中南海,他身邊總離不了《楚辭》及有關作品。1964年8月,他在北戴河曾談到:《天問》了不起,幾千年以前,提出各種問題,關於宇宙、關於自然、關於歷史。這些都表明毛澤東側重從理性的角度來評價屈原的著作的價值。毛澤東尤愛讀《離騷》,大概是《離騷》借用神話,表示了對楚國現實政治乃至君王的批判,對理想社會秩序的構想和追求。1958年8月毛澤東在修改《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篇文章(陸定一撰寫)時,曾寫了一段話,特意把「屈原批判君惡」,同荀子的人定勝天,??司馬遷的頌揚反抗,王充、范縝、柳宗元、張載、王夫之的古代唯物論等列在一起,看作是中國教育史、思想史上具有進步的人民性的代表。這表明了毛澤東對屈原具有濃郁神話色彩的創作的現實意義和思想價值的高度讚賞。訪問者:據說湘楚學風的另一個重要特徵是務實,這對於自幼生長在湘楚大地,並受湘楚學風薰陶的毛澤東有何影響?

林克:實用理性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特徵,而湘學尤甚。這種學風,早可追溯到王夫之,他主張「趨時而更新」「、因時而變法」,其經世致用之風,對社會影響極大。從魏源、曾國藩、胡林翼到譚嗣同、楊度、黃興、蔡鍔,以及楊昌濟,這種湘學學風的崇實精神,綿延不斷,而毛澤東可以說是這一學風的直接繼承者。正如人們所說,湘學以「禹墨為本,周孔為用」,崇尚艱辛勤勞,提倡獨智大醒,貴「 誠」而蔑「 浮」,重視現實,不圖虛名。大概這種務實求簡、濟世憂國的文化傳統,使湖南人才輩出,大多集學問與政治於一身。毛澤東青年時也深受湘學學風影響,非常推崇顧炎武、顏習齋、李恕谷、曾國藩的「實學」精神。他在 1917年8月23日致黎錦熙的信中認為:支持社會變革的人們,應有「內省之明」和「外觀之識」。依此觀之,他表示「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即曾國藩,文正是清朝加給曾國藩的謚號)」。毛澤東的課堂筆記中還有這樣的記載「:滌生(即曾國藩)日記,言士要轉移世風當重兩義:曰厚曰實。厚者勿忌人,實則不說大話,不好虛名,不行架空之事,不談過高之理。」湘學務實精神對毛澤東的求實思想性格的形成是頗有影響的。

作為現實主義的政治家和開創歷史新紀元的革命實踐家,求實是毛澤東最突出的品質。他重視理論,但是更為重視實踐。他從不把理論當做僵死的教條,而是作為推動和指導實踐的指南。他那豐富多彩的浪漫主義理想,總是和熱烈而現實的實踐活動密切結合在一起。理論和實踐總是為了實現他那明確的改造中國的宏大目標和各個時期的中心任務。湘楚文化的薰陶和革命鬥爭的實踐,培育了他那具有鮮明個性和非凡魅力的求實精神和浪漫情懷。毛澤東從學生時代起,就力求把他的抱負和理想付諸實踐。他在《講堂錄》中說:「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為了使理想成為現實,他主張德、智、體三育並重,變化民質,身心並完。他提倡「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為了改造國家與社會,強調必須從改造自我做起,不但要實現「今日之我與昨天之我挑戰」,而且要實行「來日之我與今日之我挑戰」。

訪問者: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對毛澤東確立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有什麼影響?這兩種文化的矛盾和衝突在毛澤東身上有無表現?作為一個現實主義的政治家,他的理論和實踐有什麼獨特的特色?

林克:我以為不同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對毛澤東的世界觀的影響,也是不同的。這同他對中西文化的看法也是密切相關的。在青年時期,中國先秦時期湘楚文化、宋明理學對他有明顯的影響。湘楚文化賦予他一種浪漫主義的色彩和向舊的傳統秩序挑戰的精神。他把宋代以朱熹為代表的理學和明清以顧炎武、王夫之為代表的實學與西方近代的唯物主義思想結合起來,為他以後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和提出「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創造了條件。他把理學傳統同新康德主義、新黑格爾主義相融合,對形成他改造世界觀的基本思想是不容忽視的。

但是,影響他樹立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最重要因素,應該說是他青少年時期對中國農村的深入調查了解和他在「五四」運動的思想解放的影響下所參與的各種社會政治活動的實踐,其中包括他步行千里在湖南五個縣的社會調查,他建立新村的實驗,工讀主義以及辦工人夜校等,他在20年代初參與工人運動的實踐。

毛澤東青年時代的思想是比較駁雜的。正如他後來自己說的:在這個時期,我的思想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空想主義等思想的大雜燴。但我反對軍閥和反對帝國主義是明確無疑的。毛澤東的反帝愛國思想是他從民主主義轉向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這種民族感情使他在對中西文化的評價選擇上更加審慎。他既肯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又注意到西方文化中的消極影響。1920年12月,他在給蔡和森等人的信中明確表示信仰馬克思主義。他又說,他不同意絕對的自由主義、無政府主義、德謨克拉西主義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這些主義「理論上說的好聽,事實上是做不到的」。毛澤東接受和確立具有鮮明的批判性和戰鬥性的馬克思主義是比較容易的,而如何把它有效地運用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的具體實際,則需要艱巨、更富創造性的實踐。

毛澤東在運用馬克思主義改造舊中國的實際中,不可避免地與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發生矛盾與衝突。譬如,同中國傳統文化救世思潮的矛盾與衝突,突出地表現在「五四」時期,毛澤東對「中體西用」保守的改良主義的主張集中地批判。他認為它是一種「自大的思想」、「空虛的思想」「、以孔子為中心的思想」。他認為,近代以來中西方社會文化的衝突和中國的失敗,其原因是資本主義社會高於封建社會。毛澤東青年時期提出的「取於外乃足以資於內」和後來提出的「洋為中用」的主張,體現了他吸收西方文化的基本思想和同全盤西化論者的分歧和衝突。同托陳派思想的分歧和衝突主要表現為在中國革命的性質、步驟和任務等問題上的衝突。托陳派認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在中國已經完成,中國共產黨應放棄土地革命和武裝鬥爭,轉而進行合法鬥爭、議會鬥爭。」1930年6月,毛澤東主持召開的紅四軍前委(前敵委員會)和閩西特委聯席會議的決議明確指出:「機會主義反對派陳獨秀們說中國農村已經資本主義化,封建剝削只是殘餘的殘餘,他們的結論要放棄民權革命,取消對地主的鬥爭。」以上三種思潮(「 西化」「、守舊」或「 取消」)有一個共同點,即在理論上抵制或放棄馬克思主義的文化主張,在實踐上反對中國共產黨的社會改造方針。30年代到40年代,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主張,同「左」傾教條主義的矛盾和衝突,其實質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和具體結論,同中國國情和文化傳統如何結合的問題。1938年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毛澤東首次鮮明提出「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王明表示反對。此後,毛澤東領導的延安整風,實際上是一場批判黨內「洋八股」——全盤西化論,正確對待民族傳統文化的思想認識運動。通過延安整風,全黨才從認識上真正解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同中國傳統文化相結合和如何結合的問題。

訪問者: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他的思想理論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林克:我個人的體會,毛澤東思想理論體系最大的特點是它的實踐性,此外,還有開放性和獨創性等顯著特點。下面我試圖作概括的闡述,其中特別著重它的實踐性。

毛澤東是開創歷史新紀元的革命實踐家。他的思想理論體系最大的特點是實踐第一的觀點。他重視理論,但更為重視實踐。他不是為理論而研究理論,他研究理論是為了指導實踐。1956年他在《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中說道:「向古人學習是為了現在的活人,向外國人學習是為了今天的中國人。」他認為,無論是中國傳統文化還是西方文化,都是古人和外國人根據當時當地的現實需要創造出來的。他認為我們今天學習、吸收和運用中西文化中的精華,既不是以西方文化來否定中國傳統文化,也不是以中國傳統文化排斥外來文化。他既反對「中體西用」又反對全盤西化。他認為一切都是為了現實的需要,為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1942年,毛澤東明確地指出:一切空話都是無用的,必須給人民以看得見的物質福利。有同志不懂得經濟工作的重要性,不管不問,或者是中了董仲舒們所謂「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這些唯心的騙人的腐話之毒。??我們不能餓著肚子去「正誼明道」,我們必須弄飯吃,離開經濟工作談教育、學習不過是多餘的空話。離開經濟工作談「革命」,不過是革財政廳的命,革自己的命。他還告誡人們:食之者眾,生之者寡,用之者疾,為之者舒,是要塌台的。

為了中國的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他總是把了解中國國情擺在第一位。1920年,他提出:要改造中國,首先要了解中國的國情,不僅要了解中國的歷史,還要了解中國的現狀;不僅要了解中國古今的思想文化,還要了解中國古今的政治經濟制度。

為了了解中國國情,毛澤東歷來十分重視調查工作。1930年5月,他在尋烏寫了《調查工作》的文章( 1964年6月,此文公開發表時毛澤東將題目改為《反對本本主義》),提出了「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的著名論斷。1931年4月2日,他又發展了這一思想,進一步提出「:不做正確的調查,同樣沒有發言權」的科學論斷。

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一生中,做過許多社會調查,對解決中國革命與建設中的重大問題起過關鍵性的作用。調查研究、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繫實際的思想,後來便形成了毛澤東倡導的「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路線。由於他重視實踐,他對中國國情了解和認識的深刻、廣泛和具體的程度遠遠超過他同輩中的許多領導人。他把馬克思主義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思想創造出一系列適合中國國情的方針、政策和戰略: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黨的建設、軍隊建設、根據地建設、統一戰線、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都是黨內理論家們所不能企及的。

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時期,毛澤東的實踐主要是用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來分析中國歷史和現實中的階級關係和農民的命運,總結土地革命的經驗,解決農民革命及其道路問題。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主要是在艱苦的條件下同共產國際和中國黨內的教條主義傾向作鬥爭,致力於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國情相

結合,《反對本本主義》就是這方面的代表作。延安時期,毛澤東撰寫了一批著名的理論著作,如《新民主主義論》等,這標誌著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理論上和文化思想上的成熟。他在總結「五四」運動後的思潮時,提出了馬克思主義的教條化和全盤西化,即全盤資本主義化的問題。強調在借鑒西方文化時,要始終貫徹中國人採用中國方式來行事。

從七屆二中全會到1956年「八大」前後,以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為中心,毛澤東進一步發展了他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在1945年4月24日「七大」上所作《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中,他明確提出了廣泛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問題,認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他認為,在落後的農業國發展一部分資本主義是進步的,是必須的。這是為了發展生產力,為過渡到社會主義創造條件。他還批評了「在農民出身的黨員占多數的黨里長期存在的」「民粹主義」思想。這種思想的實質就是拒絕或排斥資本主義的文明,試圖由封建社會發展到社會主義,中間不經過資本主義。因此,他提出,嚴重的問題是教育農民。1953年,根據毛澤東的思想,中共中央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毛澤東創造性地開闢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道路。

1956年,過渡時期結束,同時蘇共二十大以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種種弊端暴露出來。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又進行了新的探索和實踐。在總結中國的建設經驗和以蘇聯經驗為鑒戒的基礎上,他發表了《論十大關係》和《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他強調對外國的經驗不能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搬。我們不能吃人家吃過的饃饃。明確了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根據本國情況這一指導思想。他以後曾多次說過,「從1956年提出十大關係起,開始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路線。」這種大膽的獨立探索反映了毛澤東的獨創性。

1953年2月7日,在全國政協會議上,毛澤東說:我們這個民族,從來就是接受外國的優良文化的。我們的唐三藏法師,萬里長征,比後代困難得多,去西方印度取經。1956年1月在關於知識分子問題的會議上,毛澤東正式提出了「技術革命」、「文化革命」的概念。同時強調,我們要在十幾年內把外國的好東西統統拿過來,我們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朝代,漢朝、唐朝就是這麼做的。唐朝政府開會奏的樂,有七種音樂、七種舞蹈,有六個節目都是外國的,只有一個節目是中國的。搞久了,就成為中國的了。《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一文中提出:「一切國家的好經驗都要學,不管是社會主義的,還是資本主義國家的。這一點是肯定的。」在《論十大關係》一文中,毛澤東明確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國家的長處都要學,政治、經濟、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的一切真正好的東西都要學。」如果考慮到當時,我國還處於帝國主義對我國封鎖、包圍的時期,毛澤東仍然提出向一切國家,包括資本主義國家學習它們物質和精神文明的口號,這不僅充分顯示了他開拓的胸懷,而且充分表現了毛澤東思想的開放性。直到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毛澤東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中,還說「:在社會主義制度下,雖然沒有一個階級推翻另一個階級的革命,但是還有革命,技術革命、文化革命,也是革命。」顯然,這時毛澤東所說的文化革命是指科學技術、生產力方面的革命。這與1966年他發動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完全不同的。

訪問者:毛澤東作為政治家,他最大的特點是他的實踐性,這已經比較清楚。但他又是一位極富想像和浪漫主義的偉大詩人。作為一個詩人,他最突出的特色是什麼,你有什麼體會?他的浪漫主義的詩人氣質對他作為政治家的活動,又有什麼影響?

林克:作為一個傑出的詩人,我認為他最大的特點是革命的浪漫主義色彩,這表現為:他豐富的想像力、崇高的理想精神、超越時空的情懷和天才的預見能力。不守陳規,富於想像,特立獨行,不滿現狀,不斷進取,富於創造,這是毛澤東最重要的性格特徵。豐富的想像力,超越的氣魄,敏銳的預見性,對於開創嶄新事業的政治家來說,是不可或缺的素質。1960年5月2日,毛澤東同山東省委負責人談話時,聽說擁有渤海、黃海的山東缺水時,他隨即念出唐朝詩人李賀《夢天》詩中的詩句:「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遙望齊州九點煙,一泓海水杯中瀉。」大意是說詩人夢遊天空,俯視人間,滄海變桑田,千年如瞬息。遼闊的中華大地上,齊魯大地和海洋,渺小得像九點煙、一杯水。詩中美麗、幻想的神話,引起毛澤東的現實聯想:能把海水變淡水,水就多了。要想法研究利用海水。毛澤東這種敢於想人之未敢想,言人之未敢言,行人之未敢行的性格,賦予他開創新時代的非凡魅力,使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艱險歷程中,能戰勝許多困難,把握歷史發展的方向,成為令人敬佩和信服的政治家和領袖。

毛澤東思想性格上另一大特點,就是他那強烈的理想主義精神。他那浪漫瀟洒的詩人氣質和廣博的知識素養,形成了他那個性鮮明的理想,氣勢磅礴的意志,堅強的信心和未來的宏偉目標。他比誰都更實實在在地設計了一條民族獨立解放之路,又比誰都浪漫洒脫,以詩人的激越的熱情和豪壯的自信,探索著歷史的規律和未來的道路。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完美的結合,構成了毛澤東獨特的魅力。正是這種魅力和對未來的樂觀精神、堅定信心,感染、激勵著億萬中國人民,並贏得了他們的信任。他的最大的功績在於使中國人民獲得了獨立自主的信心。

毛澤東性格中還有一個重要特色,就是他那超越的意識和情懷。他那充滿理想的情懷使他超越時空,超越現實,在那極富想像的世界裡,自由馳騁和翱翔。

他經常表現出人事與天道關係的超越情懷。青年時期毛澤東在《倫理學原理》的批語和其他文章通信中一再表示毀棄世間法則、人人皆為聖賢的社會理想。他選擇和嘗試過一種財產公有、人人平等、個個自由、共同勞動,世外桃源式的共同生活。這就是「新村主義」。毛澤東還提出過「湖南共和國」的主張。這種主張減少了「新村主義」的空想成分,增加了實用主義因素,從理想走向現實。顯然這一模式並未超出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理論的範疇,它反映了毛澤東追求理想社會制度的艱苦的探索。

在成為馬克思主義者之後,毛澤東在實踐中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他不認為馬克思主義是不能再攀越的頂峰。他性格上的突出表現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的超越意識。毛澤東1959年在讀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社會主義部分時,說道:對我國來說,馬、恩、列的書,必須讀,這是第一。但任何國家的共產黨人,任何國家的無產階級思想界都要創造新的理論,寫出新的著作,產生自己的理論家,來為當前的政治服務。他還進一步發揮說:一切個別的、特殊的東西都有它的產生、發展與死亡。每一個人都要死,因為他是產生出來的。地球、人類都是產生出來的,都會滅亡,然後有更高級的東西來代替。馬克思主義也有它的發生、發展和死亡,然後有更高的東西來代替它。我從頭到尾參加了這次讀書活動,並聽到他的這次談話。

訪問者:毛澤東是中國當代最偉大的詩人,這已是人們的共識。他的詩詞豪邁奔放、博大沉雄,清新瑰麗、意境高遠,極富於想像和浪漫主義,確有一種非凡的魅力。他的詩人的氣質和浪漫的情懷是如何造就的,你能否談談你的見解?

林克:偉大的時代,才有偉大的詩人。毛澤東植根於中國的土地上,植根於人民群眾中,半個世紀的豐富而又激烈複雜的鬥爭生涯,孕育了他宏偉瑰麗的詩篇。他集偉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和詩人於一身,他既有政治家的偉大胸懷,又有哲學家的深邃睿智,又具有詩人的豪情和才思。這一獨特的條件造就了他深厚的藝術修養和詩人的天才。他的詩詞謳歌祖國壯麗的山川,抒發革命的壯志豪情,評說幾千年的歷史,描繪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艱難曲折、悲壯蒼涼、威武雄壯和光輝勝利的歷程。因此,可以說他的詩是一部史詩。他從不為寫詩而寫詩,而是在長期革命鬥爭的風浪中培育的堅強意志、樂觀精神、英雄主義的偉大人格,蘊積在胸中的革命激情,噴涌而出,渾然成詩。所以,他的詩詞總是震撼人心,振聾發聘,催人奮進,給人以信心、力量和勇氣。這正是他的詩詞與常人不同之處,也是他的詩詞獨特魅力之所在。他的詩詞不取「五四」以來流行的白話體,而用傳統形式,表現新事物、新意境、新時代,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精神,顯示了他深厚的古典詩詞的素養和銳意創新的精神。

毛澤東的詩詞豪邁奔放、浪漫雄奇、瀟洒飄逸,在中國古今詩壇上獨領風騷。他的浪漫情懷最突出地表現在他的詩詞創作上。

他1936年寫成的《沁園春·雪》是一篇代表毛澤東詩詞豪放風格的傳世之作: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在這首詞中,他歌頌了祖國自然的壯美,評論了兩千年封建歷史,讚美了當代的英雄人物。他那雄視大江南北的廣闊視野,縱論古今人物的宏偉氣魄,被人譽為千古絕唱。

這首詞上闋是描繪雪景中中國北方的山川。雄偉的長城,被雪覆蓋了巍峨的雄姿,奔騰咆哮的黃河,突然失去了滾滾的波濤,北國大地,被一派茫茫紛飛的大雪籠罩著。但詩人都賦予這些靜物以生機勃勃的生命力,這些山如飛騰的銀蛇,平原像賓士的蠟象,要同青天比個高低。北國大雪中的山川何等生動,何等壯麗。作者充滿浪漫情懷的筆鋒突然一轉,寫道,等雪霽天晴,這大地卻像紅裝素裹的少女,嬌艷動人。

下闋是評論兩千年的歷史。詩人認為秦始皇、漢武帝,武功甚盛,而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唐太宗、宋太祖都是創業的皇帝,但文化素養方面略嫌不足。最後三句:「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澤東自注說,這是指無產階級。他這首詞的目的在於借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發自己強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發人民群眾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

關於這首詞還有一段佳話。1945年8月,毛澤東、周恩來到重慶同國民黨和談,柳亞子將他作的一首詩贈給毛澤東並索要毛澤東的詩作。10月7日,毛澤東給柳亞子一信並附上本書剛才所引的《沁園春》詞一首,柳亞子讀後詩興勃發,步原韻和了一首。重慶報紙刊登後,重慶文化界為毛澤東在詞中表現出的胸懷氣魄、文采、詩情所傾倒,在文化界掀起了一股《沁園春》唱和熱。

柳亞子在和毛澤東《沁園春·雪》一詞中,曾這樣評價毛澤東的詩詞:

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算黃州太守(指蘇軾,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猶輸氣概;稼軒居士(辛棄疾,號稼軒,北宋豪放派著名詞人),只解牢騷;可笑胡兒,納蘭容若,艷意濃情細細雕。君與我,要上天下地,把握今朝。

柳亞子認為,毛澤東才華超群,歷代詞人無法與之媲美。蘇軾詞雖氣魄豪放,但不如毛澤東。至於滿族詞人納蘭性德,只會雕飾艷麗濃郁的感情而已。只有毛澤東才是古往今來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毛澤東還有不少傑出的豪放風格的詩詞,如《七律長征》。中國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其行程之遠,犧牲之大,經歷之苦,在中外歷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但毛澤東在詩里,只表現了勝利的喜悅和對困難犧牲的蔑視,這是何等崇高的革命英雄主義!再如《念奴嬌·崑崙》一詞,是毛澤東在長征路上,借描繪昆崙山的磅礴形象,用革命浪漫主義的雄奇想像,抒發自己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偉大胸懷和理想,就不一一列舉了。

1957年5月21日,毛澤東同我談到了他寫的幾首詩詞的主題思想。他說,《沁園春·雪》這首詞是反封建的,借「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等等,只是從一個側面來批判封建制度的,只能這樣寫,否則就不是寫詞而是寫歷史了。《念奴嬌·崑崙》這首詞主題思想是反帝的。《菩薩蠻·黃鶴樓》是描寫大革命失敗前夕,心潮起伏的蒼涼心境。《水調歌頭·游泳》則是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1962年4月,他還同我談到《浪淘沙》一詞的寫作緣由。他說,李煜(五代時南唐國主,世稱李後主)寫的《浪淘沙》都是婉約的,沒有豪放的,他要反其意而行之。因此,以《浪淘沙》的詞牌寫了一首豪放的詞。

毛澤東性格中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永遠不滿足現狀,永遠要求變革,以便使現實與理想的境界達到最完美的結合。他的詩既反映現實,又超越現實,執著而熱烈地追求美好的思想。因此,他的詩詞帶有濃郁的理想的光輝和絢麗的浪漫主義色彩。他的詩詞是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典範。

《七律答友人》一詩,就是詩人把對家鄉的懷念和奇妙的神話融為一體,譜寫的一曲對家鄉湖南的美麗讚歌。當時國家處於困難時期,而此詩以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和瑰麗的藝術形象,熱情地鼓舞中國人民不畏困難,頑強奮鬥,努力追求和創造祖國的錦繡前程。這首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熱烈追求和充滿信心。全詩如下: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里盡朝暉

這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九嶷山上白雲飄動,神話傳說中上古時代的神仙姊妹娥皇、女英從蒼翠的九嶷山上乘風飄落人間。回顧辛酸悲慘的過去,猶如點點淚痕的斑竹;展望今朝的幸福生活,有如燦若紅梅的綵衣。在湖南的大地,看到洞庭湖湧起連天雪浪,聽到湖南人民唱出一曲曲感動天地的詩句。從湖南光輝的前景,聯想到中國燦爛的未來。這首詩是浪漫主義的代表作之一,能夠與它媲美的還有《蝶戀花·答李淑一》,這也是一篇優秀的藝術佳作,是用神話構成的文采絢麗的詩篇。

毛澤東的詩詞,不僅豪放、奇幻,而且瀟洒飄逸,輕鬆歡快,富於感情色彩和生活情趣。不論是兒女柔情、朋友深情和戰友豪情,都情真意切,非常感人。

他1925年寫的《沁園春·長沙》一詞,充分顯示了毛澤東青年時代瀟洒風流的精神風貌。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詞的上闋,是描繪湖南長沙在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秋天的自然風光,萬物在自由活動,詩人忽然對著蒼天發出神州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它的命運的慨嘆。下闋則述說一代「風華正茂」的風流學子,「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愛國激情和「中流擊水,浪遏飛舟」的洒脫情懷和積極樂觀的人生情趣。1923年,他辭別楊開慧的《賀新郎》詞句,「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堪稱一曲兒女情和愛國志的交響曲。《六言詩·給彭德懷同志》是表達戰友豪情的感人詩篇。這首詩形象化地讚頌了彭德懷的英武氣概、超人膽略和彪炳戰功。

在日常生活中,毛澤東也經常顯示出他那詩人的氣質、洒脫的性格。1955年春夏之交,他來到杭州,連日攀登南高峰、北高峰、玉皇頂等山峰。一日他登上北高峰,心情極佳,即興吟詩一首: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美人。

一片飄颻下,歡迎有晚鶯。

吟罷,他說,現在不冷也不熱,正好學英語。又一天,他攀上莫干山,歸途中他餘興未盡,口占《看山》詩一首:

翻身復進七人房(指汽車),回首峰巒入莽蒼。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

毛澤東的情懷與錦繡江山融為一體,真是瀟洒莫如毛澤東!

毛澤東的詩詞造詣深和他一生酷愛古典詩詞密切有關。不論在硝煙瀰漫的戰火之中,還是建設繁忙之秋,他吟誦不斷,直至暮年,仍手不釋卷,愛之彌深。他讀過的古典詩詞歌賦,難以勝數。上起先秦,下迄晚清,諸家各體,無不綜覽。他終生酷愛《楚辭》,對初唐四傑詩文也甚喜愛,他不止一次要我找《初唐四傑集》、《王勃傳》等等。他對唐朝著名詩人李白、李賀、李商隱的詩非常喜愛。

作為獨領風騷的詩人毛澤東,古代豐富的神話傳說也是他藝術創作的土壤和源泉,他善於從神話傳說中汲取靈感和養料。至今公開發表的50首詩詞中,就有20來首含有神話典故。毛澤東的詩詞宏偉博大、氣勢磅礴、意境高遠,超凡脫俗、雄奇瑰麗、文採風流。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年來,綿延不斷,燦爛輝煌,但運用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獲得如此成就的,還無人能超過他。已故南國詩人柳亞子先生贈給毛澤東的詩句「推翻歷史三千載,自鑄雄奇瑰麗詞」,可以作為毛澤東詩詞的千古定評。


推薦閱讀: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這個說法成立么?如果成立,好的命運的人又是怎麼樣的性格?
為什麼有的人自律有的人不自律呢?
如何評價花兒與少年第三季中八個人的性格?
如何理解《血色浪漫》中鍾躍民的性格?
雙魚座b型血女人的性格

TAG:性格 | 轉載 | 作者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