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富人移民拿綠卡後多數回國 引外國政府不滿

青山綠水、豪車大宅、操著一口地道倫敦腔的白髮英國管家;又或藍天白雲襯托的陽光海灘;又或乘遊艇泛舟海上;又或漫步於壯麗的群山與碧藍的大湖;燦爛的星空下,在別墅的庭院里舉辦篝火晚會……

諸多來自美劇和好萊塢電影里元素,可以幫助國人勾勒對海外發達國家生活的想像,對於能夠掏出幾百上千萬移民的富豪們,自不待言,應該能在國外過著神仙般的日子。

對於華人在海外的生活,多年來,公眾也已從許多關於留學生、偷渡者亦或一部分技術移民的報道中了解到,海外乃至發達國家並非絕對的天堂,華人在那裡的生存都有自己的艱辛和酸楚。

但是畢竟這些人不同於那些走「投資移民」道路的富豪,富豪們的海外生活,理應和許多移民前輩大有不同。

從某種程度上,這沒有錯,同樣是前往海外,錢包里有一堆私人銀行卡和過去懷揣全家東湊西借拼起來的幾百一千美金,完全不是一個概念的生活。但是也不意味著有錢人到了國外就有多麼優越的生活。

寂寞的異鄉

「最好的,都在遠方和想像當中。」這句話來自一位曾移民加拿大的年輕人大騏,他談起多年的國外生活,意味深長地說起這句話。

在加拿大的法語區蒙特利爾,大騏也曾住著大宅,開著好車,享受著加拿大悠閑而固定的生活。房子自然比國內的大,如果在北上廣深,也不是簡單的有錢就能買得起那麼大的,車子的性價比很高,同樣的車可能國內貴出一倍。無論是人文自然環境,還是物質供應,一切都挺好的。但唯一的問題就是「孤寂」。

好山好水好寂寞,好煩好亂好熱鬧。這句戲言是在海外華人界用來總結國外和國內生活差異的。華人移民國外,無論年輕年老,有錢沒錢,孤獨這一關是註定難過的,只是程度高低而已。

如果沒有什麼大的經濟壓力的話,年輕移民者的普遍生活就是整天自己做飯,看碟,然後固定和幾個朋友到家裡聚聚,玩玩「三國殺」,打打遊戲機,養養貓狗。

看似不錯,但和在國內特別是北上廣深這些地方一呼百應,每天「局不斷」、「新鮮事不停」的生活相比,確實有一種難言的寂寞。

對於萬青(化名)來說,在「大溫」(溫哥華)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早上睡到起床,悠閑地在家吃個午飯或約朋友飲個茶,下午見見朋友,下午茶,偶爾理個財,逛個街,約個晚飯,看個電影,回家。萬青是一位再典型不過的白富美,父親是上市公司的老總,自己年紀輕輕已經名下有10多家企業了—當然是掛職的。即使是在作為世界前沿的中國第一大經濟城市上海,萬青也是上流社會交際圈的一員,可謂「名媛」。

「不愁錢,不愛夜生活,喜歡寧靜的話,絕對還是喜歡呆在加拿大。」當被提問喜歡呆在上海還是加拿大時,萬青毫不猶豫地這樣回答。

不同的圈子

2013年大熱的電影《當北京遇上西雅圖》可以說比較經典地勾勒出兩位不同階層的中國移民,吳秀波扮演的郝志,在國內是醫生,移民到美國無所事事,只能靠打打散工度日。湯唯扮演的文佳佳,是一位國內富豪的女友,可以理解為白富美,在美國生孩子之餘,同樣無所事事,一味地享受生活。

郝志和文佳佳其實很類似兩種不同的移民,前者是類似技術移民,主要都是具有一點知識技能和文化層次的中產階級,後者是典型投資移民,無他,錢多。他們兩人都無所事事,但最本質的不同在於,郝志在國內是屬於標準中產的醫生,有尊友,有技術,有社會地位,但到了美國這些全部都化為烏有了。而文佳佳在國內是只沉浸於物質生活的有錢人,到了國外,以後除了環境發生變化外,這種生活本質並沒有差距。

大騏也表示,在加拿大,存在新老華人移民之間的矛盾。老華人移民往往是技術移民,雖然過的也沒什麼不好,但看上去有點「落魄」。「整天盤算騙牛奶金,揩政府油,穿得特屌絲,這是不少老移民個人的印象。其實他們不少人原來在國內都是精英,高學歷,高技術。」他說。

新移民則主要指國內來投資移民者,很多都是年輕人,富二代。新老移民互相看不慣,新移民覺得很難和老移民溝通,覺得他們思想陳舊,無趣。老移民看不慣新移民花錢大手大腳,甚至有一種「不就是貪污來的錢嘛」的心理。

籠統的中國富人移民這個概念,其實並不存在。儘管往英美加澳都有一個移民門檻,但是跨越了這個移民門檻的中國人,其實也分了三六九等。儘管大家都可以支付幾百萬的投資移民金額,但是家資幾千萬和幾億者,家資幾億和十幾億、幾十億者,又有完全不同的生活概念,實在無法等量而觀之。

移民英國的張銳(化民),有著各式各樣的華人朋友。據他觀察,同樣是投資移民英國的人,有些人非頭等艙不坐,非五星級酒店不住;一些人雖然也跨過了移民門檻,也有著大房子好車,但處處要精打細算。他們之間的生活狀態也是完全不同的。甚至說,對有些移民者來說,一旦移民,就只能踏踏實實地呆在國外了;對有些移民者而言,他僅僅在檔案上「移動」了,至於真身,到底是在倫敦喂鴿子,還是在馬爾地夫看海,就沒人知道了。

移民的區域也有學問,也會帶來很不同的生活。在溫哥華、倫敦、洛杉磯、悉尼、墨爾本這些大城市的移民者,一般也過著大城市的生活,享受著這些非常成熟、具有悠久歷史的發達國家大城市。他們的思鄉情結會因為這些都市的資源集中而相對淡化。比如中餐就是如此,基本在這些國外大城市沒有吃不到的中餐種類。在溫哥華甚至連銀行、電信都有中文服務。如果他們又來自國內的非一線城市,那麼國外的生活體驗就會非常好。

另外一批移民者,可能選擇的是美國的內陸州,又或者加拿大較北部的地區,如愛德華王子島等等。那裡相對荒涼孤寂的生活,會加深他們的思鄉情結。同樣,如果這些移民者又來自北上廣深等國內的大都市,他們的異鄉體驗會變得更差。

當然,無論錢多還是錢少的移民,在承認發達國家的優點上還是一致的,那就是自然環境好、食品安全有保障、社會穩定。最重要的是,所有東西的性價比很高。大騏曾有親戚早年移民美國西雅圖,回國後有一種農民進城的感覺。酒店、商場、餐廳……都那麼金碧輝煌。但久了也發現,商場里的東西貴得離譜,很多東西硬體用錢砸出來了,軟體卻遠遠跟不上。

「就說私人醫院這個東西,國內其實是又貴又差,但你在國外,真的有錢,享受到的醫療是相當好的。」張銳對此解釋。

「武功」全廢

無論是大騏還是萬青,他們都還是生於改革開放以後的年輕人。很早就開始接觸國外文化和事物。他們的經濟來源是他們的父輩,但對於這些父輩來說,移民到國外則有其難言的痛苦。

「我爸來,就昏睡兩天,再三表示以後打死都不來了。」大騏笑談他涉足房地產的父親在國外略帶窘迫的經歷。

對於老一輩中國富人來說,要適應國外的生活,卻不僅僅是簡單的「語言」而已。最重要的在於,他們和國外有著格格不入的兩種生活理念。

中國富人不習慣國外有方方面面,其中一點是,很多富人還是習慣用「人來解決問題「,往往前呼後擁的他們,有什麼問題一般都找自己的下級來處理,秘書、助理以及國內各種慣常以人海戰術解決問題的服務理念,到國外,往往就不存在了。

什麼都要自己來,是很多中國富豪過不了的一關。買到了大宅,等要裝修了,發現很多東西都要親力親為來弄。國內家裡屋頂漏水,水管堵了,一個電話企業或者小區工作人員就上門了。但是在國外,這些人工服務非常昂貴不說,往往還要排期。

固然如果錢足夠多,在國外也可以使用人工服務,但到底感覺和國內還是有點不同,多多少少可能打點折扣。沒有被保姆、秘書、保安、下屬簇擁的感覺或許也讓一些富豪覺得挺嚮往,但正如電影《甲方乙方》里那位吃膩了龍蝦、象拔蚌想過過窮人生活的土豪一樣,這樣的生活多持續幾天,這些富豪們就很難熬了。

缺乏人工服務還不是最難過的關,最難過的部分是社會關係的喪失。富豪們作為國內的成功人士,處處有關係,也可以享受到關係帶來的便利。熱門飯店可以一個電話和熟悉的經理訂位;身體不適可以找熟人進好醫院,住好病房,甚至直接結識醫生;出門在外到處有朋友的照顧和接待。總之,形形色色的關係,雖然不是明碼標價可以用錢買的,但都和金錢、權力等資源密切相關。

然而在國外,這一切都會消失。儘管很多人認為發達國家是注重規則的社會,但實際上關係依舊在社會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所以很多富豪即使攜帶重金,他們會發現很多東西無法用錢買到。

排隊太久不耐煩了,和子女說,你去商量一下能不能提前。但是在西方環境下長大的年輕人卻完全不知道如何去「商量」,父母又不懂英語干著急,許多富裕華人移民家庭為此大吵一架著頗有人在。

用大騏的話來說,那些年齡在40、50、60歲的中國風雲人物到了國外,「簡單來說,就是武功全廢,變成個痴呆老頭了。」

除了這些問題外,如飲食不習慣,風俗不同等等也是原因。當然語言和沒有朋友是最關鍵的。2013年曾發生華人老人移民美國後,因為過於孤獨產生心理問題後殺害兒媳的家庭倫理慘案。出事家庭屬於技術移民,並非富人,但正因為不是富人,導致沒有退路回國(因為國內房產已經出售),對於那些富人來說,他們大部分在國外也就是游轉一圈,拿到身份或綠卡後,依然大部分選擇回國,這也是目前一些國外政府對華人投資移民不滿的原因。

真正那種甘於克服這些問題,前往國外常呆的富人,普遍是那種安全感非常不足的人。一位來自中國西部某大城市老闆就是這樣的人,儘管他在國外也有著種種難受的地方,但他一些生意夥伴捲入了一些當地的腐敗案件,導致他驚恐不已,在這種情況下,移民成為他唯一的選擇。

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推薦閱讀:

?外籍避免罰款 華人回國探親要登記!
我為什麼不回國
賴昌星將被遣返回國
美寶後續:辦證、回國問題集錦
賴昌星最快29日可能回國 加拿大政府做好遣返準備

TAG:中國 | 政府 | 富人 | 移民 | 回國 | 綠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