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孫捷 | 海派文化之海派畫派

在地域色彩濃厚的一地文化里,最為敏感的反映,便是文藝。而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文藝從業者們,總是處於先鋒地位。他們出於實現夢想的心理追求和滿足財富的雙重動力,習慣於在自由的天地中徜徉。上海,作為一處「冒險家的樂園」,無疑是各類摩登「文妖」們天馬行空的理想大世界。「文妖」一詞,並非憑空捏造。元人楊維楨,詩文風格詭譎,時人譏之「文妖」。到了1910年代的上海,「文妖」又被時評重拾,用以譏諷畫家、上海美專的校長劉海粟,稱:「上海出了三大文妖,一是提倡性知識的張競生,二是唱《毛毛雨》的黎錦暉,三是提倡一絲不掛的劉海粟。」「文妖」一說由此定名,連帶涉及另兩位滬上文化名流。那麼,劉海粟為什麼會被時論譏為「文妖」呢?這須從「裸體模特兒」事件說起。

劉海粟的人體模特寫生課在當時可謂驚世駭俗

民國初年,畫家劉海粟在上海已頗有名氣,先後擔任上海圖畫美術院(後為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的副校長、校長。他致力於教學改革,按照學科進程,西洋畫科的高年級學生應當開設人體模特課程,但這在當時無疑觸及禁忌。1914年春,學校聘請了一名男孩作為模特,後來改請一名壯年男子,教學課程得以勉強開展。此事後來又幾經波折,但是模特一直只限於男性。

1917年夏,在劉海粟的倡導下,上海美專學生在張園安屺第(Arcadia Hall)舉辦教學畫展,展品中包含學生近幾年的一些人體習作,一時掀起嘩然之輿論。既使在上海,當時的人們也根本無法接受這樣的新事物。城東女校校長楊白民公開責罵劉海粟是「藝術叛徒」,是「教育界之蟊賊」,甚至上書省教育廳(當時上海屬江蘇)要求制裁。「文妖」一名也拜此時所得。特立獨行的畫家對此毫不妥協,乾脆以「藝術叛徒」自居,自刻「藝術叛徒」印章,以為雅號。他撰文反擊:「現在這樣浮躁的社會、濁臭的時代里,就缺少了這種藝術叛徒!……能夠繼續不斷地多出幾個叛徒,就是人類新生命不斷的創造。」

1920年夏,美專終於找到一位敢於全裸的女模特。在首次採用女模特的課上,劉海粟說:「今天,藝術女神終於出現在我們的畫室中了。你是中國藝術殿堂中的第一個女模特,你書寫了中國藝術史的新的篇章。」然而,三天後,得知此事的模特之父異常憤怒,將模特關在家中,且來到學校嚴辭責怪。在禮教禁錮森嚴的當時,這位父親的反應並不令人意外,要讓世人接受女性裸體模特還是非常困難的。就這樣,美專的女模特之路在跌跌撞撞中走了下去,終於在1925至1926年間引起了一場大爭論。參與爭論的,有當時的上海市議員、商界聞人,乃至上海知事,甚至驚動了軍閥孫傳芳。倒是好友徐志摩來信鼓勵,說「唯有斗之斥之,以警其俗而破其陋」。當然,徐志摩本人也近乎一位「文妖」,予以支持也不足為奇。

這就是上海近代文藝界有名的「裸體模特兒」事件。這樣驚世駭俗、觸犯禁忌的舉動,在「標新立異,崇尚自由」的上海出現,不是偶然。因為作為文化圖騰意義而存在的「文藝」事業,在任何時代都具有其先鋒意義,敏感、前衛、突破、犯禁,是其獲得意義之所倚。但是文藝同時也有其保守一面,「保守」並非一味的負面之詞,往往也意味著鈍感、穩定、傳承、持正,在時代的變幻中負責守衛傳統。在代表一個時代之風格與品質的海派文化大潮中,以書畫、戲劇、電影、文學為代表的「海派文藝」也一直在先鋒和保守之間激流涌動。它們以持續一個多世紀的活力向世界展示著,海派文化是怎樣被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所包含、又突破著的。

引領上海文藝界對禮教「斗之斥之」的劉海粟,是「海派畫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海派」一詞,最早出自畫界。據畫家盧輔聖先生的研究,1899年,書法家張祖翼跋海派畫家吳觀岱的畫作,云:「江南自海上互市以來,有所謂海派者,皆惡劣不可暫注目。」這裡的「海派」,僅指流播於城隍廟一帶,依託市場和風俗而創作的一些作品。此類作品在繼承國畫傳統的同時,融入了民間年畫技法,頗受市井百姓喜愛,但同時也遭到傳統文人學者的批評。所謂「惡劣不可暫注目」,是一位書法家對商業風氣影響下的上海畫界的批評。不過,歪打正著地,這正好道出了海派繪畫的一大特徵,即所謂「近商」的特質。然而,如果單純地,僅從負面意義去看待這一現象,那就不能理解「海派」的內在品質。中西文化交融的上海,也是催生新潮流的大世界。張祖翼眼中「不可暫注目」的舊海派,很快便孕育出一種兼容大氣的新海派。它所引領的繪畫審美觀念與方法論至今仍對中國的書畫界、藝術界乃至思想界產生有益的影響。

1.畫派含義。海派畫派,亦稱「海上畫派」,一般是指始於19世紀中葉,至20世紀上半期,活躍在上海地區的,具有共同藝術氣質的畫家群體及其作品風格。其概念和精神內涵也可延續到當代的新海派畫家。他們既學習傳統,又有所革新,使作品充滿著新鮮活潑的生氣,具有雅俗共賞的特性。海派畫派是中國近代以來最為重要的繪畫流派之一。

2.畫派的群體特徵與畫風特點。海派畫家群體崛起於清末,發展於民國,是一個承前啟後、繼往開來、技貫中西的新興藝術流派。與傳統的國畫流派不一樣,海派繪畫群體沒有統一的派系領袖,它的群體是豐富而流動的,是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海派」,最初是一個「他者」指稱意義的概念。

考察海派畫家的群體特徵,可以看出以下三點特徵:一是畫家都在上海居住或者客居過;二是作品風格雅俗共賞,色彩鮮明,繪畫題材尤以花鳥為主;三是畫家籍貫與出生地主要源於江浙蘇皖地區,只有極少來源於其他地方,這是海派畫家的血統與地域特色。

海派畫家們上承唐宋傳統技藝,吸取明清陳淳、徐渭、陳洪綬、八大山人、石濤和揚州八怪等諸家之長,兼取清代金石學之長。同時,並不盲目自封,大力借鑒民間與西洋繪畫技藝,對傳統國畫進行大膽改革創新,使得國畫呈現出題材多元、構圖多樣、色彩豐富、筆墨方式愈加個人化等特點。就海派畫派中的國畫技法而言,大致有以下幾點風格:

(1)題材以花鳥畫為多,其次人物畫,再次山水畫及其它。在筆法應用上側重簡逸明快,追求意境而略其形式,喜用象徵手法來表現其充實的內涵。

(2)具有造型與色彩的華美感。海派畫家在造型流暢的基礎上,偏好濃艷的色澤,形成了細膩、鮮艷而富麗的外在,能夠迎合商業需要,以求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此一風格顯然也受西方美術觀念的影響。

(3)在繼承國畫傳統的基礎上,融合西洋畫技法,尤其受日本影響較深,善於將詩、書、畫一體的文人畫傳統與民間美術傳統相結合。

海派作家程十發的作品

海派畫家任伯年的作品

海派畫家吳昌碩

3.代表畫家。海派畫派有「清末海派四傑」(虛谷、任伯年、吳昌碩和蒲華)之說,有「海派六十家」之說,因其界限模糊,說法頗有出入。肖濤《「海派」和「海上畫派」》一文將海派的發展歸納為三代。即第一代的「振興期」,以趙之謙、任伯年、胡公壽為代表;第二代的「昌盛期」,以吳昌碩、王一亭、沈曾植、李瑞清、曾熙等為代表;第三代的「全盛期」,以「三吳一馮」為領軍,即吳湖帆、吳待秋、吳子深、馮超然四人,主要成員包括:趙叔儒、賀天健、鄭午昌、劉海粟、徐悲鴻、汪亞塵、馬公愚、張大千、錢瘦鐵、潘天壽、吳茀之、江寒汀、張大壯、來楚生、陸儼少、唐雲、謝稚柳等。

在這些畫家中,趙之謙是先驅人物,他以書、印入畫所開創的「金石畫風」,對近代寫意花卉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他善於將篆隸書法的功力融入畫中,風格渾樸秀勁,他的花鳥畫花卉設色濃艷,宏偉富麗。潘天壽在《中國繪畫史》中這樣評價:「會稽撝叔趙之謙,以金石書畫之趣作花卉,宏肆古麗,開前海派之先河。」

吳昌碩也以書法、篆刻入畫。他的作品金石味濃郁,風格沉著雄肆。除了花卉之作,吳昌碩兼長人物、山水,喜愛在畫面題詩文以吐泄豪情。任伯年善於畫人物、花鳥,他受陳洪綬的影響,畫風略作誇張,線紋堅勁凝練,而又吸收了民間的設色技法,構建起色彩明麗的圖畫世界。任伯年還好以民間故事、歷史人物入畫,如《鍾馗》、《鳧荷圖》、《風塵三俠》、《呂布與貂蟬》等,真正具有了雅俗共賞的海派氣質。

海派畫家張樂平《三毛流浪記》中的畫作

陳逸飛的作品

4.當代的海派畫派。進入50年代後,由於時代的片面理解,「海派」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陷入蕭條。80年代以後,海派畫派有了新的成長。與傳統海派相比,當代新海派畫家的視野更為開闊,技法更加創新。

不過現狀是,人們普遍對解放以前已經成名的近現代海派書畫家比較認同,對於「新海派」,無論是學術層面還是市場角度,都缺少梳理與總結。直到近年來,新海派才重新受到一些重視,其影響也開始有了起色。其實,新海派的一些領軍人物,早已不是年輕後輩,如陳家泠、張桂銘、楊正新等,都已過了古稀之年。年輕一點的陳逸飛,已於2005年仙逝。再者如盧輔聖、馬小娟等,都已是年過花甲的長者。他們的藝術創作經過多年實踐,守常達變,另闢蹊徑,都形成了濃郁的個性風格。收藏家路亮的點評頗為中肯:「馬小娟筆下的《紅樓夢》人物,儘管取材自古典,用的是工筆,造型方面卻適度運用誇張、變形,略帶現代味道,又不失國畫的抒情和含蓄。施大畏畫人物,把具象和抽象兩種截然不同的繪畫語言結合在一起,重神似甚於形似,往往給人一種磅礴的氣勢。有人說,有了張桂銘,中國的花鳥畫才走進了現代。他的創作世界馳騁著幻想的線條和色彩,靜與動交織出一種禪意。」可以看出,雖然新海派畫家們的風格不盡相同,但無一不具有鮮明的當代精神。他們吸收並消化了外來的藝術元素,普遍注重想像空間和心理體驗的表現。這些精神也是和海派文化的大氣候呼吸與共的結果。

文/孫捷

圖/網路

微信編輯/帥師

上海華夏文化創意研究中心
推薦閱讀:

漢語中有哪些詞語是外來語的音譯?
《大話西遊》當中,關於那段愛的誓言,是否是原劇本台詞還現是加的詞?
為什麼每年洋河封藏大典都有那麼高人氣?
周易與鍾文化
信仰永生,理想不滅——讀《共產黨宣言》有感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