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卒中後肩痛的物理治療 · Bobath與運動優化

主要內容

  • 概述

  • 肩關節解剖因素

  • 偏癱肩痛原因分析及發病機制

  • 治療

  • 偏癱肩痛的預防

  • 重要的事先提醒

    腦卒中上肢不要這樣放!!!

    圖片來源:orlandoneurotherapy.com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合作請直接回復。

    — 用心,做精緻的康復微信 —

    概述

    概念及流行病學

    腦卒中肩痛是偏癱患者臨床常見的併發症之一,腦卒中偏癱側肩痛會導致患者病情複雜,肩關節疼痛將直接影響到患者的上肢功能恢復及日常生活活動(ADL)使治療時難度大、進展慢,同時由於經常並發肩手綜合征、肩關節半脫位、上肢屈肌痙攣等使功能恢復更加困難。偏癱肩痛多發生在卒中後第2周或2周以後,其發生率為5%~84%。

    圖片來源:newsroom.heart.org

    肩關節解剖因素

  • 肩關節是人體運動範圍最廣的關節,由盂肱關節、肩峰下滑囊、肩鎖關節、胸鎖關節和肩胛胸壁關節等五個關節組成一個複雜的系統。

  • 圖片來源:necksolutions.com

  • 肩關節的主要部分為球窩關節,只有相對較小的骨性接觸面,因此肩關節是全身活動範圍最大的關節,僅有關節盂唇和周圍的軟組織增強其穩定性 。

  • 圖片來源:healthfavo.com

    原因分析及發病機制

  • 肩—手綜合征RSDS

  • 肌鬆弛與肩關節半脫位

  • 肩袖撕裂

  • 粘連性關節囊炎

  • 肌痙攣

  • 周圍神經損傷

  • 年齡因素

  • 肩胛骨肱骨運動規律的喪失

  • 肩—手綜合征RSDS(反射性交感神經營養不良綜合征)

    發生在卒中後3個月內,被認為是偏癱肩痛的主要原因。指患手突然浮腫疼痛及肩關節疼痛,並使手功能受限因疼痛較重並發攣縮成為康復的阻礙因子。引發因素有:中風、心梗頸椎病、上肢外傷等。

    臨床分期:

  • 第Ⅰ期:手部水腫,迅速是ROM活動受限,水腫主要在手的背面。

  • 第Ⅱ期:疼痛加重,自發性疼痛是此期的特點,水腫可減輕,手部皮膚肌肉明顯萎縮;

  • 第Ⅲ期:後遺症期,水腫完全消失,疼痛也完全消失,但未經治療的手活動能力永久喪失,成固有的畸形,腕屈曲尺偏掌骨背側隆起,前臂外旋受限,遠端及近端之間關節固定於輕度屈曲為,活動範圍很小。

  • 圖片來源:anesthesiology.pubs.asahq.org

    肌鬆弛與肩關節半脫位

    在遲緩性癱瘓期,患者肌肉張力降低,肩部缺少肌肉的支撐,抵抗不了手臂重量的引力作用而過度牽拉肩關節囊、喙肱韌帶、和周圍軟組織,刺激這些部位豐富的神經感受器而引起肩痛。

    半脫位的減輕與肩關節外展範圍的增加和明顯的運動恢復相關。

  • 肩峰與肱骨頭之間出現明顯凹陷

  • 康復治療應在早期加以保護、預防和良好的擺放姿勢

  • 註:肩托應在早期應用,對於已出現半脫位患者意義不大,而應以誘發肩部肌張力和力量訓練為主。

    圖片來源:archealth.com.au

    肩袖撕裂

  • 肩關節在前伸和外展時必須伴有適度的肩胛骨和肱骨頭的旋轉以避免肩袖損傷,對於偏癱患者,肩部保護肩袖的正常機制喪失,因此容易損傷肩袖,引起肩痛。

  • 患肢被動抬起或者患者進行自我輔助運動時,上肢屈曲無充分的肩胛骨前伸和旋轉運動,便會造成創傷,被擠壓的結構出現疼痛。

  • 患者上肢從體側向外抬起時。肩胛骨旋轉有一個延遲的過程。這樣尖峰和肱骨頭之間的結構(肩峰下滑囊和岡上肌肌腱)受到兩個堅硬骨質的機械性擠壓。

  • 注意:治療師在活動患者肩關節時,應時刻關注患者肩部的疼痛反饋。

    圖片來源:specialtyspinecare.com

    肩肱節律

    肩關節外展時伴有肩胛骨旋轉的節律性變化,當肩外展至30°或前屈至60°以前,肩胛骨是不旋轉的,稱為靜止期;

    在此後肩胛開始旋轉,每外展15°,肩關節轉10°,肩胛骨轉5°兩者比例為2:1;

    當外展至90°以上,每外展15°,肩關節轉5°,肩胛骨轉10°,兩者比例為1:2;

  • 正常肩胛胸壁有60°活動範圍,肩肱關節有120°活動範圍,如肩胛骨固定,上臂只能抬起90°,被動抬起120°;

  • 因此在被動活動患側肩關節時輔助肩胛骨和肱骨頭同時旋轉是很有必要的。

  • 粘連性關節囊炎

    偏癱患者可因制動、炎症、慢性損傷、廢用性肌萎縮,攣縮或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而形成粘連性關節囊炎,這也是肩痛的一個潛在因素。

    圖片來源:orlandoneurotherapy.com

    肌痙攣

    研究顯示,肩痛與肩周圍肌肉痙攣成正相關。肩胛帶肌痙攣尤其是肩胛下肌痙攣使肱骨內收內旋,因此肌肉的牽拉可能導致肌腱附著點疼痛。

    圖片來源:anatomy-physiotherapy.com

    周圍神經損傷

    臂叢神經損傷是偏癱肩痛和肩關節半脫位的可能原因,因肌肉鬆弛和不恰當的處理患肢所導致的臂叢神經受到牽拉而引起疼痛。

    年齡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體態發生改變,複合關節表面軟骨以及周圍軟組織也在退變,表現為肩袖變薄,磨損、以及鈣鹽在肌腱中沉積,肩峰下滑囊滑液增多和肩鎖關節骨贅形成從而產生自發性疼痛。

    圖片來源:orlandoneurotherapy.com

    肩胛骨肱骨運動規律的喪失

  • 肩胛骨旋轉延遲是由於肩胛後縮及下沉的肌肉張力增高所致。

  • 如果肩胛骨周圍肌肉張力輕度增高,也足以使其同步旋轉延遲。

  • 因此只有在肩胛骨周圍的肌肉張力和肩關節周圍肌肉張力相同時,才能保持肩胛骨肱骨的運動規律。並以同樣的速度一起運動,提供自然的保護。

    圖片來源:bestperformancegroup.com

  • 例如,患者肢體近端和遠端的痙攣相同,「沉重」的上肢只能被慢慢的外展,這樣也使肩胛骨有時慢慢外旋,因此某些肌張力明顯增高的患者也可完全無肩痛和無活動受限。(肩胛骨周圍肌肉張力和肩關節周圍肌肉張力同時增高)

  • 同樣,肌張力明顯低下的患者,儘管未給與很多治療或沒有治療,也可以無肩痛。在這種情況下,遲緩的上肢可以很容易的被抬起來,肩胛骨也如影隨形的伴隨著自由運動。(肩胛骨周圍肌肉張力和肩關節周圍肌肉張力同時降低)

  • 總結

    所以當肩胛骨周圍肌張力與肩關節周圍肌張力不平衡,如果處理不當,都將產生由創傷引起的疼痛。

    治療

  • Bobath技術

  • 基本觀點

    腦卒中患者表現為異常的張力、異常的姿勢、異常的協調、異常的運動模式和異常的功能行為。

    Bobath觀點認為:正常的運動模式是不可能建立在異常的運動模式的基礎上的,抑制異常姿勢和異常的運動模式,誘導正常的運動模式。

    為此Bobath提出了治療中的兩個重要目標:減輕痙攣;引入更具有分離性的運動模式,可以是自主性的,也可以是隨意性的,並且將其運用在功能活動中。

    Bobath療法

  • 偏癱早期良肢位擺放

    健側卧位使能肩胛骨自由活動,但是要逐漸進行,從半側卧位到完全側卧位。

  • 痙攣期從仰卧位翻身成患側卧位,抑制軀幹和上肢的痙攣。

  • 被動牽伸

    治療師一手放於患者患側腋下,讓其重心向患側轉移,同時上抬患者肩胛帶,有節奏的反覆進行該運動。

  • 主動輔助牽伸

    患者坐位,讓其先前平舉雙手,身體前傾,摸自己的腳,治療師把手放於肩胛骨上並促進該運動。

  • 坐位主動牽伸

    患者坐於桌子或者治療床前雙手交叉握置於一塊毛巾上,盡量將毛巾推向前方,通過軀幹的運動使再次使肩關節產生運動

  • 軀幹肌牽伸

    患者仰卧位,偏癱腿屈曲,並傾靠在健腿上,治療師可促進患者骨盆進行輕柔的擺動。有節律的擺動使軀幹旋轉,降低了整個患側的痙攣治療師握住患側臂,使之處於舒適的伸肘上舉位,在患者繼續旋轉骨盆的同時治療師能感到肩周肌肉的放鬆,然後治療師進一步使偏癱上肢上舉,同時密切注意患者的表情。

  • Bobath球牽伸

    患者坐位,Bobath握手放於前面的Bobath球上並前後推動。因為有球的支撐使患者不會出現疼痛,患者能控制運動的幅度,如出現疼痛就將球往回運動。

  • 輔助呼吸促進肩周肌放鬆

    ①仰卧位, 囑患者進行深呼吸

    ②治療師一手至於患者肋骨上,手指斜向肋骨的運動方向,在患者呼氣時向下及向中線方向擠壓

    ③另一隻手握住偏癱臂在無痛範圍內做最大限度的外旋上舉幫助肋骨運動?使肩胛胸壁關節發生相對運動,抑制肩胛及肩周肌的痙攣,由此可使手臂做進一步的上舉運動。

  • 運動優化

  • 增加有意義的和任務導向性的訓練

    運動優化定義

    通過練習可以得到變得更有效的任何活動。也可以解釋為用較節省的體力而持久的達到某一目的的能力。

    方法:要獲得對動作必要的控制,關鍵是要進行以任務為導向的訓練;當然,當患者嘗試去重獲對運動的控制時,存在某種程度的肌肉無力的患者,開始時需要進行練習激發和維持特定肌群的活動。

    肌痙攣和肩胛骨肱骨運動規律喪失患者常用的牽伸辦法(體位牽伸盂肱關節內收內旋肌)

  • 坐位或仰卧位手至於頭後短暫徒手牽伸。

  • 坐位上肢外展90°,外旋支持於桌面上,肘伸展前臂旋後。

  • 保持牽伸約20s,然後放鬆,重複4~5次。

  • 肌鬆弛與肩關節半脫位(誘發肌肉活動)

    簡單的主動訓練:(任務導向型)增強肩周肌肉力量

  • 通過伸肘和屈肘,向後和向前移動杯子觸碰目標

  • 在桌子邊緣用掌指握住物體,做抬起和放下的動作

  • 坐位,上肢放於桌上,通過伸腕沿著桌面各個方向滑動玻璃杯,以達到訓練肩周肌肉的目標,根據情況可向杯子加水並鼓勵患者不要把水灑出。

  • 用手指敲打桌面

  • 仰卧位治療師抬起患者上肢幫助他保持肩前屈,患者嘗試進行不同的簡單活動。

  • 用手掌接觸頭部,肱三頭肌離心收縮

  • 手向上越過頭頂去碰枕頭。肱三頭肌、肩內收肌、伸展肌的離心收縮。

  • 坐位前臂被支撐住,聳肩

  • 偏癱肩的預防

  • 每天至少體位擺放30分鐘。

    仰卧位:手放在頭後

    在桌旁:盂肱關節外展外旋位

  • 坐輪椅時的體位:盂肱關節中立位,上肢放在扶手上,在白天的時間裡,上肢不能擺放在內旋位。即使是短時間也不可以。

  • 主動練習:進行盂肱關節外旋、外展肌和屈肌的無痛性主動練習,強調在盂肱關節90°和完全上抬之間的練習,以及間斷的被動牽伸。

  • 避免任何能引起肩痛的體位或活動,以無痛的方式進行,

  • 患者的疼痛反饋信息是治療師判斷組織是否損傷的唯一途徑。

  • 在床和輪椅之間轉移時,需要輔助或完全依賴的患者,尤其容易受到損傷。

  • 本期署名:趙慶森,張如文,張小蒙

    Copyright ? 2014-2017 JRC康復密碼. All rights reserved.


    推薦閱讀:

    轉:有斑塊的人很多,誰是高危?
    2017年國際卒中大會回眸:會議亮點盡收囊中
    高血壓的危害與治療不容忽視---病患家屬的告白
    輕微中風應如何應對?有哪些注意事項?
    冬天輸液通血管預防腦中風,靠譜嗎

    TAG:運動 | 卒中 | 治療 | 物理 | 優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