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山水田園詩四首》教案

山水田園詩四首

【教學目標】

1、了解「山水田園詩」的興衰與發展。

2、了解盛唐「山水田園詩」的特點。

3、準確把握這四首詩的的思想內容及不同的藝術風格。

4、背誦這四首小詩。

【教學重點】

了解「山水田園詩」的特點;學會賞析它。

【教學難點】

學會賞析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簡介「山水田園詩」的有關知識

一、「山水田園詩」發展脈絡

先秦時代,《詩經》、《楚辭》出現大量描寫山水景物的詩句,但沒有把山水風光作為獨立的審美對象加以描寫,而是作為勞動生活的背景或比興的媒介。

建安時期,出現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詩———曹操的《觀滄海》,描繪了山、海、秋色壯美景象。但這時期山水田園並沒有成為詩歌專門描寫的題材之一,而是局限於個別的片段與篇章。

山水詩和田園詩的興起和發展是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時,「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嘯詠山林,隱逸之風遂興,東晉陶淵明歸隱田園,用樸素自然的語言歌詠田園風光與農家生活,在詩歌中開闢了一塊藝術新天地,宣告了田園詩的誕生。

「宋初文詠,體有因革,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隨著魏晉玄學的興起,文人們受老莊思想的影響,由崇尚清談走向愛好山水,希企通過觀賞自然來領略玄理,從而使描寫自然為主的山水詩逐漸代替了玄言詩。謝靈運由於政治上的失意,優遊于山水之間,成為第一個大量寫作山水詩的詩人,從此確立了山水詩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此後,經過南朝詩人謝眺等人的努力,山水詩得到進一步發展,以其清新、秀麗的風格與邊塞、宮怨等其他題材的詩歌相區別。

初唐王績在雕琢浮艷的六朝餘風之外獨樹一幟,樸素、清新的田園詩成為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先驅。

至盛唐,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一大批詩人繼承陶淵明田園詩、謝靈運山水詩的傳統並融會了兩家的特點,從而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並達到文學史上的顛峰狀態。

二、「山水田園詩」在唐代興盛的原因

1、富庶的社會經濟為士人提供了優裕的生活條件,形成了山莊別墅化的生活環境,優遊泉林、流連山水成為社會風尚,這是山水田園詩派形成的重要的社會因素。

2、既追求功名理想,又保持獨立人格與超脫精神,盛唐人通達的出世原則與人生觀念,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極度繁盛的重要的心理根源。

3、佛、道並存的思想局面和玄宗熱衷於招納隱士高人的政治局面,造成了普遍的隱逸風尚。對唐人來說,由隱而仕,往往是一條「終南捷徑」;而由仕而隱、功成名就而歸山置田,也成為理想的人生範式。這樣的生活方式,使廣大文人始終保持從容幽雅的心境來欣賞田園山水的自然趣味,形成了無論仕隱都加入田園山水詩創作行列的繁盛景象。

三、唐代「山水田園詩」的特點

山水詩源於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於晉代陶淵明,至唐代王孟的詩歌中田園和山水開始合流。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鍊,多用白描手法。

陶淵明的田園詩中描寫山水景物的句子並不多,但是在王孟的詩中,秀麗的山水則作為田園的背景不斷出現,如王維的《新晴野望》:「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對農家的活動的描寫就是在山水的背景下展開的;而孟浩然的田園詩其實很有限,他的詩歌更多是如《秋登萬山寄張五》那樣,在山水隱逸的題材中插入一些農人活動的影子。

如果說陶淵明的田園詩更偏重守拙抱朴的生活態度,那麼王孟與山水結合的田園詩則更多士大夫清高閑逸的情調。這是因為王孟雖然描寫田園,嚮往田園,但他們並不能真正拋棄仕途,回到田園。王維一直半官半隱,孟浩然也一直念念不忘出仕。而且他們即使居住鄉村,過得卻不是農民的生活。陶淵明要「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而王維卻說「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陶淵明與農人「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而王維卻是「靜者亦何事,荊扉乘晝關」。我們可以說王孟其實一直是在遠遠地觀望田園,卻沒有真正融入其中。這是王孟和陶淵明精神實質上的差距。但是山水與田園的結合,使詩歌的審美意味更加豐富了。王孟一方面繼承了陶淵明的白描手法,另一方面又用細膩的筆觸刻畫景物。尤其是王維,他以畫家的眼光來看田園,將繪畫的構圖、線條、色彩等技法運用到山水田園詩的創作中,寫出「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等句子。這樣細緻的景物刻畫和溫馨的田家生活結合在一起,使我們在感受田園的安寧和樂的同時,體驗審美的愉悅。

以王孟為代表的詩人們對田園的歌唱,除了對優美的山野風光的欣賞之外,包括了對溫馨平和的人際關係、單純快樂的勞動生活,甚至傳統的道德觀和價值觀的留戀和回歸。這樣的田園是詩人理想中的田園,是他們最後的避風港,是他們對抗污濁的社會的最後一片陣地。而只有盛唐昇平盛世下的田園,才更接近於那個能夠讓詩人們「悵然吟式微」的理想田園。中唐以後,當唐帝國盛世不再,田園失去了以前的溫馨祥和,變得一片蕭條荒涼,詩人們也開始轉而描寫農村的凋敝,農家的貧苦,如韋應物的《觀田家》、杜荀鶴《山中寡婦》、皮日休的《橡媼嘆》等。這一時期農村題材的詩歌,與其說是田園詩,不如說是憫農詩了。

內容:這類詩多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

藝術特色: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鍊,多用白描手法。

代表詩人: 孟浩然 王維 儲光羲 常建 祖詠

鑒賞中常用到的術語

1.思想內容——熱愛自然 嚮往自由 歸隱 隱逸 閑適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現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語言特點——清新自然 質樸自然 清幽淡雅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引導學生賞析這四首小詩

《宿建德江》

一、 孟浩然之生平

(689—740),四十歲以前一直住在襄陽,四十歲時到長安考過一次進士,然而卻沒有考上,從此也就不得不斷了做官的念頭,在江浙一帶遊歷了幾年之後,最終死在襄陽。晚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聘他為幕僚。

李白《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卧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二、 孟浩然之山水田園詩

(1)主要內容:

隱居山林的逸趣: 《過故人庄》

懷才不遇的苦悶: 《歲暮歸南山》

客居在外的愁思: 《宿建德江》

(2)藝術風格:清幽淡遠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

「風鳴兩岸葉,月照一孤舟。」《宿桐……》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江上思歸》

「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夜泊……》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送杜十四之江南》

三、寫作背景簡介

此詩作於開元十八年(730)漫遊吳越之時。當時,孟浩然告別隱居生活,躊躇滿志來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想實現自己為國效力的政治抱負。但是,孟浩然科舉考試失利,未能中進士,失意東歸。

途經建德江時,愁緒無法排遣,然而,當黃昏來臨,明月當空之際,這建德江周圍的景物卻觸發了詩人的靈感。於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寫景抒情小詩就這樣誕生了。

四、基本解讀

行船停靠在一個煙霧朦朧的小洲邊,日落黃昏,更給遊人平添一份新愁。

從船上望去,原野空闊蒼茫,遠處的天空比樹木還低。月明中天,倒映在清澈的水中,於船上俯視,江月與遊子是如此的接近。

五、思考討論

(清)黃叔燦《唐詩箋注》中說:「『野曠』一聯,人但賞其寫景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詩外味。」請思考

1、這一聯的寫景「妙」在何處?

「低」字從「曠」字生出,「近」字從「清」字生出。原野空曠,故見天低於樹;江水清澈,故覺月近於人。

2、這一聯的「詩外味」是什麼?

這是一首寫羈旅愁思的詩。一個「低」字寄寓著詩人沉悶抑鬱的愁思,一個「近」字暗含著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詩中雖不見一個「愁」字,但無處不有羈旅之愁。

這兩句好似詩人懷著愁心,在這廣闊而寧靜的宇宙之中,經過一番上下求索,終於發現了還有一輪明月和他是如此親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尋得了慰籍。

《終南望余雪》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簡介

祖詠(699一約746),洛陽(今屬河南)人。開元十二年(724)登進士第。後仕途失意,移居汝墳。曾南遊江南,北上薊門。與王維、儲光羲、盧象、丘為等友善。《全唐詩》編詩一卷。

《終》是祖詠的一首傳世名作,也是一首應試詩。當時,年輕的詩人滿懷建功報國的凌雲壯志,從東都洛陽來到了帝京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詩人早聞長安城南的終南山以其獨特的風姿橫亘關中,廣綿廣余里,又恰逢終南山剛剛降過雪,於是讀書之餘,欣然沿北坡而上,飽覽了雪後終南山的秀麗山色。當在科舉中看到「終南望余雪」試題時,詩人便用一顆赤城的愛國之心抒寫了一首憂國憂民的小詩。

二、基本解讀:

在長安眺望終南山,看到它的北面山形秀美,積雪高高覆蓋在上面,如同漂浮在雲端。

雪後初晴,林梢的日光和積雪的反光 相輝映,一片明亮。夜幕降臨,長安城中卻倍覺寒冷。

三、思考討論

1、積雪是不可能「浮」在雲端的 ,詩人這樣寫是不是違反了常理呢?

沒有。詩人這樣寫是寫初終南山頂高聳入雲,突出於雲端之上;且雲在山腰繚繞飄動,而高出雲端的積雪又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望去才好似漂浮在雲端之上的特點。

2、古人講究鍊字,請你談談「霽」「明」二字的妙處 。

霽,指雨雪初停後的陽光。

明,此處用為動詞,染亮

詩說「林表」之上有陽光,而不說林中、林下,也不說山腳、山腰,是因為只有在終南山高處才有陽光,表明已是西山銜日,林表上的日光正是落日的餘輝,既染亮了林表,當然也照亮了浮在雲端的積雪,於是便帶出了結句中的「暮」字。

3、「城中增暮寒」暗含著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本詩描繪了從長安城裡看到的終南山陰嶺的秀色,但最後一句才露出作者本意,抒寫了關心人民疾苦的憂慮。

《田家雜興八首》

一、作者簡介

儲光羲(約706一約762),開元十四年(726)登進士第。曾隱終南山。安史之亂中陷賊,受偽職,脫身歸。長安、洛陽收復後,被下獄,遇赦後不久即卒。《全唐詩》編詩四卷。

二、基本解讀

「眾人恥貧賤,相與尚膏腴。我情既浩蕩,所樂在畋漁」四句,通過對比手法寫自己隱居的志向。世人都追逐榮華富貴而以貧賤為恥,而我卻胸懷坦蕩,愛好漁獵的閑適生活。

「山澤時晦暝,歸家暫閑居,滿園植葵藿,繞屋樹桑榆。禽雀知我閑,翔集依我廬」六句具體寫田園生活所樂之處。山林河澤有時昏暗不正常而不適宜漁獵,就回到家裡暫且閑居一段時間。家裡的環境充滿農家風情:滿園裡種滿了葵花藿草,桑樹榆樹繞屋而生。連飛禽都與我相熟,知我閑居無事,紛紛飛來,聚集在我的屋宇。

「所願在優遊,州縣莫相呼。日與南山老,兀然傾一壺」四句明志之語:我的願望在於悠閑自在,無拘無束,地方官府不要來打擾我的悠閑生活。我每日與酒相伴,懷著傲世而看透塵世之心,打算在終南山中終老此生。

三、鑒賞要點

主旨:此詩寫自己歸隱田園之樂。

藝術特色:

詩風質樸自然,

運用了白描表現方法。

知識點回顧:白描

白描,原是中國繪畫的傳統技法之一,其特點是用簡練的墨色線條來勾勒畫面。

在詩歌中,指不用形容詞和修飾語,也不用精雕細刻和層層渲染,更不用曲筆或陪襯,而是用明快簡潔的語言、樸素平易的文字,勾畫出事物的主要特徵。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四、比較鑒賞

與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比較,兩詩有何異同?

參考答案:

共同之處在於:

兩位詩人都是經歷過官場生活後歸隱田園,欣喜之情表露無遺;詩人通過對田園風光的描繪,抒發了厭惡官場、嚮往田園生活的志向;

二詩中都刻畫了一位熱愛自由、不願受任何拘束的詩人形象;

景物描繪栩栩如生,逼真感人。

不同之處在於:

《游儲詩開篇採用對比手法言志,結尾再次明志;陶詩開篇與結尾都直抒胸臆。

陶詩在描寫田家風物中表現了歸隱的樂趣,寫景與抒情渾然一體;而儲詩則更多地直說歸田之樂和生活情景。

所以,陶詩更沖淡自然,含義悠遠;儲詩更質樸率真,結構謹嚴。

五、拓展延伸

釣魚灣

儲光羲

垂釣綠灣春, 春深杏花亂。

潭清疑水淺, 荷動知魚散。

日暮待情人, 維舟綠楊岸。

《終南山》

一、 作者簡介

孟郊(751—814),字東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屢試不第,曾客遊河南、鄰寧等地。貞元十四年(798)登進士第,寄寓汴州,二年後,方授溧陽尉。因終日吟詩,吏事多廢,後辭官歸家。

孟郊一生,生活貧困,仕途潦倒,詩歌內容多啼飢號寒,傾訴窮愁失意的不平之鳴。

詩歌主要風格特徵是:凄苦冷澀,奇崛險怪

「冷露滴夢破,峭風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孟郊《秋懷》

二、基本解讀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晝未明」四句寫游終南山所見的奇景。

終南山雖高大,但還沒有高大到充塞於天地之間,此處以誇張手法寫出了詩人身處深山的獨特感受。仰望,山與天接;環視,視線為千岩萬壑所遮,看不到山外尚有何空間。日月並提,並非寫日月並「生」』而是詩人在山中遊玩多日,仰望看日出,看月升,先是露出半輪,然後再冉冉升起,看起來確實似從山石中「生」出。著一「生」字,「險」而不「怪」,唐詩中有「海上生明月」、「海日生殘夜」、「四更山吐月」等,但孟郊此句太「硬」,無這幾句中所表現出的情韻。接下來,「高峰夜留景」,「夜」與「景」(日光)應不能同時出現,詩人卻寫在一起,確有「奇」的感覺,但仔細分析,詩人不過是說山下已是不見陽光的夜幕之時,終南山的高峰上尚有落日的餘暉。「深谷晝未明」,寫終南山千岩萬壑,高低懸殊,高處已是白晝,低處尚陰暗無光。與王維寫終南山句「陰晴眾壑殊」應是同義。

「山中人自正,路險心亦平。」二句,抒發自己在山中遊玩的感受。「中」與「正」同義,山「居中」無偏,人「正」而不邪,由山及人,運用類比方法,抒發詩人對山及人的讚頌之情。「險」與「平」義相反,因為人「正」,所以路再「險」,心態仍是「平」的。這是以「路險」反襯出詩人心地平坦。

「長風驅松柏,聲拂萬壑清」二句寫山風的威力驚人。山高風厲,長風過處,千柏萬松的枝葉都向一個方向傾斜,可見「驅」的力量。聲音本是無形無色的,如何「拂」呢?因為長風過處,葉葉飄拂,聲音自然發出。這裡就把視覺和聽覺結合起來了,既能看見萬壑松濤,又能聽見萬壑清風。

結句「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二句,頗有言外之意,即對山中的景物如此熱愛,自己和山林又是如此投緣,對世上的繁文縟節、功名利祿看得就淡了,「悔讀書」(後悔走讀書從仕之路)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三、 鑒賞要點

1、詩歌主旨

通過寫終南山的雄奇險怪之景,表達詩人歸隱山林、淡泊名利的情志

2、藝術特色

硬語盤空,險語驚人。詩人寫直觀之景,了無含蓄,如「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這種直觀感受是詩人身處終南山中,山之深幽使得仰望之際,真的覺得天地間只有終南山,日和月緩慢升起時,真的如同從石上「生」出一般,給人以狠重鮮明之感。

抒情直言,不講究委婉含蓄。如「到此悔讀書,朝朝近浮名」,直言快語,情感表露無遺。韓愈《薦士》:「橫空盤硬語,妥帖力排界」,正是說孟郊詩的特色。

四、比較鑒賞

吟讀王維《終南山》與孟郊的《游終南山》,說說二者在意境與表現方法上的不同

意境方面:

王詩景象開闊悠遠,感情深沉;

孟詩景象奇特幽深,情感直露。

表現方法方面:

王詩以寫景為主;孟詩寫景兼具抒情。

寫景時,王詩移步換景,在動態中描繪景物,如「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孟詩立足點未變,寫景時以靜態為主。

王詩結句採用暗示手法,隱含自己對隱居生活的嚮往;孟詩結句直抒胸臆,表達自己對凡俗生活的厭惡和對隱居生活的嚮往。

王詩以白描為主;孟詩採用誇張、想像、類比,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推薦閱讀:

當代著名青綠山水畫家許俊
愛情,無須把自己卑微到塵埃,總有一個人是為你涉前世的山水而來
坐看雲起——傅志偉山水作品欣賞
以此山水一程,換一種懂得,換一段相憶
五代宋金的山水畫(上)

TAG: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