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遊人,你醜陋嗎?(2)

中國遊人,你醜陋嗎?

王原曾留學英國,他的印象是中國人到哪兒相機都喀嚓個不停,不管在廁所門口、地鐵入口,還是根本不允許拍照的地方。英國人對此的反應是,「中國人真憨直(The Chinese are simple)」,或者,「中國人的行為不可思議(Difficult to understand Chinese behavior)」。

「憨直」和「不可思議」還不是最糟糕的印象。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曾在非洲國家看到專以中國人為顧客的象牙製品店,國際上禁止買賣象牙製品,但這些商店可以為中國客人開假髮票,說所購商品為仿製品。

「中國人出境游,很多是由當地的華人旅行社接待的。他們經常投其所好,給有需要的客人虛開發票,還有專門的『考察報告』出售。」葛劍雄說。

少些文明公約,多些具體指導

「我們要提高國民整體素質,旅遊是個切入口。一般旅遊的人算是比較有錢的,社會地位也比較高,從這些人往下抓,一級一級帶動。」中央文明辦一位負責人這樣解釋開展「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行動」的初衷。

這位負責人在會議的間隙接受本報採訪,他所在的中央文明辦正會同商務部、外交部、公安部、建設部、鐵路部、交通部、國家旅遊局等8部委,討論《中國公民出境旅遊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遊行為公約》的具體內容。按照原計劃,指南和公約要搶在「十一黃金周」之前出台。

「馬上『十一黃金周』就要來了,這是開展提升中國公民旅遊文明素質的最有利的時機。」國家旅遊局綜合司司長李任芷說。

出台之後的公約和指南將被納入公務員政務禮儀培訓和商務培訓。按照設想,有關部門將對出境遊人士進行培訓,培訓結束後,簽訂《文明旅行承諾書》,並對可能出現的不文明行為設計舉報機制,「商務團舉報到商務部;自費遊客舉報到旅行社」。

對於「打算修訂護照法,對行為不文明、破壞中國『禮儀之邦』形象的遊客,予以限制出境或不發給護照」的說法,中央文明辦的這位負責人予以否認,稱「尚未聽說這樣的提議」。

「少一些文明公約,多一些具體指導。」國際關係學院文化與傳播系教授郭小聰認為,有關部門應對不文明行為分級,「離動物行為越近的越不可容忍」——隨地吐痰,赤胸露膊,公共場所脫鞋襪,挖鼻子等都屬此列。次之,是不排隊、加塞、惡語相向、上廁所不沖水等沒有教養的行為。再次之,是對國外文化不了解或者文化素質不高,比如在教堂、寺廟裡行為不慎,吃飯時猜拳行令。

對於「動物行為」和「無教養行為」應以明確的規則禁止,而基於對「國外文化不了解」而產生的行為,旅行社等相關機構應盡到提前告知的義務。

與20條旅遊不文明行為一起徵集來的「提升公民旅遊文明素質」20條建議中,也包括一些對旅行社行為的限定,「組團出遊之前,說明目的地的風俗習慣、禮儀規範、民族禁忌及行為方式」。

有些導遊在旅行途中會告誡遊客不要亂扔垃圾等「旅遊注意事項」,「但老說客人會反感,認為旅行社歧視他們」,即便客人出現不文明行為,甚至打架,導遊也只能勸,「客人可以向旅遊局投訴我們,我們不能投訴客人。」在華夏國旅做過5年導遊的李小姐說。

另外評論人士指出,「中國公民文明素質不高並不是作為一名遊客的時候才表現出來,要提高的不是遊客素質,而是全體國民的素質。」

人類是會笑的動物

台灣女孩任懷鄉和丁玥在北京攻讀博士學位,她們會把身邊的不文明行為跟「大陸將向何處去」聯繫起來。

「城鐵站年輕人都插隊,如果是教育水平低的勞動工作者就算了,往往都是學生樣的,要不就是父母拉著小孩犯規。」

宿舍樓前3個連在一起的垃圾桶,一般最遠的都是空的,靠近門的一定滿得流出來。

網路論壇上,一方說話不禮貌,另一方就會用更不禮貌的話罵回去。所謂辯論,常常是抓住對方的一個漏洞,不停地進行人身攻擊。

人心冷漠。丁玥曾見一個大一女生騎自行車摔倒,一邊哭,一邊一瘸一拐地往宿舍走,校園裡來往的學子,沒有一個人停一下表示關切。丁玥騎自行車把她帶回宿舍,她問丁玥是哪裡人,丁玥答後,那女孩說,我就知道你不是大陸人。

學校的辦事機構像衙門。教輔人員對本科生指著鼻子呼來喝去。「今天這個學校怎麼對這些學生,這些學生明天就會怎麼對這個社會。」任懷鄉說。

並不是只有外來的眼睛才對不文明的行為有銳利的感受。於爽的家在北京四環以外的新建小區,小區緊臨一條寬闊的馬路。駛出擁擠的內城,機動車在這條沒有交警和攝像頭管制的馬路上撒開了歡,一輛輛疾馳而過,掀起一片塵土,毫無禮讓行人的意識。


推薦閱讀:

中國古典占星術——七政四餘 講義二(楊國正著)
東盟成為中國出境游大熱門
中國手機市場2018年一季度零售檔位情況
中國最富有的縣之一,很有可能併入上海

TAG:中國 | 醜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