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洋務運動代表人物

奕?(1832-1898年),愛新覺羅氏。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異母弟,1851年(咸豐元年)封為恭親王。1860年9月,咸豐帝於英法聯軍攻陷通州八里橋後逃往熱河,令奕?留守北京,「督辦和局」。10月24日、25日,奕?先後與英、法代表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北京條約》。1861年1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奕?、桂良、文祥受命為總署大臣。8月,咸豐帝在熱河病死。11月,奕?聯合慈禧,利用領有重兵駐紮北京一帶的勝保,發動政變,摘掉了當權的以肅順為核心的贊襄政務八大臣。從此,慈禧垂簾聽政,奕?為議政王,掌管軍機處及總理衙門。奕?力主「借洋兵助剿」,鎮壓太平天國革命;支持地方實力派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舉辦近代軍事工業,開展洋務活動,成為清廷中樞主持洋務的首腦人物。1865年,因受慈禧猜忌,被罷去議政王職務。1884年中法戰爭中,被免去一切職務。1894年,重新起用為總理衙門大臣,後又受命督辦軍務。1898年戊戌變法之初病死。

文祥(1818—1876年),字博川,號文山,滿洲正紅旗人。歷任禮部、戶部、吏部右侍郎,咸豐九年(1859年),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此後,他便成為咸豐朝末年、同治朝、光緒朝初年時期中央中樞大臣,直至去世前一直活躍於晚清的政治舞台。  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晚清政治舞台上,文祥參與謀划了著名的宮廷政變「辛酉政變」,並由此成為晚清統治階級中當權的重臣;對內,既力主鎮壓下層的反抗,義強調應贏得人心,為穩定清朝統治立下了功績;對外,他辯證而理性地參與處理了當時的每一件重大對外事件,並形成了獨特的外交見識;為求自強,他從中央支持了洋務運動的啟始與發展。

曾國藩(1811—1872年),湖南湘鄉人,出身於地主家庭。1838年中進士,1839年任侍郎。他崇尚程朱理學。1853年,咸豐帝任命他為幫辦團練大臣,在湖南督辦地主武裝團練。他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裝,兵勇及其將領全用湖南人,因此被稱為「湘軍」或「湘勇」。湘軍以地域的、封建的關係為紐帶來鞏固內部;以程朱理學作為思想武裝;以搶劫擄掠和官爵鼓舞士氣;將領大多數選自所謂「宿儒」、「生員」等地主知識分子。1854年2月,湘軍練成水陸兩軍約一萬七千人。

  江南大營潰散以後,清政府升任曾國藩為兩江總督,節制浙、蘇、皖、贛四省軍務。曾國藩提倡「捕人要多,殺人要快」。這個殺人如麻的劊子手被稱為「曾剃頭」。他舉辦洋務,建立新式軍火工業,製造武器,武裝湘軍。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曾國藩為首的湘系成為地方上勢力最大的實力派。不久,他就病死了。

李鴻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務派地方代表。字少荃,安徽合肥人,道光進士。1853年,在籍辦團練,協助鎮壓太平軍,屢遭失敗,投靠曾國藩當幕僚。1861年在安徽按湘軍編製,組織淮軍。1862年4月,李鴻章和他的淮軍調赴上海。4月25日,清政府任命李鴻章代理江蘇巡撫。在上海,李鴻章僱用外國侵略軍頭目訓練淮軍,招募外國工匠製造軍火,加強了淮軍的反動力量。1862年,淮軍配合「常勝軍」在江浙地區屠殺太平軍。1865年,清政府派李鴻章任兩江總督。第二年11月,他被任命為欽差大臣,去鎮壓捻軍。鎮壓捻軍起義以後,淮軍勢力越來越大,大批淮軍盤踞在長江中游,另一部分淮軍駐紮在直隸、山東等地。李鴻章的勢力遍及了長江和黃河一帶。1870年,在曾國藩推薦下,李鴻章代替曾國藩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掌管軍事、經濟、外交等大權,成為反動統治階級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從70年代開始,他陸續開辦軍火工廠和籌建北洋海軍,同時,又開辦一些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天津電報局、津榆鐵路、上海織布局等。對於外國侵略,他一貫妥協退讓,投降賣國。從19世紀70年代起到他臨死前,清政府同外國侵略者簽訂的一系列喪權賣國條約,大多是他直接參与或親手簽訂的。

左宗棠(1812—1885年),清末大臣,洋務派地方代表。字季高,湖南湘陰人。1860年為曾國藩推薦,統領部分湘軍,曾自募約五千人,組成「楚軍」,左系湘軍形成。1862年初,經曾國藩舉薦,升任浙江巡撫,與法國組織「常捷軍」,陷寧波、紹興等地。1866年以閩浙總督身份創辦福州船政局。次年調任陝甘總督,「身雖西去,心猶東注」。督陝甘期間,曾辦蘭州製造局,因西北盛產羊毛,又辦蘭州織呢局。1875年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次年率軍入疆,進攻阿古柏反動政權。1878年收復除伊犁以外新疆全境,建議設立新疆行省,開發新疆。1881年升軍機大臣,調兩江總督。1884年中法戰爭中是主戰派,督福建軍務。次年因病退職死。他創辦的福州船政局,在70年代以後裁撤洋員,與李鴻章的江南製造總局的「非洋人洋匠不可」的情形有所不同,反映了他具有一定的自力更生辦洋務的思想特點。

張之洞(1837—1909年)字孝達,號香濤,直隸南皮(今河北南皮)人。1863年成進士,先後任湖北學政,四川學政,翰林院侍講學士等職,1882年任山西巡撫。中法戰爭爆發,張之洞力主與法決戰,清廷授以兩廣總督之職,張捐銀三千兩獎給抗法將領劉永福,並奏請起用前廣西提督馮子材督師。馮子材在鎮南關、諒山大敗法軍,張之洞名聲大增。他於1889年任湖廣總督,在湖北建成湖北織布局,漢陽煉鐵廠,漢陽兵工廠等,成為與李鴻章齊名的洋務要人。在維新運動中,張之洞加入「強學會」,當獲知慈禧太后反對變法時,張之洞便退出「強學會」。並下令禁查上海《強學報》壓制湖南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興起後,張之洞力主痛剿。清庭發布宣戰諭旨後,張之洞與兩江總督劉坤一等人同英國等訂立所謂「東南互保」的章程。1908年,張之洞受命督辦粵漢鐵路和湖北境內的川漢鐵路,次年10月病死。謚號「文襄」,其文稿輯為《張文襄公全集》。

洋務運動與戊戌變法的異同點(1)從性質來看:洋務運動是清朝封建地主階級為了維護其統治地位而實行的一場自救改革運動;戊戌變法既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又是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也是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從目的來看:洋務派創辦洋務的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統治;維新派的根本目的是:發展資本主義。(3)從主張來看:都主張學習西方,但前者只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後者還學習政治制度,發展資本主義。(4)從活動方面來看:洋務派掀起洋務運動;維新派掀起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

推薦閱讀:

朴世莉退役了,這個影響韓國高爾夫的女人有多厲害?
談談真假鞋鑒別方法
為什麼我的Charge做不了另外一個方向?
提高心肺功能適應水平的運動處方
[太極拳教程]太極拳教程 全民都愛做的壯骨運動卻是這

TAG:運動 | 人物 | 洋務運動 | 轉載 | 代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