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婆媳矛盾,還在於兒子的「愚孝」
本文轉載于慧超個人公眾號:思維補丁(LostAndLoser),作者授權發布
文|慧超
煌煌五千年,自始至終干擾中國男人的兩個核心問題,一是嚼遍了天下獸鞭也補不好的腎虛;另一個就是曠日持久且難解難分的婆媳矛盾。
婆婆與媳婦之間瑣碎卻不乏激烈的家庭內部戰爭,幾乎從孩童時期就開始以惡劣的印象充斥在你我身邊,顯然,你對婆媳矛盾這個話題有多熟悉,就說明這個現象有多普遍。
就在今年春節後不久,寧波一位婆婆雇兇殺死兒媳的新聞,再一次將「婆媳關係」這一影響和諧社會進程的核心問題之一攪成軒然大波。這事兒多少令已經為人兒媳的姑娘心有餘悸,在姑娘們心裡開始默念:「感謝婆婆不殺之恩」之時,我更想從男人的角度來聊一聊這個糟心的話題。
比起遙遠的寧波婆婆雇兇殺人案,帶給我更大震撼和思考的,是今年春節的一些身邊事兒以及來自切身的感悟。
首先是今年春節,我和妻子拎著東西去看望一個遠房親戚時的所見所聞。
正所謂:親戚見面,分外眼紅。當時我們倆屁股還沒著座,「今年怎麼樣漲工資了嗎現在一個月賺多少錢了年終獎發了多少啊什麼時候在北京買房子啊?」一連串問題先甩過來了。
然而我當然知道這位阿姨是傾訴型的性格,我很狡猾地用了一招「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問了句:阿姨,聽說哥哥嫂子想要二胎呢?這位阿姨不知道怎麼弄得從鼻腔里噴出一個奇怪的發言,恨恨地說了一句:他們倆生倒簡單,但管生不管養,全是我一個人的事兒,再生一個還不累死我?
然後開啟吐槽模式,開始埋怨媳婦懶,媳婦懶,媳婦懶完還不孝,還不孝,不孝之餘還不上班,不上班,不上班吧還亂花錢,亂花錢,亂花錢吧還不服管,不服管,不服管吧她竟然不服管!
這樣的情景讓我感覺十分尷尬和局促,就是類似那種一個男人突然向我表白還拿出一個套套說,你看,草莓味兒的哦!我內心十分抗拒,還必須保持微笑。
事實上,有賴於老百姓骨子裡都喜歡傳播八卦的共同性格,我多多少少知道他們家的一些慘烈戰爭:
自從這位阿姨的兒子結婚之後,每次聊起來她家的媳婦,這位阿姨都是一副「這姑娘能嫁進我們家真是積了八輩子德」的老佛爺看賤婢的心態。我早有耳聞,這位阿姨的兒媳婦,出身貧苦。「要不是嫁了過來,現在不一定在那個山溝里滾泥呢」,這樣說,當然是因為這位阿姨家境頗為富足,這種殷實足以將大學畢業7年之久的兒子豢養在家,每天靠打英雄聯盟(一款網路遊戲)度日。
阿姨的兒子結婚時,她將新房新車一應購置齊全,150㎡精裝修的婚房就在對面的小區,這導致小兩口的婚房基本成了個「炮房」,只在考慮「避孕」的時候才回去住一住,平時吃喝拉撒都在婆婆家,阿姨每天變著法地給兒子做好吃的,養的白胖肥碩;那輛作為婚車的A4L,因為她兒子幾乎足不出戶,買了4年還開了不到1萬公里。
這位阿姨與兒媳婦之間曠日持久的戰爭,顯得十分典型而具有代表性:
一、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談,這位阿姨能以婆婆的身份對媳婦頤指氣使,顯然是由於小兩口的經濟不獨立,因為兩個人都沒有正經工作,造成因為經濟不獨立而產生的地位不平等,使得任何事情沒有了平等對話的基礎,因為公公婆婆「付出的更多」;
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因為兒子沒工作長期和母親在一起生活,令原本就不願失去兒子的母親產生了日益嚴重的「戀子情節」,這種女人母性本身激發的天性,在婆婆試圖對兒子全盤掌控的慾望下,愈加沒有邊界,更使得自己的兒子實際上處於一種「巨嬰」的狀態;
三、從社會學的角度來講,中國幾千年來用彩禮變相賣閨女的做法,早已固化為「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這種隱形共識,婆婆「理所當然」認為媳婦入夫家就要聽夫話,就要畢恭畢敬侍侯公婆,就要扮演好好相夫教子的本職角色;
四、從倫理學的角度來講,我們傳統文化的根源,是對君忠,對母孝,「孝」文化的根源催生出了一種不健康的母子倫理,即母親對兒媳上可觸滔天之怒,下可犯卑鄙之事,做兒子的均不能忤逆母上,說一個「不」字,否則便是「娶了媳婦忘了娘」。
顯然,當集齊以上這些要素之後,的確可以召喚一條神龍,一條盤踞婆婆心間上躥下跳的惡龍。
聽這位阿姨罵了那麼多件媳婦的不是,坦白說,我並不覺得她的兒媳婦做的有多麼不堪。按我這位阿姨的要求,我想就算你把地球上的姑娘都換了個遍,恐怕也難找到一個稱心如意的。
因為,她哪裡是要一個好媳婦,而分明是要找一名卑躬屈膝上恭下敬的奴婢,乃至卑微至一名「賤婢」。你以為這樣就行了?這個賤婢還要有個不錯的工作,這樣才不能占他們家的便宜;盡量斷絕和娘家的聯繫更杜絕對娘家的幫助,親家母有事別找我媳婦,去找你自己的兒子;還要燒的一手好菜並具備一名全職保姆照顧好丈夫和公婆的一切,否則叫什麼媳婦;當然,第一胎必須生個大胖小子……
回歸到我今天聊的主旨,你會發現,在我阿姨家婆媳戰爭的矛盾漩渦中,一名本該出面平息矛盾的男人特別沒有存在感。
這個人當然是同時作為兒子和丈夫的那個男人。
我必須坦白,這兒子是存在著的,那天在滿屋子的唾沫飛舞中,阿姨的兒子笑嘻嘻地窩在沙發里,點頭如搗蒜,臉上的五官寫滿了:「媽你對我真好,媽你說的都對,媽你真不容易我一定好好報答你,媽你放心我永遠站在你這一邊!」
從男人的角度,我粗淺地以為,阿姨的兒子作為一名組建了自己家庭的成年男人,其所作所為,無論是經濟不獨立和心理不成熟造成的「巨嬰狀態」,還是「我媽都對,我媽就是聖母瑪利亞」的愚孝思想,都是導致媳婦覺得自己受盡委屈三番五次鬧離婚,而婆婆卻處處覺得媳婦慵懶不孝一無是處的核心緣起。
老媽只有一個,而老婆可以隨便找。這句話看起來真是充滿了中國式孝悌的光芒,可這種思維邏輯的錯誤在於陷入了一種非黑即白的邏輯謬論之中,加上中國傳統孝道文化的熏陶,使原本思維就沒「斷奶」的男人形成了一種堅定而可悲的「愚孝思維」。
老媽和老婆並非只能二選一的「零和競爭」。硬要人做這種這傻逼呵呵的選擇邏輯就像「人不喝水就會死,所以人不用呼吸」一般。
拜託,這兩種親密關係的本質根本就不同。坦白說,你老婆確實可以喂你吃奶,但你媽並不能陪你睡覺啊!
中國人講「一山不容二虎」,如果不幸兩隻還都是「母老虎」,那真是要了命!
我必須坦誠地表示,對愚孝這件事兒,我個人是有切身體會和發言權的。
由於童年父親角色的缺失,可以說,在我漫長的童年生活中,我基本上處於和母親相依為命的狀態。這雖然沒有造成我對母親畸形的依戀,至少也造成了我對母親莫名的尊敬,「巨人化」的母親形象一直盤踞著我的大腦。
曾經一度,我媽對我結婚後的生活軌跡也運籌帷幄,希望在宏觀上掌控在微觀上指導。每次回家,都是一副「你們必須怎麼怎麼樣,你們不能怎麼怎麼樣,你們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你們過日子應該怎麼過」的樣子。
輪到我們給她提意見的時候,我媽就是一副:「我這個人就是這樣,我老了腦子不好使了,我不懂我不明白我不改變我做不到」的小傲嬌。
彼時,我本能的反應是,母親含辛茹苦把我養大,如今風燭殘年,我應該尊重她的意見,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以經常對妻子說:即便你們之間有點意見不同,你作為小輩,為什麼就不能讓著點她呢?你想公開表達的那些意見或者說是微詞,你最好連提都不要提,閉嘴!
就像,某一天某一個瞬間,你會突然發現母親頭頂已斑駁白髮;某一個瞬間,你突然發現自己比母親高了;某一個瞬間,你也會暮然發現一直疼愛自己的母親也會不講理,也會像你孩童時期那般任性。
我內心反省,這算不算是一種縱容?而自己一直不願意承認的,是自己心目中形象巨大而光輝的母親也會做出一些莫名其妙的荒唐事情。雖然遠遠達不到壞和惡毒的地步,但對部分事情多少有點胡攪蠻纏了。
一味地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和尊敬母上的孝心,盲目地要求妻子委曲求全來維持家庭表象上的平靜,而不是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去真正化解實際上的確是雞毛蒜皮的小事。這就會造成螻蟻之穴潰千里之堤,如果任由這種委曲求全的態勢發展下去,保不齊,最後那根壓死駱駝的一根稻草最終會慘烈地砸下來。
終於,我和我媽有一次促膝長談,原因說出來令人尷尬,最開始,我試圖以兒子的身份,規勸她盡量不要干涉我們作為一個獨立家庭的生活方式。
我媽問了一個驚出我一身冷汗的問題,她說:這些話,都是你媳婦教你說的吧?
那一刻,我才明白,在母親的心裡,首先她不會去反思自己的行為有任何過失或不當,因為在心理層面,她將自己置於不平等關係中「壓迫」的一方,她可以持尊行兇,但兒媳婦卻必須忍讓;同時,母親永遠看自己的兒子是散發著天使光芒的小寶貝,任何不利於自己的,讓自己感覺不舒服的言論和行為,她不會想,這是我這個「不孝之子」主動做出來的,她會本能地想:媽的,媳婦又來教壞我可愛善良一塵不染散發著天使光芒的兒子了。
當時,我站在窗前,深深地嘆了口氣,心情就像套馬的漢子騎在一頭小綿羊上面,巨大的惆悵簡直蔓延了到了每一根汗毛孔里。
偉大的老處男叔本華(ArthurSchopenhauer)曾經說過:聰明成熟的男人從不跟女人爭辯。
然而我畢竟年輕,我選擇了十分理智地將這番談話進行下去。
總之我幾乎動用了畢生所學來闡述我的觀點,希望來化解她心目中「畸形」的婆媳觀念。無論選擇動之以理曉之以情,其實表達的核心只有一句話:
我的確會選擇站隊,但我只站在道理這一邊。
這番談話後,我媽像看一個白眼狼一樣,看了我好一陣時間。
好在,經過幾年的磨合,如今婆媳兩人的關係愈發融洽,我的母親也越來越清晰自己對於兒子「小家庭」參與的邊界,她不在過問我們的經濟狀態,也不在試圖干涉我們的生活方式,甚至對於生孩子這種理應心急火燎的事情,連催也不催了。
這讓我覺得十分驚奇!
這使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事實:人總是需要不斷成長的,自己的母親也一樣。對於「婆婆」這樣一個她自己人生中從未體驗過的身份角色,她需要適應,而既然稱之為「適應」,則必然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保持一定的妥協,否則,這個身份角色的扮演便不能稱之為「適應」,而應該稱為「統治」。
男人,不應是將自己母親推向「統治」或稱為「主子」地位的推手,不僅如此,還更應該在適當時候,將一心想管教兒媳婦的親媽從「主子」的位子上拉下來,拉到一個和自己妻子平等的、可以對話和溝通的位置上。
我總覺得,我不能因為母親潛意識裡對我「愚孝」的期待,而將自己變成一個不講道理的人,這既不是我個人的追求,恐怕也辜負了母上對我含辛茹苦的養育,畢竟,哪個母親也不希望自己養了一個「糊塗蛋」不是?
雖然點燃婆媳之爭的火焰分為3600種,但根據我有限的涉世觀察,也敢斷言:
有多少難解難分的婆媳矛盾,就有多少「我媽全都對」的愚孝之子。
推薦閱讀:
※人際交往中坦率和隱忍哪個更能解決矛盾?
※正道:夫妻吵架鬧得最凶、罵得最狠的人,往往是最愛你的人
※(12)徵集命例十二:財格印食衝突,難免矛盾糾結
※放學回家,姐姐把腳放在我的床上,我不讓,她和媽媽一起說我,我該怎麼辦?
※八字看怎麼防止夫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