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拿經驗 朱春霆
一、強調整體觀念的辨證施治朱氏常提到的臨症時要「因人而治,因病而治,因部位不同而治。」人有男女老少,證有表裡虛實,病變部位有深有淺。因此治療要從整體出發,審證求因,選取相應的穴位和恰到好處的手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有一教師突然四肢抽搐,身體(足卷)縮,痛苦難忍。當時周圍的人都束手無策,後經朱氏在患者背部督脈經上運用一指禪推摩相兼的手法,持續5分鐘後就見患者抽搐逐漸緩解,身體慢慢伸直,又經20分鐘推摩後,身體完全恢復如常,觀者無不稱道,學生問朱氏為何四肢抽搐?又為何只獨推督脈?答曰:四肢抽搐乃陽氣不足之故。督脈是諸陽之會,總督一身陽經,推摩督脈能振奮陽氣,使陽氣貫達四末,其患可愈。二、重視脾胃功能脾胃乃後天之本,生精之原。朱氏認為脾胃有傷,則百病叢生。他對治療腸胃方面的疾患有其獨到之處,對其他因氣血虛衰所致的病症也往往從調理脾胃功能著手。根據辨證,常選取中脘、天樞、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胃俞、腎俞、大腸俞、膀胱俞、命門等諸穴,手法主要用推、摩、按三法。對於用一指禪推足三里穴使之得氣,朱氏有其獨到之處,是其臨證時一種常用的方法。(按:用一指禪推足三里穴使之得氣,必須要有深厚的功力才能達到。)三、循經絡,推穴道,緊推慢移,力透溪谷
朱氏認為經絡理論應用到推拿臨床上,既有診斷作用,也有治療作用。手法操作時應循著經絡路線慢慢移動,在選取的主要穴位上要持續多推,使指力透達肢節骨縫,切忌不分主次,一帶而過。認為《內經》中所述「按摩勿釋,著針勿拆,移氣於不足,神氣乃得復」一段中的「按摩勿釋」運用於推拿臨床,就是要持續推拿,緊推慢移之意。現代實驗證明,用一指禪推人體某一穴位時,隨著持續時間的延長,所推部位的溫度亦隨之逐漸升高並透達到組織的一定深度。這就是常說的「深透」之義。四、強調手法以柔和為貴朱氏博覽群書,尤其推崇明代名醫張介賓。常告誡學生,治療時手法必須柔和靈活,剛柔相濟,使患者在舒適的感受中消除病痛。反對用粗暴強制的手法增加病人痛苦,他常引用張介賓的一段話:「今見按摩之流,不知利害,專以剛強手法,極力困人,開人關節,走人元氣,莫此為甚,病者亦以為法所當然,即有不堪,勉強忍受,多見強者致弱,弱者不起,非惟不能去病,而適以增害,用若此輩者,不可不知為慎。證治經驗一、虛泄推拿法穴位組成:中脘、天樞、腹哀、氣海、關元、足三里、三陰交、脾俞、腎俞、大腸俞、膀胱俞、命門等,輪流使用。手法操作:用摩、推、按三法,以緩摩為主,配合推按。功效:補虛溫運。臨床運用:主治虛泄。虛泄一般分為脾泄(滑泄)和腎泄(五更泄)兩種,脾泄多屬脾虛,腎泄多屬腎虛,都屬內傷痼疾。採用推拿手法治療能使脾氣得復,運化得健。治驗舉例:某男,51歲。診見脈大,面色暗滯無華,寐不安,便溏,日行4~5次,混有粘液。證屬脾泄。用上法推拿治療56次而愈。又某男,47歲,診見脈緩,腹膨脹作痛,便粘有膿狀,日行三、四次,黎明腹痛欲圊。此腎泄之候,經推拿治療113次痊癒。二、胃脘痛推拿法穴位組成:中脘、氣海、天樞、足三里、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等穴。手法操作:採用推、摩、按、拿、揉諸法。1.患者仰卧。醫者位於右側,先用朱氏一指禪推摩法施於胃脘部,使熱氣深透於胃腑,次用按法於中脘、氣海及天樞穴,推按足三里。如胸悶甚者,以柔和的一指禪推法沿鎖骨下緣(肋骨處)順序而下(自上焦至中焦)。2.患者伏卧。醫者位於左側。用一指禪推法,沿背部脊柱兩側之膀胱經順序而下至三焦俞止,要力透溪谷。然後用深沉之按法於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再如前自上而下往返3~5次。3.患者正坐。醫者位於後。提拿肩井,候其得氣而止。再以搓抄法於兩脅作由上而下的往返包抄運動,須輕快柔和。功效:理氣寬胸,行氣消積。臨床應用:胃脘痛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有寒、熱、虛、實之分。在臨床中虛實並見,寒熱錯雜並不少見,必須辨證審因,靈活掌握。推拿總以理氣寬胸,行氣消積為主。三、哮喘推拿法穴位組成:肺俞、腎俞、氣海、關元、神闕、足三里。手法操作:採用推、按、摩三法。功效:宣肺補中。臨床運用:主治哮喘。推拿常施於肺腎虛損,腎不納氣之虛證。四、痛經推拿法穴位組成:氣海、關元、中極、血海、三陰交、歸來、腎俞。手法操作:推摩法為主、揉、按、拿為輔。1.患者仰卧。醫者位於右側。用推法施治於胸部膻中穴,沿任脈順序而下至中極穴。再用推摩法施於神闕穴周圍,然後轉於少腹兩側帶脈、沖脈摩之,再按拿血海、三陰交。2.患者伏卧。醫者位於左側。推腎俞穴,手法要柔和深透,繼用兩大拇指按壓腎俞,然後用掌根或大指魚際揉之,以溫熱為度。最後推按八liao穴。3.患者正坐。醫者立於後。推背部膀胱經俞穴,往返3~5次,以肝俞、脾俞、膈俞為主。先推後按,最後搓摩兩脅,由上而下。功效:調理沖任,平肝理氣。臨床應用:主治婦女痛經。五、頭痛推拿法穴位組成:頭維、太陽、角孫、風池、風府、合谷、肩井。手法操作;推、按、拿、抹諸法。功效:通經絡,和氣血。臨床運用:主治外感頭痛和內傷頭痛。治驗舉例:某男,74歲。診見左偏頭痛已四月,經針葯治療,效不顯著。伴有形寒畏冷。苔薄白,脈弦細。證屬風邪上襲。經用上法,治療3次而愈。六、失音推拿法穴位組成:肺俞、厥陰俞、風池、頰車、肩井、合谷、三陰交。手法操作:推、按、拿等法。功效:祛風宣肺,疏肝理氣。臨床應用:主治失音。以「蝴蝶雙飛勢」施於風池,用一指禪推肺俞,以祛風宣肺。按揉合谷清熱瀉火,拿肩井、推頰車有疏風通絡作用。推厥陰俞以疏肝理氣。治驗舉例:某婦,40歲。診見聲音嘶啞,已經3月。病由感冒而起。口乾欲飲,咽喉左側微紅且腫,伴有肩膺板滯不舒,面頰部酸楚。經來量少,色暗如土。舌質紅,苔薄,脈弦。證屬風熱阻肺。經本法治療一周而愈。七、「一指禪推拿」心得「一指禪」源於佛教用語,意為萬法歸一。「一指」是指拇指,「禪」包含有功夫的意思。即醫者在練就內外功的基礎上,「貫全身之氣力於一指之尖,使直達病源之所在,其功效有過於藥石」。一指禪推拿相傳由達摩所創,是中國古按摩與天竺國按摩的結晶。它包含有推、拿、按、摩、搓、抄、(扌袞)、捻、纏、揉、搖、抖等十二種手法,其中最重要的是推法,其操作術式別具一格,與眾不同,為一指禪推拿學派所得特有,因此又習稱為「一指禪推拿」。朱氏一指禪推法有施術時,要沉肩、垂肘、懸腕,以拇指的螺紋、指峰或偏峰為著力點,置於經穴之上,以每分鐘120到160次的高速擺動腕部,並帶動拇指關節作屈伸運動,將功力持續地透入經穴之中。醫者應氣沉丹田,運之於指。做到起力於腕,蓄力於掌,著力於指。手法要求柔和、均勻、持久、深透。一指禪推法具有按穴准,透力強,適應證廣泛,以指代針的優點,又兼有按、揉、摩、抹、撥諸法之長,所以成為一指禪推拿的代表性手法。其他十一法,如拿、按、摩、搓、抄、(扌袞)、捻、纏、揉、搖、抖等。根據不同的病證與部位,輔助推法而選用之,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奇效。朱氏指出,一指禪推拿要特別注重練功,以求「導氣以和,引體令柔」,「使兩臂及十指骨節,能柔屈如棉」。因此,達摩所創的《易筋經》便成為練功的必修課。《易筋經》原有練功姿勢十二種,一指禪推拿常著重練其中三勢,即:韋馱獻杵、摘星換斗、三盤落地。醫案一、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是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由於頸椎間盤退變本身及其繼發性的一系列病理改變,如椎體失穩、鬆動,髓核突出或脫出,骨刺形成,韌帶肥厚和繼發的椎管狹窄等因素,刺激或壓迫鄰近的神經根、脊髓、椎動脈及頸部交感神經等組織,而引起的各種癥狀、體征的一組綜合症候群。輕者頭、頸、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肢體酸軟無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癱瘓。朱氏對頸椎病進行辨證論治,並歸納為兩種類型:①氣血凝滯型:多因頸部肌肉過勞形成慢性勞損而致。症見頸肩背強疼酸硬,嚴重者甚至可以僵硬不能屈伸轉側,活動受限。疼痛常局限於一側或某一肌群。在晨起、久坐、看書、看電視、編結絨線等頸部長時間不動時而癥狀加重,致氣血凝滯,經絡遏阻,不通則痛。治以行滯化瘀、通經行絡、解痙止痛。②風寒濕痹型:多為夜卧當風或寒濕雨淋等外感風寒濕邪所致。病見頸項肩背定位性疼痛,頸項強直,難以轉側,或伴有頭痛頭沉,惡寒拘急等。此乃風寒濕邪凝滯經絡,氣血不和,使營衛不得宣通。《素問·調經論》曰:「五藏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朱氏則認為,經隧是經脈流通的道路,營衛是氣血的推動力量,營衛氣血流動於經脈內,如果氣血不和,可致經脈流周常,而之所以推拿能治病,就是它能使營衛氣血流通,達到「通其經脈,調其血氣」的功效。故朱氏治療頸椎病時,擅用一指禪推法中的「蝴蝶雙飛勢」,即推兩側風池穴。風池穴為足少陽膽經、手少陽三焦經和陽維脈之會穴。經推該穴後,有祛風解表、通經活絡、行氣活血的功效。用一指禪推風府穴時,力求由輕而重,慢慢地將功力滲透,切忌用蠻力。頸椎在脊椎骨中體積雖最小,但靈活性案1:余×,男,64歲。頸椎病已數載,時休時作,七日來枕部作痛,時而眩暈而痛,俯仰轉側不利,右頸肌堅緊,新設穴壓痛,兩手臂酸痛,指麻,苔膩,脈弦。擬疏通脈絡、調和營衛。取穴:風池、風府、新設、肩井。手法:推、拿、按。療程:十次,間日而施。操作:1.患者正坐位。醫者立於其後,先以「蝴蝶雙飛勢」施於兩側風池穴約五分鐘。然後醫者以左手拇、食、中三指,輕輕依託住患者前額,右手以一指禪中鋒推風府穴約五分鐘,應由輕而重,慢慢將功力深透,切忌用蠻力或震動頸項。左手如前,右手改為推拿法,即右手拇指從風府移向患者右新設穴,左手食、中二指點於左新設穴,狀如拿法,但施力在拇指,所以稱推拿法。施術約十分鐘。2.患者正坐位。醫者以雙手拇指分別按於左右風池穴,其餘四指呈散手狀,使內勁緩緩將患者枕部上頂,令患者頭部稍後仰,便於操作。以患者得氣、舒適為度。3.接上勢。醫者以雙手拇指自風池經新設至大杼穴,反覆揉動三遍,使肌肉盡量放鬆。然後,雙手揉拿肩井穴以收功。按:本案頸椎病既具有神經根型的頸枕疼痛、頸部肌肉僵硬、活動受限,以及兩側手臂放射痛、手指麻木等典型癥狀,又有椎動脈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暈,所以屬於混合型頸椎病。中醫學歸於「痹證」、「頭痛」範疇。《靈樞·經脈》云:「膀胱足太陽脈上額交巔,直入絡腦,別下項。其病沖頭痛,目似脫,項似拔。即所謂正頭痛也。」又云:「上氣不足,目為之眩。」腦為髓之海,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頸酸眩冒。本案遷延數載已髓海不足,又由於寒氣客於骨節之間,而致疼痛難當之痛痹。本案首務疏通脈絡意在蠲痹,調和營衛旨在補氣。法以一指禪推風池、風府穴,意在祛風散寒、蠲痹止痛。蓋頭痛總不越乎風寒虛三者,而風池、風府共為治風之要穴。《素問·骨空論》:「大風頸項痛,刺風府。」兩穴均善治頭痛頸項急,不得顧,目眩之疾,可以緩解「眩暈而痛,俯仰轉側不利」的癥狀。新設(為經外奇穴,位於風池穴直下方,後髮際下一寸五分項部隆起大筋,即斜方肌外緣處)具有祛風邪、利頸項的作用。推拿新設穴可以解除該處壓痛,疏通閉塞之絡脈。同時拔伸頸項部可以使頸椎間隙拉寬,緩解對神經根的壓迫,可減輕臂痛手麻的癥狀。《針灸資生經》曰:「肩井治頸項不得顧。」肩井穴又有促進全身氣血周流的作用,朱氏取其具有案2:李×,男,67歲。頸椎肥大有年,兩上肢酸痛,手指發麻,左上肢上舉困難,外展乏能,左(月需)nao肌略為萎縮,苔膩,脈弱。此乃經絡氣血凝滯,擬舒筋活血。取穴:風池、大椎、肩井、臂(月需)nao、曲池。手法:推、按、拿等法。操作:1.患者正坐位。醫者立於其後,先以一指禪推法的「蝴蝶雙飛勢」施於兩側風池穴約五分鐘,手法要柔和深透,避免患者頭部擺動。然後沿頸椎棘突旁下行至兩側肩井穴,以指峰推約五分鐘,使患者有得氣感。拿頸部放鬆肌肉。2.接上勢。醫者以一指撣偏峰推施於大椎約五分鐘,施於左側臂(月需)nao穴約二分鐘。拇指按揉曲池穴以得氣為度。最後雙手提拿肩井穴。療程十五次,間日而施。按:本案從病史以及兩上肢酸痛、指麻、肌肉萎縮等癥狀來看,可歸於頸椎病神經根型。本案朱氏辨為痹證,「風、寒、濕三氣雜至,壅蔽經絡,血氣不行,不能隨時祛散」故久而釀成本病。丹溪曰:「麻是氣虛。」手指發麻則是營衛之氣阻礙難行所致。風池為治風之要穴,以「蝴蝶雙飛勢」在該穴施治,可以祛風散寒、行氣活血,繼而拿頸項部諸穴以疏通營衛兩氣,為治手麻之根本。大椎主治五勞七傷、氣疰背膊急、頸項強,推大椎穴可減輕肢痛手麻。拿肩井穴可治療頸椎病典型的癥狀,如頸項不得顧,肩搏悶,兩手不得向頭。《針灸資生經》:「曲池主肩重痛不舉……療肘臂偏細。臂療臂(月需)nao細無力,手不得向頭。」治取以上兩穴,可恢復左肩之功能和改善左(月需)nao肌萎縮。推拿治療本病,除骨性直接壓迫者外,均有顯著療效。本案經兩個療程治療,肢痛、手麻癥狀均消除,肢體活動也恢復正常。二、落枕落枕又稱失枕,是指頸項酸痛,轉動不利的一種疾病。又稱頸部傷筋。其發病是由於卧姿不良,疲勞過度,或露卧當風,風寒侵襲,或枕頭過高或低,以及枕頭軟硬程度不當所引起,也可因回頭突然扭傷,肩扛重物所致。本病病位亦在頸,故朱氏在治療時注意與頸椎病鑒別。落枕後期者有明顯的頸項疼痛、僵硬的感覺,頭部向患側傾斜,下頜轉向健側;頸部活動受限,向患側轉頭時則疼痛加劇,轉頭時,常和身體一同轉動;觸及患側肌肉有緊張、發硬和明顯的壓痛,壓痛點不像頸椎病一樣位於棘突部,且伴有肌肉痙攣,可觸及到索條狀物。落枕起病較急,故較易恢復,輕者3~5天內可自愈;重則可能延續數周不愈,有的甚至反覆發作,最後可發展為頸椎病。頸椎病除了頸椎疼痛之外,常伴有手臂麻木、頭暈、噁心、耳鳴等癥狀。案3:沈×,女,60歲。三日來,項強作痛,俯仰尤甚,顧盼不便,項肌堅緊,按之作痛,苔薄膩,脈弦。取穴:風府、風池、天柱、新設、肩外俞、肩井。手法:推法。療程:三次,每日一次。操作:1.患者坐位。術者立於左側,以左手拇、食、中三指輕貼患者前額,依託住前傾的頭部。右手以一指禪中鋒推風府穴,約五分鐘。2.患者坐位。術者立於其後,以拇指之偏峰吸定左右風池穴,以「蝴蝶雙飛勢」手法施治五分鐘。接上勢分推兩側天柱和新設穴(位置參見「頸椎病」),最後變散手狀為半握拳狀的推法,施治於肩外俞,三穴共約十分鐘。3.患者坐位。術者立於其後,以雙手拿肩井穴,要求深透有力,使患者緊張的肌肉放鬆,約1分鐘。按:本案落枕因頸項部肌肉被牽拉致傷,氣血不暢,脈絡阻滯所致,故顧盼不便,項肌堅緊。《素問·骨空論》曰:「大風頸項痛,刺風府。」故推風府、風池穴以祛風止痛;推天柱、新設、肩外俞穴以舒筋活血、溫經通絡,解除頸項部的經絡不通和項肌痙攣。拿肩井穴可使全身氣血通暢,促進頸項部肌肉放鬆。落枕多由風邪趁虛而入,通過風池、風府等受風之要穴侵入機體所致。推拿療法對本病有非常滿意的效果,一般一至二次就能治癒。成年人若經常出現落枕癥狀者,應考慮有頸椎疾患,須作進一步檢查。三、痹證「痹」是一種閉阻不通的病理現象。當人體肌表經絡遭受外邪侵襲後,氣血運行不暢,而引起筋骨、肌肉、關節、肢體等處疼痛、酸楚、重著、麻木、關節腫大和屈伸不利等,統稱為痹證。朱氏治痹注重辨寒熱,分陰陽,認為本病的發生,與體質因素、氣候條件、生活環境有密切的關係。由於體質素虛,腠理疏鬆,營衛不固;或氣候變化無常,冷熱交替,或居住濕地,涉水冒雨;或汗出當風,外邪得以乘虛侵襲,阻於脈絡,而致氣血運行不暢,發為痹證。《素問·痹論》雲:「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若風邪偏勝為行痹,症見惡風發熱等表證,舌苔薄白或膩,脈象多浮;若寒邪偏勝為痛痹,症見肢體關節疼痛較劇烈,痛有定處,得熱痛減,遇冷則劇,關節屈伸不利,患部皮色不紅,觸之不熱,舌苔薄白,脈多弦緊等;若濕邪偏勝為著痹,症見肢體關節疼痛重著,肌膚麻木不仁,手足活動不便,舌苔白膩,脈濡緩。朱氏治療痹證均從「以痛為腧,以知為度」著手,並根據「腰以上者手太陰、陽明主之,腰以下者足太陰、陽明主之」的原則而取穴。常以局部阿是穴與循經取穴配合治之。至於關節疼痛,局部灼熱紅腫,得冷則舒,臨床上稱為熱痹,除推拿外,又應結合其他內治或外治方法。案4:何×,男,60歲。體豐氣虛,衛外不固,痹痛有年,時輕時重,去年冬天,酒後汗出當風,又感新邪,右肩(月需)nao痹痛再作,經治五日痛息,但多年宿疾,根株未杜,春間痹痛又作發,屈伸作痛,仍踵前法施治。取穴:風池、肩井、天宗、肩內俞、肩(月需)nao、曲池。手法:推、(扌袞)、拿三法。操作:1.患者正坐位。醫者立於其身後。先以一指禪推法的「蝴蝶雙飛勢」施於兩側風池穴約五分鐘。然後沿頸椎棘突旁緊推慢移至兩側肩井穴,以指峰推約五分鐘。使患者有酸脹重著的得氣感。單手偏峰推右天宗穴約一分鐘。輕瀉之。2.接上勢。醫者坐於患者右側。患者右上肢自然屈曲靠在沙發扶手上。醫者以右拇指指峰推肩內俞穴約五分鐘,然後移向肩(骨禺)yu穴施術約五分鐘。以(扌袞)法施於肩井、肩(骨禺)yu和肩內俞穴各二分鐘,然後沿著手陽明經下行至曲池穴,施滾法約五分鐘,要求柔和力透。3.接上勢。醫者立於其後,以雙手拿肩井穴,得氣為度。按:本案痹證屬多年宿疾,時重時輕。此為濕邪侵犯分肉之間而引起肢體重著不移,屈伸作痛。《張氏醫通》雲:「肌痹者,即著痹、濕痹也。留而不行,汗出四肢痿弱……。」但去年冬季,酒後汗出當風,又感風寒之新邪,故痹痛再作,新邪易除,五日而愈。但濕之中人,必源於虛,患者衛外不固,春間痹痛又發,所以仍踵蠲痹之前法。推風池、肩井穴以祛風散寒、通經活絡,杜絕根株。《甲乙經》雲:「肩重、肘臂痛不可舉,天宗主之。」瀉天宗以治右肩(骨禺)yu痹痛。雖然天宗穴有治肩重臂痛奇效,但朱氏很少用之,擔心「走人元氣」。即使類如本案,杜絕根株而必用之,也僅採取偏峰輕瀉,絕不用點按之重手法。去邪而不傷正,於此略見一斑。肩內俞穴對肩(骨禺)yu痹痛療效顯著。案5:黃××,女,37歲。肩背酸痛,上行於頸,下引腰及下肢,時輕進劇,右甚於左。近來又感風邪,酸痛加劇,累尤甚,惡寒肢軟,肩井、膈俞兩穴按之作痛,脈細軟,苔薄白膩。取穴:風池、肩井、膈俞、腎俞、環跳、委中、承山。手法:推、按、拿、(扌袞)。療程:六次,每日一次。操作:1.患者正坐位。醫者立於其後,先以雙手一指禪推法施於兩側風池穴約五分鐘。然後沿頸部督脈經下行至兩側肩井穴,指峰推約五分鐘,接著雙手提拿肩井,使之氣血流通。2.患者俯卧位。醫者坐於其左側。先以指峰推於膈俞、腎俞穴,先右後右。再用(扌袞)法,順脊柱兩側膀胱經諸俞穴自上而下約二到三次,尤以膈俞、腎俞穴為重點,共約十分鐘,然後按揉環跳穴,以得氣為度。下肢循膀胱經施以深沉的(扌袞)法至承山穴,重點在右腿。3.患者仰卧位。拿委中、承山穴,得氣為度。按:本例肩背酸痛,上行於頸,下引腰及下肢,時輕時劇,經絡痹阻顯然可見,復又感受風邪,風性善行數變,舊恙未已,新病復起,更使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故酸痛加劇,累尤甚,惡寒肢軟,為表邪外束、正邪交爭之候。故朱氏之手法首取少陽之風池穴,既能使少陽功能加強令衛陽至表;又能將太陽經氣激發,以舒通經絡、祛邪外出。配肩井穴以加強疏通經絡的作用。膈俞系八會穴中之血會,用以活血養血,亦取「血行風自滅」之意,以治行痹,堪稱允當。腎俞穴可振奮陽氣,以驅散寒邪。環跳穴系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膀胱經之會穴,功能通經活絡,除濕散寒,為朱氏治療下肢、腰背痛常用穴。委中配腎俞、承山穴,能疏筋利節,不失為治療腰腿痛的基本良方。案6:沈××,女,60歲。右肩背素有痹痛宿患,間日以前,又感新邪,項強作痛,顧尚可,盼不利,下行背部不適,苔薄而干,脈弦。治宜祛風散寒,疏筋通絡。取穴:風池、新設、肩外俞、肩井。手法:推、按、拿等法。 療程:六次,間日而施。操作:1.患者正坐位。醫者立於其後,先以雙手一指禪推法施於兩側風池穴約5分鐘。然後沿頸部督脈旁下行至新設穴,承上法施術約5分鐘。接著,指按風池、風府、新設諸穴。揉拿項部數遍,以放鬆局部之緊張肌肉。2.接上勢。以指峰推右肩外俞穴約10min,候其發熱得氣,令患者緩緩轉動頸部,以疏其筋脈。3.接上勢。雙手揉拿肩井穴,令其俯仰轉側活動頸部,最後搓揉項背數遍而收功。按:本例右肩背痹痛宿患,又感新邪,項強作痛,且下行背部不適,其為寒勝兼風勝可知。故取風池穴以驅風散寒。新設為經外奇穴,具有活絡止痛的功效,是治療頸痛的主穴之一。肩外俞配肩井穴,共奏疏經通絡之功。
醫話
一、漏肩風的辨證施治(一)病因病機漏肩風成病之外因,是風、寒、濕三氣。譬如說久坐或久卧潮濕的地方,或者露宿,或是沐冷水浴,或者感受寒邪如睡時露肩,乳婦以臂枕兒,都能引起本病的發生。即是中醫學理論所謂「邪之所湊,其氣必虛」,因其虛而外邪乘虛進入,凝塞了肩部,並留在關節之間,導致漏肩風的發生。如感受了外邪就發病的,這是新邪,病症比較輕,治療起來也比較容易。另外還有感受外邪後不馬上發作,而是過了一個時期再發作的,這是伏邪,如果是伏邪,停留的時間越長,就越難治。伏邪的漏肩風,短則一二年,長則三五年方能治癒。內因方面,《內經》曰:「邪氣盛則實,正氣奪(脫)則虛」,所以一般說內因致病總屬虛證為多,常見邪實正虛。內因,主要是因為勞倦傷陽,這陽指氣而言。因勞倦而傷氣,使陽明氣衰,氣血流行失去平衡。如果某一經經氣出現障礙,厥陰之氣會增加它的力量來幫助某一經的推動,與此同時有障礙的某一經反會覺得氣的力量大而有風動的現象,如是陽明經有障礙時也是如此,這就使肩部陽明經的循行突起變化,於是勞倦傷陽,陽明氣衰,厥陰風動,即引起本病的發生。因為血隨氣行,陽明絡脈空虛,肝臟的風陽就會停留在該處,竄擾不休,形成了邪正爭鬥的局面,當正虛不能勝邪時,血少不能榮筋,就在肩部形成了漏肩風。(二)辨證與診斷《經》曰:「無過以診,則不失矣。」以望、聞、問、切的四診進行診斷。望診:實證新邪,面色微青,舌苔白滑。實證伏邪,面色青,舌苔白膩而厚。虛證面色青白,舌質絳、舌苔薄黃而滑。動作方面,一般都上舉不便,後彎欠利,邪伏久留者可看到肩峰突起。聞診:在病者的患肢肩胛上用手按壓,病人不時發出或大或小的呻吟聲。問診:詢問肩部疼痛的情況。若久痛不停為重;若痛而能停較輕;若不覺痛而麻木則病久入深。同時要詢問季節變化的情況。如果與季節變化有關,痛疼更甚,多數是實證。如果與季節變化無關,則是虛證。切診:實證新邪,脈多見浮緩。實證伏邪,脈沉遲緩。虛證,脈見濡弱或微弦。還要注意肩部的按觸,當按觸到肩井穴處,就會覺得該處肌肉有增厚的感覺。在中府、尺澤穴按之作痛,並可牽引至背部和臀部。(三)治療根據「實則瀉之,虛則補之」的原則,實證用瀉法,就是急推。虛證用補法,就是緩推。一般取穴:手陽明大腸經的肩(骨禺)yu、巨骨、曲池、合谷穴。手太陽小腸經的肩俞穴。足少陽膽經的風池、肩井穴。同時可以配督脈的風府穴。在此基礎上,可隨症加減。手法:1.推法 用大拇指在患處不斷施以推法,有流通氣血的功效。2.拿法一指為推,三指為拿。拿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斟酌輕重,慢慢用力,有驅散邪氣的功效。3.(扌袞)法空手握拳,在患處滾動,用於肌肉較豐厚之處,有彌補推、拿不足的作用。以上三種手法,交替使用35~40分鐘後,用抖法。4.抖法 一手托住病人肩臂,一手捏住病人的手,輕輕的抖動,有和氣血的功效。以上的治療過程,每天1次,或每2天1次,或者可有更多的間隔,不要中斷。經過一定時期,就可以治癒了。附:驗案三則案1:陳××,女,54歲。身體素來強健。一年前,在下山時被卡車撞倒,送醫院攝片檢查,發現肋骨和坐骨有裂縫,在廣州住院四十餘日,肋骨和坐骨裂縫痊癒,但右肩經常作痛,肩峰突起,經各科治療沒有好轉。到上海後,還認為是筋骨損傷,所以先到石筱山診所診治,認為屬推拿適應症,於是轉來治療。來此就診時,右肩特特突起,約有寸余,經常作痛,陰雨天尤甚。項微強,右臂上舉和後彎都感到不便。自述癥狀逐漸加重,已有四個多月,屈伸也非常困難。精神不振,面色無華,苔白,脈遲緩。按觸肩部,巨骨、肩井穴的肌肉堅硬而腫,按之已不覺痛,臂部肌肉略有萎縮。此乃經脈受傷後,外邪乘虛而入,久留關節之間,阻礙肩部氣血流行,是伏邪久留的漏肩風,所以從實證論治。取穴:手陽明大腸經的肩(骨禺)yu、巨骨、曲池、合谷穴。手太陽小腸經的肩俞、天宗穴。足少陽膽經的肩井穴。手法:用推、拿、(扌袞)、搖、抖法。每天治療45分鐘到1小時。經六個多月,完全治癒。案2:錢×,56歲。右肩酸痛,已有三年。雖然嚴冬天寒,睡時兩肩總歡喜露在被外,習以為常。寒邪之重於此可見。右臂高舉尚可,向後彎轉很是困難,每逢氣候變化或疲勞之後,更見嚴重。同時在缺盆下面有一小癤,時發時愈,發時流稀膿,經常不愈。正氣之虛也可見。舌絳,脈沉細。肩井、巨骨穴處肌肉浮腫,按之,
《名老中醫學術經驗整理與繼承》
推薦閱讀:
※15年經驗的資深月嫂的3句話,居然令無數媽媽落淚
※豬媽的總結經驗貼
※處世藝術、修養、經驗、壯志、習慣的名人名言
※八字如何看傷殘【四柱經驗】
※10年泡妞經驗大分享,從老實好男生到大情聖的成長經歷,願幫助更多好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