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古代帝王十大馭人術之十:分職弱權

分職弱權 皇帝對臣下的分職弱權,成功者莫過於在當局機構設置上做文章。像丞相一職,位極人臣,他既可以是皇帝的得力助手,又可能對皇室構成重大威脅。西漢初期的丞相甚至可以駁回皇帝的詔旨。到漢武帝時,中央設尚書省,尚書令分去了過去丞相拆讀皇帝奏章的權力。以後,皇帝又提高太尉、御史大夫的地位,使之與丞相平起平坐,並把三者先後更名為司徒、司馬和司空,變一相為三相,從而徹底改變了丞相掌管天下一切的場所排場。東漢光武帝寵信尚書令侯霸,把本出處丞相掌管的政務移交給尚書台。曹魏時期,朝廷又設中書監掌管機密政務,尚書台草擬詔書,評議尚書奏事的權力也移交給中書監,尚書台的權力又受到限制。南北朝時,皇帝命過去專管皇帝家庭雜務的侍中、黃門侍郎參預平議尚書奏事,以削減中書監的權勢。到隋代,朝廷設立殿內省,包攬皇帝內務的一切工作,而門下省則成為參預政事的封駁機關。至此,丞相與尚書的權勢被削弱,中央各機構都成了環繞皇帝旋轉的大小秘書組織。秘書組織大體上是處事性的,它從根柢上就不具有晃悠皇帝威權的能力。 從機構設置上分職削權,這是皇帝措置本身與臣下關係中最具特色、最為實用且奏效的一種法子。唐代以後固然有三省六郡制,還有宋代設同平章事、參知政事以及樞密院等花腔翻新,但翻來覆去,目的卻只有一個,那就是皇帝集權力於一身,皇帝以下的各類機構設置僅為備員而已,皇帝在措置對臣關係時,最注重的莫過於這一點了。古代帝王十大馭人術之九:以他排他皇上獨霸大臣彼此互相刺探、互相監督,說到底是為防患於未然,晦氣事件一旦發現苗頭,對皇帝來說,就是要當機立斷,乾淨徹底全部覆滅之。覆滅的法子也有各種,以他排他、相抵相消即其一。也就是說,用甲去削弱乙,再用丙去覆滅甲。好比唐大積年間,宦官氣焰十分囂張,唐代宗操作宰相元載的力量誅殺了宦官魚朝恩,收回了宦官并吞的權力。但此後元載的權勢卻因此獲得擴張,有一件小事即可看出元載權勢之大。元載有個親戚向他討官,他一向瞧不上這個親戚,就胡亂在一張紙上寫了「元載」二字,這個親戚就拿著紙給處所官看。處所官一看是元載的簽名,竟然像面對當今宰相元載似的,對元載的這八棍子撂不著的親戚大加款待,尊敬有加。元載勢力如此之大,這是代宗絕難允許的。代宗起初還單獨召見他,但願能既保住這位「功臣」,又使之悔悟悔改。但後來見元載獨行其是,不思悔改,就決定搬掉這塊絆腳石。代宗對於元載的法子,先是任用不依附元載的大臣。而元載也非等閑之輩,他則多派親信,於表裡廣泛彙集刺探代宗的諜報。代宗信任將軍李泌,元載就誣陷李泌是魚朝恩的餘黨。代宗為不外早刺激元載,忍痛把李泌派往江西不雅察看使魏少游處任參佐,並約定:「朕決意除載,當有信報卿,可束裝來。」大曆六年,成都司錄李少良上奏揭發元載「奸贓陰事」,代宗籌備就此下手除掉元載。不意李少良走漏了風聲,元載搶先誣告李少良,代宗從大局考慮,公布發表李少良「凶除比周,離間君臣」,將李少良處死,暫時穩住了元載。大曆十二年,代宗又收到一封狀告元載「圖為不軌」的密奏,代宗藉此呼籲將軍吳湊趁元載來政事堂議政的機緣,當場將元載逮捕,並「賜載自盡」。元載自知此次難逃一死,只提出要求,讓本身死得痛快些。而使者大白此中就裡,故意要元載「受少污辱」,脫掉腳上的臭襪子塞入元載口中,然後才砍掉他的頭。這臨刑前的小小插曲頗有些鬧劇味道。從代宗和元載鬥法的前前後後看,代宗先是操作元載掃蕩了宦官,然後又設法除掉了元載。常言說,宦海就是戰場,在這個戰場上不管是宦官還是元載,哪一方都不會成為真正的勝利者,而勝利者只有一個人,那就是代宗。這裡,代宗就是操作以他排他,達到相抵相消的目的。古代帝王十大馭人術之八:互相監督人是永不滿足的動物,汗青上有才能的臣子雖居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之位,卻也不免常覬覦王位,因此帝王對臣下如管理不善、控制不嚴,往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雍正皇帝刺探監督臣僚,不僅限於公務,就連私糊口他也不曾放過。據載,某大臣退朝後邀了幾個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玩幾圈麻將牌,玩著玩著忽然發覺牌少了一張,無奈只好就此干休。第二天上朝時,雍正問某大臣,晚上常常以何為樂,大臣以實相對。雍正笑笑,誇讚對方是個誠懇人。然後把昨天晚上他們玩丟的那張牌拿給他看。皇帝對手下大臣監視掌握到如此精細的程度,那手下大臣有什麼不恭不敬的歪邪招數能逃得過皇上的耳目? 操作臣僚互相刺探、互相監督,皇帝可以明察秋毫、坐收漁利。古代帝王十大馭人術之七:丟卒保車中國封建皇權社會是一盤棋,帝王之下的大臣是棋盤上的卒馬炮車。帝王本人連棋盤上最重要的老帥也不想做,而寧做可以任意調兵遣將的下棋人。既然是下棋,那麼為大好處犧牲個把小好處是常見的事。 明成祖永樂年間,貴州一帶的少數民族勢大。鎮守貴州的都督馬燁採納各類手段,詭計刺激當地的少數民族造**,以便抓住話柄,徹底剷除土司軌制,代之以中央選派的「流官」。此中採納的最極端做法是把前任土司頭目的妻子奢香脫光衣服鞭打。這一下,當地少數民族果真憤慨異常,籌算起兵反叛。但被現任土司頭目堅決避免了。他親自進京上囧訪,狀告馬燁。永樂帝自然對此事洞若不雅觀火,他大白馬燁完全是為了明王朝好處,又清楚此時正是提出互換條件的好機緣。於是召宣受辱遭打的奢香進京。永樂帝問奢香說:「馬燁辱打你是錯誤的,我此刻為你除掉他,你籌備怎樣酬報我?」奢香叩頭說:「我保證世世代代不大逆不道。」永樂帝微微一笑,說:「不大逆不道是你們的本分,怎麼能說是酬報呢?」奢香萬般無奈,承諾為明王朝從貴州東北部開一條通往四川的山路,以供驛使往來。奢香承諾的這一條件無疑是永樂帝極其歡迎的。官府有路可通,鐵鞭可及少數民族地域,那他們自然不敢再造**。永樂帝也實踐諾言,隨即召回馬燁,將其斬首。這馬燁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明王朝的好處,但他所做的一切卻又成了最後被殺的罪狀。過後永樂皇帝也說過:「我也知道馬燁對朝廷赤膽忠心,但是我如果顧惜他,就沒法子安靖貴州這塊處所了。」話說到這份上,即使被殺的馬燁在場也不會再有什麼話說的。古代帝王十大馭人術之六:收買人心不變臣心,收買人心,是皇帝分內的工作,「條條亨衢通羅馬」,封賞最不喜歡的人也是有效的法子之一。像漢高祖劉邦,當年打天下時,前有韓信等橫掃千軍、攻城略地的武將,後有蕭何供應糧草、補充兵員堅強得力的後援,同時還有張良為之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陳平出奇制勝,全力輔佐等等。劉邦戰勝項羽奪得天下之後,由於大臣們爭功不止,封賞工作遲遲無法進行,僅封完劉氏宗室和外戚就遏制了。有些舊臣對此很不對勁,一時間議論紛紛,人心浮動。劉邦對此頗為擔憂,就把張良找來詢問原委,研究對策。張良詳細向劉邦作了陳述請示,並添枝加葉地說,大師對皇帝遲遲不賞功臣很有定見,就要打算造**了。這籌備造**的人傍邊,連曹參和陳平也包羅在內。劉邦一聽,環境十分告急,忙向張良討主意。張良說:「陛下取得天下靠的是這批功臣,而此刻封賞的卻大都是親戚伴侶,將領們怕封賞輪不到本身頭上。還有,陛下平定天下剪除的都是泛泛怨恨的人,此刻還沒獲得封賞的人傍邊,哪個敢保證平時沒有一點過掉,因此他們是怕陛下乘機懲罰衝擊他們。」劉邦是個絕頂聰明的人,他知道天下初定,功臣良將無論如何是需要的。於是忙問張良怎麼辦才好。張良問劉邦:「這些人中有沒有陛下平時最憎恨、最不喜歡的?」劉邦說:「有。雍齒仗著和我同鄉,曾經多次跟我過不去,我早就想殺掉他。可是因為他立功多,所以一直不忍心下手。」這裡所謂「功多」、所謂「不忍心」其實都是說給人聽的。韓信不是功蓋天下,照樣被殺掉了嗎?劉邦深知,此時最要緊的是安靖人心,於是這一念之間,雍齒就徹底改變了命運。劉邦聽從張良的建議,當天設酒擺宴,封雍齒為二千五百戶汁方侯。群臣得知雍齒受封的動靜,都很歡快,他們說:「連雍齒都有資格封侯,這封賞還怕輪不到我們嗎?」於是,一場即將發生的騷亂,以雍齒的受封為界,在一夜之間就平息了。主意顯然是張良出的,可實際操作者仍然是劉邦。操作封賞最不喜歡的人不變臣心,收買人心,劉邦做得超卓抵家了。 無獨有偶,唐太宗李世民也有意識地做過與劉邦類似的事。刑部尚書張亮被控犯有謀反罪,唐太宗很是憤慨,下令朝中百官會商如何措置張亮。對於這個問題,大都大臣都認為張亮罪在不赦,該噹噹即殺頭。只有殿中少監李道裕認為張亮犯罪證據不足,不應定罪,而且在朝廷上說得慷慨鼓舞感動,把傾向定罪的唐太宗一時弄得很沒面子。盛怒之下的唐太宗根柢不聽李道裕的話,毫不遲疑地就把張亮殺掉了。過後不久,刑部侍郎的職位出了空缺,因為這個職位關係到大唐帝功令國法公功令的準確和嚴肅,所以唐太宗反覆叮囑宰相要嚴格對待這個人選。可是,宰相幾次上奏保舉的人,唐太宗都沒有核准,最後唐太宗竟建議宰相把這個位子讓李道裕來坐,理由是李道裕功令謹慎嚴格,這個說法的確是過硬的。但是還有,群臣都知道李道裕曾經當眾否決唐太宗的定見,唐太宗不會不記得。而此刻偏偏任命李道裕做這個功令官,這此中哪能沒有名堂。於是,此項任命一經公開,朝廷上下無不盛讚唐太宗的仁德和雅量,開明君主的招牌亮得更鮮艷了。由此可見,唐太宗的任命李道裕和漢高祖的分封雍齒無疑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古代帝王十大馭人術之五:情感誘惑帝王君主在馭臣行為中常常有意識地進行豪情投資,從而深深打動臣下,使臣下在深受打動之餘更不惜一切地為其出力和賣命。 劉秀早年有個老同學叫嚴光。此人一生清高。劉秀做了皇帝後,這嚴光乾脆隱姓埋名,不與官家發生任何聯繫了。但劉秀還是設法使人找到了嚴光,並親自下駕到嚴光的住處來拜訪嚴光。劉秀來到,嚴光還沒有起床。劉秀駐足不雅觀看,嚴光仿照還是呼呼大睡。等了大半天,嚴光才緩緩醒來。他見劉秀坐在本身身邊,不用問就知道皇帝此行又是請他出山做官的。嚴光直言不諱地說:「古代有個賢君堯要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聽後感受這話弄髒了本身的耳朵,就忙到河干去洗耳朵。我雖不是許由,但立志向許由學習。你還是請回吧。」劉秀無奈,只好悻悻而歸。 劉秀之所以強請嚴光出山,並不僅僅顯示本身固然做了皇帝但仍不忘過去同窗之誼,他實際上是要用他對嚴光的豪情和友情投資為臣下和世人作出個榜樣,以便爭取臣心和民心。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必然要把這件事做得淋漓盡致。上次劉秀在嚴光住處碰了軟釘子之後,劉秀不久又把嚴光接進宮中,此次劉秀與嚴光只談過去友情,隻字不說請嚴光做官的事。兩人暢敘到深夜,劉秀完全不擺皇上架子,夜間就和嚴光同床睡著了。一覺醒來,劉秀髮現嚴光的大腳正放在本身的肚子上。這時天已大亮,大臣們進來發現這一情景,個個發急不安,劉秀卻滿不在乎地說:「一晚上我和老伴侶同床睡了個好覺。」嚴光的腳壓在劉秀的肚子上,劉秀卻點頭微笑、談笑自如,大有欣賞備至的味道。劉秀以超常規的寬容和難以想像的低姿態對待這位兒時的伴侶,無疑有他的真實豪情在內。但作為做了皇帝的劉秀,他所做的這一切又有多少屬於純粹私人而不牽涉政治甚或邀買人心呢?這種問題也許不成能有一個確切無疑的答案,但他的這一行為被載入史冊並因此獲得浩繁讚譽,卻也是顯見的實情。古代帝王十大馭人術之四:下詔罪己帝王在對待大臣、措置政事時,如果他感應罪己比殺人能獲得更大的政治效益,那麼這時他也會選擇前者,因為政治好處才是他最終要考慮的。 曹魏黃初二年六月,日食發生。日食在今天看來已是一種很容易理解的自然現象,本日、月、地球三者並行,月球蓋住了太陽光線,就呈現日食。古人往往把自然現象與人間社會政治聯繫起來,認為自然的非正常現象是上天對人類的警告,如不及時向上天承認錯誤,上天就會給人間降下災難。當時,負責官員將此事上報文帝曹丕,要求按舊例罷囧免太尉以避災。此時的太尉是老臣賈詡。這賈詡原本是張綉手下的謀士,歸附曹操後,他自知身為降臣難與曹操舊部對比,於是就暗地裡在曹操兒子曹丕身上下功夫。他先是幫曹丕「深自砥礪」爭寵、固寵,謀算曹操身後本身的政治命運。一次曹操就立嗣一事徵詢他的定見,賈詡避而不答。曹操問他為什麼不措辭,他回覆說是在想袁紹和劉表的兒子們因爭立而彼此殘殺的故事。這一說,曹操自然大白這是在勸本身按長幼挨次冊立曹丕為太子。賈詡在老謀深算的曹操的眼皮子底下冒險押了這一寶,暗怕會被多疑的曹操識破,自此便韜光養晦,閉門不出。後來曹操果真立曹丕做了太子,曹丕也知道賈詡於此事甚有功勛。所以,曹丕一上台,就立刻任命賈詡做了太尉。曹丕重用賈詡,不光是因為賈詡對自已有恩,而且還因為賈詡的深謀遠慮對本身穩坐帝位大有用場。而這黃初二年,是曹丕登基稱帝的第二年,政局還未完全不變,當然不能因一個小小的日食就除掉賈詡。所以,曹丕聽完陳述,下詔說:「上天降下災異,是警告皇帝的。皇帝委過於下級官員,這不是聖人的做法。文武官員們,大師小心盡職吧!以後凡有此類警告,毫不歸罪你們。」曹丕這紙「一切責任由我來負」的罪己詔書,不僅保住了謀臣賈詡,而且也為本身買下了寬仁、寵遇功臣的美名。 帝王的所謂「下詔罪己」無非是把政治行為過掉歸罪於己,這裡表示出的有帝王的政治胸懷,也有帝王的個人人格問題。兒女帝王一遇政治困難便做自我攻訐的做法不免顯得過分做作,太缺乏真誠,而承認錯誤、承擔責任在中國早期政治家那裡倒顯得更真實自然、更動聽,也更發生政治效益。古代帝王十大馭人術之三:偷梁換柱古代君臣之間多為彼此依存、彼此操作關係,君為臣做主,臣為君處事。帝王對臣下的褒貶升降,甚至生殺予奪,一般都是顛末當真思忖考慮的,而考慮的尺度無非兩條:一是豪情,一是好處。但細想起來,帝王的豪情是有限的,皇室的好處也不是無邊無際。所以帝王有好處給甲大臣,就不免要虧乙大臣。這此中的道理真有點像兒童做遊戲時說的,好事輪到誰,誰歡快,而壞事則是輪到誰,誰晦氣。但有時環境特殊,屬於非正常的例外,帝王不但願晦氣的臣下卻眼見要晦氣,那麼在可能的環境下,帝王仍要扭轉乾坤,方式之一就是偷梁換柱,嫁禍他人。 北朝十六國時,後趙石虎的太子石宣驕奢淫逸,大造宮殿,役使民工數萬之多,蒼生怨聲載道。禁軍領軍王朗上奏皇帝石虎,但願他能對太子的行為加以阻止,但因此卻獲罪了太子石宣。建武十年,天空中呈現了「熒惑守房」的星象。所謂「熒惑」就是我們此刻所說的火星。火星本呈紅色,熒熒發光,亮度常有變化。以今天我們對天文常識的了解程度,實在不難大白它變化的道理,因為火星繞太陽公轉一周的時間差不多比地球繞太陽一周的時間要長一倍,所以站在地球上看火星運行的軌跡,則有時向前,有時向後。可古人天文常識貧乏,不大白火星光華泛紅,為何行蹤忽東忽西,忽明忽暗,因此稱火星為「熒惑」。所謂「房」就是房宿,是二十八宿之一,它和心宿同被古代星象家稱為「天王布政之宮」。他們以為,朝四暮三的「熒惑」勾留在天王布政的處所,自然是不祥之兆。這個星象一呈現,石宣心想機緣來了。他要藉此次天象除掉王朗,於是就收買負責天文星象工作的太史令趙攬,要趙攬向皇帝石虎進言,就說要想逢凶化吉,必需「以貴臣王姓者當之」。方針是直衝王朗來的,所以當石虎問「這王姓都是誰」時,趙攬脫口而出,說:「王姓大臣中最尊貴的,莫過於王朗了。」要殺王朗,石虎哪裡捨得。石虎分歧意,要趙攬再舉出個次一等的。趙攬無奈,只好再舉個次一等的中書監王波。古代帝王十大馭人術之二:獵人與獵狗皇帝御前臣將多多,區別對待、分級管理和任用是平衡大臣心理、調動各方積極性的有效法子。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在未起事之前,曾經是家鄉沛縣的一個亭長,後來做了丞相的蕭何則原是沛縣主吏掾。劉邦有一次到咸陽服差役,同事們都送給劉邦三個錢,而蕭何卻獨獨送劉邦五個錢,這關係就顯得比別人親近。劉邦起過後,蕭何率整個家族一起投到劉邦麾下,而且還儘力為劉邦出謀獻策、招攬人才。在滅秦和後來的楚漢戰爭中,蕭何固然沒有隨劉邦在戰場上廝殺,但在劉邦被項羽接連擊敗,很多人離劉邦而去的環境下,蕭何一直對峙從吳中招募軍隊,補足供應。戰事晦氣,劉邦曾多次逃亡山東,蕭何卻一直坐守關中撐持劉邦。毫無疑問,蕭何為劉邦博得天下,起到了無可替代的感化。 劉邦平定天下後論功行賞,他認為蕭何功勛最大,就封蕭何為侯,食邑八千戶。為此,一些大臣提出貳言,說:「我們披堅執銳赴湯蹈火,多的打過一百多仗,少的也打過幾十仗,攻打城池,佔領地皮,大大小小都立過戰功。蕭何從沒領過兵打過仗,僅靠舞文弄墨、口發議論,就位居我們之上,這是為什麼?」劉邦聽後問:「你們這些人懂得打獵嗎?」大師說:「知道一些。」劉邦又問,「知道獵狗嗎?」大師回覆:「知道。」 劉邦說:「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而發現野獸指點獵狗追殺野獸的是人。你們這些人只不外是因為能獵取野獸而有功的獵狗。至於蕭何,他倒是既能發現獵物又能指點獵狗的獵人。再有,你們這些人只是獨身一人跟從我,而蕭何可是率全家數十人跟隨我的,你們說他的這些功勛我能忘記嗎?」這一番話,說得諸大臣啞口無言。在劉邦看來,功臣也有三六九等,就像獵人和獵狗一樣,固然都在為獲取獵物奔波,但獵人的感化要弘遠於獵狗。那麼優先考慮,更加重用前者,則是不會有問題的。古代帝王十大馭人術之一:自樹威信帝王掌管天下需要各方面力量的撐持。在這諸多力量中,中央執行機關里的行政長官,出格是那些資深且有能力者,更常常成為帝王要優先考慮的對象。既要調動他們的忠誠心和積極性,又予以適當限制和合理控制,這是再抱負不外的。因為沒有這些人的工作,帝王將一事無成。如果使用不妥、控制不嚴,帝王也會大權旁落。究竟如何馭臣,這此中不僅多有花腔,而且也頗具難度。 1.自樹威信 做了皇帝的人並不必然是最有威信的人,而一旦身為國主,樹立威信又是絕對必要的。好比秦始皇在統一天下、位至至尊以後曾經多次到全國各地巡遊,每到一地,他都要刻石立碑,碑文寫的無非是他身為皇帝的功勛和辛苦。這樣一而再、再而三,不厭其煩地自我標榜,其目的無非是要成立本身的威信,在百官和蒼生中確立本身分歧於他之外任何人的特殊地位,秦始皇的這一舉動,在其把握臣下方面確實起到了預期的感化。 滅秦建漢的漢高祖劉邦也深知自樹威信的重要性,有兩件事很能說明他對這一問題的敏感和自覺。其一,劉邦在平定天下以後,有一次在洛陽南宮擺酒設宴,問群臣項羽之所以掉天下、本身之所以得天下的原因,群臣各有所答,但都不中肯綮。劉國本身總結說:「在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方面,我比不上張良;在管理國家行政事務、安撫蒼生、給前方兵士供給足夠給養方面,我比不上蕭何;而在率領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取方面,我更比不上韓信。張良、蕭何、韓信三人,都是傑出的人,我能任用他們,這是我獲得天下的重要原因。」劉邦這番話既直言不諱,又入情入理。你與其說他是在會商漢得天下的原因,不如說是為了自樹個人威信。出格是他巧妙地運用欲揚先抑法,先謙虛地稱讚張、何、韓三人,然後話鋒一轉,那意思是說,他們三個「人傑」都願意為我所用,那麼我的高人一籌不是不言自明的嗎? 另一件事是,劉邦在得了天下以後,大臣們成天大吃大喝,這些人大多缺乏文化教養,完全不懂禮儀,喝醉酒就吵吵嚷嚷,甚至舞刀動槍,這使劉邦很不歡快。這時有個精明的儒生名叫叔孫通的看出了劉邦的心事,就建議劉邦制定禮儀。劉邦固然是個粗人出身,但他頓時意識到了叔孫通建議的價值,於是當即呼籲叔孫通儘快去做。叔孫通遵照劉邦的旨意,找來三十多個懂禮儀的儒生沒日沒夜地抓緊排練。一個多月以後,儒生就演練成熟,正好這時大漢定都長安,劉邦就把叔孫通排練的這套禮儀原原本當地運用在大臣們身上。群臣照禮儀進殿陸續接受劉邦的召見,按官階凹凸依次向劉邦行叩拜之禮。進見的大臣都俯首低眉,恭順備至,整個召見過程井然有序。自此以後,劉邦端坐於上,群臣用禮儀進宮接受召見,就自然成為一種端方。借禮儀軌製成立個人尊嚴、提高個人威信,這是劉邦有意而為的。所以,當劉邦目的達到以後竟喜不自禁地說:「我此刻才算真正體會到當皇帝的尊貴了。」
推薦閱讀:

「影單」香港十大經典黑幫電影
最新數據!日本十大富豪財富被中國十大富豪甩得太遠
香港美食推薦——最值得去的香港十大美食老字號【內附超值香港線路】
十大常見襯衫領型介紹[圖解]
2013園林景觀設計十大熱門案例

TAG:古代 | 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