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語言程序學(Neuro-LinguisticProgramming)主講導師——呂波課程設計及講授導師:呂波內容項目第一天主題:NLP與人生目標、BVR一,前言:1.NLP是什麼?2.NLP的歷史簡介3.NLP對人類的幫助二.NLP的基本精神:十二條前提假設1.十二條前提假設的運用三.信念系統—概念方面1.什麼是【信念】?2.什麼是【價值】?3.什麼是【規條】?4.信念、價值、規條之間的關係5.信念的種類6.找出目標里的限制性信念7.鬆動信念的方法四.信念系統——技巧方面1.破框法2.意義換框法3.信念種入法五.建立目標與實現目標的技巧1.達到目標的五個因素2.有效目標的七個必須因素3.目標確定法4.運用腦里的時間線機制去達到目標:時間線實現目標法五.練習一:信念種入法練習二:價值排序法第二天主題:內感官與改變經驗元素一.內感官類型識別1.外感官與內感官2.觀察眼球轉動而測知慣用的內感官3.從所用文字而測知慣用的內感官(用字類型)4.從行為模式而測知慣用的內感官(類型特徵)5.你是什麼類型的二.內感官類型特徵與配合1.與慣用內視覺的人配合2.與慣用內感覺的人配合3.與慣用內聽覺的人配合三.內感官能力提升法四.經驗元素1.經驗元素是什麼?2.三個內感官的經驗元素五.心錨-點石成金.1.什麼是心錨?2.視覺心錨3.聽覺心錨3.感覺心錨4.如何設置心錨?六.練習1.心錨的練習練習2.借力法練習3.改變經驗元素第三天主題:情緒管理與檢定語言一.情緒概念方面1.【情緒】與【情緒智能】的定義2.用新的角度去看情緒對人的作用3.情緒的真正來源4.對情緒的錯誤概念5.情緒管理的各種方法與模式6.【鐘擺效應】7.負面情緒的正麵價值和意義二.技巧方面1.快速消除負面情緒的技巧—逐步抽離法2.ABC法則3.一分為二法4.壓力是什麼?5.消除壓力三.檢定語言模式1.檢定語言模式的背景2.運用時該注意的事項3.檢定語言模式的分類表4.扭曲類語式5.歸納類語式6.刪減類語式四.溝通—概念方面1.溝通的八點啟示2.溝通效果的來源3.身份定位對溝通效果的影響五.溝通—技巧方面1.上堆下切平行2.先跟後帶—如何肯定他人?3.聲調及身體語言六.練習:1.一分為二法練習2.舞出未來練習第四天主題:理解層次與系統一.【系統】和【三贏】1.什麼是【系統】?2.什麼是【系統性】?3.整體平衡4.從個人角度看NLP的系統性5.【三贏】的概念二.【系統】成員之間的關係1.【系統】成員之間的相互影響及情緒關係2.【系統】成員關係的決定因素3.共同的信念、共同價值4.【我】加【你】不一定構成【我們】三.大腦處理事情的邏輯分層1.什麼是【理解層次】?2.理解層次與成功人生的關係3.深層需要四.家庭系統與父母的連結1.三大隱藏動力a.平衡b.秩序c.完整2.接受父母五.練習1.感知位置平行法練習2。理解層次貫穿法練習3.接受父母一.前言1.什麼是NLP?NLP建立在這樣一種可操作的基礎上:人類的一切行為是一種結構,這種結構是可以被模仿的、學習的、傳授的和重新改變的,學習NLP就是學習、使用並感知這些技巧。NLP的學習者深刻的了解人類的生活及生命品質取決於我們的自我及外在的溝通能力與影響力。NLP的學習者應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險精神,並且擁有強烈的學習慾望,注重人與人間的溝通。NLP的學習者知道任何人的行為都可以透過神經系統的運作及掌控,來加以調整與改進。NLP是對人類主觀經驗的研究(NLPisthestudyofsubjectiveexperience)我們如何創出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內心世界?我們怎樣選擇傳入腦里的信息,怎樣認知這些信息,怎樣儲存這些信息,怎樣把這些信息與其它在儲存中的信息融合,和怎樣運用它們?NLP研究這些問題,因此,NLP是研究人的大腦如何運作,和如何提升它的運作效率的學問。NLP的中心學問之一是「模仿」(Modelling)–NLP在不同的行業中模仿卓越的人士﹕健康、運動、溝通、教與學、工商企業領袖和很多行業,包括心理治療等,把他們的卓越化為一些別人跟著做也可以獲得同樣卓越效果的學問。我們的身邊就有很多成功快樂的人,了解他們的身心活動模式,我們便能夠學習到他們已經掌握的方法,因而也變得成功快樂。其實我們每一個人每天很多事做得非常成功。我們也可以模仿本人成功的身心經驗而使到自己有更多的成功快樂。例如我們都曾經有過開心或放鬆的經驗,如果我們能夠認識在那些良好經驗里我們的身心狀態,和認識達到那些狀態的身心程序,那麼什麼時候我們感到不開心或者緊張,我們都會更容易使自己改變了。NLP為每一個接觸它的人提供一些實際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去更加經常地達到自己能力的頂峰,無論在個人發展,事業工作,家庭生活,或者與人相處上都有顯著的提升。NLP技巧效果的來源是改變腦神經網路(Changingtheneuralnetworks)有些人在一次事故之中產生了使自己很辛苦的情緒,例如車禍中的傷者對汽車的恐懼,被遺棄的男女對異性的憎恨等。用NLP的角度看這些事,當事人的大腦是在一次經驗里製造出這份情緒,應該可以在另一次經驗中化解這份情緒。NLP的方法是找出這個人的大腦如何儲存帶有正面情緒的經驗,然後引導這些人把事故經驗儲存在他們大腦的模式改變了。有了不同的神經元網路儲存同一個事故經驗,腦中的「自動選擇更佳機制」會在以後的回憶中啟動使他們更舒服的網路。所有這類的負面情緒,來源都是潛意識中的保護機制,使到當事人在類似的情況再度出現時,懂得保護自己。當然,往往這個機制使當事人不能過正常的生活,保護變成妨礙。同時,每次經驗,都有其價值和意義,能使當事人成長得更好。NLP的技巧把這樣的一次經驗分開來處理,事故帶來的價值意義可以永遠保留幫助未來活得更好、保護機制繼續維持同樣的照顧、事情的記憶完全清晰、而事故帶來的負面情緒則消除。NLP對人生的多個方面都能帶來正面影響(Positiveeffectonlife』smanyaspects)NLP發展出很多非常實用有效的思想和行為技巧,我從「大腦如何運作」這方面研究這些技巧怎樣產生效果,繼而發展了更多的技巧。所有這些技巧,都能使人生活得更輕鬆滿足、成功快樂。NLP的技巧配合大腦運作的模式去選擇思想、說話和行為,因而幫助一個人本身的提升,和對他身邊的人作出更正面的影響。例如:在處理事情方面,我們如何能把腦中紛雜的數據更有效地歸納,因而認識事情的根源和解決的方向。(請參考「理解層次」部份。)在推動激勵方面,一個人內里的推動機器是怎樣的一回事,如何使到自己更積極。(請參考「信念系統」部份。)在溝通和人際關係方面,每一個人獨特的思考模式如何能在外錶快速了解,怎樣能夠有效地與他/她配合。(請參考「內感官」部份。)另外,在溝通的過程中,一個人怎樣的說話、聲調和身體語言最能使到對方接受自己?(請參考「溝通技巧」部份。)在語言運用方面,一個人困擾的來源如何從他的說話中得知,和怎樣助他擺脫困擾。(請參考「檢定語言模式」部份。)怎樣選定一個有意義的目標,怎樣能使內心更有效地去支持和完成這個目標。(請參考「目標確定法」和有關的部份。)由此可見,NLP為每一個接觸它的人提供一些實際可行而且有效的方法去更加經常地達到自己能力的頂峰,無論在個人發展,事業工作,或者與人相處上都能有顯著的提升。NLP三字母代表的意思NLP包括的三個英文字有以下的意思:N=Neuro(譯為「腦神經」,意譯為「身心」)指的是–我們的頭腦負責思想、身體負責執行。頭腦和身體由腦神經系統連結在一起。我們的腦神經系統控制我們的感覺器官和功能系統去維持與世界的聯繫。L=Linguistic(語法)指的是–我們頭腦與身體之間的聯繫機制所用的語言模式和語言法則。我們運用語言與別人作出相互影響,經由姿勢、手勢、行為和習慣等無聲語言顯示我們的思考模式、信念及內心種種狀態。P=Programming(程序-或程序)指的是–借用計算機科學的字「程序」去指出我們的意念、感覺和行為只不過是習慣性的模式,可以經由提升我們「思想」的軟體而得以改善。憑改變我們思想和行為的習慣性模式,我們便能生活里的行動中取得更滿意的效果。故此,NLP是研究我們的腦如何工作的學問。憑著知道腦如何工作,我們可以配合和提升它,因而使到人生更成功快樂。也因此,我把NLP譯為「身心語法程序學」。美國科羅拉多州政府給NLP的定義:美國科羅拉多州州政府給NLP以下的定義:「關於人類行為與溝通程序的一套詳細可行的模式。雖然它本身並非一套心理治療法,NLP的重要法則可以被運用於了解人類經驗和行為,和使之有所改變。NLP曾被運用於治療方面,結果是一套效果強大、快速和含蓄的技巧,能夠在人類的行為和能力方面做成廣泛和長久的改變。NLP專註於修正和重新設計思想模式,以求更大的靈活和能力。」2.NLP的歷史簡介NLP兩位創始人:理查德·班德勒(RichardBandler)和約翰·格林德(JohnGrinder)家庭治療大師:弗吉尼亞·薩特爾完形療法大師:弗里茲·佩爾斯催眠大師:米爾頓·埃里克森溝通大師:葛瑞利·貝特生NLP已被公認為有效提升個人和公司競爭力的最重要學問之一。至今,美國《財富》雜誌排名世界500強企業中,已有60%的企業引入了NLP培訓,並取得了顯著效益。3。NLP對人的幫助NLP讓我們看到更多事情真實的一面。傳統的教育與成長過程的環境因素,讓我們容易眼看耳聽表面的東西。有些時候,我們甚至是只看到只聽到我們自己認為是怎麼樣的一些破碎材料。這樣使我們內向方面與自己的真實感覺疏離,不知道內心的需要;外向方面與環境和身邊的人不能和諧相處、不能相互提升。這樣,我們活得很辛苦。NLP能夠幫助我們擺脫這個困境,能夠活得輕鬆滿足、成功快樂。很多人決定參加NLP課程的起因是看到NLP技巧的快速有效而被吸引過來。NLP的技巧的確快速而有效,但是,如果只因此而滿足便太可惜了。更高的層次是心態的改變,有技巧而沒有良好的心態支持,輕微的就是效果不能持續,嚴重的就是用技巧去操控、甚至傷害別人。所以,我非常強調技巧的提升必須同步跟隨心態的調整。而當一個人運用NLP做思想工作和行動非常熟練的時候,他會發覺所有的技巧已經不存在,因為他的每一個思想、每一個行為,都非常符合NLP的對神,因此已經是NLP技巧-他自創的技巧,同時非常有效果。到了這個時候,NLP已經變成一種態度-對生活、對人生、對跟每一個人、一件事或物的關係的有效態度了。不同的導師、不同的課程,提供不同的價值給學員。我的NLP執行師文憑課程沒有追隨外國同名課程的內容,包括我自己學習過的執行師文憑課程,而是按以下的目的而設計的:-中國社會的需要、國人的需要;-以心態提升為主、以技巧提升為輔;-易明白易學易使用。二.NLP的基本精神:十二條前題假設NLP的理論及技巧建築在一些前題假設上。學員無需絕對接受這些前題假設,只要暫時假定它們成立-世界的人事物就是這樣的,並且以這個假定的態度去處理須面對的情況,然後用這樣產生的效果去讓自己決定下次應否再次用同樣的假定態度。NLP不是追求「真理」或「真相」的學問。NLP追求效果-在三贏基礎上(我好、你好、世界好)的效果。NLP也不相信絕對,它不是拒絕或者否定「絕對」存在,而是不會花時間去尋找或者證明「絕對」是否存在。NLP有一句名言:「沒有事情是絕對的,包括這一句說話。」「絕對」是把焦點放在超越這一次(當下的情況),是把焦點放在每一次、很多次上面。這樣,我們便忘記了我們是在這一次、當下的情況里感到需要處理,而不是任何的其它一次。處理當下的情況,才是我們需要專註關心的事。當我們把焦點放在任何其它東西上,我們便無法活在當下了。香港NLP之父徐志忠先生說:「前題假設是NLP的免疫系統」。什麼思想或行為,你用12條前題假設過濾一次,便不會產生多大問題,也便已經是非常「NLP」的了。每一家NLP學府都有它自己選擇的一些前題假設。我彙集了好一些,挑選了對生活最有幫助的12條:1 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Notwopersonsarethesame.2 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Onepersoncannotchangeanotherperson.3 有效用比有道理更重要Usefulnessismoreimportant.4 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Themapisnotterritory.5 溝通的意義決定於對方的回應Themeaningofcommunicationistheresponseonegets.6 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Repeatingthesamebehaviorwillrepeatthesameresult.7 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Thereareatleastthreesolutionstoeverysituation.8 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Everyonechoosesthebestbehavioratthemoment.9 每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Everyonealreadypossessesalltheresourcesneeded.10 在任何一個系統里,最靈活的部份便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份Inanysystem,themostflexiblepersonhasthecontrol.11 沒有挫敗,只有回應訊息Thereisnofailure,onlyfeedback.12 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Intentionsandemotionsareneverwrong,onlythebehaviorhasnotbeeneffective.以下是比較詳細的解說和啟導。1.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1.1 沒有兩個人的人生經驗會完全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會是一樣。1.2 因此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夠絕對一致。1.3 因此沒有兩個人對同一件事的反應會是一樣。1.4 因此沒有兩個人的態度和行為模式會完全一樣。1.5 因此發生在一個人身上的事,不能假定發生在另一個人身上也會有一樣的結果。1.6因此一個人會做的事,不一定另一個人會做。1.6 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建造了這個世界的奇妙可貴。1.7 尊重別人的不同之處,別人才會尊重自己獨特的地方。1.8 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系統都是在不斷演變中,所以沒有一個人在兩分鐘是一樣的。1.9 兩個人之間無須信念、價值觀和規條一樣,都能夠有良好溝通或者良好關係。1.10 給別人空間也就是尊重別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這樣才能有良好的溝通和關係。1.11 同樣地,自己與別人的看法不同,也是正常的事。1.12 當尊重別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的同時,我們也有權利要求別人尊重自己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2.一個人不能控制另外一個人2.1 一個人不能改變另外一個人,一個人只能改變自己。2.2 每個人的信念、價值觀、規條系統只對本人有效,不應強迫別人接受。2.3 改變自己,別人才會有可能改變。2.4 一個人不能推動另外一個人。每個人都只可以自己推動自己。2.5 找出對方的價值觀,創造、增大或轉移對方在乎的價值,對方便會產生推動自己的行為。2.6 一個人因此不能「教導」另外一個人。一個人只能引導另一個人去學習。2.7 因此一個人不能希望另外一個人放棄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而去接受另外的一套。2.8 好的動機只給一個人去做某一件事的原因,但是不能給他控制別人,或使事情恰如他所願發生的權利。2.9 不強逼別人跟隨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別人便不會抗拒。2.10 同樣地,我們只能自己推動自己。3.有效果比有道理更重要3.1 光強調做法正確或者有道理而不顧是否沒有效果,是在自欺欺人。3.2 在三贏(我好、你好、世界好)的原則基礎上追求效果,比堅持甚麼是對的更有意義。3.3 說道理往往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上;注重效果則容易把注意力放在未來。3.4 效果是定下計劃的意義基礎,亦是所有行動的指針。3.5 因為沒有兩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是一樣,所以,沒有兩個人的「道理」是一樣的。3.6 故此,堅持道理,只不過是堅持一套不能放在另一個人身上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3.7 真正推動一個人的力量是在感性的一邊,要有效果就要加上了理性方面的認同才會出現。故此,有效果需要一個人的理性和感性上的共鳴。3.8 沒有效果的道理,是背棄了信念和價值的規條,需要加以檢討。3.9 有效和有道理往往可以並存,但必先從相信有這個可能的信念開始。3.10 只追求有道理但無效果的人生,難以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4.只有由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4.1 每個人運用自己的感覺器官把資料攝入腦里,因為不能,亦不需要把所有資料捕捉,所以感官運用總是主觀地有選擇性的,。4.2 攝入的資料經由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過濾而決定其意義,亦因此能儲留在腦中。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是主觀地形成的,故此,過濾出來的意義也是主觀的。4.3我們每一個人的世界,都是用上述的方式一點一滴地塑造出來亦 因此是主觀的。我們只能用這個方式建立對這個世界的認知,沒有其它的方法。4.4因此沒有絕對的真實,只有主觀的真實,或者相對的真實。4.5因此每個人的世界是在他的腦里。我們是憑腦里對世界的認知去 處理每一件事。4.6 因此,改變一個人腦里的世界,這個人對這個世界中事物的態度 便會改變。4.7 因此,每個人都是用自製的地圖在這個世界裡生活。4.8 改變主觀經驗在腦里的結構模式,便會改變事情對我們的影響,和我們對事情的感受。4.9 因此,我們無須改變外面的世界(我們無法知道它是怎樣的),只須改變我們自己(腦里的世界),我們的人生便有所改變。4.10 事情從來都不會給我們壓力,壓力是來自我們對事情的判斷和反應。4.11 情緒也從來不是來自某人的言行,或環境里出現的轉變,而是來自我們對這些的態度,亦即是我們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5.溝通的意義決定於對方的回應5.1 溝通沒有對與錯,只有「有效果」或者「沒有效果」之分。5.2 自己說得多「對」沒有意義,對方收到你想表達的訊息才是溝通的意義。5.3 因此自己說甚麼不重要,對方聽到甚麼才是重要。5.4 話有很多個方法說出來,使聽者完全收到講者意圖傳達的訊息,便是正確的方法。5.5 溝通的效果,來自聲調和身體語言的比文字更大。5.6 在潛意識層面的溝通訊息的發出與接收比意識層面的大得多。5.7 沒有兩個人對同樣的訊息有完全同樣的反應。5.8 說話的效果由講者控制,但是由聽者決定。5.9 改變說的方法,才有機會改變聽的效果5.10 溝通成功的先決條件是和諧氣氛。5.11 聽者的抗拒是對講者不夠靈活的指控。6.重複舊的做法,只會得到舊的結果6.1 做法有不同,結果才會有不同。6.2 如果你做的事沒有效果,改變你的做法。任何新的做法,都比舊的多一分成功機會。6.3希望明天比昨天更好,必須用與昨天不同的做法。6.4改變自己,別人才有可能改變。6.5世界上本來便是每樣事物都在不停地改變中,不肯改變的便感到壓力越來越大、終於面臨淘汰或失敗的威脅。6.6因此只有不斷的改變做法,才能與其它事物保持理想的關係。6.7「做法」是規條,目的是取得效果,把焦點放在取得效果,就是靈活地不斷修正做法。6.8改變是所有進步的起點。6.9有些時候,必須把全部舊的想法放下,才能看到突破的可能性。6.10過份專註於問題本身,便會看不到就在周邊的眾多機會,。7.凡事必有至少三個解決方法7.1陷入困境的人,就是對事情只有一個做法,因為別無選擇。7.2對事情有兩個做法的人也陷困境,因為他給自己製造了左右兩難,進退維谷的局面。7.3有了第三個做法的人,很快便能找到第四、五,甚至更多的做法。7.4 有越多的做法,就是有越多的選擇;有選擇就是有能力。所以,有選擇總比沒有選擇好。7.5 至今不成功,只是說至今用過的方法都得不到想要的效果。7.6沒有辦法,只是說已知的辦法都行不通。7.7世界上尚有很多我們過去沒有想過,或者尚未認識的方法。7.8隻有相信尚有未知的有效方法,才會有機會找到它和使事情改變。7.9不論甚麼事情,我們總有選擇的權利,而且不只一個。7.10「沒有辦法」使事情划上句號,「總有辦法」則使事情有突破的可能。7.11「沒有辦法」對你既然沒有好處,應停止想它;「總有辦法」對你有好處,應堅持這樣想。7.12為何不使自己成為第一個找出辦法的人﹖8.每一個人都選擇給自己最佳利益的行為8.1每一個人做任何事都是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一些需要。8.2每一個人的行為,對他的潛意識來說,都是當時環境里最符合自己利益的做法。8.3因此,每個行為的背後,都必定有正面的動機8.4了解和接受其正面動機,才容易引導一個人改變他的行為。8.5動機不會錯,只是行為不能達到效果。(滿足背後正面動機的效果)8.6接受一個人的動機,這個人便會覺得我們接受他。8.7動機往往是在潛意識的層面,不容易意識地說出來。8.8找出行為背後的動機,最易的方法是問希望經由該行為得到的價值是什麼。8.9任何行為在某些環境中都會有其效用。8.10因此,沒有不對的行為,只有在當時環境中沒有效果的行為。9.每人都已經具備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資源9.1每一個人都有過成功快樂的經驗,也即是說已有使自己成功快樂的能力。9.2人類只用了大腦能力的極少部份,提升大腦的運用效率,很多新的突破便會出現。9.3現在已有大量運用大腦能力的技巧發展出來,人類比以前更容易把大腦效率提升。9.4每一個人都可以憑改變思想去改變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因而改變自己的人生。9.5每天里遇到的事物,都有能給我們成功快樂的因素,取捨全由個人決定。9.6所有事情或經驗裡面,正面和負面的意義同時存在,這事情或經驗是我們的絆腳石抑或踏腳石,由自己決定。9.7成功快樂的人所擁有的思想和行為能力,都是經過一個過程而培養出來的。在開始的時候,他們與其它人所具備的條件一樣。9.8有能力替自己製造出困擾的人,也有能力替自己消除困擾。9.9情緒、壓力、困擾都不是源自外界的人事物,而是由自己內里的信念、價值觀和規條產生出來的。9.10自己不信有能力或有可能,是使自己得不到渴求的成功快樂的最有效的保證。10.在任何一個系統里,最靈活的部份便是最能影響大局的部份10.1靈活便是有一個以上的選擇;選擇便是能力。因此最靈活的人便是最有能力的人。10.2靈活來自減少行使自己的一套信念、價值觀和規條,而多憑觀察而運用環境所提供的其它條件。10.3靈活就是適應、就是接受。10.4靈活是使事情更快有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亦是人生成功快樂的重要因素。10.5靈活亦是自信的表現。自信越不足,堅持某個模式的態度會越強硬。10.6容許不同的意見和可能性,便是靈活。10.7在一個群體中,固執使人們緊張,靈活使人們放鬆。10.8靈活不代表放棄自己的立場,而是容許自己找出三贏的可能性。10.9在溝通中,明白不代表接受、接受不代表投降(放棄立場)。10.10「流水」是學習靈活的最好老師。10.11靈活是用自己的步伐去作出改變;而固執則是在被逼的情況下作出改變。11.沒有挫敗,只有回應訊息11.1 「挫敗」只是指出過去的做法得不到期望的效果,是給我們需要改變的訊號。11.2「挫敗」只是在事情划上句號時才能用上,欲想事情解決,即是事情仍會繼續下去,這二字便不適用。11.3「挫敗」是把焦點放在過去的事情上;「怎樣改變做法」是把焦點放在未來。11.4挫敗是過去的經驗;而經驗是讓我們提升的踏腳石,因為經驗是能力的基礎,而能力是自信的基礎。11.5每次「挫敗」,都只不過是學習過程里修正行動的其中一步。11.6 人生里所有的學習,都是經由不斷地修正而達致完善。11.7想要成功,首先要相信有成功的可能。11.8把每次的「挫敗」帶來的教訓掌握了,每次便都變成了學習。11.9自信不足的人,潛意識總是在找「不用幹下去」或者「我就是不成」的借口,「挫敗」二字便很容易冒出來。11.10不願意接受有「挫敗」的可能,便沒有資格享有「成功」的機會。12.動機和情緒總不會錯,只是行為沒有效果而已12.1 動機在潛意識裡,總是正面的。潛意識從來都不會有傷害自己的動機,只是誤會地以為某行為可以滿足某些需要,而又不知有其它做法的可能。12.2情緒總是給我們一份推動力。情緒是讓我們在事情中學習。學到了,情緒便會消失。沒有學到,同樣的事情還會再來。12.3 我們可以接受一個人的動機和情緒,同時不接受他的行為。12.4 接受動機和情緒,便是接受那個人。那個人也會感覺出你對他的接受,因而更肯讓你去引導他作出改變。12.5 任何一次行為不等於一個人。12.6行為不能接受,是因為沒有效果;找出更好的做法,把這當作兩人的共同目標,便能使兩人有更好的溝通和關係。12.7找出更好做法的方法之一是追查動機背後的價值觀十二條前題假設的運用NLP的12條前題假設,是一套很好的信念檢查工具。「前題假設」的意思是:無須把這12條說話當作堅決不移的真理,而是當你有需要時,假設世界的事物就是這樣的。用這個假設去設計你的下一步說話或行為,讓效果告訴自己這個假設有沒有幫助。下次同樣的情況出現,便又再用同樣的假設。因為NLP並不在乎找出真理是怎樣的,而只在乎在三贏的基礎上怎樣會有效果。而這十二條前題假設,既充份地符合了三贏的概念,又同時顯示每一個人的巨大力量和控制自己世界的權利。它們更讓你直接看到一些更有效地修正思想行為的方向。大部份人的困擾,本來就是來自以下的問題:1/思想言行沒有注意三贏、2/沒有發揮自己的能力、和3/堅持一些沒有效果的思想或行為。所以,引導他懷著問題去看一遍十二條前題假設,檢討一下那些前題假設對他的問題有啟發,往往便能使他醒悟。4.7詢問對方價值觀的方法一個人對某一件事的價值觀,即是希望該件事給他的各項價值,需要按大小輕重作出排列的,但是他的意識和潛意識,常常有不一樣的排列。意識的價值觀,可以因為環境因素、受到其它人的影響、或者自我思考而修正;而潛意識的價值觀,受到內心深層的一些因素的操控(包括系統層次、身份層次和一些重大的信念),往往會與意識的排列不同。意識與潛意識的價值排列差異越大,這個人的內心予盾和無力感會越大。「價值定位法」幫助一個人找出潛意識裡的價值排列,這裡分享的是如何憑詢問找出受導者對某一件事的價值觀。(1)以「找工作」為例,首先,用這樣的文字說出每一個詢問問題:「一份理想的工作…。」因為詢問的目的是找出受導者的主觀價值,符合他的主觀價值的,就是他認為是理想的了。(2)四個詢問方法最能得到理想的答案:「什麼最重要?」「能夠帶給你些什麼」「憑它、你可以得到些什麼?」「你最在乎的是什麼?」四個詢問方法的完整句子會是:「在一份理想的工作中,什麼最重要?」「一份理想的工作能夠帶給你些什麼?」「憑著一份理想的工作,你可以得到些什麼?」「在一份理想的工作里,你最在乎的是什麼?」這四個問法就像是一間木屋的四邊窗子,每一個窗子都能讓人看到裡面的東西,但是不是全部,而四個窗子看到的東西會有不同。如果一個人對某一個詢問方法不大清晰,回答有困難,可以改用下一個詢問方法。也可以在這個人回答後問他:「還有呢?」使受導者說出更多的價值。(3)如果這個人的回答是一些感覺的字,例如快樂、開心、成功感、滿足感等,輔導者必須問他:「有什麼情況出現,你便會有這份(感覺的字)?」(4)這個人最先說出的,並不一定就是對他最重要的價值。應該用上述的詢問方式,找出4、5個價值寫下,讓這個人看著它們,然後說出那個最重要,如此寫出排列次序。4.8價值定位法一個人做或不做任何事,都是由他的價值觀所控制,一個人很容易認識到自己意識層面對某事的價值排位,較難的是了解本人潛意識層面的價值排列。所以,找出潛意識的價值排位,他便能認識到內心的推動力,再加上對某些價值做創造、增大、轉移的工作,他便可以使本人的意識和潛意識更為和諧合拍了。「價值定位法」能夠幫助一個人了解潛意識的價值排列。知道了內心對事情的看法,他便可以理性地調節行為去滿足意識和潛意識兩方面的需要了。「價值定位」可以由另一個人協助之下做出,也可以憑練習訓練自己做出。下面指示是由朋友為一個人做。朋友先憑詢問這個人找出4-6個對有關事情(假設是工作)的價值,把它們寫下後,叫這個人按重要性排列次序,選最重要的三個做「價值定位法」(假設為A、B或C)。下列的過程中,朋友必須引導這個人用感覺(很多人會說是用「直覺」)而不是理性分析去做選擇。用感覺做選擇的表現是:這個人兩眼凝望著輔導者的兩個手掌,快速地在上面掃射三兩次,然後象是衝口而出地說「這份」,同時用眼神或手指點明他的選擇。如果這個人用理性分析,他的眼睛會顯示出內心在思考的訊號,口中或者念念有詞,表現出躊躇不決,會用更多的時間做決定。朋友面對這個人坐,伸出雙手手掌給這個人看著,告訴這個人:「想像這裡有兩份工作,它們其它的條件都同樣的好,差別只有一點點:(朋友稍微抬高左手手掌)這份工作的A價值很足夠,但B價值卻少了一點;(朋友稍微抬高右手手掌)這份工作的B價值很足夠,但A價值卻差了一點。憑感覺,你選擇那一份?」假設來訪者憑感覺選擇了A價值高的一份。朋友把雙手放下再抬起,對這個人說:「現在又有兩份工作讓你選擇,它們其它的條件都同樣的好,差別只有一點點:(朋友稍微抬高左手手掌)這份工作的A價值很足夠,但C價值卻少了一點;(朋友稍微抬高右手手掌)這份工作的C價值很足夠,但A價值卻差了一點。憑感覺,你選擇那一份?」現在,假設這個人還是選擇A,朋友需要再做一次上述的程序,讓這個人在B與C之間再做一次選擇來找出那個價值是第二排位。三次的比較選擇中,這個人選中兩次的就是他潛意識裡價值觀的最重要價值,選中一次的就是次要的價值。現在,可以把這個結果與開始時這個人寫下的排列次序(意識里的價值排位)作出比較,差距越大,內心的予盾衝突越大。以下是針對測試結果的一些指示:1.如果意識與潛意識的價值定位一致或十分接近,這個人對目前的工作是滿意的,短期內不會想有改變。2.若比較選擇的結果A、B、C各一次,那是顯示這個人對本人追求的價值本身的認識未夠清晰,朋友可以用說話引導這個人的潛意識去做一次清晰化掃描,把每一個價值的定義做檢定工作,例如「被肯定」:「被什麼人肯定?上級、同事、下屬、顧客、或者某一些你特別在乎的人?」「次數多頻密?每天一次、一周一次?」「用怎樣的方式?口頭上、書面、單獨相對時、在其它員工面前?」3.在做比較選擇的過程中,若其中一個價值是收入或工資,這個人往往會問「少了多少?」最佳的回答是「約10%」。在一般情況里,這個減少數字有足夠的影響力,但未至不能負擔。潛意識不能處理兩項以上的選擇(那是意識理性那邊的工作),所以每次給它兩項價值的比較,它會很快讓我們知道內心什麼才是更重要。這個簡單的技巧曾經幫助了很多人解決很困擾的情況。三.建立目標與實現目標的技巧1.達到成功人生的五個因素:想要人生成功,經常感到真正的成功快樂,需要不斷地選擇和達到新的目標,而達到每一個目標,需要具備五項因素:一個良好的目標清楚了解自己現況驅除一些障礙添加一些能力和資源划出一條從現況去到目標的途徑用圖形表現出來就是:
定出正確目標是很重要的一步。不少人幾經辛苦,在成功後才察覺到目標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有些人更因為目標定得不正確而終其一生在忙碌、辛苦,這都是十分可惜的。2.有效的目標必須具備七項元素用正面詞語組成符合整體平衡清楚明確可以量度自力可成成功時有足夠的滿足感有時間限期3.審合確定目標的八個方面一個按照上面七項元素定立的目標,須經過下面八條問題的考驗,才能被確定是適當、良好、可行的目標:1).你想要什麼?(答案必須含有以上七項元素)2).這(目標)能夠為你做到什麼?3).當你達到那理想的結果時,你會憑甚麼知道?4).何時、何地及與何人你想得那結果?5).那結果會怎樣影響你人生的其它方面?6).為什麼在今天之前你未能達到那個結果?7).你需要那些資源和能力?8).你計劃怎樣去做?4.運用腦里的時間線機制去達到目標:時間線實現目標法引導受導者在地上指出「未來」的方向,站立點就是「現在」,另一方就是「過去」。注意在所有的時候,受導者行走時都應面向著未來。引導受導者在未來方向線上定出目標達到的時刻。受導者站在「現在」點上,思想一下達到目標所需的資源、存在的困難、前面會出現的挑戰、和準備運用的策略。當準備好時,便開始步入未來,引導者在旁說出時間的變化。受導者在腦中思想在當時可能出現的障礙,和對策,只有當解決了才能繼續前進。目標確定法請把目標寫下:這目標具備以下七個因素嗎:1.用正面詞語組成 ¨2.符合整體平衡 ¨3.清楚明確 ¨4.可以量度 ¨5.自力可成 ¨6.成功時有足夠的滿足感 ¨7.有時間限期 ¨八個問題:1. 你想要什麼?2. 這(目標)能夠為你做到什麼?3. 當你達到那理想的結果時,你會憑甚麼知道?4. 何時、何地及與何人你想得那結果?5. 那結果會怎樣影響你人生的其它方面?6. 為什麼在今天之前你未能達到那個結果?7. 你需要那些資源和能力?8. 你計劃怎樣去做?練習:價值排序兩個人一組,把你認為重要的十項事情按先後的順序出來,然後找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件事,分別按先後的順序寫在三張紙上,,然後閉上眼睛,把你所選的三件事,分別放在你的左右手上,看哪個更重些。在把你寫的三張紙分別放在你的前方不同的位置。。然後睜開眼睛看看,和你以前想的有什麼不同。。四.信念系統什麼是「信念系統」?一個人面對世界種種事物的處理態度,所依據的是他的信念系統。因此,可以說維持這個人在這個世界生活下去的模式就是他的信念系統,而這個信念系統的效率便決定了這個人的人生是否成功和快樂了。信念系統(BeliefsSystem)其實可以分開為信念(Beliefs),價值(Values)和規條(Rules)。1什麼是「信念」?信念就是「事情應該是怎樣的」或者「事情就是這樣的」的主觀判斷,是我們認為維持世界運作下去的法則(注意這是來自說話者腦里認知的世界,也即是主觀的法則),是解釋和支持行動或沒有行動、解釋和支持變化或沒有變化的理由,是對於這個世界各種關係的主觀邏輯定律。對很多人來說,信念也就等如真理—事情本來就應該是這樣的。所以,對信念的擁有者來說(更準確地說是對這個人內心的運作系統來說),信念是絕對的。這點也就是很多人的迷惘和困擾的來源。信念是本人認為世事應該是怎樣的,但並不能說真理便一定是這樣。能夠把主觀信念和客觀真理分開為兩回事,便是一個人已經達到一定智能水平的認證。信念的形成,有四個途徑:1. 本人的親身經驗,例如曾被火燙傷而知道火能傷人。2. 觀察他人的經驗,例如見到同學頑皮而受罰,因而知道某些行為不可以在上課時做的。3. 接受信任的人之灌輸,例如父母說要提防陌生人,所以我們對不熟悉的人有抗拒之心。4. 自我思考作出的總結,例如某人總是拒絕我的善意,苦思之下,終於決定是因為他妒忌我升級比他快。上面的四個途徑之中,第三和第四個途徑需要特別注意一下。父母、長輩、老師等人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灌輸很多信念給他。灌輸的方式有二:一是直接語言灌輸;二是行為灌輸,就是他們怎樣做、怎樣對一些事情作出回應的過程里,孩子看到聽到而形成了信念。父母、長輩、老師等人灌輸給孩子的信念,其中絕大部份是好的,也幫助了孩子成長,但是有些時候,亦會有例外的。有一個母親,對女兒說一個男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上進心,女兒成長後談戀愛時挑選的就是一個很有上進心的男子。十年後他倆分手了,原因就是那個男子太有上進心了:總是忙於工作事業而沒有給家庭足夠的時間。這個時候,她才明白,男人的上進心對她的婚姻幸福而言並不是最重要的。第四種情況亦會常常產生不恰當的信念。在一個新出現的情況里,以前的信念不管用,需要新的信念去支持行動,例如在新的工作環境里一個人總是對我的問好不大有反應,這沒有前科可供我參考,在苦思之下,我得出一個結論:他妒忌我有能力。現在,憑著這個信念,我便知道如何對待他了。由此可見,行為需要信念的支持。但是,這僅是自己思想而建立的信念,可以很片面和主觀。而思想的速度很快,說過一千次的謊言都可以變成真理,在腦里重複一千次「他妒忌我有能力」的結論,很快便是「一定是這樣」的「真理」了。然後,帶著這樣的心態,只看到聽到配合這個信念的東西,很容易便把自己困在絕境!妨礙成長的信念很多人的童年成長過程中,充滿被別人否定的經驗,累積下來,內心對自己的定位就是:我不會成功、沒有成功快樂地生活的資格,因此培養很多妨礙成長的信念。任何類似這個方向的想法,都是源於這些妨礙成長的信念。今天的社會裡,你每天都能夠聽到這一類的說話,其中一些十分明顯:「做了又有什麼用?」「我怎會這樣好命?」「我不相信我能做到。」比較隱晦的,會是:「整個社會都是這樣,沒有辦法!」「什麼都試過了,沒有用的。」「我已經盡了力。」「為什麼他不改變而要我改變?」「是他們的錯嘛!」怎樣知道那些信念妨礙成長、那些不是?任何會減少一個人生活得更好的機會、減少有更好明天的可能性的信念,都是妨礙成長的信念。確切地說,妨礙成長的信念有以下的數個種類:1.使自己失去學習機會、因而不能有所提升的信念,例如:「他那裡會有什麼好主意!」「你沒有資格教我!」「你是什麼身份,竟敢對我提出意見!」「這樣做不會有用。」2.使自己留在原地,停滯不前的信念,例如:「現在已經夠好了,不敢妄想得到更多。」「在這個環境里,我們應該知足。」「今天已經這麼辛苦,那有時間去想明天的事。」「保持這個狀態便已經夠好了。」3.減少自己有更多選擇的可能性、限制本人能力發揮的信念,例如:「我不應該那樣冒險。」「我不應該這樣貪心。」「這樣太過份了,我不容許自己這樣想。」「以我的身份,怎能隨便上前跟他談話?」「我不敢去嘗試,我怕失敗。」「做人應該滿足,不要妄想。」4.把責任交給其它的人、事、物,因而自己無能為力,例如:「是他們不對嘛,為什麼要我改變?」「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這樣的環境,我還能做些什麼?」「事情這樣發展,我只能嘆息!」「他們不做,我也沒有辦法!」5.把原因交給一些人類不能夠控制的因素,因而不能挑戰或者改變,例如:「這是天意,沒有辦法!」「天生我就是這樣,奈何?」「你不能改變世界的定律!」「那是超自然現象,科學沒法解釋。」「你不能解釋的便不應該做!」(這裡我們不需要把焦點放在科學能否解釋,而應注意我們能夠控制的無數選擇。)6.維持自己一個「沒有資格」身份的信念,例如:「我的人生只能希望平穩、從沒有想過會有大富大貴的日子。」「我那會有那麼幸運?」「做到像他那樣成功?你不是說笑吧?」「有做老總的一天?從來沒有想過。」「我就是這樣的一個人。」「活得像李嘉誠?別做白日夢吧!」另外一種「沒有資格」的態度就是堅持沒有效果的做法,當有新的方法出現,便找其它的借口去拒絕考慮或接受,例如「他說話的態度不好,我不接受的」「他想出來的那裡會有好東西」「用他的方法,那麼我的尊嚴怎辦?」而忘記了追求效果(三贏基礎上的)、追求人生的成功快樂,才是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最可怕的三個信念1.沒有可能2.沒有能力3.沒有資格練習:信念種入法練習兩人一組,由一位同學開始,嘗試找一個自己想要突破的信念狀態,保證用20個字以內的一句話,順口而出,說時不眨眼睛,不中斷,變為幾句話我有能力:我有資格:我爸爸允許我:我媽媽允許我:關於身份的局限性信念一個受導者最嚴重的「局限性信念」是三類關於「身份」的信念:(1) 「能力性」的局限信念-即是「我沒有能力」(Helplessness)。例:「我不能放鬆。」解決的方向是認識本有的龐大能力(Capability)。(2) 「可能性」的局限信念-即是「我沒有可能……」(Hopelessness)。例:「我這個病不會好的了。」解決的方向是看到希望(Hope)。(3) 「資格性」的局限信念-即是「我沒有資格有美好快樂的人生」(Worthless-ness)。例:「我的命生成這樣,是應該受苦的。」解決的方向是感覺到他也可以有美好的人生(Deserving)。在眾多的妨礙成長信念中,最大殺傷力的一個就是「我沒有資格」。假如一個人認定了自己是一個不會成功、不能有快樂的人,無論別人怎樣說、自己怎樣做,在心深處都只會找尋自己不會成功、不能快樂的證明。「我沒有資格」在中國人中是常見的現象,中國的傳統家庭教育容易培養出有資格性局限信念的人。很多受導者的表現,表面上似乎是能力性或可能性的局限信念,但是經過細心分析後,其實都是資格性的局限信念。2.什麼是「價值」?價值是事情的意義和一個人能夠在事情里得到的好處(在這事情里什麼最重要、這事情可以給我些什麼、這事情可以為我做些什麼、或者憑這件事情我可以得到些什麼?)。弗羅伊德說過,一個人做一件事,不是為了得到一些樂趣(正麵價值)、便是為了避開一些痛苦(負麵價值)。所以,價值是做與不做任何事的原因,而因此,推動一個人的方法必然是在價值上做工夫:他在乎一些什麼的價值,和怎樣在要他做的事里增加這些價值。這就是說,需要了解這個人針對這件事情的價值觀。價值可以創造、增大和轉移一個人的價值觀不是永恆不變的,年青時代他可能追求樂趣和別人的接受、中年時代他強調金錢收入和地位、而老年時代他更在乎安隱和被人尊重。事情給我們的價值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更正確地說,價值觀是隨著環境、經驗、思想和情緒而不斷地改變。價值也可以人為地被創造、增大和轉移。以下是一些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例子:創造價值:把重複和沉悶的工作分開為數個分量相等的部份,完成每一個部分時都計算一下速度,嘗試不斷地打破完成上個部份的速度;或者與同學比賽,誰先完成家課便給對方電話;又或者告訴更多人你準備完成某件事,因此你會更用心地把事情做好:因為你在乎眾人對你的肯定。增大價值:怎樣在每天的工作中學習到一些新的東西?在見每個人的時間裡,試找出他有些什麼專長,或者找出一些他處事的信念基礎。下次在那裡、怎樣做可以做出突破的成績?正在做的事情對你未來的長遠目標會有怎樣的貢獻?轉移價值:不再為上級的肯定,而是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而做好工作;把銷售人壽保險的目的從賺錢改為幫助別人家庭得到保障。不再想這一次對一年後的目標有些甚麼作用,集中注意力在怎樣使到這一次的顧客滿意。推動和激勵推動或者激勵一個人,就是找出他在乎的價值,並且創造、增大和轉移在要他做的事情裡面的這些價值。這樣,這個人便對那件事情有興趣,會自動地、積極地和認真地去做。有一些價值,是每個人都會在乎的,例如,在工作上除了薪酬福利外,能夠得到別人尊重、工作過程里感到開心、從工作中有所學習、感受到公司/上級對自己的關懷等。推動小孩子的秘訣也在這裡:不論是看書、溫習、做家課或者三與家務工作,只要在想他做的事里加上一些小孩子在乎的價值,家長的困擾便會消失。小孩子在乎的價值不外乎下面數項:新奇、意想不到、變化多、節奏快、神秘、刺激、挑戰、競賽、有機會得到肯定等。有一些簡單的方法,可以找出一個人的價值觀,記錄在本章7.2.7。所有的企業管理、親子技巧、或業務銷售的推動或激勵概念或技巧,都是以上面的道理作為理論平台,任何有效的推動和激勵方法,都是創造、增大和轉移了被推動的人在乎的一些價值。3.什麼是「規條」?規條是事情的安排方式,也就是做法。規條的存在,完全是為了取得事情中的價值和實現有關的一些信念。規條會涉及人、事、物的組織安排和活動,故此,有清晰的動詞在其中。信念、價值、規條的相互關係
也可以說:信念就像一幢建築在淺水處的房屋,由一根一根柱子支持著。房屋是信念,而柱子就是價值。這是說,價值是支持信念的東西。信念改變了,就如房屋的位置改變了,水裡支持的柱子一定有了改變。這也就是說:改變價值,信念便能改變。以下舉一些例子去闡釋信念、價值觀和規條之間的關係:例一:「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這樣才顯出我們被群體接受,和感到安全。所以,我們每天早上見面時都互道早安。」信念: 「人與人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信念中常有「應該」、「必須」等詞語,以顯出其絕對性,普遍性,但是動詞是不明顯的。價值: 「被接受,」「感到安全。」規條: 「互道早安」這個行為,目的是使人們取得「被接受」和「感到安全」的價值,並且實現了「人與人之間互相尊重」的信念,注意所用之動詞「互道」十分清晰。第二天主題內感官與改變經驗元素內感官類型識別外感官與內感官從外界經五個外感官接收到的訊息,傳入腦後,我們儲存及運用這些訊息,需要內感官的參與。外感官有五個,而內感官則只有三個﹕外感官 內感官視覺 ——> 內視覺聽覺 ——> 內聽覺味覺 嗅覺 >——> 內感覺(亦包括本體感覺、空間感覺、情緒感受等)觸覺/內感官使到我們能夠把對世界的認知,有系統地儲存和提用(回憶),因而能夠運用。而運用的目的便是使我們處理每天每刻的生活更有效率。當你見到一個人的時候,你看到他的外貌、聽到他的聲調說話和感覺到他的手的溫度、力度和握手模式。這些數據儲存在腦里,每次碰到類似這個人的外貌或者聲音的人,你的大腦都會把這個人的資料提出,供你判斷面前的人是否就是同一個人。你的大腦也許會提取幾個類似的人的數據讓你做出最正確的選擇。神經系統是這樣影響命運的:次感元—表象—神鏈經—感受—信念—行為—性格—命運提升內視覺的方法:在環境里找一些有數量的東西,例如地上的階磚塊、天花板的電燈、百頁窗的條子等,用眼去計算。在上課時用眼去計算坐下的人數。坐公交車時,先意識地看看眼前的景象,然後閉上眼睛,在腦里把景象里的事物遂一呈現,每有困難便張開眼睛看一眼,再閉眼在腦里描畫出來。每有休息的時間便用內視覺想像某些人或物的模樣,細節越多越好。視覺型的人說話:你怎麼看這件事?這個看起來真賞心悅目。視覺型的人用字:例如:顯示圖案顏色反映悅目目標款式樣子表現速度視野目光視線焦點完全空白生動有趣多姿多彩明明白白提升內聽覺的方法:在任何地方,每有機會自己稍為靜下來,便注意環境里的聲音,遂一意識地認識一遍那是什麼聲音。自己說話時,意識地注意本人的聲調,就像旁人在聽自己說話般。別人說話時,意識地從說話者的聲調中感覺的內心情緒狀態。聽覺型的人說話:他說話婉轉悅耳。來談談這件事,怎麼樣?聽覺型的人用字,例如:聲音刺耳迴音意見聽懂寧靜表達詢問聆聽走調呼喊故事告訴討論低調無話可說如雷貫耳不堪入耳繞樑三日提升內感覺的方法:每有機會自己稍為靜下來,便注意本人內心的情緒感受狀態,並且在心裡用文字描述之。注意本人身體的本體感覺。開始嘗試這個練習時,可以一處一處地與身體各處的感覺聯繫起來(例如首先注意鼻子尖的感覺,然後左邊膝蓋的感覺、然後右手拇指的感覺……)與眾人同處的時候,注意你的身體對每一個在你身旁的人的感覺及反應。感覺型的人說話:這件事有把握嗎?她既細心又溫柔。感覺型的人用字,例如:感覺壓力不雅緊張激烈流暢危險冰冷敏感麻煩自然舒服輕鬆溫暖惶恐滑不留手覺得如何擔心受怕自由自在觀察眼球轉動而測知慣用的內感官眼睛解讀線索練習題1、想像一下你自己十年之後的樣子?(Vc)2、請倒著說出你的名字?(Ac)3、你現在覺得熱嗎?(K)4、想像一隻綠色的狗綁著一條紅色的繩子的樣子?(Vc)5、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貓和狗同時在叫的聲音?(Ac)6、你能說出你的腳在鞋子里感覺嗎?(K)7、你最喜歡的襯衣是什麼顏色的?(Vr)8、你最後一次聽到的音樂是什麼弦律?(Ar)9、你最後一次自己和自己爭論是什麼時候?(Ad)10、你最後一次看見自己的簽名是什麼時候?(Vr)11、最後一次和你通電話的人是誰?(Ar)12、你心煩意亂時,誰會讓你感覺好受一些?(Ad)13、你如果長出紫色的頭髮會是什麼樣子?(Ac)14、想像一下,一群人在划船,有一隻貓在叫,同時有人吹著號角,混合在一起的聲音是怎樣的?(Ac)15、混身上下被雨淋濕時,你有什麼感覺?(K)16、你家大門的把手是在外面還是裡面?(Vr)17、你走路時哪只腳發出的聲音更大些?(Ar)18、你最近遇到的最讓你興奮的事情是什麼?(Ad)19、描述一下,如果你要建一個新家,屋裡將有些什麼?(Vc)20、你昨天午餐吃的什麼?(Vr)與慣用內視覺的人配合我們必須記著,這樣的人是「憑著眼睛做人」的,即是一切都會以眼睛先行。我們可以思想一下甚麼最能照顧到他們眼睛的需要,便不難設計出一些配合的說話和行為了1. 他較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所以說話應扼要、簡短、保持輕快節奏。2. 多用手勢配合所說的話,尤其是用手勢顯示出事情的立體情況。3. 線條生動、變化多端的事物、較易吸引他。4. 多用圖畫、圖表、相片、樣本。動的比靜的東西更能吸引他。5. 多用顏色。色彩鮮明更能吸引他。6. 多用事例去鼓勵他想像情景。7. 注意布置及裝飾、對象的整齊擺放。8. 給他指示或解釋時,多做示範,少說道理。9. 少用文字,避免冗長文章。10. 多用視覺型詞語。11.美麗的人事物會吸引他的注視力。12.送花、送咭會使他開心。13. 討論事情時,問他﹕「你有什麼看法?」,「前面看得透嗎?」,「小心看看還有什麼遺漏的。」與慣用內聽覺的人配合慣用內聽覺的人,即是事事都會以耳朵先行,並且腦里經常有文字說話。憑此我們也可以設計出一些配合的說話和行為﹕1. 多與他傾談,當他說話時,點頭表現出你是在用心聆聽。2. 用有變化的語氣、聲調音量、高低和快慢去表示出你的意思。3. 保持寧靜的環境,或配上柔和的音樂。4. 說話和討論事情,要一步一步地說明白,並且把其中的先後次序排列清楚。5. 把規則、做法寫清楚、齊全。複雜的內容分點寫出。6. 叫他重複說一次你說過的指示,也經常重複他說過的字或說話。7. 多寫信、寫字條給他,或者用電話、傳真來保持聯絡。8. 多引用規則、指示,及權威人士說過的話。9. 討論後補上一封信或會議紀錄。10. 用押韻的口號,順口的詞語。11.聲調優美、說話得體的人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12.書信里、說話里的優美文字會使他開心。11. 討論事情時,問他﹕「指示/規則是怎樣說的?」、「還有什麼可以補充的?」、「說不了這麼多,想想還有什麼可以談的?」。與慣用內感覺的人配合慣用內感覺的人憑內心感覺去處理世界上的事,所以照顧到他們的感覺需要優先考慮,我們可以憑此設計出一些配合的說話和行為﹕1. 盡量安排多與他見面傾談,並且盡量多點悠閑的態度對他。2. 多詢問他的感受,因為他渴望被了解,被接受。3. 多提及過去的經驗及心得。4. 他不在乎看起來或聽起來怎樣,而在乎事情給他的感覺。5. 他注重榮譽、名聲、安全、有把握、踏實、持久力量。6. 多談人生經驗及感受。7. 強調對人的注重及關懷,強調人的價值。8. 讓他接觸實物樣板,及與有關的人直接接觸。9. 他喜歡用手接觸事物,喜歡親手做時的感覺。10. 說話的語調應較為緩慢、低沉。11.高雅和有氣質的人最能吸引他的注意力。12.如何會使他開心:熟悉的人:身體接觸,例如擁抱、吻臉、手牽手等;不熟悉的人:送意想不到的小禮物,尤其是物輕意重、難得的禮物。11. 討論事情時,問他:「你覺得怎麼樣?」、「感覺到會順利嗎?」、「還有什麼擔心的地方嗎?」練習次感元..也叫經驗元素.幫助一個人認識本人的重要經驗元素,可以做這個練習﹕改變內視覺經驗元素內視覺的經驗元素包括﹕光亮度、大小(形狀)、顏色、距離、清晰度、位置、對比、動或靜畫、全畫面或有框架(如電視機)、速度、跳動或連續、光的角度等。內聽覺的經驗元素包括﹕來源方向、距離、速度、音量、聲調、清晰度、位置、拍子、對比、持續或間斷等。內感覺的經驗元素包括﹕壓力、位置、範圍、強度、溫度、頻率、期間、形狀、粗/滑、重量等。五.心錨-點石成金.1.什麼是心錨2.視覺心錨3.聽覺心錨4.感覺心錨5.如何設置心錨為自己錨定卓有成效的狀態的步驟:(1)選擇一個沒有干擾的地方,讓自己感覺舒服。(2)選擇你生活中曾經歷過的一種狀態/感覺,而這種狀態感覺是你願意體驗的。(3)選擇一種錨,每當休想體驗這種感覺時可以使用的錨.它必須準確而且容易使用。例如,你可以同時使用左手的小指和拇指。(4)現在回憶這種感覺最強的一個時候。檢驗一下,你是否和這種體驗聯合起來,你是在通過自己的眼睛觀看,還是像一個旁觀者在觀察自己。如果你看到自己在一幅畫面里,而不是從自己的眼睛裡看到自己,那麼你就處在抽離狀態。只有在聯合狀態中,你才能真正體驗到那種感黨,從而錨定它們。(5)這種觸摸成為感覺的錨。多次重複該過程,直到你知道這種觸摸和感覺之間有了很強的聯繫。(6)檢驗這個錨。想一件別的事情,同時觸摸你的小指和拇指,方法和你建立這個錨時完全一樣。這叫做激發錨。(7)現在想像一個未來的情景,在該情景中,你願意再次擁有你已經錨定的感覺。這次當你想像未來的情景時,激發錨。現在,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感覺到什麼?
推薦閱讀:
※活著比你好,才是最體面的報復
※如果結婚是人生的陷阱,那麼離婚就意味著人生的解放嗎?
※不可不看的~人生箴言~
※(1 條消息)有什麼知識公認是正確的,但是知道比不知道後果更嚴重?
※哪種八字的人生性風趣幽默?
TAG:人生 | 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