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金融業要阻斷產業空心化
作者:夏志瓊
我國的產業空心化趨勢才剛剛開始,一些企業家開始不願意去做本業,因為做實業來錢慢而且風險極大。溫州「債務危機」表象是高利貸,實質則是實體經濟空心化。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銀行信貸,只要能夠做到與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產業相結合,致力於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金融就能發揮阻斷產業空心化的作用。
謹防實體經濟空心化
金融主導一切,似乎產業空心化是難以避免的。產業空心化是世界難題,很多國家都在金融資本的主導下,走向了產業空心化和經濟泡沫化,最終喪失了增長動力。
我國的產業空心化趨勢才剛剛開始,一些企業家開始不願意去做本業,因為做實業來錢慢而且風險極大。一位溫州老闆開千人大廠結果還不如老婆搞投機賺錢快、來得容易。於是,過去很多非常勤懇做實業的企業家,慢慢開始把實業作為副業,把炒房地產做成了主業,這樣帶來的負面影響和美國的虛擬經濟繁榮的後果是一樣的。
溫州「債務危機」表象是高利貸,實質則是實體經濟空心化。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源地,這裡有眾多的中小企業。但是,經過多年的發展後,產業基礎卻始終呈現「低端、分散、弱小」的面貌,漸漸失去了原有的競爭優勢。於是,這裡的資本越來越多地湧入非實業領域,企業熱衷掙快錢,製造業出現空心化苗頭。溫州一度佔據全國產量90%以上的金屬打火機行業,專心經營的老闆也僅剩1/3,他們的重心轉移到房地產、礦產以及第三產業。
實業空心化四大原因
目前實業空心化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一是中小企業經營普遍陷入困境。市場萎縮,勞動力成本上升,原材料價格上漲,稅賦增加,信用交易成本居高不下等等,造成中小民營企業舉步維艱。
二是「錢生錢」來得快。受資本運作的影響,不少人認為,踏踏實實做實業已經過時,從實體經濟出來的錢,一部分集中於投資樓市、煤炭、古玩等投機炒作市場;另一部分則如火如荼參與高利貸市場,或者進入私募基金、資本運作等領域。甚至有不少企業從銀行貸到款後又流入高利貸市場。
三是「融資難」成為老大難。就融資渠道而言,中小企業通過上市、發債等直接融資的佔比不足2%,銀行融資仍佔98%。因為我國銀行結構不合理,信用擔保體系不健全,以及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渠道不暢通,導致中小企業融資困難,這便促使中小企業轉向非正規的民間借貸行為。
四是民營企業家的社會地位不高。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家、中小企業家都是憑自己的辛勞一步步做起來的。但是,仇富心理、權力尋租,讓很多企業家倍感壓力。
防止空心化意義重大
目前我國金融領域呈現出某些脫離實體經濟的苗頭,突出表現在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某些民間金融行為失序,中小企業融資難加劇導致生產經營陷入困境。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確保資金投向實體經濟,防止虛擬經濟過度自我循環和膨脹,防止出現產業空心化現象。這表明國家對這些問題高度重視,促增長與防泡沫將是今後的金融工作重點。
其一,金融業必須以實體經濟為支撐。金融危機的發生並非由實體經濟所引發,而是由於金融業的過度槓桿化、過度衍生之後拖累了實體經濟。一些實際上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國家,在本輪危機中所受影響較小。這些國家中的典型是加拿大、澳大利亞、北歐國家和德國,特別是前三者,不僅經濟總體平穩,而且銀行體系也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在全球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而德國除了少數銀行較深捲入美國式的金融虛擬膨脹從而遇到問題之外,其金融體系的其他部分依然穩健。金融危機的教訓表明,脫離實體經濟的金融發展,將會助推資產泡沫形成,引發社會經濟資源嚴重錯配,造成經濟體系相對價格關係混亂,因此金融業發展必須依靠實體經濟為支撐。
其二,按實體經濟需求匹配銀行機構。要積極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與企業構成相匹配、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多層次融資體系,積極培育面向小微企業的中小金融機構,構建面向中小企業的政策性金融服務,切實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為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融資環境。商業銀行應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調整信貸結構,創新擔保方式,優化業務流程,為小微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在「三農」金融服務方面,應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商業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加大對農業科技和農村基礎設施等重點領域的信貸支持力度。要吸引優質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大力發展小型金融機構,減少民間資本體外循環,同時嚴厲打擊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行為。
其三,金融創新應從實體經濟需求出發。我國銀行業應吸取歐美這次金融危機的深刻教訓,從實體經濟需求出發進行產品和業務創新,而不能單純出於金融交易或虛擬經濟的需要進行產品衍生。當前銀行業進行金融創新應緊跟實體經濟的需求,要緊跟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融資需求,在企業貸款、股票融資、債券融資等方面提供合適的金融產品;要緊跟業務往來中的交易和結算需求,為客戶提供滿意的金融服務;要緊跟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需求,通過金融創新支持科技創新;要緊跟規模擴張中的兼并重組需求,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綜合金融服務;要緊跟國際化進程中的配套服務需求,為客戶的境外貿易結算、投融資等活動提供及時有力的金融支持。
其四,適度調整監管風險容忍度。若想提升銀行業對實體經濟的整體貢獻度,還應盡量減少銀行業風險防控的負外部性。需要監管部門給小微企業信貸業務設定一個合適的風險容忍度,財稅部門在呆賬準備金稅前扣除、不良貸款稅前核銷等方面提供匹配的優惠措施,提高商業銀行開展此類業務的積極性。同時,商業銀行要在風險防控上加大創新力度,推廣存貨、應收賬款、專利權等動產或權益質押,降低小微企業貸款門檻,減少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做好「金融服務實體」,關鍵是要做到將資金投向與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產業政策相結合。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銀行信貸,只要能夠做到與符合市場發展趨勢的產業相結合,致力於解決企業發展中的困難,金融就能發揮阻斷產業空心化的作用。
推薦閱讀:
※金融行業職業規劃案例分享: 在銀行工作,我得了職業倦怠症?
※1億3億5億全國代打小票快速
※製造業的利潤率很低,金融業利潤率很高,真是這樣嗎?
※悼念史蒂芬·羅斯:APT模型,夜空中最亮的星
※金融從業人員親戚問答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