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0二集)

凈土大經科注  (第二0二集)  2012/2/20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37-0202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三十六頁,第一行最後一句看起:「進言之,獲得光明身另有三義」,這還是給我們說的經文上第二句「獲得光明身」。這裡給我們說三個意思,第一個是《千手陀羅尼經》它說,「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故」。其人就是學佛的人,學佛,尤其是學大乘,基本的條件,經上常說知有無,這是基本條件。知無,是知萬法皆空,你能夠放得下;知有,是知有佛性。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當然可以作佛,跟《觀經》上講的「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意思完全一樣。所以這是修學大乘基本的概念。有是真有,無是幻相,我們身心世界凡是有生滅的都是無,所以性有相無、理有事無,首先要相信這一條,這是基本的概念。知道無,我們就徹底放下,不會把它放在心上。知道有,我一定要求證,決定要成佛。八萬四千法門當中,最殊勝的、最方便的、最可靠的,一生當中穩穩噹噹能成就的,我們要知有極樂世界,知有阿彌陀佛,知念佛決定可以往生,這是真有,我們這一生功德就可以做圓滿。世間名聞利養、榮華富貴,那都是無,都是一場空,不是真的。不是真的,不能放在心上;真的,那就決定不能放鬆。所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就變成最重要的一樁大事。《千手陀羅尼經》說得好,「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這話是真的。《華嚴經》上告訴我們,自性是大光明藏。在凈土,常寂光凈土,常寂光就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故」,這個光明來自於自性,自性本有的光明,不是從外來的。我們看念老的解釋。「由於佛光普照」,佛光一定要知道,自己的佛光跟一切佛光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自他不二,這是大乘教里基本的概念。「眾生垢滅善生」,垢是染污,自性沒有污染。惠能大師明心見性,對五祖做出的報告,實際上只要三句話,五祖就把衣缽傳給他了,一絲毫懷疑都沒有。第一句,「何期自性,本自清凈」。自性就是此地講的佛光,就是此地講的光明藏,就是凈土裡面所說的常寂光,這是自性,也叫做法性。它是遍法界虛空界一切萬法的本體,萬法從這來的。所以它叫第一義諦,也叫真如,也叫實相,許許多多的名詞都是說這一樁事情。這樁事情我們要肯定,我們要承認。學佛為什麽?就為這樁事情,證得了就叫成佛。能大師第三句說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裡頭第一個就是光明,就是智慧,光明就是智慧,自性本具的。我們迷了,把光明失掉了,所以佛經上講愚痴暗,暗是黑暗。今天我們沒有太陽、沒有月亮、沒有燈火,這個世界一片漆黑,這就叫無明。無明什麽意思?就這個意思。如果你覺悟了,覺悟的時候這個黑暗就沒有了,你什麽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黑暗不是真的。虛雲老和尚,這個人雖然沒開悟,他得定了。有一次他走路,走路也入定了,行住坐卧都在定中,走路也入定。入定是什麽?心裡頭妄念沒有了,一念不生,這叫入定。他從寺廟回到他的小茅蓬,應該有相當長的距離,走到一半,天就黑了。但是他沒有起心動念,他不知道天黑,他看到天是亮的,路是看得清清楚楚的。碰到兩個出家人,這出家人是廟上的,都認識。這個出家人拿著燈籠,走到他面前,「虛老,天這麽黑了,你怎麽沒有個燈?」老和尚聽到這句話,天馬上黑掉了。這不就是一切法從心想生嗎?心裡頭沒有雜念的人,天是亮的,永遠不會黑下來。那個亮是什麽?是自性的光明,遍照法界。才起分別執著,就又回到無明那裡去了,就一片漆黑了。佛經上講的這個話是真的。這個境界不是只有虛老和尚一個人有例子,諸位要去看看《五燈會元》、看看《傳燈錄》,很多人有這個境界,不是一個人。人在把念頭忘掉的時候,這種境界就現前。其實,人把念頭忘掉是忘掉粗念,微細的念頭沒忘掉。微細的念頭忘掉,那就永遠明了,就不會再黑了。你看虛老和尚,人家一提天這麽黑了,果然就黑了,一下就黑掉了。是他自己親身的經驗,確確實實證明了「一切法從心想生」。一切法本來沒有,本來不生,也就是說你的真心、你的自性,本來裡頭一個念頭都沒有,那叫真心,那叫自性,原本的樣子。就是常寂光,一片光明,什麽都沒有。除非是跟眾生起感應,跟眾生起感應是一定的道理,而且不會中斷。為什麽不會中斷?跟你有緣的人太多了,遍法界虛空界,不止你這一生,你過去世中生生世世不知道有多少有緣人,這些人不停的把信息送給你,你全都收到。他們起心動念是想,想念,叫心念,你全都收到。還有他們的身體,身體是物質現象,這個細胞、原子也不斷把信息送給你,你對他們的身體狀況完全了解。如果他在六道裡頭生死輪迴,你清清楚楚。所以,無論是你的物質現象,五蘊這是體,物質現象是色,受想行識是信息,這個現象統統他都收到。他收到了就不能不管,收到了肯定他就有反應,這個反應就是《還源觀》上講的「出生無盡」。你隨著外面境界你起反應,雖起反應,也沒有起心動念,當然更沒有分別執著。可是你的事情已經辦妥了,功德就圓滿了,妙不可言!不用起心動念,問題圓滿解決。所以當人即是光明藏,這個當人就是我們自己,一切如來光明所照。「由於佛光普照」,眾生染污不見了。所有的染污,染污裡頭頭一個染污就是我。沒有我,怎麽會有我這個東西出來?這是頭一個染污。從這個染污立刻就衍生出貪瞋痴慢疑,法相唯識裡面所說的末那識,末那就是染污,末那是四大煩惱常相隨。實際上煩惱無量無邊,佛經裡頭常說八萬四千煩惱,這四大煩惱是煩惱的根。好像樹根,有四條樹根,能生八萬四千煩惱,能生無量煩惱,無量煩惱都是從這四個根生的。頭一個是我,我見;第二個是我愛,有我了,我見就有我愛,愛是貪;我痴,愚痴,痴就是無明;我慢,慢就是瞋恚。所以貪瞋痴,你看,我,貪瞋痴從哪裡來的?跟著我來的,有我就有貪瞋痴,貪瞋痴叫三毒煩惱。反面,無貪、無瞋、無痴就叫做三善根。八萬四千善法、無量善法從哪裡生的?從無貪、無瞋、無痴,所以它叫三善根。你看三善根的反面,貪瞋痴,叫三毒煩惱,這個東西染污自性,自性裡頭的光明透不出來,被它障礙了;不是沒有,有,它障礙了。自性裡頭無量的智慧、無量的能力、無量的相好,全被它障礙了。所以學佛,真的要知道你在學什麽!克實而論,我們學佛是要把我們的自性找回來。自性裡頭無量的光明、無量的智慧、無量的德相,找回來了,我們就叫成佛,學佛是為這個。那是我們本有的,不是外頭來的。外頭來的要想要,不見得能得到,本有的,哪有得不到的道理!佛說,沒丟掉,只要把障礙放下,你的性德圓滿現前。我們只要細心觀察惠能大師,他怎麽找到的?他要沒有找到,五祖的衣缽不可能給他。我們在《壇經》裡面讀到,他年齡不大,才二十四歲。什麽身分?用古時候人的話說,這是寺廟裡面做苦工的。舂米、破柴都是要用氣力的,用現在人說話好聽一點,義工,道場的義工,這麽一個身分。又不認識字,學歷、經歷什麽都沒有。接受五祖和尚的衣缽,那是什麽身分?成佛了。凡夫成佛了,稀有,真的是稀有,凡夫成佛,不費功夫成佛了。你要問為什麽,很簡單的告訴你,只因為他放得下。你為什麽不能成佛?你放不下。他那個放得下是真的,你放得下是假的。假的,人家不把衣缽給你。真放下了,真放下,心地一塵不染,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真入這個境界。這叫什麽?這叫知道真、知道有。有全是假的,統統放下;真的,真的現在找到了。他要沒有找到,這五句話說不出來,這一開口,老和尚就肯定他找到了,他回頭了。別人學幾十年,學一輩子,沒有回頭。我們今天有沒有找到?沒有放下就是肯定沒找到,不要以為自己找到了。沒有找到以為自己找到了,這個人就完了,沒救了。這個話什麽意思?他以為找到,他就沒有事了,他不再找了。他以為他得到了,他就停在這個境界,這境界能不能停得住?停不住。停不住怎麽樣?他就倒退了,不進則退,他就往下墮落了。沒有得到自以為得到,這是最可怕的事情,警覺的心都沒有了,一迷到底。自己很清楚我沒有得到,他還有精進的心,還有高度的警覺心,我要真干,我沒有得到。用什麽方法?知識分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經教的薰習。為什麽釋迦牟尼佛在世講經教學四十九年,就為這個。我們在經典裡面看到,所有一切諸佛如來、法身菩薩,哪一個人不講經!講經就是學教,學教就是講經,教學相長,天天有進步。經要不講了,肯定退轉。這是我們在年輕的時候學經教,老師常常叮嚀,給我們做比喻,說練武功的,天天都要練,打拳,拳不離手,天天要練;唱歌、唱戲的,天天要唱,要吊嗓子。打拳的三個月不動手,手就硬了,不靈活了;唱歌的三個月不唱,他唱不出來了。然後告訴我們,講經的三個月不講,生疏了,六個月不講,再講就很困難了。告訴我們學講經的學生,一個星期最低要講一個小時,不能夠少了,每個星期至少要講一個小時,決定不可以中斷。老師這個標準是最低的標準,這是他老人家的標準。他每個星期講經講一次,在台中三十八年沒有中斷,這也不得了!要是每天都講,那還得了嗎?我離開台中到台北,在台北講經,每天都講,星期天也沒有放假,星期天聽的人更多。老師在台中聽說了,告訴大家,每天都講這還得了!我們真的把這個當作事業,這個事業就是教學,天天要讀書,天天要上課。上課不敢自以為是老師,決定不能有這個念頭,自己永遠是學生。誰是老師?聽眾是老師,聽眾是監學,我每天學了向他們報告,請大家指教,一生都是這個心態。什麽時候可以做老師?明心見性之後可以做老師;沒有明心見性之前,我們都在學習,學生,我們大家都是同學。今天老師不在了,我們老師很多,「三人行必有我師」,要記住。當然最得力的是私淑古人,我們今天展開這個集注,黃念祖老居士是我們的老師。念老所引用的八十三種經論,一百一十家的註疏,這些全是我們的老師。我們這個教室,老師多過學生,一百九十三加上黃念祖,一百九十四個老師,我們學習的人只有幾個,這個教學無比的殊勝,我們應當值得慶幸。經論、祖師大德裡面所說的,裡頭就包括十方諸佛如來,都在這裡教我們。我們如果虛心、誠敬,好好來學習,哪有不成就的道理!自自然然得到諸佛菩薩的加持。染污除掉之後,善就生了。你看貪瞋痴放下,無貪、無瞋、無痴就起來了,取而代之,三善根,生善。「慧眼開明,凈心持念」,智慧開了,用清凈心持名念佛。「於是十方如來光明護照」,十方諸佛如來光明護念你、注照你。「行者自身即成光明藏也」,這個修行的人,這個念佛人,他就成就光明藏身。我們念佛念了這麽久,為什麽還沒有感覺得有光明?這個答案就在前面這一句,「眾生垢滅善生」,我們的染污沒有滅,我們的善沒有生起來,所以我們的智慧光明沒有顯示出來,這就是原因之所在。我們在今天最重要的是什麽事情?把我們心裡頭這些染污要清除掉。要細心去觀察,不要以為我已經清除得差不多了,其實依舊有非常嚴重的染污還在。這些染污障礙你的光明,障礙你真實智慧。這些都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們的慧眼沒開,心不清凈,不是經上講錯了,問題還是出在自己這邊。修禪定的就更容易了解,智慧沒有開是什麽?定沒有成就。定的成就就是清凈心現前,行住坐卧都在定中,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他不會起心動念。我們今天不行,眼見色,耳聞聲,一聽立刻就起心動念、就分別執著。現在有個什麽好處?是惡的念頭、不善的念頭少了,善的念頭多了,如是而已。這是不是學佛?這不是學佛。學佛最低限度是教你出六道,這個是不出六道。善心善行生三善道,惡念惡行生三惡道,你沒有出六道輪迴。換句話說,我們所用的心是輪迴心,用輪迴心學佛,用輪迴心念佛,還是在輪迴裡頭,出不了輪迴,這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最重要的是要用出離心,這才能超越,才能走得了。怎麽才是出離心?出離心怎麽發法?例子很多。真正知道這個世間苦,容易發出離心,這就是為什麽釋迦牟尼佛要出家修道。他是真出了家,我們出家是假出家。家的象徵就是房子,你看中國寫這個家字,你要用篆字寫起來,你就看到那是個小房子。這房子裡面有一隻豬,小豬,這比喻什麽?愚痴,沒有智慧,住在這個房子裡頭。釋迦牟尼佛真出家了,一生晚上只樹底下休息一下,真出家了,三衣一缽,什麽都沒有。這是告訴人什麽?這叫放下。我們旅行還帶行李,那叫沒放下。他真放下,那就真的叫出家了。釋迦牟尼佛圓寂在樹林裡頭,不是在房子裡頭,你看他做得多乾凈,叫後人對他沒話說,做出這麽好的榜樣。我們今天想學他,沒有法子學。為什麽?人家身體好,禁得起雨露風霜,他不生病。我們要學他那個樣子,晚上到樹底下去待一夜,第二天就加護病房去了,這不行,決定做不到,這是我們要有自知之明。他是做老師的身分,要做出這個樣子來給人看。我們做學生,我們學生跟老師比差得很遠,所以我們還住在一個房子裡頭。但是老師告訴我們,出家,心出家比身出家重要,心果然出家了,身不礙事。你看看,經典裡頭記載的,《往生傳》裡面記載的,上上品往生,許許多多人身沒出家,上上品往生。經典上你看《觀經》講的韋提希夫人,在家女眾,上上品往生。還有韋提希夫人的侍者五百人,那是伺候她、照顧她的宮女,這些人跟她一起往生極樂世界,也是上品上生。自己上品上生,帶了五百人。我們這部經一開端,我們念過「賢護等十六正士」,全是在家菩薩。什麽地位的菩薩?等覺菩薩,跟文殊、普賢、觀音、勢至是平等的。他們往生極樂世界,當然也是上上品往生。這是說明,在家人心出家了,身沒有出家,心出家了,心清凈一塵不染。眼不被色塵轉,耳不被音聲所轉,你的六根在六塵上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不受外頭境界影響,這叫清凈。看見、聽到一點風吹草動,這個心馬上就起了反應,念頭就生了,這個不行。如果你要說,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那不變成麻木不仁了嗎?遇到人家苦難,我們也不伸手了嗎?這哪裡是菩薩!沒錯,菩薩遇到苦難肯定伸出援手,馬上就幫助他,他是菩薩。我們看到伸出援手,你是世間善人而已,不是菩薩。為什麽?你心裡起心動念了。菩薩伸出援手救護一切眾生,他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那是菩薩,跟我們確實不一樣。釋迦牟尼佛住世八十年,講經教學四十九年,他沒有起心、沒有動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他的事我們可以學得到,這世間的好事,一生從事於教學,好教育家,他那個心學不到,那個心是佛,沒起心動念。為什麽沒有起心動念?他知道空有,我們不知道空有。我們把空當作有,把有當作空,搞錯了。空是自性,有是法相,法相之有是假有,自性之空叫真空,叫真空妙有,二邊都不著。一著就迷了,空有二邊都不著,他永遠是清醒的,那叫智慧,那個清醒就是智慧,智慧就是光明。再看,「二者,如《論注》云: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故光明身與智慧眼不二。智慧眼開,了了見性,光明身頓即成就也」。換句話說,見性的人那個身就是光明身,他的光明身我們沒看見。惠能大師明心見性了,他坐在那個地方,晚上坐在那個地方我們看不到他。那我們要問,他能不能看到我們?他肯定能看到。為什麽?他身有光,他能照見外面,外面看不到他。這什麽原因?自性有光明,這大家知道的。自性的本體是大光明藏,為什麽我們離開日月燈光就一片漆黑,大光明藏到哪裡去了?大光明藏在,那不是光明沒有了,是我們自己本身有障礙。譬如你在光天化日之下你帶個眼罩,什麽也看不見,一片漆黑,是你自己有障礙,你眼罩拿掉不就看到了嗎?我們這個眼罩是什麽?無始無明、塵沙無明、見思無明,帶了三個眼罩,所以一片漆黑。要靠外面的光才能看到一點點,看近不能看遠,道理就在此地。如果我們把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放下,你就看到宇宙是一片光明。這個事情就在現前,我們確實是這個情形。六祖明心見性了,他沒有障礙,換句話說,他沒有黑夜。我們念佛念到清凈心的時候,這個現象也會發生,這個現象發生,說明常寂光是真的,一點都不假。常是永恆不滅,叫做常,不會有中斷的,只是我們自己本身有障礙,這個障礙應當要放下。末後這句說得好,智慧眼開,了了見性,光明身立刻就成就。這個標準是絕對的標準,只要明心見性,你就沒有黑暗了。「三者,如《思益經》曰:如來身者,即是無量光明之藏。蓋願一切眾生皆由真實智慧,而證如來法身也。」這是彌陀的本願,願一切眾生有真實智慧。真實智慧就是自性裡面本具的智慧光明,不是從外來的,所以這個東西不是學來的。修行到底修什麽?八萬四千法門、無量法門,就是一個放下。放下為什麽有那麽多,八萬四千?用什麽方法放下,那個方法有八萬四千、有無量無邊,隨便你用哪個方法放下,統統是。宗派、法門統統都是方法不一樣,放下是相同。放下,清凈心就現前,真實智慧就現前,真實之際就現前,真實之際就是明心見性,真實的利益就現前,利益是你成佛了。你看從凡夫成佛了,這在利益上說,都在放下!我感謝章嘉大師,第一天見面他就教我放下。告訴我,凡夫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是看破幫助放下,放下幫助看破。這兩個方法相輔相成,無量無邊法門都出不了這個規矩。這老人說真的,一點都不假。下面解釋,『閉塞諸惡道』。什麽叫「惡道」?「惡道者,《地持經》言:乘惡行往,名為惡道」。念老下頭有解釋。「即乘惡行而往之道路,亦名惡趣。地獄、餓鬼、畜生等是也。上名三惡趣,亦有加入修羅,名為四惡趣者」。趣是趣向,向著這個目的地。這目的地是什麽?是地獄、是餓鬼、是畜生、是修羅,這是通往這些地方的道路,這個道路就稱為惡道。惡道是講果,因是什麽?貪瞋痴慢,貪心餓鬼道,瞋恚地獄道,愚痴畜生道,傲慢修羅道,修羅、羅剎都非常傲慢,自以為是。那想想這四條我們有沒有?如果我們的心裡頭有貪瞋痴慢,你走的路就是惡道。你將來到哪裡去?這四條路通這四個地方,這四個地方都不是好地方。修羅、羅剎,有些時候看到他們也很不錯,有大福報。可是你要曉得,羅剎、修羅死了以後到哪裡?全是地獄道。你要看清楚了,這個路就不是好路。阿修羅的福報是非常大,威勢也大,造業多,傷害人多,所以他的前面是地獄,沒有往後退的。我們再往下面看,「閉者,關閉」,塞的意思。「令諸眾生免除墮入三惡趣,或四惡趣之厄難」,墮到那個地方,那真的是災難,「是為閉塞諸惡道之粗解」,這是最簡單的解釋。「《會疏》更進一解,謂六道皆是惡道」,這個解釋更進一步了。為什麽?「疏云:六道,則流轉所由,故言惡道。」「《會疏》之說,於經有據」,經典裡頭有根據。《魏譯》本,康僧鎧的譯本,曰「橫截五惡趣」。「以修羅分入余趣,故六趣成為五趣。經雲五惡趣即《會疏》所解,六道均名惡趣」。這個意思是,阿修羅,《楞嚴經》上說得很清楚,除了地獄沒有阿修羅,其他的四道統統都有。天有阿修羅,平常我們講阿修羅道,就指天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鬼道有阿修羅,畜生有阿修羅,這個四道都有。哪些屬於?你細細觀察,傲慢心特高,脾氣很大。阿修羅一定是有福報,為什麽?過去生中修布施,他有大福報,財、法、無畏他都修,所以福報很大。好勝心特強,樣樣他要站在第一位,燒香也要燒頭炷香,叫他跟著燒第二炷香,他就不高興了。所以通常也有說五趣,五趣就是六道,沒有阿修羅。天、人、畜生、餓鬼,把阿修羅歸併在這個四道,只有地獄沒有。所以,說四惡趣就是五惡趣,五惡趣就是六惡趣,六道都是惡趣。為什麽說六道統統是惡趣?六道出不了六道輪迴,只要在六道裡面,肯定是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在三善道的時間很短。你要是問為什麽?你就想想,我們起心動念,從早到晚你觀察一天,這一天裡頭是惡念多還是善念多?是自利的念頭多還是利他的念頭多?你從這個地方去觀察,你就完全明白了。從自己觀察到別人,別人看社會,你看這個世界上,我們出去觀光旅遊,不能白去,要真正看到東西。看什麽?看人心,看人的行為,他想些什麽,聽聽他說的些什麽,他做的些什麽,你細心去觀察你就完全明白了,你不觀察你不知道。現在人的存心,你心裡想什麽?貪瞋痴慢疑,這是現在人心;情緒是怨恨惱怒煩,他乾的是殺盜淫妄。這個世界還會好嗎?這個世界裡頭,把六道都在人道裡頭演出來了。人間的畜生,人間的修羅,人間的羅剎,人間的餓鬼,人間的地獄,你有沒有看見?六道的縮影就在人間這一個地球上全看到,我們還沒有警覺心那就沒法子了,真的是隨業流轉。佛送了我們四個字,隨業流轉後頭是「苦不堪言」。這個環境對念佛的人來說,好環境,真看清楚了,對這個世間一絲毫的留戀都沒有。下定一個決心,唯有極樂世界能救我們,我們今天只有這一條出路,這一條出路是真的,不是假的。這條出路並不難,人人都能夠學,只要具備三個條件,這三個條件都很難。第一個真信,如果對極樂世界認識不清楚、不踏實,我們的信心建立不起來,我們的願心不懇切,這個世間沒有徹底舍掉。換句話說,對極樂世界是半信半疑。為什麽相信?佛不妄語,佛不應該是欺騙我們,也沒有理由欺騙我們,我們可以相信他。可是事實我們沒有看到,理論,理論太深了。難得近代的量子力學家,研究報告當中跟佛法講的理論相應,幫助我們增長了信心。信心增長,願心也就增長了,同時增長,這好事情。下面就是念佛功夫要得力。功夫為什麽不得力?雜念太多,妄想太多,想把雜念妄想放下,他就是放不下。這句佛號念幾聲就不見了,佛號就沒有了,妄念又出來了。許許多多人為這個事情很懊惱、很痛苦。用什麽方法能夠把這些妄念降伏住?給你說一句真實話,還就是念佛。我念佛沒有效!沒有效是你念的功夫不夠。我肚子餓了,怎麽辦?吃飯,吃一碗沒飽,你再吃一碗,你吃的不夠。就這麽個簡單道理,就這句佛號念到底。你看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頭,曾經有人問過這個問題,老和尚說,真正念佛堂念佛人,老實念了三年。一支香的時間,古時候沒有鐘錶,寺廟裡頭沒有,時間用什麽來算?燃香,長香一支香大概一個半小時,一般的香一個小時。所以問多長時間,一支香、兩支香、幾支香,是這樣說法的。一支香裡面還有二、三個妄念,功夫不錯了。他念多久?一般是三年。你看,人家念三年功夫,三年不斷,還有二、三個念頭。你現在剛剛開始,就想沒有念頭,這個太過分了一點,那做不到。過去的人妄念本來就少,一支香還有二、三個念頭,現在妄想這麽多,一支香裡頭有二、三十個念頭,不錯了,這是真話。你別去照顧念頭,別去管念頭,愈管它愈多。為什麽?你想它!念頭多少別去管它,我把心專註在佛號上,這就對了。這樣去念,妄念自然就少了,功夫自然就得力,這個很重要!我們今天很多人確實有真信、有切願,就是念佛念不好。要想把妄念、雜念除掉,最好的方法還是念這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加持你,真加持。加持還有,那就是你的習氣太深,你的妄念太重了,需要時間,不要害怕,要認真努力。經教對我們確實有幫助,把這些事、理講清楚、講明白。所以,六道都是惡道,六道都不是好地方。如果要到六道來,還是先到極樂世界,自己成就之後再到六道來是菩薩再來,那就沒有問題了。在六道裡頭現身說法,教化眾生,幫助大家了生死出三界。「今會本第三十二品亦曰: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我們要有能力橫截於五趣,不是豎超,橫截就是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橫超。我們從六道裡頭橫超出去,這個五趣就是六道,不是豎出。豎出是往上提升,一層一層提升,上面二十八層天,二十九層就出去了。那個費功夫、費時間,很辛苦。念佛這個法門善巧、方便。再看後面這一段,『通達善趣門』。「通達者,暢通無壅」,沒有障礙。門有個兩個意思,一個是差別的意思,一個是趣入的意思。《大乘義章》第一卷說,「門別不同,故名為門」,就是分門別類的意思,如部門、門類,這稱之為門。「又能通人趣入名門」,這個房子有門,從門進出。「法有種種差別,即是有種種門」,所以八萬四千法門,這叫法門。「皆能使人趣入涅盤」,這是門的意思。門門都通無上道,為什麽?門門都是教你放下,放下就通了,障礙就沒有了;障礙不在別人,全在自己。放下執著,你就出了六道,六道這個門通了,沒障礙了,出去了。放下妄想分別,十法界的門開了,你就可以離開十法界,到一真法界,這是成佛去了。每個法門都是教你放下。「故指經中之法為門」。念佛,這是一切法門當中的一門。這個門條件最簡單,什麽人都能修,個個有成就。往生到極樂世界,自自然然就把煩惱業障統統放下。我們自己只要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一心專念的功德,就有能力,現在人講能量,就有能量斷煩惱,就有能量消業障,我們要深深相信。這個道理,這部經裡頭講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果熟讀這部經注,你對於道理明白了,事你就不懷疑,你就會很老實的一直念下去。過去即使造作五逆十惡之罪、毀謗佛法之罪,都不要緊,這一句佛號統統能懺除,阿彌陀佛決定會接引你往生,這不可思議!這部經號稱為難信之法,如果你真信,你這一生就成佛;你要不相信,那繼續搞六道輪迴。都在乎我們自己去選擇。底下引《四教義》第三卷說「門者,以能通為義。佛教所詮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實相之理,故名為門。後者正是今經中之義」。就是修行人,至是到達,真性實相之理你能夠證得,這叫做門。「善趣者,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善趣就是善道的意思,一般指六道中的三善趣。「但此與今經之義相違」,為什麽?這部經的意思,既然以六道都是惡趣,「故人天等趣不能復稱善趣」,你出不了六道輪迴,這不能算是善。「故知善趣門不是趣向人天之門,而是上善者所趣向,故名善趣門。如《會疏》曰:菩提者,則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門。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才是善趣門」。這裡頭「通達善趣門」,意思很深。善趣門是什麽?就是西方極樂世界,往生到極樂世界,真正是善趣。八萬四千法門,如果我們藉這個法門確確實實能證得無上菩提,都叫善趣。由此可知,善趣必然是上契諸佛所說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那叫善趣。如果跟我們根性不相應,雖是佛說的法,對我來說不是善趣門。為什麽?我做不到,這個門我進不去,我進去之後得不到。標準,最粗淺的標準是六道輪迴,出不了六道輪迴,更深一層的,出不了十法界。換句話說,出不了十法界,都不算是善趣。六道輪迴裡頭兩種生死,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四聖法界,分段生死沒有了,有變易生死,也就是沒有真正了生死出十法界,這不能算是善趣。善趣一定要幫助我們出十法界,兩種生死都了了,這才叫真正善趣。今天擺在我們面前,印光大師說得好,只有這一門,能真正幫助我們橫出三界,往生凈土,不退成佛,這是真正善趣。契理契機,我們依照這個法門去修學,真正能成就,真正能得到效果,這才叫善趣。所以這個地方的善趣,絕對不是三善道,絕對不是聲聞、緣覺。往生凈土皆作阿惟越致菩薩,這叫善趣。阿惟越致簡單的說就是不退成佛,他只有向上提升,絕對沒有向下墮落的,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給我們做了保證。下面說,「此門唯有發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開此門,故云通達善趣門。云何洞開?則唯有成就凈國、普攝群生之凈土法門也。」洞開此門只有一個人,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歡迎我們去往生,一絲毫障礙都沒有,這才叫洞開此門。由此可知,學佛,這一生不能往生,我們的功德唐捐了,很可惜。但是有很多同修都說,往生沒有把握,念佛功夫不得力,愈著急就愈糟糕,就決定不能成就。到底怎麽辦?心平氣和,該放下的統統放下,該認真的那要真的去認真。什麽事該認真?念佛該認真。除了念佛這個大事之外,其他的最好都淡薄一些,別認真了。古來祖師大德教我們,隨緣度日,這叫「隨緣消舊業,不再造新殃」,不要再造業,善業惡業都不造,我們心就清凈了。別人做好事,昨天我看到上海來了一個同修,在那邊做了個放生園,好事情,我們也隨喜一些,身上有的錢全給他了。他這個放生園,對象是屠宰場裡頭那些牛羊,這些大的動物,小的有雞鴨,到屠宰場上去買,去放生。這些東西牠不是野生動物,所以他們找了一塊地,地方政府也支持他。他說現在大概有七十多畝地,希望將來能達到五百畝,好事情,這應該要做的。做了之後可別放在心上,這就對了,要學菩薩,作而無作,無作而作。如果做了常常念著它,就不好。為什麽?著了相。著相就造業,造什麽?造善業,將來得善報,它有果報。我把它統統忘得乾乾凈凈的,善惡果報全沒有,那我得的是什麽果報?極樂世界的果報。只著極樂世界的相,不要著別的相,這樣念佛就對了,念念不離開佛號。妄想雜念多的,我過去還教人一個方法,這特多的,他自己也非常煩惱,我教給他用念佛機,就是念佛號的。那個時候還沒有念佛機,是錄音機,錄一卷佛號,可以小錄音機帶在身上的。用耳機,把它放得很大的聲音,你只聽到佛號,外頭什麽聲音都聽不到,你就跟著它念,也有效果。持之有恆,然後不用念佛機,耳朵裡頭還是有佛號。好!他隨時隨處能聽到佛號,自己跟著佛號去念,慢慢功夫就成片了。現在用的念佛機,比錄音機錄一卷帶子就方便太多了,體積又小,用個耳機非常之好。如果雜念真多,兩個耳都用耳機,不要一個耳機聽佛號,這個還聽到亂七八糟的東西,還是麻煩。兩個耳朵都聽佛號,不讓雜念進去,好辦法!下面,第四科「開藏施寶」。【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這兩句經文好,這都是阿彌陀佛的功德,往生到極樂世界就都得到了。『為眾』,「眾」是誰?往生到極樂世界的這些人,這些大眾。阿彌陀佛為這些大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他真的是大施主,世出世法裡頭沒有人能跟他相比。建造極樂世界不是自己享受的,是接引十方一切諸佛剎土裡面的六道苦難眾生,到他那裡去一生圓滿成佛,他造的是這個事業!極樂世界到底是個什麽地方?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成佛的學院。我們這佛學院未必能成佛,它是成佛學院,到那裡去肯定成佛,這還得了!我們發心,真正要發心作佛的,上這個學院就對了。真正發心成佛,就真正發心度眾生,成佛是為什麽?是為度眾生的。為度眾生,首先自己要成佛道,這個學校幫助你成佛道,幫助你度眾生。就這兩句經文,為你開法藏,阿彌陀佛廣施功德寶給你。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推薦閱讀:

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六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八九集)
二零一四凈土大經科注  (第一三三集)
凈土大經解演義  (第二一九集)
二零一二凈土大經科注  (第九十六集)

TAG:凈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