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實向虛:溫州地產泡沫啟示錄
在今年國慶節前後,鑒於國內樓市的火爆,全國十幾個城市相繼出台了樓市新政,重啟限購限貸,而且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一套房貸有的提高至35%的歷史高點,二套房貸甚至有提高到80%的。這一舉措被業內人士解讀為,樓市政策再次步入拐點,核心是限制投機需求。於是很多人又開始步入新的恐慌,擔心房價是不是又要暴漲或者暴跌。
在之前的節目中,我們給大家講了幾個國外樓市泡沫的案例,如日本、佛羅里達,但畢竟是國外的案例,中國人沒有切身的體會。今天我們給大家說一個國內的案例,這個案例可能很多人既感到熟悉,又感到陌生,就是發生在前幾年的溫州房產泡沫。
離譜房價
溫州的房價和全國一樣,從2000年前後開始上漲,一開始並沒有引起關注,2006年均價在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轉折點發生在2010年,這一年溫州房價均價突飛猛進,漲到每平方米2萬元以上,這還不算,到了2011年,再度飆升到3萬元以上,這個價位已經超過當時的北上深一線城市,有些房子的價格甚至炒到10萬元1平方米,令很多人感到震驚。
有人感到奇怪,溫州一個三線城市,怎麼房價漲的比一線城市還快?
這裡面既有政府、銀行的助推,也有溫州自身的特殊情況。首先,和當時溫州出口的大環境有關。2002年中國入世,出口加工業進入黃金年代。溫州作為出口拉動的城市趕上了好時候,2000年的時候,溫州工業產值還只有600多億元,2008年增長到了3600億元,8年增長6倍,溫州一躍而起,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到來,2008年的時候,溫州的常住人口是800萬人,2010年就飆升到了900多萬。城市小,人口多,和當年的佛羅里達一樣,土地因此顯得稀缺,市場看漲的預期非常強烈。
另外,溫州本身民營經濟極其發達,居民投資意識比較強,手裡都有錢,還不太愛炒股,喜歡買自己看得見的東西,房子是他們的首選,所以才會出現溫州炒房團、太太炒房團橫掃全國各地。
瘋狂炒房
當時溫州人炒房到什麼程度呢?賣房子就像賣鹹菜一樣,開發商剛把地拍下來,連樓盤在哪裡都不知道,或者項目還停留在圖紙上,甚至不少樓盤連售樓處都還沒有,房子就已經賣光了。而且,當時人們買房有個現象,房子越大越買,房價越貴越買,因為買大賺大,買小賺小。所以動輒買個200、300平方米的大戶型,而且一買就是幾套、十幾套。
比方當時有個最著名的"溫州樓王",叫鹿城廣場,位於鹿城區核心地段,賣的戶型都在200多平方米至1000平方米,2009年開盤價4萬元/平方米,之後不斷上漲,2010年時最高漲到8萬多元/平方米,每次開盤都熱銷,很多人"甚至要到省里找關係才能買到。"當時有位劉先生,2009年在"鹿城廣場"買了一套350平方米的房子,一年後房子升值1000萬元。
民間借貸加槓桿
如此暴利,吸引人們肆無忌憚的加槓桿。怎麼加呢?一個是找銀行。不少溫州人先是按揭買房,然後再拿著房子去銀行做抵押貸款,再拿貸款的錢繼續買房,如此形成一個"購房-抵押貸款-再購房"的循環,只要房價一直上漲,這可循環就可以一直持續。另一個是民間借貸。當時有統計,10個家庭就有9個參與了民間借貸,企業有6成參與了民間借貸。民間借貸火了,借貸成本也水漲船高,一開始的利息只有月息2分3分,最高的時候到6分,也就是說100萬的民間借款每年要還72萬元。
如果說家庭個人炒房倒也罷了,溫州的特殊性體現在,大量經營實體的企業也紛紛參與進來,溫州實體企業涉及房地產的投資比重高達66%。為什麼佔比這麼高?這也和銀行有很大關係。
銀行追企業放債
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國家出台了一個四萬億拯救計劃,銀行有放貸的指標任務,為了完成指標,不得不積極發放貸款,為此大幅降低信貸門檻,所以在溫州就出現這樣的現象:原先是企業求著銀行貸款而不得,現在反過來變成銀行求著企業貸款,有些老闆不需要貸款,銀行送上門來,求著讓幫忙完成任務。就這樣,你借個2000萬,我借個3000萬,原先融資困難的企業拿到了大量的貸款。
問題是,這些貸款並沒有流入實體,基本都流入了樓市。因為實體經濟不振,各種成本連年上漲,出口需求又低迷,拿錢去建廠搞出口,只會賠的更多,還不如將錢投入房地產市場,兩三年就連本帶利的回來了。就像有的溫州老闆說的:自己辛辛苦苦做工廠,一年沒掙200萬,自己老婆炒了一套房,就輕鬆掙了200萬。在這種心態驅使下,誰願意做實業呢?
當樓市像像黑洞一樣吸引了市場上大多數資金,房地產徹底綁架了實體經濟的時候,泡沫破滅就在所難免了。
樓市崩盤
臨界點發生在2010年10月,當時,國家四萬億計划進入尾聲,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急速轉向緊縮,央行5次加息,12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這一下銀行又沒錢了,開始抽資壓貸,找企業要錢,局面又變成溫州老闆反過來求銀行貸款,但是沒用,到了2011年,90%以上中小企業已經無法從銀行獲得貸款,由此引發後來眾所周知的溫州民間借貸危機,成為房價下跌的導火索。從2011年9月開始,溫州房價開始下跌,2011年2012年一年下跌20%,此後連續幾十個月持續下跌,一直持續到2015年,房價掉到了1萬多元每平米,不少樓盤直接腰斬。如果不是後來全國性房價回暖,這場崩潰可能還將持續。
這個連鎖反應是怎麼發生的呢?
首先,當房價下跌的時候,原先"購房-抵押貸款-再購房"的槓桿操作模式不靈了,很多人開始變賣房產還貸,那些企業主的資產也開始惡化,只能加快套現房產還債,還不上的乾脆跑路,所以出現了當時影響很大的老闆跑路潮:從2011年4月到9月,先後有90多家企業主"跑路",甚至9月份22日一天,溫州就有9個老闆跑路,其中比較出名的像"眼鏡大王"胡福林跑路,包括後來火遍全國的神曲《江南皮革廠倒閉了》,說浙江溫州最大皮革廠江南皮革廠倒閉,王八蛋老闆黃鶴吃喝嫖賭,欠下幾個億,帶著他的小姨子跑了,老闆還我血汗錢云云,就是借當時的跑路潮炒作出來的。
當時溫州企業典型的破產路線是這樣的:比方一個企業主欠銀行5000萬元,銀行此時缺錢,說:你先還我錢,還玩之後我再貸給你。企業沒那麼多現金,咋辦呢?就先去借民間高利貸周轉,結果還玩錢銀行立刻變臉,不再貸款給他,此時民間高利貸又還不上,就只有跑路了。
房產商危機
給大家舉個例子。溫州有個開發商叫王大山,2010房價高峰時期在鹿城區拍下一塊地,打算開發豪宅,王大山當時預計開發完了房價能開到5萬元,最差4萬元起。但拿這塊地要不少錢,錢從哪來呢?王大山絲毫不擔心,有的是錢送上門。地款還沒繳清呢,王大山就通過一家平台公司,從華夏銀行貸到了1.5億元,另外就是民間借貸,不少手裡有錢的主兒,通過朋友介紹,主動找上門來投錢,甚至請客吃飯,一放就是1000萬、2000萬元。就這樣,王大山和他的幾個合作夥伴,一共欠下了高達7億元的高利貸。
但拿下地王大山並沒有著急開工,項目就這麼一直拖著,沒成想正打算開工,央行加息了,華夏銀行收縮貸款,新的貸款放不出來,王大山背負巨額貸款還不上,只得和銀行商量將1.5億貸款做了延期。利用這個空檔,王大山本來想儘快開盤迴籠資金,偏偏此時溫州又出了限購令,規定一個家庭限購一套房,甚至於只要有銀行貸款記錄,把原來那套賣了再買都不行,豪宅市場一下冷了下來,沒法儘快開盤,怎麼辦呢?王大山只能從民間借錢,不成想民間借貸危機又爆發,高利貸借不到了,最後只能從一些農村信用社、小額貸款公司幾十萬幾十萬地借,靠這點錢續命。
但這時候已經由不得王大山了。原先那些送錢的債主紛紛來討債,一個月上門一次,王大山焦頭爛額,一度產生要跑路的念頭,但是想想項目還在,一旦跑路就徹底歇菜,所以就和債主商量,繼續把項目做完,債主同不同意呢?用王大山的話說,這時候不同意也得同意,"他們把我逼得跑路了,一分錢也收不回來;如果跟我一塊堅持,最後還能收回一半的本金"。王大山這算勉強挺過來的,有些開發商就直接選擇跑路了。
從這裡例子就可以看出,什麼叫勢比人強,原先那些將房價推上去的因素,現在沿著反方槓桿,一路打壓下來,直至引發災難性的後果。溫州房產崩盤的後果就是印證。
損失慘重
先是炒房團成了棄房團,80%以上的炒房一族資不抵債,成為"負翁",跑路的跑路、自殺的自殺。銀行不良貸款大幅上升,民間借貸信用破產。溫州的經濟因此受到致命打擊,2013溫州人均GDP、GDP增幅、財政總收入等9項指標在浙江省都是倒數第一,可見房地產崩盤的危害。
總結
溫州地產泡沫雖然有溫州這個城市的特殊性,但是對於當下的中國房地產市場仍有很大啟示意義,我們至少可以得出這麼幾個結論:
首先,實體經濟是基礎,房價是附屬在實體經濟之上的一個產物。"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脫離了實體經濟支撐的房價必然走向泡沫。溫州樓市大量吸走實體經濟的資金,就是典型。這和當下的現狀也有類似之處,經濟下行,資產荒遍地,導致房地產成了居民投資的首選。所以,如何更好的發展實體經濟,引導實體經濟向更高層次轉型,吸引人口與資金回歸,是防止房地產泡沫的根本之道,單純的限購只是治標。
其次,銀行信貸的助推直接推高了房價。過去大家以為銀行更多的是拿大家的儲蓄貸給企業,投向實體經濟,但這並不是真實情況,從溫州案例中可以看出,銀行的信貸資金還是流入了虛高的房產。現在的情況一樣,11月央行公布了一組金融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人民幣貸款增加6500多億元,其中,房貸佔了3/4,這個比例相當高,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
至於房價下一步怎麼走,從目前情況來看,國慶集中出台的房地產調控,並沒有對房地產市場造成重創,但是一些城市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成交下跌,價格下跌,預計未來一線城市的房價不會出現大跌,但是在一些二三線城市下跌的概率會增大。總之,中國房地產的好日子基本到頭了,那些天真的認為房價依然只漲不跌的朋友,可以洗洗睡了。
讓投資更簡單
微信號:周知客
推薦閱讀:
※溫州最常見的11句客套話,當真你就輸了!
※我的「閱讀批註法」 - 谷園春草 - 溫網博客 - 溫州網
※溫州人和你不一樣的手段(6)
※批註教學和提問教學 - 鄭建周博客 - 溫網博客 - 溫州網
※馬光遠:拿什麼拯救溫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