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富裕不是表面上的擁有
貪慾就是一種愚痴,而愚痴和智慧如同水火不相容,所以有智慧的人是不會有貪慾的。《佛遺教經》中說:「若有智慧,則無貪著。」當然,此處的智慧是出世間的智慧,這是一種超越世間的大智慧,如果僅是世間的智慧,那有些人學問越多,內心的貪執卻越大,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貪心只會給自己帶來不幸,尤其是若對有福德者的財富生起貪心,進而產生害心,則下場會和往昔的頂生王一樣悲慘。頂生王本來獲得了與帝釋天平起平坐的權勢,但他不滿足,還想獨自擁有三十三天的一切,因為產生了這樣的惡念,結果當下耗盡自己的福德而墮落到南瞻部洲。臨死時,有人問頂生王:「如果別人問起您是怎麼死的,我們該怎樣回答?」頂生王說:「就說他是因為不知滿足,才落到如此地步的。」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擁有佛法的智慧者以外,很少有人能知足少欲。 《法句譬喻經》里有一個公案:以前有一個叫多味寫的國王,他信奉九十六種外道。一天,國王忽發善念,想作無遮大布施,於是他按照婆羅門的規矩,將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宣布任何人都可以從中取一撮。佛陀觀察到度化這個國王的因緣成熟了,就化為一個婆羅門來到國王面前。 國王問:「你需要什麼?」婆羅門說:「我想要蓋房子。」國王給了他一撮珍寶,但婆羅門才走了七步,就返回來將珍寶放還。國王問他為何不要,婆羅門說:「這些珍寶雖然可以蓋房子,但還不夠娶妻,所以我乾脆不要了。」國王說:「我再給你三撮。」婆羅門又拿了三撮珍寶,他走了七步後又回來。國王問他為何又回來,他說:「光有妻子還不夠,還要有田地、僕人、牛馬,這些珍寶還是不夠。」國王說:「再給你七撮。」婆羅門走七步後又回來了,他說:「我以後還有子孫,養活這些子孫還要錢。」
國王就把所有的珍寶都送給婆羅門,但他接受後又退還了。國王非常奇怪,問他為何還不要,婆羅門說:「人一輩子需要的東西太多了,即使有再多的珍寶也不夠,生命非常短暫,還不如放下一切,追求無為之道,所以我不要珍寶了。」 國王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這時佛陀現出本來的身相,對國王說偈曰:「雖得積珍寶,崇高至於天,如是滿世間,不如見道跡。」國王見到佛的相好莊嚴,又聽聞此偈頌,踴躍歡喜,便從佛受五戒,後來得到須陀洹果。 婆羅門說的是事實,在世間有再多的錢也不夠。很多出家人有這樣的感覺:出家前好像什麼都需要,有再多的錢也不夠花,可是一旦出了家,除了維持基本的生活以外,似乎什麼都不需要了。因此,內心的滿足才是真正的財富。 現在的人表面上很富裕,特別是與五六十年代相比,現在很多大城市的人非常富裕,但由於沒有佛法的智慧,始終無法填滿貪慾的大坑,所以他們實際上非常貧窮。 ——選自:《藏傳凈土法》
推薦閱讀:
※哪9條腿部訓練鐵規讓你擁有最強打樁機?
※這一生,擁有這份情意就足夠
※一句話經典語錄:人們總是想得到更多,卻忘了他們已經擁有的。
※擁有這樣的手相很招財,想不富都難
※女人--別痴心妄想擁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