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唐詩:杜甫《春日憶李白》

杜甫《春日憶李白》 來自溫暖讀書會 16:58

這幾天關於李白和杜甫的話題沸沸揚揚,還有一篇文章叫做《李白這麼對杜甫良心不會痛嗎?》,其實李白和杜甫之間的友情本來就是我個人非常非常喜歡的話題。所以也想湊個熱鬧,借著講詩發表發表感想。問題是從哪首詩講起呢?

按照道理咱們應該講入選《唐詩三百首》的《天末懷李白》或者是《夢李白》二首,但是《天末懷李白》是秋天的作品,而兩首《夢李白》雖然應該是在春天寫的,但是季節感並不明顯,所以我還是想按照自己之前的計劃講一首真正屬於春天的詩,哪一首呢?杜甫有一首,《春日憶李白》,評價也非常高,絕對不低於《唐詩三百首》的入選標準。所以今天咱們就破個例,講《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這真是一首屬於春天的詩啊,為什麼呢?寫的是高而飄,流而利,雖然是杜甫的詩,但是有李白的風範,有春天的風致,為什麼這麼說呀?先看首聯: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起首就是一個判斷句,直抒胸臆,而且把李白最重要的優點說出來了,李白為什麼詩無敵呀?恰恰就是因為他「飄然思不群」啊,他超凡脫俗他卓爾不群,他彷彿在空中飛,在雲中飄,這不正是我們熱愛李白的地方嗎?

所以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一句話,李白的定位也有了,李白的特點也有了,寫的真是爽利呀,像誰寫的呀?像李白自己寫的。你看李白寫《贈孟浩然》,不就劈頭就是一句「我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也是直抒胸臆呀,也是一下子就點到孟浩然的優點呀,所以杜甫這兩句詩,可以說是對李白的致敬之作。

這還不算呢,這句話還有更漂亮的地方,漂亮在哪兒呢?在兩個虛詞,也和然,這兩個虛詞其實就形成兩個自然的頓挫,彷彿兩個加重提示音一樣,「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一下子後面的「詩無敵」和「思不群」就顯得特別突出。

那分析完這個句子我們還可以順便理一理杜甫對李白的評價,杜甫除了說「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之外,還說過什麼呀?他還說過「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啊,這可是不能再高的評價了,杜甫一直覺得李白是配得上人間所有的榮譽,也是一直為李白的坎坷打抱不平的呀,他說什麼呀?

他說「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呀,他還說「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甚至到李白犯了政治錯誤被流放,他也會說,「詩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為了李白他是可以跟全世界為敵的,那諸位杜甫對李白的判斷準不準確呀?太準確了,李白絕對是盛唐氣象的最佳代言人啊,就像余光中先生說的那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啊!

可是接下來呢?問題也就來了,咱們中國人講一個人多厲害,往往習慣性的就拿這個人和古人比,比方說您要是一個歷史學家,我想讚美您,就會說您是司馬遷再世,其實杜甫也是這麼做的。他對李白評價這麼高,他覺得李白像誰呀?看頷聯就知道了。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他覺得李白就像南北朝時期這兩個著名的文學家,庾信和鮑照,因為庾信官至開府儀同三司,所以世稱庾開府,鮑照呢,官至前軍參軍,所以世稱鮑參軍,那這兩個人厲害不厲害呀?

這兩個人確實非常厲害,庾信和鮑照加在一起,其實就代表了魏晉南北朝駢文的最高成就,而且杜甫把清新和俊逸並舉,也是對李白非常得體的讚美,要知道李白的詩,本來就是清新和俊逸這兩個路子,就是既有流水落花之趣,又有鷹隼飛天之雄啊!

那既然如此,杜甫拿這兩個人來比他,是不是非常非常的知音,是不是深得李白之心?哎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因為李白本人並不特別推崇這兩位,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代,李白本人最推崇誰呀?毫無疑問是謝脁啊,他怎麼表達的呀?他說「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他還說什麼呀?

他說「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小謝也罷謝玄暉也罷,都是指謝脁啊,所謂念茲在茲,據後人講,李白是「一生低首謝宣城」啊,那對庾信和鮑照這兩位呢,李白壓根就沒有提過,這就是問題所在呀,杜甫說李白像庾信像鮑照,李白說我像謝脁啊,這就是嚴重的自評價和他評價不統一。

那說到這兒大家可能就不明白了,杜甫明明知道李白崇拜謝脁,為什麼還非要拗著說,非要說人李白像庾信和鮑照呢?其實這就是杜甫的認真了,這是杜甫對朋友的真誠啊,要知道李白和杜甫本來是一對詩友,一起縱飲狂歌,當然很好。

但是呢,杜甫更在乎的還是和李白抵足而眠,暢論詩文啊!此刻雖然兩個人是天各一方,沒法兒當面鑼對面鼓地討論了,但即使是寫詩,杜甫也一定要把自己的想法寫清楚。你覺得你像謝脁嗎?我才不那麼看呢!覺得你做詩的路子明明和庾信和鮑照是一樣的。

這就是真朋友啊。那正因為太想和李白論詩了,所以杜甫寫到這時情不能自已,自然而然的就從論詩轉到懷人上去了。那接下來頸聯是什麼呀?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這句話太漂亮了,堪稱這首詩的詩眼。什麼意思呢?當時杜甫在關中,也就是詩中所說的渭北,而李白在吳中,也就是是詩中所說的江東。這兩個人一個西北一個東南,整整隔了半個中國,杜甫這是在設想啊:李白如果向我這邊翹首北望,應該只能望見依依春樹吧,而我向著他的方向遙望南天,也只能看見暮雲低徊。

你看這兩句話看上去,只是在寫景,根本沒有人物出現,但是,把渭北和江東這兩個地方的典型風景一併列,背後這兩個人自然而然就出來了。而且您再想,杜甫像什麼呀?他像不像一顆紮根泥土的大樹呀?像呀!那李白像什麼呀?像不像一朵飄飄高舉的飛雲呀?也像呀!

一句春樹暮雲,活脫脫這兩個人都畫出來了。那兩個人背後的情分也就不言而喻了。這是什麼呀?這就是王國維先生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好的詩裡頭,絕對沒有單純的風景,所有的風景都是情景交融。再讀一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這句話寫的太清新太自然了,看似毫不費力,實際分量卻是力透紙背。所以呢到現在「春樹暮雲」已經演變成一個成語了,專門用來表達對遠方朋友的思念之情。那再接下來到尾聯了。既然如此推崇李白又如此思念李白,自然而然地就會引出最後一句的強烈期待了。

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咱們什麼時候能夠再見面呢?再一起把酒臨風,細論詩文啊!論什麼呢?也許到時候可以論一論,你到底是像謝脁還是像鮑照啊?也許還可以論一論,到底誰才是當今第一大詩人?其實無論是論到什麼問題,這兩位唐代文壇的雙子星相遇了,那都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當然,歷史是沒有這麼盡如人意的。

根據學者考證,李白和杜甫一共見過三次,第一次是天寶三載的夏天,在洛陽;第二次是天寶三載的秋天,在梁宋;第三次則是天寶四載,在東魯。此後兩個人便如同參商二星一樣,再也沒能相見了。而《春日憶李白》這首詩呢,是寫於天寶六載,所以雖然詩人是熱切盼望「重與細論文」,但是我們知道這隻能是一個跨越千年的夢想了。

說到這裡,我真該說說李白和杜甫的關係了,很多人都覺得呀,杜甫對李白情深,李白對杜甫情淺,杜甫給李白寫詩現在流傳下來的十四五首,篇篇都是佳作呀!而李白寫給杜甫的連存疑的都算上也才四首,而且水準一般。有人就講李白對不起杜甫,是不是呢?我個人是不願意這麼看問題的,為什麼呀?

第一個,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跟李白都不是學弟跟學長的關係,那是後輩跟前輩的關係。就算按照社會常識來講,也是後輩仰望前輩多一些。那李白自己也一樣啊,孟浩然比李白大12歲,所以李白一直奉孟浩然為男神呀!給孟浩然寫了很多首深情款款的詩,可是孟浩然呢至少從目前留存的情況看,一首都沒有回應。這是第一個原因,但不是最關鍵的原因。

最關鍵的原因是什麼呀?是李白和杜甫的性格就不一樣啊。李白是什麼呀?李白是「仙」啊,是飄在雲中的呀,每天除了能夠看到神仙,就是能看到自己了。所以他或者思慕神仙,或者張揚個性,對社會對他人,他的體貼程度就會弱一些。可是仔細想一想,我們衷心喜歡的不正是李白這種飛揚的個性和瀟洒的情懷嗎?

但是杜甫不一樣,杜甫是「聖」啊,聖人也是人,所以他是有普通人的情懷的,但是比普通人還要深沉,還要博大呀!所以我們會覺得杜甫對所有人都是深情款款的,對老妻他寫「香霧雲鬟濕 ,清輝玉臂寒」,對孩子他寫「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蹋里裂」,對寒士他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我們景仰的,不也正是杜甫的這種深情和博愛嗎?這兩個人性格如此不同,當然對朋友的態度也不一樣了,李白更瀟洒一些,杜甫更多情一些。

第三個,我想說,既然都讀詩了就別那麼斤斤計較,我一直講,讀詩是應該有一顆詩心的,詩心是什麼呀?詩心就是一顆赤子之心呀!不算計也不計較,不要說我給朋友買100塊錢的禮物,朋友就得回我100塊錢的,如果回了我80塊錢的,我就是吃虧,咱們就沒法做朋友了。諸位如果這樣想的話,就不是交朋友了,是談生意了。所謂真的朋友不就是真誠的喜歡對方的優點,也寬厚的包容對方的缺點嗎?普通朋友尚且應該有如此情懷,何況是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呢!


推薦閱讀:

只為與你最美的相遇【情感驛站】
世界上身材最勻稱的女子在哪個國家?
【原創】皖南紀行.世界最美的村莊—西遞(2)

TAG:唐詩 | 杜甫 | 最美 | 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