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督師孫傳庭幾乎無一敗績, 卻為何依舊干不過屢戰屢敗的李自成

前言:明崇禎十三年(公元1640年),河南大饑荒。「驛卒」李自成又捲土重來,成千上萬的饑民再一次爭先恐後加入流寇。此次,闖賊們一路勢如破竹,官軍連遭敗績,大明帝國危在旦夕。

兩年後,李自成數十萬大軍直逼開封。在這生死存亡之際,崇禎不得不起複孫傳庭為督師,即刻入河南作戰。正所謂「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到任後,孫傳庭按照崇禎秘旨,首先除掉「長腿將軍」賀人龍。

「長腿將軍」賀人龍

此時大戰在即,然而孫傳庭所統轄的軍隊卻是剛剛徵募而來的新兵。他們操練不勤,裝備落後,早已不再是昔日令流寇聞風喪膽的「秦軍」。即便如此,孫傳庭憑藉著自己卓越的指揮能力,多次襲擾流寇,依然凱歌連奏。

但左良玉率領的湖廣軍卻不協同作戰,導致流寇鑽了個空子,孫傳庭部獨木難支,損失慘重。並且天公又不作美,連日大雨,明軍補給無法跟上,一時間軍心渙散,士氣低落到極點。

面對這樣的困境,崇禎還下令孫傳庭火速進剿。李自成雖然輸了幾陣,但畢竟人多勢眾,尾大不掉。反觀孫傳庭部卻是每況愈下,糧草和兵員都難以為繼。最終他不得不放棄河南,撤回到陝西通關重新修整。

闖賊李自成

一年後,孫傳庭部實力有所恢復,並鍛造大量火器裝配戰車。與此同時,流寇也很快進軍陝西,最後雙方在郟縣展開決戰。

一開始明軍火器營一馬當先,發揮出了極強的戰鬥力,流寇節節敗退。但是在追擊過程中,卻又一次遭遇大雨,糧草供應又成致命的問題,失去了最後的勝機。

而李自成軍師劉宗敏獻策,下戰書麻痹明軍。終於明軍饑渴難耐,在打通糧道的過程中發生嚴重分歧。闖賊乘機進軍,神機營全軍覆沒。郟縣之戰以闖賊大獲全勝而告終,自此大明官軍徹底無法對抗闖王李自成。

大敗而歸後,孫傳庭只得帶著僅存的明軍據守潼關。但崇禎不斷要求他出關迎敵,用最後的家當做殊死一搏。最後孫傳庭不得不從,兵出潼關。

孫傳庭戰死

結果正如預料的那樣,明軍大敗,闖賊趁勢攻破潼關,孫傳庭力戰而死。一年以後,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煤山自盡,大明亡。

孫傳庭的失敗,並不是他能力問題,實在是王朝氣數已盡,加上政敵對他的打壓,崇禎對他戰略上的錯誤指揮,這些都是他無法改變的。所以大明最後的棟樑也只能為王朝續命幾年,無法從根本上挽救王朝覆滅的命運。

但是再看李自成,不難發現,雖然他失敗多次,但始終佔據天時地利人和。

明朝末年,吏治腐敗,天災橫行,朝廷還不斷向百姓徵稅。由於關外清軍進攻,關內軍隊連軍餉都拿不到,連許多官軍都加入了流寇。更別說普通老百姓,那隻能用慘絕人寰來形容。

餓殍遍地?

天下糜爛,百姓從賊,皆因飢餓。百姓飢餓,皆因無地可耕。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員。這就是為什麼李自成能輸個十回八回,而孫傳庭卻連一回都輸不起。

推薦閱讀:

孫傳庭丨大明朝最後一根支柱是怎麼被砍斷的?

TAG:李自成 | 孫傳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