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太極拳過路體感之鬆開頭頂牛角

借過北方王癸水,振住南方離中虛;

水火既濟運周天,煉成九曲如意珠。

上一篇文章描述了,經過百日築基功之後,隨著內氣在關節中凝聚,筋的不斷拉緊抻長,骨節的鬆開程度越來越好,進而貫通脊骨、化開背部、鬆開頸椎、鬆開尾閭、鬆開耳後大筋和鬆開雙膝後;特別是雙膝鬆開後,在內氣向下沉降的過程中,會伴隨著內氣的上升,當向下的陰氣可以深入更深的時候,向上的陽氣也可以達到更高,陰陽二氣對拉極化的過程,就是修鍊的過程,陰陽二氣對拉的程度,也就是內功的修鍊程度。當耳後大筋和雙膝一上一下鬆開後,在門裡算是功夫上了兩個台階,長了兩個層次。

再向上就是要鬆開頭頂的牛角了,因為隨著耳後大筋的人功夫到了這樣的層次,已經基本上可以帶功生活了,練功已經不再拘泥於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進行固定的功法訓練,因為,太極拳內功本來練習的就是自然之功,當然要順應自然之勢。

鬆開頭頂牛角的過程是內氣在上丹田擴大地盤的過程。以松肩為例,松肩的前提是鬆開頸椎,頸椎的鬆開打開了內氣進入上丹田的通道,隨著內氣在上丹田的凝聚,內氣在上丹田所佔領的地盤也就越來越大,頭頂兩側的那個牛角,就成了內氣佔領上丹田最重要的障礙,也是內氣需要攻佔的最主要的標的。隨著內氣的凝聚,頭頂兩側的牛角由慢慢被感知、被軟化、被拉抻和被鬆開,此時,你會發現,自己的身體的重量不再是被整個頭部所懸浮,而是由頭頂的兩個點,也就是頭頂的兩個牛角所系, 此時,行拳走架,會突然發現,在腹部、在胸背部,會有類似球體在運動,而已球體所動方向與身體意動之方向可以是同向,也可以是相向,至此可明勁由內換之理。下面我根據練功的體會,試著把鬆開頭頂牛角的感覺描述下來,供同好參考。

第一是要常靜坐。

我以前在別的文章里反覆強調一個理念,那就是修鍊之道,三分靠練,七分靠養。內功修的層次越高,所需要的人性、人品和人的素養就越高。這和我們開車之道是一個道理,把車駕駛的速度越快,對駕駛人的要求就要越高,因為駕駛人的自控能力更強,才能保證安全。所以,越是到了後期,越需要平心靜氣,涵養正氣。

第二是要常散步。

所謂的散步也是隨心所欲的運動,我功夫一半來自站樁,一半來自散步,站樁讓我得已凝聚內氣,散步讓我得已以心行氣,我常常暗自揣默,我是不是無意之中修得了李先祖師的百步行拳,我確確實實是在散步之中,通過一步一周天功法,運用啟動周天的動能,把周身的經脈打通的。

第三是要常甩頭。

其實,真正的太極拳行拳時,全是注重於內氣的運行,而忽視於外形的表現。在三年前,我就猛然發現,在行拳走架時,全然不能把拳架當拳來練。整個行拳的過程,就是運用內氣抻筋拔骨;就是運用內氣把經脈中不通暢的地方打通;就是運用內氣去攻關展竅;就是先天的內氣在後天的身體里開疆擴土,直至達到完全佔領整個身體,實現先師所說的大通的境界。在默默感知內氣在身體里運行的軌跡時,會發現身體的重力完全繫於頭頂牛角之上,因為身體內氣的平平衡,所系之處會有偏沉偏輕之感,此時,會不自覺的抖動一下頭部,好像是打激靈。這是內氣為了平衡所做的自然而然的調整,這個過程大概要有三年左右的時間,如果養功不好,時間可能還會更久,有時,功感強烈時,頭抖動的會更加的頻繁,如果沒有強烈的信念,很可能光是被別人質疑的眼光就嚇跑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如果沒有完備的訓練體系,沒有知道整個體系內各個層階體感的明師,真是很難走得更遠的!這也是我排除各種干擾,堅持把體悟寫出來的原因之一!

推薦閱讀:

略談太極拳的纏絲勁問題
太極拳中的呼吸運行的路線
陳氏太極拳中的纏絲勁的由來
王培生太極技藝談
告訴你太極拳為什麼會傷膝蓋及如何預防的方法(道家秘傳大披露)

TAG:太極拳 | 太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