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在古典詩詞中的特定意蘊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不同土壤氣候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氣血。古代中國,大量沖積平原給農業生產提供了廣闊的土地。看天吃飯的習性鍛造了中國人含蓄、沉斂、隱忍的性格。古典詩詞更是用綿密的意象織就,意象,就是寄託了作者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意象成為人物內心的外化、物化,冰雪是忠貞,明月是思鄉。而能感應自然的植物更是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成為人們某種特定情緒的符號。   花有花語,草有草性。蘆葦在古典詩詞中也有其特定意蘊。   從《詩經·蒹葭》到達摩一葦渡江的傳說,蘆葦是最早出現在古典詩詞中的植物之一,綜觀蘆葦在古典詩詞中的意象,大致代表以下幾種情懷:   一、悲秋傷懷   康德說自我意識的產生源於空間直觀與時間直觀,民族精神的產生大概就發源於此。兩位哲人的話正好代表了東西方的精神困境。一是帕斯卡的「這永恆的空間使我恐懼」,一是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恰與康德的說法對應起來。西方的精神危機來自空間的「廣場恐懼」,而東方則來自時間的「歲月悲哀」。人生如四季,秋就好比人生的中年,它成熟渾厚,走過青年,邁向老年。中國人稱年歲為春秋,比起生長期的春,以肅殺為心的金秋以其豐厚、深廣給人帶來更為細膩的生命體驗。所以,悲秋歷來是中國古典詩詞的重要主題。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人們用通過有季節特徵的客觀物象獲得直觀的時光感知,成熟往往伴隨著衰頹。生物在秋季成熟,也在秋季凋零。而蘆葦作為一個生命體,也隨著自然的感召力,青青的葦葉變得蒼黃不堪,葦葉上夏季的晨露也在此刻凝結為白霜,只有蓬鬆的蘆花在秋風中搖曳出幾分詩意。   賀 新 郎   (宋)葛長庚   一別蓬萊館。看桑田成海,又見松枯石爛。目斷虛皇無極處,安得殿頭宣喚。指歸路、鈞天早晚。此去罡風三萬里,但九霞、渺渺青雲遠。望不極,空淚眼。   瑤池昔會群仙宴。此秋來、荻花楓葉,令人凄惋。滿面朱塵那忍見,酒病花愁何限。知幾度、春鶯秋雁。從此飛神騰碧落,向清都、來往應無間。丹漸熟,骨將換。   別故地,轉眼已桑田成海,松枯石爛。抬望眼,渺渺九霞遙遙青雲。低首,又是蒼白的蘆花和被霜打紅的楓葉,一時愁思無限。朱塵滿面的低落,被酒漿荻花催長出漫漫愁緒。可以說,這首詞將離愁渲染到了極致:直言凄婉與寄言景物相互交替。   需要說明的是「荻」在生物學上與「蘆葦」是不同屬的。如《紅樓夢》中元春歸省時為蘆雪亭題園景匾額「荻蘆夜雪」,因蘆雪亭所在處,四面皆為荻草及蘆葦。然而古人卻常將荻與蘆葦混作一物。尤其詩詞中,「荻」基本上就是蘆葦的別名。而荻花、楓葉作為最具季節特徵的物象,儼然成了秋的代言。有白居易《琵琶行》「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在先,宋代的劉過、歐陽修都在詞中提到了它們。   賀 新 郎   (南宋)劉過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說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塵曾染處,空有香紅尚軟。料彼此、魂消腸斷。一枕新涼眠客舍,聽梧桐疏雨秋風顫。燈暈冷,記初見。樓低不放珠簾卷。晚妝殘,翠蛾狼藉,淚痕凝臉。人道愁來須殊殢酒,無奈愁深酒淺。但托意焦琴紈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楓葉俱凄怨。雲萬疊,寸心遠。   一個獨守空房的女子,想到自己與卓文君命途彷彿,在新涼的秋夜淚痕凝面,只有梧桐秋雨相伴,這不禁讓人想起守著窗兒聽雨打梧桐的李清照。劉過直言「怕荻花、楓葉俱凄怨」,而「莫鼓琵琶江上曲」明顯化用《琵琶行》中的詩句。在白居易筆下的那個琵琶女不也是飄零無依的嗎?因風飄散的荻花實為主人公凄怨的物化,飄散的花絮猶如漂泊的身世,在秋風秋雨中,薄酒不抵濃愁。   減字木蘭花   (宋)歐陽修   傷懷離抱,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意如何?細似輕絲渺似波。扁舟岸側,楓葉荻花秋索索。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   傷懷的情思浩渺無邊,如這湲湲流水。天若有情天亦老,天不老是因為天無情,作者用虛擬手法喟嘆生命有限。在這個時空坐標里,複雜、微妙的情緒「細似輕絲渺似波」。此時,岸邊的楓葉荻花在這個蕭索的季節使時空頓時飛轉。「細想前歡,須著人間比夢間」,對過往的追懷使現實空間剎那化為意念空間。   為什麼人類在秋季會產生濃郁的悲涼以及隨之而來的時空感?作為本就是自然一員的人類在萬物成熟的秋季,有著對比其餘季節更敏銳的生命體驗。在遼遠的天地、微涼的氣溫中,人類作為理性生命的驕傲與榮耀消遁,作為有限個體的卑微、無奈突顯。如果你曾佇立於任何一個秋日的蘆葦盪,那麼你的心底會立時湧現一種震撼的生命悲情,使你陷入無法自拔的情感體驗中。此時,蘆葦作為秋季風物的代表,成為自然與人的有形鏈接,它既是生生滅滅的生命個體,又是人類共同的生命投影。蘆葦是超越了自然的情感生靈,人則化為回歸自然的一莖蘆葦。   二、漂泊無依   中國古代講究安土重遷,背井離鄉、羈旅遠遊向來是規避災難性事件的最後選擇,遠遊的人們或迫於生計,或迫於戰亂、王命,被動接受這一漂泊的生活方式。出於無奈,他們在異鄉漂泊,難以在對故鄉深切的思念中達到通脫,在心靈的羈絆中,求索而終至無解。因此,這類詩詞中往往瀰漫著孤獨、迷茫的情緒。   漫長的羈旅生涯中,蘆葦這種隨處可見的濕生禾草容易讓人想起家鄉的葦叢。而秋日素色蓬鬆的蘆花猶如內心的慘淡迷茫。佇立江邊,對仕途的茫然未知,對家鄉的綿綿思念,隨滔滔江水流向遙不可知的遠方。江水蒼天,黃蘆苦竹,個體的迷茫一時化為天地的蒼茫。   江際   (唐)鄭谷   杳杳漁舟破暝煙,疏疏蘆葦舊江天。那堪流落逢搖落,可得潸然是偶然。萬頃白波迷宿鷺,一林黃葉送殘蟬。兵車未息年華促,早晚閑吟向滻川。   古人遠行擇水路或陸路。漫長於濕地的蘆葦與浩渺的江水一起成為離別的見證。離人在搖曳的蘆盪、潺潺的流水以及對遠方的未知中漸行漸遠……此時,詩人將離愁投射到周遭的景物中。   秋風吹黃一林樹葉,時日無多的蟬在林子里嘶鳴。遠處是點點漁舟,裊裊輕煙。而江邊特有的蘆葦叢卻稀稀疏疏,顯得尤為凄楚。離人心上秋,離別之人最怕在眼前情景中勾起桑梓之情,江天是舊的,蘆葦彷彿是故鄉的蘆葦。想到年華在天下紛紛中虛度,方覺心靈唯一的歸宿便是故鄉。此時在水邊過夜的白鷺是凄楚的,在戰亂中漂泊的詩人內心也是凄楚的。不堪搖落的又豈只是蘆花?   風雨晚泊   (唐)白居易   苦竹林邊蘆葦叢,停舟一望思無窮。青苔撲地連春雨,白浪掀天盡日風。忽忽百年行欲來,茫茫萬事做成空。此生飄蕩何時定,一縷鴻毛天地中。   春生的蘆花被狂風暴雨吹散了蘆絮,白浪滔天,蘆絮漫舞。茫茫一色中,停舟夜望的詩人想到茫茫一世皆成空,飄搖無依的人生何時能有定所?如一縷輕鴻,一片飛絮。正如劉禹錫所言「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恐怕都是旅人借有靈性的蘆葦抒發的人生感懷吧。哀怨,因為離鄉就意味著將生命交付於茫茫未知的未來。凄苦,因為離鄉就昭示著能夠依賴親朋的精神之樹從此倒塌。於是想,我從哪裡來?我為何在這裡?我將去向何方?這恰恰是哲人要探求的問題。   歐陽修說:「草木無情,有時飄零。」當人類與草木擁有了共同特質,草木豈又無情?徐復觀先生在《不思不想的時代》中說,「思想」的特性之一便是把感官所得的材料,通過心的構造力與判斷力,以找出這種草料的條理、意義,及與其他材料的關連,和它自身可能的趨向;之二是把客觀的東西,吸收消化到主觀裡面來;又把自己的主觀,投射、印證到客觀上面去。 正是這種相互作用,蘆葦觸發了人類的愁緒,人類則將這種情感投射到蘆葦身上。因此,作為旅人漂泊生涯見證的蘆葦從此有了「指出」意義。   當時間與空間、個人歸宿與人生奮鬥、眼前之景與故國之思,滿腹情愫糾結在一起,有情感的蘆葦,就抒發著漂泊於他鄉的士子情懷。   三、閑情隱逸   閑情是何時成形的?大約是魏晉南北朝。捫虱清談的名士將風花雪月、琴棋書畫演化為具有超越意味的審美文化。而究其思想根源大約可追溯至道家的「無為」和儒家的「游於藝」。它是中國古代士大夫調節入與出的一種方式。它強調心靈與藝術的關係,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產物。因閑發情,以情寄閑。而將個體人格與精神氣質放到山林田渚中張揚的隱逸文化,顯然是自然與心靈發生關係的典型代表。閑情隱逸成為士子帶有皈依色彩的精神故鄉。而在這類詩詞中總能見到蘆葦的身影。   秋末入匡山船行其二   (唐)貫休   蘆葦深花里,漁歌一曲長。人心雖憶越,帆態似浮湘。石獺銜魚白,汀茅浸浪黃。等閑千萬里,道在亦無妨。   這是一首典型的閑情詩。作者描繪了秋末船行入匡山的一路風光。蔚為壯觀的蘆盪中傳來悠揚的漁歌。同是濕生植物的茅草,葉子修長,披垂入水,被浪花輕輕拍打著。自然的恬淡靜美讓作者悟出「等閑千萬里,道在亦無妨」。可謂閑情無限,道亦無限。道家的「濠梁閑趣」此時在作者身上表現為心靈與自然的真誠對話。   如:   蘆葦   (唐)王貞白   高士想江湖,湖閑庭植蘆。清風時有至,綠竹興何殊。   嫩喜日光薄,疏憂雨點粗。驚蛙跳得過,斗雀裊如無。   未織巴籬護,幾抬邛竹扶。惹煙輕弱柳,蘸水漱清蒲。   溉灌情偏重,琴樽賞不孤。穿花思釣叟,吹葉少羌雛。   寒色暮天映,秋聲遠籟俱。朗吟應有趣,瀟洒十餘株。   作者直言一解江湖之思的舉措就是「植蘆」。蘆葦儼然成了江湖的圖標,庭內植了蘆,哪怕只十餘株也瀟洒得很。其實十幾株蘆葦構不成景觀,瀟洒的是作者的慷慨而為,「湖閑」更是「心閑」。穿過蘆花在湖邊垂釣,暮天映,秋聲遠,內心自是恬淡高遠。難怪唐代德誠禪師說「釣頭曾未曲些些,靜向江濱度歲華。酌山茗,折蘆花,誰言埋沒在煙霞」。   其實,蘆葦頻頻出現於閑情隱逸詩詞中恐怕與其生長特性有很大關係。古代隱居有樵隱、耕隱、漁隱。居於水邊、靠打漁為生的隱者對蘆葦自然不陌生。整日與蘆葦相伴的隱士欣然將其納入日常生活寫照中,甚至將其升格為精神標誌。   詩言志,在美麗的詩詞中,悲秋也好,羈旅亦好,閑情也罷,詩人托有靈性的蘆葦將抽象微妙的內心世界具象化、外化,也將封閉的內心空間延展至自然空間,有著自然靈性的人與天地有了對話,從而使個人的人生感懷有了更寬廣的背景,而借蘆葦表情達意也成為了一種浪漫而感性的抒情範式。
推薦閱讀:

【古詩詞知識】【古典詩詞概述】
古典詩詞里的中秋:千里共嬋娟
古典詩詞鑒賞:秦觀簡介及《好事近·夢中作》賞析
古典詩詞鑒賞專題
寫詞人方文山: 我的創作養分 來自 古典詩詞

TAG:詩詞 | 古典 | 古典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