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個人的絲綢之路

一個人的絲綢之路  絲綢博物館的氛圍一直是靜謐的,「桑、蠶、絲、帛」,四個甲骨文字,嫘祖的雕像,栽桑、養蠶、繅絲、織綢的場景,石青緙五彩四團雲龍袞服、鎏金蠶、平金納紗綉龍袍、黑地牡丹梅蝶蝙蝠紋漳緞女服,被列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宋錦技藝……在展廳里流連,心下竊喜,彷彿一個人錦衣夜行於漫漫絲綢之路,穿梭於寧靜無聲的中國七千年絲綢文明史。  記憶中我擁有的第一套真絲衣服是這樣的:短袖上衣,朝鮮領,胸前有兩根小飄帶,直筒長褲,全套薑黃色雙縐面料,母親在觀前街玄妙觀剪了零料讓裁縫做的,料子七毛錢一尺。雙縐這種真絲面料手感很有特點:陰涼光滑中帶一點點澀。  上天眷顧我,讓我生長在絲綢之鄉的姑蘇城內,使我有條件享用數不盡的絲綢!真絲的內衣、真絲的睡袍、真絲的裙子、真絲的旗袍、真絲的披肩、真絲的圍巾……呵呵,我的真絲世界,我的綾羅綢緞!  絲綢產品共分為十四大類二十七小類,裡面學問深得很,我們沒有必要了解那麼多,只要能挑選到喜歡的並且又適合自己的,那你就可以盡情享用它們啦!  當代時尚年輕人是不興穿絲綢的,絲綢衣服容易起皺,攜帶不方便,不適合滿天飛的白領人士;牢固度差,經不起大幅度動作,穿著它,你不得不收斂自己,學著點淑女紳士的舉止;耐污性也不好,穿著它們可以上得了廳堂,卻下不得廚房的。但是,絲綢的手感、觸覺真的有說不出的美妙啊。比如說絹,這種質地緊密輕薄的平紋絲織物,古時沒有紙,除了竹簡,許多詩賦、繪畫、記載文件、書寫經文等等事情,都是在絹上進行的。林黛玉燈下垂淚,在賈寶玉為她拭淚的絲帕上寫下:「眼空蓄淚淚空垂,暗灑閑拋更向誰?尺幅鮫綃勞惠贈,為君哪得不傷悲!」寫詩那絲帕的料子就是綃。綃是用生絲織成的,雖和絹一樣是平紋織物,但是它要輕薄透明得多,紗巾手帕一類的用綃來做很好看的。可見,有了紙後也還是要在絲綢上寫寫字的,現代人也許永遠不會去學林黛玉,但這事想想倒也風雅。當你不工作、不勞動、不忙碌的時候,披上一襲絲綢衣裙吧,泡上一壺熱茶,靜坐一會兒。脖子上的紗巾被微風吹起,輕拂你的臉龐,一下又一下,好似耳邊有人在喃喃細語……  當我坐擁我的綾羅綢緞,不禁懷念一個人,就是103歲高齡去世的費達生先生,一位為我國的蠶桑事業默默奉獻了一生的傑出女性。在她100歲時我採訪過她,握過她溫暖的手。晚年的她,手指上天天纏繞著一縷蠶絲線,她和蠶絲一刻也不能分離。她所做的一切,就是讓中國蠶絲這位高貴的纖維皇后,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她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弟弟叫費孝通。  懷 念
推薦閱讀:

一帶一路,開啟經濟全球化新時代
新絲綢之路下的渝鄉
中國的陰山道通向哪裡?地球知識局
《絲路山水地圖》地名考證(完善中)

TAG:絲綢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