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茶禪一味」禪宗文化的核心

中國的茶文化如同整個的中國文化,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華。儒家的人生追求,道家的自然理念,佛家的禪悟精神皆匯於其中,構成了中國茶文化精深,獨絕的境界。而茶對佛門禪宗的重要性及二者淵源又遠遠超過儒道二家。

中國是茶的故鄉,茶在中國最早是作藥物的。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茶主要用來佐餐和解渴。約在南北朝時,隨著佛教的興起才產生了飲茶之風。特別是唐代以後,禪宗日盛使飲茶之風盛行天下,有《封氏聞見記》中記載可資證明:「開元中,泰山靈岩寺有降魔師,大興禪教。學禪務於不寐,有不夕食,皆許其飲茶。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從此轉相仿效,遂成風俗。」茶聖陸羽,自幼即被智積禪師收養,在禪院中度過童年,並練就出一手烹茶的高超本領。他所撰寫的《茶經》,集當時中國茶道文化之大成,其中也不乏對僧人嗜茶的記載。由此可見,無論是飲茶風氣的形成盛行,還是茶道精神的發展深化,都與佛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正因為有了佛教茶文化,才有了中國茶文化品位的提高,境界的升華和內蘊的深化。

中國佛教是印度佛教的中國化。在這中國化的過程中,主張用禪定概括佛教的全部修習的禪宗最終取代其他各種佛教學派,成為中國佛教史上流傳最為久遠,影響最為廣泛的宗派。而茶與禪門結合如此緊密的物質基礎則是「農禪」,農禪制度為佛教茶文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基礎,歷代禪師也不斷豐富著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即廣為人知的「茶禪一味」(亦稱「禪茶一味」)。

「農禪」是一種自給自足的習禪生活方式,它改變了中國僧侶最初承自印度佛教的依靠布施為生的方式,將修行與生產活動相結合,實現了寺院經濟的獨立。禪宗始祖慧能的弟子百丈懷海(公元720年—公元814年)創製《百丈清規》(亦稱《禪門規式》)又將「農禪」作為一種制度固定下來。「百丈清規」使禪宗的體制更加中國化,為禪宗獨立自主地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組織保障。其中的「普請法」(無論上下都參加集體生產勞動)適應了中國古代小農經濟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通過自力勞作,實現自給自足,為禪宗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基礎,從而使禪門生活安定,無求於人,較少受到政治波及,並可以吸納更多的學人。是禪宗一枝獨秀於其他各宗派的最可靠保證,也是禪宗得以穩固並不斷擴大影響的最牢靠的基礎。

飲茶作為禪院活動的一部分,除茶本身所具有的物理功能是其所需外,更重要的是作為一種修行,一種境界的體悟。「碾茶過程中的輕拉慢推,煮茶時的三沸制定,點茶時的提壺高注,飲茶過程中的觀色品味,都藉助事茶體悟佛性,喝進大自然的精英,換來腦清意爽生出一縷縷佛國美景。」(梁子《中國唐宋茶道》)禪宗逐漸形成的茶禮,茶宴莊嚴肅穆,從容淡雅,具有深遠的美學意味和藝術境界,推動著茶文化的興盛。在茶禮,茶儀,茶宴中;在點茶,鬥茶 ,分茶時,看到的美的形式,悟到的禪的精神,得到的是「茶禪一味」的智慧。

茶禪一味」禪宗文化的核心「,它大大豐富了中國茶文化的精神內涵。它使茶對禪宗的意義由祛乏養生,提神益思而提升到致清滌煩,覺悟禪意的智慧境界,體現茶與禪的真正相通之處,在自然虛靜,精行儉德的茶文化中摻入了「觸類是道而任心」的禪味。自六祖慧能起,歷代禪師推動禪宗不斷中國化,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也不斷將自身融於其中。在「三教合一」的基礎上形成的中國茶文化也蘊含著越來越多的禪宗思想精華。

奠定了禪宗根本思想的慧能是禪宗的真正創始人。他有兩個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心是菩提樹,身為明鏡台,明鏡本清凈,何處染塵埃?

這就是慧能的「悟」與「即心即佛」。「悟」既是修行的目的,也是修行的方式。「即心即佛」是慧能悟道而得。他把自心與佛性的等同,把成佛視為頓悟自身具有佛性,破除了對「西方」的迷信和對「佛祖」的崇拜。慧能吸收了莊子的虛無主義思想以及對精神自由的執著追求和玄家的得意妄言的理論以及曠達放蕩,純任自然的性格特點,提倡自由任運的生活方式,由此產生了此種自由的物質基礎來源-----自給自足的農禪精神和此種精神代代延承而帶來的強大的生命力。

禪宗又引進莊子的精神實體「道」來說明佛性,把平常心的任運看成得道的途徑。老莊的自然主義哲學使禪宗的中國化又深了一步。這一步將慧能的「悟」擴展到一切,使禪的實踐與人們日常生活,行為,意念,情感進一步一體化。因而,「遇茶吃茶,遇飯吃飯」(《祖堂集》卷十一)即可悟道:「汲水,拾薪,燒水,點茶,,供佛,施人,自啜,插花焚香」,亦可悟道,「皆為習佛修行之行為」(《南方錄》),所以「佛之教便是茶之本意」。

茶由物質功能與禪宗結下不解之緣,在本質上與禪宗相通相輔而更加不可分割,到成為禪事活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為禪宗傳法悟道的媒介與法語,逐漸演釋為至今仍具有活潑的生命力的,對禪宗與茶都有意義深遠的命題------「茶禪一味」。

「茶禪一味」是對禪宗的茶文化境界的精練概括。這一禪林法語眾多周知,其中濃縮的寓意卻見人見智,難以闡述詳盡。《中國茶葉大辭典》解釋「茶禪一味」[Same sense in tea and Buddhism]為:「意指禪味與茶味是同一種興味。原系宋代克勤禪師(1063年----1135年)書贈參學日本弟子的四字真訣,收藏於日本奈良大德寺,後成為佛教與民間流行語。」「茶與禪的相通之處在於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純與升華。飲茶時注重平心靜氣品位,參禪則要靜心息慮體味,茶道與禪悟均著重在主體感覺,非深味之不可。如碾茶要輕拉慢推,煮茶須三沸判定,點茶要提壺三注,飲茶要觀色品味,這些茶事過程均有體悟自然本真的意蘊,由此便易體悟佛性,即喝進大自然的精英,使神清意爽,有助領略般若真諦。」

出處:武夷岩茶網

查閱與分享

點右上角 → 分享到朋友圈

點右上角 → 查看賬號→關注查歷史消息

訂閱【正岩先生】

茶與健康、茶與藝術的雅集

查找公眾賬號 【正岩先生】

或搜索微信號【youhuangcha】


推薦閱讀:

慧廣法師:禪宗見地
略論禪宗與念佛--以四祖至六祖為中心(上)
禪宗初祖達摩大師傳燈法本——絕觀論
六祖慧能語錄節選五——「住心觀境,是病非禪」

TAG:文化 | 禪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