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空法師:念佛不是念得愈多愈好()
06-04
凈空法師:念佛不是念得愈多愈好發布:念佛人 [] 日期:2011-8-18 9:10:00 念佛不是佛號念得愈多愈好,不是這個意思,念佛就是叫你把煩惱習氣控制住,時時刻刻有警覺心,念頭才起,馬上阿彌陀佛,就是不要想它是善念、惡念,什麼念頭都不要想它,馬上換成阿彌陀佛,這就對了。 換得要快,否則的話第二念又是情執,第三念又是煩惱,念念就迷了。這叫真正會念佛,念佛是這麼個念法的,不能不知道。 這樣念法功夫就得力,慢慢怎麼樣?慢慢的這一天到晚只有佛號沒有妄念了。功夫從哪裡見?古人講一支香,我們現在講二十四小時,每一個小時,這古大德講的,還有三、五個念頭會起來,功夫不錯了。大概念佛要念多久的時間?應當是三年到五年,勇猛精進,可以達到這個境界。 古人講一支香,一支香長香一個半小時,短香一個小時,他是用這個來計算,算時間的,一支香里還有三、五個念頭,三、五年的工夫才行。我們現在想想,不要說多,十分鐘的時間,你有多少個念頭起來?一面念佛一面念頭會起來。十分鐘你看看有多少個念頭?不止五個,這說明我們不行,人家一個小時才有三、五個念頭,我們十分鐘就超過他多多了;有時候一分鐘都不行,都有念頭起來。念佛的功夫得力不得力,就從這裡觀察。念上個七、八年,一支香里偶爾還有一、二個念頭,念到沒有妄念起來,你這個功夫就伏住了。那叫什麼?叫功夫成片,功夫成一片,伏住了。在這個境界裡面,那就恭喜你,你往生自在,你想什麼時候走就什麼時候走。與這個世間還有緣,多幫助一些眾生,行,沒問題,你在這個世間愛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為什麼?是願力,他不是業力。 我們凡夫做不到,凡夫是業力,這就是有壽命,壽命到了,醫生沒有用,再好的醫生,他能醫病,他不能醫命。如果醫生好,這個人壽命到了,閻王派無常小鬼去抓他,醫生把他延命了,那閻王不就傻了,沒有這個道理。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4208.htm)--------------------------------------------------------------------------------------------------------------凈空法師:一生當中死心塌地執持名號求生凈土發布:清夢居 [] 日期:2011-8-18 11:56:00一生當中死心塌地執持名號求生凈土 摘自凈空法師-凈土大經解演義第12集 善財童子他自己學什麼法門?他自己學凈土。這個訊息從哪來的?你看他五十三參,第一個善知識是初住菩薩,他自己沒有證得初住,他就不能參初住。老師給他介紹的,你去參吉祥雲比丘,你向他去請教。吉祥雲比丘修般舟三昧,叫佛立三昧,這在凈土修行裡面也是第一殊勝。這個法門修學一期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覺,不能坐著,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動,所以叫佛立三昧,專念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一期是九十天,身體不好不行,年歲大了沒辦法修這個法門,總得年輕有這個體力。相當不容易!他親近吉祥雲比丘,吉祥雲比丘給他開示,跟他講二十一種念佛法門。二十一不是數字,是圓滿,大圓滿,密宗裡頭說的,所以《華嚴經》顯密統統都有,顯密宗教統統都在裡面。這二十一種念佛法門展開,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說的無量法門,哪個法門不是念佛?門門都是。《華嚴經》說「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才知道念佛法門的殊勝。你看一開端就給你說這個。中國、印度都有這麼一個概念,叫先入為主,頭一個學念佛法門。我們再看最後一個,第五十三,第五十三位善知識是普賢菩薩,那就說得更明顯,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你看看善財,一頭一尾始終就是一門,一門深入。為什麼要去參學?參學是成就後得智。為什麼?你得要行菩薩道,你要廣度眾生,眾生根性千差萬別,你什麼法門都得知道,你不能不知道,你才能度一切眾生。所以參學是為了接引不同根性眾生的,不是為自己,自己就一句阿彌陀佛,就明心見性,已經成佛了。表演給我們看的。 所以我在早年講學當中就常常勸勉同學們,四弘誓願,我們在這個世間只學前頭兩願,後面兩願我們做不到。我們只學前面兩個,後面兩個到極樂世界再圓滿,廣學多聞到極樂世界去,沒到極樂世界去,我一門深入,我靠這一門穩穩噹噹的取極樂世界,親近阿彌陀佛之後再廣學多聞。現在不要搞,現在要搞廣學多聞,你就耽誤自己,你要分心,你的精神、精力、時間不夠用;第二個是你分心了,你精神意志不能集中,換句話說,你一門都學不好,那就可惜了。不如我們在這一生當中一門深入、長時薰修,自己決定有成就,到極樂世界再廣學多聞,穩穩噹噹,這個方法好。學蓮池大師,他有兩句話很了不起,「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我不搞,讓別人去搞;「八萬四千門,也讓給別人行」,我們自己只走一條路,一生當中就一條路,一個方向、一個目標,死心塌地執持名號求生凈土,就對了,就成功了,何必找這麼多麻煩。把心定下來,把自私自利、名聞利養、五欲六塵、貪瞋痴慢統統放下。要知道這些東西是障道的,不但障礙你證果,障礙你開悟,也障礙你往生。這些東西不放下,你的虧可吃大了,這是我們學佛要想在一生成就,你決定要知道。要學文殊、學普賢,你看這樣的菩薩,文殊菩薩是七尊佛的老師,學生都成佛了。地藏菩薩他老人家那些學生成佛的是不計其數,我們在忉利天宮法會上看到,十方來的那些諸佛都是他的學生。這是給我們的信心。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84243.htm)--------------------------------------------------------------------------------------------------------------益西彭措堪布:出家功德比山高比海深、比虛空更廣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09-11-19一.出家的功德 釋尊在《賢愚經》中這樣讚歎了出家的功德:「出家的功德比須彌山還高,比大海還深,比虛空還廣;出家能滅除魔的眷屬,延續佛的家族(種姓),出生、增上善法,遠離垢障,積累無上福報。」《賢愚經》第十五品讚歎出家功德時說:如有人用七寶造一座高到三十三天的佛塔,他的功德還不如出家功德大,因為外境上的七寶塔會被煩惱之人摧毀掉,但出家的功德卻是他人無法摧毀的;又說內道出家的功德不可思議,乃至得到究竟菩提之間都不會滅盡。二.顯密均重視出家 有人認為顯宗很重視出家,而密宗則不是這樣,其實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因為密乘中的修法人最高的是比丘,其次是沙彌,最後是居士,這也與顯宗相一致。佛在《時輪金剛續》中說:修法人總分兩種,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在顯宗大乘中即稱為出家菩薩和在家菩薩,發菩提心,守持沙彌(尼)戒或比丘(尼)戒的就成為大乘出家菩薩,發菩提心,守持在家居士戒的就成為在家菩薩,在密宗中作金剛上師及傳法灌頂等種種法事,一般只能由出家比丘來做,在家學密的人中只有具有特殊功德和成就的人才可以擔任上師,作傳法等的事業。以上是佛在《時輪金剛續》上的總說,另外在《時輪金剛根本續》中,佛為香巴拉的國王進行時輪灌頂和傳法時教示:「國王應該依止出家的金剛上師,在家人在沒有證得初地菩薩前,不能擔任國王的上師。」(第三節 出家的功德)--------------------------------------------------------------------------------在家與出家功德之比較 佛陀、寂天菩薩和無垢光尊者等高僧大德都曾指出,得登地聖果以後,出家在家已無區別。但在登地以前,在家很難守持清凈的戒律,故應發願出家。這在《普賢行願品》等經典中也有說明。 在末法時代,如果不以出家僧人的形象而以在家人的形象來弘法,則很容易遭到誹謗。無垢光尊者曾說,一男人不出家而又想弘法利生,或一個僧人還俗娶妻生子,都會對弘法利生產生很大障礙,產生極其不良的影響。 在家人守持一百天的清凈居士戒不如僧人守護一天出家戒律的功德大,這就像小孩的力量無法與青壯年的力量相比一樣。從學法的層次而言,前面已提及無論顯密,都說了地位最高為比丘,其次為沙彌,最下為居士。而且佛經中還明確指出佛法中的主人是比丘。 有人以為作一個居士比較方便,可以隨意而行,而出家則因戒律較多而倍感拘束,有的還因此發願不出家,殊不知居士戒也是別解脫戒的一種,與出家戒一樣,都必須以出離心為基礎,才能真正得到戒體。若對輪迴不但無出離心,還貪戀世間八法,那連居士戒都不可能得到,又怎麼能得到究竟的解脫呢? 有人以為自己若以出家形象度化眾生則不會有很多有緣弟子,故還不如在家。如果是諸佛菩薩的化現,自然不拘於現出家和在家,而且還會以傍生、餓鬼、魔等形象來度生,但如果連自己相續中的煩惱還未調伏,還說自己的修證很高,已得諸佛攝受加持,已有能力去度化眾生了,只能是自欺欺人而已。 其實居士更應比出家僧人注重戒律,因為出家僧人失去了比丘戒體,還可守持沙彌戒,失去了沙彌戒體,還可守持居士戒,而居士們若失去了居士戒體則什麼也沒有了。而且居士在受了菩薩戒、三昧耶戒後,所應守持的學處與出家僧人已大致相同,比如密乘十四條根本戒中的第五條,即已在淫戒上就規定得比較嚴格。 從解脫方面而言,要獲得小乘羅漢果,必須先具有比丘(尼)的戒體,因為只有比丘(尼)戒才能完全遮止一切的身口惡業,而沙彌(尼)戒、居士戒只是遮止了部分的身口惡業。如果不受持比丘(尼)戒而仍想得到小乘佛法的一切功德,則其見解已與外道拔無因果的見解相同了。 如果發心出家受比丘(尼)戒的人越來越少,則佛法中的誦戒、羯磨等法事可能無法相繼,佛法就會中斷,如果許多本是出家僧人行持的事業只有在家居士在行持,則末法時代的顛倒衰敗特徵便呈現了。如果出家有過患,則首先釋迦牟尼佛該有過患了。 對於我們這些眾生來說,無論聽到還是見到出家僧人,都應該恭敬,昔日阿底峽尊者只要見到出家僧人,無論是大乘行人還是小乘行人,都要摘帽合掌恭敬承事,尊者還曾說過:只要身穿僧衣,就有一般俗人不具備的許多殊勝功德。我在此並非說出家在家一個好、一個不好,只是想提醒大家,如有決心出家的話,還是出家的功德較大較高,在藏地也有一名諺云:「數百在家人,不如一僧人。」 人身難得,能以此難得人身出家修行,那是再好不過的事。無垢光尊者講過,無始劫以來,我們不知已做過多少次帝釋了,而作個出家僧人,卻只有今生這一次。因此若想積累更殊勝的功德,最好還是出家,否則有些人學佛一生,到老時還是一個在家人,修行也沒有進步,如此豈不是非常可惜。並不是所有的人都一定要出家,如蓮花生大士也在我們凡夫面前示現居士身,但薄地凡夫不可能有蓮師一樣的神變幻化,大多數眾生仍是因為業力所牽而無法出家。 也有人擔心出家後的生活會變得拮据,而不敢發心出家,其實這無異於杞人憂天,因為佛在經典中曾親口講過,在末法災難深重時,只要是精進持戒修行的出家僧人,佛陀以他無比廣大的福德力令弟子們衣食無缺,即使世人僅能在指甲般大小的土地上耕種,佛陀也會加持真正修行的佛弟子,使他們不會為饑渴等痛苦所困。 有人因為家人不同意而不出家。雖然佛在戒律中規定,在出家前應首先徵得父母的同意,但佛在《律本事》中同時又指出,若此人發心非常堅定,對家裡已無牽掛之心,在寺廟或山林中住滿了七天,且在此期間,其家人未作尋找或還未找到,他就可在此出家,可以完全獲得戒體,和父母同意後出家的人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傳戒的阿闍黎有一點輕微的支分罪,而這可在半月誦戒懺悔時即得清凈。 一般來說,出家是很難獲得父母的應允的,但如果因此而退失出家之念,或有人把父母不同意作為不出家的理由,則無疑已因為自己而讓生身父母造下了很重的業障。歷史上釋迦牟尼佛是背著父母去出家修行的,我們熟悉的虛雲老和尚、法尊法師等也是背著父母而毅然出家修道的,因此我們應謹慎對待此事,不然學佛尚未有進展,卻已增加了父母的業障。 佛在《賢愚經》中說,若有人想發心出家,而另外有人給他製造違緣和障礙,使其出家不成功,這惡業極為嚴重,就像一個人掉進了黑暗一樣,他會墮落到漆黑一團的黑暗地獄中受無量痛苦;就像百川匯歸大海,惡業果報都集中到了製造違緣的人身上;就像劫末火燒毀須彌山,一點也不剩下一樣,對別人出家製造障礙的人會被地獄中的大火燒得一無所余。佛經中還提出,一個人出家的功德等同於建造一千萬個佛塔的功德,相反,阻止他人出家,其罪業有如毀壞一千萬個佛塔。由此可見,如果自己發心出家或勸人出家,將獲得很大的功德。真正發出離心出家的人,前世今生的很多罪業會逐漸消滅,增上自在安樂。(【第四節 出家與在家】)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20932.htm)----------------------------------------------------------------------------------------------------------宣化上人:影響阿育王信佛的一段因緣發布:明華居士 [] 日期:2010-6-5摘自《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品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佛的身體像黃金一樣。以前佛住世的時候,有一天,佛到一個在家人家裡去。這個在家人的家裡有一張氈掉到地上,佛來了,這個人想要用這氈給佛坐,可是找不著。為什麼找不著?因為這張氈子是黃金色,佛的身體也是黃金色,佛放的光明也都是黃金色,所以把地都照成黃金色了,分辨不出來哪個是氈子,哪個是黃金色,所以就找不著了。等佛走了,這氈子才找著。 因為這樣的因緣,這個人就很發心信佛了;等佛滅度之後,他就一生一生地修行,但沒有成道業。等到阿育王那個時候,阿育王本來不信佛,他設了一個監獄,這監獄是有入無出的,誰到那監獄裡,就不能出來了,就好像小鳥在籠子里一樣,沒有法子再飛出去,除非等到哪一天死了,和這個鳥籠才算是分開了。當時,就有一個比丘,這個比丘就是佛在世時,佛曾到過他家裡的人,他修行修行就做了比丘。他到這兒來,就被阿育王關到監獄裡了。他在監獄裡就修不凈觀,怎麼修都修不成,到這監獄裡的人都是要被殺的,他也不例外。他就要求了:「我道業沒成呢,你容許我兩年後再殺我好了。」管監獄的人說:「兩年,那不行,太長了。我們這兒的規矩,沒有人在我們這裡住上兩年的,要很短時間就推去殺了,免得我們來養你,還要給飯吃。」他又要求說:「那兩個月怎麼樣?」這些人就答應他了。 在這兩個月期間,他就修不凈觀,觀看人的身體,九孔常流不凈,眼睛有眼淚、有眼眵,耳朵有耳垢,鼻有鼻涕,口裡頭有黏痰吐沫。兩隻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朵,再加一個嘴巴,這七孔;再加上大便、小便的地方,共是九孔。大便道,常常大便;小便道,常常小便,這都是不幹凈的東西,人的身體沒有一個地方是乾淨的,污濁邋遢。他就這麼樣觀想,修了兩個月,還是不容易修成這個不凈觀。在這期間又來個女人,她也要被殺的。怎麼樣殺法呢?就是被搗碓。搗碓,就像六祖大師舂米那個碓,把這個女人全身放到碓裡頭搗爛,皮血肉筋骨都搗到一起,好像一道salad(沙拉)。但是這salad不容易吃的,是臭的,你看肚腸裡邊,大便、小便什麼都有,這股味道啊,真是酸甜苦辣咸什麼都有。他修不凈觀,一看這個女人這樣被殺,立刻證果了。證果之後,就顯種種的神通,感化了阿育王信佛。所以阿育王修了八萬四千座舍利塔,也就因為這個人證果、成道業,才影響阿育王信佛的。 (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32869.htm)----------------------------------------------------------------------------------------------------------宣化上人:真認自己錯 莫論他人非發布:欣求極樂 [] 日期:2011-3-6 16:04:00 我早就說過──「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真認自己錯」:不是做表面工作──「哦!我給人說我對不起你!」這就算了;這真要從內心來知道自己的錯誤,知道自己犯了戒了,盡找人家的毛病,不知道自己的毛病;盡給人家洗衣服,自己的衣服不洗,周身都是邋遢東西,也不知道洗洗自己。這樣把光陰都浪費了,活著也白活了。不是吃飽了沒事幹,就講是講非,在那兒一天到晚講旁人的不對。「烏鴉落在豬身上,看見豬黑,沒有看見自己黑!」這是無有是處的。 我們在道場里修行,天天要迴光返照,反求諸己──「我這一天,是造罪業?還是立功了?」我立功,立了什麼功了?我要是造罪業,造的什麼罪?自己要省察省察,睡不著覺的時候,要把白天的事情算一算,不是在那而混吃等死,一天到晚那麼隨梆唱影,人家造罪我也造罪,這樣子就是不知道自己的錯,沒有真認自己錯。 「莫論他人非」:我修道的人,哪有時間給人洗衣服?哪有時間盡找人家的不對?你自己把自己管好了,管得克己復禮,能以「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視、聽、言、動,都要合乎禮。在家人有學問的,都要一舉一動合乎法度、合乎規則、合乎威儀,何況出家人?出家人一舉一動都應該給人家做一個好榜樣,不要給人家做一個壞榜樣。在這麼好的道場裡頭,吃現成、住現成的,不愁吃、不愁穿,也不愁住,這樣的地方,到什麼地方去找去?你還不好好修行,那將來就是到極樂世界,你也不能修行,你也在那兒造罪業。可是極樂世界無三惡道──沒有地獄、餓鬼、畜生,你要是造罪的業障不斷,也到不了極樂世界。 你一天到晚反光鏡盡往外照,給人家照相,你自己是像個鬼樣、像個羅剎樣子,自己還不知道,你說這是多麼可憐?你在道場里製造是非,這就是最大的過錯。在道場裡頭,你尚且不知道修行,你還等什麼時候再修行?你等到八萬大劫以後再發菩提心,那就太晚了、太晚了!所以我們今生遇著這麼好的修行的地方,這麼容易用功,你不好好合規合矩、合乎法度、合乎規則,你絕對不能有所成就的。 無論出家人、在家人,都是一樣;你出家人也不比人家多了什麼,在家人你要是能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守口如瓶,那是一樣有功德的。常常要律己,不要捨近求遠,找人家的過錯;你去找人家的過錯,互相在道場里搬弄是非、製造是非、製造矛盾,將來所受的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這個後果不是隨隨便便可以逃避的。你口會說,盡做表面的工作,不真實用真心去做事情,這是自己欺騙自己,不是騙人。 做早晚課,人家在那兒誦經、持咒、拜佛,你在那兒睡覺,這算是有定力了? 站那地方也可以睡著,幾乎沒有跌倒,這樣子修道的人將來什麼時候都要墮地獄的。因為你做早晚課,對佛這樣不恭敬,在佛前躲懶偷安,偷著睡覺,這都是地獄的種子,無可寬恕。所以你們這一類的人趕快痛改前非,尤其造了渾身都是罪業,還不知道懺悔自己的過錯,還在那兒偷著講話,偷著吃東西,偷著和人家去談天,跑到廁所去。你這個樣子的行為,以為人家不知道,這樣行為就是犯規矩,就是不守你自己的諾言。你自己不尊重自己,那是你自己把自己看見得比畜生都不如了。 所以你們無論哪一位,你再去找人家毛病,這是擾亂道場。尤其是談是論非的,你應該好好修行,不講人家的事情,只看自己,所以「莫論他人非」。 「他非即我非」:你要懂得有慈悲心,有喜舍心,你看他人就像自己似的,他人有過錯就是我自己有過錯。我自己趕快在佛前懺悔,多多懺悔,多多拜佛。你不能人家在那兒做早晚課,你在那兒睡覺打呼,呼聲驚四鄰,把四鄰驚得念什麼咒都忘了,拜什麼佛也忘了,你說你的罪過多大?他非即我非,我們看旁人的不對,認為就是自己的不對,我要趕快懺悔。 「同體名大悲」:你能認為人家的過錯,就是自己的過錯,這就是同體。同體就是個大悲心,就是一個真正持戒的人。你真正持戒律,那個口不講是是非非。有的時候大家來檢討,這個時候你可以用慈悲心來舉人過錯,不需要用嗔恨心,用你的火在那兒燒人,這是完全錯了,完全不對的!所以在大眾之下要和合共住;你要不和合,就不共住;你要不懂得六大宗旨,在修道的道場裡邊處處都行不通的。你所行所做,不知道的人不認識你,有知識有智慧的人一目了然,看你看得清清楚楚的。你盡說人家過錯,自己不知道自己的過錯,這是太可憐了!(轉自學佛網:http://www.xuefo.net/show1_54858.htm)---------------------------------------------------------------------------------------------------------------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太上感應篇》講解十(凈空法師主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七)第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大方廣佛華嚴經》講記(凈空法師)第二0六一卷——第二0七0卷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八十二集)凈空法師講解
※佛教財富觀——凈空法師開示:發財、保財、布施妙法(總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