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的藝術,品牌的講究

童子:先生,這幾天,星巴克咖啡搞營銷太成功了,央視通過批評它的咖啡定價太高,為它做了一次免費廣告。一般情況下,央視批評哪個公司,哪個公司的產品銷量都會大跌,比如上次批評iPhone的售後服務,不知道這次對星巴克有什麼影響。不過,我們的消費者好像並不認為央視的批評在理,雖然星巴克定價高,但消費者仍然願意去,這就是星巴克的高明之處,別人管不著。

先生:即使星巴克的咖啡在中國賣價最高,也不存在不公平,商人總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能賣高價錢,為什麼不賣呢?比如,我們的聯想電腦,在中國定價5000元,如果在外國能夠定價8000元依然有人買,難道聯想會拒絕定高價嗎?不過,那些運用經濟學的常識來激烈批評央視的人也應該考慮一個問題,為什麼中國人喜歡星巴克而不去咖啡價格偏低的其他咖啡廳?為什麼中國人瘋狂購買成本不到1000元而賣價卻是5000元的iPhone?為什麼中國人吃幾十元一份的哈根達斯冰淇淋?為什麼中國人熱衷於幾萬元的LV包包?

童子:那些人會說,這就是品牌的力量。中國現在缺的正是大品牌的公司。如果中國有幾個類似蘋果、Google、松下等等的大公司,中華民族才算真正強大。

先生:我們需要分清兩種品牌,一種品牌可以讓我們看到優秀的品質,不管是產品的品質還是服務的品質,比如松下的產品,這些品牌產品的價格並不虛高;另一種品牌的產品品質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可是價格卻高得驚人,比如哈根達斯冰淇淋,沒有幾個人能說出它與普通冰淇淋相比究竟好在哪裡,總之,這種品牌給人的感覺就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只是一種感覺而已。

童子:我們的不少消費者要的就是這種感覺,以至於iPhone成了街機。在不少人的眼裡,似乎發達國家的東西,才是高端大氣上檔次,即使它是中國工廠代工的。這種略微崇洋媚外的購物激情,有錯嗎?

先生:中國素質教育的失敗與商家廣告宣傳的成功讓非理性購物成為了可能。日本素質教育比較成功,但日本人購買奢侈品也很瘋狂,不過,他們的奢侈品崇拜並沒有讓日本人變得太物質、太唯利是圖、太崇洋媚外,相反,他們仍然為日本文化感到驕傲,地震海嘯時永遠是那麼淡定從容,對西方的民主自由始終保持某種警惕。總之,日本人還是堅持原則的,他們沒有被物質淹沒,奢侈品只是事業成功的附帶品,不過我們中的不少人是為了奢侈品去做事業去工作,這就本末倒置了。

童子:歐美髮達國家的人們對奢侈品就沒有那麼瘋狂,不知道是他們曾經瘋狂過了而慢慢歸於平淡的,還是從來就沒有瘋狂過。我希望中國人迷戀奢侈品的現象只是暫時的,瘋狂過了,慢慢就歸於理性了。

先生:希望如此。如果大部分國人都迷戀商品的高端大氣上檔次,而失去了原則,真不是什麼好事。而且,即使哪一天中國有了自己的星巴克、LV與哈根達斯,我們也不要得意忘形,一旦經濟不景氣,首先賣不出去的就是這些價格過高的商品,於是賣這些商品的公司賺不到錢,政府的稅收也會大減,這於國於民都不是好事。但是,即使經濟不景氣,我們也許不會買哈根達斯,但仍然會去買松下電器。品質優秀、價格適中的商品,任何時候都會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童子:您的意思是,僅僅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虛假概念賣高價商品的公司是靠不住的,靠優秀品質賣適度偏高價格的商品的公司,才是中流砥柱。

先生:兩種品牌必須區分開來,如果大力推廣奢侈品的品牌,那些誇張的廣告會讓消費者誤以為人生價值就在於奢侈,奢侈品帶來的經濟繁榮也是虛假的繁榮,不會創造多少就業機會,而且一旦經濟不景氣,它只會讓經濟更加惡化。靠優秀品質制勝的公司卻能夠常年不倒,國家也不那麼容易衰敗。央視批評星巴克,的確有問題,但因此批評央視的人,也應該仔細想想,中國到底需要什麼樣的品牌?中國人鍾情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商品,是不是走入了某種誤區?


推薦閱讀:

定價=價格敏感度+購買理由
差異化定價|給商品分成三六九等
低價策略,不是誰都能玩的起的...
為了切實掌握匯率定價權
寫書的稿費,為什麼比雜誌、報紙的低很多?

TAG:品牌 | 藝術 | 定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