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文化雜談-雜談二(3):《詩經》、《麟經》之由來

17、《詩經》之由來

先秦稱《詩》,或《詩三百》,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稱為《詩經》。是中國第一本詩歌總集。彙集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五百多年的詩歌三百零五篇。

詩的原作者多數已經不可能考證了。據《左傳》說,「古者天子命史采歌謠,以觀民風。」

據說,周朝天子派出專門的使者,到全國各地採集民謠,由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天子看,以便了解民情。當時的采詩官被稱為「行人」。

2008年清華大學收藏了一批戰國竹簡(清華簡),其中敘述了周武王的故事,說武王率眾戰勝黎國後,飲酒慶功,周公旦即席作詩,名《蟋蟀》,內容與現存《詩經·唐風》中的《蟋蟀》關係密切。依此可證詩的起始年代。

《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古者《詩》三千餘篇,及於孔子,去其重……」編定為305篇。

蟋蟀

蟋蟀在堂,歲聿(yù、助詞)其莫(暮)。今我不樂,日月其除(過去)。無已大康(享樂),職(得)思其居(本職),好樂無荒(荒廢),良士瞿瞿(jù、警惕貌)。

蟋蟀在堂,歲聿其逝。今我不樂,日月其邁。無已大康,職思其外。好樂無荒,良士蹶蹶。(jué、勤奮狀)。

蟋蟀在堂,役車其休。今我不樂,日月其慆(tāo、逝去)。無已大康,職思其憂。好樂無荒,良士休休。(安閑自得)

18、《詩經》之內容

《詩》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 。「十五國風」包括了周南、召南、衛、鄭、齊、魏、秦、陳等十五個地方的民歌。

雅 。分為《小雅》 和《大雅》。是宮廷樂歌。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 即所謂正聲雅樂 。

頌 。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德績業的。

《詩經》是中國韻文的源頭,詩在當時都是能演唱的歌詞。但它絕非僅僅是詩歌總集。

它形式多樣:史詩、諷刺詩、敘事詩、戀歌、戰歌、頌歌、節令歌、勞動歌,樣樣都有。它內容豐富,對周代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勞動、愛情、戰爭、徭役、風俗、婚姻、祭祖、宴會,甚至壓迫與反抗、天象與地貌、動物與植物等各個方面都有所反映。

19、《詩經》之影響

《詩經》被譽為古代社會的人生百科全書,對後世影響深遠。

孔子認為,《詩經》的思想內容是「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

孔子甚至說「不學詩,無以言」。

每次讀《詩經》的時候,都讓我浮想聯翩。《詩經.國風》第一篇便是《關雎ju》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xing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xing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芼採摘)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我這次再讀到此,突發奇想,就胡謅了幾句,

現在拿來與大家分享:

貞鳥和鳴,雙雙飛翔,謙謙君子,美人在旁,

河水悠悠,水草浮蕩,琴瑟合奏,鳳兒求凰。

其實,現代很多作品引用詩經。瓊瑤作品,就經常引用詩經。

如: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瓊瑤之名,就來自《詩經.衛風.木瓜》: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20、儒家之《麟經》---《春秋》

《春秋》是我國編年體史書之祖。本是先秦時代(東周前半期)各國史書的通稱,但後來只有魯國的《春秋》傳世,便成了專稱。

這部《春秋》原來是魯國的史官編著的。 相傳孔子對這部《春秋》,進行了整理和修訂,並且按照自己的觀點,對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作了評判,選擇他認為恰當的字,來暗寓褒貶之意,因此《春秋》被儒家看作是一部具有「微言大義」的經典。奉為五經之一。

《春秋》還被儒家稱為《麟經》,相傳孔子編輯《春秋》時,有一個獵戶,背一奇形怪獸,來請教孔子,吾所獵者為何物?孔子見狀大驚。說「麒麟本是太平獸,緣何生來不逢時。」

從此停編《春秋》 。三年後,孔子亡故。

為什麼用「春秋」一詞命名史書,而非「冬夏」呢?

因為五行學說中,「春秋」之位,相應「東西」二方,東為木、西為金,金木為篆zhuan,故可 標稟bing歷史;金木為實,故可 以史為鑒。所以命名 「春秋」。

而「冬夏」之位,相應「南北」二方,南為火,北為水,是陰陽變化之極,變幻不定,難以把握,不能以此立說,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稱「物」為「東西」,而不稱「物」為「南北」也。

四書五經的故事不知凡幾,我所知道的也就是一鱗半爪而已,就此打住,下節再談談諸子百家的故事。


推薦閱讀:

古文化風水基礎學四
現在我國建築外觀都差不多,如何概述這種狀況形成的原因?有什麼好的方法去改變這種現象嗎?
幾分鐘看懂中國古代陶器
河姆渡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300年)和良渚文化(公元前3300年—公元前2200年前)之間有關聯性嗎?

TAG:中國 | 文化 | 古文化 | 古文 | 詩經 | 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