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證交所高管:目前是買入中國股票良機
06-04
【熱點】美證交所高管:目前是買入中國股票良機www.hexun.com 【2005.07.11 08:24】上海證券報『大盤縮量陰跌 漲停先鋒逆市逞英豪!諮詢電話:010-85650088』主持人:記者 朱周良特邀嘉賓:傑伊·斯圖爾特·博諾如果要向成熟市場專家討教中國股市的發展策略的話,那麼,美國證券交易所負責市場監管的執行董事傑伊·斯圖爾特·博諾(Jay Stewart Bono)應該是不錯的人選。這位美國證券交易所的老兵不僅是金融創新專家,深諳市場監管和發展之道,而且對亞洲以及中國證券市場也可謂知之甚詳。自1993年以來他就頻繁來往於首爾、台北、天津、北京和上海等地考察。最近,博諾先生應華安基金管理公司的邀請,來上海參加一個ETF論壇。博諾先生所在的美國證交所最早發明了ETF,並且在金融衍生品交易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記者在美國駐滬領事館獨家專訪了博諾先生,請他談談在資本市場摸索多年的經驗以及對中國股市的看法。目前是中國股票的買入良機主持人:這次您來中國的目的是什麼?您對中國股市當前的狀況怎麼看?您覺得應該怎樣做才能改變這種低迷狀況?博諾:對於中國市場,我想中國所有的投資者比我更有發言權,而要我建議怎樣解決熊市問題更是有些勉為其難。如果真的要問我的看法,很簡單,中國的股市低迷遲早會成為過去。周恩來總理當年在被問及對一個多世紀前的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時有一句經典的回答:「現在還很難說」。美國人通常不會用長達一個世紀的長遠眼光來看問題,但幾乎所有國家的偉大政治家們都有這樣的遠見,特別是像周總理這樣的中國政治家。我這次來中國,是應華安基金管理公司邀請參加一個研討會。事實上,我在紐約時就與華安基金有過接觸。我們來這兒的目的是建立一種合作夥伴關係。這個會議是針對ETF產品的,華安正準備推出第二隻ETF產品———上證180ETF。之所以我們會受到邀請,是因為美國證券交易所在這方面具有悠久的傳統和豐富的經驗。上海證券交易所、華安基金以及其他與會者都很關注美國證券交易所,因為我們在上世紀90年代早期首先發明了ETF,當時的名稱叫「SPDRs(蜘蛛基金,追蹤標準普爾500指數)」。後來,SPDRs成為標準普爾指數的一個成分股,每天都有交易。我們的合作夥伴包括道富環球投資管理公司(State Street)和巴克萊銀行。本月(6月)早些日子,《紐約時報》有報道說,中國政府打算向股市注資150億美元,以解決股市長期低迷的問題。無獨有偶,美國證券交易所1999年曾經和中國香港特區政府有過合作,為的也是解決股市持續低迷的問題。當時,香港特區政府出資從市場上買入股票,然後把這些股票打包,作為一攬子股票出售,採用的就是ETF基金的形式,這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香港盈富基金(Tracker Fund)。主持人:只要一將A股市場與美國或中國香港股市比,大家都會覺得後兩者似乎更具有吸引力,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是A股市場真的沒有投資價值嗎?博諾:關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從表面上看,股權分置所導致的大量股份無法流通可能是癥結所在,所以許多人都想去投資海外的所謂藍籌股,而不願意過多涉足A股市場。但我認為,每一個理智的人都非常清楚,中國股市的未來發展潛力是巨大的。如果你把眼光放長遠一點,譬如20年、半個世紀甚至更長,那麼,當前無疑是投資中國股市的良機,或者至少可以說,現在是該考慮著手買股票的時候了。就個人而言,我並不相信投機,相比之下,更認同長線投資。作為一名個人投資者,如果你能選擇一家好的基金管理公司,然後每個星期、每個月、每個季度都向股市投入固定數額的資金,而不去理會市場在短期內是漲還是跌,20年後你肯定收益良多。我說的是長期投資,而不是在買股票後幾個月就脫手。尤其是在中國,現在股票是再便宜不過了。如果長線投資,若干年後你的收益肯定是爆炸性增長的。到那時,你回頭再看看就會發現,中國股市在2005年6月份時簡直是太便宜了。由於中國股市現在異常低迷,所以正是啟動股票投資計劃的最好時機。當然,我不是說一定要一下子把所有的資金都投入股市,但現在一定要開始買股票了。主持人:六、七年前開始投資中國A股市場的投資者,到今天還有不少人深套其中,這與您所說的長線投資理論難道沒有衝突嗎?博諾:六、七年在股市投資上根本算不上是很長的時間,在美國如此,在中國同樣如此。你所說的股民損失慘重,不可能是一下子賠了這麼多錢,只可能是慢慢地虧損。問題在於,你不能在六、七年前傾囊而出,把所有積蓄都投到股市裡。我的建議是,不管大盤是漲是跌,你都應該在固定的時間間隔里買入固定數額的股票。你必須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投資規劃,這個規劃不需要非常完美,只要你持之以恆,最終就一定有所收穫。交易所競爭力來自於產品創新主持人:美國證交所和紐交所同在一個城市,相互之間的競爭是不可避免的,您認為怎樣才能使一個市場具有競爭力?博諾:這是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問題。美國證交所和紐交所就在華爾街上教堂的兩側,相距最多不過幾百碼。紐交所比我們歷史長得多,規模也要大得多。一些主要的大公司也都在紐交所上市,所謂的藍籌股大多是來自紐交所。相比之下,美國證交所要小得多,我們交易的股票少得多,交易量也很小,但是我們很善於產品創新。大概在1975年我們就已經推出期權產品,而這距離1973年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發明期權僅有兩年。我們是第二家採用期權產品的交易所,紐約證交所大概是到了上世紀80年代晚期才開始著手推出期權交易的。我們還發明了很多衍生產品,譬如貨幣權證、指數權證、SPDRs基金以及其他ETF產品。作為市場的監管者,對於新產品的推出,我們不會說不,而是幫他們適應華盛頓及州政府的相關法律法規,不讓他們做出任何違法的事情。上世紀90年代末期,NASD收購了美國證交所,NASD同時還擁有納斯達克市場。但是他們很快發現,強行把納斯達克和美國證交所合併,結果並不十分成功,所以從去年7月份開始,美國證交所又從NASD分離出來,重新恢復了會員制。但是,由於我們曾經的合併,我們和NASD的僱員還是有一些混用,比如美國證交所的僱員有的還在為NASD工作,而NASD的工作人員有的也還在為我們服務,還有,我們的市場商情偵測工作也是由NASD的工作人員完成的。再回到紐交所和美國證交所的競爭問題上。在爭取公司上市方面,我們和紐交所的確存在競爭,但一旦某家公司決定在紐交所或是在美國證交所上市後,我們之間就不再存在競爭關係了,因為紐交所和美國證交所的股票並不交叉交易。在美國證交所上市的股票不在紐交所交易,紐交所上市的股票也不在美國證交所交易。當然,最近紐交所決定收購電子交易所Archipelago,這家交易所可以交易美國證交所上市的股票,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將來會是什麼樣。可以說,類似這樣的收購是一種「創造性的破壞」。我本人曾經在紐交所工作了兩年。以前紐交所採用的是一種特許經營的模式,在當時的情形下,紐交所根本不用擔心沒有業務,好公司會自動找上門來。但現在可能有所不同,紐交所也在競爭壓力驅動下尋求與Archipelago合併。我覺得,要評判哪個交易所更好、更具競爭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交易所能提供什麼樣的產品,如果你沒有投資者喜歡的交易產品,那麼你的交易所也就沒有了存在的意義。其次是要看你的交易系統。主持人:NASD僅僅是NASDAQ的母公司那麼簡單嗎?它在美國證券界到底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博諾: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NASD現在已經完全是一個中立化的組織,它不再從事證券交易。NASD已經成為一個純粹的監管者,它把所有的證券交易業務都剝離出來,組成了NASDAQ市場。NASD既不屬於紐約證交所,也不屬於美國證交所,美國境內所有小型的券商都歸NASD監管。它是一個強有力的監管者。現在紐約證交所也要上市,當然這不是名正言順地上市,而是通過買殼上市(back-door listing),也就是通過收購電子交易所Archipelago實現間接上市。政策出台需考慮預想不到的影響主持人:美國的幾大證券交易所不是同時成立的。那麼,當一家新的交易所成立時,會不會對另一家的市場交易帶來影響呢?比如,股價會不會出現大的波動?博諾:這個問題非常有趣。紐交所的成立要追溯到18世紀的Buttonwood協議。當初一群美國證券經紀人聚集在馬路邊的一棵Buttonwood樹下,從事最原始的股票交易,隨後才慢慢發展成為今天的紐交所。而其他一些規模較小的公司則一直在馬路邊(curb)交易,這樣的情況持續了一百多年,我們戲稱其為紐約馬路邊交易所(New York Curb Exchange),這也是美國證券交易所的雛形。在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之後,戶外交易市場在19世紀迎來了飛速發展,馬路邊交易所也發展到了最繁榮的時期,並且成為一戰前夕紐約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1921年,馬路邊交易所正式遷至室內,美國證交所也就此正式成立。沒錯,納斯達克市場最初建立的時候,的確對美國證交所和紐交所帶來了一定的衝擊,如今情況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由於電子通訊網路系統(ECNs,一種全國性的交易撮合系統)的出現和其它因素的影響,納斯達克給我們帶來的衝擊已經大大減小。還有一點要特別指出,無論是在紐交所、美國證交所還是在納斯達克,華爾街大投行所起的作用都是舉足輕重的。在我們美國證交所曾經提供過諮詢服務的其他國家和地區,我們也發現了類似的新老交易所並存的情況。比如說,韓國的首爾本來有個證交所,現在海邊的港口城市釜山也打算建一家證交所,當局正在考慮把首爾交易所的期權和衍生品交易轉移到釜山交易所去。長話短說,不管是中國證監會還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如果他們想同時建立兩家甚至多家證交所,那麼一定要事前搞清楚,建立多家交易所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希望加強競爭還是別的什麼,因為很多時候,監管部門的決策會在資本市場上引起意想不到的後果,政府部門和民間機構一樣都會犯錯誤。我明白你提問的本意是什麼,你所說的那種競爭,在建立新交易所的最初,監管當局往往並沒有預見到,也是沒有辦法預見到的。主持人:您剛才已經說過,紐交所和美國證交所的股票不涉及交叉交易,那麼紐交所和納斯達克是否存在這樣的交叉交易情況呢?如果存在,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在兩個交易所交易時的價格會不會有不同,或者說它們的價值重心會不會不同?博諾:紐交所不交易納斯達克上市的股票,但是納斯達克交易紐交所上市的股票,當然,其中的機制是相當複雜的,恕我在此不贅言。不同交易所上市的同一公司股票的價格,比如說,在納斯達克市場交易的股票,在紐交所的正常交易時段中(上午9:30至下午4:00),不可能出現太大的偏差,因為有很多專業人士都在等待這樣的機會,隨時準備套利。但是有時候也會出現一些股價偏差較大的情況,這時候我所在的監管部門就會出面干涉。再舉另外一個例子,在美國的證交所有許多加拿大上市公司。因為加拿大的證券系統跟美國沒有合併,並且還有貨幣匯率的因素,所以有可能出現同一股票在兩地股價偏離的情況,這時候就會有人利用兩地的差價開展投機。主持人:作為一個監管者,你們的監管對象是上市公司,還是交易者?有沒有側重哪一方?博諾:我們兩者都管。不能以犧牲監管來換取市場發展主持人:為什麼世界上其他地區的創業板市場都接連失敗或是名存實亡,而惟獨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長盛不衰呢?博諾:在我看來,世界上許多其他創業板市場都是當局強行推出的,為了開創業板而開創業板,是自上而下式的。而納斯達克則完全是在銀行家和經紀人的推動下創建的,是證券市場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自下而上的。這或許能夠解釋為何納斯達克市場至今仍發展得相當不錯吧。主持人:為什麼美國能建成一個高效、繁榮和成熟的證券市場,但世界上其他地方卻無法取得這樣的成就?這是否與大眾的理財觀念(如美國人傾向於投資而歐亞人則更願意把錢存進銀行)或是各地的法律體系有關?博諾:美國市場是以嚴格監管而著稱的,但即便如此仍會遇到超級熊市、公司醜聞、股市崩盤或是其他的不利局面。相對健全的法制和崇尚投資(儘管實踐中可能有所保留)的理念是推動美國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當然,世界上其他地方也曾經出現並且正在醞釀高效繁榮的證券市場,譬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日本。總體而言,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總會有某個或某些市場相比其他市場更為繁榮,這不一定總在美國,也可能在歐洲,或者亞洲。主持人:您是市場監管方面的專家,所以相信您對《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薩-奧法案》)一定有獨到的見解。很多人都擔心,這一法案對公司過於嚴厲的要求,會嚇退包括來自中國內地的海外公司,它們轉而會選擇倫敦、香港或是其他市場,您對這個問題怎麼看?博諾:《薩-奧法案》的出台是非常具有針對性的,也是完全必要的。當然,這一法案也需要稍加完善,特別是當適用對象是海外公司或是本地的小型公司時。這些改變發生的前提是,有關部門具有高度的警惕性,並且要下定決心,也可能市場的力量會在適當的時候迫使當局做出改變。畢竟,我們不能以犧牲監管或是投資者利益為代價來換取市場的發展。在完善《薩-奧法案》這一問題上,我覺得還是應該循序漸進,不能一蹴而就。傑伊·斯圖爾特·博諾小檔案1973年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獲得MBA學位。1977年12月,博諾先生從紐約證券交易所轉投美國證券交易所。1993年以來,博諾先生多次到北京、上海、首爾、台北等亞洲城市考察。博諾先生是企業監管方面的專家,在內幕交易調查和企業信息披露等方面有著豐富經驗,他還對ETF等金融衍生品頗有研究。目前,博諾是美國證交所執行董事之一,主要負責市場監管工作。美國證券交易所簡介美國證券交易所是美國第二大證券交易所,在此上市交易的股票超過1130隻。美國證券交易所的交易和經營模式大致和紐約證券交易所相同,只不過在這裡上市的公司多為中小型企業,股票價格較低、交易量較小,流動性也較差。1998年,美國證券交易所與納斯達克合併,但自去年7月份開始又重新分離。在納斯達克市場尚未設立時,一些現存的美國大企業在公司創立之初,由於資本額較小,加上公司名氣不大,因此選擇在上市條件較為寬鬆的美國證交所上市,以便募集資金用於未來擴張,待公司真正成長茁壯後再到最大的紐約證交所上市,所以美國證交所也可稱得上是藍籌股的孵化基地。值得一提的是,美國證券交易所在證券衍生品交易方面具有悠久的傳統。早在1993年1月,美國證券交易所的子公司PDRServices就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ETF,並成功在該交易所掛牌交易。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入職三天,被迫離職,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CEO/CFO必須親自學會做庫存分析
※互聯網公司的高層技術VP真的就比底層碼農水平高,要更忙嗎?
※你公司高管是這樣被悄悄的離職?顛覆了我的認知
※你與高薪擦肩而過,不是因為你不優秀,而是另有他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