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宗夫人:人世間最好的愛,是懂得成全
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有沒有這樣一個人,願意愛你的所有?
人世間最好的愛,莫過於懂得成全,
懂,是世上最溫情的告白,
而成全,是將一個人,愛到無心。
茫茫人海,行走在紅塵路上,
或許,只需有那麼一個人,
默不作聲的陪伴,毫不勉強地交心。
可能理解你,也可能不理解你,
但始終願意讓你做你自己。
正如李白與宗夫人,
因為懂你,所以成全你。
01千金買壁遇知音
公元744年,
在京城名噪一時的詩仙李白,
因為政治上的失意而離開長安,泛舟黃河東下。
他在洛陽遇到詩聖杜甫,
二人神交已久,相見恨晚,
便相偕漫遊宋州的梁園。
在這裡又遇到浪跡天涯的詩人高適。
一日,三人同在梁園飲酒賦詩,
李白詩興大發,揮筆在粉壁上
寫下了著名的《梁園吟》——
我浮黃河去京闕,掛席欲進波連山。
天長水闊厭遠涉,訪古始及平台間。
平台為客憂思多,對酒遂作梁園歌。
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綠水揚洪波。
洪波浩蕩迷舊國,路遠西歸安可得!
人生達命豈暇愁,且飲美酒登高樓。
平頭奴子搖大扇,五月不熱疑清秋。
玉盤楊梅為君設,吳鹽如花皎白雪。
持鹽把酒但飲之,莫學夷齊事高潔。
昔人豪貴信陵君,今人耕種信陵墳。
荒城虛照碧山月,古木盡入蒼梧雲。
梁王宮闕今安在?枚馬先歸不相待。
舞影歌聲散淥池,空餘汴水東流海。
沉吟此事淚滿衣,黃金買醉未能歸。
連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賭酒酣馳暉。
歌且謠,意方遠,
東山高卧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
黃昏時分,三位詩人興盡離去,
一位白衣女子帶著丫鬟恰巧來到這裡,
在粉壁前看到了這首墨跡未乾的詩。
這首醉酒歌借詠梁園古迹,
追懷開封、商丘歷史上的名人盛事,
抒發詩人慾濟蒼生的豪情壯志。
姑娘低吟了一遍,頓覺心曠神怡。
詩義氣勢磅礴,聚山川之奇秀,
融天地之神韻,令人嘆為觀止。
這時,僧人進來見剛粉刷的白壁,
已被塗得漆黑一團,舉起抹布就要揩擦。
姑娘回過神來,驚呼道:「休要動手!」
「宗小姐,不知何處狂徒粉壁塗鴉,讓你見笑了。」
「任何人不得碰牆上的題詩!」
僧人面露難色:「這??」
姑娘微笑道:「這面牆我買了,
我馬上派人送來一千兩銀子,你要妥善保護。」
僧人不禁目瞪口呆。
宗小姐千金買壁的佳話不脛而走,
厥後傳到李白的耳朵里,
李白不由得怦然心動,本是飄蕩半生,
居然有一個女子對其云云專心,
於是託人打探,哪知道宗小姐也在打探李白,
如許郎才女貌,一見傾慕。
邂逅一個人,只需片刻,
愛上一個人,往往會是一生。
千金買壁後,李白成了宗府的上門女婿,
在這裡暫時停泊下他漫遊的心和漫遊的腳步。
也許直到與宗夫人成婚,
李白才明白,原來男人和女人之間,
真的可以有知音般的理解與愛情。
02
三飛四回顧,欲去復相瞻
結婚之後,李白並沒有改變他
一貫好入名山游的習慣,
但顯然宗夫人也不是「會稽愚婦」,
而是一個智慧和勇敢的女人,
給了他充分的自由和支持。
她心中明白,有一種愛情,叫做犧牲;
有一種愛情,叫做成全。
嫁給李白,就意味著犧牲,
犧牲一個女人對於丈夫和家庭的所有奢望;
嫁給李白,就意味著成全,
犧牲一個妻子應該獲得的陪伴和溫暖,
成全一個「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的詩仙。
因為懂得與成全,
她得到了李白所有的愛。
讓李白即便在漫遊的途中,
也常常會情不自禁地想念宗夫人,
他寫過很多寄內的詩篇,
在孤獨的旅途中抒發他對宗夫人的相思,
也想像著妻子對他的牽掛。
比如,李白曾寫過
一首《秋浦感主人歸燕寄內》詩,
其中有幾句是這樣寫的——
胡燕別主人,雙雙語前檐。
三飛四回顧,欲去復相瞻。
豈不戀華屋,終然謝珠簾。
我不及此鳥,遠行歲已淹。
寄書道中嘆,淚下不能緘。
可李白卻是連燕子都不如,
燕子還能一年一度地歸來,
可是他離家已經一年多了:「遠行歲已淹」,
卻至今無法與妻子團聚,
多少無奈、多少孤獨都只能化作這一紙書信,
相思的淚水一而再、再而三浸濕了信封,
讓他甚至無法給信封口。
有多少人,
一直說等我有空,卻一直沒有空。
而等待的人,
在一個等字中,望眼欲穿。
也許遊歷了大半輩子的李白,
在年過半百的時候終於懂得了妻子,
他開始懂得留戀家的溫暖,
懂得了宗夫人的善解人意。
可這一切,終究還是太晚了。
03
明朝離別出吳關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戰亂摧毀了歌舞昇平的大唐盛世,
唐玄宗攜楊貴妃倉皇出逃,
沒想在馬嵬坡又遭遇兵變,不得已賜死楊貴妃。
面對叛亂,不僅帝王之家慘遭亂離,手足無措,
平民百姓更是流離失所。
此時,李白面臨了命運的巨大轉折。
安史之亂髮生的時候,
李白正在安徽宣城一帶遊玩,
他一聽到叛亂的消息,立即趕往宋洲的梁園。
到家之後,立即攜妻子宗夫人南逃,
一直逃到江西的廬山隱居下來。
人生總是不得圓滿,
有時候尊重愛情,就要背叛現實;
成全現實,就要辜負愛情。
宗夫人原以為遠離了戰火,
終於可以與丈夫安穩度日。
因為他們結婚以來,一直聚少離多。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李白總是以這樣的理由,
一次又一次的離家遠行。
然而,隱居廬山並不意味著
安定的家庭生活從此開始,
就在宗夫人慶幸因禍得福的時候,
李白骨子裡不安分的天性又爆發了,
永王的三顧茅廬再一次點燃了他的政治熱情。
他不顧宗夫人的再三勸阻,
下山成了永王幕府中的一名幕僚。
李白這一次離開,
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都讓宗夫人憂慮。
在政治上,李白實在是一個不成熟的孩子,
而宗夫人卻有著遠比李白更為冷靜
更為清醒的政治智慧。
以前李白每次出門遠遊,
她都給予了最大的寬容和支持,
然而這一次,她表現出了強烈的反對。
她對丈夫說,永王是要造反,夫君此去
兇險無比,倘若失敗,將擔下叛亂的死罪啊!
李白卻信心滿滿的對妻子說,
士為知己者死,永王三顧茅廬,
對我尊重有加,我李白若是無動於衷,
那豈不是鐵石心腸嗎?如果老天有眼,
永王功成,我李白比將成就一番功業,不枉此生!
宗夫人本想繼續勸阻李白,
可李白卻斬釘截鐵,說一不二,
再勸說也沒有什麼意義。
於是,她只能含著眼淚,送丈夫離去。
看著淚光閃爍的妻子,
李白揮筆寫下了《別內赴征》三首——
其一
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其二
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
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
其三
翡翠為樓金作梯,誰人獨宿倚門啼?
夜坐寒燈連曉月,行行淚盡楚關西。
04
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
果不其然,
李白還未從詩意的浪漫中清醒過來,
永王的大軍就在朝廷的鎮壓下兵敗如山倒。
公元757年,作為叛軍首領身邊最著名的幕僚,
李白被捕下獄——判死罪!
妻子宗夫人心急如焚,
上下奔走,為營救丈夫而心力交瘁。
宗夫人營救李白的具體細節,史書記載很少。
但是李白在獄中的時候寫過一首詩,
說明他對宗夫人為救他
而費盡心血的細節是完全了解的,
這首詩題為《在潯陽非所寄內》,
詩的前四句是這樣寫的——
聞難知慟哭,行啼入府中。
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
這四句詩是將宗夫人
比作漢代末年的才女蔡琰蔡文姬。
後漢書載:蔡琰曾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給董祀,婚後不久董祀犯法當死,蔡琰聽說了這個消息,來不及梳洗打扮,蓬亂著頭,赤著腳,急匆匆跑到曹操府中,叩頭請罪,求曹操饒丈夫一命。她那種發自內心的悲哀打動了曹操,曹操說:「我倒是願意同情你,奈何執行死刑的文狀已經發出去了啊!」
蔡琰再次叩頭泣曰:「明公馬廄里有萬匹千里馬,騎士無數,您為何要吝惜一匹馬而不願去救一條垂死之命呢?」曹操被她的話感動,立即派人騎快馬追回了死刑文狀,蔡文姬終於在千鈞一髮之際救下了丈夫一命。
「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
可見,宗夫人為了救丈夫一命,
就像蔡琰一樣,不知跑了多少路,
求了多少人,流了多少淚,
熬過了多少不眠之夜,才終於感天動地,
在斬刀之下救出了丈夫。
李白被營救出獄後,改判流放夜郎。
05
相思需上望夫山
公元758年,分別的時候到了。
那一天凄風苦雨,
宗夫人捧著連夜為李白趕製的冬衣,
帶著弟弟宗璟來到潯陽渡口為丈夫送行。
李白看到愁白了頭的妻子,
心裡充滿了歉疚:「夫人,
我沒能給你帶來榮耀,反而連累你為我操心……」
隨後,他接過妻子手中的包裹,
不敢再看泣不成聲的妻子,
連忙登船,催促船夫立即起錨。
一葉扁舟,順江漂流而去,
船上的李白看著遠方,
他的眼神再沒有了那時的好奇和渴望。
當船漸漸遠離潯陽渡口的時候,
他忍不住回頭張望,
還看到妻子在岸邊佇立的身影,
顯得那麼單薄、那麼憔悴……
李白遠去的身影
再一次把宗夫人拋在了身後,
久久地定格成一座「望夫山」。
「我一直在你後面,回頭即可見到。」
愛不是佔有,也不被佔有,
愛只在愛中滿足。
人世間有一種愛最,
叫做懂得成全。
推薦閱讀:
※李白的《上安州裴長史書》的寫作環境是什麼?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願你也做,李白模樣少年
※李白《登金陵鳳凰台》賞析
※于右任書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條幅
※為什麼每出現一件大事就有人說李白的詩里有包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