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如觀音》第8課丨萬能的菩薩
丨今日共讀內容丨
《大悲如觀音》 第8課
丨注意事項丨
請在文章末尾點擊「閱讀原文」打卡,並留言分享今日學習感悟
您也可將留言分享到共讀群中,與師兄們交流
還未加入共讀群的師兄,可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加入共讀群
▲ 看視頻,學習更有效
▲沒WIFI?聽音頻,省流量~
《大悲如觀音》第8課
昌樂法師·講述
- 萬能的菩薩 -
接下來看這些苦難到底是什麼,在經文當中有描述。
苦難大概有12個,首先要了解苦跟難是不一樣的。苦是眾生的生活常態,我們被貪嗔痴深深地裹挾,無法出離。但是對於眾生來講,苦不是急事,不是難事。什麼是急事,什麼是難事?災難,人力無法抗拒、無法改變的事情是難、是災。
所以經文當中首先說難,這個難有兩個方面。首先是災,一個是火災,一個是水災,一個是風災。火災、水災、風災,風災是什麼?風災,海上經常刮颱風,航海在過去是極其危險的一件事情,所以觀世音菩薩有一個感應非常靈的地方,落腳在普陀山。普陀山是航海很重要的一個渡口,這個我們不去說它。一個是自然所起的災,還有難,難是因為人力而有的,已經成為現實,並且無法改變。刑難,就是行刑的時候,和被困住、被抓起來在監獄當中的時候,這難以改變既成事實的業力。
還有一些意外的事情,一些自己搞不清楚的狀況出現。一個是意外,是指賊難,這個賊難是特別重要的一難。因為佛教真正的弘揚不是從上層開始,也不是從下層開始,釋迦牟尼佛極其有智慧,他是從工商業者、從做生意的人開始。這批土豪們突然一下子有了錢,找不著北,釋迦牟尼佛就專門去度化他們。然後一度化他們,他們信了佛以後,對佛教有巨大的推動力。因為這一群人他需要有信仰,而正統的文化、婆羅門教又看不起這些做生意的有錢人,直到佛教中的釋迦牟尼看到這樣的一種社會結構當中有需要逆襲的人,需要有信仰,而正統的信仰又不能滿足他們的時候,在婆羅門教之外興起的佛教,就讓他們得到了解脫。有個精舍叫祇園精舍,祇園精舍就是給孤獨長者跟祇園太子所捐的。祇園太子是婆羅門種,但是給孤獨長者其實是個生意人,當然這個我們不多去說它。
我說的意思是,佛教在弘揚的過程當中,從基層走向了高層,再向下流動。這樣的一種流動性的改變,有完全不同的一種幫助。但是在早期,尤其是很早的時候,他們幫助的更多的是底層偏上層的人,特別是工商作業者、做生意的這一群人。所以賊難,就是做生意的人最怕什麼,你知道嗎?當時的社會治安不好,他們最怕做生意的時候被搶,在貨物運輸的路途當中被人搶。過去全是腰纏萬貫,沒有電子匯款,沒有支付寶,錢全帶在身上,怕搶,賊難是最讓人頭疼的事情。
還有一個,民眾怕什麼?疑心生暗鬼。一到晚上,膽小的人就是怕鬼。而印度呢,小鬼非常流行,不同的宗教之間都有恐怖的傳說。為什麼?因為恐懼是人良知最早的發現,所以很多宗教傳教的方式,先把你嚇得半死,然後告訴你,別怕別怕,我會加持你的。可是有的人被嚇死了。這也是為什麼初學者念《地藏經》會念得大汗淋漓,晚上不知道該躲到哪裡去睡覺,他被嚇壞了。如果有一天你能把《地藏經》當成動畫片來看的話,那就會好一點。這是難。
難,它表述在《普門品》當中,說眾生所受的難,觀世音菩薩能救,表現出觀世音菩薩有非同尋常的超能力。這是底線測試,能力測試。就是這個事情你能不能做到?經常有人說他認識的人能穿牆而過,好神奇。還有人跟我講,有的出家人在拜墊上坐著,然後他飄起來了,能飄這麼高。我寫過一篇文章,「會飛的和尚」,在接下來的《人間佛教淺談》當中會講到,專門跟大家詮釋和尚為什麼能飛?其中最主要的一個觀點就是,會飛,有這個能力代表了他有法力。
這裡所說的是,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能救別人救不了的、自然的災難,為什麼已經既成事實的、很具有危險的事情,觀世音菩薩都能加持?這是對觀世音菩薩能力的強化。還有,對修行人,凡是修行過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修行真是難,貪嗔痴真的難去。心情好的時候,什麼煩惱都沒有,心情有一點不好,煩惱鋪天蓋地,也不知道煩惱從哪裡來。這是三根本煩惱。這是在修行層面。
還有一點,觀世音菩薩靈不靈?特別的靈,觀世音菩薩能力超群。還有一句話,哪怕你能提出不合理要求,哪怕你有不合理的願望,菩薩也能滿足你——求男得男,求女得女。這真的是不合理要求。因為出家人、修行人,離欲清凈。
有這樣的一個聊天場景,有人在我房間喝茶,他們一對夫婦,好長時間沒有小孩,後來在南山講寺拜佛,就有了小孩。然後其中一個就說:我好長時間都沒有拜佛,到了南山講寺,經常來昌樂法師這裡,我就懷上了小孩。這個笑話太冷了。好尷尬,為什麼呢?這是不合理要求,特別是對於出家人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尷尬的事情。
出家人,特別是童真入道的僧人,是離欲清凈的,在非常單一的環境當中成長,他們天真爛漫。然而社會的複雜,我們需要面對的弘法對象是不同的人群,甚至是極其複雜的人群結構。僧團不像專賣店,不像搞企業,要定位,我們沒有定位,我們要度的眾生叫三六九品,就是上上品乃至下下品的人都要度化他。祖師們講得還更難,叫冥陽兩利,活著你歸我管,死了我也要管。所以我們不講定位,我們講普度眾生。可是出家人如何去普度這些自己都沒有經歷過的、與自己不一樣的人生的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尤其是當他們提很多不合理要求的時候。那菩薩傳授的咒語應該是什麼?隨順度化,這需要耐心和耐力。
實際上,求男得男,求女得女,這是他們在拜佛、祈求觀世音菩薩的過程當中得到的感應。這個感應是怎麼來?這話說的有點大逆不道,但我們暫時可以這樣理解。比如我們常常看到報紙上登出某某人中了幾千萬,某某人中了五百萬,從社會學原理上來講,買彩票的人來求觀世音菩薩,祈求的人的基數越大,中獎的人的概率也就越大。我們在乞求菩薩的過程當中,很少人有感應,但是如果有人有感應了,它會形成一個特殊事件,然後奔相告知,然後他們就成了弘法過程當中的案例。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並不完全如此,那個過程比我們看到的更複雜。
剛才講的這個不合理要求,我們應該怎麼樣去面對?首先,拔苦是佛陀的根本教義,但是佛陀讓我們自己拔苦,這是最早的佛陀的教育。觀世音菩薩不但能夠自己拔苦,而且能夠幫助我們拔苦。這使得佛教由原來的自己修行自己得解脫的教義發生了偏移,慢慢有了神教信者得救贖的意味。但這不是佛教的根本,這是佛法在流傳過程當中的方便。這種方便其實是佛教傳播過程當中隨順人性的一種傳播手法。也就是說,弘法是要方便隨緣的,修行則要正直舍方便,否則居士神佛不分,而出家人變成了到處講靈驗、講應驗、講感應的神棍。
這句話特別重要,就是弘法是需要強化菩薩的能力,更多地分享你的進步、你的好的體驗;可是修行恰恰是要把在起初學佛過程當中,把佛法當中隨順人性的那一部分的方便法剔除、放下,去修更進一步的究竟法。這才是根本。
有一個關於臨終關懷的詞語叫助念。其實在佛法當中,助念並不是只是對於需要臨終、已經走入生命盡頭、馬上要死亡的這些人,我們去不斷地陪伴他們、幫助他們生起正念,以能保證在去往西方極樂世界的那一剎那,心處於不顛倒當中。其實在當下的生活當中,我們何嘗不需要讓自己處於心不顛倒當中?讓自己的心能夠放下貪嗔痴,能夠對生活的未來生起信心,能夠走向解脫。
所以我們所要說的是,弘法其實是幫助人生起信念,使得他們有勇氣面對當下的困境。我在網上見過一句話,叫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當一個人處於痛苦困境當中的時候,如果有人能幫,他就不會自尋短見,不會痛苦絕望,不會放棄。
所以各位,我講這些,除了是我們在弘法過程當中,面對了很多問題之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學佛,對他人要更多的有慈悲心去幫助他。為什麼?因為幫助他們,我們作為信仰的實踐者、見證者和獲益者,會向他人傳遞一個非常明確且具體的信息。這個信息是,你的信念是對的。
為什麼所有的演講人都要慷慨激昂,都要有情緒?因為情緒越澎湃,越能顯示出所講人的信息之真實有效。後來我們評價他的時候,不是說別人激情澎湃,而是越來越真實,它能表現出我們中國文化當中所謂的天人合一,他的整個身心沒有二用,完全用在這一件事情上的時候,他所傳遞的信息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因為這個信息當中沒有夾雜,是一門深入,這是我們需要去做的。
那這樣做為什麼能夠讓我們身邊的人生起信心?或者讀誦《普門品》,誦持觀世音菩薩名號,為什麼能夠讓沒有信仰的人突然就有了信仰?這到底是為什麼?
推薦閱讀:
※恭迎地藏王菩薩聖誕,至誠頂禮地藏王菩薩,願全家安康、添福添財添吉祥!
※每個人都有一位佛菩薩保佑,您的是哪位?
※普賢菩薩聖誕日弘法寺共修《普賢行願品》
※ldjsld的【觀世音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