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困境的方法
第五章 運化困難為菩提道
視不理想的情境為理想的,是最有效訓練心智的修持,是轉苦為樂的方法。
在此末法時期,有著許多無可避免的修行障礙。有某些問題,如疾病,是我們必須經歷的。我們別無選擇。在這種時候,必須轉化困境,即不想要的障礙,為有利且必要的情況。如果不能在一切順逆境中都這麼做,就有退轉佛法的危險。例如,在富裕時,有漏失佛法的危險。
有一修心的偈頌說:
富裕並不好;貧窮其實更好。如果貧窮且遭遇困苦,則你能成就佛法,乞丐身是修持佛法的目標。
許多傳承的喇嘛,如密勒日巴尊者等,以苦行的生活成就正覺。聽起來上面的教示,像是說必須做真正的乞丐般,但其實並非如此。重點是要斬斷世俗攀緣——所有成就佛法的障礙之源。
另一偈頌如下:
受讚美並不好;被批評其實更好。舒適並不好;不舒適其實更好。若得到舒適,是在耗損前世所累積的善業;而經歷困難卻是上師的加持。
獲得盛名或擁有高位時,同樣也有退失佛法之危險。處於所謂如意之境,即所謂快樂人生時,也有退失佛法之危險。還有,因為擔心失去這些擁有的如意情境,也在退失佛法的危險之中。而當你身處逆境時,也有退失佛法之危險。
這使得修持神聖的佛法非常困難。如果失去任何一點想要修持的佛法,人生將變得極度貧乏。無論遭遇順境或逆境,都應該能夠轉化它們,使它們不能危害自己在佛法上的修持。困難幫助人成就正覺。
遇到問題時,想著:「這是上師加持。這樣可以除去我的惡業,清凈我的業障,並且幫助我在大乘轉念上訓練我的心智,使我能為眾生成就正覺。困難給我機會發展我的心智」。
把一切受到的傷害當成問題,以反覆思維它是怎樣的一個問題,並因此而煩心,這樣無法止息自己的苦。既然是思維方式使遭遇化為苦惱,那麼就只有另一種思維方式——即認識及詮釋自己的遭遇為樂就能息止苦和不快樂的心。
因此,每當問題出現時,應心生歡喜,視之為能幫助內心啟發菩提道。遇到阻礙時,要心生歡喜,立即想著:「這看似障礙,但對我,事實上不是障礙。其實它能助長我啟發內在菩提道的證悟。如此地訓練自己,使得在逆境中也能心生歡喜。
遭遇不幸時,運用善巧的方法極為重要。換句話說,每一痛苦的經驗都是可以觀修的。不同的問題,運用不同的法門,如此善用妙法,所有的苦都可以與善融合。所有苦的經驗都成為善了。
以接受問題來代替否定問題,會使自己的心情產生很大的不同,有助於暫時停止懼怕和憂慮。在這基礎上,若能將問題與善結合,即利用問題與菩提道次第教法結合,並運用它來生起三主要道(即出離心、菩提心、及空性正見),那麼對問題的體驗事實上已成為佛法了。問題本身成了安樂的因。經歷困難消除了特別是前世的惡業,而轉化這經驗成為善,則能導致安樂。
廣泛反覆地思維從痛苦中得到的巨大利益。把每一善巧的方法列出來。如此體驗問題,其利益與修持前行法——如獻曼達及做大禮拜,或觀修菩提心——的利益是相同的。仔細思維問題帶來的好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這樣才能一再增強歡喜逆境的念頭。視不理想的境遇為理想是最有效的轉念方法之一。這是轉苦為樂的方法。
運用困難來訓練舍離心。
困難其實只是教示的另一種形式,它給人最清晰的佛法介紹——即捨棄輪迴,因為困難清楚的指出輪迴的本質只是苦,因此人們較容易且很快的產生舍離心。
遇到困難時,如此思維:「只要在業與惑的控制下,不由自主的漂泊輪迴生死中,我所受的這種種苦都並非不應該的。這是輪迴的本質。」如是思維任何遭遇的困難——閉關失敗、病痛,特別是人際關係的問題——恐懼及憂慮就會立即消失,或至少減輕。會較不煩躁,且更輕鬆。困難不再看似那麼難以忍受或那麼嚴重。
然後,思維著:「如果連這善趣有情的一般痛苦都令我無法忍受,又如何能忍受惡趣有情的苦呢?」比起受酷熱及酷冷煎熬的地獄眾生所受的苦,此世間的苦是如此之小,以至於像是莫大的樂趣了。即使是地獄中的點星之火,也比地球上所有的火總和還熱上十萬倍。「如果善趣中的小困難我都不能忍受,無疑我將無法忍受惡道的苦。」如此思維地獄眾生的極苦,是非常有益的。
有困難時,想想其他的人間苦。想想比自己有著更多更大痛苦的人們。有些人不只有病在,而且有著某種非常難治或者根本是不治之症,如癌症或愛滋病。想想失業的人、無人看護的孕婦、被遺棄的先生或太太、與父母親有問題的孩子、有人際關係問題的人、有酒癮或毒癮的人。就是一個家庭中也有許多的問題。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個別的問題。
想想那些沒遇著佛法,沒有一點自由修持佛法以造樂因和斷苦的人。
思維有著更大問題的其他眾生時,自己的問題變得微小且可忍受——幾乎是愉悅的了。把它們和惡趣中的問題相比,自己的問題則似乎是大樂趣了。如是思想,就不再厭惡逆境。那種感覺於焉遁形。
然後思維:「輪迴是無邊苦海。」 這「輪迴」指的不是地方,而是指被煩惱及所染污的五蘊。因為你在心中未生起對治之法、道諦及息苦的滅諦,所以未能斷除無明及業在心相續上留下的種子。因為心流中有了這些種子且由於沒修持菩提道次第,遇上欲得之境時,就產生貪,遇上不理想之境時,就產生了瞋以及遇上平庸境時,就產生痴了。
這些無明會產生是因為,首先,尚未了悟無明的對治方法,所以無力斷除它們的習氣。其次,未能動用教法,未能觀修菩提道次第來控制自己的心。當妄念生起時會激發業,使一連串的行為在心識上留下習氣,產生來世的輪迴,業及妄念不僅產生五蘊,而且,因為無明,又會繼續累積更多惡業,使得五蘊生生世世輪轉不已,直到斷除了跳脫輪迴的業與惑為止。
因此無須向外求,只須觀自己的五蘊:「輪迴是一個無邊苦海」,如是思維,對輪迴產生厭離,使自己越向解脫。將自身所受的痛苦與成就菩提道的次第相揉合。經常思維苦是輪迴的本質,有助於發展舍離輪迴的心。經由捨棄輪迴,將心與善融合。遭遇問題時,如是思維會很好:「這沒什麼,這問題不過是兒戲」。不論遇到什麼災禍,即使是衣物、錢財等所有的財產被偷,心臟病發作,太太、先生、或朋友背棄你都要如是思維:「這不算什麼,只不過是兒戲。從前我積聚太多惡業,現在當然會遭遇問題。因為我造了因,這些問題必定要發生。我必須受此惡業的果,這不是我不該承受的,這是公平的。既然這是輪迴的本質,就沒什麼可沮喪的。我必然也會造了更重的惡業,相形之下,這對我猶如安樂了。還會有更嚴重的困難到來」。 只是思維有更嚴重的問題仍將會到來,會使現在的問題看似較輕微些,這是一種心理學。事實上,菩提道次第及大乘轉念的一切教法,都是可以完全斷除苦因,極深奧的心理學方法。修持菩提次第的教法不僅可以完全消除業和妄念,甚至可以清除遺留在心識中的微細種子,引導自已到達正等正覺的究竟安樂。菩提道次第是引導有情眾生成就一切種智的最勝妙法心理學。
利用問題來訓練皈依心
可以利用問題來訓練自心皈依並依止佛法僧。
思維生生世世所經歷的苦,唯一能給你完全保護恆不背叛的就只有三寶,所以應如是思維:「不論生命中會發生什麼問題,我將只皈依三寶」。不僅惡趣中的苦,所有輪迴的苦,皆源於苦因:無明和妄念。如我前面說,妄念激發業,在心識中留下種子,致使自己受輪迴的蘊和苦。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的受生死之苦。自無始以來,造了那麼多業,至今尚未受盡果報,業和妄念引生了蘊聚。
「我仍有不可勝數的業報要去承受——輪迴——無邊苦海。誰有力量,使我從真實的苦及苦因中解脫呢?唯有三寶。既然三寶有威力讓我從輪迴中完會解脫,一定也能讓我從現今的痛苦中解脫。因此,生命縱使有再多困難,我將永不放棄皈依三寶。問題再多,我將永不捨棄佛、法、僧」。如此利用問題來鍛煉自己的皈依心。
利用問題來消除驕慢
每遇到問題時,要利用困難來消除驕慢。就像我在前面所解釋的,人總被業及妄念所控制而不得自在,總必須不斷地經歷三種苦:行苦、壞苦、苦苦。謹記著,並想著:「我將破除驕慢之心,那是銷毀許多功德的敵人.我要破除罔雇眾生的邪惡自喜心」。
在專心緣念自己的困難時,驕慢不會生起。就如《入菩薩行論》中所說的,為痛苦而煩惱可消除我慢心,並引伸對其他輪迴眾生的慈悲心。這種人也會謹慎的不造惡業,並被激厲向善。有一訓練思維的教法提到: 受讚美並不好,受批評其實更好。
讚美,使人生起驕慢心,批評,幫助人去除過失。
換句話說,受批評的好處之一,是立即破除驕慢,不再錯失,得以在人生中求進步,受到讚美時,易生起驕慢心。若任由驕慢心生起,來世將投生於無法自由修行佛法的惡趣,或生於貧困,或為低階級,或為盲人,或為奴錄。縱有極大抱負,將對自己的快樂或他人的快樂無能為力,不會成功。
重要的是,一旦有了我慢心,將無法發展自己的心智或美質,甚至無法學習佛法。就如噶當派的格西所說的:如果將水注於全圓的物品(如球或汽球)上,水是無法留駐的。同樣的,若一個人心中充滿驕慢,美質將無法留駐。噶當派的格西會教示,所有佛陀的教法都在於破除我慢。
調伏我慢心的主要方法之一是牢記自己的過失。念念不忘自己的成功,驕慢心就會生起;但若注視自己的過失,驕慢就會從心中消失。例如,思維著自己的無知,思維對浩瀚佛法經論的認識是如何微薄。思維那些雖然知道卻未能實踐的菩提次第。有些課題並不自以為知道了;世俗的教育也所知有限。甚至不能理解自己蘊及感官的本質。如是思維有助於平息我慢心。
隨喜的利益
避免驕慢、嫉妒、或瞋怒心生起的另一個重要修持是隨喜。無論何時,聽到別人成功,要隨喜之。即使對俗世的成就,也應時時修持隨喜。例如,聽聞別人事業成功,應心生歡喜。聽聞某人——無論是自己的敵人或友人——找到了友伴,也要心生歡喜,想著:「他們找到了所追求的快樂,這是多麼美好」!要為他們歡喜,就如自己心愿得償般。換句話說,要愛人如愛己。他人得到安樂時,要如同自己得到安樂般的心生歡喜。
如果只知珍愛自己,就無法感受到快樂,但若愛人如愛己,則歡喜自然生起。如果關心別人,當某人找尋到所追習之的安樂時,自己自然的也會感到歡喜,不需思索任何理由。無論什麼人發生了什麼好事,都會自然地心生快樂。 看見身材美好的健美先生時,心中想著:「這人因為前世修持忍辱及持戒,今世得到如此美好的身材,是多麼美好啊」!看到某人非常富有時,思維:「這人前世布施眾生及供養三寶,現在有如此好的果報,多美好啊」!若某人非常有智慧,或比自己更了解佛法,也應心生歡喜。若某人修了很多次閉關,自己卻未有機會閉關,也要隨喜。
把握所有這些隨喜的機會,可以累積不可思議的功德。若他人心靈層次比自己低,那麼為他所積的功德歡喜,可以得到兩倍於他所得的功德。如果此人的心靈層次比自己高,則因此為他歡喜,能累積一半於他所得的功德。 僅以隨喜,無需身及口的大力張羅和特別努力,就能累積無數的功德。剎那間就能累積如虛空般無量的功德。修持隨喜心是累積功德最簡單、最廣博的方法。
發現別人的優點時,即時的隨喜,可以止息嫉妒。心懷嫉妒,會有企圖阻礙別人成功及安樂的危險。反之,若棄絕嫉妒,修持隨喜,縱不能馬上成功,也創造了將來成功的因。現在能因為他人修持佛及閉關或得到了悟而隨喜,就造自己將來能有相同體驗的因。 讓驕慢及嫉妒之心生起,只會造成現在及未來成功的障礙。隨喜是一種預防這種障礙的極善巧的心理學方法,也是日常生活中極重要的一部分。當別人成就了輪迴中的成功,並找尋到所要適求的安樂時,如果能隨喜即能解決許多障礙。
如果不修持隨喜心,即自他相換,無論這寶貴的人身持有多久,無論多富有,多聰慧,或有多少世俗及佛法的教育,在生活中將得不到安樂及寧靜。這是無法隨喜的心,驅使人發狂及激發不理智的舉動。那麼,無論能活得多長久,也終歸不令人嚮往。
持有暇滿的人身及心中潛在佛性的心,才能為自己及其他眾生帶來不可思議的利益。但若不運用這些修行於日常生活中,自己本身就會阻礙所有這些利益的發生。
利用問題來凈除惡業
問題的另一好處是能用來凈除惡業。思維:「所有我的問題來自於我的惡業」。熟記下面四大綱要且運用於當前的難題上:
業是必然的,業增長擴大,
無因不招果,業永不失壞。
例如,面臨人際關係不和諧,或失去伴侶時,謹記自己在此生的惡業,也謹記自己在前世造的惡業——例如,出於自私心,必會行邪淫或破壞了他人之間的和睦。
如是思維:「我曾造了惡業,所以註定嘗到這種果報。我一再不停地遭遇這些問題,是因為業是會增長擴大的。如果在前世中,我已棄絕了邪淫及其他惡業,現在就不會經歷到這些問題。我的人際關係不和睦,充滿了爭執及問題,是因為我過去沒有戒除邪淫。如果我在前世安住於善及戒德行中,現在的生活就會快樂及和諧了。因為未曾造這些善業,所以,我現在無法得嘗這種果報」。 縱然也許需要百劫後才受到果報,但所積的業是不會失壞的。在適當的機緣,業將成熟。所以,謹記著:「在過去,我未能以四對治力凈除自己的惡業,及運用對治法——菩提道次第來修持。這意味著我未曾造任何善因,以避免經歷過去業報。因為我未曾以作任何對治行為來制止惡報的發生,所以,我現在嘗此果報」。如此運用前述四要點於現前的問題。 仔細思維,然後告訴自己:「這問題是個教訓,它告訴我,如若不喜歡這樣的問題,就應斷絕這因,即不善業」。對於過去累積的一切惡業,第一要靠懺悔及以四對治力凈業;第二要緊的是不再犯惡業。如此,難題即成無限有利的教訓。
舉例來說,密勒日巴在以巫術殺害了許多人與畜生後,覺得:「我是非常邪惡的人。我必須懺悔並凈除這些業且修持佛法」。曾傳授密勒日巴巫術的喇嘛,指示密勒日巴去見馬爾巴大師。密勒日巴持著強烈的求法心,去拜見馬爾巴,即世就成就了正覺。 還有許多類似的故事。有些人在遭遇了困難與痛苦的重創後,厭倦於紅塵,於是拜訪師父接受教誨,進而單獨閉關,勤奮修持並成就菩提道三要道,達到密續極高的證悟,最後成就正覺。類似的故事層次發生在許多人身上如在家人、比丘及比丘尼。起初,他們並沒有完全獻身於法的意向,但因遭逢重大變故使他們產生完全會離的心。後來,他們成了虔敬的佛法修行者,不畏艱苦的修持,並成就了菩提道上極高的證悟。
不只要斷棄造大惡業,儘可能的連最小的惡業也要斷。你欲求的不只是大喜樂,連最輕微的安適也想要,甚至在夢中也是如此。除了不要大麻煩,你連最輕微的不適也不要;甚至是作夢也不要不愉快的夢。因此,你連最微細的惡業都應斷除。
利用問題來激勵向善
問題的另一好處是,經由問題你會變得樂善好施。「逆境促使人修善」。困難警惕人們,若不喜愛苦,就必須放棄惡行,清凈過去的惡業,並試著去積功德。遇到困難時,因為自己實際上要的是無困難的安樂。思維:「如果想要沒有困難的快樂就可變成一個教示,它們激勵自己造善業,即快樂的因」。
如果生命中一點困難也沒有,你會由於太舒適而轉移意志,不會記得要修佛法。困難——例如被誣告或因病、或因失落而痛苦,使人舍離輪迴並嘗試修善。既然連最小的安適也喜歡,那麼就不僅要積聚廣大功德,也要積最微小的善業。如果在食、住、坐、卧四種行為中,都有機會積聚善業,就應把握每一機會。例如,每次吃喝時,藉著供養食物或飲料來給三寶以造善因。儘可能的秉持善念來關心愛護身邊一切有情——不管是人或動物——試著供其所需,以幫助他們。力盡所能給予他們,使它們高興,縱使只是幾句溫馨的言語或一些有利於他們心靈的談話,也會減除他們的苦惱,使他們快樂。把握每一機會,每一身口意的行為來增加自己的善業。
利用問題來長養慈悲
問題也給自己機會訓練悲心。除非瘋了,否則任何人都會相信這是好事。即使是不相信轉世或業的人,也會同意具有悲心是非常好的。
想想那些正和自己有類似問題的人,想想那些有著比自己更多或更大問題的人。縱使他們的問題和自己的問題相同,但對他們而言,那可能是更大的苦難。何況,或許他們同時也還有著許多其他的苦惱。
思維:「正如我要快樂,不要痛苦,其他的人也一樣要快樂,而不要痛苦。這點我們是一樣的。如果所有眾生,都能離苦得樂,那該多好」。除了發起這種無限的悲心,更要以大悲心思維:「我要解脫眾生的一切苦」。如此利用問題來訓練大悲心。
在他人不尊敬自己時,謹記下面《入菩薩行論》的教示會非常有效:
宿業使我受此傷害,但我不也因為使他淪落地獄深淵而傷了此人?
寂天菩薩的意思是,自己之所以受到某人傷害,是因為在前世中會傷害他人,因而使彼此間有了牽連。這過去的業,驅使那人在這一世來傷害你。當那人不由自主造下傷害你的惡業,這惡業將使他墮入地獄。因此,是你害他造惡業,事實上,是你將他投入地獄。
若別人給你惹煩惱時,謹記這一教示,惱怒就不可能生起。反而,會不由自主、自然的生起悲心。因為是由悲心所驅使,只會想用身口意的行為來幫忙他人而不是報復。只想要撫慰他人的心,使他人不再繼續造惡業,並幫助他們清凈過去所聚積的惡業。 同樣地,也可以用困難來修習慈心。有苦惱,暫時和究竟的快樂就沒有了。別忘了其他許多和自己一樣沒有暫時和究竟快樂的人,他們和自己一樣地想求安樂。思維:「若眾生都享有安樂該多好!」不僅要生起無量的慈心,而且發大慈心:「我一定要讓眾生得安樂」。
推薦閱讀:
※想把第一次給喜歡卻不能在一起的人,又怕會因為給了他而徹底愛上他無法自拔,怎麼辦?
※哲·文 │ 張汝倫 : 自我的困境和時間釋義學(下)
※看透的人,處處都是生機,看不透的人,處處都是困境;放得下的人,處處都是大道,放不下的人,處處都是迷途;想得開的人,處處都是春天;想不開的人,處處都是凋枯。(好句子精選【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