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離婚率「十連增」 折射婚姻契約精神的淡化

中國離婚率「十連增」 折射婚姻契約精神的淡化 作者: 楚恆安 來源:基督時報2015年06月15日 08:29 0

2014年一新聞欄目對離婚率連增展開報道和評論(圖:視頻截圖)

自2004年以來,我國離婚率連續10年遞增;2012年,離婚率增幅首次超過結婚率增幅;2013年,全國共有350餘萬對夫妻辦理離婚手續。自民政部去年發布這組數據以來,多家媒體曾對此現象進行了評論和調研。近日,半月談網發布專題《我國離婚率何以「十連增」》,從離婚的觀念轉變、導致離婚的原因、減少離婚的措施等多方面進行了探討。

今天,離婚類的新聞在媒體上屢見不鮮。比如新婚夫妻因為一些生活瑣事爭吵不休,最後以離婚說再見。當然,也有一些夫妻為了買二套房、避稅、辦理戶口等原因假離婚。總的來說,大多數人們對於離婚還是採取了更加寬容和理解的態度。

據半月網的採訪,復旦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邵曉瑩談到,當今社會,貞操不再是人們評價女性純良的唯一標準,婚姻也不再是束縛女性的枷鎖。女性經濟上的獨立也讓她們不必依附於丈夫生活。她表示,「……即使有些離婚並不具有積極意義,但屬於生活方式中的一種多元選擇,亦無可厚非。」

有諮詢師表示,「結婚是為了過得很好,而離婚是為了過得更好。」從事離婚干預方面的專家普遍不贊成湊合著過的夫妻,認為夫妻雙方如果都不積極面對、查找、解決家庭問題,還是離婚好,否則會對家庭里其他成員產生不良影響。

相對於過去比較保守的婚姻觀念,現代人更加註重生活質量和婚姻幸福感。半月談網的研究指出,國人性觀念的「開放」和社交媒體中的「泡妞工具」,成為婚前同居、婚後出軌創造了有利條件;而進城務工對異地夫妻情感關係的衝擊、80後及90後獨生一代在婚姻問題中的「任性」與「不肯讓步」、婚姻曆法改革為離婚帶來的便捷手續和權益保障等等也都成為了離婚的推手。面對日益增長的離婚率和家庭矛盾,亟須在社會治理、價值取向、家庭重建等方面多管齊下,需要政府部門、社會組織、法律系統等攜手共治。

有媒體評論認為單從離婚率的持續增長不能說明現代婚姻出現了嚴重危機,需要認識到人們對於婚姻質量的更高要求以及婚姻觀念的進步。但不可否認,婚姻解體對許多夫妻雙方,特別對孩子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比如,離婚傳承現象。據了解,父母離婚的子女8成以上都要離婚;單親家庭孩子的高犯罪率,統計顯示,青少年的犯罪率、心理疾病患病率和自殺率,幾乎是與離婚率同步增長的。

研究在探討離婚原因時指出,除了情感問題和其他利益因素,離婚問題凸顯折射出一部分人婚姻契約精神的淡化和婚姻家庭道德責任的弱化,一些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亟待提高。一些人們片面強調個人幸福和婚姻自由權利,而忽視婚姻生活應秉持的道德倫理準則和應有的奉獻、應盡的義務。

在聖經當中,婚姻是夫妻雙方在神面前立下的約定,比起從婚姻中收穫幸福,首先是向著對方的委身,比起從對方身上索取,首先是自我的犧牲和服侍。離婚率十連增凸顯的是夫妻雙方追求個人幸福之間的矛盾,而當今時代中個人主義的盛行以及對婚姻的錯誤認識值得我們關注和反思。


推薦閱讀:

精力無法集中,記憶力衰退,莫名其妙焦慮,該怎麼辦?
英國憲政的自由精神的生長
重在精神的一場展覽
NLP的基本精神:十二條前提假設
一個來自抑鬱症家庭的自述

TAG:中國 | 婚姻 | 離婚 | 精神 | 契約 | 折射 | 離婚率 | 契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