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作心理淺探李白近體格律病犯原因
我在商丘經常接觸到一些非常喜歡寫古體詩的人,但是他們寫的都不是近體格律詩,或者說他們雖然知道有平仄格律,但是不願意學格律,怕思想受束縛,而且還宣揚「李白都不寫格律詩,我們當代人寫啥格律詩。」的錯誤觀點。其實說到底,這就是一種心理作用。
我們在從歷史事實的角度考證,李白到底會不會寫格律詩:《唐詩紀事》引《彰明逸事》謂太白嘗隱戴天大匡山學詩,時「齒方少,英氣溢發,諸為詩文甚多,微類《宮中行樂詞》體。今邑人所藏百篇,大抵皆格律也。雖頗體弱,然短羽褵褷,已有雛鳳態。」這是說李白所練習的皆如他後來所寫的《宮中行樂詞》那樣的五律。李白蜀中作集中尚存5首,一首五律《訪戴天山道士不遇》、一首七絕《峨眉山月歌》,皆格律合式,郁賢皓先生評前一首云:此詩「為現存李白最早詩篇之一。全詩信手拈來,無斧鑿痕,而平仄粘對都合律詩規則,中間兩聯尤屬工對,足見詩人早年於律詩曾下過功夫。前人或謂李白不善律詩,豈其然乎?」還有兩首五古,皆多律句,特別是《登錦城散花樓》,全詩五韻十句,押平聲韻,除了幾句外,對仗聲律都合排律要求,如第二聯「金窗夾繡戶,珠箔懸銀鉤」、第四聯「暮雨向三峽,春江繞雙流」,對仗十分精工,除「雙」字外皆合平仄。詩的結構也如排律,頗疑作者當初即以排律試筆。從其少作可看出他的格律詩功力及早期詩作的體裁取向。
李白早期詩作的體裁取向也是當時許多士子學詩的努力方向。唐以詩取士,所試為五言六韻排律,練習五律、排律正為此作準備,五律少試帖詩二韻,可作替代詩體。五律又是唐格律詩最早成熟的詩體,在社會文化生活中使用功能很廣,所以最受習詩的士子歡迎。李白早年寫過百篇這樣的作品,與這種社會文化風氣是一致的。李白集中近體詩以五律為多,這是從少年時期就已形成的趨向。在這種詩體的寫作中,自然獲得了格律詩的諸多素養。排律的寫作、七絕的寫作,都從少年開其端,從《彰明逸事》所錄詩看,五絕的寫作也開啟於此時。李白還是七排、小律創作的較早嘗試者,可以看出他對近體詩各體的寫作、格律的探求有相當濃厚的興趣,對於此道曾孜孜以求也甚得其妙。
說李白不喜或反對格律、故集中律詩絕少的言論最早見於孟棨《本事詩·高逸》,謂「白才逸氣高,與陳拾遺齊名,先後合德。其論詩云:『梁陳以來,艷薄斯極,沈休文又尚以聲律,將復古道,非我而誰與?』故陳李二集律詩殊少。嘗言『興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況使束於聲調俳優哉!』」這裡記述李白的這兩段話很可能出自李白之口,由此確實看出李白對聲律、近體詩持批評態度。但這並不代表他在創作上的實際做法,他為了宣揚詩學復古論可以這樣說,他在別的地方也有類似的說法,但在他所保存下來近千首詩中,並不能反映出他對聲律、對近體詩那樣極端的態度,事實上他對聲律有相當大的親和性,他所寫的律詩也並不少,擴大到包括絕句在內的近體詩數量還相當多。
咱們調查研究一下發現,李白所寫的七絕、五律、七律、五絕中,七絕292首完全符合格律形式的作品有176首,佔60%。其合律比例各體又有所不同,五律127首,合律76首,近63%,七律8首,合律2首,25%,五絕73首,合律53首,佔72%多,七絕84首,合律46首,近55%。以上所列百分比說明李白近體格律聲病確實比較多,佔了40%,這是一;二,但又不能說李白不太會或不善做近體律絕,畢竟有60%合式,特別是在一些莊重的場合哪怕是即席口占,「文不加點」,也能做到于格律「毫髮無遺憾」,比如他做的應制進呈詩22首全部合律。他做的應制五律是《宮中行樂詞八首》,就在前引《本事詩·高逸》中又記述李白應詔作《宮中行樂詞》,時李白已醉,「取筆抒思,略不停綴,十篇立就(按今存八篇),更無加點,……律度屬對,無不精絕」。七律是《送賀監歸四明應制》。七絕兩組,一組是《清平調詞三首》,一組是《上皇西巡南京歌十首》。前一組詩寫作背景與《宮中行樂詞》相同,也是李白醉中奉詔,一揮而就,後一組詩是安史亂中向朝廷的進獻之作。這些詩多即時立就,且數量不少,卻無一處違失,原因是事關重大,王命威嚴,來不得半點輕忽,即使半醉之中,格律意識還是十分清醒的。這說明李白真的作詩如律令,他是不會記不住格律,留下諸多瑕疵的。看來對其詩的病犯現象還是要作一些具體深入的分析。
對此,湯華泉先生《李白近體格律論析》中所說總結的李白格律詩病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喜用平起仄收的拗句。即將「平平平仄仄」改成「平平仄平仄」;(二) 律詩中間二聯時見散句;(三)七律、七絕的失粘。其中我認為第一種是正常的拗句,歷代至今詩人都用,李白用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湯華泉先生《李白近體格律論析》中對李白病犯探因有二:一是「成例的援用與自由度的追求 。李白有些詩的格律病犯不是他對格律不熟悉或做詩時疏忽造成的,而是其有意為之,明知故犯。」說;二是「創作經歷、寫詩場合和交往群體的特殊造成格律意識的弱化、格律運用的失察和鈍化。」說。前一節從李白自主自覺的一面探求其律絕病犯的成因,後一節則從其非自覺的、習慣性的、消極性的一面進行探求。應當說這是造成李白律絕病犯的主要原因所在。
而我從李白的詩歌創作心理的角度探析李白近體格律的病犯原因。原因有。第一,他受到陳子昂詩歌復古運動的影響而有意模仿漢魏晉古體詩。我們都知道李白特別崇拜謝玄暉,對「小謝」那種「清發」而充滿靈性自由的詩思推崇不已。所以當他一下筆就會以漢魏晉古詩為摹本,自然不是先去考慮聲律的安排。而和他同一時代的詩人寫的近體詩水平並不很不高。所以產生了厚古薄今的心理作用,導致他的詩病犯出律;第二,或許是李白想對近體詩進一步改造,想讓近體詩的格律更加自由(當然,後來這並不算成功),就象現在社會上的某些人標榜「個性自由」而嘗試新花樣,想要出奇出新以引人注目。這就是李白明知故犯的心理作用;第三,當李白髮現自己的詩出律後,又可能覺得這興來之句、神來之筆自然佳妙,就不願修改了。特別是他給一些格律詩門外漢寫詩的時候,詩律方面就很隨意,不是那麼的講究。畢竟人家看不懂,意思表達好就行了。就是自我遷就的心理作用。第四,李白出律犯病的詩大都是即興詩,而且這類詩數量不小,創作之後李白又對它也不是很重視,他是在追求下一首詩歌的精彩,把美好憧憬在未來的詩篇里。所以除了經濟原因外,這也是導致他臨死都沒有出自己的詩集的原因之一。這是李白對詩歌創作追求上進,永不滿足的心理作用。當然,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心理原因導致李白近體格律詩的犯病出律。
李白格律詩犯病出律對於後代詩人創作規範的約定、律法的提高、格律意識的增強所能給的正面的、積極的影響肯定不大,相反負面、消極的影響會更多。所以當代格律詩人還是應該避免出律犯病,努力達到聲律和意境完美結合的高水平。因此,借鑒李白,我們必須轉變心態,調整心理作用。做到一,「不厚古薄今,不厚今薄古」;二,積極繼承優秀傳統,取其精華,對於聲律不要明知故犯。三,不可自我遷就,應該從嚴治詩。
作者簡介:韋樹定,男,壯族,1988年出生於廣西河池,2011年畢業於商丘師範學院文學院。現為《詩刊》舊體詩詞編輯。著有個人詩集《韋樹定詩詞選·那浪吟草》《北牧集》。近幾年在國內外各類詩詞文賦大賽中榮獲四十餘個獎項。作品散見於《詩刊》、《中華詩詞》、《中國書畫》、《中華辭賦》、《書法導報》等各類報刊雜誌,及中宣部舉辦的最美人物發布廳、央視新聞聯播、中國網路電視台、光明網、網易、搜狐等各大網路傳媒。
推薦閱讀:
※濕疹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
※原來這才是12生肖排序的真實原因!
※造成年運,黃曆與宮廟制解十二神煞逆向,嚴重錯誤原因。
※武則天死前為何把皇位還給李家,而不是留給武家?其實原因很簡單
※揭密十二星座暴富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