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詞傳心-禪宗詩歌黃庭堅

以詞傳心-禪宗詩歌黃庭堅(2013-07-22 22:06:55)

轉載

標籤: 黃山谷蘇東坡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淫坊酒肆狂居士陽明心學文化 分類: 古詩詞欣賞與禪文化

一休和尚頌東坡和黃山谷: 東坡山谷同題海內文章汝面前。誰知鍛煉獨天然,說法上堂法堂上,如來禪興祖師禪【注】蘇東坡,黃山谷代表宋詞最高成就山谷像瑕煉工夫參晦堂,晦堂一句不會藏,此來無地風流士。昔日木犀今日香。 【注】黃庭堅在江西隨晦堂和尚學禪多年,但總是沒什麼感覺。一次他實在忍不住了,便對晦堂和尚說:學生親近老和尚有些日子了,也參學了不少時日,老和尚是不是該傳點真東西給我?他想請晦堂和尚傳授他一個能夠迅速開悟成佛的「不二的法門」。然而晦堂和尚卻問他:你讀過《論語》嗎?這句話要是問現在的年輕人,可一點都不稀奇,但是用來問黃庭堅這樣的大學士,就很不客氣了!古時考功名必學四書五經,《論語》屬於必讀必背書目。黃庭堅身為進士及第,差點就可以拿狀元了,老和尚居然還問他讀過《論語》沒有,有點過份啊!於是他很不高興地答道:當然讀過!這時,晦堂禪師便引用了《論語》中孔子的一句話,「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就是說你們這幾個人啊,以為我會對你們有所隱瞞嗎?其實我什麼都沒有隱瞞啊!晦堂和尚的意思就等於說,我隨時隨地都在教你啊,你自己不懂,那有什麼辦法呢?說完便拂袖而去,黃庭堅卻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依舊是茫然不知所措。又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天,黃庭堅默默地跟著晦堂禪師一起到寺外的山徑上散步。此時正是秋天,山中木樨花(桂花的一種)盛開,漫山遍野都瀰漫著淡淡的香氣,讓人聞之欲醉。師徒二人就這麼走了一陣以後,晦堂和尚突然回過頭來問黃庭堅:「聞木樨香否?」他問黃庭堅有沒有聞到桂花香?黃庭堅回答說:「聞」。這時,晦堂突然瞪著眼睛對他說:「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 就在那一刻,黃庭堅大徹大悟了!詩情禪味共清高,絕代佳名君兔豪,桃李春風無限興,市朝江海一杯醪。【注】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黃山谷的句子,無關羈旅,不在離愁,只為這從容淡定的思念. 人總是這樣,少年時意氣飛揚,到老來蕭疏落寞,就像花開漫天,團團錦蔟,轉眼聚的已散,零落風中,其可奈何.可是人的生命中,又總是有些東西,讓我們在暮年夾風帶雪撲面而來的時候,仍然小心翼翼揣著藏著掂著想著.山谷七尺男兒,半生漂泊,閱盡滄桑,念念不忘的,只是那一場桃李春風把酒言歡.一夕桃李春風,十年江湖夜雨,兩個人半生的遙遙對望,怎樣的一個朋友,怎樣的一場桃李春風,怎樣一份山長水闊,其情不改,其色不易的情誼,才能讓人在十年里,無論顛沛流離,無論世事滄桑,都一直一直想起!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十年? 十年,也許碌碌無為,四處奔波 十年,也許兒女牙牙,想不起曾經說要掙扎 十年,也許市儈瑣碎,磨嘴磕牙,也許皮包香粉,一路搖曳 十年,有很多東西會改變.... 黃庭堅的《寄黃幾復》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傳書謝不能。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蘄三折肱。想見讀書頭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詩人卻選了「江湖」、「夜雨」、「十年燈」,作了動人的抒寫。「江湖」一詞,能使人想到流轉和飄泊,杜甫《夢李白》云:「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夜雨」,能引起懷人之情,李商隱《夜雨寄北》云:「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在「江湖」而聽「夜雨」,就更增加蕭索之感。「夜雨」之時,需要點燈,所以接著選了「燈」字。「燈」,這是一個常用詞,而「十年燈」,則是作者的首創,用以和「江湖夜雨」相聯綴,就能激發讀者的一連串想像:兩個朋友,各自飄泊江湖,每逢夜雨,獨對孤燈,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這般情景,已延續了十年。黃庭堅:「淫坊酒肆狂居士」 黃庭堅在人格理想上的追求是「俗里光塵合,胸中涇渭明」、「胸次九流清似鏡,人間萬事醉如泥」,並在文集中多次闡明即是「視其平居無異於俗人,臨大節而不可奪,此不俗人也」。這種人格理想的形成與禪宗的「與俗和同」思想密切相關。「和光同塵」《贈劉靜翁頌四首》 鄭明舉贈劉靜翁四頌,勸之舍俗出家,詞旨高邁,玩之不能釋手。然靜翁在家出家,無俗可舍.因戲作四頌以贈行。 念念皆空更莫疑,心王本自絕多知。艱勤長向途中覓.掉卻甜桃摘醋梨。 一缸一缽非難辦。住得山時更末來。千年糞掃堆頭物,優缽羅花特地開。 萬緣空處真如佛,八面風中不動尊。困便橫眠飢吃飯.十方無壁又無門。 凈名龐老總垂須,君幸元無免破除。心若出家心若住, 何須更覓剃頭書。 強調的是只要「念念皆空更莫疑」,便可在「困便橫眠飢吃飯」中悟道,也就是悟道不必離俗——「在家出家,無俗可舍」——之意,這種學禪體驗之於他人格理想的影響,便形成了其「俗里光塵合,胸中涇渭明」的追求目標。 既然是「胸中涇渭明」,那麼作為其「胸中」之體現物的文藝作品自然是要不俗了:「寧律不諧而不使句弱,用字不工不使語俗」,「東坡簡札,字形溫潤,無一點俗氣」,「此書雖未極工,要是無秋毫俗氣。蓋其人朐中礁磊,不隨俗低昂,故能若是,今世人字字得古法,而俗氣可掬者,義何足貴哉」。由於其後期詞體觀念的變化.視詞為抒寫胸臆的工具,因此對詞的要求便也是不俗.所以我們便會常常看到黃庭堅讚美他人之詞「清雅」的文字,且常常與詩文書畫相提並論:王晉卿畫水石雲林,縹緲風埃之外,他日當不愧小李將軍。其作樂府長短句,躇踔口語。而清麗悠遠.工在江南諸 閑季孟之間。 知命作樂府長短句及小詩,皆清苦愁絕.可傳可玩.非今號能文者所能彷彿也。 可見黃庭堅的文藝審美理想很明確,就是不俗。但實現不俗的途徑有多種,其中就有甚為黃庭堅祟尚的「以俗為雅」。這也與他受到禪宗思維方式,悟道途徑的啟發有關,與其人格理想上的「俗里光塵合,胸中涇渭明」是一致的。如《題趙公佑畫》:「余初未嘗識畫,然參禪知無功之功,學道而知至道不煩,於是觀畫悉知其巧、拙、工、俗,選微人妙。然豈可為單見寡聞者道哉?」就指出了參禪對其文藝思想的啟示。 黃庭堅的《漁家傲》便分別詠寫了「達摩」、「靈雲」、「船子」、「古靈」幾位禪師的遺事,不妨看其中一首: 百丈峰頭開古鏡。馬駒踏殺重蘇醒。接得古旯心眼凈。光炯炯。歸來藏在袈裟影。 好個佛堂佛不聖。祖歸沉醉猶看鏡。卻與斬新提祖令。方猛省。無聲三昧天皇餅。 這首詞主要演說的是古靈神贊禪師之事,見《五燈會元·古靈神贊撣師》嘞。上片講的是古靈神贊禪師本在大中寺受業,後來遇到百丈禪師得以開悟的事。 《清平樂》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這是一首惜春詞,但詞人設想奇特,造語清新。上片「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表現惜春情意之深切,充滿了奇特的想像力;下片通過「問取黃鸝」,黃鸝「百囀無人能解」,故「因風飛過薔薇」,留給人不盡的悵惘。這不僅寫出了詞人無力回春的惆悵.也使得詞的意境更加悠遠.餘味無窮。如果比照一下禪門的頌古,便不難體味其中蘊含的禪味。由於受到優秀文人詩詞的影響,撣僧的偈頌作品也有不少擺脫了單純演說禪理、禪典的傾向,比較注意意境的營造。但他們的目的仍在於說禪,所以其中必有禪味存在,而這些作品叉會反過來影響文人,使他們創作文學作品時強化意境,加深蘊涵。 看下面的兩則偈頌:水邊林下舊生涯,夢裡還家未到家。昨夜月明歸興動. 西鳳一陣木樨花。 紫燕飛來繞畫粱,深談實相響浪浪。千言萬語無人會。 又逐流鶯過短牆。 第一則說的是本心自性的發現問題。禪宗常常用「回家」來比喻自心的發現,木樨花則很容易使人聯繫起黃庭堅「聞木樨花香而悟道」的公案。整體上是一個渾融完整的境界,並不是在生硬地演說禪理。第二則樣理略為顯豁,所謂「實相」.也即本原佛性;「會」,也就是對「實相」的領悟。不過,由於採用形象的情境,以「紫燕繞粱」、「逐流鶯」、「過短牆」來寫,就顯得富於生機,活潑靈動。再回過頭來看黃庭堅的詞作,與這些禪偈頗為近似:上片「春歸何處」的惆悵與追尋,與第一則之意境吻合,所謂「夢裡還家未到家」.家到底在何處,「西風一陣木樨花」,一切盡在不言中。下片黃鸝「因風飛過薔薇」又與第二則的意境吻合,黃鸝的「百囀無人能解」與紫燕的「千言萬語無人會」何其相似,而黃鸝的隨風度薔薇又與紫燕的逐鶯過短牆如出一轍。 再比如這首《浣溪沙》:「一葉扁舟卷畫簾。老妻學飲伴清談。人傳詩句滿江南。 林下猿垂窺滌硯,岩前鹿卧看收帆。杜鵑聲亂水如環。」 這是一首意境清遠的寫景詞,其中的意境也頗有與禪境相通之處。禪門中常有撣師論道而招引物類悉聽的故事,如牛頭法融居住在「牛頭山幽棲寺北岩之石室,有百鳥御花之異」,延壽智覺禪師誦《法華經》「感群羊跪聽」唧。再來看黃庭堅的這首詞,上片的「清談」與「詩句」之詠,頗類禪師之論道,而下片「猿窺滌硯」、「鹿看收帆」一系列物類活動的描寫與禪門之「群羊跪聽」、「百鳥御花」相似,均描摹出了一幅人與物共同沉浸在悟道境界中的圖景。 《訴衷情》: 在戎州登臨勝景,未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門生請問:先生家風如何?為擬金華道人作此章 一波才動萬波隨。蓑笠一鉤絲。錦鱗正在深處,千尺也須垂。 吞又吐,信還疑。上鉤遲。水寒江靜,滿目青山,載月明歸。 這首詞乃效船子德誠禪師之禪偈而作,偈曰:「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渡才動萬波隨。夜靜水寒魚不食,滿船空載月明歸。」黃庭堅正是仿效此偈創作了這首詞。此詞的禪味相當濃,「垂釣」常被用來比喻參撣悟道的過程,「錦鱗」用來比喻「真如」、「佛法」.所以此詞一看便知是一首禪理詞。其實黃庭堅已在序中點明,「在戎州登臨勝景,來嘗不歌漁父家風,以謝江山」。這「漁父家風」。指的就是作為參禪悟道者的垂釣漁父的獨特的接機方式。這首詞就是一首禪理詞,但不像上面所引禪理詞那樣直白乾癟,而是寓禪理於形象的畫面。 《減字木蘭花》:「濃雲驟雨。巫蛺有情來又去。今夜天開。不與垣娥作伴來。 清光無外。白髮老人心白會。何處歌樓。貪看冰輪不轉頭。」 即採用禪悟式的審美觀照:一場驟雨過後, 月亮又出現在天空,詞人痴痴凝望長空皓月,體味著四周的清曠與寂寥,一種只可意會、難以言傳的內心感悟油然而生。 為了強調自我,禪師甚至做出很多令人難以置信的舉動,如天然燒佛、臨濟罵祖、俱胝一指等。禪師們常說:「丈夫皆有衝天志,莫向如來行處行」,這對文人影響很大,對文學創作也很有助益。 黃庭堅就曾多次表現出對禪宗自立意識的肯定,如其《休堂頌》: 「頭上安頭,如何得休。殺佛殺祖,方得安堵。北郁單越,西瞿耶尼,事同一家,吃飯穿衣。向上一路,千勝眨眼。韓信打關,張良燒棧」. 再如其《寄劉泗州》:「生天生地常為主,此事惟應作者知。康濟小民歸一臂,屈伸由我更由誰」,《題韋偃馬》: 「一洗萬古凡馬空。句法如此今誰工」. 從中不難看出黃庭堅對自立、自強的強調。這使得黃庭堅在文藝思想上強調獨創,在文藝的內容上又表現為主體意識突出的特徵。《念奴嬌》: 八月十七日,同諸甥步自永安城樓,過張寬夫園待月。 偶有名酒,因以金荷酌眾客。客有孫彥立,善吹笛。援筆作 樂府長短句.文不加點 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桂影扶疏,誰便道, 今夕清輝不足。萬里青天,垣娥何處,駕此一輪玉。寒光零亂,為誰偏照酩酥。 年少從我追游,晚涼幽徑,繞張園森木。共倒金荷家萬里.難得尊前相屬。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 上片重點寫景,描摹了一幅清新開闊的秋月圖:一場秋雨過後,空氣顯得格外清新,山色也變得愈加青翠。一會兒月亮出來了,萬里青天襯托出一輪明月,月亮也越發顯得皎沽了。下片則以抒情為主,先寫諸甥兒與自己一起浪跡天涯,有家不得歸的惆悵.但馬上轉為樂觀瀟洒:「老子平生,江南江北,最愛臨風曲孫郎微笑,坐來聲噴霜竹。」從中可見詞人的倔強姿態。現實雖然不盡如人意,但它休想趕走我的樂觀心情。與臨濟義玄之「孤輪獨照江山靜,自笑一聲天地驚」,意境極為相近。 其《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春人武陵溪。溪上桃花無數,花上有黃鸝。我欲穿花尋路,直人白雲深處,浩氣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紅露濕人衣。 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也是如此,上片寫景,下片抒情。「謫仙何處,無人伴我白螺杯」,從中似乎看到了詞人的孤獨和失落,但很快衛高度自信起來:「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長嘯亦何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又與臨濟之「喝」精神相通。我們知道,臨濟撣是禪門當中最重自我獨創、最具自立意識的一派。黃庭堅是臨濟傳人黃龍祖心的法嗣,可以想見他對臨濟宗風的熟悉,這也潛移默化到他的內心深處,成為他性喜獨創、桀驁不馴文風的內因。 我行我素,狂傲張揚、永不屈服的對抗姿態。如其《鷓鴣天》 萬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墳上土新干。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金作鼎,玉為餐。老來亦失少時歡。茉黃菊蕊年年事,十日還將九日看。 序言「明日獨酌自嘲呈史應之」,可知作詞時詞人內心充滿了憤激與不平。所謂「萬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墳上土新干」,足可讓人心靈震顢,寒意頓生:一個人已經被世事折磨得萬念俱灰,,衛怎能再經得起故人死別、墳土新干?詞人沒有繼續沉浸在這深重的感傷當中,而是以一種更加頑強的姿態面對這本已無法面對的一切。「淫坊酒肆」是禪師常用的話語,如祟覺空撣師:「淫坊酒肆,瓦合輿台」,黃龍祖心禪師:「爾若示現酒肆淫坊,我則孤峰獨宿」,能仁紹悟禪師:「百花叢里坐,淫坊酒肆行,亦是禁足」,意謂靈活方便的開悟境界。 也即「與俗和同」之意。「李下何妨也整冠」反用《樂府詩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問。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唧之意。這兩句總的意思都是在表明詞人不為世俗見解所動,我行我素的態度,可見詞人的倔強個性與對抗姿態,而這也正與他受到禪宗「酒肆淫坊」式的「與俗和同」思想的影響密切相關。下片更把詞人倔強心理推向極致:一反常見的「九月九日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式的悲愁悵嘆,詞人競宣稱:何妨把十日也當作九日來看! 再看其《鷓鴣天》:「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乾。風前橫笛斜吹雨,醉里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詞中化用智者紹先禪師語「等閑掛在太虛中,一任傍人冷眼看」,仍是在寫詞人的「狂傲」姿態:雖然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但不妨我菊前飲酒、風前畋笛,醉里簪花,雨中漫步;只要身體健康,就要多吃飯,管他說些什麼,我只管飲酒聽歌、紅裙相伴。其中「醉里簪花倒著冠」最見詞人的瀟洒風姿,「付與時人冷眼看」最見詞人的倔強個性。總之,我們從這些詞中感受到了詞人不幸的人遭遇,但更感受到了詞人的樂觀頑強、永不言敗的倔強性格,從中也不難體味艱難人生境遇下禪宗「自立」、「自強」意識給詞人帶來的精神力量。
推薦閱讀:

黃庭堅:老子平生江南江北
渭城柳色關何事?自是離人作許悲。 黃庭堅《題陽關圖》其二
詞·黃庭堅詞選(一)

TAG:詩歌 | 禪宗 | 黃庭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