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不知的寶雞歷史名人錄(下)
18、竇固
東漢將領。字孟孫,陝西扶風人。生年不詳,88年卒。漢明帝時,任奉車都尉,與騎都尉耿忠率兵一萬二千騎,出酒泉塞至天山擊北匈奴呼衍王,追至蒲類海。又與耿秉等出玉門,擊敗北匈奴貴族在車師一帶的勢力。後歷任光祿勛、衛尉。
19、耿恭東漢將領。字伯宗,陝西扶風人。明帝時,任戊己校尉。後駐西域疏勒城遭北匈奴圍攻,堅守不屈。建初元年,漢軍來援,率領堅持到最後的26人與援軍會合,且戰且行,奮戰三月,到玉門關時所部生還的僅13人。當時稱他「節過蘇武」。
20、馬融東漢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文學家。字寄長,陝西扶風人,東漢名將馬援從孫。79年生,166年卒,享年八十八歲,唐代時配享孔子,宋代時追封為扶風伯。
曾任校書郎、議郎、南郡太守等職。俊才善文,以病免官後居家講學。馬融設帳授徒,門人常有千人之多,他不拘於儒者的禮節,「居宇器服,多存侈飾。嘗坐高堂,施降紗帳,前授生徒,後列女樂。」馬融博通古文經籍,世稱「通儒」,他的學說綜合各家,在儒家發展史上有開創性的影響。經學著作多已佚失。
今扶風縣絳帳鎮為其講學時設帳的地方,隴海鐵路有絳帳火車站。
21、馬騰東漢末年將領。字漢壽,陝西扶風人。漢靈帝末年,西部邊民叛亂,馬騰應募從軍,因戰功累遷為征西將軍。漢獻帝時,受曹操綏撫,為保衛關中立下汗馬功勞,入京師封為衛尉。後因其子馬超歸降劉備,為操所殺。葬於許昌石樑河畔,今許昌有馬騰墓。
22、孟達孟達出生於東漢末年,世居寶雞扶風,太和元年(227年),被曹魏驃大將軍司馬懿擊敗,斬於安康旬陽縣。
孟達自幼精明強悍,有膽有識,成人後體形魁偉,臂力過人,而且極精通文史。他自幼入蜀,初為益州牧劉彰部下戰將。後投靠劉備,劉備愛其才,在進入四川時,將宜都太守要職委於孟達。建安二十四年(219),孟達奉劉備之命,從湖北秭歸縣北上攻打房陵,佔據房陵。後來因懼怕不救關羽之罪,又恨劉備義子劉封恃權欺凌,遂於延康元年(220年)率部四千多家歸降曹魏。魏王曹丕久聞孟達征善戰,知勇雙全,拜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候。並房陵、上庸、西城三郡為新城郡,委任孟達為新城太守。
孟達的才華深得曹魏的賞識,於是孟達死心塌地為魏效力,密謀連吳困蜀,吞併中原。蜀漢丞相諸葛亮既憎恨孟達背叛先主劉備,又擔心此人日後為患,於是多次去信闡明利害,招孟達歸蜀,孟達反覆思慮,舉棋不定。魏太守素與孟達不和,數次密表孟達與蜀潛通,魏明帝曹睿一面寫信給孟達,穩住陣局,一面命驃騎大將軍司馬懿火速率兵征討,孟達遂舉後叛魏。
吳、蜀聞訊,各自派兵營救孟達,耽義絕蜀道,司馬懿又派重兵阻擊,吳蜀援軍,並且親率大軍團團包圍上庸城。上庸三面臨水,孟達又築木柵於城外,司馬懿渡水破柵,直逼城下,分八路進攻,激戰16日後,孟達外甥鄧賢和部將李輔為司馬懿所誘開城出降。孟達退守旬陽,被魏軍圍困六日之久,由於糧草殆盡而兵敗身死,被司馬懿斬首送往洛陽。屍體被其部下葬於旬陽縣城以北的山坡上。
23、馬超三國時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字孟起,176年生,222年卒。陝西扶風人。馬騰之子,東漢末年隨父起兵,後領馬騰部屬於涼州,建安16年率部攻曹操,在潼關為操所敗,還居涼州。後為楊阜等所逐,率兵依附張魯,繼歸劉備,任驃騎將軍,後被晉封為斄鄉侯。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謚為威侯。
24、法正蜀漢名臣。字效直,陝西眉縣人。公元176年生,220年卒。建安19年任蜀郡太守、揚武將軍,有「奇畫策算」,劉備多採納。劉備立漢中王,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他死後,劉備東征東吳慘敗。諸葛亮嘆曰:「法效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25、馬鈞
三國時機械發明家。字德衡,陝西扶風人。初在魏國作博士(學官),魏明帝太和元年至景初3年(277—239)任給事中。
馬鈞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負盛名的機械發明家之一,自幼好學,不善言談卻精於巧思,設計出翻車(即後來的龍骨水車),是當時最先進的提水機械之一。改進織布機使工效提高4—5倍。他製造的「水轉百戲」以水為動力,以機械木輪為傳動裝置,使木偶可以自動表演,構思十分巧妙。他還設計製造指南車,改進了諸葛亮的連弩,改進了攻城用的發石車。對科學發展和技術進步做出了貢獻。
26、李淳風陝西岐山人。公元602年生,670年卒。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數學家、易學家,精通天文、歷算、陰陽、道家之說,與袁天罡所著的《推背圖》以其預言的準確而著稱於世。
622年,任秘閣郎中,奏請編新曆,644年編成《甲子元歷》,對後世天文、曆法、和數學的發展貢獻很大。他還著有《法象志》,共七卷,論「前代渾天儀得失之差」,對後世產生重大影響。641年負擔了編寫《梁書》、《陳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後來其中的「十志」併入《隋書》,史稱《五代史志》。670年,李淳風卒,據唐代檔案《甲庫甲歷》記載,李淳風為「溘逝」,唐高宗李治又頒「追復昭」,追復李淳風為太史令。
李淳風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科學家。他在世界最早的氣象學專著《乙已佔》中,把風分為8級。1000年後,英國學者才在《乙已佔》的基礎上,把風力劃分為零到12級。
27、王燾
唐代官員出身的醫學家。陝西眉縣人。官至銀頭青光大夫、上柱國給事中、徐州司馬、鄴郡太守,並在弘文館任職,歷20餘年。期間博覽醫學典籍。天寶初年貶房陵郡,後遷任山西大寧郡。時值疾病大發,死者十有六七,他以收藏的驗方治人無數。經十年艱辛,於天寶11年完成了《外台秘要》、《外台要略》等醫學著作,對後世醫學發展產生了影響。眉縣馬家鎮車圈村王家台王姓家族相傳為王燾後裔。
28、楊炎唐代官員、理財家。字公南,陝西鳳翔石鼻寨(今屬寶雞市陳倉區)人。726年生,781年卒。曾任中書舍人、道州司馬,唐德宗拜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才華橫溢,文辭優美。為解決財政危機,提請改革賦稅制度,廢除以丁夫為本的租庸調治,實行以財產多寡為準的「兩稅法」,施行後對振興經濟,扭轉財政危機起了重要作用。
楊炎因改革徵稅制度成功,志滿氣傲,以權壓人。引起唐德宗不滿,遭宰相盧杞造謠加害,被下詔賜死。
29、馬璘唐朝大將。馬援後裔,721年生,777年卒。讀《漢書·馬援傳》,仗劍從戎,投安西(今吐魯番)節度使,15年屢建奇功,官至左右金吾衛將軍。
天寶中,任鎮西節度使,率精兵三千赴鳳翔,唐肅宗委以東討叛軍重任,破叛軍於陝州一帶。寶應元年(762年)唐各路大軍與史朝義叛軍十萬之眾會戰洛陽。他身先士卒,率五百鐵騎三進三出敵陣,叛軍大敗潰逃。
廣德二年,(764年),奉命防衛西北,與吐蕃、回訖進行了「鳳翔之戰」、「彬武之戰」、「潘原之戰」,使唐京畿免受侵擾。多次受到嘉獎,累遷檢校左僕射知省事,進封扶風郡王。大曆12年因積勞成疾,病死軍中。
30、段秀實唐代名將。字成公,陝西千陽人。718年生,783年卒。幼讀經史,稍長習武,言辭謙恭,樸實穩重。先後任安西府別將、隴州大堆府果毅、綏德府折衝都尉等職。
安史之亂時,授涇州刺史,封爵張掖郡王。766年後,任涇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四鎮北庭行軍涇原鄭穎節度使,總攬西北軍政四年吐蕃不敢犯境,百姓安居樂業。
780年,加封檢效禮部尚書,不久因楊炎進讒貶司農卿,調回長安。783年,涇原兵在長安擁朱泚為大秦皇帝,他當庭勃然而起,以笏板擊朱泚,旋被殺。朝野讚歎:「自古歿身以衛社稷者,無有如秀實之賢。」784年,追贈太尉,謚號「忠烈」。
31、元載唐代宰相。字公輔,陝西岐山人,生年不詳,777年卒。
肅宗時歷任新平縣尉、大理司直、祠部員外郎、洪州刺史、度支郎中、戶部侍郎等職。代宗時任宰相,與宦官李輔國勾結,為官貪橫,賄賂公行,奢侈荒淫,有田莊數十畝。大曆5年,與代宗密謀,誅殺宦官李輔國、魚朝恩。此後獨攬朝政,排除異己,專權跋扈,大興土木,為代宗所惡。777年獲罪被殺。784年德宗感念其幫助自己成為太子的功勞,下詔恢復元載官職,追謚為荒,後改為成縱。
32、張載張載(公元1020-公元1077年)字子厚,陝西眉縣人,北宋哲學家,世稱橫渠先生,尊稱張子,封先賢,奉祀孔廟西廡第38位。
張載青年時學過兵法,曾想組織民間武裝,抵抗外來侵略,收復甘肅洮西失地。但生平除在祁州、大梁、明州任職外,就一直在家秀從事著述。因講學關中,故其學派被稱為「關學」。其「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名言被當代哲學家馮友蘭稱作「橫渠四句」,引起言簡意宏,歷代傳頌不衰。
張載提出「太虛即氣」的說法,肯定「氣」是充塞宇宙的實體,由於「氣」的聚散變化,形成各種事物現象。他批判佛、道兩家關於「空」、「無」的觀點,是屬於唯物主義的。並說:「造化所成,無一物相肖者。以是知萬物雖多,其實無一物無陰陽者;以是知天地變化,二端而已。」猜測到事物對立統一的因素。其著作編入《張子全書》中。
張載死後,他的學生把他埋葬在眉縣城東南約30公里的大振村糊嶺下,北依鳳凰塬,南對蕎麥山,墓冢高達5米,底徑約10餘米。墓前有碑樓一座,碑文略述張載生平事迹。墓地面積約40餘畝,槲樹成林,景象清幽。
當地為紀念他,還在橫渠鎮街上修建了一座張子祠。祠內正殿五間,獻殿、過廳、後殿各3間,頗顯壯觀。據現存碑記載稱,祠於元仁宗延佑七年(公元1320年)重修,明、清以來也重修過多次。門前豎立「張子故里」碑石。惟祠的創建年代,無從考查。清代著名的橫渠書院,曾經設在這裡。
33、石泰宋代扶風醫家。約1021年生,1158年卒。他為人治病不收報酬,凡經他治癒的患者,只需為他種杏樹一棵。久而久之,杏樹成林。著有《還原篇》,相傳壽高137歲。今扶風縣杏林鎮即由此得名。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