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策劃】中國人生活十大變化(2006-2015)
傾聽百姓的心聲,是「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堅持做了十年的事情。每一張問捲髮出的聲音雖然微小,但它們匯聚起來的,卻是最真實的民意、最懇切的期待和最善意的提醒;用客觀而豐富的大數據繪製出的十年「賬本」里,究竟展現出了哪些中國之變?
|來源:《小康》三月刊上
|記者:鄂璠
再小的聲音,你都能聽得見嗎?
十年之前,如果你會對這個問題有所遲疑的話,那麼如今,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不用懷疑了,只要你願意,再小的聲音,你都能聽得見!
2006年,「經濟生活大調查」誕生,總策劃姜詩明和他的團隊所期待的,是一份「中國經濟在中國百姓心中的迴響」,他們通過調查來梳理中國經濟一年所走過的路,了解老百姓在過去一年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對未來的預期。
當時,網路還遠不及今日這樣普及,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十八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6月30日,我國網民人數為1.23億人。因為沒有網路、又看不到電視,位於大山深處的雲南藏區德欽縣雲嶺鄉的信息十分閉塞,村民們不知道山外的世界,外界也很難獲知他們的生活狀況。直至2006年年底,一位名叫尼瑪拉木的女投遞員的郵包里,揣上了10張明信片。依靠這10張明信片,外界有史以來第一次獲知了生活在那裡的老百姓的生活數據。
2006年,在中國的某些地方,要為如詩歌般的「再小的聲音,我們都聽得見」這句話加個生動的註解,唯一的路徑恐怕就是投遞員在步班郵路上留下的那一串串腳印了。而今,即便是在像雲嶺鄉一樣的大山深處,信息的傳遞都變得簡單而迅捷。談及十年間的最大變化,尼瑪拉木的話題總是離不開網路,當地老百姓學會了用qq和微信,還愛上了網路購物。十年前,尼瑪拉木的郵包里揣著的不是信件就是黨報黨刊,十年後她給村民們送去的常常是老人們訂購的保暖衣、保健品,以及年輕人淘來的化妝品、手機等生活及時尚用品。
一切變化都離不開網路。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多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通過已進入尋常百姓生活的互聯網,即便生活在大山深處,村民們也不難看到山外的世界,而通過網路搜索,外界更是可以隨時隨地獲知當地村民們的生活數據。
從2006年,一直到2016年,互聯網改變了世界、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改變了人們消費支付的方式、改變了人們交通出行的方式……也讓人們的眼界和思維發生了巨大轉變。
堅持了十年的「經濟生活大調查」,也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在創新中不斷發展。雖然沿用的仍是將調查問卷印製在中國郵政免郵資明信片上的方式,但與往年不同的是,2015~2016年度的「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聯合了十大專業互聯網公司、大數據研究院進行數據的調查、分析和發布。
在更早的2013年,「經濟生活大調查」進入第八個年頭的時候,姜詩明和他的團隊便超前地意識到了大數據的重要性。在當年底舉行的「經濟生活大調查」活動啟動儀式上,這個已用了多年的名字被正式更改為「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以下均簡稱為「大調查」),主持人王小丫說,「大調查」已經八年了,積累了很多大數據,跟我們每次坐車、空氣的清新指數,社會發展有密切關係,這是政府決策的參照,跟我們每天過的日子息息相關……
的確,客觀而豐富的大數據,就是對一個個日子的最真實的刻錄。
中國人喜歡把生活說成是「過日子」,裡面透著對一步步朝前走、一天天大踏步、一年年有飛躍的堅定期許與踏實執著。而今,堅持了十年的「大調查」與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相擁,讓老百姓更多地了解到中國經濟的變化,讓老百姓更方便地透過每一個自己度過的日子來觀察真實改變著的中國。
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十年「賬本」里的中國,到底還有著怎樣的變化?
No1、收入預期之變:有起有伏、未來看漲
收入既是百姓能夠拿到手的「真金白銀」,也是衡量生活質量變化最直觀的因素。從「大調查」誕生的第一年起,在調查問卷中就設置了請老百姓進行收入預期判斷的題目。
2006年~2007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55.7%的受訪者相信2007年的收入將比2006年有所增加,37.8%的受訪者認為2007年的收入會與2006年持平,其餘極少數的受訪者則覺得2007年的收入會比2006年減少。
超過半數的受訪者對收入預期較為樂觀,這讓人們看到了滿懷信心的2006年。這一年,從3月份的全國「兩會」到10月份的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一個清晰的軌跡是,中國的執政黨明確將堅定不移地繼續推動改革。接下來的2007年,國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快速的發展,並呈現出了增長較快、結構優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運行態勢。10月份召開的十七大,讓中國成為了全世界關注的焦點。12月,美國最具影響力的時政雜誌《新聞周刊》的封面上,出現了一個熟悉的中國面孔——姚明,更引人注意的是大大的標題《CHINA NOW》——現在該看中國的了!
這一年的歲末,10萬個中國家庭接到了一份特殊的明信片,他們把自己的經濟主張通過這份特殊的明信片緊緊聯結在一起。2007~2008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57.5%的受訪者相信2008年的收入將比2007年有所增加。
考慮到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於是,2007~2008年度「大調查」特別設計了這樣一個提問:改革開放30年,您最滿意的是什麼?在收入增加、住房改善、個人創業、社會公平、環境保護、科技進步六個選項中,最終拔得頭籌的是「收入增加」。
不過,中國老百姓對於收入預期的信心卻並沒有在2008年年底得到延續,2008~2009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僅有三成人(37.7%)預計2009年的收入會比2008年有所增加,預計2009年的收入會比2008年有所減少的人達到了兩成(22.1%),其餘38.2%的人則認為2009年的收入會與2008年持平。
不可否認,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所引發的「蝴蝶效應」,超出了絕大多數人的預期,2008年的中國,也出現了難以想像的「癥狀」——對推動經濟增長和就業起關鍵作用的出口,結束了連續7年的「光輝時代」,第一次出現負增長。2008~2009年度「大調查」關於百姓收入預期的調查結果表明,在金融危機來襲的時候,人們對於未來收入的預期已經沒有那麼積極了,信心也有所減弱。
這樣的心態並未持續太久,2009~2010年度「大調查」的同題調查結果顯示,60.4%的受訪者相信2010年的收入將比2009年有所增加,而預計2010年的收入會比2009年減少的受訪者僅佔比9.7%,說明2009年中國經濟走出金融危機陰影之後,百姓對中國經濟的信心更為充足,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也更為積極,信心有所增強。
2015年,「大調查」迎來了第十個年頭。這一年,全球經濟形勢整體難言樂觀,人們經歷了瘋狂的牛市,同時也遭遇了恐怖的快速熊市;希臘債務危機差點引發歐洲股市崩盤;因大宗商品價格集體暴跌,不少企業甚至國家陷入了嚴重衰退的局面。這一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15年GDP增長為6.9%。接下來的2016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國內經濟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在不少人的預測中,2016年將是中國經濟相對困難的一年。那麼,此時此刻,老百姓對於未來收入的預期又將會做出怎樣的判斷呢?
2015~2016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這一次並沒有出現與2008~2009年度「大調查」類似的結果,中國老百姓對於收入預期仍信心十足,絕大部分受訪者堅信2016年的收入將比2015年有所增加。
若把從2006年至今「大調查」關於老百姓收入預期的調查結果繪成「居民收入信心指數」曲線,不難發現,它呈現出的是「V」形走勢,2008年,「居民收入信心指數」陷入谷底,但從2009年開始,收入信心指數曲線開始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的「居民收入信心指數」也屬於十年當中的偏低點,這一年,是我國深化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的一年,也是中國宏觀經濟沿著「新常態」軌跡持續發展的一年,一方面,GDP增速等宏觀數據在外需疲軟、內需持續回落以及房地產周期性調整等力量的作用下持續回落;另一方面,經濟結構在消費升級、不平衡逆轉以及政策調整的作用下出現較大幅度的調整。
但這樣的低點並未延續到2015年,一組數據或許可以解釋老百姓如今的這份自信: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雖然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4%,「跑贏」了同期GDP增長6.9%的速度。而在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二室主任劉軍勝的預測中,2016年居民收入整體應該會繼續提升,其中低收入群體的提升幅度會相對高一些。
No2、從物質到精神,百姓消費需求變化大
消費趨勢透視經濟內生動力,綜合十年來的「大調查」數據,在關於「本年度及未來一年老百姓準備購買的商品或服務」的調查結果中,可以發現,中國受訪者的消費熱點已經從物質產品轉向了精神產品。
在「大調查」推出的最初幾年,中國老百姓的年度消費還主要集中在醫療、房產、家電等領域,而2014~2015年度以及2015~2016年度「大調查」結果均顯示,受訪者的年度消費主要集中於家電、電腦等數碼產品、旅遊、保健養生這四大領域。
旅遊不僅僅在近幾年中國老百姓的年度消費支出中「異軍突起」,在未來一年的計劃支出榜單上,旅遊的排名更是格外「搶眼」。2014~2015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在2015年受訪者計劃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榜單中,排在首位的是旅遊。
而在2011~2012年度、2012~2013年度、2013~2014年度的「大調查」中,家電始終排名第一,是老百姓最想在新的一年裡購買的商品。那麼,在2014~2015年度的調查中,家電的排名究竟如何呢?調查結果顯示,家電排名第六,被旅遊、房子(自住)、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電腦等數碼產品甩在了後面。值得關注的是,與旅遊一樣同屬於精神消費的文化娛樂,在過去兩年(2013年和2014年)人們的消費意願中一直排在第九位,這一次進入前三名,實現了逆襲。
以前,中國民眾追求的可能是買車和房,而如今,民眾在朋友圈裡曬得最多的是旅遊與時尚消費,消費習慣從物質層面更多地轉向了精神層面。
今年春節前夕,世界旅遊組織發布的年度統計數據顯示,中國2015年全年出境遊人次已達1.2億,2016年春節出境遊人次預計將達近600萬,中國繼續坐穩最大出境遊客來源國的寶座。報告同時指出,自2004年以來,中國出境游花銷總額每年都以兩位數增長,消費力不可小覷。
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文化娛樂方面最為矚目的非電影產業莫屬,截至12月初,全國電影票房首次突破400億元大關,相比2014年同期,增長了47.4%,票房不僅反映了一部作品的受歡迎程度,更能由此看到未來中國文化娛樂行業的發展狀況。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指出,到2020年,文化產業要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因此,在未來,中國百姓在旅遊以及文化娛樂方面的購買意願及購買力仍不可小覷。2015~2016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在2016年受訪者計劃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榜單中,排在第一位的仍是旅遊,而在上年度成功逆襲的文化娛樂則再度回到了第九的位次上,前景雖然美好,但真正要讓老百姓的消費意願能夠在文化娛樂領域保持「高溫」,還需要一個過程。
如今,老百姓對於汽車消費的需求已日漸飽和。在2012年受訪者計劃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榜單中,汽車排名第二;在2013年和2014年受訪者計劃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榜單中,汽車均排在第七位;在2015年受訪者計劃購買的商品或服務榜單中,汽車的排位到了第八位這個「最低點」,僅有15.6%的受訪者想要買車。
No3、理想定居地:小地方能否超越大城市?
「大調查」曾兩次調查過人們願意選擇在哪裡定居。
第一次是在2010~2011年度的調查中,當時選擇直轄市的人最多(31.3%),其次是省會城市(18.5%),而且像北京、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中,居民的幸福感也比較高。
時隔三年後,在2013~2014年度的調查中,老百姓又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調查結果發現,這一次顯示出了與前幾年不同的變化趨勢,受訪者首選的居住地是地級市(28.6%),其次是縣級市(24.8%),省會城市排名第三(21.8%),第四選擇是鎮(12.9%),排在最後的是北上廣深(10.2%)。
雖然與2010年相比,北京、上海、廣州的幸福指數在下降,但這些大城市的魅力卻依然不減。調查發現,收入和文化程度越高的人,越傾向選擇在大城市定居。本科及研究生以上的群體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作為第一選擇,家庭年收入在20萬元以上的受訪者也更樂於生活在這些大城市裡。
No4、樓市「預言」:從上漲到持平
如果要評選十年來,中國漲得最快的商品的話,住房一定是榜上有名。
2006年,儘管國家有關部門出台了「國六條」、「限外令」等措施,但都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房價上漲的問題,這樣的情況自然也會影響到老百姓對於2007年房價的判斷。2006~2007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對於2007年的房價,51.4%的受訪者認為將小幅上漲,19.8%的受訪者認為將大幅上漲,19.6%的受訪者認為將與2006年持平,其餘9.2%的受訪者認為會下跌。
正如大部分受訪者所料,2007年是連開發商都坦言「賺錢賺得不好意思」的一年,這一年房價瘋漲,並且在隨後的幾年裡,房價依舊是持續上漲。直到2013~2014年度「大調查」進行的時候,大部分受訪者依然堅信,2014年的房價還會上漲。
不過,從2014~2015年度的「大調查」開始,受訪者們對於中國樓市的「預言」終於有了變化,32.7%的受訪者開始相信2015年的房價將會與2014年持平。相較於2014年的房價,認為2015年的房價將上漲超過10%、上漲10%以內、下跌10%以內、下跌超過10%的受訪者分別佔比9.4%、24.3%、18.4%、12.9%,均沒有相信房價維持不變的受訪者人數多。
在2015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次將房地產問題列為了單獨任務,將「化解房地產庫存」作為重點要抓好的五大任務之一,不僅顯現出當前房地產去庫存的艱巨性,更為今後一段時期房地產政策走向定下了基調。而在2015~2016年度的「大調查」中,仍和上年度一樣,大部分受訪者都相信,2016年的房價不會上漲,而是將與2015年持平。
No5、投資之變:從股市、樓市到理財、國債
百姓投資,什麼才是「王道」?答案是「求穩」。
這是分析十年來的「大調查」結果而總結出來的經驗。「大調查」推出的初期階段,也是中國普通老百姓理財意識全面覺醒的時期,2007年,證券市場持續火爆,在「負利率」和通貨膨脹的逼迫下,存款搬家至資本市場,買基金、買股票成為了當年最熱門的話題,理財和財富增值像一場「運動」似的「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2007~2008年度「大調查」問卷中,有這樣一道題目:2008年您覺得最有價值的投資是什麼?最終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儲蓄、股票、基金、房產、黃金、保險、創業等選項中,受訪者選擇最多的是基金。此後多年的同題調查中,基金,常常成為受訪者們選擇最多的選項。在2015年之前,基金已經連續五年成為了百姓投資的首選,不過在2015年,基金卻「遇冷」了。2014~2015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只有9.8%的受訪者表示打算投資基金,在所有投資品種中,昔日風光無限的基金這一次成為了倒數第一。
在2015年受訪者們的投資選擇中,與基金顯得同樣「落寞」的還有黃金和股票,這對以前的投資大熱門如今也變成了「難兄難弟」,股票排在第四位,黃金等貴金屬則排在第五位,選擇投資股票、黃金等貴金屬的受訪者分別佔比17.2%、14.5%。而在2014年受訪者們的投資選擇中,把票投給股票的人佔比23.9%,把票投給黃金等貴金屬的人佔比26.7%。
以往看似貌不驚人、在2013年受訪者們的投資選擇中以22.6%的擁護率排名第五、在2014年受訪者們的投資選擇中以20.1%的得票率排名第四的理財產品,在2015年則受到了三成(31.2%)受訪者的青睞,位居榜首,成為了這一年中國老百姓投資的「大熱門」。緊隨其後的是國債(21.2%)和位居第三的保險(19.9%)。而理財產品、國債和保險,都是在百姓心目中「旱澇保收」的低風險產品。
「求穩」是2015年中國百姓投資的關鍵詞。2014~2015年度「大調查」對於不同年收入人群的分組分析發現,以往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富裕人群,在2015年最青睞的投資品中,也從2014年的股市(44.5%)、黃金(41.5%)、樓市(36%)轉向了理財產品。
從近五年「大調查」顯示出的中國老百姓投資意願來看,老百姓對於理財產品的投資意願逐年回升,並且投資浪潮有從西部向東部轉移的趨勢。目前,對理財產品的投資熱情最高的省份是福建(31.7%)、江西(31%)、山東(30.1%),而天津、青海對理財產品的投資意願近三年來一直較低。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不打算投資的受訪者超過了四成(41.2%),比2014年(31.8%)高出了9.4個百分點。
2014年的股市普遍不被輿論看好,但2013~2014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在2013年末的時候,百姓投資股市的意願強烈,有24%的受訪者打算在2014年投資股市,使得股票在諸多投資品中位列第三。2014~2015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老百姓在2015年對於股票的投資意願明顯降低,僅為17.2%,排位第四,但不可否認的是,老百姓投資股市的意願依然強烈,公眾期待著股市的振興。2015~2016年度「大調查」結果顯示,不炒股的受訪者尚不到四成。
No6、生活期許之變:對保障的需求越來越高
從2006年開始,在每一年度的「大調查」問卷中,都會設置這樣一個問題:您最期待改善的是什麼?
從近五年年的調查結果看,房價過高的排名越來越靠後了。房價過高的問題,在2009~2010年度的調查中曾排名第三,近年來關注度則明顯下降。在2014~2015年度的調查中,房價過高排名第五,在2015~2016年度的調查中,房價過高排名第六,都已經排在了食品安全的後面。這說明房價過高的現象近年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和改善。
不過,有一些問題的關注度卻在上升,比如社會保障。在2014~2015年度的調查中,大家最期待改善的問題除了收入狀況(62.2%)和貧富差距(40.2%)以外,就是社會保障(38.1%)問題了。而在2015~2016年度的調查中,社會保障更進一步地排在了大家最期待改善的問題中的第二位。
社會保障是關乎基本民生福祉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制度安排,也是公眾關注度最高、反映最敏感、聚焦最持久的重要民生領域。在2013~2014年度的調查中,受訪者們從關注度方面對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來的十個方面的改革領域進行了排序,結果,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排在了首位,近五成(48%)受訪者表示了對於社會保障的關注。
在過去的十年里,由於公共投入的力度持續加大,社會保障惠及民生的廣度亦前所未有,各項社會保障的待遇亦持續提高。隨著百姓對於社會保障關注度的逐年提升,在「十三五」期間,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還將向著更加公平、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目標邁進。
No7、養老成了家庭里的主要困難
再好的生活,也少不了煩惱。哪些事情讓老百姓感到「困難」呢?
十年來的「大調查」數據顯示,2013年之前,老百姓家中的困難還主要集中在收入、醫療、住房這三大領域,而從2013年開始,養老問題迅速「浮出水面」,成為了老百姓家庭生活中的又一大煩惱。在最新出爐的2015~2016年度「大調查」中,養老問題被受訪者排在了家庭主要困難中的第二位。
隨著我國老齡化的愈加嚴重,養老日益成為百姓關心的焦點話題和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年逾60歲的老年人口已超2億,是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因此,如何更好地保障老有所醫、老有所養,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民生考題。
老年人的經濟來源、生活照顧與醫療條件、社交等精神需求,是養老問題的三個主要困難。2015~2016年度「大調查」顯示,在各種養老方式中,與子女同住是中國居民養老最願意採用的方式,其次為老人獨居,再次是公立養老院,排在第四位的是民營養老院,社區服務機構的接受程度則最低。
No8、休閑時間:有人多了,有人少了
2011~2012年度和2014~2015年度的「大調查」都針對中國老百姓的休閑時間進行過調查。
在2011年到2014年的這四年間,有的人休閑時間增多了,調查結果發現,60歲以下所有老百姓的平均休閑時間都在增加,在崗職工休閑時間由2.13小時增加到2.50小時,而退休人員的休閑時間僅僅增加了不到3分鐘,看來,帶孩子、做家務,還真不亞於上班呢。
在這四年間,還有的人休閑時間變少了,例如青壯年,他們在2011年就已是「最忙」的人群了,這群人中有24.1%的人休閑時間不到1小時,而四年過去了,「悲催」的是,這群人中休閑不到1小時的比例猛增到了33.2%。
No9、影響幸福感的第一要素:健康反超收入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學者林語堂曾經這樣描述幸福:幸福,—是睡在自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在現實生活中,影響每個人幸福感的因素都是不同的,在這些不同當中有沒有共性呢?「大調查」對中國百姓幸福感進行了持續關注,積累了100萬家庭調查樣本,呈現出了獨特的中國百姓幸福圖譜,反映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感受和心聲。那麼,影響中國老百姓幸福感的因素到底是什麼呢?
通過對「大調查」的數據進行分析,中國居民的幸福觀及其演變被描繪出來。
在2012~2013年度的調查中,被受訪者排在影響自己幸福感因素前三位的依次是收入水平(55.5%)、健康狀況(48.9%)、婚姻或感情生活狀況(32.1%)。到了2013~2014年度的時候,同題調查結果發生了變化,排名第一是健康狀況(48%),收入水平(38.5%)下降到了第二位。
不管影響老百姓幸福感的第一要素怎麼變,毫無疑問的是,幸福是每個人都在追尋的目標。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的物質生活達到了新的高度,自然也會有一些新的理念來引領整個社會的發展。
No10、心態之變:參與社會發展意願在增強
傾聽百姓的心聲,是「大調查」堅持做了十年的事情。每一張問捲髮出的聲音雖然微小,但它們匯聚起來的,卻是最真實的民意、最懇切的期待和最善意的提醒。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還清楚地記得,在第一屆「大調查」開始的時候,他覺得10萬份問卷能夠回收10%~20%就有價值了,因為一般來說,民間調查的問卷回收率只能達到百分之幾。結果,第一屆的問卷回收率就高達84.5%,創下了民間調查問卷回收率的紀錄。「2007年大調查,回收率超過86%,再創紀錄;2008年回收率也維持在80%以上;2009年回收率依舊超過80%,保持了高水平……」對於這些充分代表了全國13億人民想法的調查樣本,姚景源格外看重,在他看來,十年「賬本」反映出的中國之變,除了城市化的速度在加快、消費結構在升級之外,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就是中國人參與社會發展的意願在增強。
在「大調查」開啟的第十個年頭,2015~2016年度的調查顯示,這一次的問卷回收率再創新高,達到了88%。2016年是中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在這一次的調查問卷中,受訪者們紛紛表達了最期待看到的小康社會景象,健康放心的食品安全、山青水綠的生態環境、衣食無憂的富裕生活、誠信仁孝的社會風氣、完善合理的社會保障……
透過這十年「賬本」中一個個躍動的數據,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樣的小康社會景象,一定會在下一個十年「賬本」中完美呈現。
《小康》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哦。·END·
《小康》雜誌社解讀中國·關注民生
微信號:chxk365熱門推薦
晒圖師:shaitushi(
推薦閱讀:
※特別行政區
※特別策劃 ▎治療小兒濕疹,請牢記兩句話
※桃花運特別旺的手相什麼樣
※別給孩子取這30個名字,不僅爛大街,而且還特別俗氣!
※這處大而挺的女人特別水性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