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白領夫婦如何規劃家財迎接寶寶
06-04
29歲的沈芳月入4,000,丈夫一家外企擔任工程師,稅後月收入有10,000元,每個月月供額約3,000元,三個月前,沈芳懷孕了,等孩子出生以後日常開支可能還要增加,如何養育孩子,儲備其以後的教育經費,成為夫婦倆主要任務,該如何完成這一重要任務呢?看看專業理財師如何支招。新聞晨報案例:沈芳29歲,是一名外企職員,稅後月收入4,000元左右。先生徐傑在一家外企擔任工程師,稅後月收入有10,000元,兩人的年終獎金大概3-4萬元左右。家庭資產方面,沈芳家庭擁有一套住房,目前市值130萬元,這是他們剛結婚時購入的,當時付了20萬元的首付,經過幾年來的陸續提前還貸,現在還有15萬元的貸款餘額,每個月月供額約3,000元。 除住房產外,沈芳家庭另有6萬元定期存款和約5萬元的活期存款及現金等。以前,他們的日常開銷每月在5,000元左右,三個月前,沈芳懷孕了,家庭支出明顯增加。 交行沃德財富中心 曹佳穎 理財目標 1,沈芳懷孕後,感覺家庭支出明顯增加;等孩子出生以後,日常開支可能還要增加,這讓沈芳有點擔心,每月的消費和節餘該怎麼控制呢? 2,先前,沈芳和先生手中有了余錢,就會到銀行提前還房貸。2008年下半年兩人打算生寶寶後,考慮到養育孩子要花一大筆錢,便開始存錢。最近半年來,沈芳的好幾位同事都買了基金,說是投資賺錢,她也有些心動,想把銀行的定期存款拿出來買基金,但不知這樣做是否有風險? 3,孩子出生後,想給孩子買份保險,但種類繁多的險種實在讓人不知所措,所以想請教,新生兒適合買什麼種類的保險? 沈芳家庭處於家庭成長期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孩子的出生和成長是家庭最大的事,如何養育孩子,儲備其以後的教育經費,是沈芳夫婦倆一個階段的主要任務。隨著孩子的成長,若干年後,沈芳夫婦還必須要為自己退休後的生活早做規劃。 房貸還清前,暫難有更多結餘 沈芳很擔心孩子出生後每月開銷加大,使得家庭沒有結餘。這個擔心不無道理,根據沈芳的家庭數據,為她測算了家庭的每月結餘比例為28.57%。家庭每月結餘比例控制在40%以上,則生活將較為寬裕。而沈芳的每月結餘偏低,這是由於新生兒出生後,消費支出是剛性的,很難壓縮。同時,支出的30%為按揭還款,這個狀況在結清貸款和增加生息資產前也不會改變。 沈芳懷孕後,為了讓她工作之餘安心照顧肚子里的小寶寶,家裡請了個保姆負責打掃衛生並負責一日三餐,她自己還報名參加了孕婦培訓班,加上每月去醫院做各項檢查的費用等,沈芳家庭的生活開銷從每月的5,000元增加至7,000元。然而,等孩子出生以後,階段性增加的2,000元日常開支則轉變為長期性的撫養孩子的日常費用。 房屋貸款部分:由於沈芳的積極還貸,房屋貸款餘額只剩15萬元,根據目前每月還貸3,000元的標準,估計5年後可全部償清,那時將沒有負債,沈芳家庭每月可多獲3,000元的結餘來進行投資。 沒有投資性收入,目標無法實現 沈芳積極存錢,為的是能給孩子將來的生活、教育提供足夠的保障,為自己將來養老提供較好的保障。 但僅靠銀行儲蓄積累的資金是否能夠實現她的理財目標呢? 以沈芳目前的家庭情況來看,每個月7,000元的生活開銷可以包含孩子的生活費用了,因此需要積累的是孩子的教育費用以及今後自身的養老費用。那麼,先來算算沈芳的孩子總共需要多少教育費用。根據沈芳的意願,希望她的孩子在幼兒園和中學階段可以進入私立學校學習,並且可以支持孩子念至碩士畢業,考慮學費增長率及通貨膨脹率,該筆費用計算總共約為62萬元。如果沈芳在退休後仍想維持目前的生活水平以及附加每年的旅行支出的話,需要再自行準備的養老金多達幾百萬元。如果不做任何投資,沈芳家庭顯然無法達成以上兩項目標。 教育、養老金定投應早開始 因此,沈芳要能夠順利地達成自己的理財目標,教育金積累、養老金積累是首要迫切的任務。 教育金積累:以2萬元作為首期投資,每年定期投資1.92萬元(即每月投資1,600元)。累計教育金資產可以一直支付孩子碩士畢業。養老金積累:以5萬元作為首期投資,期初每年定期投資2.4萬元於各類基金,5年後結清按揭貸款後追加定期投資至每年6萬元。如果沈芳夫婦55歲退休,積累養老基金足以支付退休後生活支出30年,保持晚年生活無憂。 可將過半資金投入股票基金 據測算,沈芳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態度為中高等級,適用於股債6:4的投資組合。我們將其投資組合進一步優化,使其更加穩健,得出以下資產配置:5%的銀行定存(或貨幣基金配置),為保持該組合的最佳流動性。 30%資產選用保本型基金,讓其投資固定收益類債券的同時,在保證本金安全的前提下,依據其投資組合保險策略等,來分享資本市場收益水平。 10%資產配置黃金,是由於在過去六年里,金價呈上漲態勢,當經濟走向不明朗或者出現如戰爭之類的世界動蕩局面時,黃金可以起到安全避險的作用。因為金價走勢通常與我們手持的其它眾多投資產品相背離,而紙幣體系崩潰時唯一的救生圈即是黃金。 55%資金配置股票型基金。雖然股票型基金是高風險工具,但我們還是配置55%,因為使用定投方法本來就平抑了其波動性。首推股票基金品種是指數基金,長期來看,其平均收益率最佳,這是由美國資本市場50多年來的實踐證明得出的結論。但我們並不排斥主動型基金,因為有30%左右的主動型基金會階段性得跑贏大盤。 為寶寶買壽險顯然不必要 孩子主要風險是意外和疾病。因為新生兒在成年之前,並非家庭主要收入來源者,加之貨幣的貶值因素使得終身壽險或兩全壽險不很必要。建議直接購買意外險和少兒重大疾病險,等孩子入幼兒園後輔以上海市少兒互助基金保險,這樣,孩子就基本獲得了全方位的保障,基本能轉移因為意外和疾病引發的財務危機了。 保險規劃:愛孩子,也要愛自己未成年人的風險主要是健康和意外,所以一般的保障組合是:重大疾病+附加意外傷害+附加意外傷害醫療。如果選擇純消費型險種的話,保費可以很低,每年兩三百元就能夠實現。隨著現代家長對子女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選擇通過保險的方式為子女積累教育金。 其優勢在於:除了能夠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以外,還能為子女提供全面的健康和意外風險保障。而最關鍵的一點在於,萬一投保人因疾病或意外導致殘疾或身故,收入中斷而無法繼續繳費的時候,具有"豁免"功能的保險可以讓投保人免交後續保費,由保險公司代為繼續繳納,從而保證了子女教育金的積累將按原計劃執行而不受影響。 本案例中的沈芳在孩子還沒有出生的情況下,已經開始規划子女未來的教育金,真可謂跑在了"起跑線"之前了,這也體現了父母對子女深深的愛。但是,我要對沈芳建議的是:"愛孩子也要愛自己"。因為未來一切的規劃,子女教育金準備也好、個人養老金準備也好,其實現都需要由夫妻雙方持續而穩定的收入來保障,而疾病和意外是導致家庭收入中斷的主要風險。但是,從客戶的家庭情況介紹中我無法看到夫婦倆人是否買過保險以及買過什麼保險,或者說整個家庭缺少了對自身風險的規劃。一旦孩子出生以後,子女的 養育費用、教育費用都將成為家庭的"剛性支出",鑒於沈芳家庭目前除了自用房產以外的實際可支配資產並不多,所以家庭的抗風險能力是很低的。 因此理財師的建議是,理財師規劃後的教育金積累方案可以通過一個10-20年起的定期兩全保險計劃來實現,既能滿足教育金積累的需要,又能給投保人提供高額的人身保障。可以根據夫妻雙方的收入比例拆分為兩份計劃,各自附加10萬的重疾,為了進一步提高保障,還可以各自附加10萬-20萬的意外傷害保險和1萬-2萬的意外傷害醫療保險。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比爾·蓋茨給年輕人的10句話 - Qzone日誌
※茶這種飲料,再不科普就要在年輕人當中失傳了, 綠黃白青紅黑花各種顏色的茶
※七成年輕女性為何都有「大叔控」?
※男人的「天然荷爾蒙」終於被找到了,經常吃一點,讓你年輕有活力
※年輕就開始謀劃, 到了一定年紀必然發財的四大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