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特首梁振英:窮人家的孩子

香港新特首梁振英:窮人家的孩子

2012年03月28日 12:04來源:法治周末

字型大小:T|T
46人參與 3條評論 列印 轉發

從測量師到香港特首,一個沒有公務員背景的香港人終成為香港公務員的「老大」,這是一部現實版的《獅子山下》

法治周末記者李秀卿

「你聲音在我心裡最重要……誰在意就發聲,改寫那未來,這小島還需靠著你。你我齊心一意,以後每步更亮更光。」

3月21日,在香港特首選舉進入最後也是最緊張的拉票階段時,香港旺角、尖沙咀等鬧市區的大屏幕開始緩緩地展開一片暖色,1號候選人梁振英與太太唐青儀及一眾年輕人在錄音棚唱起競選歌曲《我們的聲音》。

「700萬人是一家,大家各有生活,各有忙碌」的字樣在音樂聲中淺出,到社區開展競選活動與香港街景鏡頭相互切換,這首MV誠意切切地希望港人為港發聲,「共建一個安樂的窩」。

就是這首在很多人看來像大白話一樣的競選歌曲,從側面反映了香港人務實的心態。這種試圖拉近與平民距離的基調,也反映在梁振英的競選綱領上,包括提高僱員和老年人的福利、設立男士待產假、加快公屋供應等。

3月25日,競選結果揭曉,梁振英贏得了這場選舉。2012年7月1日,也是香港回歸15周年當天,梁振英將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

在全部1200張選票中,梁振英獲得1132張有效選票中的689票,支持率不足60%,在歷任當選特首中得票率最低。1997年當選特首的董建華有80%得票率;2007年角逐連任的曾蔭權得票率也有81%。

作為一種過渡性的制度安排,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由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投票選舉,本次投票結果揭曉後,梁振英的得票雖然剛過半數,但大幅度領先於另外兩位候選人唐英年和何俊仁。

雖然香港媒體發出不少批評聲音,但也有評論認為,香港前三屆特首均在商界人士、公務員中產生,而平民出身、從社會底層打拚到成功階層的梁振英的親民氣質,也許正是香港市民所需要的。

與內地結緣

2011年11月,在宣布參加競選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前三天,梁振英辭去了戴德梁行董事局職務以及亞太區主席一職。

戴德梁行以「梁」姓命名,是梁振英事業成功的一個標誌。這家布點遍及43個國家和地區的國際房地產服務公司,前身是2000年梁振英參與創建的「梁振英測量師行」,與英國及新加坡兩家公司以換股方式合併後,更名為戴德梁行。

2007年2月,梁振英出任戴德梁行亞太區主席,也是戴德梁行最大的個人股東,此時,離他事業起步剛好30年。

1977年,23歲的梁振英從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畢業回港,在香港一家英資仲量行得到實習測量師的職位。也是這一年,他作為從事工程預算、項目管理、土地評估等工作的專業測量師,首次進入內地,並逐漸在上海、北京等地講課,培養當時尚屬稀缺的房地產人才。

1982年,梁振英成為這家仲量行成立200年來最年輕的合伙人,也是該公司第一位華人董事。到了1993年,他已經有能力註冊千萬港元、成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梁振英測量師行」。

香港回歸後,梁振英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會議成員。除了商界地位使然,更重要的是他在涉及香港回歸的一系列問題上,成為中國政府的得力智囊。

梁振英曾撰文陳述,1984年年初,英國同意於1997年交還香港。當時,新界的全部土地樓房,不論地區、不論新舊、不論用途,地契年期全部在1997年6月27日屆滿,須由中、英兩國共同來解決。由於內地還沒有私人房地產,中國政府請梁振英寫出意見書。

「回港後,剛巧搬家,新傢具未到,我坐在地上將幾千字意見書寫好,交給新華社香港分社轉港澳辦。我的建議幾個月後成為"中英聯合聲明"附件三的主要內容,我當時29歲。」梁振英在文章《人生路》寫道。

此後幾年,梁振英不斷到內地講課。其間,他身兼數職:上海及深圳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領導小組顧問、上海浦東開發領導小組顧問等。

20世紀80年代末,梁振英幫助上海市起草了中英文兼備的土地招標書,並協助上海、深圳等地進行了土地使用權的有償出讓和轉讓。在競選特首期間,梁振英特彆強調自己沒有在內地沾上任何房地產和其他利益。

為內地提供無償服務的同時,他與官方聯繫也愈加緊密。與內地官員並肩工作,使他與政府高層結緣。

在助內地房地產事業發展之時,梁振英向政界靠攏的步速加快。1985年,梁振英出任香港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1988年任基本法諮詢委員會秘書長,收集了香港人的大量意見和建議;1993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預委會政務小組港方組長;1996年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

梁振英所在的預委會政務小組,在終審法院、公務員留用及法律適用性等方面問題上進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有評論認為,梁振英在香港回歸過程中提供的智力支持,拉近了他與北京的關係。

窮人家的孩子

梁振英對內地房地產事業的支持,很大程度是參加香港「專業人士促進現代化協會」的結果。梁振英通過陳子鈞大律師的介紹,加入了這個協會,並與一干知名律師及會計師到內地講授專業課程。

陳子鈞是梁振英的母校---英皇書院的校友。這所有一百多年歷史的中學的校友名單含金量高,「台長」、「署長」、「主席」等頭銜比比皆是。出身平民、沒有任何家族背景的梁振英,已經成了校友名單上最醒目的一個。

梁振英是警察的兒子,父輩從山東威海移民到香港後,1954年生下樑振英。20歲之前,他在七號差館宿舍及荷李活道警察宿舍住著沒有獨立衛生間的房子。

梁有一姊一妹,是家中獨子。梁的父親每月只有300多港元的薪水,緊張地支撐著五口人的生活。他讀小學時就開始為家裡買菜、燒水,並幫助裹腳的媽媽加工膠花貼補家用。

梁振英的胞姊梁桂香曾在《三歲時的冷饅頭》中寫道:「振英三歲,媽媽便送他進學前班,要上大半天,兼自備午飯。因為家貧,媽媽通常蒸一大鍋饅頭,振英每天早上就帶著一個搪瓷漱口盅,一個饅頭,徑自上學去……我因為讀的是下午校,每天可以在家吃完午飯才上學,飯桌上,我常常看到媽媽邊吃飯邊紅了眼,因為大家啖著熱飯暖菜,就會想起在外啃著冷饅頭的弟弟。」但梁振英從來只是默默承受,「從未埋怨」。

梁振英從荷李活道警察小學考入英皇書院,後又進入當時的香港理工學院修讀建築測量系。1974年,他帶著姐姐賣嫁妝得來的生活費前往英國布里斯托理工學院(現為西英格蘭大學),靠每周打工3個晚上的辦法半工半讀,1977年拿到估價及地產管理學位。

梁振英的太太唐青儀曾是香港大律師行股東及合伙人,如同許多成功人士背後的女人一樣,她把角色由女強人轉換成了照顧丈夫和三個孩子的賢妻良母。

梁振英對家庭的重視可以在其文章《阿爸的手》中略窺一二:「從西邊街警察宿舍到高升茶樓,要過好幾個街口,大概要走十幾分鐘。雖然路上的車不多,但阿爸還是將我的手拖得緊緊的,不完全是怕路上有差池。爸的手很有力,兩代人拖著手上茶樓,感覺上特別溫馨。」

梁振英平時堅持與家人共進晚餐。「很難,但你必須作出抉擇,除非是十分重要的活動,我很少參與晚上的應酬。」他說。他與孩子有充足的溝通,但並沒有苛求他們的學習成績。

唯梁振英須迎難而上

在宣布參選香港特首之前,梁振英擔任的公職之一,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二任行政會議非官守議員召集人。

在香港,行政會議是協助特首決策的最高機構,由行政長官主持並任命成員,類似於行政長官的智囊團。

2007年,曾蔭權在公布第三屆特區政府行政會議成員名單時,就特彆強調,邀請了梁振英為非官守議員(沒有擔任官職的議員)召集人,維繫非官守議員之間的聯絡和溝通。

早在1995年年底,梁振英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委會副主任時,輿論就猜測他會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的熱門人選。但梁振英斬釘截鐵地表示,他「第N屆都不會選」。

但這個想法在2009年發生了改變。2011年10月,梁振英向曾蔭權遞交辭呈,開始備戰特首選舉。

雖然梁振英為行政會議服務了14年,但作為非官守成員,並沒有執政經驗。媒體認為,他能否留住人才、開創執政新局,是個大考驗。

競選也意味著負面新聞纏身。梁的主要對手唐英年因為違法建築和婚外情等風波使聲望下滑,而梁振英也一度被負面新聞所困擾。

有批評者指出,梁振英是「八萬五政策」的發起者。董建華在1997年度施政報告中的「八萬五建屋計劃」,提出每年供應不少於八萬五千個住宅單位,希望10年內解決龐大的住屋需要,但後來亞洲金融風暴來襲,住房需求大減。

「不要以為八萬五是我搞出來的。」面對指責,梁振英曾對特首選舉委員會的一位委員表示。

另一個受到輿論指責的,是2001年的西九設計比賽漏報關聯風波。梁振英擔任「西九龍填海區概念規劃比賽」評審時,沒有申報與他有關聯的參賽公司。對此,梁振英稱,他在該事件中沒有獲取任何報酬,也不涉及任何利益衝突。

除了這些負面新聞,梁振英對弱勢群體和貧窮市民的關注受到了正面的評價。他從2006年開始持續關注香港西北部的貧窮地區天水圍,並安排該社區的200名學生利用暑假去各大專業事務所「實習」,路費和餐費由他任主席的香港專業聯盟和各事務所提供。

從拮据的童年中走出來的梁振英,願意為解決貧困發出聲音。「老闆們,多為基層工友想想吧。」他在博客上為95萬處於貧困狀態的香港人呼籲。根據2008年的媒體報道,戴德梁行最基層的員工,工資也不會低於8000港元。

當選特首後,梁振英依然鼓勵市民發出聲音:「日後,我會一如既往,繼續拿著一張凳子、一個筆記本、一枝筆和我的管治團隊走進群眾,聽取你們的意見,只要你們肯說,我就肯聽。」

香港人即將看到梁振英踐行「穩中求變」的競選宣言,未來五年,「撐CY(梁振英英文名字字母縮寫),撐香港」。有評論認為,對意氣風發的新特首而言,想方設法儘快緩解各種矛盾、釋除市民疑慮是當務之急。「唯梁振英必須迎難而上」。


推薦閱讀:

人生七年:窮人怎麼才能變成富人

TAG:香港 | 孩子 | 窮人 | 窮人家的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