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皈依的功德

【四皈依文】四皈依 mp3下載1.四皈依 2.四皈依3.四皈依(慈航明燈) 4.四歸依(阿旺同桑仁波切)四皈依文(國語注音和中文譯義)喇嘛拉迦森切喔,(皈依金剛上師)桑結拉迦森切喔,(皈依佛)丘拉迦森切喔,(皈依法)根燈拉迦森切喔。 (皈依僧)皈依簡釋簡單來解釋皈依,皈即身心反歸,依則依靠之意,皈依者身心反歸依靠於金剛上師、佛、法、僧,而求取加持護佑渡脫苦海。此咒為密宗根本大咒,具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上師仁波切常雲(晉美圖丹春雷花桑布仁波切),持此咒可消災免難,增長福報,獲得上師本尊及眾多佛菩薩的加持護佑,並可生世不離上師三寶。密宗的一切成就,皆基於此。故我及我的上師們,都曾持此咒達百萬以上。上師亦如是教導我,必須先學四皈依法,虔誠持誦四皈依咒一百萬遍。則修持過程中,許多違緣及修行過程中的障礙都會變成順緣,並使菩提心等善法越來越增上,今生再不會出現任何不愉快之事,並且一切所欲會如願以償,會得到許多護法神的護持,諸多魔障鬼神也不能靠近。如 《日藏經》 云:有情誰人皈依佛,俱胝魔眾不能害,縱破戒律心散亂,彼亦定能趨涅槃。如果從內心深處皈依上師三寶,並不斷的念誦祈禱,則今生可遣除一切損害,來世將獲得解脫等不共的成就,即如此,皈依具有無量的功德,所以應當勤奮修持,一切正法之根本——四皈依。略述幾句,以資征見。願增上吉祥!諾那活佛答:簡單解釋,就是皈依喇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四寶之意。問:「四皈依咒」之功德如何?敬求開示。答:「四皈依咒」為學密人根本大咒,有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我講個故 事汝聽:往年西藏有某信佛人,他常持此咒。與他同住之人有許多 不信佛者,暗中商議設法陷害他。但西藏法律,殺人是犯大法,所 以他們商議暗害不明害之法。彼時適某山有母老虎生產小虎。老虎 洞在懸岩絕壁,人跡不能到之地方。洞上面適有一株古樹,樹根生 在石岩內,樹榦橫斜在外邊。如上樹能向下看見老虎洞。某日,那 些不信佛人往邀某信佛人,說:「某處有隻大虎,正生產小虎。我 們都看過,汝亦去看看。」那人不知是計,欣然同往。其實他們早 用鋸將樹榦鋸得很深,只要爬上樹,就要折斷。他們同到樹前,一 致慫恿他爬上樹去看老虎。他上樹後,那被鋸之樹,加以人之重量, 樹榦忽然折斷,連人帶樹跌下老虎洞里去。那時母老虎正出洞打食, 只小虎在洞里。他心想我已身在虎穴,四面懸岩,又無路可走,只 得待老虎回洞吃他。並一心念「四皈依咒」。忽然「呼!」的一陣 風響,母老虎銜著野獸回洞。他更怕得厲害,緊閉兩眼,隨他吃。 老虎初見人時,發出兇惡要吃人樣子。再過一回,漸漸不兇惡,將 打來之野獸,去喂小虎。到第二天,老虎又出洞打食。回來,看看 那虎,不像昨天那樣兇惡。他仍然念咒,並且心裡說:「昨天、今 天,老虎因為打著野獸,所以不吃我。一定是待那天打不著食時, 再 來吃我。」到第三天,老虎又出洞打食。回來,並將吃余之獸 肉,用腳送一塊給他吃。以後人與虎日見親睦。到第四、第五天, 亦送獸肉給他吃,因此未至餓死。某日母老虎又要出洞打食,伏在 他身邊,用尾巴輕輕打他,虎意是要他騎在背上。他當時明白虎意, 就騎上虎背,兩手撫住項毛,老虎「呼!」的一聲,將他馱出洞來, 平安回到家中。那些不信佛人,忽然見他回家,甚為驚訝。他把經 過情形向大眾說明。如是那些不信佛之人,從此都很信佛。三皈依與四皈依三皈依也作三歸依,歸依就是要尋求庇護以免於八難及十六種怖畏,而且最終意欲免於三惡道及輪迴之苦,直至於解脫成佛。如來初成正覺,開受三歸之戒。翻邪歸正,為入道根本,故三乘行者,修因證果,都以此為道。三歸依即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歸依佛:歸者,返遷之意,指返遷邪師,還事正師;依者,憑佛之大覺,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歸依佛,永不歸依其餘外道天神。歸依法:法即軌則,是說佛所說之教之理,是眾生修行的軌則;歸者,返邪法還修正法;依者,憑佛所說之教法,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歸依法,永不歸依外道邪法;永離於殺害。歸依僧:僧者指三乘之人,其心與佛所說事理之法和合的和合眾,是指一切正修佛法而得成就之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之僧眾;歸者,返外道邪行之侶,歸心與三乘正行之伴;依者,憑三乘正行之伴,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歸依僧,永不復更歸依其餘外道。以上就是三歸依,我們常說的「南無」也就是歸依之意,念三歸依時,應心做如上觀想而念。四皈依四皈依為藏密所特有,「皈依金剛上師」為四皈依之首,其他三者同上。藏密認為金剛上師及善知識為理解金剛持只必備條件,不依止上師引導,不知有佛,不從上師教誨傳承,則無法入佛、成佛。過去諸佛皆由上師教授,而得信解行證。上師乃救度眾生之導師,而更在「三寶」之上,故在三皈依之上還須皈依金剛上師。皈依金剛上師其實就是皈依三寶,上師之身即為僧,上師之口即為法,上師之意即為佛。【四歸依】-佛學大詞典又作四皈依。西藏佛教於佛、法、僧三寶之上,更置一喇嘛(上師),歸依此四寶稱為四歸依。『喇嘛』為西藏語 bla-ma 之音譯,即上人、上師之意,為對於內有德智、外有勝行之高德者之尊稱。西藏僧人確信師及善知識乃理解金剛持之必備條件;不依喇嘛引導,則不知有佛;不從喇嘛教誨傳承,則無法入佛、成佛。過去諸佛皆由喇嘛教授,而得信、解、行、證。喇嘛乃救渡眾生之導師,而更在三寶之上。故歸依佛、法、僧三寶,尚須歸依喇嘛,歸依四寶乃成為密乘之特色。【蓮師開示】寧瑪派弟子,應常仔細研讀《蓮華生祖師,應藏王太妃之請,開示即身取證簡要之法》。這段精簡的開示,是從初修佛法到成佛的精華重點,行者應依此重點修持,並落實在日常生活:『因果業報,須信非虛,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應求解脫。先尋擇金剛喇嘛,以為依止。虔頌四皈依,誓心不退。發大菩提心,廣度有情。嚴持凈戒,以立根機。常觀十二支因緣,明生死本。次習禪定,內觀自心,本來清凈。修深般若波羅密,了知諸法,猶如夢幻。心不執著,身隨所安。妄念起時,勿隨勿制。緣境違順,塵影好醜,不起愛憎。唯常覺照,而忘覺照。佛心自心,本自如如。我見破盡,心境一性(即心境雙泯,人空法空),即是成佛。』大士教法循循善誘,簡明易入,隨眾生根,普門攝受。無論業障輕重,宿緣深淺,遇斯教者,終必成就。 戰爭,疾病,修習《四皈依文》針對目前我們人世間面對的戰爭、疾病等種種困境,尊貴的圖續仁波切開示道,此乃於末法時期,眾生之五毒心態的劇增而凝聚的外象之病態與災難,因此,為了避災免難,我們應該以虔誠的心修習《四皈依文》,此乃外、內、密之總皈依,不但能給予自身加持,更能為眾生祈福。佛學的真實面目 ⊙妙澤居士/著21 誰才算是佛門弟子?「佛」的本義既然是智慧與覺悟,那麼,佛門就應該是智慧與覺悟之門,所謂佛門弟子即應是真正發心追求智慧與覺悟的人。從這個意義上講,出家弟子不等於剃個光頭披上袈裟,在家弟子也不等於能吃素和燒香拜佛。這一切的形式至多只起一個表法的作用,倘若我們「心」不在佛門,那一切形式與事相都會失去它應有的意義。真正意義上的佛門弟子其標準只有一個,那就是一切我們都得依三皈依和菩提心(密法則是四皈依,還得皈依自己的上師,上師即是三寶的總體象徵)。所謂三皈依就是將自己的一切依止於佛法僧三寶,即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皈依的「皈」字是反黑為白,轉染成凈,把心地住於正念清凈境界;「依」字則含有依靠、救渡、恭敬的意思。淺白地說就是,皈依佛是我們依靠佛陀的教育,皈依法是我依靠佛學的義理,皈依僧是我依靠佛門清凈僧伽的引導和傳法。所以這個三皈依絕不僅僅是指一種儀式,它更重要是指我們通過歸皈住持三寶,達到皈依自性上的佛、法、僧三寶(密法中也有「內上師、密上師」之說)。自性三寶里的佛,代表實相、我以及眾生本身就有的佛性,法則指一切關於實相的正知正見,是一切關於眾生回歸自性以及宇宙萬物萬有的究竟真理和智慧,「僧」是清凈無染的意思,自性僧即是指我們自性是佛,本來清凈無染。因此,皈依三寶的根本是皈依自性的覺、正、凈,它實則上不過是對真如實相的一種歸位罷了。一個人發心修行,必是續自己的慧命,那第一步就應該是依止於三寶。正因為諸法無我,所以實則上又沒有自、他之別,故皈依住持三寶與自性三寶是沒有分別的。佛寺廟裡的住持僧與我們自性僧同樣本來清凈無染,對此我們不別有任何差別心。一個佛弟子,無論在家出家,「心」出家才是最重要的(出離心),而身心俱出家則是最殊勝的。真正的出家人便是身心俱出家,他之所以剃度成光頭就是表六根清凈。他們的衣服又叫福田衣,是福德慧業的象徵。由於他們是專職的修行者和傳法者,因此,我們應無條件地恭敬真心修行與傳法的出家人。即使出家人中有的暫時顯得並不如法,或各方面都做得不夠好,那也是各人的因果各人了。一個佛弟子首先要自己做好,不必以己之長去度量他人之短。除了勸善以外,我們不應該由此謗毀佛門及真正的出家人。還不用說別的,單是出家人往那兒一站,單那身行頭和模樣就能表法、弘法(佛寺廟也是表法和弘法的)。我們由此才憶念起佛和佛法這麼一回事,本身這已是功德無量的事了。因此,無論如何,我們都應將住持三寶和自性三寶看成是一回事,不必區別待之。我們隨時接受佛法的熏陶,感受佛學的博大精深,努力回歸自性,善待一切,同恭敬、供養住持三寶沒有分別,都是種植善慧根,培植福德的表現。試想,古往今來,若沒有出家人在寺廟裡職業地主持佛法,弘揚佛法,佛法又怎麼流布和傳承呢?當然,我們更要明白的是,不如法的出家人就不應算在清凈僧伽之例,釋迦牟尼也說過,末法時期壞他法者也是身批袈裟的偽出家人。在日常中,我們不時都會看到一些身著出家人服裝的偽出家人,他們不時在街市吃肉喝酒,有的還會上門化緣要錢,算命消災什麼的,但他們中相當多的都不是真正的佛門弟子,大多是世俗生活中的江湖騙子。我個人以為,千切不要輕信他們,遇著胡攪蠻纏的,只管叫他背一些佛門的普通經文,背不出來的就一定是江湖騙子。背出來的就有可能是那些不守清規戒律的佛門「敗類」了。以上種種,我們在家修行的佛弟子千切不要妄自菲薄,主持正法應是每一個佛弟子的職責。況且,許多大菩薩現的還是在家居士相,如《無量壽經》上的大多數上首菩薩均是現在家居士相,而該經與末法眾生又最為相應。象《維摩詰經》、《法華經》、《華嚴經》等大乘經典已明確告訴我們,修行無在家、出家的區別,也無男眾、女眾的區別。真正的修行者是如法修行者,與人暫時的「相」無關,一切都無自性,住於什麼暫時的身份地位、善惡好壞和男女性別都是不如法的,修行最重要的是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除了三皈依外,菩提心也是衡量一個佛門弟子的重要標準。所謂菩提心,就是指無條件追求大智慧和大慈悲的心。象藥師佛、藥王菩薩那種悲智雙運,見眾生疾苦便無條件幫助,令眾生生歡喜,當機渡他入門修證佛法就是菩提心的體現。當然,菩提心是有許多層次的,它同修行人自身的修行境界有著較為密切的關係。從根本上講,真正的發菩提心是指發勝義諦菩提心,即對一切人一切事「無心而應」,即無我無眾生之別,無法相無非法相之別,是「三輪體空」的大菩提心。修行人發這樣的菩提心才最為殊勝,具功德也才最為圓滿。當然,我們凡夫自然一下子難以生出如此殊勝的菩提心,但日常中則應儘力以這種勝義菩提心來觀照自己的行持,以擁有這種無上菩提心的情懷為樂,且做到如法修證,待用功漸深,必定會有很大的收穫。況且,換個角度看,對於善慧的行施者本身來講,若不攢足善慧資糧,是沒有一個修行人能夠功德圓滿的。所以從這個實際的效果上來說,雖然沒人威逼我們,也無論我們樂不樂意行善積德,菩提心都是通往菩提路上的有力通行證……皈依的意義與修法我們佛教徒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學佛會接觸到小乘、大乘和密宗,有很多名稱。那是不是說佛法有分別呢?不是的。佛陀發很大的慈悲心來教導我們,可是每個眾生的智慧都不一樣。所以,你的智慧有多高,佛陀就給你傳怎樣的一個法。智慧較低的,就傳小乘的法;智慧較高的,就傳大乘的法;很有智慧的,就傳金剛乘的法。不是說佛陀有分別心,實際上是因為眾生智慧不同、心裡想的都不同,所以佛法有許多宗派。想要開悟、解脫只有得到一個提供修行的基礎時才能達到,這個基礎就是皈依。要學佛修行一定要皈依,皈依很重要,你皈依後就真正成了佛門弟子,就是金剛上師的弟子,也可以說是一個修行的人。所以,我們必須知道皈依的重要性,了解歸依的功德。說到皈依的功德,就是最有智慧的文殊菩薩來講,也是說之不盡的。因為皈依的功德實在太大了。沒有皈依,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是學不了的。就象有一座高樓,不得其門而入,皈依就是打開所有佛法大門的鑰匙。簡單來說是這樣的:未皈依前做善事的因緣是落在輪迴中的。善事做得極為殊勝的話,落在天道;然後是阿修羅道,最後是人道,這三界是比較快樂的。如果做壞事就落在三惡道,一切眾生都是做過壞事的,就容易落入惡道。沒有皈依前,你就在輪迴中流轉。輪迴是沒有開始和結束的,上一輩子的因緣帶到這一輩子,這一輩子的因緣帶到下一輩子。可是,如果我們覺悟的話,就會這從個無始無終的輪迴中解脫出來。比如說,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很久以前和我們一樣也是凡夫,遇到了很好的金剛上師,就皈依上師和三寶修行,所有的業障都清凈了,脫離輪迴而成佛。我們現在開始皈依,然後修行,也是可以得到解脫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總的來說,沒有皈依的眾生在六道輪迴中,就象做夢。比如我們昨晚上做了個夢,醒來才知道都是假的。但我們有福報和佛緣,這一世得到人身來皈依學佛。就象一個人得了病,就得找醫生看,病就治好了。現在,我們已經得了最嚴重的一種病,這是什麼病呢?就是我們無始以來的業障——貪嗔痴。我們要治病,就要找一個最好的醫生。也就是必須依靠一位很有成就的根本上師,依靠三寶的加持,好好修行,就可以治好貪嗔痴這個業障的病。我們沒皈依之前,誦經念咒是有很大功德的,但還不是真正解脫的種子,都是輪迴的功德。你看現在世界上,有的人不知道學佛,也不懂因果,但他很快樂、很有錢、做大官,這些都是他們沒有皈依、沒有發菩提心時做功德的果,這些功德都落在輪迴中了。大家都很羨慕這樣的生活,但你要清楚,他也是要死去的,輪迴中是要受苦的。沒有皈依,沒有發菩提心,雖然做了很多功德,很有善心,很快樂,但這個果還是落在輪迴中,沒辦法解脫,沒辦法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皈依後,我們做善事和修行,就變成脫離輪迴的功德,所有的功德就成了解脫的種子,都是解脫的方法,也可以說是消除自己所有貪嗔痴的方法。所以皈依是很正確的一件事了。我們作為佛門弟子,就是要得到解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鄔金凈土,這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工作。要解脫就必須修行,修自己的心,必須消除自己的貪嗔痴。怎樣消除呢?是不是用世間法就可以消除貪嗔痴呢?完全不是的。世間法都是貪嗔痴的工作,用貪嗔痴來消除貪嗔痴是絕對不可能的。比如洗衣服,用髒的水來洗是洗不幹凈的,必須用乾淨的水。因此必須學佛法,佛法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對治貪嗔痴的,用來消除所有的煩惱和痛苦的。只有佛法,沒有第二個方法來消除。但是要學佛,一定要皈依,沒有皈依的話,八萬四千法門你是學不了的,因為你還不是佛門弟子,不是真正修行的人。大家先要清楚皈依學佛的意義與的修行方法,然後再去修行就會很快獲得解脫。面對苦難的輪迴,有無數的災厄、恐懼、痛苦,我們想要從中解脫,以我們個人的力量實在無能為力。畢竟一已之力太薄弱,因為輪迴的根源是三毒,我們想依靠世間的高官、富豪或天人、神祇來獲得解脫,都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他們自己也都是輪迴眾生,自己都還在飽受輪迴之苦,怎麼可能給你帶來快樂呢?因此必須皈依三寶,獲得指引與庇護。正如岡波巴大師所說的:「什麼樣的人才能如法地發菩提心呢?第一要具足大乘種性,第二要皈依三寶,第三受持七眾(註:七眾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優婆塞(男居士)、優婆夷(女居士))中任何一種別解脫戒。皈依是一切佛法大樹之根本,貫穿在三乘佛法之中。」如果沒有皈依,則持戒、懺罪、積資糧、發心等等所作都如同沒有地基卻要建摩天大樓。因此在學佛之初,首先應到一位具格上師處領受皈依之後,才算是一個真正的佛教徒。從究竟的意義上來說,皈依是最高的法。過去有個喇嘛去阿底峽尊者處求法,尊者便問他過去曾學過什麼法,喇嘛回答:「也沒學過什麼,只學了一個小小的皈依法。」阿底峽尊者說:「如果皈依你都認為小的話,那麼我這裡也沒有再高的法可以傳給你了。」蓮花生大師也曾說:「一切法皆納於皈依中,邪見者不知。」皈依是一種決心,其目的是依靠上師三寶,令一切眾生都能成佛。祈請與皈依是每天必修的內容,它是修行道路的基石,如果我們對上師三寶沒有虔誠的凈信,便無法在成佛的道路上繼續前進。無論修小乘、大乘或金剛乘,如果不皈依,則是犯了一項嚴重的錯誤。所以,要每天以發自內心的虔信祈禱,來加強我們皈依的願望,觀想在上師三寶的加持下,所有的痛苦、危難、恐懼都得以消除。過去,西藏有一位大堪布,虔誠的信徒供養了他許多財物,但他已放棄了對世俗的執著,因此對這些財物很隨意的四處放置。一個小偷悄悄地進入他的佛堂里偷了許多東西,堪布的智慧覺察到了這件事,他當場抓住了小偷,並決定為這個罪業深重的小偷消除業障。堪布一隻手掐住小偷的後頸,一隻手拿著一本經書敲打小偷的頭,並反覆念著皈依咒,「那摩咕汝貝,那摩布達呀,那摩達摩呀,那摩桑嘎呀。」除此之外,不說別的話。這樣一段時間之後,他就把小偷放了。望著小偷逃竄的背影,堪布為他祈禱:「我已經完全捨棄世間的一切貪執,願你也能捨棄一切惡行。」當天晚上,小偷在一座橋下過夜,他想著白天人格與自尊所受的傷害,心中的怨氣難以平息,久久不能入眠。半夜,在半夢半醒之中,發現四周到處是恐怖的惡魔正準備攻擊他,他驚恐萬分!腦子一片空白,束手無策。突然腦子裡閃過白天堪布打他的時候念的皈依咒,他立刻大聲地喊:「那摩古汝別,那摩布達雅,那摩達摩雅,那摩桑嘎雅。」就象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似地反覆大聲祈禱,他驚奇的發現四周的惡魔在皈依咒的力量下不斷逃散而去。從此,他對堪布及佛法生出了不可動搖的信心,後來成為堪布的一名出色弟子。當然,皈依咒也成為他的主要修行項目。講這個故事是讓我們能了解,依靠對上師三寶的虔誠與皈依,必定能消除不善的業障,並能調服邪惡的力量,為自己的身心帶來快樂與清凈。空行母益喜措嘉曾向蓮師請問了皈依法要,蓮師親口宣說了皈依的各個細節,然後由佛母記錄並伏藏起來以利後世眾生。此法後來由蓮師化身的大成就者開取出來流通。裡面已將皈依的種類、意義、方法、功德等等說得很詳盡,無論任何教派,任何上師所說的皈依,都應與之相符,因為蓮師是十方三世諸佛的總集化現,他所說的法,即是一切佛所說。二、皈依的意理皈依是三乘共同的,但密宗對皈依有更深的理解,因此還將皈依列為不共加行之一。我們不要僅僅只是在形式和程序上皈依成為一個佛教徒,而且還要把皈依作為實際修行的一個方法,以此來不斷加深我們依靠上師三寶的願望和信心。為加深對於皈依的了解,皈依分為外皈依、內皈依和密皈依。外皈依是佛教徒共同的皈依,內皈依和密皈依就有分別。內皈依是大乘的皈依,密皈依就是不共同的皈依。這四句皈依頌總括了外、內、密皈依,非常的善巧殊勝!外皈依我們皈依的對象是三寶,從外皈依的意義上來說,又可分為因皈依和果皈依兩種,這是三乘共通的理念。因皈依是皈依外在的三寶,佛是指證道的覺者,是已成正覺、功德圓滿、清凈一切染污的人,包括法身、報身、化身。所有的佛菩薩,都可以拜,也一定要拜。為什麼呢?我們是很需要福報和智慧的,拜佛的功德可以增加你的智慧和福報。我們作為一個佛教徒,去到任何一間寺院,不論小乘、顯宗、密宗,一定要有恭敬心,用身口意來恭敬佛菩薩,頂禮,燃香,供燈。這都是為了增加自己福報。你們皈依佛後,就要這樣做。法為初地菩薩以上層次的覺者所了解到的出離輪迴之方法——滅諦、道諦(註:四聖諦苦、集、滅、道之後兩種出世間法)。皈依法,就是佛陀為眾生認證實相而指出的修行方法——有八萬四千法門,你都皈依了。我去過很多地方,接觸過很多的人,學佛的和不是學佛的,修得好的和修得不好的。我的寺院有幾百上千個出家人,法師、活佛、喇嘛,也都接觸了很多。有些人,特別是學佛的,常認為:「你是修凈土宗的,我是修禪宗的;你是修密乘的,我是修小乘的……」有這樣那樣的分別心,這是非常不好的。因為佛法本來就沒有什麼分別——都是解脫的方法。眾生的福報逐漸減少,所以佛法就漸趨勢微,已經到了末法時代了。學佛的人就要團結在一起,幫助一切眾生,使一切眾生都得到快樂。只要佛法在娑婆世界上,也可說在地球上的話,一切眾生都可以得到快樂。所以我們要團結,好好地修行佛法,使佛法越來越興盛,眾生就越來越快樂。所以大家不要起分別心,都皈依法了,就是所有的法門都已經皈依過了,不管修哪個法門都是佛陀的法。一定要修到自己的心,真正佛陀的心;僧則有兩個層面的意義,一種指法的實修者阿羅漢或初地以上的菩薩聖者為僧,我們所皈依的僧嚴格來說應該是初地以上的菩薩,他們是已達見道位(註:見道,指成佛之五個道階次弟之第三層位。五道分別為:一、資糧道,二、加行道,三、見道、四、修道,五、無學道。)的聖僧,因為他已經從輪迴中解脫,有能力作為眾生的究竟皈依處;另一種指四個以上皆受了具足戒的人組成的清凈僧團。佛陀說,四個和合僧修法的功德與初地菩薩相等,因此也是皈依的對象。僧也是我們修行道路上的伴侶。而果皈依也可以說是因皈依的目的,它是究竟的「真實善逝」。我們為了成就這種究竟的皈依,最初才從因的位置入手,最終就是為了發現或得到法身佛的果位——這是內求的。目前對於我們來說是比較難以領會的。密皈依密皈依是金剛乘中不共的皈依方式,依氣、脈、明點為皈依對象,是究竟的實相皈依。密皈依就是不外求的皈依,求證自心的佛性,直接皈依。也可以說皈依氣、脈、明點。所有的眾生都有氣、脈、明點。天上的飛鳥和地上的走獸,一切的眾生都有風,每個眾生身體內都有脈,脈裡面有明點。氣、脈、明點這三個是真正的化身佛、報身佛、法身佛,所以就直接皈依到脈、氣、明點。脈是身體所依,分黑脈和白脈兩類。黑脈是指血管、神經系統等,白脈是肉眼無法看到的,比如中脈及其兩旁的紅、白菩提兩脈。殺生、偷盜、邪淫三種業障都是由身所造,因此清凈了脈的業障,即成就了化身佛,代表僧侶寶。氣,分為智慧氣與業障煩惱氣兩種,氣是語之所依。妄語、兩舌、惡口、綺語四種業障都由口所造,因此清凈了業障煩惱氣,顯發了智慧氣,即成就了報身佛位,代表法寶。明點,粗重地說是指人體的精華如男性的精子與女性的卵子,細微上是意之所依。意業中的貪、嗔、痴三種業障,可以通過明點來清凈,即成就了法身佛位,代表佛寶。他是最究竟的皈依處——俱生智、本覺,法本皈依頌里稱之為「清凈菩提心」,但並非指發利他菩提心的意思,而是指本來清凈的空性或大圓滿。三寶,三根本,氣、脈、明點,法報化,所有的這些其實都是一體的,無分別的。這三者之間的關係就如同太陽、陽光、陽光所帶來的溫暖。可以這麼說:究竟的體性為「空」,是法身佛、上師或者佛寶;從這個究竟的體性中顯現出的自性為「光明」,是報身佛、本尊或者法寶;然後以大悲任運周遍顯出的是化身佛,是空行或者僧侶。這是秘密的皈依,也就是所謂的勝義皈依。三、皈依的實際修行方法念誦十萬遍四皈依,同時做大禮拜(也就是磕大頭)。這個加行以大禮拜與皈依合修而建立,非常的方便。修完十萬個皈依也同時修完了十萬遍大禮拜,也可以說同時完成兩個加行。拜的時候心中要有這樣的意念:我們這些輪迴眾生,生生世世,一心一意依靠上師三寶,供養上師三寶,無論受苦受樂,全靠上師三寶,除此不再尋求任何求助處。心中生起這些能使毛髮豎立,淚如泉湧的堅定虔誠,將三門攝持為一。拜時雙手蓮花合掌,空心掌似含苞待放的蓮花,恭敬合掌就表示以蓮花供養三寶。分別觸碰額、喉、心三個部位,然後,跪下雙手分別前推,這樣五體投地的拜佛,祈求三寶的加持,同時觀想身口意的業障消除,進入地下。修大禮拜的目的首先是為了減少你的業障,消除身口意三門的惡業。特別對於傲慢這個習氣,針對性很強,並由此能增加對上師三寶的信心、恭敬心。其次可以增加福報,因為頂禮本身也是一種供養,是行者發願皈依並以自己的身口意供養上師三寶。另外還能振動氣脈,打開脈結,在修氣脈明點時易得覺受,同時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有些人以為:我們修行的人要閉關,就一定要鍛煉身體,就修大禮拜。這種理解是不對的,完完全全都不是這樣。大家要知道,修大禮拜是用來增加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心的。我們沒有智慧和慈悲心是什麼原因呢?就是自己的貪嗔痴的業障太深了,所以沒有智慧,沒有慈悲。本來我們的本性就是佛,就是最圓滿的智慧和慈悲,可我們的貪嗔痴遮蓋了慈悲和智慧。所以,我們為了要消除這些業障,顯發自己的智慧和慈悲,就必須修苦行。無始以來,我們所做的貪嗔痴的工作是很苦很苦的。比如做生意很苦,可是很苦你都要去做;上班也是很苦的,可是你也必須上班。無始以來我們用了很大的力量去做貪嗔痴的工作,這個業障就太深了。要消除貪嗔痴的業障,一定要受苦的,必須很努力的去修行。知道嗎?修大禮拜也可以說是一個苦行,比較辛苦,但不要怕,一定要修。我自己也是苦行過來的,以前修五加行的時候,一天磕四、五千個頭。五加行也修了六遍。無始以來所有壞事都是用自己的身口意去做的,修大禮拜和修皈依正是消除身口意業障一個很殊勝的方法。禮拜並不是上師三寶的需要,你頂禮與否,對上師本人無任何損益,也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讓別人肯定你,誇獎你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在我們藏區有很多真正的修行人,憑著他們對三寶不可動搖的虔誠,用三、五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從很遙遠的西康等地三步一拜,一起拜到拉薩大昭寺釋迦佛等身像前。(如圖)由於他們的信心強烈,一路上業障大大消減,以至於其中往往有些人到達目集地時,頓時證悟成為初地菩薩!我們不要迷信,大家都要知道拜佛的意義,要會拜。如果不知道,那你去拜佛就變成迷信了。學佛的人最重要是修自己的心,表面的東西不太重要。沒有修自心,修外緣,那心就容易亂了。如果家裡沒有地方或不方便的話,在自己床上都可修大禮拜。觀想皈依境就是你自己的壇城和佛堂。南方天氣較熱,夏天我就不規定你們拜多少,冬天就一定要拜,幾百個都可以。年紀較大的人修大禮拜身體受不了的,五十歲以下的人就一定要修大禮拜。現在的人很忙很忙,有很多事情,有的居士一天也嗑五百個大頭,這個取決於你的決心。如果有決心,完全都可以做得到,也不會借口說沒有時間。嗑十萬個大頭,同時就念十萬遍歸依頌。在家修行的人,不可能每天都花大量時間修大禮拜。你就要心中有數,一天拜一百零八個或是兩百、三百個。每天堅持,一天一天算起來,差不多一年左右就修完了。我見過得很多的大成就者都是做大禮拜的最好典範。從很年青時就開始拜,每天拜兩、三千個大禮拜,幾十年來一如繼往,都成了習慣。他這麼了不起的大成就者,都還每天精進地修大禮拜,實際上是為了要告訴世人:皈依、大禮拜是如此殊勝的法門,任何人都不應輕視。皈依三寶的利益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可以說在人生中,所得利益總加起來,也不及皈依三寶的功德之大之多。《佛說希有校量功德經》說:皈依三寶所得的功德之大,若具足四事供養,乃至建七寶塔供養舍利的功德,尚不及皈依三寶所獲得的功德之百分之一。「夫三寶者,千生難遇,萬劫難逢,皈依者,福增無量;禮念者,罪滅河沙。譬如靈丹之妙藥,療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寶為燈燭;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焰焰火宅中,三寶為雨澤。」由此可知三寶的功德。沒有皈依三寶,即使拜佛燒香,也只能算是佛教的尊敬者,不能算做佛教徒,如果是佛教徒,第一具備的條件就是皈依三寶。皈依三寶究竟有什麼功德利益呢?總結經典中的功德利益有下列十點:找到了宇宙間第一偉大的聖者釋迦牟尼佛作為老師,成為正式的佛弟子。 經云:「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畜生;皈依僧,不墮餓鬼。」故一旦皈依三寶以後,立刻可以惡道除名,人天有份。 如頂戴寶冠,身著華服,人身立刻莊嚴;而皈依三寶,則道德、人格、信仰因而提升。 佛陀指示護法龍天、一切善神,在末法時代,要保護、加被所有皈依的三寶弟子。 能夠獲得世間大眾的尊敬,並以為模範。 消災免難,平安吉祥,一切好事,都會成就。 能積集廣大福德,得大富貴,如為人生前途造了平坦的道路,如苦海茫茫中有了舟航。 減少煩惱,得遇善人為友,到處都能得方便。 有受戒的資格。皈依三寶的人可以受持五戒,參加八關齋戒等。 終有一天,必定得度。即使沒有修行,只要皈依三寶,將來彌勒菩薩龍華三會的時候,也能得度。普賢上師言教云:皈依之功德皈依三寶是一切正法的基礎,何人僅僅皈依就播下了解脫種子,能夠遠離不善業增上善業,成為一切律儀之根本,一切功德之來源,暫時也能受到善法方面護法神的保護,並且一切所願稱心如意,經常不離三寶的光明而且能憶起宿世,今生來世安樂,究竟獲得佛果等有無量功德。如《皈依七十頌》云:「雖眾皆可受戒律,然未皈依不可得。」別解脫中比丘戒、沙彌戒、居士戒所有律儀也都依靠皈依,所以皈依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一切大乘發殊勝菩提心、密宗金剛乘的灌頂等之前必須具足真實皈依,甚至僅僅受持一天的布薩戒(八關齋戒)之前也必須皈依,同時皈依可作為一切戒律功德之根本。不用說了知三寶功德後生起信心而皈依,甚至僅僅耳聞佛號或對佛的身語意所依中任何一種結上少許善緣,也將在其相續中播下解脫的種子,最終得到涅槃,律藏中說:「曾經一頭豬被狗追趕而轉繞了一座佛塔,因此在它相續中播下了解脫的種子。」此外也有「依靠一泥像,三人得成佛」的公案。從前有一個人在路邊看到一尊小泥像,他想:這尊小泥像如果這樣放著,很快就會被雨水淋壞,不能讓它被毀壞。看到小泥像前面有一個被扔掉的鞋墊,便將鞋墊蓋在它上面。又有另一人看到這種情景,他認為這麼骯髒的鞋墊蓋在小泥像上面很不好,於是將鞋墊扔掉了。蓋鞋墊和扔鞋墊的二人以賢善意樂的果報,後世獲得了王位。如頌云:「善意將鞋墊,置於能仁頂,他人捨棄彼,二者得王位。」所以最初造小泥像的人、中間蓋鞋墊的人、最後扔鞋墊的人三者都暫時得到王位等善趣的樂果,究竟播下了解脫的種子,逐漸也已成佛了。遠離不善業也是同樣,如果內心深處以強烈的信心恭敬心皈依三寶,那麼往昔所造的惡業也將會減輕或消盡。從此以後,自相續也會得到三寶大悲心的加持,一切行為都會成為善法,也不會(再去)造惡業。譬如,佛經中說:未生怨國王殺害了自己的父親,後來誠心皈依了三寶,因此(死後)僅僅在地獄中感受了七天(的痛苦)就解脫了(此觀點於不同的經典中有不同的說法);提婆達多造了三種無間罪,活活地感受地獄烈火燒身時,才對佛語生起了誠信,並說:「我從心坎深處皈依佛」。(以此因緣)他將成就緣覺的果位,名為具骨。如今,我們這些人從大恩上師、善知識那裡聽聞到殊勝正法,並生起少許修持善法斷除惡業的念頭,這時如果從內心深處精勤皈依三寶,則三寶定會加持自相續,即自己的信心、清凈心、厭離心、出離心、誠信因果等一切聖道功德將越來越增上。相反,若即不念修皈依也不祈禱上師三寶,則無論現在的厭離心、出離心多麼善妙,但是因為外境善於蠱惑人心,自己又智慧淺薄、無有主見,分別念很容易被誘惑,所以,現在行善法也很容易轉成造惡業,因此應當了知今生斷除不善業也是沒有比皈依更殊勝的(方法)了。此外,所謂的「魔眾對精進修行者特別憎恨」。又謂「法深之時黑魔亦甚(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之義)」。如今已到了五濁惡世,修持甚深法義、行持廣大善法,經常遭到現世的種種誘惑、親朋好友的阻撓、病痛魔障的違緣、自心也生起疑惑分別念等等,正法的障礙變化多端、摧毀善業資糧,如果從內心中精進修持皈依等對治法,則一切正法的障礙會變成順緣並使善法越來越增上。不僅如此,而且當今時代有些在家人說是為了一年當中全家安樂、除病免災,而採取保護措施,將一些既沒有得過任何灌頂和傳承也未圓滿誦持基數密咒等的上師僧人們請到家中,他們則擺設一個猛修儀軌的壇城,沒有任何生圓次第境界,只是睜著如碗大的眼睛,對著一個食團上生起難忍的嗔恨心,口中喊著「召召、殺殺、呀呀、打打」,一聽到就令人產生面目猙獰的感覺。之後唯有進行血肉供養。若善加觀察諸如此類的現象,則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說:「迎請智慧天尊維護世間的利益,猶如將國王從寶座上拉下來,吩咐他作掃地之事一樣。」又如單巴桑吉尊者說:「將密宗的壇城設在村子的羊圈裡,尚能對治乎?」此密咒將沾染上笨波教吟誦的過患。降伏事業對於那些不牽扯私慾、為了成辦廣大弘法利生事業的人降伏十大應誅怨敵魔障是開許的。如果偏執自他,以自相的嗔恨心進行降伏,那麼不但不可能降伏對方反而將成為自己墮入地獄之因。無有生圓次第境界、三昧耶不清凈的人唯作血肉供養不但不可能成就智慧天尊和護持正法的護法神,反而會集聚黑法方面的諸鬼神享用那些供品及食子。雖然它們(鬼神)暫時好象作些利益,但長期卻付與眾多不悅意之事。所以應當一心一意皈依三寶。若請那些相續寂靜調柔的上師、僧人,讓他們念誦十萬遍皈依偈,則沒有比這更保險的了。這樣他(她)已趨入三寶的庇護之下,今生不會出現任何不愉快之事,並且一切所欲如願以償,還會得到善法方面天眾的護持,而且黑法方面的諸魔障也不能靠近。譬如,從前一個盜賊被主人逮住,主人一邊念皈依偈一邊用棍棒打他,(每念一句打一下)如念一句皈依佛,打他一下,(這樣四句皈依全部念完後)將他釋放了。盜賊想:釋迦牟尼佛恩德很大,幸好皈依偈只有四句,如果皈依偈有五句的話,我可能已被打死了。在他心中好象皈依偈的聲音與疼痛成了無二無別,並且腦海中一直迴響著朗朗的皈依偈聲。他到一個橋下躺了下來,這時,橋上來了許多鬼魔,它們說:「這裡有一個皈依三寶的人。」而不敢過橋害他,便嘈嘈嚷嚷地逃走了。所以,如果從內心誠摯皈依三寶,那麼今生可遣除一切損害,後世將獲得解脫和遍知的果位等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如《無垢經》云:「皈依之福德,若其具色相,遍滿虛空界,彼將勝虛空。」《般若攝頌》云:「皈依福德若具相,此三界亦成小器,大海乃為水寶藏,藏合豈能衡量矣?」此外,又如《日藏經》云:「有情誰人皈依佛,俱祗魔眾不能害,縱破戒律心散亂,彼亦定能趨涅槃。」如此說,皈依具有無量功德。所以,應當勤奮念修一切正法之根本--皈依。雖已皈依然而誠信弱,雖受三學然仍舍持戒,我與如我無心諸有情,不退堅固信心祈加持。一切聖道之基石--皈依之引導皈依的功德—一 海濤 輯1.皈依有二種型態——外在的皈依和內在的皈依。2.佛、法、僧三寶是我們外在的皈依;自心本性則是我們內在的皈依。3.我們可以觀想任何我們具有信心的佛菩薩,如: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度母、金剛薩埵、蓮花生大士……。我們可以將此皈依之對象(皈依境)觀想在我們的前方,並將之觀想為一切上師、本尊、智慧護法的總集。4.當我們在向某位佛菩薩或上師祈請時,便能得到所有佛菩薩和上師的加持。因為諸佛菩薩、上師的體性本是無二無別的。5.當我們認為佛、菩薩只有一位時,我們就只能得到一位佛、菩薩的加持;若能將他觀想為一切之總集,就能得到所有佛菩薩的加持。6.我們也可將所觀的佛菩薩,觀想為二臂、四臂、六臂瑪哈嘎拉、智慧財神……等一切智慧護法的總集,我們便能得到一切智慧護法的加持。7.皈依的動機:我們是為一切眾生的利益與覺證而發心成就佛道。若能以這樣的發心來求受皈依,不僅能使此生更善順,也會使來生更具福德、更接近佛道、也更容易得到成就。8.我們若能虔誠祈請,便能得到佛的眷顧、加持。但也不要心存過多的希求,老想著皈依能得到什麼好處。9.當我們明了皈依的功德和重點時,才能發起真誠的皈依心,也才能得到如實的加持。了知佛的功德,才能真正發起皈依之心。10.佛的功德有三:(1)遍知:正遍知,於一切時了知一切。佛已徹悟心性,自然能如實遍知一切。(2)大悲:佛陀永遠在想各種方法來幫助眾生脫離輪迴、成就佛道。佛日夜眷顧每一位眾生,就如同母親朝夕眷顧著她的愛子一般。(3)大力:佛具備身、語、意的功德力。皈依的功德—二 海濤 輯1.當我們了知佛具備遍知、大悲、大力的功德,在皈依時,就更能生起虔誠與信心。2.佛既然有遍知的功德,就一定會知道我們的祈請,不會心存疑惑。以這樣的了解而為祈請,便能得到最大的加持。3.皈依的時間:在未成就佛道之前,都要盡形壽皈依三寶。我們也能因此遠離一切障礙與魔害。4.在我們虔誠祈請三寶或生起信心的那一刻,便已造作了善業,善業的力量會使我們得到加持。愈是具足信心、虔敬的祈請,得到的加持也愈大。5.清凈業障必須具備二種條件:(1)了知佛的功德力。(2)具備虔敬和信心。若能二者兼具,便能清凈我們的業障。6.皈依三寶應具足三種信心,真誠的信心乃是皈依的要件。(1)凈信:對三寶生起歡喜的信心。(2)欲信:祈求得到三寶的加持和功德。(3)勝解信:真正看到三寶的功德、力量,而生起極大的信心,確信三寶是我們究竟的皈依處。7.古德云:「慈心能滋養人世,真愛能普利群生。」8.信心實為愛的一種體現,對於外在的三寶、內具的佛性,若能具此三種信心,便能漸漸了悟心性。9.皈依法:要依止覺悟的道理與方法,方能達到究竟的覺證。10.皈依僧:要行於覺悟之道,就必須依止上師。11.即使於戒律有所毀犯或煩惱熾盛,只要我們對三寶的信心未改變,對皈依的功德具信心,就算造了許多罪業,雖會暫時墮入地獄,之後仍有可能迅速成就佛道。12.未皈依的人,就算是道貌岸然,也只是於短暫的此生得到內心的平靜,對於來世之解脫或成就佛道皆了無助益。四皈依(慧明法師開示錄第三座 )諸同學,四皈依,有有相皈依,與無相皈依。今日所講,是無相皈依。佛學有顯密之分。學顯者,是皈依佛法僧三寶,學密者,於三寶之外加一皈依師。因密法無上,重上師故。然此皆有相皈依。慧明所講無相皈依,是根據禪密兼修的道理。且依次略略說之:皈依佛,是皈依哪一佛?皈依釋迦佛,釋迦佛已滅度。皈依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在西方。皈依十方諸佛,十方諸佛無量。皈依木雕泥塑綉繪之佛,雕塑綉繪之佛,是表法而無知覺。然則究竟皈依哪一佛?當知佛者覺也,佛與眾生,本無差別,只覺與不覺之分。學佛人,是以始覺覺本覺。然始覺本覺不離自心。所以皈依佛,即是皈依自心覺,並非皈依心外的佛。然則心外有佛否?曰:確有。釋迦佛雖滅度,而實未滅度。阿彌陀佛雖在西方,與十方諸佛的法身,皆無量遍滿。但是諸佛雖無量遍滿,我等若自心不覺,諸佛與我等何干?必須自心常覺,方與十方諸佛感應道交。所以皈依佛,即是皈依自性覺。皈依法。佛法法門無量,法法平等,我等究竟皈依哪一法?當知法者正也,皈依法,即是皈依正。學佛人要具正知正見,立正言正行。云何為正?清凈慈悲為正,心地無非為正,利他無我為正,無念無相為正。然清凈慈悲乃至無相,以及佛說八正道等,皆不出自心。心正一切正,所謂一即一切故。所以皈依法,即是皈依自心正。皈依僧。僧之本義,即眾多比丘一處和合。但過去僧不可見,現在僧很多,高僧亦不少,究竟皈依何僧?當知僧者凈也,皈依僧,即是皈依凈。我等自心,原本清凈,只因多劫以來,污染習深,以致靈明晦昧,造業受苦。從今以後,要掃去一切煩惱習氣種子,纖塵不染,回複本來清凈面目,所以皈依僧,即是皈依自心凈。皈依師。學佛人迷時師度,悟才自度。一切眾生有五性差別,若不定性之凡夫,遇大乘學大乘,遇小乘學小乘,遇外道學外道,師的關係最為重要。但此言有相之師,非無相之師。無相之師,即是自心。何以故?自心本來具足恆沙功德,與諸佛一體故。若舍自心,專向外求有相之師,縱遇明師,不在自心上時時檢點覺察,又何能與師相應。大家從我學法,若依我色身為師,我之色身,與大家何異?慧明在語錄上明明說,以心傳心為玄。既雲玄,當非肉心。因肉心妄執,障蔽靈知故。既雲心傳,當非語言文字可說。即此玄心,就是大眾本心,即三世諸佛之果體,一切眾生成佛之正因,亦即吾人唯一無二之真師。所以皈依師,即是皈依自心師。總而言之,四皈依:佛是覺,法是正,僧是凈,師是心。大家把此四字,連貫起來,反正一看,就是覺、正、凈、心;心、凈、正、覺。即此可以悟到覺正才能凈心,心凈便得正覺。皈依覺、正、凈、心,皆是皈依自心。大家日日念著西皈依,不知四皈依的道理,就是如此。而迷人總是在相上去求,不在自心上體悟。當知離心外求,論顯教,有三藏之多;論密法,有五部之繁。試問從哪裡去修去學。我佛出世,就為的是心即佛一段大事因緣。禪宗古德,紹承心法,故功德無量。吾人學佛,即應在自心上致力,方合佛旨。諸同學,四皈依也是方便說的。正如一把鎖匙,交給大家,拿去開鎖,鎖開了自然會見自心珍寶。但不能悟到無相四皈依者,總在相上打攪。若初發心時,或修持時,或禮佛懺悔時便覺。一轉念間,便又不知覺。這種覺,是有相妄覺,非真覺也。希望大家把這種妄想差別的著相念頭,如快刀斬亂麻,一齊割斷。專從自心上用功,從覺上做起。去有相覺,悟無相覺,便是真正自覺。複次說正。大家有了覺,才能正。若是不覺,便是不正。不正便是邪。邪則連戒定慧都談不上,信願行也談不上,還說什麼四皈依,至於世法上,以合法律與道德的行為為正,否則不正。擇善而從則正,不善即不正。凡行不正者,不惟無益,而且有險。譬如鐵道雙軌,要平正無邪,火車才能通行。苟軌道傾斜不正,車便不通,如勉強開駛,便要出險。學佛的道理,亦復如是。複次,說凈。學佛就是由染而求凈,譬如白布一匹,污染太甚,必待洗滌,然後能凈。吾人自忖,能否無染。不但名利恭敬,成種種貪愛之染,而且無明煩惱,成念念塵勞之染。當知一染已足為身心之害,何況多染乎?所以修行人必須六根無染,三業漸消,庶可內障不生,外塵不染,如此始能清凈。複次,說心。釋迦佛五年尋師,所遇皆非。雪山成道,究依何師?豈非依自心寂照為師乎?六祖云:「迷時師度,悟時自度」。可見自度者,方算悟入。不依自心,云何自度?學佛人如果不依自心真空無相之師,專向心外馳求,今天說這個法師本領高,明天說那個法師神通大,試問法師的高大,與吾人本分有何相干?馳求愈甚,離心愈遠。如此學佛,何異南轅北轍,終難見性。如上所述,可見佛法僧師皆不離自心;若離自心,則學顯學密,談性談相,皆屬客塵影事。若明自心,則無量法門,如自藏家珍,取用不竭。不但顯密圓融,性相不二,即佛法僧師亦不可得。故曰,無相皈依,即成無相菩提。
推薦閱讀:

皈依的真義
什麼是三皈依?
讀誦地藏經前的祈請 開示 皈依 發願 懺悔, 以及讀誦後的迴向和禮送。
如何皈依?
皈依以後,對佛教反而產生疑問?

TAG:皈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