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醫心術-第三部 佛教禪修 附????錄 了解心-其他書籍-修行者
06-04
第三部 佛教禪修 附錄 了解心了解心第七世紀有一位偉大的佛教中觀學者月稱(Chandra-kirti)寫道:眾生首先執著「自己」為「我」,然後執著「事物」為「我的」,彷彿水車般地在婆娑世界輪迴不已。但我們這些痛苦的眾生又如何放鬆對自我的執著呢?我們都習慣把經驗想成正面或負面,但情境的好或壞,對於我們如何看待和運用情境,關係並不怎麼大。貝珠仁波切引用龍清?拉然巴的話,勸我們使用方便善巧來轉化我們的生活:有時候看著自我顯現的和諧環境是什麼性質。了解它們是自我顯現的,它們的生起就可以成為精神經驗的支持。有時候看著負面環境的顯現;這對於驅除執著愚痴非常顯現;這對於驅除執著愚痴非常有效。有時候看著朋友和老師;學習他們的優缺點,可以啟發你的訓練。有時候看著四大在空間顯現的奇蹟;這可以讓我們的心思融入心的真性中。有時候看看人你的國家、住處和財物有什麼特性;把它們看成是幻影,可以驅除你對那些幻像的執著……總之,認識千變萬化的現象有什麼性質或特性;可以驅除你把它們當成真實的愚痴執著。我們大多數人把寂寞看成是負面的情緒,但經驗老到的禪修者,早就體悟如果以放鬆的心情看待這種感覺,可以幫助我們軟化僵硬的概念,帶領我們進入更深層的觀想。貝珠仁波切寫道:如果你停留在一個令你感覺寂寞(或悲傷、索然無味、空虛)的地方,觀想的禪定就可以在我們身上生起。誠如密勒日巴尊者(LordMilarepa)所說:在無人的空谷洞穴中,沒有時間讓寂寞停止,沒有時間讓心不斷離對三世上師、諸佛的恭敬。當我們開始了解心時,就可以知道根本沒有必要去執著快樂、悲傷或任何其他心理或外界的現象一切現象都只是心的反映和指稱在佛教的觀點中,一切現象都只是心的反映和指稱。米帕仁波切(MiphamRinpoche)寫道:一切都是心的魔術表現。如果解脫,那是心的解脫;如果束縛,那是心的解脫;如果束縛,那是心的束縛。離開了心,既沒有解脫也沒有束縛,既沒有快樂也沒有痛苦,既沒有佛也沒有眾生。在最高層次的了解里,我們可以在放下執著中發現安詳,我們的煩惱將因而消失,世欲貪慾的追逐遊戲將停止。寂天菩薩寫道:當你已經了解既沒有感覺的經驗者,也沒有感覺時,你的貪慾(感覺的結果)怎麼會不離開呢?煩惱造成我們煩惱的,正是我們的執著態度。佛經說,有六種煩惱最嚴重:痴、嗔、貪、慳、嫉、慢。忍辱被特別視為具有特殊影響力的美德。它是一种放下的態度,既不拒絕也不執著環境或情緒,只是讓現象生起和消失。寂天菩薩寫道:惡莫大於嗔恨,善莫大於忍辱。因此,盡你的一切心力獻生命於忍辱的修習。如果有人在嫉妒和荊棘巢穴中匍匐,第一小步就是要想到有人比我們還不幸,祝他幸運有關正確態度的經典開示,都承認我們大多數人很難處理煩惱。經典說,就從簡單的事情開始吧!因此,如果有人在嫉妒的荊棘巢穴中匍匐,第一小步就是要想到有人比我們還不幸,祝他幸運。這常常可以軟化從前只求自己快樂的頑固習性,並且種下為他人的好運感到喜悅的可能性。忠告常常都是十分踏實的。為了松解慳吝,佛陀開示人們首先要送些蔬菜之類的小東西給別人。寂天菩薩寫道:佛陀教導人們,首先布施蔬菜之類的東西。慢慢訓練之後,連自己的肉都可以布施。佛教徒相信輪迴,並且把布施看成是可以帶到來世的善業。龍樹菩薩告訴我們,不能夠布施或享受的財富,只不過是痛苦的來源而已。享受財富帶來這一世的快樂。布施財富帶來未來世的快樂。不享受又不布施的財富廢物,帶來的只是痛苦,不是快樂。西藏佛教薩迦派最偉大的學者薩迦?班智達(SakyaPandita)宣稱:最好的財富是布施,最好的快樂是心的快樂。覺察你自己身體、感覺、思想和現象的品質和性質,是「四念處」和「止觀」等一般佛教禪修的中心焦點或主題像貪慾之類的強烈煩惱,會把我們捕捉入痛苦的陷井。貪慾和執著把我們帶離心的真正安詳為了放鬆我們的執著,應該要深刻觀想一切現象的無常性。納吉?旺波(NgagiWangpo)說:這一切的財富就像蜜蜂的蜜。雖然它們搜集蜜,享受到的卻是別人。親友的聚合就像賓客會面,雖然在一起,終究是要勞燕分飛。生命就像草尖上的露珠那麼無常。雖然我們在這裡,很快就會消失。死神就像間諜,日夜都在伺機抓拿我們。這一世的現象彷彿正要從夢中醒來:它們是無常、迅速的,而我們將會離去,丟下它們。因果的業彷彿我們的影隨時都跟著我們。因此,有智慧心的人們,從今天起就踏上解脫道。《自說經》(Udanavarga)說:如果你希望擁有一切快樂,就捨棄(追求快樂的)一切貪慾。捨棄了一切貪慾,你將享受最高的快樂。只要還執著貪慾的對象,你就不可能得到滿足。因此,不管是誰,都要以智慧戒除貪慾,享受滿足。在一切煩惱中,痴是主要的毒素。我們被困在掙扎之中,因此很難如實地看到無常、痛苦的世間,也無法體悟我們的真性和一切現象的開放性。只要我們能夠放下對於「自我」的執著,步伐再小,都有智慧。寂天菩薩說:任何人想要紓解痛苦,就必須發展智慧。《法句經》說:當你以智慧體悟到一切現象都無我時,你就不會受到痛苦的傷害。這是圓滿之道。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為什麼學佛能了脫生死
※求教善知識,初學者在修觀音燒施法時,如何如理如法地觀想?
※聊聊拖延症,你也許從沒想過的事
※《地藏菩薩本願經》中關於「一念生譏毀者」的慘重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