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專欄 · 滬港亂彈 | 這杯茶,難喝。

當前瀏覽器不支持播放音樂或語音,請在微信或其他瀏覽器中播放

喝茶去 許巍 - 每一刻都是嶄新的

這杯茶 難喝

——香港文化漫議之一

文 / 上海廣播電視台香港記者站 勞有林

「 我出生於上海,在上海整整生活了44年,在香港也已生活了22年。

帶著記者的眼光看香港,我想到了五十多年前的日子。」

我住在上海南京西路靜安寺廟對面的弄堂里。一幢日式的樓房,亭子間和前客堂分別住著兩位中山籍的廣東老太。亭子間的唐太和她的老公,他們平時說的大多是上海話,但兩公婆之間說的就是廣東話,尤其是爭吵起來更是連串廣東話,在外面人聽來簡直是外國話。我和父母及姐弟因為自小就和廣東阿婆生活在一幢樓里,多少也聽懂了幾句廣東話。例如廚房間煤球爐上的銅吊水開了,我就朝亭子間喊道:「阿婆,水滾了!」而上海人說「絲開了」。水開了,唐太第一就是泡茶。

唐太和老公公對我們小孩很和氣,經常愛將自己泡的茶,給我們喝,雖是小小的一口,但那個苦味啊,至今難忘。記得我有一次問:「阿婆,茶哪能嘎難吃?」阿婆說:「講給你聽,用香港的茶葉的。」「香港?啥叫香港?」「不懂了吧,香港離上海老遠的,香港以面的額么斯多得勿得了(香港那裡的東西多得不得了)。」我一臉新鮮地說:「我叫阿拉姆媽也去買。」「儂倒想得出,這是阿婆的香港親戚寄來的,曉得伐?」

從此,我知道了一個叫「香港」的地方,那裡茶苦。

想不到四十多年後,我來到了唐太愛吃的苦茶的地方。

在這二十多年裡,在無數次的早茶午茶聚會上,我和各式各樣的香港人接觸過、交談過、來往過。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各個時期的香港文化的特徵和表象,我深感香港文化之深之大之廣之厚。可以說,香港文化是集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之大成,在世界上還難找出第二個能將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華融合得如此完美的城市。香港的歷史發展多少說明,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精華互相借鑒互相吸收、融合得好的時候,香港就發展就太平,而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糟粕互相爭鬥互不讓步的時候,香港就停滯就倒退。飲茶,飲出了文化。有茶垢的文化,更引來熱議。

有人說香港文化是茶垢。這是用寶蕾(即普洱)、香片、烏龍、菊花和紅茶沖刷而成的茶垢,這是用泰晤士河水與珠江水浸泡的茶垢。它由洋槍洋炮加清朝土炮混合的煙火煮成的茶垢。它由維多利亞女王按著中國丫鬟的小腦袋端到南海邊的茶垢。

有人從這一百四十多年的茶垢中依然聞到了黃土的清香。有人則從茶垢中舔到了英倫三島的濃郁的香水味。有人留戀茶垢意在顯示紫砂茶壺的不凡身價,有人鐘意茶垢情懷女王捧過留下的指尖香汗。

香港這杯茶,難喝。

附作者簡介:

勞有林,浙江紹興勞家坂人,1949年農曆閏7月27日出生於滬上。1977年參加全國高考,上海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

1982年招聘進上海電視台新聞部成為一名記者。先後任時政、文藝、科技、體育記者編輯。創辦了《國際瞭望》節目,該節目被評為上海最愛歡迎的十大精神食糧之首。1986年任新聞部責任編輯,創辦《今晚談》、《周末論壇》電視評論節目。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市委宣傳部策劃的多部給鄧小平觀看的大型紀實片、紀錄片《前進中的上海1988》、《前進中的上海1991》、《歷史的腳印1992》、《廣東之行》(江澤民題寫片名)等的主要撰稿者。

新聞作品曾獲中國新聞獎一、二、三等獎和上海好新聞獎二十多次。獲上海鄒韜奮編輯獎提名。上海廣播電視局先進工作者稱號。現為上海作家協會會員、上海雜文家協會理事。

1993年底到香港任上海電視台駐港記者,2004年起任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香港辦事處和記者站首席代表。現為上海廣播電視台、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香港辦事處記者站高級顧問、業務指導。


在香港,「飲茶」這件事,早已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代表了傳統的港式文化。

一份報紙,一壺茶,幾樣點心,就能清閑地享受一下午的好時光。

如果有幸在這裡遇到你們,「得閑,我請你飲茶咯。」

1、[ 陸羽茶室 ]

地址:中環士丹利街24號(港鐵中環站D2出口 步行約3分鐘)

陸羽茶室於1933年在中環永吉街開業,1976年搬往現址。

昔日喚作茶室的茶樓,大都是走高檔路線的。

很多本土香港人,都會有陸羽茶室情結。

茶室的門面簡潔高雅,抬頭望向樓上的露台,在綠色盆栽的裝點下更襯出清新之氣。

茶室整體為嶺南風格,一桌一椅都講究精緻優雅。

傢具用料名貴高雅,多是花梨酸枝,木香四溢,古色古香。

牆上掛了不少中式字畫、山水畫,充滿了舊式茶樓的傳統格調。

茶室內經常能看見穿著傳統唐裝走來走去的老侍應生,拿著銅製扁嘴大茶壺替客人斟茶,放佛一下子回到了四五十年代的老香港。

「星期美點」點單紙(意為每個星期都會更換點心款式的菜單)也充滿了懷舊氣息。

咸品、甜品和飯面小食,分門別類,一目了然。

單看點心的名稱,便覺古意盎然。

茶室的每款點心均堅持手工製作,材料新鮮。

每一款小吃都別有風味,總能找到最適合你的那一款。

2、[ 蓮香樓 ]

地址:中環威靈頓街160-164號(港鐵上環站E1出口 步行約5分鐘)

香港的蓮香樓於1926年開業。1996年由原址威靈頓街117-121號的一幢四層舊樓遷至同一條街的現址。

據說當時的蓮香樓每一層的茶錢收費都是不同的,二樓最貴,其次是三樓、四樓。原因是當年未有電梯,茶客情願多給點錢坐二樓,也不想爬樓梯。

天花板的吊扇、四壁的山水畫和對聯、置放點心的鐵盤車、雙層木圓台,都別有一番懷舊的風味。

茶杯、匙羹和供清潔餐具用的瓷器盤都是特製的,印有蓮香樓的獨有標誌,以蓮花、荷葉圖案作為裝飾,給人清雅的感覺。

除了精緻可口的點心外,蓮香餅家也是蓮香樓的賣點之一。茶樓內仍可見到「蓮香老餅家 著名禮餅月餅」的牌匾置於茶樓入口的糕點部。亦設有茶葉外賣,茶香甘醇,是少數有提供此項服務的茶樓。

知道 [陸羽茶室] 和 [蓮香樓] 並不稀奇,

那些深藏不露的老字號茶樓酒家,你可知?

3、[ 金碧茶樓酒家 ]

地址:彩虹彩虹邨金碧樓22號(港鐵彩虹站C4出口 步行約4分鐘)

金碧於1964年開業,是典型的街坊酒樓,滲透著公共屋邨的濃濃街坊情懷。

酒樓的大部分裝修由開業沿用至今,綠色加白色格子的懷舊地磚,連著紅底金字的牌匾與金色布幔,裝潢老舊,和現在西式裝潢的酒樓,感覺大不同,時間彷彿定格在當年的香港。

金碧的招牌菜都是手工菜,雖然可能功夫多、耗時長,但茶樓依然堅持傳統手藝,把真味一代傳一代。

很多傳統懷舊菜,現在就只有在這種屋邨茶樓酒家才能嘗到原汁原味的味道。

4、[ 信興酒樓 ]

地址:深水埗桂林街93號(港鐵深水埗C2出口 步行約2分鐘)

信興酒樓於1936年開業,除了抗戰期間曾暫停營業3天外,79年來風雨不改,天天為街坊提供點心靚茶。

和大多數舊式茶樓酒家一樣,信興的裝修較為古樸。

牆上玻璃框內是紅底白字的菜牌,是年代留下的的印記。

天花板以華麗水晶吊燈裝飾,四周為玻璃鏡,配合正方形的地磚,簡潔整齊,是酒樓的一大特色。從照片里也可以看出昔日的輝煌。

信興酒樓之前以點心員托著托盤叫賣的方式售賣點心,後來改為用鐵質制手推車。

現在大多數茶樓酒家都已經改為填寫點心紙點單,很少能看見這種手推車的情景了。

最好賣的點心是豬肚燒麥,大個又嫩滑的豬肚再配以肥肉作為餡料,爽口美味。據說每天可以賣出三百碟,受歡迎程度可想而知。

另一特色是以叉燒、雞、燒鴨、豬肚碎等餡料製成大包,茶客可以自己選擇不同的搭配組合。

5、[ 中央飯店 ]

地址:深水埗大埔道140號東盧大廈(港鐵深水埗B2出口 步行約6分鐘)

中央飯店於1961年開業,是現在少數以傳統客家菜為主打的飯店。

門店的霓虹燈招牌頗有舊上海的味道。

光看門面,會以為這是一家專做小菜晚市的飯店,殊不知這裡也有茶市和點心供應。

茶客可以自由搭配不同組合的點心,選擇多樣有彈性。

鹽焗雞是中央飯店的招牌菜。將雞以鹽水淋至半熟後再用鹽焗,雞肉特別香滑味鮮,深受食客歡迎。

這些舊茶樓的特有氛圍,往往是經歲月累積才能沉澱下來的。

歷史的殘影,時光的刻痕,還有那些記憶中的故事,在等你來。

當滿天繁星點點,萬家燈火通明的時候,

走,我們一起回「家」——

喝茶去。


推薦閱讀:

【培訓專欄】餐飲服務銷售技巧詳解
張祥前的專欄 | 博客中國
[名家專欄]牢騷怪論:官員財產申報立法不能再拖了
【翡翠專欄】這些翡翠能幫你開運,把好運都吸過來
【陳兵教授專欄】中國佛學的第二位集大成者——永明延壽(二)

TAG:專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