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紀實文學——被犧牲的精英(6)

知青紀實文學——被犧牲的精英(6)

第六章 重見天日我獲得平反後,試驗站領導,將我的戶口「一刀切」遷到了無錫市。為了紮根農村,我放棄了回城的機會,後來又承包了60畝鹽鹼薄地。我們夫婦倆起早摸黑,開荒種地,養雞養鴨,撈魚摸蝦,外出打獵------果真人勤地不賴,連年喜獲棉花大豐收。農副產品、雞魚肉蛋也是多得吃不了。在我看來,粉碎「四人幫」後,黨的政策已經發生了變化。在農村裡,再也不是過去「寧可餓死人,也不準自留地里長莊稼」的年代了。只要科學種田,捨得吃苦,自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反之,城裡也不見得到處都是金子,幸福不會從天降。只要是金子,到處都能發光。我認為:過去是「下鄉務農,越務越窮」;如今是「下鄉種田,越種越甜」。我沉醉於豐收的喜悅中,終日做著紮根農村一輩子的美夢。不料,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1983年2月8日,大禍從天降,13個野蠻的農民,自帶麻繩,闖到我家,將我妻子捆綁後,進行大肆搶劫。案發後,由於知青們都已回城,試驗站僅剩我一個知青,人微言輕,東奔西跑,得不到解決。於是,我求助《無錫日報》社,希望報社派記者來蘇北,採訪報道我家遭搶的情況。誰知,當《無錫日報》社函告當地政府後,當地政府派出7名公安幹警,以權代法,執法犯法,對我們被搶一方,大舉迫害。並且,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我抓進了射陽監獄。出了監獄,我到處申訴,四處碰壁。絕望之中,我打消了原先「紮根農村,干一輩子革命」的愚昧思想。開始發奮自學外語,立志自學成才,離開讓我一次次落難的農村,出去做翻譯。承包60畝棉田,獨學無友,不見一個日語老師的面,完全依靠自學,要想出去做翻譯,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嘲笑、諷刺、挖苦、反對的閑話,不絕於耳。但是,我始終以實幹代替舌戰,常常將收音機掛在胸前,將農具背在肩上,一邊勞動,一邊收聽日語廣播講座。我暈倒過田間,休克過桌前,但是,沒有什麼困難,能動搖我自學成才的決心。1986年初夏的一天中午,家住在指南五隊的二連襟嚴志成,騎了自行車匆匆忙忙地來到我家。嚴志成告訴我:「指南大隊要求遷移『屍骨墩』里的無主墳。其中,包括沈時中的墳墓。」我留嚴志成吃了午飯,買了一包香煙,騎上自行車,和嚴志成一起來到指南大隊的隊部。我和當地的大隊幹部說明情況,打了招呼,希望他們能夠寬限時日,等我與沈家聯繫後,再做遷墳。當地的大隊幹部聽了我的說明,顯得十分客氣,一口答應了我的要求。回到家裡,我立即給上海的沈純方先生去了信件,告訴他:「指南大隊要求遷移『屍骨墩』里的無主墳。其中,包括沈時中的墳墓。」沈純方先生很快回信,告訴我:蘇南的墳地,尚未準備好。請我想方設法,先將沈時中的墳墓,暫時遷移到公墓或者其他地方。經過與沈純方先生的多次聯繫,我決定先將沈時中的墳墓,遷移到我家承包的棉花田田埂邊上。遷墳這一天,我一早就和妻子王秀蘭帶著工具和木盒,騎著自行車來到了指南五隊的「屍骨墩」。 二連襟嚴志成帶著當地有名的風水先生「王和尚」,早在沈時中的墳墓前等候。幾個當地的社員,也過來看熱鬧。按照當地農村的風俗,在風水先生「王和尚」的主持下,遷墳開始了。我們首先將墳墓周圍的雜草清理乾淨,然後開始左右鳴炮。我點燃了高升大爆竹,嚴志成點燃了電光小鞭炮。煙霧散盡,我們開始動鍬挖土。墳墓上方的土堆,被我們用力向四周撒開。接著,我們平地向下插鍬。向下挖到第三鍬時,鍬頭碰到了棺材板上蓋。很快,整個棺木就露了出來。那棺材板上蓋,經過多年腐蝕,居然在中央裂開了一條很大的縫。我們將撬杠伸進裂縫,一使勁便撬開了棺材板上蓋。只見棺材內滿是潮濕的淤泥,屍骨早已被埋在淤泥之下。就在人們感到遲疑之際,我拿起一把弧形小鐵鍬,跳下了土坑。那小鍬是我下黃鼠狼夾子打洞用的,鍬口雪亮,鍬柄光滑,早已用得得心應手。我小心翼翼地用小鍬,一下接一下地將淤泥從棺材裡剷出。很快,一身藏青色的卡其布中山裝露了出來。那身衣服,針線縫早已裂開,只是布料相當結實,顏色仍然十分鮮艷。我拎起衣服片,將剩餘的淤泥同時取出棺材。頓時,沈時中的屍骨重見天日,暴露在眼前。我清除掉屍骨上的泥土,將屍骨和隨葬遺物,裝進帶來的木盒裡。然後收拾起東西,一行數人來到二連襟嚴志成家。二姐王秀珍,按照我的要求,辦了一桌飯,買了瓶酒,早在門口等候。吃過中飯,我和妻子秀蘭告別眾人,用自行車拖著裝有屍骨的木盒,徑直向自家承包的棉花田騎去。我將裝有沈時中屍骨的木盒,遷葬到新洋試驗站三排三十三條自家承包的棉花田的田埂邊上。田埂邊上,自然生長著一棵觀音柳。我將木盒埋在觀音柳的北邊,上面的泥土與田埂平齊,看不出任何異常。我將那棵觀音柳,作為記憶埋葬木盒的標記。1987年春,我結束了上海華東師大的聘用,在上海印刷了100張《現代日語翻譯 精誠為您服務》的名片,回到了鹽城,開始在鹽城市無線電元件廠、工貿合營鹽城膠鞋廠,擔任日語口譯。我一口流利的日語,贏得了社會的好評,引起了記者的關注。1987年10月24日,《鹽阜大眾報》(周末班)頭版頭條,以《為伊消得人憔悴——記自學成才的翻譯朱蘊忠》一文,對我自學成才做翻譯的故事,做了長篇報道,在鹽阜大地,引起了不小的反響。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了華夏大地。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我決定拔根離開新洋試驗站,離開那個讓我一次次落難的地方,憑自學掌握的知識,闖出一番事業來。我再次給上海的沈純方先生去信,講述了自己即將離開新洋試驗站,請他趕快在蘇南籌建沈時中的墳墓。1988年1月,我收到沈純方先生的來信,他請我雇輛卡車,將沈時中的屍骨,運送到蘇州穹窿山下。並且,給我在穹窿山下預定了旅館。當時,新洋試驗站地處黃海之濱,交通閉塞,根本就雇不到卡車。如果去鹽城僱用卡車,卡車主是否願意運送屍骨,也是個問題。考慮再三,我決定用旅行背包隨身攜帶沈時中的屍骨,乘坐長途汽車,去蘇州穹窿山下。臨走前一天,我到試驗站木匠間,請木匠崔師傅,根據我設計的尺寸,製作了一隻袖珍棺材。那棺材是用六塊木板拼起來的,裝卸十分方便。將六塊木板拆下來後,正好裝進了一隻蛇皮口袋。出發那天,我一早來到承包的棉花田邊,在妻子秀蘭的協助下,刨起了沈時中的屍骨,仔細清理乾淨,裝進了那隻旅行背包。我背著裝有屍骨的旅行背包,手提裝有袖珍棺材板的蛇皮口袋,從試驗站站部乘坐長途汽車,幾經轉車,傍晚時分按時來到了沈純方先生為我預定的旅館裡。夜深人靜,我在旅館裡,拼裝好袖珍棺材,安放好沈時中的屍骨後,就一覺睡到大天亮。第二天一早,沈純方先生來到旅館,找到了我。相互寒暄幾句後,我便拉開了袖珍棺材的蓋板。沈純方先生見到哥哥沈時中的屍骨時,頓時放聲大哭,悲痛萬分。我安慰道:「人死不能復生,節哀順變------」眼淚卻禁不住流了下來。良久,沈純方先生擦乾眼淚,突然對我磕頭下拜,說道:「蘊忠,我代表沈家,向您表示衷心感謝!」我連忙將沈純方先生扶起,說道:「能把沈時中的屍骨送到這裡,算是了卻了我的心事。如果我離開了試驗站,那就多有不便。」沈純方先生領著我去吃了早飯,然後乘上卡車,向穹窿山麓下駛去。來到穹窿山麓下,太陽剛剛升起,沈純方先生指著陽光普照的一處山麓,對我說:「蘊忠,你看!沈時中新建的墳墓,是塊風水寶地。初升的太陽,第一縷陽光就照在沈時中的墳地!」啊!青山埋白骨,綠水吊忠魂。青山綠水,果真是一塊風水寶地。我能夠將沈時中的屍骨重見天日,遷移到穹窿山麓下這塊風水寶地,感到十分欣慰,禁不住流露出躊躇滿志的神態。做墳的另外五名民工,早在墳地等候。沈純方先生按照蘇南的風俗,埋葬好沈時中的屍骨後,在墳墓前豎好墓碑,栽下了兩棵松樹。然後與我在沈時中的新建墳墓前,拍照留念。這些照片一直保留到現在。每當我看到這些照片時,總是百感交集,當年的情景,歷歷在目,揮之不去。
推薦閱讀:

馬前卒的深層意思是什麼?
雨果是一位怎麼樣的人?
懂事,懂得用懵懂屏蔽了的傷心事
石黑一雄,音樂人的一場夢
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我譯《道德經》系列之五十七

TAG:文學 | 精英 | 紀實文學 | 紀實 | 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