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心」與寶寶分床睡 你還需要一些技巧

「狠心」與寶寶分床睡 你還需要一些技巧2015年07月05日 星期日 中國教育報第4版【成長案例】分床計劃緣何屢屢失敗沁沁媽媽根據著名兒科醫生崔玉濤的建議,孩子從小就要與大人分床睡。寶寶三個月,我就試著與她分開睡,這對於剖宮產手術後還沒有恢復的我來講十分困難。因為夜晚要起夜多次給寶寶餵奶,除了身體不適,加之人在睡熟後,身體疲乏無力,把嬰兒從床里抱出實在吃力,於是便放棄了這個分床的機會。寶寶七個月後,又開始實施分床睡。在沁沁睡熟後,我把她放在小床里,以為問題不大。可是,誰想到,半夜醒來後,沁沁發現自己一個人在小床里,雖然不哭也不鬧,卻怎麼也不睡了。媽媽半睡半醒中忽然聽到寶寶的哼哼聲,才發現寶寶沒有睡覺,不知醒來多久了,心中十分難過。三歲的時候,孩子開始懵懵懂懂有了性別的意識。加之沁沁在生活中也十分獨立,我們開始對寶寶正式實施分床分房睡。晚上,我和先生關上房門,準備入睡。只聽「咚咚」聲,寶寶跑到房門前敲門。我問她要幹什麼,沁沁說她的娃娃小白落在媽媽房間里。一會兒又跑過來問媽媽明天要不要上幼兒園,一會兒又跑過來跟我們商量周末要去遊樂場……跑了幾個來回後,爸爸嚴厲地說:「沁沁再不回到房間好好睡覺,什麼活動都取消。」她只有悻悻地回去,我們也安心地睡下了。誰知天亮後,爸爸打開房門,發現孩子抱著被子,縮在我們的房門外睡了一整夜……我的眼睛瞬間眼淚狂飆,邊抱起寶寶邊說:「媽媽再也不離開你了。」爸爸的表情也十分難過,不知如何是好。分床睡的計劃就此宣告失敗。作為父母,我們知道分床睡的重要意義,但又不知何種方式更為適合孩子,更能讓孩子接受。【專家建議】怎樣與孩子分床睡才科學有效?熊小燕孩子為什麼不願意與父母分床睡?孩子分床睡有科學的時間及方法嗎?教育家說:孩子的問題,本質上是家長的問題或家庭教育的問題。同樣,孩子不願意分床睡的問題主要還是家長的問題,家長應認清問題,理性對待。為什麼一定要分床睡孩子該和父母分床睡嗎?在中國,很多家長有個錯誤的觀念,認為和孩子一起睡是愛孩子、疼孩子,其實養育孩子要科學理性而不是想當然。許多父母寵愛孩子,認為孩子膽子小,寧願自己辛苦麻煩一點,睡眠質量差一點,也一直每天晚上帶著孩子一起睡覺。分床睡有利於孩子身體健康並能預防窒息。從生理衛生的角度看,孩子與成人一起睡,成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多,空氣不新鮮,尤其不利於孩子吸入新鮮空氣;孩子在成人之間,體溫過高,容易引起孩子蹬被子;孩子和成人睡不符合良好衛生習慣;另外從睡眠質量看,孩子和成人睡覺,不利於保障孩子的睡眠質量。尤其一些孩子與隔代長輩睡,老人早晨六點不到就起床,孩子也跟著一起起床,容易引起孩子睡眠不足。據統計,窒息是嬰幼兒死亡的第一位的原因。父母與嬰幼兒一起睡,容易用被子、手臂或背部等阻礙孩子的呼吸而不自知,導致孩子在睡眠中無意識缺氧而亡。孩子分床睡有利於心理健康,克服恐懼心理,培養獨立性。孩子對獨自分床睡充滿恐懼心理,長久下去就會缺乏獨立性。我們知道在人的成長過程中,獨立性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上海師範大學心理學教授曹子芳認為:培養獨立性要從讓孩子單獨睡覺開始。獨立性與自信是相關的,獨立可以促進自信。孩子自信心強,才能敢於迎接挑戰,才能去做事情,也才有成功的機會。孩子分床睡有利於夫妻情感的正常發展。清華大學玉泉醫院性醫學科主任醫師馬曉年認為:性教育要從0歲開始。要做好早期家庭教育,與孩子分床睡就是一個要好好把握的問題。許多不分床睡的家庭,往往家裡的祖輩、父輩都沒有固定的、穩定的睡眠習慣,這嚴重影響三代人的睡眠質量、生活習慣與夫妻生活質量。孩子為什麼不願意分床睡從孩子角度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恐懼心理。怕黑是人類的天性,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黑暗通常意味著危險,怕黑也具有某種進化學的意義。怕黑是孩子成長發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內心體驗,很小的孩子常常分不清想像和真實,獨自面對黑暗對他們來說可能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豐富的想像往往會將他們引向一個讓自己感到無力應對的處境。例如,很多孩子都會害怕床下藏著鬼,害怕妖怪、噩夢等。夜裡大人不在身邊時,這種體驗尤為強烈。依戀心理。如果孩子出生之後就一直與父母睡,那麼父母的體味和肌膚就會對他們形成一個熟悉的心理環境。這種環境讓他們感到安全、舒適、備受呵護。因而孩子眼中的分床睡可能意味著是一種安全的戒斷,是一種莫大的威脅。習慣心理。孩子長期和父母睡在一起就會形成一種習慣。任何行為習慣的打破必然會伴隨著焦慮和不舒服,對孩子來說也是很正常的。孤獨心理。孩子與父母同睡時,有人陪伴。睡前可以說話、聽故事;早上一醒來就可以看到父母的笑臉,覺得踏實、開心。單獨睡覺時會感到一定程度的孤單。孩子不願意跟父母分開,父母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孩子不願分床睡,某種情況下是父母主觀上依戀孩子不願與孩子分床睡。孩子之所以能長期「霸佔」大床,是因為大人主觀上不願意與孩子分床。尤其是父母兩地分居或事實上的單親家庭,父母更願意和孩子睡,父母更依戀孩子。父母與孩子不分床睡,在某種程度上是夫妻關係不正常的表現。夫妻情感上有矛盾,利用孩子作為擋箭牌,相互迴避。不接觸或不過夫妻生活,或者故意性冷落或性懲罰對方。父母對孩子過度的奉獻也會導致孩子不願分床睡。中國的父母是最具有奉獻精神的父母,為了孩子可以犧牲一切,為了保證孩子睡覺質量,夫妻生活有什麼不可以捨棄的?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一切都讓給孩子,為了他犧牲一切,甚至犧牲自己的幸福。這是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可怕的禮物了。」父母送給孩子的最好禮物應是培養孩子自理和自立能力。父母有必要讓孩子明白,爸爸媽媽是最親密的,孩子並不是最親密的,也不是家庭里最重要的。剛開始的時候孩子不接受,但不能一味遷就孩子的情緒而順著他,否則孩子永遠會以自我為中心。做好工作時間久了,孩子會接受這種現實。父母與孩子雙方不理性。父母在分床睡問題上不夠理性。當父母心情好時就和孩子一同睡,或者一方出差另一方因為自己一人睡,就和孩子黏糊,一次兩次後,孩子嘗到和父母一同睡的甜頭,就再也不肯回到自己的小床上。因而分床睡就成為每天晚上必定上演的家庭煩擾劇。綜上所述,孩子分床睡其實是由孩子的個性特點、父母的養育方式和價值觀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家長愛孩子的想法並沒有錯,但家長對孩子的愛應當是一種理性的愛,應是一種對孩子、對父母均有利的愛。孩子分床睡的科學時間啟發、引領孩子養成自己的睡眠習慣,需要逐級分層推進,不分床分被褥——分床不分房——分床分房。分床分房後可以故事陪伴入睡——獨處入睡——獨立睡眠——早晨醒後父母陪伴——獨立起床。把握分床睡的不同年齡段。從出生到青春發育期,每個階段都有適合孩子分床睡的方法,但是最好在2-3歲孩子自我意識、獨立意識萌芽的時期,青春發育期孩子必須與異性父母分床睡。0-6個月。婦嬰專家建議,嬰兒出生後,就應該與父母分床睡,因為寶寶在嬰兒時期還沒有形成自己的習慣,此時開始培養習慣比較容易。在嬰兒時期分床,可以將寶寶的小床放在父母的大床旁邊,讓寶寶聽見父母熟悉的聲音,讓他知道父母就在附近,這樣不僅便於父母照顧孩子,也能帶給寶寶安全感,使其樂於單獨睡自己的小床。嬰兒期。在孩子出生前就布置好嬰兒房,孩子一降生就培養其獨睡的習慣。4-6個月的嬰兒已經對周圍環境有所響應,這時要讓孩子聽見父母的聲音,讓孩子知道父母就在附近。如果媽媽實在不放心,可以先把孩子的小床放在大人的卧室,觀察一段時間,感覺沒問題了,再讓孩子睡自己的房間。低幼期。2-3歲的孩子自我意識一天天強烈,很多事喜歡自己來,這恰是培養孩子從行為到心理獨立的好時機。如果孩子有單獨的房間,最好在牆上貼一些孩子的照片、動畫人物,可以把小床布置成軍艦、大汽車等有趣的形狀,還可以把孩子平時喜歡的玩具擺在床邊,告訴孩子小動物是他的保護神。孩子有安全感後便能安靜入睡。中幼期。3-5歲的孩子非常在意語言和感情上的交流,常常會在入睡前黏著父母,還會試圖賴在爸爸媽媽的大床上。與孩子分床的最初階段,父母在孩子睡前多陪他一會兒,講些好聽的故事或讀孩子喜歡的書,或放一段輕鬆、優美的音樂,之後平靜地和孩子互道晚安,再和孩子一起向娃娃、玩具、寵物說晚安,讓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在愉快的氛圍中入眠。大幼期。5-6歲的孩子性格特徵已初見端倪,自立和自理的本領都大大增加。這時,父母完全可以給孩子一個自由的空間,讓孩子在自己的小房間里單獨睡。如果孩子不同意,父母可以帶孩子到已分床睡覺的親戚朋友家串門,參觀小主人的床,有意識地當著自己孩子的面詢問小主人跟誰睡,並作出驚喜的樣子說:「你真行!一個人睡一張床,像個大孩子了!」順便誇誇小床柔軟、漂亮。這時候,孩子會覺得「我也應該有自己的床」,父母則可趁機鼓勵孩子單獨睡一張小床。小學階段。進入小學,意味著幼兒期的結束,兒童期的開始。從這個時候開始,要著力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性格。青春期階段。進入青春期的孩子,在性方面相對懵懂和敏感。與異性父母親同床、共浴,可能對他們的性觀念、與父母的關係產生衝擊,甚至對他們產生誘惑,影響其身心的發展。如果父母一直陪著孩子,孩子永遠長不大。每一個孩子都要經過這樣的一個階段,起碼有半年的時間,他蓋不好被子,可能會著涼,做父母的必須接受。但有一天你會發現:孩子的被子蓋得好好的,這就是說他已經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了,他不需要誰幫他。和孩子分床睡意味著分離,如果父母強行分床的話很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心靈。將「不要讓分床事件傷害孩子的心靈」當作最高原則,在這一原則下,我們應做充分的準備。孩子成長中的許多事情就是這樣,不必急於去做什麼,而是先儘可能地理性思考,多投入一些情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悟孩子的心,和孩子一起成長。(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應天職業技術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推薦閱讀:

怎樣提高卡丁車水平,別說跑跑卡丁車了謝謝大神們…?
餐飲服務57個技巧
吳寒笛:在套路過剩的年代,堅持可能是唯一的技巧
摩登舞的技巧
夫妻和諧相處的12條小技巧,看懂了百年好合一點也不難!

TAG:寶寶 | 技巧 | 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