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為什麼必須死不單單因為兵權和秦檜
往往大家都是認為岳飛是因為權力和兵權被殺掉的,看完這篇文章你會覺得整個事情完全不是之前所想的岳飛是因為兵權被殺掉的了!
近聽岳飛評書的時候,對這個故事的概念其實特別簡單,一般說的都是岳飛所向披靡、秦檜大奸大惡,宋高宗趙構昏庸無能,這個故事就這麼非常簡單的一個情節,後來稍微大一點之後就發現不是這麼回事了,秦檜其實不重要,別看他跪在岳王墳前好像千古罪人,其實真正的千古罪人是皇帝趙構,因為他怕岳飛直搗黃龍府,迎二聖還朝,倆皇帝回來了 他怎麼辦啊?就得脫袍讓位! 所以他就要下12道金牌催岳飛搬師回朝 即使是朱仙鎮郾城大捷也不要了!然後自毀長城把岳飛殺掉!以保住自己的皇位,讀史書讀的深一點的人可能都是這樣理解的。但是隨著小編讀這段史料的時候,讀的越深就發現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為什麼岳飛必須死,其實是理解所有傳統權利社會的一把鑰匙,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真相!
岳飛之所以必須死 其實特別蹊蹺,宋代也是有祖制的 太祖皇帝當年在太廟就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寫的就非常清楚,士大夫及上書言事者不殺,子孫當皇帝的只要殺這種人 天必遣之!雖然這個是在祖宗的太廟裡供著是一個皇家的秘密,但是在靖康之亂的時候基本上外界都知道了,而恰巧在兩宋交接的時候發生了三起殺大臣的事,第一起就是殺張邦昌,金人當時給張邦昌立了一個傀儡,就這樣張邦昌一下就當上了皇帝,張邦昌心裡的滋味那叫一個不好受啊,整天哭,天天死活都不敢進正殿,然後還把所有的府庫給封了然後等金人一退去,張邦昌就趕緊抱著玉璽去找趙構,說 「 來來來 還是你來吧 我這肯定不行」 但是趙構為什麼對這個沒有錯處 只是被動當皇帝的張邦昌還是要殺?道理其實很簡單嘛!因為皇統不對嘛!如果你不殺張邦昌那你的皇位怎麼來的,外人肯定想,金朝人打敗了趙宋皇家然後把位置傳給了張邦昌張邦昌在傳位給你趙構皇帝,那你等於是一個偽朝的後代啊,所以他只能把張邦昌殺掉!在政治上的合法性他才成立,我不承認我是從張邦昌手裡拿到的政權!所以張邦昌該死!
第二個呢是太學生陳東和一個普通的老百姓叫歐陽澈,這兩個上書言事 但說說的實在太難聽了,難聽到已經非常危及到趙構的統治了,意思大概就是 你趙構不該當皇帝 欽宗皇帝沒死啊 他只是北狩啊 他人還活著呢你這怎麼能當皇帝呢,你只能叫稱制而不該元 你當家你做主但年號還得用欽宗的 什麼時候迎二聖還朝欽宗繼續當皇帝 他二人就老說這個 !趙構就煩了,這麼危難的時候你還在這裡裹這個亂 搞意識形態鬥爭,然後就把這個陳正和歐陽澈就殺掉了,可即使殺掉陳東和歐陽澈之後,趙構立即就開始做反面文章,沒過多少天他就說後悔啊 真不該殺之類的話有是寫信又是給人家做各種各樣的政治表示之類的等等..,劉豫後面就又形成了一個偽王朝,就把陳正和歐陽澈的排位供起來,非常排斥宋家皇帝殺上書言事者的這種行為,從這個例子就能看的出來,對於宋代當時的社會風氣來說 殺大臣士大夫和上書言事者是一種非常在道德上站不住腳的行為,那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要殺岳飛呢?而且是功勛如此卓著在任何具體的錯處上又逮不著 最後不是說莫須有嗎?也許、或許有,當然這句話說話多了去,總而言之逮不著任何錯出為什麼還要殺 這是一個疑點,第二個疑點就更有意思了!
(劉豫)
大家都在說趙構就怕迎二聖還朝,這個說法其實你越讀史書你就越覺得扯淡,因為第一迎二聖還朝這個說法不是別人提的,是高宗趙構自己提的,而且岳飛這個人他不是個愣頭青,岳飛在有一次出兵的時候給高總趙構上奏的奏表裡面就特地還寫了這麼一句「迎天眷還朝」,原來都說迎二聖還朝,岳飛就特地改了一個詞叫天眷,而且岳飛是有這個政治腦筋的,更何況迎二聖還朝高宗趙構也是把他當一張政治牌來打,有一次他跟金兀朮談判的時候對方是同意吧欽宗還給你 所以他已經指定開封府替淵聖皇帝造他的宮殿,這件事情離實現最近的有一次就是高宗跟北人經過談判說把自己的親母親韋皇后給迎回來,當時欽宗趙桓就跪在地上攀住了韋太后的車駕就說「你回去就跟我弟弟說,我回去就想當一個太乙觀的觀主,無敢望也」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回去你給我一個道館就行了 我出家當和尚去了 其他的也不敢多想,韋太后也把這句話帶給了趙構,所以從這件事情的角度來說並不是當時絕不能提的政治禁忌。而且岳飛是知道這個禁忌的 而且是繞著走的 這是非常清楚的 ,那麼更往深一點來說,就算欽宗回來了手裡也沒有軍隊和朝廷上的人事權也對趙構造不成任何威脅就算有再大的名為又能怎麼樣呢?
(趙構)
更典型的是明代,朱元璋把張士誠也打敗了 ,整個吳國也建立了,當時他尊的是小明王韓林兒的國號,後來派廖永忠去把小明王接到南京當皇帝,船走在路上到瓜步州那人家直接給弄死了, 當你手裡有軍隊的時候你光有點名分有什麼用啊,就說宋代本身吧,其實宋徽宗一看金人打來了 跑了 「去鎮江為國家祈福燒香去了」還帶著自己的人馬,然後把皇位生生的塞給宋欽宗說你在這裡當皇帝了我去為國家祈福燒香去了,其實不就是跑了嗎!跑了之後 宋徽宗就覺得安全了,然後就開始發各種太上皇令旨。宋欽宗只要做到皇帝位置上,你發什麼令旨啊! 國家這麼亂你還給我填亂!你發一道我就發一道,到最後太上皇在鎮江的時候發現誰都不聽他的了,沒有軍隊和權利,沒有軍隊和權利就你身邊那幾個兵能保護到你什麼?
(宋徽宗)
所以後來金人第一次圍困汴京之後,然後退去 徽宗就回來了! 當時的欽宗說是奉養太上皇在隆德宮其實就是坐牢嘛!宋徽宗還跟宋欽宗抖心眼兒 說「咱爺倆都在汴京呆著不合適 我這樣吧 我到洛陽去幫你招兵去 萬一金人在打過來我們爺倆分出兩地安全係數高啊跟美國總統似的 正總統跟副總統不坐一架飛機啊」宋欽宗說「別廢話了 我還不知道你??你跑洛陽去幹嘛我還不知道嗎」要知道宋徽宗給宋欽宗上表皇上陛下的署名是什麼? 老拙 就是一個有老有笨的一個老人我想替你盡出一點心力!宋欽宗的態度直接是別廢話 接著在隆德宮裡呆著吧你!那年10月10號宋徽宗過生日,欽宗畢竟是他兒子嘛!去給他祝壽,老人家顫巍巍的倒了一杯酒,來給你喝一杯酒!宋欽宗一看這個酒他心裡就疑惑了,心裡在想 我知道你這個酒裡面有什麼啊!後面他一個隨從就踩了踩他腳跟 別喝!這個欽宗就是生沒喝這杯酒,老爹過生日給他第一杯酒他就生是沒喝!最後宋徽宗是號泣而走 ,所以說一個已經失去權位的皇帝就是宋欽宗回到了趙構身邊真能對他的皇位構成威脅嗎?難道宋高宗趙構不明白嗎?那問題又來了,為什麼他還是要堅持殺掉岳飛呢?
(宋徽宗)
為什麼岳飛必須死,我們對岳飛的印象都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戰神,金營里甚至喊出一句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都說他是戰神一般的人物,岳飛在古代是跟關王爺一起供的,叫關岳廟嘛,但岳飛真的有這麼神嗎?你真的仔細去細讀史料,你會發現岳飛的朱仙鎮大捷、所謂的郾城大捷,實際上寫的最天花亂墜了 是在一本書里叫《金佗粹編》這本書實際上是岳飛的孫子岳珂寫的而在當時的官修史書里其實就根本沒有把這個大捷看得多重要甚至在官修史書里根本沒有提到朱仙鎮這幾個字,當然這也說不清,秦檜當時和他那個孩子叫秦禧兩人後半輩子沒幹別的事了,天天跑到宮裡去改官修史料,所以不知道是不是改了,這個也不好說,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岳家軍當時是步兵,如果岳飛在深入敵後不是在中州戰場自己的主場作戰 真的是直搗黃龍府 包括會寧府徽欽二帝受罪那個地方,在現代就是黑龍江阿城,跑到那兒去,你步兵怎麼可能打的過騎兵,這是一個未知的問題!事實上當時宋朝的國力,已經不支持這一場戰爭了。北宋時很富強的,最富的時候是宋神宗時代,一年收入大概是6000多萬貫,可是到兩宋交接的時候 兵荒馬亂中央政府的稅收已經只有1000萬貫,一直到12世紀的中期才恢復到6000萬貫的水平,可是當時岳飛一年的軍費多少知道嗎?光這一隻軍隊一年700萬貫,所以皇帝老兒基本上是在家裡掃倉庫給他啊,他又不能不掃,而宋高宗是一個非常勤儉的皇帝,製造宮室其實沒有那麼壯麗豪華據說他那個大殿經常換牌子,幹什麼就換一個什麼名字,因為沒有那麼多宮殿嘛!我們從電視上得到的什麼青山外青山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沒有那麼糜爛的!打仗啊 要籌軍費啊!那還有錢有心思搞這些東西,又有人改問了 那為什麼得籌軍費呢?為什麼不能讓將帥自籌啊,往往很多王朝到後期兵荒馬亂的時候都是將帥自籌軍費啊!清代晚期,曾國藩鎮壓太平天國的時候都是自籌軍費的啊!宋高宗這點算盤打的算是明白的!不能讓岳飛自籌軍費啊,你自籌了我這裡是鬆快了,你們將來全割據了,欽宗心裡的算盤基本上是這麼打的算盤!所以宋太祖理國制度的時候就把行政權、司法權和財證權分開,財政權叫轉運使直接對中央負責,如果這三個權利在一起又管老百姓又管案子還管財政稅收那跟軍閥有什麼區別?還什麼節度使啊?你就是造過反的人!所以宋高宗非常清楚,即使掃倉庫勒緊褲腰帶我也得供你的軍費,要讓所有的老百姓和軍卒知道 你岳飛岳家軍是我養活的而不是你岳飛養活的,所以但是宋代朝政那麼艱困的情況下能不能支持岳飛能夠直搗黃龍府迎回二聖可能也是一個問題,其實後代的史家你會看到一個清晰的脈絡,比如說離那個時候非常近的人,比如朱熹 有一次一個學生問朱熹,如果高宗趁那個時候國勢稍張,是不是能成功是不是能成功呢?就不和就跟他死打死磕!朱熹的答案是這樣的「將驕兵惰 未可知也」
(秦檜)
所以岳飛的作用其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樣大,這就幾乎是一個定論了,那問題來了、既然打不贏,高宗趙構心裡他最想得主要的敵人是什麼?恰恰不是什麼徽欽二帝,恰恰不是什麼金兀朮,而是你岳飛本人,因為你那麼能打,你掌握了全國幾乎5/7的兵馬然後你還打贏了,你不當皇帝誰當皇帝啊?當然我們現在覺得岳飛那是忠臣吶!背上都刺這精忠報國四個字呢!高宗也寫了精忠岳飛賜給他 忠臣吶!他怎麼會幹那個事?岳飛後來臨死的時候有人勸他反他都不反!高宗也這麼想的,有一次高宗在那兒說「哎呀 這個岳飛還是個忠臣啊」秦檜就在旁邊說「對 岳飛是忠臣 我們太祖陛下趙匡胤當年不也是後周的忠臣嗎」換句話講 你岳飛不反如果你掌握了全國5/7的兵馬,如果你又拿下了故地甚至你又迎回了徽欽二帝的屍骨,如果你是這麼一個聲名赫赫的人 你不反、你的弟兄都會讓你反,宋太祖趙匡胤就是這樣啊,他還沒想反,走到陳橋驛的地方和醉了酒,被他的弟兄們擱到椅子上黃袍加身!因為兄弟們跟著你受苦,我們也想當公爵侯爵侯爺啊、我也想分疆裂土啊,所以到時候不反都可能由不得他了,其實岳飛的這個悲劇我們不能只看這一小段歷史,你會看整個宋代的歷史,比如說北宋,歷史上有句話叫「北宋卻將 南宋缺相」
(趙匡胤)
北宋時名相很多,南宋就名將多但是沒有好的丞相,北宋名將就一個 狄青 宋仁宗時代的,人宗時代說實話是一個非常燦爛的時代,宋仁宗是個老好人所以有人說宋仁宗是百無一能只會做官家。這個人實在太膿包啥也不會幹。性格柔軟,只會聽臣子的話臣子跟他說個問題,把吐沫星子噴他臉上。都不帶生氣的這麼一老頭,宋仁宗時候的大將的狄青親征西夏也勝了!後來當了樞密使國防部部長,原來狄青沒當樞密使的之前所有的士大夫都看這個小夥子多好 人又年輕 又帥 又能打仗,可是狄青到了東京汴京當了官之後,全都是壞事了!比如說:狄青家裡夜裡搞什麼祭祖活動家裡燒點蠟燭 忘記報告開封府說家裡有點事,然後衙役們就看到他家怎麼有火光,第二天這個話一傳就不是這個味了,甚至有人說狄青家裡夜有怪光! 然後士大夫就說 對啊 簨掉唐朝的那個後梁的太祖朱溫,他原來當皇帝之前家裡就夜有怪光!這個話就這麼滴出來了!後來歐陽修害狄青一封表一封表的上,這個仁宗還說留中不發 後來文彥博又去找這個仁宗,說「這個狄青你得把他拿走」仁宗還是這句話,狄青是個忠臣啊!結果文彥博說的話跟秦檜說的話一摸一樣!後來狄青走的時候去找文彥博說「為啥呀,我啥也沒幹 我好好的 你們幹嘛要害我呢?」文彥博也就冷冷的幾句話「唯猜忌爾」意思就是我們不知道你要幹什麼!我們就是猜疑你!正所謂猜忌天下亂緣也 主疑臣則誅 臣疑主則反 主疑臣不誅則臣疑而反 臣疑主不反而主必誅之 大家應該都能聽得吧!歐陽修文彥博害狄青和後來的秦檜害岳飛是出於同一個理由,有的歷史學家研究岳飛的時候就發現一個特別怪的現象,岳飛當年被殺的時候士大夫階層沒有替他說話的,一直到後來宋孝宗登基他要備伐,要從新抗金的時候才給岳飛恢復了名位等等..,那岳飛已經成為了一個政治符號了,對岳飛本身的評價已經沒有關係了,在當時的士大夫仍然是認為像這樣的驕兵悍將,我不管你在戰場上立了多少功夫,殺掉對於權力是最最安全的,當然了這還沒破解到問題的最根本。
(文彥博)
既然他是驕兵悍將,那其實你看南宋四大名將吧 劉光世,劉光世自己不會打仗早早的就把部隊交出來不幹了,張俊、張俊幫著高宗趙構害岳飛所以後來得以善終但是後來也是被罷官,最有趣的是韓世忠、韓世忠這個人他本來是個浪子型的人物,雖然打仗很能打,但是他比岳飛就多一個心眼,他就天天找高宗皇帝要金銀財寶。要土地、要田宅,這就是古時候武將跟皇帝玩心眼管用的手法,讓皇帝心裡想這個人就貪圖享樂沒想你的位置,這樣就不會被猜忌,韓世忠後來也矇混過關了!即使這樣韓世忠也是天天閉門不出,就這樣才躲過這一禍。
(韓世忠)
那按說像岳飛這樣不近女色不貪財又近民心提筆又能寫兩句的人為什麼仍然還要殺他而不是僅僅剝奪他的兵權呢?很多歷史學家在研究岳飛為什麼必須死的時候往往都在強調岳飛 的性格,岳飛這個人的性格確實有點不好 特別倔,當然這種倔在皇上眼裡看來就叫跋扈!最具體的是兩個例子。要知道原來岳飛跟高宗趙構之前那也是有「蜜月期」的,剛開始趙構覺得這小夥子太能幹了之類的,一直是趙構把岳飛從很低級的武官慢慢提拔上來,後來把岳飛提拔成了節度使的時候岳飛還30歲不到!整個宋朝就不到兩個人成為了節度使,岳飛就很高傲一個是太祖一個是我,岳飛當時就私下跟人這麼講!
岳飛這個人性格倔在那個地方呢?小編這裡寫了一個通宵了也就不舉太多個例子了,這裡舉個例子:他跟宋高宗翻臉的時候是在紹興七年,就是我們前面講的那個劉光世,他帶著淮西軍,他自己實在不願意打仗,結果這軍隊交給朝廷自己不願意管了,高宗就說 把這個軍隊交給岳飛,就這樣岳飛就擁有了天下5/7的兵馬,後來跟岳飛剛說完這個話之後,趙構回去一想,不對 這兵權交給他了,他哪天造反我是一點沒轍啊!就這麼跟高宗一說,高宗很快就反悔了,而岳飛這叫個高興啊 老頑童似的,可是高宗趙構反悔之後就跟岳飛說「不給你了 直屬中央了」岳飛聽到這話就不願意了,就直接罷官回廬山了,因為他的老母親就葬在廬山!在廬山閑住也不幹,後來秦檜就激情四溢的信是一封一封的飄往廬山,這個岳飛是一點都不搭理,後來趙構沒招了就找了岳飛的兩個手下一個叫李若虛一個叫王貴去請岳飛,若是請不回來便砍了你們的腦袋!這來老部將就跑去廬山見岳飛了,然後岳飛剛開始還是耿耿的,後來李若虛跟他說了一句話「你真的以為你能跟朝廷翻臉嗎?」這一句話說完,岳飛是滿頭大汗!想想真不對,然後就跟他們兩個人下山去了,後來岳飛跟皇帝高宗認錯,高宗表示我沒生氣的樣子,我要是生氣的話我就動你了 ,知道我怎麼動你嗎?太祖皇帝有句話叫亂吾法者 唯有劍耳!意思就是說我要是生氣我就弄死你了!這就是兩個人第一次翻臉!岳飛的這個性格是真的有問題,可是岳飛的性格問題真的能導致他被殺嗎?小編到現在都還覺得不至於,因為宋代畢竟是個文弱相對來說比較文明的,不象朱元璋那個時期,那為什麼還要殺岳飛這種愣頭青呢?軍權剝脫不就完事了嗎?
(岳飛)
這就又得說到宋代的政治,宋代的政治其實從北宋仁宗開始,就開始完成了一個叫士大夫階層的覺醒,可是到了仁宗朝再往後,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叫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從這個時候士大夫的力量開始成為朝堂之上主導的力量,這就又暴露出中國文化的一個缺陷 就是士大夫基於意氣!凡事認死理凡事搞黨政,宋英宗時候的濮議包括那最典型的是王安石變法,那就是有你沒我,這已經不是政治之爭,這應該叫國事之爭了!所以整個宋代的政治基本就是這樣了,這是一個失去彈性的政治,用鄧小平講的一句話可以這麼說,凡事要實事求事嘛!那麼到了高宗趙構和岳飛的那個時候這個彈性就變得非常脆弱,當時朝廷上只有兩派,第一派主和,第二派主戰!主和派就是圍著秦檜身邊那群士大夫,那主站派是不是一定就是說抗金名將?不一定的哦!比如說甲午戰爭的時候翁同龢那些主站派 不對那是誤國的文人,真正在前線彌補這個大局的人像李鴻章這樣的人都被污衊為投降派主和派,所以說實際上在中國古代的政治當中真正敢站出來說我主和的人不僅要有政治智慧而且要有道德擔當,否則皇帝都不敢單說我投降我彈劾這種話 像明代的崇禎皇帝 他其實到最後也想跟金人談判剛這個意思漏出來結果風聲漏掉然後他就只好把這個人殺掉 根本就不敢這樣單說,因為政治已經變得失去了彈性,他只有站在兩派中其中一派,那既然國家的大計已定跟金國談和怎麼辦呢?沒有第三條道路可走 就必須要去殺掉一個主戰派的大員,只有殺你岳飛其他人就老實了 整個主和派還是不能成為國家的大政方針所以爭國事成為當時宋代整個政治缺乏彈性的一個最終結果所以岳飛必須死!這跟岳飛自己有沒有野心、跟趙構是不是怕你其實已經沒有關係了,一千多年後的今天再來看岳飛的這個悲劇,他其實不是那個人的悲劇也不是奸臣和良臣 也不是昏君和忠臣之間的衝突,他是一個有才華的個人跟僵化的 僵硬的 僵死的政治結構之間的悲劇!本文完 這個結局是小編仔細研究史書得來的,希望大家滿意,謝謝!
(李鴻章)
文章不錯,掃一掃打賞
推薦閱讀:
※岳飛為什麼必須死
※「抗金名將」張俊到底應不應跪在岳飛墳前?兼說岳墳前跪像的變遷
※岳飛麾下的精銳部隊「背嵬軍」有多強?大破十餘萬金軍!
※岳飛不是民族英雄嗎?
※老文看岳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