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法師開示(三十九)
空海法師開示(三十九)2010-08-09 18:11
(第四節)「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士夫年壽百歲,有人語言:『士夫若欲聞法,當日日三時受苦。晨朝時受百槍苦,日中、晡時亦復如是。於一日中受三百槍苦,如是日日,至於百歲,然後聞法,得無間等,汝寧能不?時,彼士夫為聞法故,悉堪能受。所以者何?人生於世,長夜受苦,有時地獄,有時畜生,有時餓鬼,於三惡道空受眾苦,亦不聞法,是故我今為無間等故,不以終生受三百槍為大苦也。是故,比丘!於四聖諦未得無間等者,當勤方便,起增上欲,學無間等」。 這一經滿重要的啟示。【法義分享】一個人為了能夠聽聞到正法,為了了知宇宙人生實相,於是每天打三百大板,連打一百年,然後才能聞法,聽聞出離苦海的解脫法,佛陀認為真正要求法的人「悉堪能受」。重點是,靜下來問問自己:有沒有這樣求法的魄力與決心?有沒有像玄奘大師那樣,為法縱使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魄力?有沒有像六祖慧能、像密勒日巴那樣,為法忘軀、為法捐軀的決心?如果有,因緣具足則明眼善知識就會協助你。如此,要開悟、證果那就「不待時節因緣」。 佛陀就說:士夫若欲聞法,你要真正聽聞到出世間法,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意 」真正講「無上甚深微妙法」,就是出世間的解脫法,但是我們很不容易能夠遇到真正出世間的解脫法,光是要遇到出世間的解脫法,就非常不容易、當你遇到之後,又要能夠有這一種法喜,又有這種求法之心,要去下工夫去用功,又是更是少之又少。佛陀就跟大家做一個分析,如果一個人真正體會到生死輪迴的苦,體會到內心的苦、眾生的苦,眾生在苦海之中的這種浮浮沉沉,當他真正要求解脫,他會怎麼樣呢?粉身碎骨、在所不惜的魄力決心會出來。 如果一個人真正能夠聽聞到正法,「當日日三時受苦」,就像說你今天要來學法,事實上等於說是一種比喻,也是一種磨練你,你是真的、還是假的,你是真正要修、還是假的,你是真正為法而來嗎?他這是一種磨練、考驗你,就是說每天早上打一百大板,一百槍就是趴著打屁股打一百大板的意思,早上打一百大板,再來中午也打一百大板,「晡時」就是傍晚,傍晚的時候也打一百大板,也就是一天打三百下,然後每天打、打一百年,這樣才告訴你什麼叫做真正的出世間解脫法,你願不願意呢?你有沒有這一種魄力?有沒有這一種決心呢?佛陀就說「彼士夫為聞法故,悉堪能受」如果一個人真正是為了悟生死、為解脫而來,一個明眼善知識這樣做,他也願意、也會接受。 所以者何?因為他體會到眾生在苦海裡面浮浮沉沉。「人生於世長夜受苦,有時地獄,有時畜生,有時惡鬼」不要想像得太抽象,事實上我們常常在一天裡面,都在六道裡面浮浮沉沉、頭出頭沒,所以不要想像得很抽象、很遙遠。所謂「地獄」,如果當你起嗔恨心時,就好像入「阿修羅道」,好像地獄地道這些眾生,如果說你像「有時畜生」,只知道一直吃、一直吃,不知足地一直吃,不然就是飽食終日過日子。有時就像畜生過日子一樣,有時「餓鬼」,就是不知足、貪得無厭,現出餓鬼相,這就是我們的心態,都是在六道裡面,一直在上上下下、浮浮沉沉,因此常常是苦啊! 一個人真正要了悟生死大事,他就是一天受這樣打三百大板,也覺得說值得、他也願意,像我以前在看密勒日巴傳,我們不是說去區分密教、西藏密宗,而是說人家那一種為法、求法,讓他的上師再怎麼樣磨練他,他都這樣去承擔、去接受,那一種魄力、那一種決心,讓我都會掉眼淚啊!然後問問自己,我能夠做到這樣的決心、魄力嗎?生死大事是大丈夫事業啊!非將相所能為,沒有用生命去求法,怎麼樣能夠突破生死大事?所以,像密勒日巴傳可以看。六祖慧能也滿不錯的,不過在中國這方面的過程,寫得比較不詳細,事實上六祖慧能也都是這樣為法忘軀的。我們中國有一個很好的典範--玄奘大師,展現出來真的就是為法忘軀,為法粉身碎骨在所不惜啊!在以前交通這麼不方便的,一千三百多年前,西元六百多年,唐朝初年從長安一直走,通過絲路、西域,經過帕米爾高原,然後又再繞印度的西北部,再到印度本土,到那蘭陀大學去留學,留學完成之後,又背負著很多的經典再回來,不只是八千里路雲和月,沒有這一種相當相當高,為法忘軀這種魄力、決心,沒有這種崇高的毅力,你不可能達成的。 所以,這也是鼓勵大家,真正要達究竟解脫,佛陀他本身走過來,也都是用生命去求法,佛陀就是修、修、修,到後來怎麼樣?經典裡面也有寫到,佛陀用功到後來是前胸貼後背啊!瘦到只剩下骨頭,真正一個到達究竟解脫的人,真正是用生命去修、去找法的。如果你真的了悟生死大事,覺得這方面非常重要,受再怎麼多的苦,你都願意的,因為知道這是讓你真正徹底了脫生死,讓你真正出離苦海的重要解脫道,再怎麼樣你都會願意。當然這也是鼓勵大家,真的要有學法、求法得的魄力、決心。如果現在的聽聞,以及後面的實修,你所下的功夫是皮毛層,用皮毛層在來聽、在修,我同樣講的這些,你所得的也是皮毛層的法。如果你下的工夫是到達肌肉層,你所聽到的,會得到肌肉層的法。如果你是用骨髓、用生命來聽、來聞法,你會聽到骨髓,會聽到生命的法。看你的決心,以及看你的柔軟度。 (第五節)「爾時,世尊知諸比丘心之所念,往詣食堂,敷座而坐,告諸比丘」「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思惟世間而思惟」佛陀知道大家吃飽不好好用功,還在論世間是是非非,有的、沒有的,於是佛陀就過去跟他們講:「汝等比丘慎莫思惟世間思惟。所以者何?世間思惟非義饒益,非法饒益,非梵行饒益,非智、非覺、不順涅槃。汝等當正思惟:苦集滅道。所以者何?當你正思惟苦集滅道,這是義饒益、法饒益、梵行饒益、正智、正覺、正向涅槃」。 【法義分享】凡夫的言論都是不離世間思維,「世間思維」就是談論那些名、利、是、非、好、壞、對、錯、美、丑、孰優、孰劣、誰多、誰少……。若尚未見法、未證果的修行人,所談仍然是不離世間思維。世間思維談論再多,都無助於見法、開智慧。問題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所想、所談論的是屬於世間思維,更不容易覺知到自己所修的是「世間法」。什麼叫做「世間思維 」?凡夫的言論都是不離世間思維,而「世間思維」就是談論有關於名利、是非、好壞、對錯、美醜、孰優孰劣、誰多誰少、誰大誰小,在二元對立世界裡面,然後比較誰高誰低、誰大誰小,而在這個比較裡面,往往都是要襯托出我、我所、我是、我能,我的上師、我的法師、我的宗派、我的法門的優越崇高,我的見解的正確。 「世間思維」就是在二元對立,這是講總原則,「世間思維」就是在二元對立的世界裡面比較,都是要比較出、襯托出「我」,跟「我所」的優越,這就是「世間思維」。如果你還有在己大人小、己高人低,都在「世間思維」裡面。尚未見法、未證果的修行人,所談論仍然是不離世間思維。「世間思維 」談論再多,都無助於見法、開智慧,但問題是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自己所想、所談論是屬於「世間思維」,更不易覺知到己所修的是「世間法」。所以,什麼叫做「世間」?什麼叫做「出世間」?什麼叫做 「世間法」?什麼叫做「出世間法」?大部分的人都不知道。 很多的修行,你是落入在「世間法」裡面繞,但又不知道。如果你真正在這半年好好地下工夫來聞思,聞思知見正確,知道什麼是 「世間法」,什麼是「出世間法」,按照解脫道次第、步驟去修,可以節省你至少十年以上,不必要的浪費,就是這裡所講的。因為大多數人,你所修、所做的,在「世間法」裡面繞,都不容易覺察、也不容易知道。我們現在有聞思到這裡來,大家應該可以慢慢地去體會,如果自己也去檢驗,還是在二元對立的比較,不是跟自己比較,不是在凈化自己,而是在跟別人比較,都還是屬於「世間法 」。如果你的修行還在要襯托出,我的優越、我的高尚,我是大修行人,我是梵行人、我是……,都還是在我慢的 「世間法」裡面。 如果修行之後,你是增長我慢、我是、我能,都是屬於在世間法裡面繞,因為它是屬於比較深的,後面講述「八正道」時再來講,因為八正道有「世間八正道」與「出世間八正道」,「世間法」跟「出世間法」方面。 (第六節)「若比丘於苦聖諦當知、當解,於苦集聖諦當知、當斷,於苦滅聖諦當知、當證,於苦滅道跡聖諦當知、當修」 「四聖諦」全部都要有,「當知」在前面,「四聖諦」裡面的苦、集、滅、道,它有一個對應性,「苦諦」是當知、當解,「集諦」是當知、當斷,「滅諦」是當知、當證,「道諦」是當知、當修,若是要考試、抓重點字眼,這就是重點字眼。修行上也是一樣,大家要抓住重點字眼,首先我們要對苦諦,要有深入而正確的理解,就是聞思的一個階段,你要去深入地去了解自己的苦、眾生的苦、世間的苦,你要深刻去了解,就是「苦諦當解 」。你的修行動力不夠,表示你的苦吃得不夠,你對苦的了解還不夠深。 有的人也許會認為說「我覺得很快樂啊!我覺得沒有苦啊!沒有苦啊!」不是你在逃避,不然就是麻醉,或是吃一些興奮劑,然後掩蓋掉。所謂興奮劑是找其他的那些,你在用麻醉劑或是興奮劑,掩飾掉你內心的不安,你沒有如實去面對它,它是存在、只是你沒有靜下來,你沒辦法靜得下來,沒辦法如實面對自己,那是你在逃避苦,你對苦沒有深入地去了解。所以,要如實去面對它,去了解它、去解讀它。再來,這是包括自己的苦跟眾生的苦,當你對世間的苦,了解越深入之後,你才會進一步要去找尋苦的原因,當你找出苦的原因在哪裡,你就會知道病因,就會知道要去「斷」,要去斷除那些病因,治療那些病因、病根。病根要去除掉,就是斷那些「集」,這些苦就是來自於我們不明了實相,所以背道而馳啊!在抓常啊!在抓「我」啊!那個抓取就是「集」。 再來「滅」,這就是苦海的因、苦海的果,如果我們修行光只是了解這些,沒有邁向出離苦海、邁向解脫,這樣也不用修行啊!反正沒有出離苦海的機率、機會,也就不用修行。事實上,佛陀告訴我們這苦海是可以出離,告訴我們有一個理想的涅槃彼岸,解脫自在的彼岸。這個境界,你要去實修親證,你一定要親證到,「滅諦」就是解脫涅槃的世界,你要去證悟到,到達到解脫涅槃的世界。這個滅是跟苦相反的,也就是苦的止息、苦的息滅,解脫自在的世界。你要到達這個世界,需要透過修行,「道」講的就是修行,更具體展現出來就是「八正道 」。 第六節是勸大家「當知、當修,當知、當……」,後面第七節是說你已知,已經知道,而且余結已斷、已證、已修,是講更深入的,如果你已經做到,你就能夠「如是比丘則斷愛欲,轉去諸結」十個結就一一的斷除。「於慢無間等究竟苦邊」的「於慢無間等」就是對於我慢,沒有間斷的去觀察它,不管是在禪修或是在歷緣對境之中,你都隨時去看到有沒有我慢的產生?到後來我慢是完全的斷除、完全的消失,這樣就到達究竟苦邊。「究竟苦邊」就是解脫自在、涅槃彼岸。 「苦邊」就是出離苦海,已經上到苦海的彼岸邊緣,到苦海的邊緣去了,已經到彼岸去了,就是解脫自在的世界。 (第八節)「世尊告諸比丘:有四法成就,名曰大醫王者,所應王之具、王之分。何等為四?一者善知病,二者善知病源,三者善知病對治,四者善知治病已,當來更不動發」後面就是解釋這個原因,比較具體的解釋。佛陀可以稱為大醫王,為什麼能夠稱為大醫王呢?最主要就是佛陀知道善醫善知病,知道種種病的情況、癥狀,就是苦、集、滅、道,「苦」就是「善知病」,是顯現出來的癥狀,然後這是病因,這是病癒,這是治病、治根本。「苦」就是要知道種種癥狀,這生的是什麼病?你要去清楚去知道。再來,它的原因在哪裡?你又能夠找到那個病因。所以,要對治這個病因,就是你要去修、去證。當你證到「滅諦」,就是整個病都好了。 「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成就四德,療眾生病、亦復如是。云何為四?如來知此是苦集滅道聖諦,對四聖諦如實知,彼世間良醫於生根本對治不如實知」注意這個「生」,一般的眾生對生死大事,沒辦法根本對治啦!所以「於生根本對治不如實知 」「如來、應、等正覺」佛陀成為大醫王,「於生」就是生死大事,根本對治能夠如實知, 「於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如實知,是故如來、應、等正覺名為大醫王」佛陀鼓勵大家要成為大醫王,先把自已的病根、病源醫治好,成為具格的醫生,再協助眾生從病根、病源拔除諸苦。我們治病要治本、不要只治標。 (297頁)以前學佛的心路歷程裡面第八點,讓大家參考一下,我在1885年通過中醫師特考,也曾經拜師馬光亞,他算是中醫界相當有名的一位老醫師,就算佛教界裡面的印順長老,也曾經是中國醫藥學院的研究所所長,曾拜師馬光亞。與師學習之際有所體悟:當我成為名醫,也不能讓眾生不死,也沒辦法讓眾生內心不苦,而且自己的生死大事誰能醫治?這是更重要一個問題,自己的生死大事誰能醫治呢?當我成為名醫,也沒辦法對治自己的生死大事啊!因此當時我一邊在跟老師學習,然後一邊自己看到老師已經七十幾歲了,也是一天一直忙忙碌碌的,這樣一直在解除眾生的病苦。但是,我是覺得說當我成為他這樣,是這麼有名的醫師的時候,我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還是存在啊!我能夠醫治的,只是眾生身上的病苦而已,真正眾生內心的那些苦、那些不安,我就算是個名醫,還是沒辦法幫他們解決,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生死大事還未了啊! 這時候我就體會到很多,覺得說我應該更上一層,像佛陀一樣,治療生死的病根、病源,跟前面所講這一經,佛陀、解脫者大醫王這一經,跟佛陀這方面的啟示,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後來我又放下醫方面,又繼續再覓道、求道、修道。因為當時我體會到,治病一定是要治療根本。像佛陀一樣,才是大醫王,或是像阿羅漢解脫者,才能稱為大醫王。佛陀就是阿羅漢、就是解脫者,一樣啊!一般稱呼大醫王,應該就是阿羅漢、解脫者。以高標準來講,要稱為大醫王,是要四果阿羅漢。因為世間方面,就像送給你一個扁額,像說華陀再世。以高標準來講,要稱為大醫王,是要四果阿羅漢,真正了悟生死大事,真正斷除我慢的人,真正明眼善知識才可以。 (第九節)「世尊手執土石,問諸比丘:『於意云何?此手中土石為多?彼大雪山土石為多?』」佛陀就在地上抓起一把土,然後就問大家:你看我手上的土比較多?還是整個喜瑪拉雅山的土多呢?當然這是太大、太懸殊的比喻,所以比丘就回答:「世尊手中土石甚少啊!喜瑪拉雅山土石甚多無量,百千巨億,算數譬類不可為比」這是無法比較的。佛陀就說:不錯!「其諸眾生於苦聖諦如實知者,於苦集滅道四聖諦如實知者,如我手中所執的土石;其諸眾生於苦聖諦不如實知者,於苦集滅道聖諦不如實知者,如彼雪山土石,其數無量」很明顯、也很重要的提示比喻,不要以為「四聖諦」那麼好了解,而坊間有更多人認為「四聖諦」是小乘的,是自了漢的,都是完全錯誤的。 你要究竟解脫,絕對要清清楚楚知道「四聖諦」--苦、集、滅、道,你要成佛,此路是必經的,而且也是最終一定要到達超越的。所以,不管別人怎麼樣來評論,說四聖諦這些是阿羅漢的、是小乘的,只是為自己、不究竟、不好啦!……都是讓他過去、讓他過去,記得!要解脫、要自利利他,「四聖諦」一定要清楚知道,整個修證核心就是在體證「三法印」跟 「四聖諦」,你整個修行、修證的核心,包括證果的次第都是一樣,就是你對「三法印」跟「四聖諦」體悟的深淺度,來分別出你是證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因為體悟的越深,你斷的我慢、斷的結縛就會越多,結縛斷除的就會越多,這是修行的重點。所以,我們不要放錯了重點,你若放錯了,也就白冤枉了。 佛陀就坦白講,真正對苦、集、滅、道「四聖諦」有如實知的,幾萬、幾百萬個人裡面,可能只有一個啦!我們還講的比較謙虛,佛陀這裡的比喻,算億倍的,不只是幾百萬倍、幾億倍,真正知道苦、集、滅、道的,就如同佛陀手上的土,這樣的數量而已。不了悟苦、集、滅、道的,就像喜瑪拉雅山的土這麼多,所以絕對不要輕視「四聖諦」,也不要隨便輕易的認為說「我知道!我已經知道!」除非你是至少證到初果,才略講說你知道的部份。但是證到初果的人,你知道說你還是不究竟,還沒有真正的到達,你會更謙虛、更虛心、更踏實的學習。幾乎學佛者都知道 「四聖諦」的名相,但能真正如實知、如實現觀、如實修證四聖諦者,萬人中不得其一啊!眾生習慣於顛倒夢想,互相催眠、互相纏縳。 (60頁)佛陀提到「眾生長夜異見、異忍、異求、異欲」,對於三法印、對於四聖諦,很難很難去如實知、如實見,很多人認為「這個太簡單、這個沒什麼!」,都只是頭腦裡面的知見,沒有跨入真正的實修實證。我們今天真的要走解脫道,就一定把這些聞思要紮實,然後就是要實修實證。怎麼樣在日常生活中就去修行?像我們有講到無常法印,就是要處處在歷緣對境裡面去看到無常,這都是在修行,不管多粗、多大的,你也能夠看到;多微細的,要看到越微細,就要看你的心的寧靜工夫。你的心如果越清越靜越明,看的就會越微細、越具體的這些無常。所以,在日常歷緣對境中,就是處處要去體悟三法印,首先第一個就是要去體悟無常法印。 (第十節)「時,有眾多比丘集於食堂,作如是說:『我知法、律,汝等不知我所說成就,我等所說與理合;汝等所說不成就,不與理合;應前說者,則在後說」本來是應該在前面先說的,你卻把它說在後面。當然,就是說眾生都在見諍不斷,不斷在那裡諍辯,「應後說者,則在前說」都是在指責別人的種種不對。「而共諍論言。我論是汝等不如,能答者當答」。 【法義分享】世俗之人,欲爭不斷;修行之人,見諍不斷。一般還沒走入修行之門的人,是欲爭不斷,就是在滾滾紅塵的名利堆裡面打滾,看哪裡越有利益的,就越多人在那裡爭、在那裡搶。修行之人是見諍不斷,尤其大家有走修行之路,這八個字要好好去體會,而且隨時來反觀、反照,看自己是不是落入這種情況,因為這很容易落入見諍不斷,懂些名相知見或稍有體證之後,很容易就加入破除異己的行列,不斷的宣說己高人低、己大人小、己優人劣… …,這個山頭排斥那個山頭,這個宗派排斥那個宗派,這個宗教排斥那個宗教。凡夫是活在二元對立的世界中,但是真正到達彼岸的解脫者,是超越一切二元對立,所謂的「入空戲論滅」。但是,會講「入空戲論滅」,會分析的人也很多,但是卻常常又不斷的在「空」,在那裡諍辯不休,性空、空、頑空、空性,又在那裡不斷的諍辯不休,導致佛教會在印度的消失,跟很多的學佛者,把佛法引導到成為學術化,或是不斷的在那裡諍辯,這樣真的是很冤枉啦! 如果重視實修實證的人,體證到「空」的人,一定是「入空戲論滅」,他會超越一切的宗派宗教,沒有那些己高人低、己大人小的。像我現在也是跟眾生慢慢在結緣,如果你要諍辯式的,對不起!我不想諍辯什麼,那是浪費彼此的時間,沒有意義!因為對你也沒有益處,你若認為你的見解是對的,這樣就好了!我也不想去改變你什麼,你不是要問我什麼,我如果多回答,對你也沒有幫助,這樣就不必再談什麼。如果是真正為法,然後要互相探討,我們都很願意讓大家對法方面,有更清楚的認識、體會。所以,真的就是無諍啦! 印順長老有一本書,滿不錯的,大家也可以看,書名叫做《無諍之辯》,在《妙雲集》裡面有。當我十幾年前,還沒有看這本書以前,當然也多少會有諍辯,正法受這樣的冤枉、受這樣的扭曲,覺得一股滿腔熱血,想要諍辯的氣勢,但是後來覺得那是沒意義的,尤其又看到印老的這些,我是覺得說:不錯!很好!而我這個辯解,不是為了要去跟人家比高、比大、比小,不是為了諍辯,這些的說明、這些辯解,只是為了無諍。這是沒有對象的,不跟任何人在諍辯,我只是把事實,把《阿含經》所受到的扭曲,做一個辯解、申論,把它說明白,這樣而已。至於你要怎麼樣批評、怎樣攻擊,那是你的事,我不是要故意跟你去諍的,無諍之辯。 以前我在成長過程,受印老啟示也滿大的,像楊郁文教授,他本身也是很認真、很踏實,求真求證的一位醫師,也是個學者、也是個專家,而且也是個修行方面很好的榜樣,都是這樣踏踏實實的求真求證,一方面他們所講的就是據實而論,我不是要跟人家諍辯什麼,我就是把所知道的,如實呈現出來,至於你要怎麼樣攻擊,怎樣批評、怎麼樣否認,對我來講、我無諍。所以,後來我是有一種體會,我們只要顯正就好了。有的人認為說我們要去破邪、才能夠顯正,越破、問題越多,印老做這種無諍之辯,這只是一種顯正,把真理、把實相講出來,如果你現在還不能夠認同、接受的,也沒有關係,鼓勵大家去求真求證,因為真理實相就是這樣,就是事實的存在。 (第十一節)所講都是一般眾生在世間思維裡面,大家參考一下,有時候要回來對照一下,自己是不是落入在「世間思維」裡面? (第十二節)我們要修止、修觀,然後「當修無量三摩提,專心正念」你聞思之後,要更進一步去實修實證,要止觀雙運,才能夠又體悟到更深的「三法印」、「四聖諦」。修定、修止就是為了「止觀雙運」,以便對於四聖諦、對宇宙人生的實相,進行如實深觀,但是很多人卻迷在禪定的種種方法與境界上,早已忘掉了修定的目的。這裡也是提供一面鏡子,讓大家參考,因為這也是修行上,很容易走偏差的一個歧路、十字路口。 (第十三節)「『世尊!此四聖諦為漸次無間等?為一頓無間等?』佛告長者:『此四聖諦漸次無間,非頓無間等』佛告長者:『若有說言【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於彼苦集聖諦苦滅,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此說不應。所以者何? 』」如果你對苦聖諦沒有無間等,其他的苦、集、滅、道,說你要到達無間等,那是「無有是處」沒有這回事!重點是在苦、集、滅、道,它是有次第的,你要修行、要解脫,「滅」是講解脫的境界,你若沒有對苦,正確而深入的了解,你拚命在那裡用功修,佛陀說這一種修法,只是在世間法裡面繞而已,不是真正走在「出世界間法」上面,因為你那種修裡面,會越修越厲害,越修我慢越大。 所以,真正「出世間法」的解脫道,它是一定要對苦諦方面,有相當深入的了解。我們要怎樣去修啊?怎麼樣現在趕快去修啊?你現在的重要功課,就是好好在日常生活之中,歷緣對境之中,好好去體會,如實去面對自己的苦、自己內心的不安,要看到微細的靜不下來。當單獨、獨處的時候,內心的不安,都已經是在告訴你,內心的那些問題,已經是在浮現出來。當你獨處內心不安的時候,又趕快去找一些事情來忙,又錯失掉很多能夠讓你見苦、了苦的機緣。所以,大家要好好對苦方面,在歷緣對境中、在工作之中,包括在打坐之中,包括獨處的時候,都要如實去面對自己種種的苦,種種的內心不安。還有在歷緣對境之中,去看到你的左鄰右舍,你的親戚、你的父母、你的親友,他們所展現出來的苦,他們都是天使,都在告訴你苦諦,這方面要有深入而正確的了解,你下一步才會扎紮實實,才會願意去斷這個苦的根本原因。 記得!修行、解脫,就是要去斷這個苦因、苦果,不是在禪定裡面,修行境界怎麼樣高,我看了佛性,我看了自性,我開悟了!重點不是在那裡啦!苦海,你要去清楚的認識,才能夠出離苦海。佛陀就講:苦、集、滅、道,它是有次第的,你若沒有好好清楚了解,你後面的不可能正確修行證果。所以,佛陀就講這是漸次無間,「四聖諦是漸次無間」它是有次第、有步驟,一步一步來的。當你對這個苦有正確深入的了解,你對這個集諦才會正確而深入的去斷除,它是有次第、有步驟這樣上來的,不是說我這樣在打坐,或是我到深山裡去閉關,然後我這樣打坐、打坐到,有一天我漆桶全部脫落了,我開悟了!我大徹大悟了!……除非你真的是體證、了悟「四聖諦」,不然你那些都只是一種禪相。所以,你現在真正的修行場所,就是在日常工作之中,日常的生活歷緣對境之中,你真的會有體悟,真的有聞思具足,你真的有用功,不管你現在是什麼身份,你工作現在是什麼崗位,你在家裡、在工作、在其他地方,都是處處要去見到苦諦,真正修行的動力、魄力才會出來,才真正要去斷除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你若體會一分,越體會深入一分,你後面的工夫就會越紮實一分。 如果你沒有好好的體會,修行沒有好好體會,後面這些都會是軟綿綿的,修行的力道不會出來。如果你的修行動力、魄力還沒出來,就是因為你的苦吃的還不夠,有的人會跟我講覺得他好苦好苦啊!但是覺得修行又覺得欠缺動力,要打坐也欠缺動力……,我就跟他講:因為你苦吃的還不夠啊!他說:我這樣還不夠喔?如果你的苦吃夠了,你的修行是會用生命去修啊!所謂的吃苦,是說你要去如實去面對、如實去了解。一般眾生有苦的時候,都是去逃避啊!你說:我受很多苦、吃很多苦!你是被苦逼著,然後又在逃、又在避,你不是說要去了解苦、要去吃苦,都要去消化它,要去如實面對它,你真的要去擁抱苦,而不是去逃避啊!如果你去逃避,你沒辦法如實去面對,沒辦法如實去了解,這樣你就沒辦法找出它的根本原因,就沒辦法斷除的。所以,這都是修行的重點,不單是禪修的時候,才是修行重點而已,都是在日生活就要做的。 (第十四節)「如有四登階道,升於殿堂」「升於殿堂」就是邁向解脫,有四個很重要的步驟, 「若有說言『不登初階,而登第二、第三、第四階升堂殿』者,無有是處。所以者何?要由初階,然後次登第二、第三、第四階得升殿堂。如是,比丘!若於苦聖諦未無間等,而欲於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跡聖諦無間等者,無有是處」所謂「階 」,不要只是想像成階梯一樣,一層一層的,它是比較大的,就是一個階梯、一個階梯,一個步驟、一個步驟這樣上來。如果你沒有經歷過這個階段,要直接跳到這個階段,佛陀說那是不可能啦!你一定要一步一腳印這樣,一直上來、一直上來,才能夠到達這個境界,苦、集、滅、道也是這樣,就好像說你要到達四樓,要經過一樓、二樓、三樓,這樣上來。 真正要到達正確的修行、正確的悟道、解脫自在,前面的這些苦、集,要清楚的去認識,工夫是馬虎不得的。所以,修行不是說一直禪修多久,才是真正修行,那是更加強火力的用功,那是重要的階段,但是我們平常日常就是在修行,這都很重要。 第122頁這裡,有整理出來第一個步驟:首先要知道世間種種苦的實況。第二、對種種苦的形成原因要加以探討,知道苦因,才能對症下藥,這就是集諦。第三、確定這些苦是可以斷滅的、可以根除的,當你了解這樣,就會覺得說我們修行是很有意義的,不是說修行之後,就悲觀啦!消極啊!厭世啊!厭離這個世間啊!那都是錯誤的心態,包括說世間法跟出世間法,順便再講一下。有的人就認為這個世間就是五濁惡世、就是苦海,這是娑婆世界,我們要厭離這個世間,到他方世界去,或是厭離這個世間,這樣才叫做出世間……,這是錯誤的,因為他們對這個世間跟出世間的解釋、了解,已經是不正確了。至於什麼叫做 「世間」?什麼叫做「出世間」?前面講六入處的時候,有講過。 真正的世間就是「自我」所構築、所抓出來的世界,叫做「世間」。請大家看一下第78頁經文,這裡具體告訴我們,什麼叫做「世間」?什麼叫做「出世間」?如果你沒有正確了解什麼叫 「世間」,你沒辦法正確的走向「出世間」。所以,很多人對「世間」的認定都錯誤啦!以為說那是整個世界,這娑婆世界就是苦海,因此我們要厭離這個世界,那是錯誤的。真正的「世間」就是「自我 」所抓、所構築出來的夢幻世界,記得!真正的「出世間」是什麼?真正的「出世間」是什麼?具體的講,世間、苦海的主角,只要有「自我」存在,我是、我能、我慢存在,你所抓出來的夢幻世界,這是一個無邊的苦海,《阿含經》裡面都有講。 如果沒有清楚分辨出來,你會出錯誤的「世間」,你會認為外面這個世間是一個苦海,結果你是拚命要逃避、逃離這個世界,然後到他方世界去。記得!那還是用「自我」,因為你那個「自我」不喜歡這樣的世界,還是在「自我 」的情況,你是不喜歡這樣的世界,然後你要去逃到另外你所要去的世界,都還是用「自我」去追逐、去構築,那個沒完沒了!但是很少人能分辨出來,很少!除非你對經典有相當深入的了解,而且又加上你去實修實證,你才有辦法,因為這是很深、很深,又是很重要的一個十字路口的分叉點,這方面不容易區分出來。 所以,真正「出世間」就是把我慢、我是、我能、「自我」,要好好徹底去看到它,讓那個「 自我」的本尊呈現出來,要去了解到你所有的苦海,就是這個「自我」在作祟,唯有當這個「自我 」消失斷除,我慢斷盡,這樣你才能夠真正契入滅諦,到達涅槃彼岸。所以,腳踏實地的走在八正道上,老老實實的修行。解脫者是已證涅槃,而自然走在八正道上。一般來講,向初果、證初果,然後到三果、到向阿羅漢果,記得!初果到三果階段,只能說是學習走在八正道上,不是說我修行,然後剃了頭、出了家,然後就是走在八正道上,認為你們世俗、世間凡夫,你們都還在世間打滾,我們就走在八正道上……,不是那麼簡單啦!如果沒有清楚了解,不知道說你所走的,還不是真正的八正道,你只是學習走在八正道上。 如果你有這樣的體會、體悟,就會有慚愧心、柔軟心,不斷的虛心去走、去求證,因為只有真正的阿羅漢、真正的解脫者,才會真正走在正確的八正道上。當你真正正確的八正道,就是走在真正中道上,但是你必須是阿羅漢,才會是真正走在這上面。為什麼說三果以前,還不是真正走在八正道上面呢?還有無明結,這是十個結的最後一個結,無明、我慢,跟「自我」是一體兩面。記得!證到三果,它還有五上分結,其中一個結就是無明結,還沒有破。所以,這整個修行,你若沒有了解,你不知走到哪裡了,你只有得到一些些,就覺得說:我已經開悟了!我已經怎麼樣了!……那都還差得很遠。若你已經了解了後,縱然你證到二果,你也不會有我慢,你會愈謙虛、愈認真去修去證,像阿姜曼這樣,當他證到二果的時候,一樣啊!他又是認真不斷一直繼續再找、再修。 所以,就算你證到三果,還是有無明的存在,還沒有真正了悟生死大事,你內心的苦、內心的不安,都還存在!當你有如實回來看自己的時候,就會看到那個 「自我」在作祟,那個我慢在作祟,導致你那個苦就存在啊!你會慢慢去看到,你所有的苦、所有的不安,都是來自於自我的存在,那 「自我」不能消失,不能夠體證到無我,不能跟整個實相的「無我」溶為一體,就是因為無明遮障住,你還沒有真正了悟到無我,還沒有真正體證到。最後這個無明就是告訴你,你沒有真正去體證到「無我」。你就是要先體證到無常,要對無常有具體的體證,然後對「無我」方面,你體悟越來越深越深,這是初果、二果、三果,這樣一直上來,當你證到三果時候,又更深入、更具體的去面對五上分結。 上次在禪修時,有跟大家講:你要先去看到「自我」的影子,貪、嗔、痴、我慢……十個結,那些種種結,都是「自我」所產生的影子,後來你要去面對這個本尊,這裡很深!,因為一般錯把找到這個本尊,以為說:找到「我 」了!明心見性了!……錯把這個又當作目標,但不知道,所以修到後來就是很狂傲,所謂的「狂禪 」都是這樣,但是這很深!先跟大家說,算是先拿一面鏡子給大家參考,以後若慢慢走到這裡,你才能夠去照到。你若能清楚去看到自己的 「自我」,也能夠清楚看到別人是否有「自我」。在你還沒有真正解脫以前,要有一個理想的目標,要確定我這樣修行有意義嘛!要了解我們這樣修行有意義、有目的,有一個理想的世界,有一個可以出離苦海的世界,可以讓我們去修證到,這時候你才會真正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的來修行。包括說剛才所講,一天打你三百下、你都願意。為什麼一天打你三百下,你都願意?因為你知道有一個能夠出離苦海的目的、可以到達。 所以,前面沒有清楚正確認,後面修行的功夫,還是不會很紮實,若被人磨了,你會走的像飛也似的。這是聞思上面,要有整個這樣上來,但是實修實證方面,是你要透過這個修、到後來,才能夠真正的體證到滅諦,契入到滅諦,真正斷除這個苦的根本原因,你這個苦才會消失。但是,我們了解的步驟是這樣建立起來的,當我們在聞思、在理解的時候,你要有這一種斷的魄力,你必須要對苦先有深入正確的了解,這樣你才會有這種斷的魄力出來。你有崇高的理理、目標,知道修行是非常有意義的,這是非將相所能為的,這是大丈夫事業,這時候你會用生命去求法,你會用生命去修,再怎麼磨你、你都沒關係、你都願意,這種修行的魄力出來,你才能真正體證到。 第一個是證悟無常,當你先知道無常,再來體證無常,然後你穩定之後,才能夠證悟到滅諦,包括說無常跟無我,一樣有它的次第,你必須要先體證到無常,深刻的去體證無常,到後來才能夠真正去體證到「無我」、做到「無我」。所以,高樓大廈要落成--來自深厚的地基與堅固的建築,「頓悟」--來自漸修、自實修。有人告訴你:我們這個法門又頓又快,即刻開悟啦!即刻成佛啦! ……拜託啊!沒有那些扎紮實實的功夫,你一個雞蛋拿過來、把它戳破,說馬上小雞跑出來,可能嗎?記得!頓悟它是來自於漸修,你要不斷的去醞釀、醞釀,聞、思、修,都不能夠馬虎的。聞、思、修,看你用功多少、醞釀多少,將來的爆發力就會爆發出來,你投機取巧沒有用啦!就是要扎紮實實的這樣。所以,頓悟它是來自漸修、來自實修的。 (第十五節)「苦諦」到底有哪些?世間的苦有哪些呢?「苦者,謂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恩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所求不得苦,略說五受陰苦,是名為苦」受陰苦就是五陰熾盛苦,具體來講,就是我們的身心,我們的身、口、意,常常一直在衝動、衝動、衝動,很難停得下來。除了我們身心的衝動以外,我們常常一跟境界接觸,就是跟境界黏在一起,然後又被境界牽著鼻子走,作不了主。常常在事情發生了之後,到後來才去後悔,或是這樣後知後覺,這就是五受陰的苦,常成為境界的奴隸、作不了主。 「四聖諦」勾勒出我們修行的重點核心,已經是聞思裡面的核心。「三法印」跟「四聖諦 」,就是聞思裡面的核心,整個修行就是要回來體證、回來實踐這方面。後面講述「八正道」,再來解析後面的 「道諦」,道諦就是告訴我們:你怎麼樣逐步去實踐? 【幻燈片】 今天是講苦、集、滅、道,最重要的苦諦方面,如果了解不夠深入,修行就沒辦法很紮實、很深入。一般眾生對苦方面常常都是在逃避,如果沒有無常法印,苦諦會消失的,就沒有所謂的苦諦,因為你所要的,都可以如願以償。所以,苦諦是建立在無常上面,然而不是說無常本身就是苦,而是因為有無常的現象,但是眾生不了解、不了悟,然後跟實相背道而馳,你一直要抓那個常,一直要抓恆常,一直要抓你的夢幻世界,一直要抓你的要,但是偏偏事情不如你願,於是那個苦就會產生。 這個人為什麼會這樣肝腸寸斷?為什麼會傷心欲絕?因為「我的」先生竟然成為一堆一塊一塊的焦屍,我怎麼可以接受呢?我希望他長命百歲,希望他跟我長相廝守,他怎麼可以在這樣的空難之中,成為一堆焦屍呢?!她的苦就是因為她沒辦法去接受這樣的一種事實。華航的一個空難,就算做到中央銀行的總裁,還是一樣啊!不是說你官大,在這空難中你是很重要的角色,你不能死、別人可以死?還是一樣啊!所以,所有的苦是來自於我們沒辦法接受無常的現象,然後一直在抓我們所要的,一直在構築我們的夢幻世界,而不願意去接受實相世界,於是就這樣傷心欲絕。在這一次空難中,有一家竟然是祖孫十三人一起同時罹難,真的就是都在告訴我們無常的法印。 再來,為什麼這個人會如此的心碎、如此的哀慟?都是因為「我所」,「我要」的世界破碎了。這個 「自我」,它一直在抓「我所」,在構築它很多要的夢幻世界,這個夢幻世界是要排斥無常,它是要抗拒無常,不容許無常法印存在。所以,當無常顯現時,它是沒辦法接受的,修行就是要去了悟無常法印,了悟無常的實相,然後讓我們從夢幻世界裡面走出來,你看這樣的一場空難,以前還標榜說新航他們是零事故的,但是就在一個颱風夜,意外的災害就產生了,無常啊!他們都是如實宣說無常的法印、無常的實相,在他們死亡的前一分鐘,沒有一個人會了解他下一分鐘會死亡,他的家屬也沒辦法去接受這樣的事實,這都是我們在跟無常法印對抗。今天講述的苦諦,都是我們一直在跟事實的存在--無常跟無我在對抗,因為我們就是一直要構築常啦!構築恆啦!構築我要的常恆不變。
推薦閱讀:
※信願法師:謗法之相,謗法之罪及果報--學佛網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四)第二集 凈空法師講解
※信願法師:念佛是多善根多福德(六)--學佛網
※(172)悟道法師:有病毒進來,這個也有龍鬼在操縱,都是眾生噁心惡業去感召來的
※海濤法師《修行六法》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