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看了最近刷屏的電影,為啥中國就拍不出來 | 小巴侃經濟

和 40 萬人搶先讀吳曉波新書

《激蕩十年,水大魚大》

文/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最近幾天,小巴的朋友圈被兩部電影刷屏:一部是最近剛上映的正能量動畫片《尋夢環遊記》;一部是在「三種顏色」事件爆發時,被頻頻提起、批判現實的韓國電影《熔爐》。

小巴和朋友一起找時間把這兩部電影看了,確實都是很棒的電影。

末了,大家一番感慨,不管是正能量的還是負能量的,中國,怎麼就拍不出這樣的好電影呢?

中國沒有好電影嗎?

中國拍不出好電影,是一種誤解

雖然中國國產電影在好萊塢還沒有什麼收穫,但在其他含金量極高的國際電影節上,中國拿到的獎項絕對不少。

比如在戛納、威尼斯和柏林這歐洲三大電影節上,中國拿到的最佳影片、影帝、影后,都與日本相當,遠超韓國。

中國並不是拍不出好的電影,但我們還是會認為中國電影不如好萊塢,也不如韓國、日本、印度,因為中國電影行業確實無法向市場提供可持續的、成批次出現的、大眾喜聞樂見的優秀電影。

好萊塢,光是動畫片這一種類型就能滿足這一點,比如今年有《尋夢環遊記》,去年有《瘋狂動物城》,2014年有《超能陸戰隊》,2013年還有《冰雪奇緣》,每年都有票房、口碑雙佳的作品。

韓國,雖然其體量小,但每年也總會湧現出許多出色的電影,尤其是最近這些年,批判現實類型的影片效果特別好。

中國,偶爾也能拍出這樣的作品。

今年的《戰狼2》,製作精良,口碑和票房都爆棚了。這一類題材在愛國情懷的加持下收效都不錯,比如去年有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湄公河行動》也收穫了不錯的票房。但是我們不能指望同一種感動持續N年。

除此之外,最近一部在當年年度電影票房排行榜上位於TOP10,同時豆瓣評分可以達到8分的國產電影,是2015年的動畫片《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再往前,則要數2010年的《讓子彈飛》。

註:豆瓣用戶對於各種類型電影的評分雖然是存在差異的,其中的某一類型電影存在被高估或低估的情況,但從整體上而言,豆瓣評分還是能夠反映觀影者對影片的態度。

更多的情況是,票房看上去不錯,但口碑卻不符預期,以至於我們一走進電影院,總是看到「爛片」當道。

討論起原因來,不外乎內外兩個方面:

①內部的,中國電影行業本身的發展水平就比較低;

②外部的,長期被人吐槽的電影審查制度。

內部因素:電影產業發展度低

首先背鍋的是演員的敬業度,中國演員的敬業度常常被黑。國外演員對體形的管理就常被拿來做對照。

比如印度的阿米爾·汗,他在拍《摔跤吧!爸爸》的角色時,要經歷19歲、29歲以及55歲三個年齡節點。年輕的時候是個肌肉男,年老的時候是個胖子。為了拍攝效果,他先瘋狂進食,增肥50斤拍完老年版,然後再減肥下來拍年輕時候的狀態。

而在好萊塢演員里,也有大名鼎鼎的克里斯蒂安·貝爾,為了拍電影,可以說真正讓體重做到收放自如。

不過,敬業度可能只是一個行業發展度的表現,只是一個結果。隨著專業度提升和利益分配機制的穩定,這個問題還是相對比較容易解決的。憑著中國人在其他行業工作的拚命程度,這並不是一個無解的難題。

而近期,因為熱門綜藝《演員的誕生》中章子怡所堅持的對演員職業的「信念感」也狂刷屏,說明高敬業度的演員也的確越來越被認可。

中國電影更大的問題,還在於專業化人才缺口。

比如中國電影和好萊塢電影製作模式的一大差別在於編劇的專業化程度。

對於中國的電影而言,劇情的發展、請哪個明星、希望這個明星演成什麼樣,是一體化的工作,由製片人和導演定。編劇的工作,是在這個前提之下,幫助完善的命題作文。

而在好萊塢,編劇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一部電影投拍之前,已經有大量的編劇、劇本分析師和劇本醫生完成過基礎性工作。

某一個編劇寫了一個劇本,想賣給某個電影公司,這個公司的劇本分析師看了之後,覺得劇本本身的質量不怎麼樣,但是故事的idea很棒,那麼他們仍然會買下整個劇本,找另外的編劇按照這個idea重寫這個劇本。這樣一來,編劇這個崗位本身,又發生了裂變,有的編劇只需要負責idea,有的編劇則負責提升故事的合理化程度等等。由於劇本買賣的需求廣泛存在,甚至還出現了劇本交易的專業經紀人這個群體。

分工的結果是效率得到提升。一部電影,每隔幾分鐘需要出現一個小高潮,每一個小高潮內,在第幾分鐘應該出現衝突,第幾分鐘衝突得到解決,衝突的出現和解決怎麼做才顯得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等等,都是被編劇設計好的。這樣的劇本,故事完整性就會得到明顯地提升。

中國現在每年要拍七八百部電影,網路電影更是多不勝數,創作量爆棚。但常常出現的情況卻是:一部電影成功後,劇組各個環節的負責人,不論編劇、演員、攝影、錄音、剪輯等,通通都轉行做導演去了。

中國電影業專業化發展時間並不長,市場需求大,專業的人才又常常嚮導演轉行,人才的培養顯然不足,最終拉低了電影的質量。

外部因素:審查制度逆向淘汰

行業本身值得吐槽,而外部的問題也很關鍵,最重要的就是中國電影審查制度。你去問中國電影行業的製片人、導演或編劇,10個裡面起碼有8個對這套制度有一大堆的苦水要倒。

當然,也有人會說,真正牛的電影,是無懼審查的。你看當年的蘇聯、現在的伊朗,比我們的審查嚴格多了,好電影還不是照樣有。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中國電影市場拍大眾電影,已經是商業行為,掣肘太多,免不了出現劣幣驅除良幣的逆向淘汰結局。

中國電影審查由電影審查委員會負責,該委員會由36人組成,每一部電影拍完後,能不能上映,得他們說了算。委員會成員除了廣電總局人員外,還有來自各行各業的專家,尤其是劇情中涉及場景的相關行業。

比如《摔跤吧!爸爸》放在中國拍,首先,審查委員會會送交相關利益方體育總局審查。

電影中有體育總局負責撥款的庸吏混吃混喝、不幹實事的段落。

總局代表看完就不淡定了——為了發展體育事業,我們真的是殫精竭慮,電影怎麼能這樣污衊我們體育總局的官員?這樣一來,我們在老百姓眼裡成了什麼了?怎麼可以出現電影中的這些情節?刪掉,趕緊刪掉!

接著他又看到了最後的關鍵比賽,教練和主角爸爸在主角打法上出現分歧,教練乾脆叫人把主角爸爸關起來的段落,心態又不好了,不行不行,教練和爸爸都是為了孩子好嘛,改一下,麻煩你們再改一下好吧。

為了過審,當然是要改了,這樣一來,電影的故事性和合理性就打了折扣。

雖說在審查制度下未必出不來好電影,但提供同樣質量電影的難度成本增加了。你可以想像,作為項目負責人,頭上還有一堆人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給你提供指導和修改意見,要做出一個討大眾喜歡的好產品,難度會有多大,又有多少人會想,算了算了,何必呢,別這麼折騰了。

為中國電影建立一條行為的邊界

雖然中國電影行業內內外外的問題不少,但小巴絕不認為單純把這些問題解決後,好電影就會自動出現。

拍出好電影,必須在經濟利益上對於各方是划算的,才能進入一個正向的良性循環。

就拿審查來說,其實已經有鬆綁的跡象。比如《尋夢環遊記》涉及亡靈題材,照慣例是不能引進的,但因為電影實在做得很好,過審時甚至當場看哭了所有廣電審查人員,所以被破例放行了。

如果說個別的案例還不足以證明這點,那麼去年末通過、今年3月開始實施的《電影產業促進法》——中國文化產業領域的第一部法律,把審查權力下放到省一級。如果某一個或某幾個省份能夠發展出強大的電影產業,那麼當地政府就自然有動力在制度上去排除優質電影生產的障礙。反之,如果所有的電影都送到北京給總局審,出了問題還要背鍋,出了好電影未必有褒獎,相應地動力自然就小得多。

這背後,其實是中國產業經濟發展轉型升級,文化將被視為重點發展產業的結果。

再比如演員的演技和敬業度,資本對於劇本、導演、演員的傾向性,如果觀眾的鑒賞能力逐步提升,那麼就可以用腳投票決定優劣的競爭結果,這是中產階層崛起之後,「老幹部演技派」幾乎同步於「流量派明星」成為影視作品中討論焦點的原因。

我們都希望能夠看到可持續的、成批次出現的、優秀的電影,但是它們的出現,決然不可能超越於時代,超越於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最基本訴求。

當然,我們可以相信,這一天也不會太遠了。


推薦閱讀:

中國有一座陵墓,至今無人能盜,只因康熙皇帝在墓碑上留了這句話
中國俗人,馮小剛
報告稱中國財富總值20萬億美元 居全球第三
《中國神話故事》十二生肖
近千萬中國富豪精英為何要移民

TAG:電影 | 中國 | 經濟 | 刷屏 | 最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