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痴情皇帝:為娶她 逼死皇弟,她死後 差點殉情
我們知道,自古帝王,哪個不是三宮六院,三千佳麗環伺左右,能對一人獨愛的都不多,能愛到死去活來的就更少了。
哪怕是膾炙人口的唐玄宗和楊貴妃,面對安祿山的屠刀,也只能留下「此恨綿綿無絕期」的絕唱。本文的主人公,也是一位皇帝。
他也曾經風流成性,心無定數,在諸多後宮中纏綿繾綣。
其留存於史書中的妃子便有:靜妃、孝惠章皇后、孝康章皇后(康熙他娘)、淑惠妃、恭靖妃、端順妃等十一名后妃,而庶妃就更多了,前後有巴爾福晉、塞母肯額捏福晉、唐璟福晉、鈕祜祿福晉、陳圖塞爾福晉等八名福晉。這位皇帝,便是愛新覺羅·福臨,清朝第三位皇帝,也是入關後的首位皇帝。
福臨是皇太極的第九子,我們一般稱他為順治。
順治早年的感情生活,可謂是「有性無愛」。
十四歲時,順治便被叔父攝政王多爾袞強迫著,娶了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的女兒,孝庄文皇后的侄女榮貴格格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這樁婚姻是標標準準的蒙滿政治聯姻(他爹皇太極的后妃也基本來自蒙古。。)
孝庄文皇后
順治對這位蒙古小姐不但沒有任何好感,還把對多爾袞的恨意加諸於她的身上,從新婚起便對其不聞不問,不理不睬。而這位榮貴格格又偏生心高氣傲,對順治也沒啥好臉色,僅僅過了兩年,便被廢為靜妃。孝庄皇太后見此情狀,又從內蒙娘家帶來了三位侄孫女,並將其中一位博爾濟吉特氏立為新皇后——孝惠章皇后。饒是這位新後品貌雙全,依然得不到順治的青睞。
而且,順治也不愛其他妃子,至多也就是享受一下雲雨之歡罷了。
或許這種畢生得不到真愛,只能遊獵於宮闈之間的感情生活,對於歷代諸位皇帝而言,實屬正常。對於此時的順治而言,也是如此。
只是他並不知道,當他遇到了命中所屬之人後,就會真正明白什麼是愛情。此女便是後來赫赫有名的董鄂妃,據《清史稿·列傳一·后妃》記載:孝獻皇后,棟鄂氏,內大臣鄂碩女。年十八入侍,上眷之特厚,寵冠後宮。所以,她是內大臣鄂碩的女兒,並非民間流傳的名妓董小宛。
在清代有選秀女的制度,規定了年齡限制為13歲到16歲。董鄂氏18歲方才進宮,而且此後便一路扶搖直上,這究竟是為何?一切的緣起,還要從她和順治的相遇說起。說到順治和董鄂妃的相遇相識,可謂是標準的一見鍾情。順治於第二任孝惠章皇后大婚時,按當時清代的規定,各位王爺們也要攜福晉進宮侍宴。
此時的董鄂氏,是襄親王,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的老婆。這位襄親王,是皇太極的第十一個兒子,也是順治同父異母的小弟。董鄂氏隨其赴宴時,被順治從人群中多看了一眼。。從此順治魂不守舍,愛得死去活來。。
宮廷之中便是如此殘酷,順治又是個為愛什麼都做得出來的主兒。他逼著襄親王把董鄂氏交給自己,也逼死了這位小弟。(這一段在清正史中並未提及,原因也很明顯。。)襄親王剛自殺身亡不久,順治就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把尚在服喪中的董鄂妃接到宮中,立為賢妃。
此後僅過了一個月,她又被破格晉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這還不夠,順治為了她,甚至想再次廢后,像對待第一任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那樣,把董鄂妃扶正為皇后。但這一想法一出,別說皇太后不幹,群臣也紛紛表態反對。考慮到政治影響不好,順治只能暫且放下這個心思。
他能做的,只有一門心思對董鄂妃好:她在宮中的待遇和所受的恩寵,是皇后所遠不能及的。
咱們就說一件好了:僅是冊立她為貴妃時,順治舉行了十分隆重的冊妃典禮,不僅如此,還下令大赦天下。
這一驚人的舉動,在整個清朝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順治這轟轟烈烈的愛,要讓全天下人都知道。(冊立她為貴妃的《詔書》,至今仍保存在中國第一歷史檔案庫中)
而董鄂妃本人也確實是個聰敏有禮又賢惠懂事的女子(這一點也是有史可查的。。據《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之一百三順治十三年八月至九月》記載:內大臣鄂碩之女董鄂氏。性姿敏慧。軌度端和。克佐壺儀。)
她並未因為順治的寵愛而恃寵而嬌。當她知道皇帝試圖立自己為後時,反而苦苦為皇后求情,甚至不惜以死相諫。為了表示謙讓,她甚至稱皇后為母,當皇后生病時,她「五晝夜目不交睫」。(當然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生活在宮廷之中的如履薄冰。。)
據順治在《端敬皇后行狀》中回憶,他下朝時董鄂妃總是親自安排飲食,問寒問暖。飯菜做好後,她也要先親自品嘗。
當順治批閱奏章時,董鄂妃會時常陪伴在他身邊,為其展卷研磨,侍奉湯茶。順治每次聽翰林院的經筵後回到寢宮時,董鄂妃也會打聽授課內容。
當順治給她講解之後,她都會感到由衷地高興。她時常勸說順治,處理政務要以德服人,審判案件要慎重,不可枉殺。甚至宮女太監犯錯,她都會經常為他們說情。
這些都見諸於順治親手所作的《端敬皇后行狀》:
其事朕如父,事今後亦如母,晨夕侯興居,視飲食,服飾曲體罔不悉。即朕返蹕宴,後必迎問寒暑。或意少亂,則曰:「陛下歸且晚,體得無倦耶?」趣令具餐,躬進之。居恆設食,未嘗不敬奉勉食,至飫乃已。或命共餐,即又曰:「陛下原念妾,甚幸!然孰若與諸大臣,使得奉上色笑,以沾寵惠乎?」朕故頻與諸大臣共食。朕值慶典,舉數殤,後必頻教誡侍者:「若善侍上,寢室無過燠。」已復中夜憾憾起,曰:「渠寧足恃耶?」更趨朕寢所伺候,心始安,然後退。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後未嘗不侍側。
私以為,這些朝夕相處的小事,是順治在年輕心性的一見鍾情之後,愈發喜愛董鄂妃的真正原因。
這中國古代,后妃如若受到帝王的百般寵幸,多會留下罵名。而董鄂妃卻是其中的例外,有她的陪伴左右,順治從未怠慢國事,這位年輕的皇帝勵精圖治,潛心研究國家大事。
當董鄂妃生下一個兒子後,順治欣喜若狂。他特意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他又一次要讓全天下人分享他當爹的喜悅,並表達自己對貴妃的愛意。
詔書曰: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自古帝王繼統立極,撫有四海,必永綿歷祚,垂裕無疆。是以衍慶發祥,聿隆胤嗣。朕以涼德纘承大寶,十有四年。茲荷皇天眷佑,祖考貽庥,於十月初七日,第一子生,系皇貴妃出。上副聖母慈育之心,下慰臣民愛戴之悃,特頒肆赦,用廣仁恩。
其實,董鄂妃的兒子是他第四個皇子,並不是所謂「第一子」。然而在順治心目中,這才是他真正的兒子。(誰讓他那麼愛四皇子他娘呢。。可憐的三皇子玄燁。。)
順治舉行了頒布皇第一子誕生詔書的隆重慶典,之後更是又一次大赦天下。(整個清代因為皇子出生而大赦天下的,唯有皇太極和順治干過),順治極為喜歡這個兒子,並準備冊封他為太子。然而天不遂人願,因為先天不足,皇四子生下不過數月就夭折了。順治悲傷欲絕,他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這是超越祖制的行為。而且,皇四子的喪葬規格也是前所未有,順治為他修建了規模甚高的園寢,並親自寫下《皇清和碩榮親王壙志》,抒發對其早夭的痛苦:
「制曰:和碩榮親王,朕之第一子也。生於順治十四年十月初七日,御天於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蓋生數月雲。爰稽典禮,追封和碩榮親王。。嗚呼!朕乘乾御物,敕天之命,朝夕祗懼,思祖宗之付託,冀胤嗣之發祥。惟爾誕育,克應休禛。方思成立有期,詎意厥齡不永!興言鞠育,深軫朕懷。。」
悲劇是接連發生的。
董鄂妃本就體弱多病,當皇四子夭折後,更是從此一病不起,終於在順治十七年病逝於承乾宮,年僅22歲。
董鄂妃的離世,對於順治的打擊不啻于晴天霹靂,甚至可說是徹底改變了他的後半生。他痛不欲生,肝腸寸斷,全然不顧自己身為帝王的尊嚴威望,痛哭流涕,終日以淚洗面。
這篇文章,回憶了董鄂妃的種種往事,字裡行間中無不透露出兩人深厚的感情。其真摯細膩,即便比起歸有光的《項脊軒志》也不遑多讓。
節選其片段一二:
嗟夫!朕日御萬機,藉後內助,故得安意綜理,今復何恃耶?寧有協朕意如後者耶?諸大臣有偶於罪戾者,朕或不樂,後詢其故,諫曰:「斯事良非妾所敢預,然以妾愚,謂諸大臣即有過,皆為國事,非其身謀。陛下曷霽威詳察,以服其心。否則,諸大臣弗服,即何以服天下之心乎?」嗚呼!乃心在邦國系臣民,如後豈可多得哉!後自入宮掖數年,行已謙和,不惟能敬承皇太后,即至朕保姆往來,晉接以禮,亦無敢慢。其御諸嬪嬙,寬仁下逮,曾乏纖芥忌嫉意。善則奏稱之,有過則隱之,不以聞。於朕所悅,後尤撫恤如子。雖飲食之微有甘脆者,必使均嘗之,意乃適。宮闈眷屬,大小無異視,長者媼呼之,少者姊視之,不以非禮加人,亦不少有詬誶。故凡見者,蔑不歡悅。藹然相親。值朕或譴責女侍宮監之獲罪者,必為拜請曰:「此曹愚蠢,安知上意?陛下幸毋怒。是瑣瑣者,亦有微長。昔不於某事曾效力乎?且冥行干戾,贓獲之常也。」更委典引喻,俟朕意解乃止。後天性慈惠,凡朕所賜齎,必推施群下,無所惜。封皇貴妃有年,乃絕無儲蓄。崩游後,諸含殮具,皆皇太后所預治者。視他宮侍亦無少差別,均被賜予。故今宮中人哀痛甚篤,至欲殉葬者數人。嗚呼!是皆後實行,一辭無所曾飾,非後以崩逝故,過於軫惜為虛語。後微素著,筆不勝書。朕於傷悼中不能盡憶,特撮其大略狀之。俾懿德昭垂,朕懷亦用少展云爾!
董鄂妃離世後,順治悲痛欲絕、不可終日。原本就痴迷佛學的他,變得消極厭世。董鄂妃去世的當月,他就為自己舉行了剃度儀式,自己取法號為「行痴」,一心遁入空門。(後被皇太后勸止)積鬱成疾的他染上了天花,不久後便駕崩於養心殿,離世時年僅二十三歲。
此時離董鄂妃去世的時間,才不到四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信佛,順治和董鄂妃死後都是火化的。偌大的陵墓之中,並未陳放他與董鄂妃的棺槨,只有兩人的骨灰罈生死相守著。
清初詩人吳梅村,感慨於兩人的感情,寫下了四首《清涼山贊佛詩》,以此銘記順治與董鄂妃的曠世絕戀:
嘗聞穆天子,六飛騁萬里。仙人觴瑤池,白雲出杯底。
遠駕求長生,逐日過濛汜。盛姬病不救,揮鞭哭弱水。
漢皇好神仙,妻于思脫屣。東巡並西幸,離宮宿羅綺。
寵奪長門陳,恩盛傾城李。穠華即修夜,痛入哀蟬誄。
苦無不死方,得令昭陽起。晚抱甘泉病,遽下輪台悔。
蕭蕭茂陵樹,殘碑泣風雨。天地有此山,蒼崖閱興毀。
我佛施津粱,層台簇蓮蕊。龍象居虛空,下界聞斗蟻。
乘時方救物,生民難其已。淡泊心無為,怡神在玉幾。
長以兢業心,了彼清凈理。羊車稀復幸,牛山竊所鄙。
縱灑蒼梧淚,莫賣西陵履。持此禮覺王,賢聖總一軌。
道參無生妙,功謝有為恥。色空兩不住,收拾宗風裡。
這生死相依的情感,的確是歷代帝王無數黑歷史中溫暖的一抹輝光。
推薦閱讀:
※崇禎皇帝朱由檢:不是亡國之君的亡國悲劇
※大清最勤政皇帝,在位13年,光批閱奏章就多達4萬件,卻背負罵名
※《清代皇帝傳略》之攝政王多爾袞
※嘉慶皇帝
TAG: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