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說無量壽經廣釋 上冊 注釋

  [1]《大般涅槃經》云:一佛世難遇,二正法難聞,三怖心難起,四中國難生,五人身難得,六諸根難具。

  [2]「達摩」意為「法」,「流支」意為「愛」,合起來意為「法愛」;而「菩提」意為「覺」,所以「菩提流志」意為「覺愛」。

  [3]據歷史記載,菩提流志活了一百五十六歲,經歷了唐朝好幾任皇帝,這些皇帝都特別恭敬他。

  [4]《蕅益大師年譜》云:大師著述,除靈峰宗論十卷外,其釋論則有……四十七種。又定嗣注經目,有……圓覺經新疏、無量壽如來會疏……共二十一種,俱未及成書。

  [5]此次傳講《無量壽經》是首次通過網路正式對外直播傳法。

  [6]此說出自《三藏法數》,《阿彌陀經要解》中說迦留陀夷是教化眾生第一。

  [7]不僅這些菩薩如是發願,其實舍利子、目犍連等在場的很多聲聞聖者也如是發願,他們表面上雖然現為小乘聖者,但有些大乘經典中說他們實際上也是大乘菩薩。

  [8]藏地經常講十二相,漢地則經常講八相,其實兩種說法並不矛盾,只是開合不同而已。按照《寶性論》的說法,釋迦牟尼佛於此娑婆世界示現了從兜率天降到人間、入胎、降生、學習乃至涅槃等十二相。

  [9]迦屍迦:一種上好布料。

  [10]即具足教法和證法的功德。

  [11]菩薩在十地末時,佛陀會發光為其灌頂。

  [12]一地菩薩一剎那可以前往一百個佛剎,二地、三地乃至十地的菩薩可以一剎那前往更多佛剎。

  [13]在康僧鎧譯本中為:「化現其身,猶如電光。」

  [14]因陀羅網就是帝釋網。帝釋天王有一種寶珠串成的網,這種網上的每一顆寶珠能映現其它所有的寶珠,佛教常用它比喻一多相融、重重無盡之義。此處以因陀羅網比喻無畏的智慧之網。

  [15]瞻部金:即閻浮檀金,又稱染部捺陀金、瞻部捺陀金、剡浮那他金、閻浮那陀金、勝金。於香醉山與雪山之間,有流經閻浮樹林之河流,從此河流采出之金即稱閻浮檀金。此金色澤赤黃帶有紫焰氣,為金中之最高貴者。

  [16]優曇花是一種稀有的花,只有佛陀出世時才開,佛教常用它比喻極其難得之事。如《開顯解脫道》在宣講人身難得時說:「暇滿難得猶如優曇花」。

  [17]之所以說「假設」,是因為如來住世是要觀待種種因緣的。

  [18]那由他:又作那庾多,那由多,那術,那述。數目名,諸師定那由他之數不同。本行經十二曰:「那由他,隋言數千萬。」玄應音義三曰:「那術,經文作述,同食事反,或言那由他,正言那庾多。當中國十萬也。光贊經云:億,那述劫是也。」

  [19]一地以上的菩薩就獲得了長壽持明,但最究竟的長壽持明是如來的果位。

  [20]在會集本中,這些佛號都沒有。

  [21]其它經論中也有五行的說法: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

  [22]明處:「明」即學問、學科,「明處」即經由學習而生智慧之處。古代印度有五類學科,全稱為五明處,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和內明。前四明是各學派共同的,後一明各學派各有自己的典籍、宗旨,內容亦不相同。如佛教以三藏十二部經典教義為內明,婆羅門教則以四吠陀為內明。

  [23]藏文譯本中說「獲得」六度。

  [24]俱胝:古代印度數量單位,千萬或者億。

  [25]從大釋迦牟尼佛(往昔一位古佛)起在第一個阿僧祇劫中承侍七萬五千如來,最後寶髻佛出世,圓滿了第一個阿僧祇劫;接著於第二個阿僧祇劫中承侍七萬六千如來,最後燃燈佛出世,圓滿第二個阿僧祇劫;此後在第三個阿僧祇劫中承侍七萬七千如來,最後毗屍佛出世,圓滿了第三個阿僧祇劫。

  [26]詳見《大圓滿心性休息大車疏》。

  [27]《俱舍論》云:「應知有四劫,謂壞成中大。壞從獄不生,至外器都盡。成劫從風起,至地獄劫生。中劫從無量,減至壽唯十。次增減十八,後增至八萬。如是成已住,名中二十劫。成壞壞已空,時皆等住劫。八十中大劫。」《大毗婆沙論》云:「劫有三種。一中間劫。二成壞劫。三大劫。中間劫復有三種。一減劫。二增劫。三增減劫。減者從人壽無量。歲減至十歲。增者從人壽十歲增至八萬歲。增減者從人壽十歲增至八萬歲。復從八萬歲減至十歲。此中一減一增十八增減。有二十中間劫經二十中劫世間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此合名成劫。經二十中劫世間壞。二十中劫壞已空。此合名壞劫。總八十中劫合名大劫。成已住中二十中劫初一唯減。後一唯增。中間十八亦增亦減。問此三誰最久。有說。減劫最久。增劫為中。增減最促。謂身有光時所經時久非身光滅。乃至於今食地味時所經時久非地味滅。乃至於今食地餅時所經時久非地餅盡。乃至於今食林藤時所經時久非從彼盡。乃至於今食自然稻時。所經時久非從彼盡。乃至於今。故此減劫時最為久。如是說者。初減後增中間十八。此二十劫其量皆等。唯於減時佛出於世。於唯增時輪王出世。於增減時獨覺出世。」《菩薩瓔珞本業經》云:「譬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方廣亦然。以天衣重三銖。人中日月歲數。三年一拂此石乃盡。名一小劫。若一里二里乃至四十里。亦名小劫。又八十里石方廣亦然。以梵天衣重三銖。即梵天中百寶光明珠為日月歲數。三年一拂此石乃盡。名為中劫。又八百里石方廣亦然。以凈居天衣重三銖。即凈居天千寶光明鏡為日月歲數。三年一拂此石乃盡。故名一大阿僧祇劫。佛子。劫數者。所謂一里二里乃至十里石盡。名一里劫二里劫。五十里石盡。名五十里劫。百里石盡名百里劫。千里石盡名為千里劫。萬里石盡名為萬里劫。」

  [28]康僧鎧譯本說是四十二劫。

  [29]其它譯本有三十六願、二十四願的提法,這是由於分攝不同所致——有些譯本的一個願含攝了其它譯本的好幾個願,有些譯本的好幾個願在其它譯本中攝為一個願。但現在一般共稱的就是四十八願。

  [30]在此經後文中,對這個道理也有說明,如云:「若於福德初未修,終不聞斯微妙法,勇猛能成諸善利,當聞如是甚深經。」

  [31]所依故者,謂由隨眠起諸煩惱。所緣故者,謂順煩惱境界現前。親近故者,謂由隨學不善丈夫。邪教故者,謂由聞非正法。數習故者,謂由先殖數習力勢。作意故者,謂由發起不如理作意故諸煩惱生。

  [32]身金色是佛陀的三十二種相好之一。

  [33]此處並非否定佛經中的三輩九品之說,而是否定有些人沒有任何依據,依靠分別念胡亂描繪往生者的各種品位。

  [34]踰繕那:即由旬,為印度計算里程之單位。指公牛掛軛行走一日之旅程。另據大唐西域記卷二載,指帝王一日行軍之路程。

  [35]佛學院有許多藏族僧人也在聽上師傳法。

  [36]由於遠離了尋、伺、呼氣、吸氣、樂受、苦受、意樂受、意苦受這八種過患,故第四禪被稱為清凈的禪定,而一二三禪都沒有遠離這些過患。

  [37]補特伽羅:又作富特伽羅、弗伽羅、福伽羅。譯為人、眾生、數取趣、眾數者,指輪迴轉生之主體。意為數度往返五趣輪迴者,即『我』之異名。佛教主張無我說,故不承認有生死主體之真實補特伽羅,但為解說權便之故,而將人假名為補特伽羅。此外,補特伽羅與人同義,如法蘊足論卷二將修行果位四雙八輩稱為四雙八隻補特伽羅。

  [38]也叫壞聚見,即於五蘊妄執有我的顛倒見解。

  [39]此為個別小乘宗之觀點。

  [40]真正的涅槃要滅除一切煩惱,如佛經云:「滅諸煩惱,名為涅槃」,否則就不算真正的涅槃,只能算暫時的寂滅境界。

  [41]關於在蓮花苞中呆多長時間,經論中有不同的說法。《極樂願文》云:「於五百年中……聽聞佛語聲,然花不綻放。」《觀經》中說,下品下生者在蓮花苞中呆十二個大劫,之後蓮花才開放。

  [42]見圓瑛法師《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43]如住在蓮花苞中等情況。

  [44]在康僧鎧譯本中是「悉成緣覺」,藏文譯本中也是如此。可能「悉成緣覺」比「及諸緣覺」好一點。不過我們尊重原文,經文不做調整,在解釋時靈活一點。

  [45]所謂特殊願力,在康僧鎧譯本具體說是:「除其本願,修短自在。」

  [46]有些法師將此解釋成十念法,即一口氣不停地念很多遍「南無阿彌陀佛」,並沒有一個指定的數目,只要一口氣就算一念,這樣念十口氣算十念,這樣念佛心比較容易專註。

  [47]南宋志磐著,主要闡明天台宗教學之傳統。

  [48]一闡提,梵語音譯,意為斷善根、無種性。其實這種人並不是斷了佛性,而是因為惡業障礙深重,故暫時無有生信得度的機會,成佛當在久遠之後。

  [49]詳見《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50]食客:古代寄食於貴族官僚家裡,為主人出謀劃策、奔走效力的人。

  [51]藏文譯本無此願,康僧鎧譯本中有此願,但說法略有不同:「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眾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52]詳見《大圓滿前行引導文》。

  [53]《寶性論》云:「善住平滿輪輻相,足跟廣長趺不隆,手足諸指悉纖長,及如鵝王網縵相,肌膚柔軟且細嫩,身體七處極隆滿,伊尼延鹿王腨相,陰藏猶如大象王,上身猶如獅子王,雙膀隆滿極豐腴,臂肘渾圓豐腴相,手軟渾圓無高下,正立不俯手過膝,清凈之身具圓光,頸項無垢如海螺,兩頰平廣似獸王,齒具四十上下等,亦極清凈且密嚴,凈齒長短粗細勻,二牙極勝潔白性,難思無邊廣長舌,品嘗諸味得勝味,迦陵頻伽自然聲,梵音清澈深遠聞,眼如蓮花牛王睫,具凈白毫嚴飾面,頂有肉髻膚金色,清凈細薄眾生尊,一孔生一細柔毛,右旋細輪向上靡,淨髮嚴如琉璃寶,身量端似尼拘樹,普賢無譬大仙人,那羅延力堅固身,不思議相三十二,佛說此是人王相。」此外,《優婆塞戒經》等經論中對三十二相亦有宣說。經論中的各種說法皆大同小異。

  [54]極樂世界的菩薩都是一生補處,就像彌勒菩薩一樣會成為佛陀的繼承者。在世間學生所學的專業決定了以後的職業,比如讀師範的人畢業之後註定要當老師;同樣,一生補處菩薩也註定要成佛。

  [55]出離的對境有多種,如出離輪迴,出離二乘,出離下位(一地)趣往上位(二地),等等。

  [56]除了稱讚如來、常隨佛學和恆順眾生以外,其它內容都含攝在七支供中。

  [57]詳見《藏傳凈土法》第二冊。

  [58]康僧鎧譯本說樹高四百萬里。

  [59]康僧鎧譯本里說是「不能知見」,藏文譯本也有「知」和「見」兩方面的意思。

  [60]藏文譯本和康僧鎧譯本中說獲得辯才和智慧。

  [61]藏語,意為吃糌粑。

  [62]據說馬鳴菩薩說法時,群馬都感動得流淚嘶鳴,因為馬能了解他的說法,人們便稱他馬鳴菩薩。

  [63]極樂世界的萬物都是妙香和珍寶和合而成的,如康僧鎧譯本中說:「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

  [64]銖:古代重量單位,二十四銖等於舊制一兩,亦有其它說法,標準不一。

  [65]曇鸞:南北朝時代弘揚凈土高僧。雁門(山西代縣)人,一說并州汶水(山西太原)人,姓氏不詳。十餘歲即出家。苦節力學,精通諸經,後專修凈土,並弘闡凈土法門。著有《往生論注》二卷,乃世親凈土論之注釋。另著有《贊阿彌陀佛偈》、《禮凈土十二偈》、《略論安樂凈土義》等。

  [66]《入中論》中也有類似的比較,如云:「且如佛子聞求施,思惟彼聲所生樂,聖者入滅無彼樂,何況菩薩施一切?」

  [67]佛教剛傳入中國時,出家人的法名有各種姓,比如竺、僧,甚至還帶有俗姓,後來晉朝的道安大師提議,出家人應該跟隨釋迦牟尼佛而姓釋,從此以後漢地出家人便都姓釋了。

  [68]在藏文譯本中,此前還有一個願:「若我成佛,國中時時降下花雨,空中常出妙音,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69]在康僧鎧譯本中,此願為:「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藏文譯本中只是說:「……聞我名已,得陀羅尼。」

  [70]如以咒陀羅尼而言,《金光明最勝王經》云:菩薩摩訶薩於此初地得陀羅尼,名依功德力;於第二地得陀羅尼,名善安樂住;於第三地得陀羅尼,名難勝力;於第四地得陀羅尼,名大利益;於第五地得陀羅尼,名種種功德莊嚴;於第六地得陀羅尼,名圓滿智;於第七地得陀羅尼,名法勝行;於第八地得陀羅尼,名無盡藏;於第九地得陀羅尼,名無量門;於第十地得陀羅尼,名破金剛山。

  [71]天台宗據《法華經·普賢菩薩勸發品》之說,立有旋陀羅尼、百千萬億旋陀羅尼、法音方便陀羅尼等三陀羅尼,以之配於空、假、中三觀。而《大毗盧遮那經》等秘密藏中具說如來自受用五智,故宣說五種陀羅尼。

  [72]主要是指法陀羅尼和義陀羅尼。

  [73]藏文譯本中沒有提到發菩提心。

  [74]密宗認為,雖然男女的風脈明點有差異,但在以其作為修法所依進而獲得成就方面,男女完全是平等的。

  [75]在《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中,藥師琉璃光如來也發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有女人為女百惡之所逼惱,極生厭離願舍女身,聞我名已一切皆得轉女成男具丈夫相,乃至證得無上菩提。」因此,如果有女眾厭離女身,也可以祈禱藥師佛。

  [76]此處說是「離生法」,康僧鎧譯本和藏文譯本都說是「壽終之後」。

  [77]聖雄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運動領袖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尊稱,他提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以和平方式實現了印度的獨立。

  [78]藏文譯本中說是眾生,實際上和此處的說法一樣,因為發了大心的眾生就叫菩薩。

  [79]頗梨:為七寶之一。意譯水玉、白珠、水精。又作玻璃、頗胝、頗置迦、破置迦、薩頗胝迦、娑婆致迦、塞頗致迦、窣坡致迦。其質瑩凈通明,有紫、白、紅、碧等多種顏色。

  [80]關於七寶樹,其它經中也有硨磲、琥珀等其它說法。

  [81]前世的定業是很難轉的,如《極樂願文》云:「除非異熟業果外。」

  [82]其它譯本中沒有「六」三摩地的說法,康僧鎧譯本中此願為:「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凈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83]此經云:東方去此佛剎有十不可說諸佛剎億百千微塵等,過諸佛剎有一佛土,名曰解脫主世界。彼世界內有一佛,名曰虛空功德清凈微塵等目端正功德相光明華波頭摩琉璃光寶體香最上香供養訖種種莊嚴頂髻無量無邊日月光明願力莊嚴變化莊嚴法界出生無障礙王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現在隨心欲行逍遙在處說法。若善男子善女人犯四重五逆誹謗三寶,及犯四波羅夷,是人罪重假使如閻浮履地變為微塵,一一微塵成於一劫,是人有若干劫罪。稱是一佛名號禮一拜者,悉得滅除。況復晝夜受持讀誦憶念不忘者,是人功德不可思議。而彼佛世界中有菩薩名無比,無障礙王如來授彼菩薩記當得成佛,號豪相日月光明華寶蓮華堅如金剛身毘盧遮那無障礙眼圓滿十方放光照一切佛剎相王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彼東方復有佛名曰一切莊嚴無垢光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南方有佛名曰辯才瓔珞思念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西方有佛名曰無垢月相王名稱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北方有佛名曰華莊嚴作光明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東南方有佛名曰作燈明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西南方有佛名曰寶上相名稱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西北方有佛名曰無畏觀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東北方有佛名曰無畏無怯毛孔不豎名稱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下方有佛名曰師子奮迅根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上方有佛名曰金光威王相似如來阿羅訶三藐三佛陀。佛告彌勒:若有正信善男子正信善女人,稱此十二諸佛名號之時,經於十日當修懺悔一切諸罪,一切眾生所有功德皆隨喜勸請,一切諸佛久住於世,以諸善根迴向法界,是時即得滅一切諸罪,得凈一切業障,即得具足成就莊嚴一切佛土,成就具足無畏,復得具足莊嚴身相,復得具足菩薩眷屬圍繞,復得具足無量陀羅尼,復得具足無量三昧,復得具足如意佛剎莊嚴,亦得具足無量善知識,速得成就如上所說不增不減,在於煩惱中行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得端正可喜果報,亦得財寶充足,常生大姓豪族種姓之家身相具足,亦得善和眷屬圍繞。

  [84]康僧鎧譯本中是:「皆悉逮得普等三昧。」

  [85]密宗從總體上可分為四部: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

  [86]按寧瑪派自宗觀點,無上瑜伽部可分為三類: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

  [87]釋迦牟尼佛的五百大願中說,聽聞釋迦牟尼佛的名號也能於菩提道不退轉。

  [88]即暫時先成熟往昔的罪業,等到感受往昔的異熟果報後,才能獲得不退轉果位。

  [89]四邊: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八戲:生、滅、常、斷、一、異、來、去。

  [90]十力:指如來的十種智力,詳見《佛說十力經》、《入中論》。

  [91]藏文譯本中此句為:「若我為求於欲境」。

  [92]藏文譯本中說是地獄。

  [93]八難:即八無暇,沒有學修佛法機會的八種障礙:一地獄,二餓鬼,三旁生,四長壽天,五邊地,六邪見,七佛不出世,八聾盲喑啞。

  [94]佛經中經常提到大地六種震動,普遍的說法是東涌西沒、西涌東沒、南涌北沒、北涌南沒、邊涌中沒、中涌邊沒。但也有其它說法,如《佛說山海慧菩薩經》中所說的天動、地動、大海動、諸山動、草木眾生動、一切地獄動。

  [95]藏文譯本中為:成為世間希有。

  [96]藏文譯本中是:「如實安住修持」。

  [97]這是從一個方面講的,有些了義經典中說,依靠大乘的方便,不需要經歷漫長的苦修,在短暫的時間中也可以獲得佛果。

  [98]此處為總說,如果細分則有許多種。《俱舍論》中說,三界的煩惱各不同,即使同大類煩惱,以所緣不同也有很多分類,比如貪分為欲貪與有貪兩種,其中欲貪是緣欲界的色香等欲妙而產生,而上兩界中生起的貪為有貪。

  [99]稟識,指天賦的見識。同類詞如:稟質,指天資;稟才,指天賦的才華;稟分,指天賦的資質;稟形,指天賦的形貌。

  [100]藏文譯本中說以愛語度化眾生。


推薦閱讀:

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500P】(141-159)
12《第十二 燒圓滿香法事》注釋淺譯(13)
年月吉神注釋
《棋經十三篇》完整版帶注釋
周易正讀之十一:"坤"卦注釋 - 易經基礎 - 周易頻道 - 藏風得水

TAG:注釋 |